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ggy_str

转法轮经 (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7-2009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親愛的Ah Roy,

所謂知己難尋,你不要這樣子來對待123木頭人,

用歡顏一點,緩和一點的方式來對待一個知心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12:10 AM 发表

既然如此,那麼我就沒有義務再告訴你別的常識了,你自己好自為之吧,祝你好運。


好的,大师珍重~

原帖由 guilimen 于 15-7-2009 12:49 AM 发表
親愛的Ah Roy,

所謂知己難尋,你不要這樣子來對待123木頭人,

用歡顏一點,緩和一點的方式來對待一個知心人.


怎么不反过来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ilimen 于 15-7-2009 12:49 AM 发表
親愛的Ah Roy,
所謂知己難尋,你不要這樣子來對待123木頭人,
用歡顏一點,緩和一點的方式來對待一個知心人.


敬禮。

大哥,我不怪他,他只是循著我的言詞來展現自己的種種情緒而已,這是合理和邏輯的。在心理學裡,這樣的狀況是符合巴甫洛夫所提出的古典制約反應理論。接下來,我要向您報告的都是以第三者的角度來說的,在其中並沒有任何的針對,純粹是報告分析而已,我也沒從中得到任何的益處,反而是花了不少沒有回報的時間和精神。

我的挫見:到目前為止,他並不自知自己是被牽著走。他在自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我已有發覺他有這樣的心態,不出乎意料之外,他自己承認了。對於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他不會只一昧要求別人對他好而以顯示自己何其了不起的作法來達到目的。智者自知知他。

他是懂得很多方面的東西,但是卻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可惜呢。再者,知書達禮的人都一些學問好,品行也好的人,這也就說是在別人的稱讚之下,以謙虛態度來回禮,在別人的辱罵指責批評之下,以受教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素質,而不是因為別人的稱讚而傲慢,因為別人的辱罵指責批評而報復。

一個嘴巴講講在尋求真理的人是很不合適發表言論,因為這類人太多了,都是千篇一律,而且層出不窮。無可否認,他在文字上的表演是有精彩的一面,雖然有時會出糗─詞不達意,但是在於文辭運用的涵養方面,就有待修進了,如果表裡不一的話,真的會貽笑大方。我想還是不講了,免得等下他偷偷學了我的絕招。

報告完畢。
敬禮。
最後,謝謝大哥您的勸和之舉,小弟感激不盡。

[ 本帖最后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02:5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讀後感分享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7-5-2009 04:05 PM 发表
「諸比庫,有二極端出家者所不應實行。哪兩種呢?凡於諸欲而從事此欲樂享受者,乃卑劣、粗俗、凡庸、非聖、無意義;凡從事此自我折磨者,乃苦、非聖、無意義。
 諸比庫,不近於此二極端,有中道為如來所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
 諸比庫,什麼是那為如來所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的中道呢?此即八支聖道,這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比庫,此即是那為如來所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的中道。


我的解讀
兩種極端:
1. 凡於諸慾而從事此慾樂享受者 ─ 導致卑劣、粗俗、凡庸、非聖、無意義的因。

2.凡從事此自我折磨者 ─ 導致苦、非聖、無意義的因。

離開兩種極端的方法:
中道即八支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離開兩種極端的過程:
因中道而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

我的感想:第一種極端的產生是因為根塵識的關係。外在的世間萬物對人內在的影響必須透過六根合六塵而起六識的過程才會發生。也就是說眼見色而起分別迷執而墮入極端。

引:
「緣眼於色而眼識生。三事和合而有觸。緣觸而有受,以想所受者,即覺知所想者,即迷執所覺知者。所迷執者,由其因緣,人於過去、未來、現在,依眼而識於色,即生起迷執之想分。」
來源:南傳中部尼科耶 Majjhima Nikaya 蜜丸經 MN 18

「若眼見色而起識想。三事相因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以有痛便有所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想便稱量之。起若干種想著之念。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更細滑.意知法。而起識想。三事相因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以有痛便有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想便稱量之。於中起若干種想著之念。此是貪欲之使.瞋恚使.邪見使.憍慢使.欲世間使.癡使.疑使。皆起刀杖之變。興若干種之變。不可稱計。若有人作是說。亦無眼。亦無色。而有更樂。此事不然。設復言。無更樂有痛者。此亦不然。設言。無痛而有想著者。此事不然。設復有人言。無耳.無聲。無鼻.無香。無舌.無味。無身.無細滑。無意.無法。而言有識者。終無此理也。設言。無識而有更樂者。此事不然。設。無更樂而言有痛者。此事不然。設言。無痛而有想著者。此事不然。若復人言。有眼.有色於中起識。此是必然。若言。耳聲.鼻香.舌味.身細滑.意法於中起識者。」
來源: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第二極端
根塵識三因造成「人之迷執想分生起」,所以才會自我虐待,其因「於其事物而至無可歡喜、歡迎、執著者,此實即貪隨眠之邊、嗔隨眠之邊、見隨眠之邊、疑隨眠、慢隨眠、存在欲隨眠、無明隨眠之邊也;又執其棒、執劍者至鬥爭、諍爭、論爭、抗爭、離間語、妄語之邊。於其處彼惡不善法,滅無餘矣。」蜜丸經

引:
「世尊曰:“比丘!由其因緣,人之迷執想分生起,若於其事物而至無可歡喜、歡迎、執著者,此實即貪隨眠之邊、嗔隨眠之邊、見隨眠之邊、疑隨眠、慢隨眠、存在欲隨眠、無明隨眠之邊也;又執其棒、執劍者至鬥爭、諍爭、論爭、抗爭、離間語、妄語之邊。於其處彼惡不善法,滅無餘矣。”」
來源:南傳中部尼科耶 Majjhima Nikaya 蜜丸經 MN 18

「。。。於中起若干種想著之念。此是貪欲之使.瞋恚使.邪見使.憍慢使.欲世間使.癡使.疑使。皆起刀杖之變。興若干種之變。不可稱計。 」
來源: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我的理解不知是否正確,請各位多多指教。

[ 本帖最后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12:2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7-2009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11:15 AM 发表
我的解讀
兩種極端:
1. 凡於諸慾而從事此慾樂享受者 ─ 導致卑劣、粗俗、凡庸、非聖、無意義的因。

2.凡從事此自我折磨者 ─ 導致苦、非聖、無意義的因。

很多字~~~

个人理解是

1)凡於諸欲而從事此欲樂享受者,乃卑劣、粗俗、凡庸、非聖、無意義
放纵自我欲乐,滋养欲望与执著,是沉溺、非德行、无意义之举

2)凡從事此自我折磨者,乃苦、非聖、無意義
实行苦修,自我折磨导致精疲力尽或身心损伤,是苦、非德行、无意义之举

不近於此二極端,有中道為如來所證正覺
远离这两种极端,佛陀以中道证悟


以上两种极端的产生与根尘识不离关系。
但关键不在根尘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peggy_str 的帖子

原來如此,我以為那兩種極端之間有連帶關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7-2009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12:23 PM 发表
原來如此,我以為那兩種極端之間有連帶關係。。。

怎样的连带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7-2009 12:25 PM 发表

怎样的连带关系?


就是說因為第一個極端而帶動了第二個極端的出現,也因為第二個極端而讓第一極端存在。

兩者相互影響彼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123木頭人 的帖子

我希望你們能夠時常和 Ah Roy 對打.

幫忙喚醒他------自我陶醉的自戀.

他認為,(這只是個例子)

擁有最高智慧的人卻不允許擁有世間財富,千般享受和萬般優待.
他受不了這種委屈.


他並不是要得到大家的尊敬和認同.

他只是要大家害怕他 ,尊他為王.

如果他是政治家,那就好辦了 ,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他是學佛的,

你們看看他這種表現是不是有點彆扭呢?



其實,他根本不需要''去到這麼盡'', 這麼的輕狂無理(禮),

他也不需要表現得這麼叛逆反骨不領情.

就算不談佛法佛教的做人原則,

他一定有看過 霍元甲,黃飛鴻和葉問的電影,

可惜------他看了就算,沒有用在生活中.


如果佛法沒有用在生活中就是叫做''講師''

不是哲學家,不是佛學家而是那種,

會講不會做的,講到會飛又做不到的----''講師一條''.


還有,我只不過52 歲 ,年輕得很 ,叫我兄弟一聲就夠了,

免得那些''美妹''害怕老狗 ,捏著鼻子逃得遠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大论?

如果能在听这经文时有深入的观力,就能证果。

可惜我们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7: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11:14 AM 发表
我想還是不講了,免得等下他偷偷學了我的絕招。



好了,到此為止,我們的交流就此告一段落吧。


服了你,说了那么多次“不讲了”,但还是继续讲~


我的挫見:到目前為止,他並不自知自己是被牽著走。他在自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我已有發覺他有這樣的心態,不出乎意料之外,他自己承認了。對於一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他不會只一昧要求別人對他好而以顯示自己何其了不起的作法來達到目的。智者自知知他。


指桑骂槐,可以显示你高尚的品德~

另外....你的语文了解能力有待加强。我第二次解释“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时候,已经精辟的剖析我和你是属于那一类人。

我只是向你表达我的学习理念。你会有这番误解,要怪就怪你自己狭隘的心境误解我在“自称”,“比你厉害”。

我何时有说“我就是上通天文地理,下晓三教九流的人”?


他是懂得很多方面的東西,但是卻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可惜呢。再者,知書達禮的人都一些學問好,品行也好的人,這也就說是在別人的稱讚之下,以謙虛態度來回禮,在別人的辱罵指責批評之下,以受教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素質,而不是因為別人的稱讚而傲慢,因為別人的辱罵指責批評而報復。


“谦虚”是我的态度,“谦虚”是你的行为。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11:15 AM 发表


我的解讀
兩種極端:
1. 凡於諸慾而從事此慾樂享受者 ─ 導致卑劣、粗俗、凡庸、非聖、無意義的因。

2.凡從事此自我折磨者 ─ 導致苦、非聖、無意義的因。

離開兩種極端的方法:
中道即八支聖道:正見、 ...


这么简单的经文也.......................

这么说吧....你以为有“极端”有“中”的字眼就代表“中”处于“极端”中间吗?

这叫“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的精神~

copy&paste几篇短文过来并不能把你“托”起来啊,事实上中道处于两端之外,你去讨论两端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其实就是偏离中道后还硬讲自己在谈中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uilimen 于 15-7-2009 02:42 PM 发表
我希望你們能夠時常和 Ah Roy 對打.

幫忙喚醒他------自我陶醉的自戀.

他認為,(這只是個例子)

擁有最高智慧的人卻不允許擁有世間財富,千般享受和萬般優待.
他受不了這種委屈.


他並不是要得到大家的尊 ...


危险,我整天被你添油加醋,不被佛教徒围剿都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ah_pang 的帖子

当你幻想别人“没有”时,别人也幻想你“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8: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那还是"幻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三法印 的帖子

所以我们需要中道~ (广告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5-7-2009 07:43 PM 发表
服了你,说了那么多次“不讲了”,但还是继续讲~

我很高興你服我,謝謝。

指桑骂槐,可以显示你高尚的品德~
另外....你的语文了解能力有待加强。我第二次解释“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时候,已经精辟的剖析我和你是属于那一类人。
我只是向你表达我的学习理念。你会有这番误解,要怪就怪你自己狭隘的心境误解我在“自称”,“比你厉害”。

我沒有指桑罵槐,我是光明正大的講。連大哥他都知道我在講誰了,你不知道咩?
你如果真的懂得剖析的人話,你就不會呆在這裡到處唬人了。
說真的拉,我很懷疑你真的有那個必要我去誤解你咩?誤解一個人是一件很快、很省時間的事情,但是瞭解一個人需要花精神和時間的咧,你想我有必要花時間在一個痞子身上?
,比我厲害的人在這裡可多得是呢,例如素兄、三哥、UPA尊者、神氣超版、咖啡豆版主、白布版主、S版主、PEGGY姊、佛國、尋夢人、規律門主、幻藏、沧浪澈等等其他大大,我還會介意你比我厲害?真是笑話。成熟點啦,你都甚麼年紀了,還搞這些小孩子心態的比教,你不怕羞阿?

我何时有说“我就是上通天文地理,下晓三教九流的人”?

這裡囉,不過你一定會否認的啦,然後強詞奪理,敢做不敢當。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4-7-2009 01:36 AM 发表
而我...是纵观全局,透过逻辑,辩证,唯心,唯物;上通天文地理,下晓三教九流....相辅相成去了解真理的人。
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1615020&page=3#pid63012306

“谦虚”是我的态度,“谦虚”是你的行为。

那大隻講是你的行為?

这么简单的经文也.......................
这么说吧....你以为有“极端”有“中”的字眼就代表“中”处于“极端”中间吗?
这叫“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的精神~
copy&paste几篇短文过来并不能把你“托”起来啊,事实上中道处于两端之外,你去讨论两端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其实就是偏离中道后还硬讲自己在谈中道。

你的謙虛態度呢?是不是找到可以自傲的機會,就使不出來了,對嗎?
你現在才知道我有邊讀邊無邊讀中間的咩?你有一點太遲了。。。
我C&P經文是為了讓我自己在思考時參考的,不是用來托我自己的,我要托自己的機會有很多,例如把你踩下去馬上可以托起我自己了,但是我怕踩到軟軟的東西,所以我還是保持原來的狀態好了。
中道如果處於兩個極端之外,請問你怎麼知道那是中道?
在天跟地之外,你還找得到空?
偏離中道就不能講中道的話,那誰還能講呢?你嗎?

[ 本帖最后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09: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5-7-2009 07:48 PM 发表


危险,我整天被你添油加醋,不被佛教徒围剿都难。


放心。佛教徒杀你不死的,你却能够杀死许多佛教徒。

你别误会,我不是来围剿的,我是来给你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视野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15-7-2009 08:5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15-7-2009 08:51 PM 发表


放心。佛教徒杀你不死的,你却能够杀死许多佛教徒。

你别误会,我不是来围剿的,我是来给你提供另一个角度的视野罢了。


我会死,我是很脆弱的~


对于那些一开始“善哉~善哉~”,讲到后面变成“XXXX你妈”的人,师兄有什么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9: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08:16 PM 发表

我很高興你服我,謝謝。


我沒有指桑罵槐,我是光明正大的講。連大哥他都知道我在講誰了,你不知道咩?
你如果真的懂得剖析的人話,你就不會呆在這裡到處唬人了。
說真的拉,我很懷疑你真的有那個必要我去誤 .........................................


“善哉~善哉~”的面具一取下,就是这个样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9: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oy_Tantra5053 于 15-7-2009 09:03 PM 发表


“善哉~善哉~”的面具一取下,就是这个样子了。


這不是你的目的嗎?你如願以償了、得逞了咯。。。是不是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2:21 PM , Processed in 0.1094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