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頂禮佛陀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之最新開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3-2018 08: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言

作為一個佛教徒,應該實事求是、實實在在,假如內心對佛有信心、對眾生有悲心,不管你有沒有名聲都可以;如果沒有這兩種功德,縱然你再有名聲、再有財產,也是一種虛設而已,沒有多大的意義。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王俊英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2018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ཀླུ་སྒྲུབ་ཀྱིས།དགེ་བའི་བཤེས་གཉེན་དེ་དག་་གི།མཚན་ཉིད་མདོར་བསྡུས་མཁྱེན་པར་མཛོད།།ཆོག་ཤེས་སྙིང་རྗེ་ཚུལ་ཁྲིམས་ལྡན།།ཉོན་མོངས་སེལ་བའི་ཤེས་རབ་ཅན།།དེ་དག་ལ་ནི་ཁྱོད་བསྟེན་ན།།ཁྱོད་ཀྱིས་མཁྱེན་གྱིས་གུས་པར་མཛོད།།ཅེས་གསུངས།

龍猛菩薩:

善知識法相,略說當了知,

知足悲具戒,有除煩惱慧,

彼等若教誨,汝應知恭敬。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寶鬘論廣釋》 喇拉秋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5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24.pdf

     丁二、上師之法相:

善知識法相,略說當了知,

知足悲具戒,有除煩惱慧,

彼等若教誨,汝應知恭敬。

     那麼,真正的善知識到底該是怎樣的呢?關於善知識的法相,略而言之就是下面所說的這些,請原原本本了解。也就是說,不求名聞利養,知足少欲,有自代他苦的強烈悲心,具備嚴禁惡行、攝集善法、饒益有情三戒,並且擁有遣除弟子相續煩惱的聞思修慧。我們應當百般尋覓、以三喜依止這樣的上師。如果這些上師對你諄諄教誨,你要明確了知,恭敬實行。《般若攝頌》中云:“一切佛法依上師,功德勝主佛所說。”此外,關於依師的詳細方式當從《華嚴經》等中得知。《三摩地王經》云:“恒常隨觀佛陀教,永遠莫依罪惡友,廣依賢善之友伴……”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瞭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2018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ཚོམས་ལས།སྡིག་པ་ཆུང་ངུ་བྱས་པས་ཀྱང་།།འཇིག་རྟེན་ཕ་རོལ་འཇིགས་ཆེན་དང་།།ཕུང་ཁྲོལ་ཆེན་པོ་བྱེད་འགྱུར་ཏེ།།ཁོང་བར་སོང་བའི་དུག་བཞིན་ནོ།།ཞེས་གསུངས།

《因緣品》:

縱然造小惡,來世大恐怖,並生諸禍患,猶如毒入腹。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3.pdf

百業經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0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9.pdf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四品  業因果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03-05.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因果不虛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guang-01/135-a00003

淺談因果關係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94

因果的奧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

人人的願望都是想離苦得樂,而不是想離樂得苦。怎麼才能離苦得樂呢?正確的方法就是遵循因果律,捨苦因惡法取樂因善法,這樣就能在果上離苦得樂。如果不遵循因果律,取苦因捨樂因,那就是背道而馳,結果雖然想離苦得樂,卻成了離樂得苦。因此取捨業因是我們最切身、最緊要的事。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2018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言

了解無常,並不會讓人消極,反而會讓人變得堅強。即使你不學佛,也要懂得無常,若能如此,以後無論工作、名聲、地位還是財富上發生變故,都會有一定的準備,有很強大的心力去面對。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02.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9.pdf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二品  壽命無常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03-03.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壽命無常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5

修心手冊.念死無常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18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言

我們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無常,由於對無常沒有一些認知,當變故來臨時,很多人都沒有準備,尤其是當感情出問題,或者親人去世時,甚至生活都難以為繼。如果認識到萬法沒有一個是恒常不變的,對人生會帶來非常大的利益。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02.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9.pdf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二品  壽命無常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03-03.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壽命無常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5

修心手冊.念死無常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18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ཆོས་རྗེ་ཏིལ་མགོ་མཁྱེན་བརྩེ་རིན་པོ་ཆེས།བླ་མ་མ་བརྗེད་རྟག་ཏུ་གསོལ་བ་ཐོབ།།རང་སེམས་མ་ཡེངས་རང་ངོ་རང་གིས་ལྟོས།།འཆི་བ་མ་བརྗེད་ཆོས་ལ་བསྐུལ་མ་ཐོབ།།སེམས་ཅན་མ་བརྗེད་སྙིང་རྗེ་བསྔོ་སྨོན་གྱིས།།ཞེས་གསུངས།

頂果欽哲法王 :

勿 忘 上 師 , 時 時 祈 請 。

勿 隨 妄 想 , 善 觀 自 心 。

勿 忘 死 亡 , 堅 持 佛 法 。

勿 忘 眾 生 , 慈 心 迴 向 。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4-2018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བུ་མ་རྩ་ཤེས་ལས།གང་ལ་སྟོང་པ་ཉིད་རུང་བ།།དེ་ལ་ཐམས་ཅད་རུང་བར་འགྱུར།།གང་ལ་སྟོང་ཉིད་མི་རུང་བ།།དེ་ལ་ཐམས་ཅད་མི་རུང་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中論》: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 一切則不成。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1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壬二、(宣說功過之源):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因為有空性的緣故,一切法才得以成立;如果無有空性,那麼一切法就不能成立。

     本科判主要講,承許萬法的本體是空性乃一切功德之源,而承許萬法的本體不空則是一切過失之源。

     本頌從字面上看似乎很簡單,其實它的含義極為深奧。前面講過,一切緣起法都是空性,也正因為是空性才可以緣起,所以只有在空性的基礎上才能安立一切世間名言,反之則無法安立。《顯句論》云:對方的意思是有空性則苦集滅道四諦等一切法都無法安立;但實際恰恰相反,正因為有了空性,四諦等萬法才得以建立,如果萬法不空則成了常有,如是則無法建立四諦乃至一切萬法。

     具體而言,正因為一切萬法是空性,所以當各種因緣具足的時候就可感受痛苦,也可以斷除痛苦的來源──集諦;也因為是空性,為斷除集諦而修持道諦以及最終現前滅諦都是合理的。同樣,四果和四向等僧寶也都可以安立;僧寶相續中的證法以及教法也合理。如果僧寶和法寶能安立,那麼最究竟的佛寶也可安立。有佛法僧三寶,則能安立世出世間一切罪業和福業,進而一切世間名言都能得以合理建立。總之,只有在空性的基礎上才能安立一切世俗名言。《般若燈論釋》中引佛經來說明這個道理:“如《文殊道行經》說:“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起,即解苦諦;若見一切諸法無住,即能斷集;若見一切諸法畢竟涅槃,即能證滅;文殊師利,若見一切諸法無自體,即是修道。’以是義故,摩訶衍中聖諦道理得成。道理成故,智慧得成,智慧成故,一切皆可。”

     相反,如果一切萬法不空,那麼苦集滅道四諦乃至世間一切名言都不可能成立。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說:“萬法若有一成實,諸所知成永不現,萬法無一成實故,無邊所知了分明。”上師如意寶經常引用這個教證,還舉了一個比喻說明這個問題:正因為一切萬法的本體不存在,所以在一面小小的鏡子中就可以顯現山王在內的器情世界;如果萬法不空,那這一切就無法在鏡中顯現,人們也無法見到這些影像。

     這一道理通過觀察自己的心也可以體會,比如,如果瞋恨心不空,那它就不能有產生、安住乃至消失的機會;正因為瞋恨心的本體是空性,所以當因緣聚散時才有生住滅的顯現。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op2.php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了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4-2018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節寄語

     按照世間習俗,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人們通過掃墓等傳統方式來追思和撫慰亡靈。但是,如果希望真正利益亡者之靈,為其念經、念咒、放生、供僧等行持任何一種善法,則對他們轉生善趣或暫時趨避災禍和痛苦,乃至獲得究竟解脫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利益。

     故在此清明節之際,希望我們能為這些無助可憐的親人戒殺、行持各種善法,並將善法為他們作特殊迴向。

索達吉

2011.4.4

http://www.zhibeidy.com/index.ph ... atid=75&id=2731

-----------------------------------------------------------------------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0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shengsijd.pdf

生死救度

索達吉堪布  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ePAYSzP&index=3

助念往生儀軌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kxNt9fDRB0zbePAYSzP

臨終關懷第一課:為臨終者獻愛心

索達吉堪布  講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 kxNt9fDRB0zbePAYSzP

臨終關懷第二課:以佛法利益亡者

索達吉堪布  講授

-----------------------------------------------------------------------

http://www.zhibeifw.com/xxgx/fsyg.php

http://www.zhibeifw.com/xxgx/xhks.php(含音頻)

放生儀軌甘露妙藥

索達吉堪布  作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fangshenggdw/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5.pdf

放生功德文

索達吉堪布  著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guang-01/136-a00004

素食的意義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guang-01/137-a00005

關於放生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iguang-3/193-a00041

戒殺放生的功德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iguang-3/202-a00046

世界和平共處的訣竅——平等生存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4-2018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འཕགས་པ་ཀླུ་སྒྲུབ་ཀྱིས།རྟེན་ཅིང་འབྲེལ་བར་འབྱུང་བ་ཀུན།།དེ་ནི་སྟོང་པ་ཉིད་དུ་བཤད།།དེ་ནི་རྟེན་ནས་གདགས་པ་སྟེ།།དེ་ཉིད་དབུ་མའི་ལམ་ཡིན་ནོ།།ཞེས་གསུངས།

龍猛菩薩: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癸二、(說自宗無過失)分二:一、抉擇中觀正見;二、宣說緣起空性。

     子一、(抉擇中觀正見):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眾因緣所生的法,我說就是空性,也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我”在藏文中不是很明顯,“我”指龍猛菩薩也可以,因為龍猛菩薩是根據佛的經典才宣說一切萬法是空性的;“我”指佛陀也可以,因為佛陀在《楞伽經》、《大般若經》、《寶積經》等經典中都有“我說一切法空”等的詞句。

     對於人們所看到的名言中的顯現法,現代科學也試圖分析其現象和本質,並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說法,但在佛教看來,名言諸法的現象是由因緣所生,它的本質就是空性,唯有假名。《顯句論》說:由各種器具、零件組成的馬車,除了種種支分法以外並沒有實體,所以“馬車”只是假名。同樣,因緣所生的法無有自性,只是假名,這就是所謂的中觀道。

     很多人不懂什麼是中觀,認為既不是上也不是下的中間就是中觀,但這並不是中觀。那什麼是中觀呢?《寶積經》云:“有是一邊,無是一邊,離二中間,則無色無受想行識,如是中道名為得證實相方便。”有是一個邊,無是一個邊,智者不住二邊,也不住中間,了達無色受想行識,這樣的中觀道就是證得實相的最勝方便。《般若經》云:“云何名中道?謂離有起無起及有無等邊故,名為中道。”什麼是中道呢?不是有生不是無生,超離有無等一切邊就是中道。或者說,名言中有如夢如幻的顯現故不墮入斷邊,勝義中沒有絲毫本體成立故不墮入常邊,遠離常斷二邊就是中觀。

     緣起、空性和中道只不過是名字不同而已,實際是一個意思。《般若燈論釋》中引用《楞伽經》云:“自體無起,體無起者。”“佛告大慧:‘我說一切法空,若言從緣生者,亦是空之異名。何以故?因施設故。世間出世間法,並是世諦所作,如是施設名字即是中道。’”《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說:“所謂的‘中觀’、‘空性’與‘緣起’三者,本來就是同一含義,只不過名稱不同而已。”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以水月的比喻對緣起空性做了說明:“……在現見了如水月般的世俗實相之時,從月影之現分而言是世俗諦,從月輪無實空性分而言是勝義諦。”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勝乘寶藏論》中說:本來清淨和任運自成是大圓滿最重要的修行,本來清淨就是徹卻、直斷,任運自成就是托嘎、頓超,這二者分別是勝義和世俗。榮素班智達在《入大乘論》中說:就像一個人既是婆羅門又是持戒者一樣,法和法性是一個本體上的兩個反體,如果證悟了法和法性也就證悟了二諦。

     世間的智者們難以領會緣起空性的道理,這唯是佛陀的不共特法。許多論師在撰著中觀論典時都對這一不共特法以及宣講者佛陀進行了讚歎。《迴諍論》云:“空自體因緣,三一中道說,我皈命禮彼,無上大智慧。”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說:“宣說稀有緣起道,無與倫比殊勝者,令解三有之束縛,佛陀釋迦獅前禮。”《中論》云:“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世間曾出現了無數名人,他們的學說都被後人一一推翻,但誰能指出佛陀所說的緣起空性的半點過失呢?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不可能有。世間雖然有種種誘惑人的花言巧語的學說,但它們終究不能引導眾生獲得解脫,而只有佛陀宣說的緣起性空才能使眾生擺脫輪迴的苦海。因此,學習緣起空性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對佛陀生起堅定的信心。

     一般來說,對世尊生起信心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鈍根者的方式,一種是利根者的方式。鈍根者通過閱讀《釋迦牟尼佛廣傳》等經論,在了知佛陀所具有的布施、持戒、安忍等功德後對佛陀生起信心;而利根者是在修學並通達佛陀所宣講的緣起空性後,知道整個世間唯有佛陀才真正通達了萬法的究竟實相,從而對佛陀生起不退轉的信心,這時的信心絕不是膚淺的恭敬膜拜。如果不學中觀,可能只會人云亦云:“佛陀非常了不起,佛陀的功德第一……”而要對佛陀生起真正隨法的誠信,只有以智慧通達緣起空性。

     當然,佛法的精要——緣起空性並不是那麼容易通達。為了通達甚深的空性,大家要經常祈禱佛陀。法王如意寶從印度回來後要求五明佛學院展開辯論,法王讓大家在辯論之前念誦《迴諍論》和《中觀莊嚴論釋》中的頂禮句,以此祈禱佛陀。上師在講中觀的時候也是先把本論的頂禮句念一遍,之後才開始宣講。因此,大家在學習中觀的過程中一定要多祈禱。

     這個頌詞相當重要,希望大家詳加分析,不能僅停留在字面上。雖然字面上的理解也是必需的,但最關鍵的是要看頌詞的內容能不能令心產生觸動?如果沒有觸動,那即使天天聞思修行也沒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一定要讓最關鍵、最重要的頌詞在心中扎下根。如果能這樣,那對自己的修行將有非常大的利益,退一步講,不要說真正通達這裡所講的空性,哪怕只是在阿賴耶上種下空性的種子也非常有意義。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op2.php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了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4-2018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བུ་མ་རྩ་བ་ཤེས་རབ་ལས།གང་ཕྱིར་རྟེན་འབྱུང་མ་ཡིན་པའི།།ཆོས་འགའ་ཡོད་པ་མ་ཡིན་ལ།།དེ་ཕྱིར་སྟོང་ཉིད་མ་ཡིན་པའི།།ཆོས་འགའ་ཡོད་པ་མ་ཡིན་ནོ།།ཞེས་གསུངས།

《中論》: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1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子二、(宣說緣起空性):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沒有一個法不從因緣中產生,所以一切法沒有不是空性的。

     人們所見的各種色法、所聞的各種聲音等以及能見聞的眼識、耳識等,這些內外所攝的一切萬法全部由因緣而生,並非像外道所說的那樣萬法由常有的自在天、微塵等產生或者無因而生。《中觀四百論》云:“一切為果生,所以無常性。”意思是任何法的產生注定要成為它的果法的因緣,而任何果法又無不依靠它的因緣,所以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常有、實有的體性。佛經亦云:“智者通達緣起法,不依一切邊執見,了知諸法因緣生,不得無因無緣法。”由此可知,一切見聞覺知的法沒有一個不是從因緣而生,既然都是從因緣而生,那麼就不可能有一個法不是空性。

---------------------------------------------------------

敬錄自《緣起讚》講記   宗喀巴大師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14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3.pdf

     庚二(佛說諸法自性為空性之理)分三:一、諸法無有自性;二、若有自性不可得涅槃;三、如此之說無有合理之反駁。

     辛一、諸法無有自性:

故說除非依緣生,毫釐之法亦非有,

除非自性本為空,毫釐之法亦非有。

     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已經說了:不依靠因緣的法,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毫釐也找不到。不要說凡夫人,即使佛陀的盡所有智來尋找,一切萬法全部都是依靠因緣而生,在印藏漢三地乃至所有世界,都找不到不是因緣而生的法。有些人說:我去過印度,還去過埃及、澳洲等地。雖然你去過很多地方,也找不到不是因緣生的法。正因為器情世界的法全部都是因緣而生,那除了自性是空性以外,自性不空的法毫釐也找不到。也就是說,凡是因緣生的法,全部都是空性的。

     所謂空性,並不是說現在人活著的時候是存在的,過一段時間死了才空。有些知識分子在學《金剛經》等空性法門後,經常講四大皆空,但不知是否懂得空性的意義。我遇到過一位領導,雖然他比較笨,但傲慢心還是很重,在我這位學過多年中觀的人面前,他都開始講空性。但是他空性講錯了,他說:“佛教認為四大皆空,意思就是現在地水火風的身體,在人死後燒完了就空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通達一切法是空性的教義,如果這個最關鍵、最精華、最甚深的問題沒有懂得,雖然你皈依了佛門,也很遺憾。

     在平時的生活、修行中,我們皆應再三思維、分析,比如:佛陀說一切法都是因緣生,因緣生的法絕對是空性,並且這種空性並不是我們眼睛看不見東西那樣的狀態,而是離戲論的大空性,就像《中論》裡面所講那樣,這是為什麼?在世界所有學說中,唯一釋迦牟尼佛宣說的緣起空性是最高、最妙、最無上的善說,這又是為什麼?通過這樣思考,相信你會了知佛的金剛語涵蓋世間所有學問,最終會從內心深處深深認識到佛陀智慧的偉大與了不起,因為你已通達因緣生與空性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對一般凡夫人來講,在剛開始聽到這樣的教義時,雖然能了知一切萬法都是因緣生,但因緣生是空性的勝妙緣起卻很少有人懂得。《七十空性論》裡講:“以此一切法,皆是自性空,故佛說諸法,皆從因緣起。”所以大家皆應以這種推理來了知一切法的自性是空性。不過此頌是從自性空性反過來推的,也就是說先斷定勝義空性,再陳述原因——“故佛說諸法,皆從因緣起”。

     而且大家還應了知,名言中的因緣生和勝義中的空性無二無別,就是所謂的緣起空性。在麥彭仁波切的《中論釋》等論典中說:緣起法、空性法和中觀法三者,只是不同名稱而已。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講顯現和空性時,用水月來做比喻,他說:當天空中的月亮在水池裡顯現時,水月的明分叫世俗諦,而水月根本不可能有天月的一點一滴,其本身的空性就叫做勝義諦。誰用智慧見到這樣的顯空無別或顯空雙運,就叫做證悟緣起空性。從《心性休息大車疏》所講的內容來看,在座的各位從道理上或理論上理解緣起空性並不是很困難,因為可以用水月來作比喻:水月雖然顯現,但它的本體是空性的,這個空和顯無二無別,就叫做緣起空性。

     《定解寶燈論》裡也說:顯和空是一個本體的不同反體,從反體上講,水月的顯現部分也有,它的空性部分也有,但實際上這兩者只是一個本體。同樣的道理,眼看得見、手摸得著的柱子、茶杯等物,其本體也是沒有的。為什麼呢?因為,用勝義智慧來觀察時,它們的本體並不成立。就像《入中論》裡所說的一樣:跟石女的兒子無有自性相同,所見所聞的法全都無有自性。既然無有自性,那一切法都是幻化相,所以大家皆應常時作如幻如夢想。

     雖然口頭上誰都會說如夢幻泡影,甚至有些人還經常引用,但誰都沒有去想過一切有為法到底是不是夢幻泡影,這樣的話,那還沒有通達緣起空性的真理。所以,常作如是想很重要!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不是空性的法找不到,不是緣起的法也找不到。若能找到,那就請你指出來。如果真能找到,可能全世界很多人都會前來拍照,並把它放在網上,且宣布說:某某人很聰明,他是21世紀最聰明、最了不起的發明家,他已經找到了非緣起法、非空性法。過一段時間你還會得諾貝爾發明獎。會不會啊?找不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18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མགོན་པོ་ཀླུ་སྒྲུབ་ཀྱིས།ཁ་དོན་མར་མེ་མེ་ལོང་རྒྱ།།མེ་ཤེལ་ས་བོན་སྐྱུར་དང་སྒྲས།།ཕུང་པོ་ཉིང་མཚམས་སྦྱོར་བ་ཡང་།།མི་འཕོ་བར་ཡང་མཁས་རྟོགས་བྱ།།ཞེས་གསུངས།

龍猛菩薩:

諷誦燈鏡印,火晶種酸聲,令蘊結生者,不遷智者知。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莊嚴論解說》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講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

     不管是外緣起還是內緣起,一切緣起顯現之法都不是從不空的一個法當中產生的,就像《入中論》所說的那樣:一切諸法雖是空性,但在空性當中一切都可以顯現。

     龍猛菩薩的《緣起藏論》中也說:唯有空性的一切諸法中才能產生空性的萬法,就如同經懺、明燈、明鏡、印章、火晶、種子以及酸味和聲音的比喻一樣,前面的蘊結生後面蘊的過程中,前蘊不會遷移到後蘊上,但後蘊也並非不依靠前蘊而產生,緣起之間的關係即是如此。

     其中所說比喻的意思是,比如釋迦牟尼佛的三藏在以前根本沒有文字,依靠阿羅漢的不忘陀羅尼將佛陀宣說的經典背誦並記錄下來,後來經過三次結集才有了現在的三藏。《毗奈耶經》將所謂的阿闍黎分為教授阿闍黎、懺悔阿闍黎等很多種的原因就是這樣。在這個過程中,誦經者相續中擁有的經典等內容是否遷移到另一者相續中呢?並不是。不然,上師把內容傳授給弟子之後,上師相續中就什麼都沒有了,會出現這個過失。但是沒有上師,自相續中也無法獲得經懺的智慧,那麼,究竟依靠什麼方式傳遞呢?這就是緣起的道理。

     同樣,我這一世轉生為人、下一世轉生為天人的話,我這一世的蘊並沒有遷移到後一世,如果遷移到後一世,天人也應該具有人的身體了,這樣會出現恒常的過失;後一世的蘊也並非不依賴前者,否則便會有無因生的過失。

     又比如一盞油燈點亮另一盞油燈之後,自己本身仍然可以照亮,而沒有第一盞燈的話,第二盞燈也不會照亮。明鏡中映現影像也是同樣,沒有色法就不會出現影像,但色法並沒有進入鏡子中去。依靠印章凹凸不平的行相,可以在外面顯現,但是它也沒有遷移到紙張之上。在初劫時,火晶中可以出現火、水晶中可以出現水,現在也有依靠太陽出現火的火晶,這些都是一種緣起的顯現。還有種子生芽、依靠酸味分泌津液以及聲音出現迴響等一切比喻,都不是因遷移到果中成為一體,也不是不依賴於前因而生果。所謂的緣起,也就是無因則不可能生果、因齊全也不可能制止果產生。

     這樣的緣起甚深理,自古以來任何一個發明家或者科學家、思想家,雖然都有不同的理論學說,卻始終沒有得出一切法皆為緣起生的結論。所以,造作惡業一定會有惡的果報,這就是它的因緣;種子未受損害、因緣具足時必定會產生果,但種子並未遷移到果上,不然灰色的種子也變成綠色的苗芽了,沒有種子也根本不可能產生果。對於名言中的因果規律應該以這種方式來了知,這就是名言中的因果觀。

     大家應該明白,世間上很多的世界觀、宇宙觀等各種各樣的理論學說,對我們來講不是很重要;在整個世界上,勝義中一切法空性,名言中因果絲毫不虛妄,了知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因果觀的合理之處究竟在哪兒呢?實際真正詳細觀察,所謂的因果根本不存在,也是如幻如夢一樣。榮索班智達在《入大乘論》中說:包括因果在內的一切法,都與夢幻無有任何差別,真正經得起觀察的一個法也是不存在,就像夢中大象一樣;但在未經觀察的情況下,名言中存在的因果也是絲毫不虛的。因此,無論造作任何一種業,在能取所取未消於法界之前,必定會讓我們感受快樂或者痛苦。

---------------------------------------------------------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14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3.pdf

緣起讚講記

宗喀巴大師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op2.php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了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荣耀归来123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4-2018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རྩ་ཤེས་ལས།ཡོད་ཅེས་བྱ་བ་རྟག་པར་ལྟ།།མེད་ཅེས་བྱ་བ་ཆད་པར་འཛིན།།དེ་ཕྱིར་ཡོད་དང་མེད་པ་ལ།།མཁས་པ་གནས་པར་མི་བྱའོ།།ཞེས་གསུངས།

《中論》:

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1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壬三、(修習離邊中觀):

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

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

     如果認為諸法決定有則墮入常邊,如果認為諸法決定無則墮入斷邊,因此一切智者不應執著有無二邊。

     離開有無二邊才是最究竟的中觀見,未離有無二邊就不是般若波羅蜜多的究竟密意。本頌宣講了執著有無的過患,並勸勉一切具智慧者都要修習離二邊的中觀見。

     “定有則著常”,如果一個法的本體實有存在,無法損害,那它就叫做常法。比如這根柱子,如果它在勝義中真實存在,它就是常法。而執著實有的有境心就墮入常邊的執著。榮素班智達在《入大乘論》中說:一個法的本體實有,這不要說以勝義量,就是以世俗量也不成立。

     “定無則著斷”,如果認為一個法先前存在後來卻不存在,或者說它完全不存在,這樣的有境心就墮入了斷邊。

     大家應該知道,中觀宗在後得位宣說有無、存在不存在,這並沒有常斷的過失,因為自宗宣說的有無是假立的。但在抉擇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時,如果執著實有或執著遮破有邊的單空就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多。因此,追隨中觀的智者不應墮入有無二邊,這就是一切見解之王。

     《中觀四百論》云:“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佛陀的整個教法可以歸納為二種:一、不害,即不害任何眾生,依清淨行為轉生到善趣中;二、觀空,即觀修空性,通過觀空性的威力獲證涅槃。遠離二邊的中觀見解對每一位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不管你修的是大圓滿、大手印還是禪宗、天台,沒有一點中觀的空性見解恐怕修不到什麼,因為有了空性見才可以積累智慧資糧,而只有福德資糧並不能斷盡煩惱障和所知障。因此空性的見解相當重要。在空性見解的基礎上還必須要具足慈悲的行為。表面上看“不害”是人天乘的修法,但以大乘“觀空”離二邊的見解攝持後就是大乘佛教徒的行為。所以,大家在見解上應樹立起遠離一切戲論的中觀見;行為上應於世俗中如夢如幻地行持利他。上師如意寶在美國弘法時說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見解唯一是緣起空性,行為唯一是利益眾生。”上師的教言和海外觀音上師的開示如出一轍。觀音上師在印度的一次大法會上說:“今天開法會的人很多,來自各個國家,也有很多難民。你們回去以後,如果有人問:今天主持法會的上師到底說了什麼話?你們就說:上師說佛教的見解是無我,行為是無害。”大家應當結合上師如意寶及觀音上師的教言細細體會。

     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前譯教法興盛願文》中說:“稀奇薩霍堪布之行為,無比具德龍樹之見二,欽定雙融傳承之教規,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龍猛菩薩在《中觀根本慧論》、《六十正理論》、《七十空性論》等論典中開顯了緣起空性的正見;靜命菩薩來到藏地剃度預試七人出家並弘揚戒律,奉行僧伽的清淨行為。無等龍猛菩薩的見解與稀有靜命論師的行為,兩相結合就是前譯寧瑪巴。神通等並不是我們所希求的,我們所希求的就是在相續中樹立起中觀無二見,在行為上不害眾生並依別解脫等戒律的教誡而行。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op2.php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4-2018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མདོ་ཏིང་འཛིན་རྒྱལ་པོ་ལས།མིག་དང་རྣ་བ་སྣ་ཡང་ཚད་མ་མིན།།ལྕེ་དང་ལུས་དང་ཡིད་ཀྱང་ཚད་མ་མིན།།གལ་ཏེ་དབང་པོ་འདི་དག་ཚད་ཡིན་ན།།འཕགས་པའི་ལམ་གྱིས་སུ་ལ་ཅི་ཞིག་བྱ།།ཞེས་གསུངས།

三摩地王經:

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諸根為量,聖道復益誰?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18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15-4-2018 12:52 AM 编辑

ཆོས་རྗེ་འཇིགས་མེད་ཕུན་ཚོགས་ཀྱིས།དུས་ཀུན་ཏུ་བསམ་སྤྱོད་གྲོགས་དང་བསྟུན།།རྒྱུད་དྲང་ཞིང་བསམ་པ་དཀར་ལ་བརྩོན།།ཕུགས་རང་དོན་རྒྱ་ཆེར་བསྒྲུབ་འདོད་ཀྱང།།ཚུལ་གཞན་ཕན་བྱེད་པ་མན་ངག་ཡིན།།ཞེས་གསུངས།

法王晉美彭措:

言行恒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dy.com/index.ph ... d=1085&id=38818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1.pdf

法王晉美彭措傳

索達吉堪布  著

-------------------------------------------------------------

http://www.zhibeidy.com/index.ph ... atid=36&id=3263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buwang.pdf

不  忘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傳講

索達吉堪布  恭譯

-------------------------------------------------------------

敬錄自《勝利道歌淺釋》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http://www.zhibeifw.com/ssfb/online_content.php?id=28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乙四(賢良人格)分二:丙一、修習賢良人格之理;丙二、賢良人格之功德。

     丙一、修習賢良人格之理:

     作為一個佛弟子,我們首先應該完善自己的人格。法王如意寶一再強調,良好的人格是修持一切顯密佛法的基礎。法王規定長住五明佛學院的人所應遵守的三個基本條件中,首先就需要人格賢良(其次為戒律清淨、精進聞思修行)。我們中有些人學了佛後,一味喜歡高深法門,不屑於用佛法熏陶自己,以至於口若懸河,顯密教法、古今典故盡在腹中,但日常行履還不如一些沒學過佛的普通人。這樣的人其實並未懂得佛法,故也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還有的人一看到某些人就很討厭,就像犯了心臟病一樣心裡很難受,這樣很不好。如果不接觸眾生,我們又當怎樣去度化他們呢?從顯宗角度來說,不論是修忍辱還是布施,這六波羅蜜多都只有依靠眾生才能成就。如果眾生沒有煩惱,我們也就無以修成般若波羅蜜多了。雖然眾生有不同的層次,但我們還是應當對他們生起平等的歡喜心。一個真正有修行的人,是能令所有眾生生起信心的。

     因為個人品德對於修行至關重要,歷代大成就者對此也均相當重視,薩迦班智達有《格言寶藏論》垂世,麥彭仁波切也專門著了明辨是非、改進人格的《二規教言論》。在《二規教言論》中,麥彭仁波切這樣強調了人品的重要:「世法即是佛法根,若無世間高尚行,則彼始終不容有,殊勝佛法之規故,如無樹根即無莖,或如無福即無財。」

言行恆時隨順友,秉性正直心善良,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我們在一切時中,都要在內心及行為上隨順道友、他人。這一方面是普賢菩薩菩提行願中的一個大願,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與別人交往的一個竅訣,並且由此也能創造有利學修和比較寬鬆的人際環境。這裡所講的「隨順」,並非人云亦云,他人做什麼不如法之事,自己也跟了去做,而是性格溫和,不起瞋心,與人和睦相處。在法王所著的《教誨甘露明點》中,在人品方面講了許多竅訣,我們可以閱讀參考。

     法王指出,若心不隨順他人,在其眼中,甚至一個好人也不會有。確實,如果有人心不清淨、行為不清淨,他便會覺得所有的人都在與他作對,別人所作所為都不如法。如此而來,他在行為上肯定會處處與人衝撞。比如坐車,心行不好的人,便會為爭座位而大吵大鬧。那些經常喜歡指責別人、罵別人、吵架的人,其人格水平非常之低劣,從學佛法上講,這些人也沒有多大因緣。

     人在社會,出門辦事、待人接物,心裡容易產生煩惱。如果把自己關在房中,不與人接觸,好像沒有什麼麻煩,但很明顯這是一種逃避,而現實中人與人接觸是避免不了的。如果發現他人在行為上有些不對,你覺得應該加以勸告,最好不要當場指出,以免火上加油,而應該用其它變通的方法來進行勸告。因為我們知道,忠言往往逆耳,人大都會下意識地以為:「只有我自己的行為是如法的。」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其它道友甚至上師都是不對的——這就是心行沒有隨順他人。在學佛法的過程中應與所有道友心行相合、和睦相處。哪怕對方是個很不好的人,但對你來說都是無利無害的。再說,他的煩惱深重,更應成為你悲憫的對象,沒有理由去將他拒之千里之外,更不應該動輒橫眉怒目,否則只會使事情更糟。對我們的負責人來說,出於僧團的利益和建設的需要,應該注意並指出他人的過失,一般人便不能也不允許用挑剔的眼光觀察別人,而應對一切都作清淨觀。釋迦牟尼佛在轉法輪時,也為隨順一般的凡夫而講了很多方便語。佛陀對我執很重的人,講補特伽羅有我;對稍有解脫根基的人,宣講了相應的暫時解脫法門,而這些從實相上說都是不了義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如果別人對你產生煩惱,你盡可以用善巧方便的語言進行引導,如此行之,對我們的修行有極大的促進。

     「秉性正直心善良」,我們除了心行隨順,還應當努力精勤使自己心地善良、秉性正直。我們一定能改變自己,使自己在心和行為兩方面,都得到明顯的改善。

     所有佛法,從「心善良、行為如法」兩方面來說,都已包括了。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對方與自己是一樣的,對方同樣有著快樂與痛苦。就這樣,無論做什麼事情,先從對方角度去設身處地考慮一下,這種考慮,也就是內心善良之舉。法王老人家告訴我們做人、修行的重要竅訣,雖然語言不多,又看似普通,但在修道過程中,意義非常之大。我們佛學院現在四千多人中,還沒發現吵架、打架的,這就是大家奉行「心善良、行為如法」的良好結果。

     去年,學院裡來了位博士,他是研究藏傳佛教的第一位博士。他曾對法王說:「你們這裡幾千個人在一起,相互之間很友善,沒有什麼矛盾,請問您用了什麼方法,採取了什麼措施呢?」法王說:「也沒有特別的方法,我只是祈禱三寶,他們自己則按所學到的佛法如法而行。在他們剛來佛學院時,各種煩惱都有,隨著每日佛法的熏陶,煩惱就漸漸平息下來,沒有大的瞋心了。另外有一條硬性規定,如果有人彼此間有了矛盾,就應在當天互相道歉懺悔,矛盾不能留過夜,過夜就只有請他們離開學院了。這一點我是能辦到的。」然後那個博士對我和慈誠羅珠堪布說:「你們佛學院人多,這是一大特徵;你們佛學院的人戒律清淨,這也是一大特徵;但還有個最大的特徵,你們彼此間心性和善,都很慈悲,沒有什麼矛盾,這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他說:「我們單位才十來個人,就有五六個人彼此關係不好。這種情況,不僅我們那裡有,在社會上也處處可見。」因此,他對法王能管理好這麼大的僧團而深感敬佩。

     秉性正直非常重要,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中讚歎正直的人說:「直士之前天喜聚,直士順利抵天界,直士做事極穩妥,直士國王亦勝任。」又讚歎正直的功德說:「所謂正直之功德,一切德中最超勝,清淨世規之精要,無需饒舌讚歎之。」不論是道友之間,還是弟子與上師之間,都應該正直,坦誠相待,不應該口是心非、耍些小聰明。現在不少人習慣了搞世間法,進了佛門後,也沒用佛法去對治這些習氣。例如有人心裡想的是一己私利,但卻對上師說:「我要弘法利生,做很多事業……」如果這位上師稍微對他讚揚幾句:「你很好,你發心很清淨,你的確不可思議……」於是,他就四處散揚上師的這幾句讚語,藉以抬高自己的身價,達到不良的目的。

     《格言寶藏論》中講,馬群中有駿馬和劣馬,同樣,人當中也有好人與壞人。僅從外表上看起來,每個人都差不多,但如同五個手指一樣,相互間還是參差不齊。我們對他人的優點要加以學習、效仿,對他人的缺點應看作是自己的缺點,注意改正。同時,應以真誠、感激之心接受他人的批評,如此,心行就自然會一天天得以改善。

     「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這是就世間上一般人而言的。世間人我執很深,追求的都是自己的私利,但是即使他們的目的是想要廣泛地利益自己,實際上還是要通過利益他人的方式才能順利、有效地實現。這是對追求自利者的最甚深的竅訣。

     比如說,你若想發財,就應多行布施。法王仁波切指出,如果你樂意幫助他人,那麼他人就願意幫助你。如果他人修房子時,你去幫忙,等你在修房子時,他人也會願意來幫你。平時一心一意地幫助他人,最終你卻得到了利益,這是個竅訣。擴充來講,在此良好人格的基礎上,再生起對他人的大悲心甚至菩提心,就已踏上出世之路了。

     確實,我原來覺得你們有些人的人格不是很好,傳殊勝法有危險性,因此不大願意傳。因為如果人格不好的話,今天說幾句漂亮話,明天又變成另外一個人了,甚至於誹謗密法,這確實令人害怕。如果品行很好的人學佛,無論遇到何種違緣,他也不會誹謗,總會以信心依止。

     《格言寶藏論》《二規教言論》翻譯、傳講後,對漢族四眾弟子產生了很大的利益。希望你們最好每年都能把《格言寶藏論》讀一遍。以前,噶當派的格西也是這樣,他們在傳法前先觀察人格,如果人格好,可以馬上傳,如果人格不好,會從智慧方面入手,通過聞思修來改變。所以,學習這些直接有利於人格提高的格言和戒律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你們有些人不要以為這兩部論不是密法,就不必重視。一方面這兩部論的作者是文殊菩薩化身的薩迦班智達和麥彭仁波切,這是從證悟者的最高智慧中流露出來的做人竅訣,不是一般的格言可相比擬;另一方面,法王在此也再三強調了修學密宗、顯宗最根本的基礎是良好的人格。因此,《格言寶藏論》、《二規教言論》是真正的寶藏,如果將寶藏束之高閣,不加以利用,確實太可惜了。

     修習善良人格,第一個條件,是心與行要隨順自己的道友;第二個條件是心地善良,秉性正直;第三個條件,即使究竟上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仍要暫時性地去成辦他人之事,這是自利利他的唯一方法,是一個殊勝的竅訣。正如上師經常講的,人格好的人對上恭敬,對下面的人以慈悲心護持,對中間的人平等以待、相互尊敬。而人格不好的人往往對上嫉妒,心不恭敬;對下生瞋恨心,進行壓制;對中等人想侵害或生起傲慢心,而引出各種各樣的煩惱來。

-------------------------------------------------------------

http://www.zhibeifw.com/ssfb/online_content.php?id=23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geyanbzls/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10.pdf

格言寶藏論釋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9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二規教言論》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2 收起 理由
阿弥陀佛56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4-2018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སྒྲ་གཅན་འཛིན་གྱིས་ཡུམ་ལ་བསྟོད་པ་ལས།སྨྲ་བསམ་བརྗོད་མེད་ཤེས་རབ་ཕ་རོལ་ཕྱིན།།མ་སྐྱེས་མི་འགགས་ནམ་མཁའི་ངོ་བོ་ཉིད།།སོ་སོར་རང་རིག་ཡེ་ཤེས་སྤྱོད་ཡུལ་བ།།དུས་གསུམ་རྒྱལ་བའི་ཡུམ་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羅睺羅般若讚》:

無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滅虛空體,各別自證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禮。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02

http://dl.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8.pdf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索達吉堪布  釋講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2.pdf

《金剛經》開示錄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譯經

索達吉堪布  傳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3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42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4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brss_03.pdf

般若攝頌淺釋

索達吉堪布  譯講

--------------------------------------------------------

般  若  讚

龍樹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梵語:札匝巴繞莫達多章

藏語:西繞戒帕如德辛莫多巴

漢語:般若讚

頂禮出有壞般若佛母!

您身皆無過,無過者得見,

無量無分別,般若我禮敬。

無染如虛空,無戲無文字,

誰見無邊您,彼即見如來。

富德聖母您,佛陀眾生師,

有別不可知,如月及月光。

佛法之先行,堅信慈母您,

順利成悲主,無等大至尊。

一次正思維,如理慧觀您,

彼亦定得見,有義之悉地。

現喜他利尊,一切諸勇士,

生育養育者,您是仁慈母。

因佛世間主,悲尊悉汝子,

是故善妙您,眾生之祖母。

無垢波羅蜜,一切悉圓滿,

諸時隨從您,如眾星捧月。

依於所化眾,所有諸如來,

眾理種種名,唯一稱讚您。

猶如諸露珠,值遇太陽光,

反方之辯難,逢汝則滅亡。

您令眾凡愚,聞而生畏懼,

智者得慰藉,現見是寂靜。

誰依怙主您,於汝尚無執,

何況於他者,焉能起貪瞋?

您不從何來,亦非有所去,

故於一切處,智者皆不緣。

如是了知您,思維而修行,

由修得解脫,此是大稀奇!

見您則束縛,不見亦束縛,

見您則解脫,不見亦解脫。

奇哉稀有母,具名賢良母,

難悟如幻術,亦現亦不現。

佛陀辟支佛,聲聞定依母,

唯您解脫道,如是餘定無。

為利眾有情,而於名言中,

慈悲世怙主,亦說不說汝。

於此誰讚汝,無相無染污,

超越語境母,您終無所依。

如是於世俗,我等語如是,

您雖無所讚,稱讚極涅槃。

由此讚般若,我積諸福善,

願世無有餘,同趨智慧度。

     般若讚,阿闍黎聖龍樹造圓滿。

     克什米爾班智達特列布巴和羅匝瓦智慧由梵譯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18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ན་པ་ཉེར་བཞག་ལས།མེ་ནི་གྲང་བར་འགྱུར་ཡང་སྲིད།།རླུང་ནི་ཞགས་པས་ཟིན་ཡང་སྲིད།།ཉི་ཟླ་ཐང་ལ་ལྷུང་ཡང་སྲིད།།ལས་ཀྱི་རྣམ་སྨིན་བསླུ་མི་སྲིད།།ཅེས་གསུངས།

《正法念處經》:

火可令變涼,風可令繫縛,日月可令墜,業力不可惑。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3.pdf

百業經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04.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9.pdf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第四品  業因果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ayuanmanqx/03-05.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02.pdf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因果不虛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 ... guang-01/135-a00003

淺談因果關係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94

因果的奧秘

益西彭措堪布  編述

------------------------------------------------------------------

人人的願望都是想離苦得樂,而不是想離樂得苦。怎麼才能離苦得樂呢?正確的方法就是遵循因果律,捨苦因惡法取樂因善法,這樣就能在果上離苦得樂。如果不遵循因果律,取苦因捨樂因,那就是背道而馳,結果雖然想離苦得樂,卻成了離樂得苦。因此取捨業因是我們最切身、最緊要的事。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4-2018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教言

朝夕相處的道友、家人等,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各奔前程,聚在一起只是暫時的因緣,所以彼此之間不要怒氣沖沖、惡語中傷、爭吵不休,甚至發生大打出手等現象。應當想到大家不一定能長期相處,很快就會分離,因此在極為短暫的歲月中,理當互敬互愛、和平共處。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8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མགོན་པོ་ཀླུ་སྒྲུབ་ཀྱིས།ཐ་སྙད་ལ་ནི་མ་བརྟེན་པར།།དམ་པའི་དོན་ནི་བསྟན་མི་ནུས།།དམ་པའི་དོན་ནི་མ་རྟོགས་པར།།མྱ་ངན་འདས་པ་ཐོབ་མི་འགྱུར།།ཞེས་གསུངས།

龍猛菩薩: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論講記》 龍猛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0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81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2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30.pdf

     癸三、(宣說二諦之必要):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如果不依靠世俗諦,則得不到勝義諦,得不到勝義諦就得不到涅槃。

     對方提出疑問:如果一切萬法的究竟實相是勝義諦,那佛陀只說勝義諦就可以了,何必說世俗諦呢?

     龍猛菩薩回答:雖然勝義諦是一切萬法的究竟實相,但不依靠世俗諦,修行者就不能趣入勝義諦,沒有得到勝義諦,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最終的實相涅槃,所以佛陀宣講了世俗諦。

     因此,在學習、宣講佛法的過程中必須依靠世俗諦,否則難以趣入勝義諦。為什麼呢?因為勝義諦超越了一切語言尋思等凡夫的行境,而凡夫卻不能超離世俗諦,所以佛陀才依靠世俗諦引導眾生趣入勝義諦,否則眾生怎能進入勝義諦那美妙的殿堂?很多論典都強調了本頌的道理,《入中論》云:“由名言諦為方便,勝義諦是方便生,不知分別此二諦,由邪分別入歧途。”《顯句論》說:想獲得水,就應提前準備水桶。上師如意寶也經常引用這個比喻說:既然連得到水都需要水器,那麼想獲得勝義諦的殊勝境界怎麼能不依靠世俗諦呢?

     另外,世俗諦也可以指單空,全知麥彭仁波切在《中觀莊嚴論釋》中說:“真正的勝義並不只是一個單空,而是超離四邊之戲論。然而,如果無有存在於遣餘分別心境前萬法的無實這一相似勝義,則無有證悟大勝義的方便。正由於它屬於能證悟真實勝義的方便或因,才命名為勝義的。如《中觀藏論》云:‘於此若無有,真實世俗梯,欲上勝義樓,智者非應理。’”所謂真實世俗梯即真世俗諦,就是指破有邊的單空。按照漢地某些法師的解釋方法,世俗諦就是文字般若,勝義諦就是實相般若,通達實相般若要依靠文字般若,這種解釋也可以。總之,世俗諦是凡夫的範疇,依靠世俗諦的方便才能通達勝義諦。

     按自續派的觀點,勝義諦有真勝義和假勝義兩種。遠離一切戲論的實相是真勝義;暫時安立的單空是假勝義:從遮破實有、隨順勝義的角度而言是勝義,從未超離分別戲論的角度而言則是世俗。《中觀莊嚴論釋》說:“其中無遮空性是觀待遠離一切名言之真正勝義而安立為世俗的。”中觀自續派暫時抉擇的勝義諦是中觀應成派的世俗諦,因為從最究竟的觀察來看,暫時的單空實際上就是世俗諦。所以,如果誰認為“空性”就是遮破有邊的單空,就說明他還沒有通達真正的勝義諦,依然落在世俗諦中。但單空是最終進入勝義諦的方便,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說:“照見本義諸大德,極其鄭重而宣說,必須通過修無我(指自續派的單空),方可根除我執見。此乃一切初學者,無有錯謬之入門,口說最初即斷此,乃是散布魔密語。”

     當然應成派的不共所化眾生可以不依靠單空,直接向他們宣講遠離四邊的大空性就可以。他們依靠強烈的信心和善知識的開示很快就會開悟,但這種情況極為稀少。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default.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6.pdf

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 索達吉堪布的前言

     在浩如煙海的佛學論典中,闡釋佛陀二轉法輪密意——般若空性的大小經論,可謂卷帙浩繁;先後湧現出的各派論師,也是盈千累萬。但能親得佛陀授記,開創甚深見之妙道,以遠離四邊戲論慧炬照亮娑婆世界,使世人得以窺見凡夫分別心難以測度的究竟實相之典範人物,則非龍樹菩薩莫屬。尊者憑藉超凡入聖的俱生智慧,集《般若經》之所有精華於一體,撰著了詮說般若空性的中觀論典之根本源泉——中觀理集諸論。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lunshi/op2.php

聖者龍樹菩薩略傳

雍怎益西堅贊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6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6

http://down.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qinyoushu.pdf

     介紹作者:龍猛菩薩

     佛教歷史上,龍猛菩薩是公認的登地菩薩,佛陀在《楞伽經》中親自授記:“南方碑達國,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龍,能破有無邊。”意即南方碑達國(注)有一位吉祥比丘,名叫龍猛,在佛陀涅槃之後,佛教內部產生爭論時,他站出來弘揚大乘中觀,破除有邊與無邊,詮釋般若波羅蜜多法門。在《大鼓經》、《大雲經》、《文殊根本續》等大乘經續中,對龍猛菩薩也有明顯的授記,有些說他是一地菩薩,有些說是七地菩薩,有些甚至說獲得了佛果。藏傳佛教中他被喻為“二勝六莊嚴(注)”之一,漢傳佛教中他被八大宗派(注)奉為開山始祖,這樣的大菩薩、大聖者,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承認。

     《大唐西域記》中說,當時龍猛菩薩令佛法越來越興盛,魔王波旬極度不安,投生為樂行王的兒子——具力太子,為了獲得王位,跟母親商量要害死龍猛菩薩。他來到菩薩前面,說自己不幸得了一種病,非人腦不能醫治,求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龍猛菩薩心想:“往昔佛陀無數次布施自己的身體,如今我遇到這樣的對境,也應當滿足他的心願。”於是隨手取一根吉祥草,吹口氣化作利劍,把頭割了下來,以此而示現圓寂。

     《前行》裡面也說,樂行王子向龍猛菩薩索要頭顱,菩薩爽快地答應了。太子奮力揮起寶劍,可好像斬虛空一樣,根本無法傷害菩薩。菩薩告訴他:“我五百世前就徹底清淨了兵器砍割的異熟果報,所以用兵器無法砍斷我的頭。但我曾經割吉祥草時殺害小蟲的宿業沒有償還,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斷我的頭。”太子依言照辦,頭顱當下落地,菩薩趨入寂滅,往生極樂世界。

     王子擔心頭顱會重新復原,便將其扔到了一由旬以外的地方。由於菩薩對地水火風已獲自在,所以身體與頭部變成兩座大山(我去印度南方時,看到並朝拜過)。不過更奇妙的是,隨著歲月的遞增,二者之間的距離一步步縮短,等到將來兩山接觸之時,龍猛菩薩將重入此身體,再次弘揚大乘般若法門。

     龍猛菩薩的殊勝教言,大家有機會學習,確確實實非常有福報。現在邪說層出不窮,邪惡勢力也十分強大,在暗無天日的世間上,我們得到人身、值遇佛法,並能聽聞佛陀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之教言,是多生累劫的善根福德,理應值得珍惜。

     《親友書》是龍猛菩薩給樂行王的教言。漢傳佛教的經典中,樂行王又名禪陀迦王、乘土王。早在唐朝,《親友書》就被義淨法師翻譯出來了,義淨在翻譯之前曾說:這些竅訣十分殊勝,可惜漢地多不了解,故將之翻譯出來,希望能順利流通。1999年我依他的譯本給大家作過解釋,但以藏文來對照,許多詞句比較難懂,不太容易直接了解。後來宋朝譯師也翻譯了兩個譯本,現收錄於《大藏經.論集部》中,因而在漢傳佛教中,《親友書》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注)。然自唐朝到現在,從漢地歷史上看,人們對這部論典並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像《阿彌陀經》、《金剛經》那樣人盡皆知。

     如今依靠大家的信心和發願力,弘揚《親友書》的因緣已經成熟,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後若有機緣,也應全力以赴在不同層次的佛教團體中弘揚。本論所宣講的教言,只要是大乘根基、對佛教有信心,百分之百有非常大的利益。世間亂七八糟的學問,並沒有什麼價值,最有價值的就是聖者的金剛妙語,它可讓眾生根深蒂固的煩惱逐漸瓦解,有殊勝威力和不共加持!


注1:南方碑達國,即現在的印度南方,1990年法王一行去印度時曾朝拜過。

注2:二勝六莊嚴:二勝謂精通佛教最勝根本,即戒律學的兩大論師釋迦光和功德光。六莊嚴謂裝飾南贍部洲的六莊嚴:精通中觀學的龍樹和聖天;精通對法學的無著和世親;精通因明學的陳那和法稱。

注3:禪宗、淨土宗、密宗、唯識(法相)宗、天臺宗、華嚴宗、三論宗、成實宗。

注4:《龍樹菩薩勸誡王頌》,大唐三藏法師義淨譯;《勸發諸王要偈》,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4-2018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དྲི་མ་མེད་པར་གྲགས་པའི་མདོ་ལས།གཙང་ཞིང་མཛེས་པ་པད་མའི་འདབ་ལྟར་ཡངས་པའི་སྤྱན།།དགོངས་པ་དག་ཅིང་ཞི་གནས་ཕ་རོལ་ཕྱིན་མཆོག་བརྙེས།།དགེ་བའི་ལས་བསགས་ཡོན་ཏན་རྒྱ་མཚོ་དཔག་མི་ལང་།།དགེ་སྦྱོང་ཞི་བའི་ལམ་བརྟེན་ཁྱོད་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維摩詰經》:

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久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lianhual/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lianhual/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2.pdf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lianhual/op2.php

釋迦牟尼佛修法儀軌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

如是佛陀薄伽梵者,謂: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諸如來者,是福等流,善根無盡。安忍莊嚴,福藏根本,妙好間飾,眾相花敷,行境相順,見無違逆。信解歡喜,慧無能勝,力無能屈。諸有情師,諸菩薩父,眾聖者王,往涅槃城者之商主。妙智無量,辯才難思,語言清淨,音聲和美;觀身無厭,身無與等。不染諸欲,不染眾色,不染無色。解脫眾苦,善脫諸蘊,不成諸界,防護諸處。永斷諸結,脫離熱惱,解脫愛染,越眾瀑流。妙智圓滿;住去、來、今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實際。安住遍觀一切有情之地。是為如來正智殊勝功德。

─《隨念三寶經》─

-----------------------------------------------------------

http://xianmifw.com/treasure/book.php?id=47

隨念三寶經釋.無盡吉祥妙音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

敬錄自《皈依問答》 益西彭措堪布 開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fdf2120102dxc1.html

     皈依問答(二十七):每天修六次皈依導師佛寶時,是否需要觀想佛陀的身相?

     答:導師佛陀的圓滿身相,蘊含了佛陀無盡的智悲力的加持,因此在修皈依的時候,最好能觀想出佛陀的身相。

     觀想佛陀身相的訣竅,是要了解到這些身相所蘊含的功德。佛陀經過因地三大阿僧祇劫的菩提行,已經證得了究竟的般若,圓滿了斷證的一切功德。因此佛陀的每一個毛孔,都蘊含著無窮的功德與加持。如《拋石經》中說:“以十倍所有有情福聚,成就佛一毛孔;所有有情福德總和的十倍,相當於成就佛身一個毛孔的福德。以百倍所有毛孔福聚,成就佛一隨好;以成就佛身所有毛孔福德總和的一百倍,能成就佛的一個隨形好。以千倍所有八十隨好福聚,成就佛二十九相之一相,除白毫、頂髻、法螺三相;以成就佛身八十隨形好福德總和的一千倍,能夠成就佛陀其他二十九相當中的一相,白毫相、頂髻相、法螺相不包括在內。以萬倍所有二十九相福聚,成就佛白毫相;以成就這樣二十九相福德總和的一萬倍,成就佛的白毫相。以十萬倍白毫相福聚,成就佛頂髻相;以萬億倍頂髻相福聚,成就佛法螺相。”

     了解到了導師佛陀的這些不共同的殊勝功德後,佛弟子每當憶念起偉大的佛陀,心中就自然會感覺加持源源不斷地從佛陀不共的幻化身相中流注下來。就像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就會自然感到溫暖和依靠。因為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能感到父母身相中的每個毛孔,都蘊含著父母對自己深深的愛。同樣導師佛陀的殊勝身相,也透著佛陀對眾生永遠持續的深深的智悲力的加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4-2018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我能活多久,但是,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哪怕是只有一個聽者,我也會盡全力用佛法饒益他。--索达吉堪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1-2025 10:41 PM , Processed in 0.17575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