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3-11-2013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013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国,清迈 |
|
|
|
|
|
|
|
发表于 4-11-2013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只想到自己,不用為後代著想的話,確實移不移民都沒關係,二十年前,華人人口還佔40%,現在就只有20多巴仙,二十年後華人人口會不會連十巴仙都沒有?移民到外國會變二等公民?我看到笑了!要知道很多國家少數民族是有優待的,但大馬卻剛剛好相反,優待多數民族,華人早已是二等公民了,只是一些人不願意面對現實罷了。當然不選擇移民的人不一定是不面對現實,那些人都堅持不生,他們說︰〞我不希望將來後代受苦時會怨恨我為什麼當初要帶他們來這世界!〞 |
|
|
|
|
|
|
|
发表于 4-11-2013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明天会跟好的。。不要轻易放弃你土生土长的地方。。
拿PR ok le..hahaha |
|
|
|
|
|
|
|
发表于 7-11-2013 07: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移民去哪里也一样是次等公民、一样会被歧视,为何要中他X的激将法?人家叫你回C家,你就真的移民么?
如果你真的有钱,不管你住哪里都是天堂。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yingzhi 发表于 2-11-2013 06:10 AM
生是马来西亚人
死也是马来西亚鬼!
我爱我的国家马来西亚!
做不到的,
華人民間團體很多都是从黑社會轉變過來的,
有些就只會搞搞給助學金,吃吃喝喝的表面活動。
下一代?我看不到自我改變,只會造著他們的父母的行為方式而己。
華人民間團體都是這些老人在撑控,每天報紙都是看到這些老人。
給個助學金喜歡叫媒體來拍照,要自大。
活動形式像在几十年一樣。
思想革新?光盘行動?
婚禮宴會守時現在都做不到。
全都是政治行為。
華總會長是馬華的人,
(檳城14日訊)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促請華總總會長方天興,勿再“掛羊頭,賣狗肉”,濫用華總平台行維護馬華政治利益之實,讓華總最終淪為國陣工具,辜負華社期許。 他說,方天興承認自己是馬華黨員,並三番四次地以華總總會長身分對馬華的政治利益深表關切,這種直接或間接把華總與馬華掛鉤的做法,委實叫人感到失望。
“身為總會長,方天興不僅沒有嚴守領導人的基本守則利益迴避,讓華總秉持‘不超越政治,但超然于政黨之上’的立場,反而一而再地以‘華社領袖’的姿態一面倒傾靠馬華。”
林冠英今日發文告,這么說。
他說,華總總會長在505前選邊站,但第13屆全國大選的成績已清楚彰顯大馬華社民意所向,即便是伊斯蘭黨所獲得的支持,都比馬華來得強大。
光盘行動?
全都跟著中國政府的尾巴跑,自以為要討好中國政府。
放大來看,紅圓圈內"國家主席习近平大力推廣光盘行動。"
在家或外出就餐时,人们有多久没有剩过饭菜或打包?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对类似的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早已是远离饥饿与食不果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剩菜志愿者在饭店和光盘的合照
剩饭斤斤计较。而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显然是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感距离我们仍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5]
回溯到30多年前,饥饿感还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困扰着他们的肠与胃。就算是到了今天,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不时曝出的相关新闻让人心痛,对待粮食的大手大脚还不免太奢侈与夸张。
人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事实上,这也是在为人们储存下明天所需要的粮食。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普通公民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必须要改变,而制度,更需要为制止过度的公款吃喝树立起“防火墙”。[5]
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每个人当然不必都去重新体验饥饿,但人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诗人海子曾经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所以,人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5]
3事件进展政府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在各地各部门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从基层抓起,从“两会”和春节抓起,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陈光盘”和相关部门对活动的支持'
'
陣光标?陣光盘
国家旅游局号召餐饮行业建立“节俭消费提醒制度”,今后餐馆将会提供半份餐服务。[6]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7]
据了解,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在制订《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后要大力发展网络订餐、半成品餐和外卖快餐等餐饮服务模式,同时要清理规范最低消费、包间费等等额外收费,减少不合理的餐饮支出。[6]
并且陈德铭表示,有的企业在菜单上标识菜品食材份量,在报餐标准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主动的提供半份量或半份餐等服务。这些做法,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6]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指出:消费者、企业、行业、积极行动起来,使得我们大家不想浪费,同时要完善制度,使得我们公务消费不敢浪费,整个形成“不想浪费、不愿浪费、不能浪费和不敢浪费”的社会氛围、制度体系和行业结构。这样的话,舌尖上的浪费就能有效遏制。[6]
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北京众多餐厅开启了行业内的“光盘行动”,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价格按照“半份半价,小份适价”原则确定。另外有些餐馆在打包时会收取餐盒或塑料袋费用的,此次提出可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不再收费,而且还要使用环保包装,不提供一次性木筷和超薄塑料袋。[8]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10-11-2013 12:38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iggy_s 发表于 4-11-2013 09:13 PM
相信明天会跟好的。。不要轻易放弃你土生土长的地方。。
拿PR ok le..hahaha
你太天真了,
馬來西亞華人會這樣,自己也有責任的。
馬華也是看到華人的弱點,因為華人甚麼神庙活動等都喜歡請馬華等大粒人,為了是要得到神庙撥款,
然後馬華以為給了錢就可以得到选票。
等到505己經來不及了,失去了時机了。
做不到的,
華人民間團體很多都是从黑社會轉變過來的,
有些就只會搞搞給助學金,吃吃喝喝的表面活動。
下一代?我看不到自我改變,只會造著他們的父母的行為方式而己。
華人民間團體都是這些老人在撑控,每天報紙都是看到這些老人。
給個助學金喜歡叫媒體來拍照,要自大。
活動形式像在几十年前一樣。
思想革新?光盘行動?
婚禮宴會守時現在都做不到。
全都是政治行為。
華總會長是馬華的人,
(檳城14日訊)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促請華總總會長方天興,勿再“掛羊頭,賣狗肉”,濫用華總平台行維護馬華政治利益之實,讓華總最終淪為國陣工具,辜負華社期許。 他說,方天興承認自己是馬華黨員,並三番四次地以華總總會長身分對馬華的政治利益深表關切,這種直接或間接把華總與馬華掛鉤的做法,委實叫人感到失望。
“身為總會長,方天興不僅沒有嚴守領導人的基本守則利益迴避,讓華總秉持‘不超越政治,但超然于政黨之上’的立場,反而一而再地以‘華社領袖’的姿態一面倒傾靠馬華。”
林冠英今日發文告,這么說。
他說,華總總會長在505前選邊站,但第13屆全國大選的成績已清楚彰顯大馬華社民意所向,即便是伊斯蘭黨所獲得的支持,都比馬華來得強大。
光盘行動?
全都跟著中國政府的尾巴跑,自以為要討好中國政府。
放大來看,紅圓圈內"國家主席习近平大力推廣光盘行動。"
在家或外出就餐时,人们有多久没有剩过饭菜或打包?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对类似的问题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早已是远离饥饿与食不果腹的年代,已不必再去对所谓的剩菜志愿者在饭店和光盘的合照
剩饭斤斤计较。而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显然是在试图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感距离我们仍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尊重粮食仍是需要被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5]
回溯到30多年前,饥饿感还与许多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困扰着他们的肠与胃。就算是到了今天,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不时曝出的相关新闻让人心痛,对待粮食的大手大脚还不免太奢侈与夸张。
人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浪费”,事实上,这也是在为人们储存下明天所需要的粮食。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随意倒掉的剩菜剩饭,很可能是2亿人的口粮。普通公民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必须要改变,而制度,更需要为制止过度的公款吃喝树立起“防火墙”。[5]
2012年的世界粮食日里,国家粮食局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每个人当然不必都去重新体验饥饿,但人们的确要找回一种对于粮食的温暖与敬意。诗人海子曾经说,“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所以,人们也不妨这样赶紧行动起来,接力成为“光盘”一族。[5]
3事件进展政府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在各地各部门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从基层抓起,从“两会”和春节抓起,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陈光盘”和相关部门对活动的支持
国家旅游局号召餐饮行业建立“节俭消费提醒制度”,今后餐馆将会提供半份餐服务。[6]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7]
据了解,商务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在制订《关于在餐饮行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导意见》。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后要大力发展网络订餐、半成品餐和外卖快餐等餐饮服务模式,同时要清理规范最低消费、包间费等等额外收费,减少不合理的餐饮支出。[6]
并且陈德铭表示,有的企业在菜单上标识菜品食材份量,在报餐标准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主动的提供半份量或半份餐等服务。这些做法,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6]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指出:消费者、企业、行业、积极行动起来,使得我们大家不想浪费,同时要完善制度,使得我们公务消费不敢浪费,整个形成“不想浪费、不愿浪费、不能浪费和不敢浪费”的社会氛围、制度体系和行业结构。这样的话,舌尖上的浪费就能有效遏制。[6]
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北京众多餐厅开启了行业内的“光盘行动”,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价格按照“半份半价,小份适价”原则确定。另外有些餐馆在打包时会收取餐盒或塑料袋费用的,此次提出可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不再收费,而且还要使用环保包装,不提供一次性木筷和超薄塑料袋。[8]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9-11-2013 12:10 PM 编辑
jack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gsd121 发表于 2-11-2013 04:29 AM
我就简单也知道自己要与会要什么, 所以全部外来,自发因素都归根于它们,纯粹以这思想进行就从来没必要理 ...
你給你的下一代在美國是對的。
老實說,就算今天没有政治的問題我也不想留在馬來西亞
看馬來西亞華人的烂文化,
有一篇心理文章是說,人類有几個需求的,
生理,安全,心理
正常來說,满足了生理之後,應該追求心靈的需要
但看下面
媒體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國報免費送快熟面,常常會有。星洲等也有
我家附近有一家素食店,平常没有這麼多人,但只要有免費結緣的,便有一大堆甚至駕著大車的人來,
這些人不是因為真的要素食,是因為貪小便宜。
我家附近亂泊車,都是華人較多,投拆市議會几次了..行動黨等都找了..有些馬來人市議會的人還說要体諒..
這便是馬來西亞两大民族的共同點..隨便,有時我看到那些婚禮和死人喪禮隨便在路边搭個帳棚,便想去拆掉,
我不會祝服的他們的,阻礙人的交通还想得到別人的祝福?
華總會長是方天與,但你看他..到現在還相信一個"馬來西亞",
他就是馬華黨員,不相信你打方天興是馬華黨員google一下,也可以直接复制我的文字去找。
思想革新?這班所謂的華人社團老人根本不會培養接班人,每天在報上看到的都是這些花衣的老人。
甚麼活動都要花衣,然後請大人物來俏罗打鼓。
每天報紙看到的所謂的宗親,鄉親活動都是請媒體來報導一下,給一下助學金,吃吃喝喝完,拍拍屁股回家。
小孩子的演講方式就像旧中國式的封建口腔。
像唸經式的。
很多男人女人都喜歡穻得很"高級"吃吃喝喝,飲胜飲胜。大聲講大聲笑。
知道甚麼是次文化了吧?
老實說..有時我看到這些人被欺負,開始不想同情了..
我有一些親戚就在这些鄉下,當有事情需要他們幫忙時,全都傻傻的。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9-11-2013 08:36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yingzhi 发表于 2-11-2013 06:10 AM
生是马来西亚人
死也是马来西亚鬼!
我爱我的国家马来西亚!
那先要解決自己華人本身的問題,
看你上面和下面的帖子。
民主从來都不是那樣簡單的,
好像天掉下來似的,
外國人本身有几百年的斗爭历史,流了多少血汗..他們都有獨立思考能力。
也比這裡的華人團結多了,無論是宗教等..他們的教會和一神教導致他們很團結。
他們的宗教是追求靈性上多於世俗的,不像華人都是功利性的..求全家平安,求發財,
而且很容易分化。小小一個巴生就有几百間不同神的神庙。
不然我告訴你,就算民聯执政了也是一樣,
在政治裡永遠不會自動變成像你想像中那樣的。
政治人物不是理想中的天使。
全世界的政黨都是一樣的,
不相信的話,你去看我們覺得很民主的歐美各國人民對那些政治人物的看法。
何況是馬來西亞這個复杂性很強的國家?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9-11-2013 09:04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gsd121 发表于 2-11-2013 04:29 AM
我就简单也知道自己要与会要什么, 所以全部外来,自发因素都归根于它们,纯粹以这思想进行就从来没必要理 ...
轉貼
作者:駱靜山
華裔文化問題的復雜性
文化的形態決定了人們先天傾向的次第和排列,假使馬華文化大體上是一種金錢文化,這顯然是由於“一種複雜的文化刺激了、促進了、鞏固了人們先天的一種傾向,以致產生一種有關錢財的欲望和目的。”(註1)
誠然,物欲薰心、道義淪喪,正是今天華人社會的寫照。在這個社會中,只顧目的,不擇手段之徒,常獲成功;而誠實守法者卻一蹶不振。這種普遍的現象顯示我們固有的價值系統已經崩潰,我們的道德藩籬已經坍塌了。
大馬華裔社會在繁華富裕的背後,為何會發生衰敗和人性的墮落,這是非常複雜的一個問題。
為了探討華人文化基本問題的症結所在,我們有必要把今天大馬華人的獨特地位,以及人類文化的界說及其特徵,先行澄清一下,以便作為討論的前提。
華裔文化的獨特性
人是環境的產物。古語說:“橘逾淮為枳”。人的特性和植物一樣,常常隨著生活環境的變遷而改變。
華人移殖大馬,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戰後的新生代,生於斯、長於斯。他們未曾見過中國的山河,對中國的文化脈絡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此外戰後中國的社會 面貌,已經完全改觀,舊的文化,幾乎連根拔除,而大馬的華裔依然保存著許多僵化了的舊文化殘骸。自獨立以來,我們的文化始終沒有被納入國家文化的主流,以 致逐漸退居為一個“次文化”(Sub-culture),幾乎變成一潭死水,它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其實,大馬華裔文化的特殊化,並不始於戰後。早期來馬的華人,由於交通不便,長期和中國脫離聯繫,缺乏接受母語教育的機會,便逐漸“馬來化”起來,而成為 “娘惹”和“峇峇”。他們除了保存祖先所遺留下來的一些陳舊的禮俗以外,生活方式都模仿土著;可是他們因為始終沒有放棄固有的“多神教”,而不能進入以回 教為中心的馬來文化的堂奧。另一方面,殖民地當局推行奴化教育,峇峇們雖然進入英校就讀,卻沒有機會接觸西方的人文思想。因此,他們在文化上是沒有根的, 他們所屬的“僑生社會”是“一個閉塞性的、奴隸性的和保守性的集團”(註2);他們的主要出路是當殖民地官員的助手和洋行的買辦,他們的效忠對像是大英帝 國。
1860年,滿清政府宣佈解除海禁以後,英屬海峽殖民地開始受到“移民浪潮”的衝擊,而在“僑生社會”以外,產生了一個富有朝氣、充滿戰鬥精神的“遷民社會”。它設立自己的學校、報館和行團等等,形成一個自足的體系,使華人文化在我國的土地上紮下了根。
時至今日,這個自足體系已經陷於孤立,它的內部充滿著矛盾;在國家發展動力和工業化的影響之下,它正逐漸解體。
今天,歷史的潮流又把華人社會推向一個新方向,華人文化未來的形態如何,那只有從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中去懸想。
從文化的界說及其特徵看華裔文化
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說的“文化”跟一般人所說的狹義的“文化”,即知識的或藝術的成績,是大有區別的。廣義的文化,有很多界說,其中最受普遍引用的是英 國人類學家泰勒所下的釋義。他說:“文化是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他作為社會一份子所習得的任何才能和習慣。”(註 3)因為人類不像其他動物,他常在設法改進其命運,不斷創造新方法,以適應變遷的情況;所以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柯尼格博士又把文化界說為:“人類為使自身 適應其環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總成績。”(註4)
簡單地說:文化是一個基於共同價值系統,而把知識、態度與習慣行為等模式整合為形構(Configuration)的現象。構成文化的因子,必須在共同的 價值系統下平衡發展,互相配合,才能產生形式和諧而內容豐富的生活總體。今天的華人文化已經失去這種和諧均衡的狀態,有的因子因為過於發展而致肥腫 (Hyperthrophy),有的因子因為受阻礙而致萎縮(Enthrophy),以致百病叢生。
華裔文化的傳播問題
“傳播”(Diffusion)是文化的主要功能。文化藉傳播而延續;一旦傳播發生障礙,文化體系便趨向停滯而沒有文化流(Cultural Drift),因而不能使生活方式得到整合。當它與外界文化接觸時,因為缺少衝力,而處處顯得被動。
今天華裔傳統文化的傳播除了遭遇教學媒介語的問題以外,更面臨文化教育問題。
華裔的傳統文化教育和華文教育的演變具有密切的關係。在我們這個“技術專政”(Technocracy)的時代裡,華文教育在大城市中,由於受到實利主義 的影響,已經喪失了注重文化素養的傳統精神。在這些地方,教育失去了神聖的象徵,學校不再是文化的搖籃,它變成販賣知識的場所,不再負起改革社會的任務。 學校中繁重而不合時宜的課程,淹沒了青年們的性靈;多數教師徒勞無功地,去把本身行為上所沒有的華裔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和態度,灌輸到學生的腦子裡。另一方 面,學校所教導、所嘉許的,與外界的實際需要,其間也有很大的距離。
當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社會還沒有建立一套共同的價值模式,或者華裔青年還缺少歸屬感的時候.華文教育的衰退,似乎容易產生一種文化的邊際人 (Marginal Man)。柯尼格博士說:“邊際人是文化的混血兒(Cultural Hybrid)。生活在兩種文化生活中,但如水上浮萍。兩者俱不深入。”范爾士在《猶太人區》一書中,謂邊際人的自我,“分屬於兩個世界,一個是他業已拋 棄的,一個他尚不得其門而入。”(註5)。施喬桂斯在其《邊際人》,對邊際人有詳盡的分析,他說:“這種人腳跨兩個或多個社會,心理搖擺不定;在他的心靈 深處,對這兩個世界,同時懷有去留之念,愛憎之感,但分量不同,一強一弱。“(註6)……許多邊際人在不知何去何從的困惑之下變成社會失調,小則懈怠失 職,大則作奸犯科,為害社會。此種社會失調的形成,固然牽涉頗廣,但因彷徨在文化邊緣而產生之衝突,無疑地是最大因素。”(註7)柯尼格博士所描繪的情 形,是否發生在我們的社會,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華裔文化的失調
文化失調(Cultural Lag)是指物質文化變遷太快,而精神文化的變遷不能與之適應,而引起精神上失落的感覺。這原是許多進行工業化的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在我 國,因為加上本地一些複雜的因素,而變得更加嚴重。這種失落的感覺,在華裔知識青年群中,尤為顯著。
70年代以來,社會的重組、都市的發展、職業的改變、人口的遷移,已經使傳統的靜態的社會更加趨向流動化。舊社會的解體,迫使個人切斷其與傳統生活方式的 一切價值之感情聯繫,因為新的東西與固有的價值系統是矛盾的。然而,新興的工商業社會,除了“適者生存”的冷酷定律外,並沒有帶來一套新的倫理準則,可資 遵循,因此。年輕人在精神上的信守以及心理的安全,都失去依傍。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中,為了滿足欲望而遭受挫折,為了不能適應週遭的現實而絕望,因而離 經叛道,不滿現狀,這是使華裔社會失去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華人傳統文化失去權威的一個結果。
華裔傳統文化的退居
一個文化的結構形式,通常在一個廣大的範圍內,含蓄地表現出一種“核心價值”。這種核心價值,一旦根深蒂固地建立起來,它對變化就有高度的抗拒力。由於文化具有這種抗拒力,加上人類天生具有保守性,所以文化能夠持續。
大馬華裔的傳統文化,由於和週遭的現實脫節,並且和發源地的活文化隔離,於是造成暫時的閉塞,而逐漸形成“退居”(Regression)的現象。在退居 的時候,抵抗力更為頑強。它通常以合理化來否認它的問題和失敗。它眷戀以往光榮的事跡,把一些過去“文化的殘骸”當作偉大傳統的象徵。一些負隅頑抗的領導 人物,雖然在人格表現上,表現出固有文化的精義,但是這種從個人的人格表現出來的優點,並不能補償多數人所表現的文化特質的弱點。
華裔知識階級的沒落
知識份子是一些有學問與道德的人。他們代表一個社會的智慧與良知。他們的功能是作為文化的代理人,為我們的道統肩負承前啟後的任務。他們憎恨庸俗,提出理 想。抨擊無道,伸張社會正義。建立一個道義的權威,來平衡和限制當權者的權力;他們雖然沒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卻有移風易俗的功能。可惜今天產生或維持這種 知識階級的社會條件,已經不復存在。
原來以“士大夫”為領導層的華人社會到了南洋,一變而以商人為主宰。今天所謂“士”,已經淪為“商”的附庸。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商業社會裡,有風格、有立場的“狂狷之士”,大都無立足之地。
另一方面,今天的高等教育所造就的不是傳統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書生,而是適應工業社會廣泛分工制度的專技人材。這些專業人材受到生活環境和知識空間的限制,除了極少數特出的才智之士以外,都不會具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抱負。
知識份子既然缺乏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和富貴不能淫的風骨,因此華裔的文化和教育機構,顯然有日益腐化的趨勢。
華裔文化生活的庸俗化
為了描繪今天華裔文化生活的庸俗化,我藉用流亡作家蘇辛尼津(A. Solzhenitsyn)於1978年6月間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一段演詞。這位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說:“除了肉體上的福利和財富的累積以外,人 類一切較為高尚的需要,均不為國家和社會制度所關懷。這似乎是說:人除了喜愛物質享受,沒有任何高尚的情操;
這種情形顯然會使邪惡有隙可乘。且看我們今天的世界,邪惡橫流,不是很顯然的嗎?”蘇辛尼津所指的是一般商業社會的病症。今天大馬華裔的社會,因為缺乏開 放社會所具有的自由輿論和獨立文化團體的制裁,邪惡的勢力,變得更加囂張。於是華裔社會一天天地糜爛,人心一天天地澆薄。難怪這個社會到處你欺我詐,見利 忘義,所謂社會領袖。多數缺乏上代所具有伸張社會正義的膽識。他們經常把資源轉移到比較次要的慈善工作上,因此這個社會始終不能建立有效的領導層。儘管社 團林立,到處不時舉行千人宴、萬人宴,到頭來,華裔社會還是一盤散沙。
在這樣的社會中,一切文化風尚都以物質崇拜為依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從道德的是非正義出發,都從現實的利害關係出發。在這個社會中,正如時代的先知斯 賓格勒所說:“極端的唯物主義和理智主義引起許多反感,人民因而耽溺於神話,任性怪誕,甚至有愚妄的行為。”(註8)如果人們只認得金錢,而忽略了生活的 真諦,依照斯賓格勒的預言:最後政治生活抬頭,金錢不免為血與劍所擊敗。
從世界文化潮流看華裔文化的未來
華裔社會能否解決它當前所面臨的精神危機,擺脫文化上的困厄,要看它是否還有足夠的活力去發揮一個文化體系本身所具有的“自我校正的機制”(Self-correcting Mechanism),以恢復內部的均衡與穩定,進而對外在的挑戰,作出有效的回應。
如果我們把視野擴大,仔細觀察現代文化的特徵及其發展趨勢,我們不難發現:任何優秀的文化都能超越血緣團體、地緣團體,以至民俗的限制,而為世界所共享。 不幸這裡的華裔似乎越來越背棄傳統精神生活的規範,而一味追求所有屬於物質的東西,導致中華文化的精華──那個以性靈為中心的“理念文化” (Ideational
Culture)逐漸在我們的週圍消失。
時至今日,由於世界各民族的交往日益密切,每一個文化系統都只是世界文化互動場(Interactional field of cultures)中的一個動體。互動的結果造成各文化特質的交互遷移、慢慢鑄成世界文化的模式,可見大馬華裔文化的基本問題不僅在於如何延續大傳統,更 在於如何適應變遷的環境和現代文化的潮流。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9-11-2013 09:09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09: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着要移民,我的原因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我只想简简单单的生活,不必为了买屋子买车子而烦脑
1. 在大马生活还算ok,但我只觉得赚到的就只够吃。。既然就这样,那不如出去试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2. 虽然外国的收税很高,但你得到的,比你赚的钱还要多,例如生活品质,生活环境
3. 你曾有想过你以后老了后,你觉得在大马可以享福?等到一流的医药设备?不要说以后我有儿女可以养,就算有,也别想着以后可以依靠他们
在大马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己也是二等公民吗?别自己骗自己了。。至于要等到革命换政府?说真的,我是觉得短时间内是很难。
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我爱我国家,但我没那么伟大,有机会我肯定移民去了,还在考虑着。。毕竟安排的东西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没对没错,讨论下就好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ecksent 发表于 9-11-2013 12:17 PM
你太天真了,
馬來西亞華人會這樣,自己也有責任的。
馬華也是看到華人的弱點,因為華人甚麼神庙活動等都喜 ...
好吧。。既然你有一大堆的理据。。。 sayonara to you..
我只能说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好跟坏。。要体验过了才懂。。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iggy_s 发表于 9-11-2013 10:28 PM
好吧。。既然你有一大堆的理据。。。 sayonara to you..
我只能说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好跟坏。。 ...
真心的問你一句,
如果你真的有錢..又看到一個合自己意的國家,也去真正了解過了。
你...不想移民嗎?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不想移民。。这里有很多的点点滴滴。。。 不舍得。。。
Good luck..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iramisu83 发表于 9-11-2013 09:40 PM
我也想着要移民,我的原因很简单,最重要的是我只想简简单单的生活,不必为了买屋子买车子而烦脑
1. 在大马 ...
這些年來經過很多事,我發覺和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包括這裡所謂同種同文的華人。
現在的环境,建築,垃圾等...
不管你說多好的美食等,只要接觸到了外面的環境..甚麼好吃都是假的。
吃可以吃得清清淡淡,
但住却没得选择,每天看著没美感的建築,街道,城市永遠找不到一片干淨的草地,
水沟也全都黑色的,以前都没覺得,但現在回想起來,从小的環境便是這樣了,我是視覺糸旳。
只是這些年來,發生了很多事,回想起來..才發覺..事出必有因。
人在這樣的環境也會受到污染。
現在我見到的外勞己經比華人多了。
華人都把自己和孩子關在家裡,只關心自己和孩子的學業...家人。
偶爾出來也是去吃東西,去gaint,tesco買東西,
没有真正的人文活動。
這樣的閉塞行為,有甚麼意思?
人是團體動物,没有人可以不受外在影響...
當全體趨於無知化..满足化..這才是問題,而不是外在的政治等因素。
如果真正有深度的團結,真正的用智慧,理智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不是表面上的,今天馬來西亞華人也不會如此了。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iggy_s 发表于 9-11-2013 10:45 PM
我个人不想移民。。这里有很多的点点滴滴。。。 不舍得。。。
Good luck..
那你也要為你的後代著想,你的後代性格未必和你一樣,
我和我的上一代,便是两極化。
當你看到事實的殘酷..
外在的,內在的。
老實說..有一天你走在街道上看到的外勞多過華人,你會怎樣感覺?
會給你的下一代帶來多大的沖激?
迟點還要140萬孟加拉外勞,那也只是講吧了..
現在還在不斷的在底下的輸入非法外勞。
為了破环选民結构?其它目的?没人知道。
華團全都是老人,而且也腐化了,
看不到傳承的年輕人。
包括華,董,教也是。
我覺得連他們的很多人或者都是馬華黨要,當中牵涉到很多利益。(不是政,黨不分..而是商,教,社,黨,政不分)
而且...如下
東方日報
华团华文报太宠爱马华?
马华公会在今年的505大选变成「7/11」便利店(7国11州议席),但是,华文报及华人社团仍然对这个纯华人政党不弃不离,甚至宠爱有加!
除了华团人物,如华总会长丹斯里方天兴是马华党员,与马华有不可分割的情意结之外,或许不少华教及华人社团的领袖,也是马华党员所致。因此,华团一方面高喊维护民族权益,一方面又吁请马华在政府內爭取这个那个,听起来十分彆扭。
至于大马的华文报,以乎对马华也不弃不离。从马华在前总会长林良实时代的鼎盛,到最近蔡细歷因「性爱光碟」下马,到和廖中莱的党爭,的確值得报导。而且,这类新闻也使人们更了解政治局势发展,以及马华的变化。
可是,为何华文报连一些马华的小卒,也需要大幅度报导呢?本人並非任何政党之党员,也不像有些政客(包括民联或国阵)喜欢向报馆施压,要求报社不刊登对彼等不利的消息。只是本著一位普通读者的立场,要求华文报別像一些不上道的华团一样,把马华当成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份。
马华的重要领袖,如蔡细歷和廖中莱,也未必每天都有值得报导的新闻,何况是一些地方领袖?像各州或其他马青或马华妇女组的改选,对马华有意义,对一般人来说,实在是浪费版位。谁担任某区会的马华妇女组主席,和我们一点关係都没有。
过去,马华领袖在內阁中担任正副部长、行政议员及国州议员等,他们因为官职而得以在媒体曝光,官方新闻也的確有其重要性。华文报给予大幅度报导是合理的。
此外,由于马华曾在十几年前联同《星洲日报》收购南洋报业,成了华文报的老板,被马华收购的两家华文报《南洋商报》和《中国报》不可报导对马华不利的新闻,甚至偏向马华,也不难理解。但现在由世华媒体控制《星洲日报》、《光明日报》、《南洋商报》和《中国报》,继续和马华走得很近,几乎马华大小新闻都上报,民联的新闻相对少。
但《东方日报》、《光华日报》有必要那么做吗?本人並非干预报社新闻报导,只是提出一点看法,希望报界的朋友不要介意。
由于有不少马华党员在华团担任要职,因此,华团的重要活动或开幕礼,都喜欢找马华领袖主持,这与当今的华社主流,特別是受过大学教育的新生代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该华团认为活动需要有正副部长、国州议员亮相才显得有份量,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在没有部长或议员出席的情况下,仍要把马华领袖搬出来,只会让人觉得这个华团己经被马华渗透了。对其他没有政治背景的会员是否公平?
马华当然不是什么非法组织,只是,本地一些华团的领袖竞相靠拢马华,为的是什么?拨款?还是其他因素?
505大选后,马华己经退出內阁长达半年之久,在这段期间,华人利益是否就荡然无存?没有马华在內阁当官,对做生意的朋友,搞华教的朋友,搞社团,甚至报界的朋友,是否有什么严重的损失?没有马华,华人就不懂得何去何从吗?
本帖最后由 jecksent 于 9-11-2013 11:33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不移民,也不要在這個國家有後代,
不然只會害了他們。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密把关,監視?
講吧了!
政治人物為了利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他們就像瘋了...
不管最後到底會不會連自己也毁灭掉。
马来西亚副首相:获漂白外劳可继续在马逗留3年
2011年10月06日 13: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6日电 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马来西亚副首相慕尤丁说,参与漂白计划的非法外劳,其申请获准后,将允许继续逗留我国工作3年。
他指出,登记的非法外劳中,其中5万人不允许继续在现有职场工作,当局会安排他们往规定的五大领域工作,并获得工作准证。“当局将于今年10月10日(下周一)分配这5万人进入规定的五大领域……洗车及汽车维修厂是禁止聘用外劳的领域,所以早前在此领域工作的非法外劳,他们在登记后,将有机会被安排去规定的领域工作。”
外劳输入国维持14个
慕尤丁宣布,5日的会议议决外劳输入国依然维持早前规定的14个国家。同时,当局将继续冻结输入外劳,直到漂白计划下的所有外劳被安排工作为止。
他提到政府规定的外劳五大工作领域将维持不变。询及五大工作领域是否能够吸纳5万名登记的非法外劳一事,慕尤丁说:“这需视情况,因为我们是禁止他们在五大工作领域以外的地方工作。”
他说,由于这些外劳出来登记,当局安排他们往五大领域工作,包括建筑领域、园丘业及工厂等。
获首肯才可转换雇主
政府禁止落跑的合法外劳,透过重新登记来转换雇主,除非获得原有雇主的首肯。
慕尤丁说,外劳及非法外劳内阁委员会不批准合法外劳透过漂白计划来更换雇主,除非原有雇主同意他们受聘于其他雇主。
他说,持有有效工作准证,但又落跑的合法外劳受促返回原有雇主处。他强调,移民局为非法外劳漂白时会严密把关,检视每一份非法外劳的记录,确保这项漂白计划只供非法外劳及工作准证逾期的外劳。 |
|
|
|
|
|
|
|
发表于 9-11-2013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ecksent 发表于 9-11-2013 08:29 PM
你給你的下一代在美國是對的。
老實說,就算今天没有政治的問題我也不想留在馬來西亞
有价值的话我是不介意留下,现在是由于种种歧视+贪污+失败政策觉得完全不值得。我只是偶尔远处观看,其实看jav比 远处kepo是更好的利用自己时间。马奶虾BX的negative feedback loop已经是self-sustaining就算不管它,只会自己变更糟,可以不用再想什么了,除非将其主要因素(BX)给丢掉,但是需要的恢复时间不是短短十年可以达到的,毕竟英国人先搞分而治之, 再加上BX与死马又在其基础上努力建立这样的社会公式50多年。
之前回家陪父母时我也尝试要适应,不过四周钻钻洞+混+碰壁后发现,高教部门烂,国家研究经费管理公司中饱私囊,政府部门操作模式不对,城市与基本设施杂乱不统一(连个古文明都会的Grid layout城市规划都不做),生活环境糟,有些人的文化水平是滩醋缸子。又有机遇遇到某某些背后操纵许多事情的人群。。。 全看透了,小学时的决定移民是绝对正确。
送给还在犹豫不觉,不知不觉或还是后知后觉的人一句话, 冯谖之计---狡兔三窟 绝对实用。就算你不要长久呆在国外,有个去处,万一有什么XO, 你还可以帮忙家人。就如林肯说过的“you can't help the poor by being one of them".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