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7# 曾经的宝贝
而且关云长是道教的,基本上他不是神,是护法。保护修法的人。
不懂就只会扭曲,这样好吗?
胡说八道的
佛教徒说关羽是佛教护法伽篮神。可怜的关羽死了也被人家抢着当成自己的宗教的神。
0 [url=]关羽是如何成为武圣人的[/url]
http://blog.ifeng.com/article/5430601.html
公元219年,关羽被俘身死。关羽并未帮刘备统一全国,其武力在三国时也并非第一,但其死后,地位却不断上升,并最终取代姜子牙,成为武圣人。 关羽在其死后的三百多年里,一直以厉鬼的形象,存在于荆州一带民众的祭祀中,直到隋朝智者大师赋予佛教护法神才消散。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者大师,打算在玉泉山顶建造寺庙弘扬佛法,但佛教是外来宗教,于是智者大师成功地借助民间祭祀厉鬼关羽来传播佛教,也彻底化解了关羽惨死的厉鬼气息。经过天台宗佛教改造之后,关羽由原来的厉鬼第一次作为正神的形象进入佛教殿堂,至今许多佛寺中,仍然供奉关公为护法神。 到了唐代,儒家也看中关羽,他开始陪祀武圣人姜太公享受国祭。但到了宋初,关羽被宋太祖逐出庙堂,他又活跃于民间艺人的故事中。至宋徽宗时,宋徽宗热衷于得道成仙,于是道教开始倍受青睐。他先是以自己的年号“崇宁”作为封号,以道教的“真君”作为神职,敕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后北方的金国军队已经兵临城下,朝廷急需一位忠勇的军人榜样作为军神以激励将士,关羽再一次成为宋徽宗的救命稻草。宋徽宗连续三次追封关羽,最后一次的封号是“义勇武安王”,荣登王位,迈出了由人转化为神的关键一步。 元朝,戏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元政府禁止南人(南宋遗民)学习武术和持有兵器,禁止结社集会和拜神祭祀。无法在现实中拥有武器,也无法公开膜拜自己的军神关羽,人们只有在戏剧中宣泄自己的愤怒和反抗情绪。元朝的戏剧作家们赋予了他伸张正义、抵抗暴政和拯救民族的精神理念。宋至元初,关羽的形象基本上固定下来,戏曲中的一些故事,也被收录到后世的《三国演义》中。 明朝开国时,刚刚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废去了宋徽宗加封关羽的义勇武安王封号,并下令禁止百姓祭拜关羽。朱元璋驱逐关羽,因为其深知底层游民中所蕴含的颠覆能量。游民社会对关羽的崇拜,以及舞刀弄枪的尚武风气,这对大明江山的稳定无疑具有极大威胁。关羽遭到了朱元璋的驱逐,但他的影响力却有增无减,因为上层知识分子开始介入关羽故事的改造。小说《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使得关羽的形象日趋完美。《三国演义》将关羽塑造成仁义礼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为宣扬儒家伦理观念的最佳人选。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传播,关羽威望愈发攀升,明朝政府也开始了新一轮加封高潮。万历年间的三次加封,就使关羽晋升帝位。明朝末年,关羽正式取代过去的武圣人姜太公,成为中国第二任武圣,与文圣人孔子一起,接受世人膜拜。 至清朝,关羽同样符合满清的汉化策略及推行儒家伦理道德的国策,所以倍受青睐。乾隆三十三年,关羽被赐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十个字。随着商业的兴起,商人及各行各业都开始供奉关羽,于是关羽又成了财神以及各行各业的保护神。由于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深受爱戴,不但在佛教和道教里身居高位,更是传播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最佳榜样,于是清朝历任皇帝都对关羽推崇倍至。光绪五年最后一次加封时,他的封号繁杂而冗长,有二十六个字之多:“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栩赞宣德关圣大帝”。清末时统计,全国记录在册的关帝庙不下几万座,远远多于孔庙的数量,而他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更是超过了孔子。 一千多年过去了,关羽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转变。
中国人厉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