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han9

【2016年3月10日】我來自紐約 狄龍/ 宣萱/ 陳沁霖/ 陳智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3-2016 03: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戏 我看你了 真的不错 ~~我管你们评论写得天花龙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3-2016 03: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组屋是在哪里取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imkim5 发表于 13-3-2016 01:38 AM
我也是觉得这两个家伙是她的朋友来的。
挺到太出脸了,帮导演朋友讲好话,尽量让L片变好片

這電影我是還未看。

但如果你有爬帖的話,你就會知道第二頁的評語幾乎都是說好看的。

照你們所說,那些全部也是導演的朋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戲里的組屋是在那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02: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uud 于 13-3-2016 02:09 PM 编辑
阿龙哥 发表于 12-3-2016 11:46 PM
ruud 和 rickray,
请问你们是有参与这部影片的制作吗?
觉得有时候看到护航的也写不到一个好的支持的影评。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影评会把《爸妈不在家》扯进来,
当然我觉得那部《爸妈不在家》比这部强很多。

没办法。。。因为感动到我。而且我也很希望可以尽自己一点力量来帮助导演,就好像《一路有你》不否认是很好的作品但是也是电视台配合农历新年高价宣传出来的。。。这套本地拍摄的戏剧可以在没有任何本地有背景的电视台强力宣传和资源的投放但是出乎意料的拍出这么好的电影,我真的没办法不尽力支持

至于什么《爸妈不在家》,就真的很不好意思了,个人极度不喜欢小新,就好像曼联永远不可能喜欢利物浦这样...所以我没办法评论这套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0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imkim5 发表于 13-3-2016 01:38 AM
我也是觉得这两个家伙是她的朋友来的。
挺到太出脸了,帮导演朋友讲好话,尽量让L片变好片

我还真的希望可以跟这么有艺术细胞的人当朋友,可惜没福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3-2016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ldfishes 发表于 13-3-2016 10:12 AM
這電影我是還未看。

但如果你有爬帖的話,你就會知道第二頁的評語幾乎都是說好看的。

照你們所說,那些全部也是導演的朋友了?

会支持利物浦的,逻辑都是有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爆seed哥 发表于 13-3-2016 01:27 PM
戲里的組屋是在那拍的??

yulek taman chera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3-2016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09:5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dfishes 于 14-3-2016 08:02 AM 编辑
ruud 发表于 13-3-2016 02:09 PM
会支持利物浦的,逻辑都是有问题的...


足球歸足球。

電影歸電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10: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dfishes 于 14-3-2016 08:01 AM 编辑

很多人帶著一家大小去看,戲院也充滿了笑聲。
當做到阿寶不小心弄到那瓶酒要掉下來時,幾乎半個戲院都驚呼。

這是一部值得支持的本地電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觉得不错看。。尤其是当孙女骂外公说电话不会用,出事通知不到他们的那一片段很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3-2016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ray 发表于 11-3-2016 10:27 PM
小女孩样子很像章子怡。不过还是觉得小男孩的演技比较好,出众。狄龙也很出色。语言方面都很本地化,马来式英语。
有很多感动的场面,爺孙情,父女情,还有小孩子的友情,配乐有很好的煽情作用。
当然,还有很多好笑的部分,小男孩演出的很好,没有普通小演员的生硬。
整体来讲,就是一部很自然的电影,也很感动,可以让你流泪的电影。10/10

我就一直觉得很章子怡的脸孔,原来不只我认为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6 09: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值得支持的本地電影。很感动,很感动,很感动,很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6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是導演的朋友就好啦,還可以趁機認識狄龍。
我的文章大部分是不認同你所說的,可能你是父母都很年輕。
很多老一輩的不懂McDonald不出奇,因為在他們的年代還沒有,他們只懂KFC。我的父母就是。我得父母也不會用手機,只會用連線的電話。
其實導演也坦承有看過那部韓國片。至於是否一樣我就不知道,我沒看過。
但如果單單這部電影來看,我還是覺得很好看,很有意思。
發現這裡有些人只要是本地戲就會踩,不管有看還是沒看。
可能是時間的關係,爺孫親其實可以在多刻畫,但那段時間已經有至少3個月,孫女會不捨得爺爺很正常。小孩本來就會比較粘人,何況已經相處了這麼久。我們大了反而沒有了這種依賴,所以不能以大人來考量小孩的思想。
李安就曾講過,最難拍的戲是小孩,海洋,動物。但他在life of pi做到了。
這部戲是以小孩為主,雖然小主角還是有些青澀,但還不至於死板,目無表情,或機械式講話。大部分他們都做得很自然。
至於得獎,他們的對手都是不錯的,不少中國演員,但他們還是拿獎了。證明他們沒有你講的那樣差。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阿龙哥 + 1 我share你之前的说的给国际级导演看,他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6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dinosaurs.pixnet.net/blog ... 0%E7%B4%84%E3%80%8B

  《我來自紐約》世代衝突與文化認同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海報, 台灣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我算是個沒有什麼國際知識的人,對馬來西亞的認識,主要來自於唱片與漫畫。國高中的時候很迷伍佰,在收集他的唱片時,有收集到幾片只在大馬發行的版本,至於漫畫則是有時會看到版權聲明有提到港澳星馬幾個字,對於馬來西亞的認識非常薄弱。

我在想這可能是個常態,以往台灣人會認識的文化,可能都偏重於影響台灣文化甚鉅的日本、美國,流行文化的韓國,因旅遊而熟悉的歐洲、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而東南亞國家中星、馬被熟悉的程度又是截然不同,對新加坡是比較熟悉的。

近幾年來幾部新加坡的電影透過不斷被電視台重複放播而漸漸為人熟悉:《錢不夠用》(1998)與續集、《小孩不笨》(2002)與續集、《嚇到笑》(2009)。在台灣金馬獎獲得最佳電影的《爸媽不在家》(2013)更是廣泛的讓不少台灣觀眾認識到真實的新加坡這個國家,而不是只有魚尾獅、牛車水、F1賽車、金沙飯店與嚴刑峻法。

而台灣人對新加坡獨立出去的那個國家馬來西亞的認識就更淺薄了,喜歡旅遊、有在看旅遊節目、渡過蜜月的可能知道吉隆坡、檳城、沙巴,喜歡爬山的知道有個神山。

台灣本身傳遞國際知識的節目多來自於旅,對一個國家旅遊以外的資訊如文化、語言、習俗、信仰等都很陌生;而且多數人把時間花在看電視,然後罵電視的循環中,並不太主動去獲得知識,那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可能不只台灣這樣,就是各世界大國也是如此。)

小豪最近比較頻繁的在看電影,就會很想透過電影心得去整理出「台灣普遍的現況」(就像上面提到那些),或是電影的文化背景、這部電影可能適合哪些觀眾等等的資訊。這個世界有很多人在做有意義的事(像是引進這些電影的人),您若不去主動尋找學習的機會,就只能一輩子停留在謾罵的階段。

《我來自紐約》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能發現這是一部導演用心去觀察馬來西亞當下社會現象的作品(導演也是編劇),電影充滿幽默笑點,卻又同時能做到感動人心。喜歡溫馨趣味小品劇情的朋友,千萬別錯過了,這是部很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3/11

.片長:120分

.級別:普通級(0+)

.電影資訊:@IMDb(尚無)、@爛蕃茄()、@臉書專頁(2萬+讚)

.片尾劇情:電影片段+幕後花絮

.電影歌曲:《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閃一閃小星星)、《小天地》、《日出》

.電影預告:愛‧回家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文化差異與融合、國術館(推拿)、聖誕節(火雞、鵝蛋、聖誕樹)、農曆新年(煙火、火鍋、圍爐);計程車、麥當勞、遊戲機、網路(Google、Twitter、Facebook、WeChat、FaceTime)、福建炒麵、茶餐廳(糯米雞、咖啡、美祿、涼茶、半煮雞蛋)、詠春拳、書法、毛雞酒、刺青、保護費

電影背景:馬來西亞、重慶、紐約機場



電影表現:反應當下社會

雖然電影的基調是以歡樂逗趣的生活細節為主,但仍然可以從中發現作品反應出當下社會許多現象。不過我對馬來西亞文化並不夠熟悉,以下論述僅為從電影中所感受到的。



文化衝突、文化認同

一個從美國紐約回來的孩子,嫌棄自己祖父的生活文化習俗:跌打藥酒很臭、雞腳很噁心、電視居然是黑白的、不會講英語(爺爺)或英文講得很爛(阿寶的馬來西亞式英語)。

電影劇情很歡樂,我卻從中看到了老一輩的人有多麼憂心這些文化被取代(與被下一代否定)。所以當爺爺聽到孫女會講母語(漢語)、有中文名字時,有多麼的喜出望外。



世代衝突

很多人在看下一代(或是再隔一代)的行為模式時,常常會出現驚訝、難以接受的反應,像是爺爺覺得孫女沒禮貌、沒教養(洋芋片掉到地上後,直接用腳踢到椅子下)、不懂得尊重他人(晚上打遊戲機很大聲)等。

而下一代也常覺得上一代固執武斷,常常不去理解孩子們在想什麼就先罵人,像是媽媽想跟男友去美國,爺爺卻撂下狠話說「要去就別回來!」。或是思家跟阿寶為了在牆上掛上爺爺年輕時比武冠軍的照片而打翻藥酒,被爺爺罵。或是阿寶為了遵守跟爺爺的約定,沒把新平板是爺爺送的這件事說出來,結果被父母又罵又打。

電影還有呈現網路世代的生活習慣,像是做什麼事,尤其是吃飯前都要先拍照。把生活中的大小事全PO上網。父母沒時間陪小孩,就不斷買3C產品給小孩。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劇照

有衝突,也有互相包容而產生情感。



文化差異

不同國家往往存在著許多的文化差異,這部電影則是以紐約(美國)跟馬來西亞(中的華人這部份)來呈現。西方的聖誕節、東方的農曆新年(應該是吧)。



文化呈現

可能對於有去過馬來西亞旅行的朋友會對這個國家稍微有點概念,但對於完全沒去過的人來說馬來西亞是個很陌生的地方。像是電影中出現不少次的早餐餐廳,我用「馬來西亞茶餐廳」當關鍵字去搜尋文章來看,發現真的還有蠻多道電影有提到的餐點在菜單上,像是糯米雞、咖啡、美祿、涼茶、半煮雞蛋。

這就是我很在意一部電影呈現出來的文化真不真實的原因,因為電影是紀錄文化很重要的一項工具,也是別的國家認識該國文化的重要媒介,這也是為什麼每每看到不真實的台灣電影,我會提出嚴重抗議的原因。當然很多人會希望國片多被鼓勵、台灣電影能蓬勃發展,可是也不要去當個溺愛小孩,造就一堆媽寶(電影)的怪獸家長呀。

而文化的呈現也很常表現在語言(尤其是俚語)上,像是「飽死荷蘭豆」(廣東話)、出頭鳥(在台灣不曾聽過這種用法,在電影《功夫》裡第一次聽到)、長氣婆(廣東話)。

其他文化呈現比較特別的像是,女孩拿筷子不能拿尾端,不然會嫁的很遠(這種說法我沒聽過)。吃湯圓幾歲就要吃幾顆(也是第一次聽到)。



劇本細膩

上敘有提到的部份像是文化的呈現、當代人對於文化保存的憂心這些就不重複提及了,此外還有...



呼應

看電影時還沒發現,寫心得時才想到,Sarah 的中文名字「思家」,其實反應了媽媽當下的心情,想念家裡。

孫女看著照片後說「難怪媽媽要我學功夫」,後來才發現這照片是爺爺,而且爺爺非常功夫了得。

事先孫女問爺爺的問題(有沒有打過媽媽、愛不愛媽媽),到最後才呼應。

打破的藥酒毛雞酒原來是當初為了要替媽媽坐月子所準備。



創意

在展現中式聖誕節方面蠻有意思的,像是用鐵樹裝飾的聖誕樹、紅蛋(這個應該是對應聖誕節的鵝蛋?)。



諧音哏

2G(乳豬)、3G(山豬)、4G(死豬)、Turkey(土雞)等。



整體來說會覺得劇本在各處細節都有用心下功夫,在文化的呈現上、創意、故事鋪陳的細膩度都很棒。

但會有稍微覺得可惜的地方在於想表現的議題太多,在情緒的轉折上不夠順暢,多處會讓人覺得卡卡的,不會讓人有整部電影風格是一氣呵成的感覺。舉個實例來說明,孫女從拼命耍任性,到個性開始改變的這過程,變化就會讓我覺得不夠順暢(這設定會讓我想起某部韓國電影,等等會提到)。

另外像是孫女急著要爺爺學會使用網路,不然生病了怎麼辦這一段,雖然感人,但會讓我想起《有你真好》(집으로, 2002),不是故意要拿兩部作品來比較,但看過類似的表現手法很難不受影響。

其實 Turkey 跟 土雞那段,也會讓人想起《有你真好》當中的肯德基跟燉土雞,而《有你真好》就是我說的那種風格一致、一氣呵成的電影作品之一。

如果要我去說這部電影有沒有機會拿最佳影片什麼的(不管是什麼影展),光不夠順暢這點就足以給個否定的答案了。但剩下的部份真的很不錯,我會覺得電影沒必要為了得獎而製作,那是本末倒置的行為,但在製作上要避開足以影響觀影感受的重要缺點,這倒是沒辦法不理會的。



演員介紹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劇照

陳沁霖 飾演 Sarah / 林思家

演技很棒,這種演技就算報名金馬獎的最佳新人我想一點也不為過。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劇照

狄龍 飾演 林師傅

狄龍的演技也很不錯,把這角色詮釋的很貼切,只是不太確定是因為劇本有些卡卡的,還是導演導戲的功力是可以再進步一些的,常常會覺得他的表演是被硬生生中斷的(還是剪輯的問題?)。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劇照

陳智深 飾演 阿寶

又一令人驚艷的小演員,更準確的說,我總是很難在台灣的小演員中看見這樣的表現。台灣也是有許多不錯的小演員,但他們的演技更像是在「表現自己」而非「詮釋角色」。但像這位小演員,除了很活潑外,台詞、情緒都有,演得自然也生動。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劇照

宣萱 飾演 林淑嫻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劇照

另外兩個小朋友就比較讓人覺得生澀害羞。



片尾劇情(隱藏劇情)

跑工作人員名單時有多段影片,大多是正片中沒演出來的細節或後續,像是阿寶教大家英文、阿寶偷拍爸爸睡覺打鼾的影片、阿寶跟思家打翻藥酒後怎樣處理、爺爺去買了通便劑(浣腸液)卻用喝的(搞笑)、思家在片中答應爺爺要去曬衣服,結果在收內褲時不敢用手碰等,最後一小段則是電影工作人員的大合照。



電影小說

Novel, 我来自纽约 / 我來自紐約, 電影小說

通常是小說改編成電影,但近年來越來越常見到把電影劇本改寫成小說(電影原著劇本改編小說)的例子,像是《九降風》(2008)、《賽德克‧巴萊》(2011)、《KANO》(2014)、《破風》(2015)、《風中家族》(2015)等,這一部電影也有改編成小說。

根據查到的資料,當出版社總經理看到導演的電影劇本覺得故事非常具有教育性,就找來知名兒童文學作者撰寫小說版。[3]





電影週邊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海報, 馬來西亞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海報, 馬來西亞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海報, 馬來西亞 Movie, 我来自纽约(馬) / 我來自紐約(台) / 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電影海報, 澳門

電影海報



特映會

觀賞戲院:in89 豪華數位影城 (捷運西門站)(台北市萬華區)



關於文章



參考資料

1, 新聞:未籌備第2部劇本‧張爵西不為寫而寫 2015-08-14 星洲網(連結)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我来自纽约(馬來西亞)[1]

其他名稱:我來自紐約(台灣)、The Kid from the Big Apple(英文)

影片年份:2016年

國家:馬來西亞[2]

語言:漢語、粵語

製片公司:

台灣發行:華映

導演:張爵西

編劇:張爵西

演員:

狄龍 ...... 林師傅
宣萱 ...... 林淑嫻
陳沁霖 ...... Sarah / 林思家
陳智深 ...... 阿寶
...... 明嫂(阿寶媽媽)
...... 浩南(淑嫻男友)



劇情簡介

張爵西執導,徐若瑄、羅德明監製,《一個好爸爸》狄龍、《尋秦記》宣萱、可愛童星 陳沁霖 主演。

Sarah(陳沛霖 飾)從小在紐約長大,因媽媽(宣萱 飾)工作的緣故,被送到馬來西亞與阿公阿根(狄龍 飾)一起生活。阿根是個跌打醫館的老醫師,住在一個老舊的社區中,面對嚴肅又保守的外公,Sarah感到陌生又抗拒,在這裡,她的食衣住行與難紐約時截然不同,再加上來自大都會的優越感,她總是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在此居住的左鄰右舍,並總是與外公做對。

10多年來一直獨自生活的阿根,突然迎了一個小孫女,本以為家中會熱鬧些,豈知孫女行徑在他眼中有如小惡魔。Sarah隨意不拘小節的打扮及言行舉止,讓他看在眼裡,氣在心裡,但看起來完全合不來的兩人卻有一個共通點;一個想念在外工作的媽媽,一個掛念久沒回家的女兒,Sarah媽媽成了兩人的橋梁,讓爺孫兩逐漸靠近。

社區中與Sarah年紀相彷的朋友都非常友善,對她更充滿好奇,在一次次的接觸後,Sarah防御心逐漸瓦解,打開心房,跟著外公重新探索認識新環境的人事物。

電影故事以輕鬆、溫馨出發,導演希望以女性的角度呈現不一樣的倫理親情及老幼代溝。在開拍前1年前,便已確認由曾二度獲金馬影帝肯定的狄龍扮演片中的爺爺一角。狄龍已多年沒有出現在大銀幕,這次復出一反以往嚴肅霸氣的大哥或是正氣凜然的鐵漢面貌,演出與孫女有嚴重代溝的阿公,總是被從國外回鄉的任性孫女整得七葷八素,展現完全不同的銀幕形象。

附註1:印象中仍使用繁體中文的國家只有中國跟香港(發現澳門對台灣而言也是只被在旅行話題中談論到,澳門跟香港有點像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那樣,台灣較為熟悉後者。),所以這部馬來西亞的電影我選擇了簡體字片名。

附註2:「國家」的部份,開眼標示為馬來西亞、豆瓣標示為新加坡,我查看了網上所有的電影海報與首映會資料,認為比較有可能是馬來西亞而非新加坡。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anferny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3-2016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好想进去戏院看,可是我老公一定在里面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6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lysebear 发表于 14-3-2016 11:46 AM
我也好想进去戏院看,可是我老公一定在里面睡觉。

這部戲還好吧。
我就會常常遇到不好看的戲就會睡覺,這部戲沒有什麼冷場,那個阿寶一家也很搞笑。不是那一種哭天哭地的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6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ray 发表于 14-3-2016 12:19 PM
這部戲還好吧。
我就會常常遇到不好看的戲就會睡覺,這部戲沒有什麼冷場,那個阿寶一家也很搞笑。不是那一種哭天哭地的戲

是搞笑,但觉得有点造作,浮夸!

基本上,他们的互动还是蛮自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3-2016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的电影。 我哭了。。。 我老公也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2-2025 08:24 PM , Processed in 0.12680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