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尋夢人

鬼节谈超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9-2009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三法印 的帖子

做莫你突然转去讲道士的

至于念其他的经,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在念的时候,
专注、平静、喜悦,
会有功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9-2009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赞同佛国的看法,念经念咒语最重要是心的素质:专注、平静、喜悦,慈悲心,菩提心,无我。。。非人自然能感受到,如果因为这样而减少执著,其实就是超渡。。。巴利文的慈经,对于华人来讲,何尝不是一种咒语,把咒语翻译过来,也只是叫我们散发慈悲心,就能减少非人的困扰。很多大乘的咒语如果翻译过来,也是有意思的。。。所以我觉得超渡最重要是持法者的心态,无论是念经,颂咒语,禅修等等,如果能秉着智慧和慈悲心,具缘的非人,还是可以从中受益的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12-9-2009 01: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2-9-2009 01:03 PM 发表
巴利文的慈经,对于华人来讲,何尝不是一种咒语, ...


你小心中sho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的意义乃在于解决人类的痛苦,不圆满而追求圆满。。。
以大乘佛法来讲,佛法就是(超)渡众生的苦恼,超越生死烦恼,渡到彼岸涅磐。。。
苦可以从五蕴苦和五取蕴来讲,前者是生老病死,爱别离,厌憎,求不得,缘起的诸法,必然归于无常,归于灭,归于苦。。。
另外一种层次的苦是指因为执取而苦。。。
一般来说,学佛是断因为执取而引发的苦;而一般的宗教信仰多从解除五蕴而引发的苦,如求神拜佛身体健康,长寿,事事顺意,祈福,消除非人的困扰等等。学佛如果倾向于后者,必然流于俗化,但这并不表示佛教徒不需要用过佛教来消除第二种苦,所以无论是藏传,汉传甚至于南传,都有给于信徒关于第二方面的慰籍。。


以下介绍得是Mahinda 尊者关于大护卫经(Mahà Parittà)的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南传,也有给于信徒对于一般宗教的需求。。。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12-9-2009 02: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护卫经序论

一、何谓“护卫经”?
巴利语parittà,音译为“巴利达”,意为护卫、保护、守护。根据上座部佛教的传统,有一些经文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够使诵者和听闻者免除危难,带来吉祥。从祈请念诵护卫经的邀请文中可以知道,护卫经具有能够排除不幸、达成一切成就,使痛苦、怖畏、疾病等消失的护卫作用。因此,经典的编纂者和持诵者把这一类具有护卫功效的经典编集在一起,统称为“护卫经”。
在古代的斯里兰卡,诸大长老们从巴利语经藏中选取了一系列的经典,汇编成《大护卫经》(巴利语Mahà Parittà; 新哈勒语为Mahà Pirit Pota[1]),又称“四诵分巴利”(Catubhàõavàra Pàëi[2]),即“四部念诵的圣典”。[3]现在,这四种诵分一共包括了二十九部长短不一的经。[4]
在所有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和地区——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在许多的场合都有念诵护卫经的传统。若有居士前来请求出家,比库[5]们会为他们念诵护卫经;有施主前来寺院作布施供养,僧众们会应邀为他们念诵护卫经。在诵戒日、入雨安居日等,僧人们会在寺院或自己的住所念诵护卫经,有许多寺院和禅修中心甚至把念诵护卫经定为每日的课诵。而在家佛教信徒们则会在逢年过节、婴儿出生、结婚喜庆、祝贺寿辰、乔迁新居、生意开张、生病、亲戚去世、追思先人等日子,邀请僧众到其家中念诵护卫经。有些虔诚的在家信徒甚至还能流利地背诵多部护卫经。

[1]
Mahà ()Pitit (巴利语paritta,护卫)Pota (巴利语potthaka,书)


[2]
新哈勒语为Piruvàna Pot Vahanse,意为“应当恭敬学习之书”。

 在《摄律义(Vinayasaïgaha-aññhakathà)中提到,背诵此四种诵分是作为一位比库得以免除依止(nissaya)的条件之一。

[3]
这“四诵分巴利”具体在何时编集而成已不得而知。有人认为是在第一次圣典结集之时,有人认为是在其后。还有一些看法认为是在斯里兰卡的Anuradhapura时期。总之,其编成的年代也许可以上推到西元前。


[4] 泰、缅等上座部佛教国家也有《大护卫经》。泰国的与斯里兰卡相同,但缅甸的只有十一部经。

[5]
比库巴利语bhikkhu音译,有行乞者、持割截衣者、见怖畏等义。是指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bhikùu音译为“比丘”、“苾刍”等,含有破恶、怖魔、乞士等义。其音、义皆与巴利语有所不同。
现在使用“比库”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用“比丘”、“比丘尼”指称源自梵语系统的北传僧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护卫经的起源
念诵护卫经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佛陀的时代[1]。在巴利语经律中,就有几部经典被认为可以起到保护念诵者的作用。在《增支部·第七集》中收录了一部《蕴护卫经》[2]。在该经中,佛陀教导住在森林中的比库们为了保护自己免遭毒蛇等有伤害性的动物的攻击,在向诸蛇类散播慈爱的同时应念诵该经[3]在《宝经》中的第二首偈颂,佛陀指示那些鬼神们要勤勉地保护人们。佛陀在《旌旗顶经》中直接教导诸比库通过忆念佛法僧的功德可以消除恐惧和害怕。最明显提到学习、掌握护卫经能够守护、保护佛陀弟子的是收录于《长部》第32的《阿嗒那帝亚经》。


在《宝经》的义注[4]中谈到:韦沙离城[5]原是个繁荣富饶的城市。但是有一年因干旱、歉收而发生了饥荒。首先死的是穷人,他们的饿殍被扔到外面。由于尸体的臭味,非人[6]进入城内。之后更多的人死亡,又引起瘟疫的蔓延。如此,韦沙离遭受饥荒、非人和疾疫三种灾祸。韦沙离的市民齐集到国王处商议,决定到恒河对岸的王舍城去迎请佛陀前来消除这一切灾祸。佛陀了知此行将能利益许多众生,于是带领五百位比库前往。当佛陀的脚才踏上韦沙离的国土,天上立刻下起倾盆大雨,雨水把所有的死尸冲进恒河,并把大地清洗干净。沙咖天帝[7]也带领诸天前来。由于大威势诸天的会集,多数非人逃散了。世尊站在城门口对阿难长老说:阿难,你学习此《宝经》之后,拿着诸供器与离差维的王子们一起,在三道城墙之间绕行诵《宝经》作护卫。”于是,具寿[8]阿难在诵护卫经时,用世尊之钵装满水洒向城内各处。就在长老诵“凡会集此……”时,那些非人四处夺门逃窜。在非人离去时,众人的病也随之痊愈。

[1]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佛弟子之间开始念诵护卫经是由于佛陀曾经教导过这些经典。我们并不排除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已有诵护卫经的习惯,如《孔雀护卫经》《鹌鹑护卫经》等。


[2]
这部经也同样地出现在《律藏·小品·小事篇》。


[3]
从该经的因缘来看,佛陀教导此经的目的乃是要求诸比库向四类蛇王族散播慈爱,透过散播慈爱而避免遭蛇咬伤。


[4]
见《小诵6》和《经集2.1, 亦参见《法句290》。


[5]
韦沙离城
(Vesàl&atilde:古音译作毗舍离、吠舍厘,意为广严城。位于恒河中游北岸,为西元前六世纪时离差维人(Licchavi,离车)所建立的瓦基国(Vajjã,跋耆国)的都城。


[6]
非人:巴利语amanussa,指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情,通常指天神、龙、亚卡、阿苏罗、鬼、地狱众生等。在此经中则是指为害人类的鬼怪。


[7] 沙咖天帝:巴利语Sakka devànaminda,直译作沙咖诸天之主。沙咖,意为“能”,乃天帝之姓。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于须弥山顶的喜见城,亦是佛教的护法主神。
汉传佛教将之讹略为帝释、天帝释、释提桓因。

[8]
具寿:巴利语àyasmant。由(àyus寿命) + (mant具有,拥有)组合而成。通常用作对比库的尊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2-9-2009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应作慈爱经》的义[1]中谈到:有一年在临近雨安居时,有五百位比库到世尊处取得业处[2]之后,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景色迷人的树林中住下,准备在那里度雨安居并精进禅修。但是该林中的树神却不喜欢这些比库,在夜晚比库们履行沙门法时,变现出可怕的形象、发出恐怖的声音来恐吓比库,使他们无法专注、忘失正念,然后再用臭气使他们产生剧烈的头痛。受到干扰的比库无法继续居住下去,不得不离开,前往世尊之处。世尊知道原委后,对他们说:“诸比库,再没有其他适合你们居住的地方,你们唯有住在那里才能达到漏尽。诸比库,回去吧!依那个地方住下来。如果希望诸神不恐吓你们,应学习此护卫经,并以此护卫经作为你们的业处。”于是那些比库依世尊的教导,念诵此经并回到该森林 那里的树神得到了慈爱,欢迎他们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就这样,那些比库住在那里日夜精勤禅修,最终都证得了阿拉汉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护卫经的保护作用
护卫经之所以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按其功能来分,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三宝类:这一类的经典乃是透过随念佛陀、正法以及僧团的殊胜功德来达到保护的效果。诸如《宝经》《旌旗顶经》等。
信徒们在皈依三宝时,会念诵如下皈依文三遍:
Budd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我皈依佛)
Dhammaü saraõaü gacchàmi. (我皈依法)
Saïghaü saraõaü gacchàmi. (我皈依僧)
皈依,巴利语saraõa,直译为庇护所、避难所、安全处。而Buddhaü saraõaü gacchàmi直译为“我走向佛陀为庇护所。”“我去佛陀的庇护所。”对于“我皈依法”、“我皈依僧”诸句亦同。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佛教僧俗信徒们的庇护所、皈依处和安全处,所以,皈依、随念三宝的功德自然就能对佛教徒们起到保护的作用。
还有几部属于礼敬佛陀的护卫经也可归于此类,如《孔雀护卫经》、《月亮护卫经》、《太阳护卫经》及《阿嗒那帝亚经》中偈颂的开头部分等。
2.慈爱类:这一类的经典乃是透过对某一类特定的众生乃至一切有情散播慈爱而达到保护的效果。诸如《应作慈爱经》、《蕴护卫经》、《慈爱功德经》等。
佛陀在《慈爱功德经》中提到经常散播慈爱而达到慈心解脱的禅修者可以获得十一种功德(功效),其中就包括受到非人的喜爱、诸天守护和不会遭受火、毒、刀枪的伤害。因此,慈心的功德能够保护散播慈爱者免除危难和带来祥和快乐。
3.道德类:这一类经典其实是佛陀对其弟子特别是广大的居家信众在伦理道德上的教导和建议。与其把这一类经典视为拥有保护的作用,毋宁说是通过读诵、流传这些经典,能起到提高道德修养、化世导俗的作用。如《大吉祥经》、《衰败经》、《贱种经》等。
4.法义类:这一类经典其实是教导佛法义理的经典。也许传统上认为佛陀的教法本身就具有保护的效果,故也把它们视为护卫经。如《转法轮经》、《谛分别经》等。
5.法疗类:这一类经典以讨论觉支法义的三部《觉支经》为主。这些经典记载了通过听闻、思惟七觉支而治愈重病的例子。还有另一部《吉利马难达经》,记载了具寿吉利马难达(Girimànanda)通过听闻和思惟十种禅修业处而治愈重病的例子。由于通过听闻和思惟这些法义曾经治愈了佛陀以及某些弟子的重病,所以通常会在信徒生病时念诵这些经典。
6.称名类:这一类经典罗列了一系列特定的人物或鬼神的名号,通过称颂他们的名号而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吞仙经》罗列了许多过去诸独觉佛[1]的名号;《大集会经》罗列了许多诸天、鬼神的名号。特别是《阿嗒那帝亚经》,透过称颂七位佛陀、四大天王以及呼喊诸亚卡[2]大神将的名号,使佛弟子们避免遭受诸非人、亚卡的干扰和伤害。
( 这个部分和大乘以及密教又更接近了)
[1] 独觉佛:巴利语paccekabuddha。在没有佛法的时期,能无师而通达四圣谛,但却不能教导其他众生的圣者。
汉传佛教依梵语pratyekabuddha译作辟支佛、缘觉等。

[2] 亚卡:巴利语yakkha的音译。非人的一种,是地位比诸天低但又具有诸天威力的一类鬼神,为北方韦沙瓦纳天王所统领。亚卡的种类极其繁多,有些是凶残暴戾、能伤害人类的恶鬼,有些是依止山川树木而居的树神、地居天,还有些则是如有大福德、大威势的诸天。在《中部·小爱行尽经》中,甚至把沙咖天帝也称为亚卡。
汉传佛教依梵语yakùa音译为“夜叉”、“药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9-2009 03: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谢谢佛国的关心 在这里我被shot惯了,也不在乎这一次

不过我这样说,也不是乱乱讲而没有根据事实。。。比如说近几年流行的11面观音咒语,开头的
namo ratna trayaya nama arya jnyana sagara vairojana vyuha rajaya datagadaya arhade samyaksambutaya
如果翻译过来,就是
礼敬三宝!礼敬圣智海光明遍照庄严王如来、应供、正等觉!
心经得咒语 (认识咒语,林光明)

揭諦揭諦波罗揭諦波罗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揭諦揭諦
能去的人啊!能去的人啊!
波罗揭諦
能向彼岸去的人啊
波罗僧揭諦
能完全向彼岸去的人啊
菩提娑婆訶
悟觉吧!祝福你们!

中村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upatissa 的帖子

我不管你的咒语可不可以翻译,
但是你就是不能说南传的paritta是咒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做莫你突然转去讲道士的
----------
因为道士也有超渡之法..

至于念其他的经,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在念的时候,
专注、平静、喜悦,
会有功德。
----------
念佛经会有功德, 不过不曾听过可以用来渡非人鬼众. 只有在念完佛经后把功德回向非人鬼众...
佛国不如替大家请教长老们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upatissa 的帖子

阿难,你学习此《宝经》之后,拿着诸供器与离差维的王子们一起,在三道城墙之间绕行诵《宝经》作护卫。”于是,具寿[8]阿难在诵护卫经时,用世尊之钵装满水洒向城内各处。就在长老诵“凡会集此……”时,那些非人四处夺门逃窜。在非人离去时,众人的病也随之痊愈。
----------------------------
那些非人四处夺门逃窜...
听到这些经, 非人鬼众都害怕而跑了.. 这也算"渡"吗??

所为佛陀, 有另一个称号就是"天人师". 天=天人, 人=人类.
可没听过有"六道之师"或"天人鬼之师"
要听佛法, 特别是正法, 是要有足够的波罗密和福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哈哈,在同样的一本书,尊者也有讲到不能把paritta讲成咒语,不过我觉得尊浙讲的咒语是佛陀时代,婆罗门用咒语来得到权力和名利的时代,和大乘佛教的咒语是有区别的,不然的话,就很奇怪了。。。大乘佛教的咒语也是通过对于三包的信心,个人的品德戒律,更重要的是,咒语只是手段,与其说咒语超度了众生,倒不如说通过持念咒语而显现的菩提心,慈悲心,智慧渡了众生包括当事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三法印 的帖子

这就要看你怎样定义超度了,个人对于佛法的理解,超渡就是超越生死烦恼,渡到彼岸涅磐。。。所以只要能够让对方 (无论是人还是非人,客观来讲,天人也不是人,是非人 )减少执著,就是超渡了,关键在于超渡的深度,有赖于授法者和听法者。。。比如说,三叔如果能够通过家礼让我理解了佛法正见,从而减低自己的贪嗔痴,减少了执著,某种程度上,三叔就是超渡了乌巴,即使三叔还无法超渡我到彻底超越生死烦恼,渡到彼岸涅磐。。。 所以超渡其实也没有必要把它看到那么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2-9-2009 03:35 PM 发表
念佛经会有功德, 不过不曾听过可以用来渡非人鬼众. 只有在念完佛经后把功德回向非人鬼众...
佛国不如替大家请教长老们的看法?.


我听过一位大马的南传长老这样告诉我,
诵经与说法是一样的。
都会有天神护法神,乃至鬼神非人来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2-9-2009 03:55 PM 发表
哈哈,在同样的一本书,尊者也有讲到不能把paritta讲成咒语,不过我觉得尊浙讲的咒语是佛陀时代,婆罗门用咒语来得到权力和名利的时代,和大乘佛教的咒语是有区别的,不然的话,就很奇怪了。。。大乘佛教的咒语也是通 ...


可以请upa找找关于佛陀时代所谓的咒语是指什么吗?
或是对上面红字部分多加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9-2009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upatissa 的帖子

持念咒语而显现的菩提心,慈悲心,智慧??
持"OM MANI (默尼珠) PADMI(莲花) HUM"显现的菩提心,慈悲心,智慧??

不如持"菩提心", "慈悲心", "智慧"
"METTA", "KARUNA"和 "MUDITA", 这样还能"自我暗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2-9-2009 05:13 PM 发表
持念咒语而显现的菩提心,慈悲心,智慧??
持"OM MANI (默尼珠) PADMI(莲花) HUM"显现的菩提心,慈悲心,智慧??

不如持"菩提心", "慈悲心", "智慧"
"METTA", "KARUNA"和 "MUDITA", 这样还能"自我暗示"...


不错的建议。。。
我相信也是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印度文化大底不出婆罗门和沙门文化,从沙门文化兴起到佛陀时代,沙门文化标榜的是反婆罗门文化。作为主导印度政治和宗教的婆罗门认为,
吠陀(宗教经典)天启、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

其中祭把万能就是认为,(婆罗门)可以通过祭祀,崇拜,颂念经咒等来控制鬼神,连高高在上的神都要听命于婆罗门,可见婆罗门的权力之大。。。凡此种种,造成了当时婆罗门的道德,修为堕落。。。婆罗门贿赂神,而信徒又通过供养(钱财)于婆罗门而达到了种种的希求,所以佛陀才会在经典中说,通过持咒语而可以升天者,无异于把石头丢进河狸,然后在河边祈祷石头浮上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9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三法印 的帖子

如果持念METTA", "KARUNA"和 "MUDITA"可以让你增长菩提心", "慈悲心", "智慧",也无不可。。。

不过咒语的形成,也不一定有意思,有时是为了旋律,容易记诵或者比较容易进入状况。。。如巴利版本的慈爱经和翻译成英文和华文的慈爱经,从意义上来讲,固然可以一样,不过念诵上,总觉得巴利版本更扣人心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09:34 PM , Processed in 0.14663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