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泰国的卫塞节(佛陀日)定在6月1日。而这跟马来西亚公定的5月不同。那到底哪一个比较准确呢? 这应该是南传佛教国家与北传佛教之间的一些小差异。 先说汉传/藏传佛教,定佛诞(佛陀--太子诞生)为农历初八。 成道日为腊月(12月)初八,涅槃日为农历二月十五。 而南传佛教里,这三个重大事件(诞生、成道、涅槃)都是发生在同一个天,也就是在一个叫做Visakha月的月圆日。 现在大家所熟悉的Vesak则是源于Visakha。
“依據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於1952年的大會中,世界各國代表一致通過,“佛陀日”或“衛塞節”是落在每年陽曆5月的第一個月圓日。”这是一种公式化的说法,但是对于严格遵守历法的南传佛教国,就有不一样的看法。
泰国佛教把卫塞节定在泰历6月(相当于阳历的五月)的月圆。但是如果那一年有闰月,卫塞节就定为泰历7月的月圆。
暂时说到这里,我们先谈谈南传佛教国家另一重要日子:“雨季安居”。(因为雨季的时候昆虫满地,农民也种稻,如果出家人依然四处云游就会被外道讥嫌没慈悲心踏死昆虫)
泰国的历法很大程度受到印度历法的影响,一年里分为三个季节:旱、雨、冷。到了雨季(泰历八月),佛陀制定出家人必须安居住在一个地方三个月。而雨安居的第一天,就是泰历的八月月圆日之后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没怎样,只是到了第四年,这个泰历八月都会推前到大概阳历四五月。那时候不是雨季,而是旱季啊!如果在那个时候开始“雨安居”,安居圆满刚好是雨季的开始,这就偏离了佛陀的本怀。
为了解决这个历法的问题,才有了闰月。泰历的闰月都是定在闰八月。
好了,回到卫塞节的问题。 或许有人会说南传佛教大可照样在泰历闰八月开始雨安居,卫塞节照样定在泰历的六月嘛?何必改为七月呢? 答案是:传统南传佛教认为卫塞节与雨安居相隔两个月。如果照样是泰历六月的话,就是相隔三个月了。
南传佛教传统上认为,佛陀成道后(泰历6月15),继续在菩提树在(以及周围地方)继续住了49天。过后,为了要度五比丘,才徒步从菩提迦耶走到鹿野苑。据说佛陀来到鹿野苑的时候,刚好是泰历8月15,佛陀在那天初转法轮,隔天就开始了第一次的雨安居。
(p/s)以上观点从泰国佛教立场说明。其他南传佛教国家的Vesak日尚待查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