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igfish

大鱼心灵书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又讲:“行百里者半九十。”前一句譬如写文章,开头最难。后一句好比作文容易虎头蛇尾。
  一件事情要想真正的成功,不但要有事先周详的计划,更得加上坚持到底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弦与割席

  大家都知道伯牙绝弦和管宁割席的故事,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管宁因为华歆不努力,只向往荣华,则将席子割断以示绝交。一个是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一个是因为志趣不相投。
  由此可知,古人对朋友是多么地重视,对于择友是多么地慎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爱

  如果问这世上最崇高而无条件的爱是什么,那应该是“母爱”了,因为它几乎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和执著,不仅为人类所拥有,也表现在千千万万其它动物的身上。看那袋鼠怀着孩子,无尾熊背着宝宝,鳄鱼衔着幼子迁徙,鸵鸟、企鹅、母鸡,撑着翅膀,保护自己的下一代,怎不令人感动于那母爱的神妙、伟大呢?
  母爱是向下、而很少要求回报的,她给予子女的,总比子女回馈的多。小时候,母亲是我们的摇篮、手帕和百科全书;青年时,母亲是我们的训诲、指引、中年时,如果母亲仍健在,她多皱纹的脸,则像是一首诗,让我们歌诵。因为已经做了父母的子女,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母爱的伟大。问题是,对那垂暮年老的母亲,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当成为她的眼镜,看到盼望的实现;成为她的拐杖,在倾倒时得以依靠;成为她手的延长,把母亲给我们的爱,交给下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的马车

  如果时代像是一辆马车,我们就是车上的人。一方面是我们驾驭着马车跑,一方面也是马车带着我们跑。时代会因为我们的创造而改变,我们也因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每一分每一秒,这两件事都同时发生,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把握时间,分秒必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的诗人

  我们常说:“诗人是天生的。”其实不如讲“人是天生的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情境都能引起我们诗一般的感触,只是没有办法描写出来,作成一首诗罢了!所以勃朗宁(browning)在评论他想象的诗人时说:“你的脑筋博动则成音调,别人只能感觉的,你却能说得出。”
  但是话说回来,能在生活中保有一份诗的感觉,即使写不出,不也足够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比受更有福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佛洛姆(Erich Fromm)在《爱的艺术》这本书里说:“不成熟的爱,所遵循的原则是‘因为我被别人爱,所以我爱别人’。成熟的爱,所遵循的原则是‘因为我爱别人,所以我被别人爱’。”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当中差距很大。
  我们往往只要求别人给予我们什么,却不想自己给了别人多少。真正的快乐不一定是人超,所以基督教有一句话:“施比受更有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艺术陶冶

  我有不少习画的学生,当他们刚开始学画的时候,都有同一种感觉,就是虽然绘画的技巧一时很难成熟,生活却变得充实了。季节的更换,草木的消长,各种色彩与形态的美,以前不曾注意的,现在都能根深刻地感应到。所以艺术陶冶,真是我们充实人生的好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的命运

  有一位美国太空人在离开地球飞往月球的途中,看着渐渐远去的地球。曾经感慨地说:“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纷争?”
  动物的相爱,往往是因为意识到彼此共同的命运。我们有时因为生在同一个家庭而相爱,有时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地区而相爱,如果不断地扩大下去,就会及于全人类、全宇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应时代

  我们常说:“伟大的艺术家是超越时代的。”其实不如说:“伟大的艺术家更能感应这个时代。”
  任何一种作品,不论它是什么主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任何伟大的艺术家,无论他多么先进,总生活在这个时代当中。他们的伟大,只是在别人还未感应时,已经能表达出来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的洪流

  从我们这个时代看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会觉得他们是那么不文明,但是如果我们往未来想,几十万年以后的人看我们,不也是如此吗?
  在无尽时间的洪流里,在无涯的知识海洋中,我们所拥有的实在不多,所幸的是在历史上,我们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过去千万年人类智慧的宝藏都交在我们的手里,我们且将加上利息更丰富地传给下一代。所以不论未来的人类多么伟大,没有我们,他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除了咏物言情,还可以用来讽刺时政,所以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诗讲的是含蓄、是蕴藉,但是又有“显”与“隐”,“大境界”、“小境界”,“田园派”,“边塞派”的分别。总之,诗所能表现的真是太多了,包括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所以宋代诗人梅圣俞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择书

  夏丐尊在《给青年的十二盏明灯》这本书里说:“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就丧失了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书是读不尽的,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选择,而且不单要选择有价值的书,更要选那些适合自己程度的书,因为在学术上有价值的书,不见得对每一个读者都有价值,譬如哲学概论就不一定能对小学生有多大的帮助。
  所以我要说:“读书当选择,选‘对你’有价值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隐藏艺术

  中国有句俗话:“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艺术也是如此,柔比刚,隐比显,含蓄比暴露,更耐人寻味。
  所以禅学中有“禅语”,绘画讲求“空灵”,诗文讲求蕴藉。西方人也说:“艺术的最大秘诀,就是隐藏艺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生命负责

  我们在报纸上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跟着孙子一块儿去上学,或许会想:他们读了书又能用得了几年呢?
  其实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但是即使上天注定我们明天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今天仍然应该努力地生活着,因为生活的意义是:只要我们活一天,就要对这一天的生命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变与蜕化

  艺术大师毕加索,真可以说是拥有多彩多姿的一生。提到他的画,许多人都说看不懂,但是如果我们看他早期的作品,可以知道他的写实技巧相当成熟,而是在自然中改变画风。
  由此可知:求新求变的第一步,不是打破传统,而是了解传统;不是表面的反叛,而是内在的蜕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沙一世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当心情平和的时候,似乎每一样东西都变得更美好;当我们心情宁静的时候,每一件平常的事物都可以触发更多的灵感。所以华兹华斯说:“诗起于沉中回味得来的情绪。”英国诗人布莱克(w.Blake)也说:“从一粒尘沙里可以看出世界,一朵野花中见到天国。”
  如果我们能保持一颗沉静的心,就会对生活有更丰富的体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流行

  服装的样式总是在变,鞋子尖了又圆,圆了又尖。领子由大而小,又由小而大。每当这一个形式在流行的时候,对于上一个形式,我们总觉得落伍而不够漂亮,但是等到三十年前的样式再流行起来,又会觉得很美。
  我们的审美往往跟着人群跑,所谓“流行”真是欣赏的一大阻碍。唯有抛除这些盲目的成分,才能真正走到纯美的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中的花

  画花卉的人,多半不喜欢花圃里大量种植的花,因为虽然那些花开得饱满而鲜艳,却总是欠缺那份劲拔与含蓄的美。略被虫蚀的叶片、几分残破的花瓣、盘错孤挺的枝干,才是画家们特别钟爱的。
  “力”是一种美,而生命的过程正是一种力的表现。唯有艰苦地冲出地面,受尽风霜雨露打击而获得成长的,才能散发出自然生命的美。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当共剪西窗烛

  现在的月历,都印刷得很精美,而人们对过了期的月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些人只要新的月份一到,就把旧的一页撕下来丢地字纸篓,或是让孩子们去包书;另一种人则小心翼翼地将上一张翻到背面,以后还总是拿来欣赏。
  这也就象征我们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急于追求生活,唯恐今日之不过,明日不再来;有些人则喜欢回味生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年轻人常属于前者,年长的人多属于后者,至于何者为妙,只有各人自己去体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4-2005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蕴藉与深沉

  《圣母抱基督哀恸像》是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它不仅表面完美,更含有一种深沉感人的力量,因为米开朗基罗在创造这个作品时,没有让圣母的脸上有过于强烈的表情,既没有蹙目,也没有痛哭,而是以一种宁静的姿态,按捺内心最深的伤恸。
  同样的道理,在文学艺术的表达上,险怪奇丽不见得就好,唯一蕴藉才能深远,也惟有深远可以给予我们心灵恒久的感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2025 02:51 PM , Processed in 0.12560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