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ihaboy

[世界羽联]羽球运动世界生存状态 ..2009年羽球世锦赛转战海得拉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2007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八仙还有lawbylaw 你们今天一唱一和的灌水很够废哪?是不是可以写些有深度的回复 让我欣赏你们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2007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hihaboy 的帖子

刚刚公干回来,状态还没有调整好!!
明天就不会有灌水帖子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2007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hihaboy 的帖子

话是你说的,别让我逮到你灌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7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分专题:谁羽争锋

*團隊氣氛取分之匙

2006年的湯杯亞軍丹麥教練佩森敗給中國后,說了這么一句話:“中國隊有著驚人的精神力量,即使落后也追得上。”
無疑,精神力量是贏取羽球團體賽冠軍的關鍵之一,而精神力量的其中一個源頭,也和團隊精神息息相關。

創造團隊精神的因素極多,包括擁有出色技術而產生的自信心、服從和信任教練的指示、隊友互相支持鼓勵等等,缺一不可。

1992年大馬奪杯的團隊精神令人望而生畏,如今卻已不比從前,如何重新塑造這種精神,已是刻不容緩之事!

中國名將鮑春來在上屆湯杯決賽拿下致勝一分后指出,獲勝的原因來自團體精神和自己的氣勢,證明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中國隊總教練李永波更直言不違,中國球員在單項大賽未必表現穩定,但在團體大賽,卻能完美的結合精神與技術,奪下獎杯。

1992年,大馬虎虎生威的團隊精神,成為拿下湯杯的重要因素之一。事隔15年后,這種精神還在嗎?

曾執教我國國家隊的印尼金牌教練謝全新指出,在他執教期間,他還強烈的感受到國家羽球隊的團隊精神,“那個時候,雖然我們的球員未必都是最好的,但我們的合作和團隊精神卻讓人敬畏,尤其是打團體賽時更加明顯。”

*球員容易一朝得志

那是他不在其間,才有此感受,抑或是旁觀者清呢?

他以多年執教的經驗觀察,我國的球員的心態開始轉變,一旦拿下某些冠軍,就以為每個人都要聽他的意見,而這無疑成了保持團隊精神的最大的絆腳石。

換言之,指我國球員容易一朝得志,忘記如何謙虛對待自己和別人,期望自己的意見成為其他人的指標。

除此之外,他認為本地球員常為自己制造無謂的壓力,這不但影響了個人表現,間接使到團隊精神逐漸消失。

其實,若面對團體賽,因壓力導致個人表現不佳會引發骨牌效應,不知不覺擴散至其他球員的思想之中,輕者僅是造成氣氛上少許的不協調,嚴重可能造成士氣低落。

*球員服從教練指示

假如面對士氣問題,教練團和球員的溝通成了克服問題的重點。雙打主教練烈西的助理教練之一龐學章就認為,抓緊與球員溝通的機會,替他們解開心結,即是一種團隊精神的表現。

“因為一個人的問題將影響一支隊伍,尤其是雙打組合,因為是兩人一起上陣比賽,猶如一支小團隊,更加需要溝通來發揮團隊精神。”

與此同時,他認為球員服從教練的指示,亦是一種團隊精神,這是由于球員偶爾會受到外在因素影響而失去集中力,教練卻能在此時通過指示與溝通,將他們導回正軌。

事實上,羽球員日常訓練之后,教練與球員如朋友般出外用餐或共同進行一些活動,也是極佳的心靈交流方式。

謝全新在執教大馬隊時,就是使用這種方式與球員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甚至一起捐錢行善。

他相信,團隊氣氛是團體賽其中一個取分之匙,而把以上種種因素結合起來,它就是團隊精神的重要組成因素。

※ 球員一朝得志心態改變,忘卻謙虛,將破壞團隊精神。
※ 本地球員常為自己制造無謂壓力,這不但影響個人表現,間接使到團隊精神逐漸消失。

※ 教練與球員之間充分溝通,亦師亦友的關係有助于營造良好團隊氣氛。

*信心打造團隊精神

如果球員的信心是團體精神的其中一部份,通過比賽取得經驗,讓自己更有信心面對對手,同樣成了不能忽略的一件事。

我國雙打名將李萬華自1994年加入國家隊,並于1996年贏得第一個比賽冠軍之后,十多年來,他的豐富比賽經驗,漸漸成為球隊的重要資產。

他指出,新人時常參加比賽非常重要,因為從比賽中可以吸取更多新東西,並且對球技有所幫助,此外更能藉此增加自信心。

回憶當初,他指國家隊的老將不會對新人藏私,只要你肯向前輩請教,都會得到想要的答案,尤其是新人與老將一起出賽時,更是汲取經驗的最佳時刻。

李萬華指出,老將應挑選比賽,這是由于體力下降的緣故,不適合負荷過量的比賽。

這不禁讓人擔心老將選擇性參加比賽會否影響表現,但他表示不會有問題,因為可以在比賽前進行多一些訓練來找回比賽節奏。

*面對壓力坦然處之

還記得香港巴士阿叔的名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嗎?這句話套在國家羽球隊的球員身上,別有一番滋味。

我國的羽球員在國人的萬眾期待之下,壓力在所難免,但這些壓力適合加在球員的身上嗎?

李萬華指出,不管是當羽球員或做任何事情,豈能沒有壓力在身?民眾與媒體加在球員身上“不能輸”的壓力,更是讓他們壓力加倍。

“只要我們贏了一次,國人就認為我們應該一直贏下去,但實際上,我們並不可能在上一次取得勝利,這一次就可以確保不敗,即使是做生意都有盈虧,未必每次都大賺特賺。”

他認為體育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雖然同時可以是職業,但運動員必須放開自己去面對挑戰,不能只是一直承受壓力。

他說,先進國的人民,知道如何在球員取得勝利或失敗時,做出適當的反應,不是一味讚美或責備,還檢討應該繼續改善之處。

至于媒體方面報導羽球員的方式,龐學章覺得,雖然負面報導可以起著鞭策的作用,但球員更希望得到正面的批評,同時獲得鼓勵與支持。

*做好本份才求勝利

有句話說:天意弄人。

十多年的打球經驗,讓李萬華發現只能做好自己本份,輸贏交給命運。

“有時認為自己打得很好,但卻莫名其妙的輸掉了比賽,有時覺得自己表現不佳,竟然贏了球賽,所以我不強求,只要盡力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一切由天決定。”

這種“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的想法,相信無法贏得某一些人的認同,但在某一個程度上卻是這樣。

這是由于當你覺得發揮不俗時,對手的表現更佳,因而輸掉了比賽。但是,有時你認為自己表現低落,對手的狀態卻慘不忍睹而贏了比賽,如果這不是所謂的天意,那也可能是一種運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7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只男单面临断层危机..
现在女单和女双也还没有看到接班人..
女单虽然有anita,谢丽雅和黄佩娴...但是,和黄妙珠的实力差太远了..更不用说和中国女单抗衡..
女双现在依然单靠黄佩蒂/陈仪慧撑着...但是,她们也已经25,26岁了...大马其他的女双有的退出国家队,有的依然在呆着不成气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7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奪冠非憑單一因素

當我國羽球雙打組合古健傑和陳文宏,以組軍不到半年的時間橫掃4個大賽冠軍,包括我國36年來的首枚亞運金牌,以及闊別25年的全英賽男雙金牌,有人形容這是大馬在2008年拿下湯姆斯杯的征兆。
這是似近實遠的夢嗎?用16年或更久的時間等待羽壇的最高榮譽,對于被喻為羽球強國的大馬而言,那是一種諷刺嗎?

不如讓我們重回原點,從1992年奪下湯杯的原因,把一把我國羽球隊的脈搏,或許能為明年的湯杯解夢。

1992年大馬羽球隊奪下湯杯,教練陣容亦是星光鼎盛,除了主教練韓健之外,還有楊陽和陳貽傑等人,他們同時是球隊奪標的幕后功臣,也見證了大馬輝煌的一刻。

若要談奪下湯杯的原因,當年的中國籍主教練韓健無疑是不二人選,因為他最瞭解球隊的運作和訓練,並且知道大馬隊強處和弱點。

事隔15年,重新翻開往事,目前是Setia羽球學院總教練的他,一打開話匣子就滔滔不絕,仔細的分析當年奪標的關鍵。

*主場優勢補不足

“嚴格來說,當年我們並非熱門隊伍,因為中國和印尼的實力超強,我們充其量只是一匹黑馬而已。”

中國隊有末代天王趙劍華和熊國寶壓陣,印尼有王阿迪和歷奇烈西領銜,馬來西亞憑著前兩屆都打入湯杯決賽的氣勢,向這兩大羽球超級強國發出挑戰。

“我們未有5場分勝負的本錢,所以需要在這2雙2單就拿下3場勝局,我們也做到了。半決賽對中國,我們依靠1單和2雙勝了中國,決賽則是以2單1雙擒下印尼而拿下湯杯。”

由于比賽是在我國舉行,我國羽球員一向在主場都有極大機會稱雄,拉錫更是在國內舉行的比賽戰無不勝,這種主場優勢成了捧杯的另一重要關鍵。

“的確,1992年我們的主場優勢起了極大的作用,這樣的優勢並不只是大馬擁有,其他羽球強國一樣需要這樣的優勢。”

他認為,主場優勢可以與整體實力互補,若實力與他國的球員相差10%,主場優勢就能夠發揮他的效用,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球員奪標士氣高

“主場對一些外國球員會起著一定的影響,一場球賽司線員一兩次的無心和無意偏袒的誤判是常有的事,但外國球員就可能視之為有意誤判而影響情緒。”

他相信,有些球員可能只是失去那一兩分,但卻因此受到影響,而連續失去五六分,這就可能使整個戰局改觀。

除此之外,他認為全國上下的支持熱誠,也間接激勵當年球員的奪標士氣,“那時上至元首高官常來看羽球比賽,下至全民熱情的支持,都讓人感受想要拿下湯杯的心情。”

種種因素加上球員極力想贏的心態,配以天時地利人和,大馬終于完成捧杯的心願。

可見成功並非只是由于單一的因素,它是匯集了許多各種不同的情況,在同一個時候爆發出來。如今,我們的大馬國家羽球隊準備好了嗎?是否已擁有充足的條件再吻湯杯呢?接著下來,就讓我們逐一探討。

※1992年奪杯原因:實力均勻、主場優勢、上下一心。
※不管從前現在,我國羽球隊員的心理素質都不佳。
※從陣型和戰術著手,湯杯或可在望。

*關鍵時刻大熱倒灶

1992年5月16日晚上,我國雙打組合謝順吉和蘇明強拿下最后一分,許許多多的球迷從椅上跳起來,高呼湯杯到手了。然而,那一刻被攝影記者拍下之后就一直凝結至今已有15年的光景,湯杯不曾回到大馬。

每一屆湯杯,我國都是奪冠熱門隊伍,但也僅止于熱門。從紀錄上來看,我國自1949年第一屆湯杯以來,僅拿過5次冠軍,卻有8次居亞軍。

而且,自馬來亞獨立以后,我國只在1967年和1992年摘下冠軍,這與印尼得過13次冠軍的紀錄相較,大馬實是有愧羽球強國之名。

即使是中國,也在過去25年來拿下6個冠軍,反觀我國僅得過一個冠軍,明顯的把我國給比了下去。

根據我國過去在數屆湯杯的表現,熱門自不在話下,然而總是關鍵時刻輸掉比賽,若再無法改善這種缺乏“臨門一拍”的實力,大馬就只有看著中國和印尼摘下這個羽壇最高榮譽的份而已。

*西迪家族舉足輕重

韓健指出,當年奪下湯杯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國家隊中擁有西迪家族。

由于他們4兄弟,即擔任單打的拉錫、擔任雙打的拉昔夫和再蘭尼,以及后補的拉曼,大大增強國家隊的實力。“此外,身為教練的米士本也對球隊作出貢獻。”

至于是否是因為這樣而增加球隊內的團結氣氛,韓健不置可否,但他堅定的認為,當年的國家羽球隊因這個家族而變得更強大。

*心理素質有待提升

一場大賽必須面對無數的觀眾和比賽壓力,一般人都會聯想有關球員的心理上應有適當的調適,才不至于功虧一簣。

綜觀我國球員似乎都有關鍵時刻掉鏈子的情形,即在接近勝利邊緣時,卻莫名其妙的輸球。

這不禁讓人聯想1992年的湯杯球員,是否因為心理素質超強,而成為奪冠的原因之一?

韓健認為,大馬球員的心理素質一直都有待提升,但心理素質也不是當年的那支隊伍奪冠的原因之一。

“心理訓練必須是在不知不覺和長期進行,不是只上一兩堂課,或是臨時增加一些課程就可以達到效果,那樣無法對球員起著太大的作用。”

他相信解決的方法必須從平常的交流中進行,未必要以心理學的方式來加強球員的心態,反而教練可以在進行技術指導時,灌輸該有的精神觀念,一樣能達到效果。

*多方配合方有勝算

2008年會是馬來西亞重奪湯杯的好年嗎?曾經在2002年率領我國湯杯隊拿下亞軍的謝全新認為,我國“有能力和有機會”。

換言之,我國還是一如往年,一樣被列為熱門,同樣要面對中國的強勢,還有丹麥和韓國的威脅,連近年勢頭下跌的印尼隊,都可能成為我國奪冠的絆腳石。

謝全新教練的談話較為穩重,並未清楚表明我國是大有希望或極有勝算,但他提出了一些可以作為我國參考的意見。

“大馬必須從陣型和戰術上著手,否則,就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為球員作適當的心理準備也是極重要的因素,教練必須告訴他們盡力去做,不要擔心后果,失敗由教練負責,減輕心理負坦,這點非常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7-2007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拉锡叔叔是有名的本土天王,如果明年是在大马举办李宗伟可能可以像他那样。毕竟他也是著名的本土天王。其他的男单嘛,可是说全部是陪跑的!男双如果发挥稳定应该可以拿下2分。可是如果第一单打输掉的话,我们的双打是否会发挥正常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0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伤心的王子 于 3-7-2007 10:03 AM 发表

女双现在依然单靠黄佩蒂/陈仪慧撑着...但是,她们也已经25,26岁了...大马其他的女双有的退出国家队,有的依然在呆着不成气候...


黄佩蒂/陈仪慧我觉得她们的年龄不是老啦 只是我很怀疑她们是不是已经到了不能进步的地步了 什么比赛都不能交出象样的成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7-2007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hihaboy 的帖子

他们应该是到了球员的瓶颈了!!
无法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7-2007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醉八仙 的帖子

上次还说跟男球员一起训练 好象讲的很大声说很有成效 不过 就给他们再多一次机会 看是不是很好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7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hihaboy 的帖子

能够将她们近一年的成绩说一说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7-2007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lawbylawbsm 的帖子

我才不会特意的去挖她们的成绩 反正就是不好就对了!你酱得空 为什么自己又不去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7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仪慧(CHIN Eei Hui)

国籍:马来西亚
项目:女子双打
性别:女
身高:未知cm
生日:1982-6-16
出生地:马来西亚

主要成绩
2004年法国国际赛8强
2004年新加坡公开赛8强
2004年中国台北公开赛第3名
2004年印度尼西亚公开赛8强
2005年德国公开赛第3名
2005年全英赛8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07 07: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的main主题是讲说羽球的危机 他的根本原因就是强大的中国 他们的垄断使这项运动变的没什么意义 我们很鼓励中国应该输送多些球员出国使全世界的羽球普及 我们进而谈到我们自己 我们国家倒底会一什么态度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纵而可以建立一个很稳的根基 我们的球员会源源不绝的产生 羽球还是有希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7-2007 07: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羽毛球运动世界生存状态调查之二  
2007年06月21日 15:01:12  

    新华网伦敦6月20日电(记者李丽 公兵)

    还在苏迪曼杯赛小组赛的时候,中国队主教练李永波就说:“中国队要不夺冠,那才叫冷门。”结果是中国队再次刷新自己的纪录,第六次捧起苏迪曼杯,将包括汤杯和尤杯在内的三大杯又一次全部留在了中国。

    同刚结束的世乒赛一样,中国在羽毛球上的“垄断”也在到达一个顶点。80年代丹麦羽毛球名宿福斯特·汉森说:“对羽毛球来说,击败中国就意味着全部,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垄断”导致无人喝彩

    中国人现在关心的也许是如何巩固自己在各个羽毛球单项的优势,最好在北京奥运会上来个包揽。但中国之外的羽毛球人士关心的是,如何阻止“中国垄断”发展成一场灾难。

    汉森在接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必须说,我们需要有来自更多国家的高手,才能有利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目前,我认为亚洲太强大了,这不利于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关注,也不利于创造正确的氛围。”

    本届苏迪曼杯赛新闻官金斯认为:“竞技项目本该就是许多国家来参与竞争的。一个项目有更多人拿奖牌,才会有更多人关注。一个国家长期包揽所有金牌,肯定会影响他国参与和发展这个项目的热情,也会影响他国观众收看和关注的热情。”

    在苏迪曼杯赛不算大的新闻中心,中国记者竟占了全部席位的一半以上,人数上位居第二的是东南亚诸国记者,欧洲记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其余三大洲的记者则踪影全无。这很能说明问题。

    羽毛球市场原本就局限于欧亚两洲,而欧洲势力近年来的逐渐微弱意味着,这个项目在进一步萎缩。欧洲羽毛球水平最高的丹麦面临着严重的队伍老龄化问题,北京奥运会后盖德、汉森、乔纳森等人势必退役,丹麦将因此丧失几乎整支队伍。所以为世界羽联工作了20年、现为自由摄影记者的丹麦人约根会说:“羽毛球正在成为一项亚洲运动。”

    瑞士裁判佩德森告诉新华社记者一件趣闻。羽毛球欧锦赛在瑞士进行,他跟当地电视台联系转播的问题,结果瑞士电视台要求他们付费才同意转播。“这简直太可笑了。最后我们大部分的转播是卖给了例如印尼这样来自亚洲的电视台,因为欧洲人不关心”。

    甚至连中国人也开始对这种局面感到厌倦,这种情绪在两年前的北京苏迪曼杯赛上就清晰可见。而在任何乒羽大赛中,“黄牛贩子”最怕的是中国选手会师决赛,那无疑是“票房毒药”。

    奥运会地位值得忧虑

    在2012年之前,还不用为羽毛球的奥运会一席之地担忧。因为国际奥委会已在前年确定羽毛球为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

    这完全得益于雅典奥运会的收视率统计。羽毛球是排名第四的比赛项目,仅次于篮球、乒乓球和排球。仅是中国选手对英国选手的奥运会混双决赛就吸引了8000万名观众,其中包括了约500万名英国观众。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8000万名观众中有7000万名是中国人。负责世界羽联官方网站、并自己开创了羽毛球专业网站的拉尔夫告诉记者:“不要忘了印尼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再去掉印尼、马来西亚,那可能就没什么人看了。”英国观众的激增是一个惊喜,那是因为他们有选手进入了决赛。但这恰恰说明,必须打破垄断,才能吸引更多关注。

    在记者采访过的所有圈内人士中,没有人会说羽毛球是一个世界性的运动。作为一个对羽毛球有深厚感情的法国人,拉尔夫回答得很妙:“它是一个拥有许多人口的流行运动。但从地理上来说,还是太窄了。”

    拉尔夫个人认为,2012年后羽毛球的奥运会地位值得忧虑。“我觉得奥运会越来越倾向于那些在更多大洲都广泛开展的项目。不幸的是,从地理上来说,亚洲和欧洲之外的其余三个大洲都不是羽毛球的势力范围”。

    国际奥委会将一个项目列入奥运会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在至少7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世界羽联现在有150多个成员协会,但拉尔夫认为,协会数字不能说明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几十个人在玩,同样可以有一个协会,但你不能说是广泛开展”。

    约根则认为,羽毛球项目整体上不会有威胁,但其中有些小项,比如说混双,有被裁掉的危险。

    中国需要主动培养“对手”

    世界羽联第一副主席古纳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号召中国在羽毛球的全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他说:“中国越强大,能够给予世界的就越多。”

    事实上,一度还在中国国内引起争议的“海外兵团”,已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教练有当年执教印尼的汤仙虎和先后在韩国、马来西亚任职的李矛,选手中目前皮红艳在法国、姚洁在荷兰、徐怀雯在德国。在苏迪曼杯赛上受雇于苏格兰羽协的新加坡姑娘简·林告诉记者,目前的新加坡女队主要靠中国“海外兵团”支撑。她说:“她们加盟后新加坡女队成绩明显上升,使新加坡人重新拾回了对羽毛球的兴趣。”

    国内依然有人因中国教练、球员为世界人民服务而觉得别扭,但国际人士觉得还不够。拉尔夫提议,世界羽联应该和中国羽协联手,有意识地将中国过剩的羽毛球人才输送到更广阔的羽毛球落后地区,比如非洲和美洲,帮助他们发展这项运动。

    作为羽毛球运动的“领头羊”,中国承担义务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利人利己的。

    这一点上韩国人作出了榜样。跆拳道项目是如何进入奥运会的?聪明的韩国人在推广这项最初仅限于韩国的项目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免费向海外大量派出教练,为欧美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跆拳道作为一个明显亚洲特色的项目,在欧洲和美洲的普及程度是十分惊人的。

    韩国人的精明在于,通过培养真正的对手来推广跆拳道,虽然垄断被打破了,但韩国人多了在奥运会里能拿金牌的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让世界认识了韩国,认识了韩国文化。这叫先予后取,或予少取多。

    比较韩国人的长远眼光,对于自己的绝对优势项目,我们的目标似乎也不该仅仅局限在包揽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7-2007 08: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提升國家羽運水平?
一提到羽毛球,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近來,我國男雙古健杰與陳文宏在羽壇上的杰出表現,帶動我國人民學打羽毛球的風氣。

有一點我非常肯定,馬來西亞絕對不缺乏在羽球方面擁有天份的人才。但值得深思的是,我們應該采取什么行動,才能提升我國羽毛球運動的水平?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想把羽球打好,首先就得有穩定的基礎。

小孩子必須從幼年時候,尤其是三或四歲時就開始接受基本功訓練,包括正確的握拍方式、擊球技巧以及身體的柔軟性等。

要培養羽運人才,必須從小開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小孩子的吸收能力強,能一一吸取,并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了達到這方面的目的,家長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父母必須灌輸孩子們對羽毛球的認識,并巧妙地培養孩子們對羽毛球的興趣。

我國規定每一位小孩從七歲開始就一定要上學,因此,我們應該借此機會,在學校大力推廣羽毛球運動。

首先校方必須免費提供學生完整的羽毛球訓練班,以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為了提升校內的羽運水准,校方也能聘請前羽毛球州手或國手來擔任學校羽球教練,并全職教球。

如此一來,不僅是學生們能在毫無金錢負擔之下,接受正規的訓練課程,而且政府也能借此良機報答前羽球州手或國手,更能讓他們有機會繼續為國家奉獻一份力量,一舉數得!

此外,成為國家羽球代表的機會,不應該只局限于在州隊里訓練的球員。這機會理應公開給各個私人訓練班或俱樂部的球員。

國家羽總也該時常為訓練班或俱樂部球員舉辦集訓,從而發掘羽壇新星。各大贊助商也應多舉辦比賽,例如少年羽球公開賽,以讓有潛能的球員有機會好好展現才能。

總括來說,要提升我國羽運水平,必須得到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再對症下藥,我敢肯定我國的羽運一定能恢復昔日雄風,愈戰愈勇,奪取奧運金牌指日可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7-2007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提升國家羽運水平?
當國人都在歡慶古健傑與陳文宏榮獲亞運金牌和全英賽冠軍之際,我卻非常擔心我國羽運水平會青黃不接。
雖然我國少年隊在去年的亞洲青年賽和世界青少年賽表現不屬,但在去年新加坡青少年賽,我國卻沒有一人在11歲以下,13歲以下及15歲以下組榮獲冠軍。

單憑李宗偉、古健傑、陳文宏、查克利、法魯茲祖安這幾人我國就有機會重奪湯姆斯杯嗎?

近年我國出現一批優秀的球員如︰黃佩嫻、謝麗雅、陳偉強、溫可微等人。但這些球員的出現,可以證明我國羽運水平已大幅度的提高嗎?

羽總要提升國家羽運水平必須要用對法,找對人才可避免國家羽運青黃不接。以下策略可用提升國家羽運水平︰

●穩固基礎

州羽總是培養幼苗的發源地,但州羽總為了在分齡賽取得好成績卻忽略幼苗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實運動員生涯肯定走得不遠。曾在全國學聯12歲以下組榮獲冠亞軍者,有幾位可以在成人組創造另一個春天?

●注重體格

在中國和韓國羽球隊很難找到格子矮小的球員。但在我國體育學校中確有一批格子較為矮小的球員。羽球運動格子矮小較為吃虧,也很難在成人組中有好表現。州羽總挑選球員時,通常只注重于成績卻忽略球員的體格,近期冒起的陳俊翔格子也是屬于較為高大。

●勇以取捨

當年,中國的劉軍和吳文凱還是當打之年,但中國卻把他們踢出國家隊。可是,我國卻有3至4年沒有選拔新秀。現今國家隊有2至3人,多年沒有成績應收拾包袱返回州隊,讓國家二隊填補。勇以取舍是提升國家羽運水平的其中一個方法。

●勇以用人

中國的孫軍和陳剛在十七八歲時已參加歷史悠久的全英賽。雖然成績並非理想,但后期兩人也成為世界頂尖球員。訓練和比賽不能分割。勇于試用新人對提升國家羽運水平是有所幫助。

●結論

要把基本功扎實,同時也要注重球員的體格。體格高大肯定較為優勢。多年來,有哪位世界冠軍的格子較為矮小?勇以取舍時必須勇以用人。如果讓國家二隊球員填補一隊球員時,沒參加大賽的機會要在往后有特出的成績較為困難。用對法,找對人肯定是提升國家羽運水平的不二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07 07: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猶記得我國羽球隊在1992年奪得湯杯的時候嗎?我國羽球隊擊敗“羽球王國”印尼隊的那個時刻嗎?
我想那個時刻,我國上下都大事慶祝,卻忘了要把我國羽球水平提高至一個傳統羽球強國的狀態和穩定性,我想可能是當時我國羽球隊忘了把當時球員所擁有的狀態和穩定性,傳授給后備隊球員,使大馬羽運水平有每況愈下的趨勢。

我想如果要提升國家羽運水平,羽總應該在各州甚至各區增設羽球學院,為國家栽培多一些有天份或實力的羽球員。

如果羽總增設羽球學院在各區,那些在羽球感覺有濃厚興趣或覺得本身在這方面有天份,甚至實力的羽球員,可不必為了路程的遙遠,而放棄本身的羽球天份。

如果羽總能在各區增設羽球學院,讓他們發揮所長,這也有助于提高國家羽運水平。

還有一個重點,大馬羽總有必要讓那些退休的羽球員,回到他們各自的州或縣內執教有潛力或實力的球員,從小就讓他們州內球員打下基礎,等他們大一些,再執教他們關于技術打法等,到他們有國手的實力后,再提拔國家隊,為國爭光。

我想現在大馬羽運水平有每況愈下的趨勢,是時候大馬羽總想方法,讓羽運水平提升至1992年時,大馬奪得湯杯時“羽球王國”的水平。

希望未來,我國羽球隊能成為一個最強以及受到各國敬佩的“羽球王國”。祝羽總成功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07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優勝作品
如何提升國家羽運水平?
以下是個人提議,提升羽運最主重點是讓喜歡羽球運動人士更喜愛羽球運動。
為什么中年人士害怕羽球運動,現時醫療昂貴,弄傷難根治手尾沒完沒了,我就是個活版。若有羽球學院能提供經濟又有醫德的醫師醫療服務,我想大家都很放心去打羽球。

在我少年時期,也沒真正把羽球基本功給練好,至今也不時弄傷手或腳,若我國能把羽球學院給結合在一個協會共商量解決一切問題,也就等于提升方案之一,就所為沒龍頭不成事。先來個協會及委員會再加上提升教練水平統一章程。

有了專業教練讓他們享有分紅章程入息,教出好學生得名都有分紅。

說什么都好船沒水是塊木板,最重要有一套計划來按步就班。

有好入息教練都會多加用心,去提拔年青球員為學院提升名氣和水平。

我國需有好球員,只可惜為了生活無奈要選面包而不是運動員生涯。

我也是國家運動員之一。那時什么獎金也沒有,全是自付自受,吃和生活都成問題,那還會專業為國家拼獎牌?

我現在也很想從頭學起腳步基本功和打法,但不知要往那學院學習,因有些收費都不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7-2007 07: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篇.優勝作品
如何提升國家羽運水平?
我國的球員應多學習《謙虛》的態度。
在任何比賽裡,贏了球賽,球員別忽略對方的強處,得意忘形,應該針對他們的打法做進一步的改進;輸了的話,也別滿口埋怨,應該找出自己的弱點加以強化。

一般上的球員,他們在出賽前都給自己過分的自信,其實這樣很直接地給他們在最后一敗而歸的場面。不僅這樣,球員也自認自己已有比任何對方更高球技的錯誤評價。

其實基本的知識,就是根基不斷要維持,強化和糾正。如果要提升羽球水平,我們須先由心身做起!

在戰場上,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球員,有時真的發揮不出自己的本色。原因就在他們適應不到在不同地方出賽,因為無論天氣,飲食和環境,僅僅和我國的不同,所以球員們除了在我國得到訓練外,政府也應該考慮到給他們到四處接受體能訓練。在這方面的因素也佔了很重要的一席。

我們也看得到,無法在雙打、混打,球員們都缺乏默契。他們只懂打出自己的球技,更本沒發揮到合作精神,一個叫作團體的精神。

球員在多了解球伴不只在球場上,戶外活動如有團體訓練,也該一起參于,促進彼此的想法,思想和默契。

政府也有責任提升球員們的水平,我們的國家,不只有那么一個小小小部分的羽球球員吧了!

政府應該多設體育館,多舉行羽球項目,一來可以鼓勵信心,二來可以從中吸取人才。

其實我相信,還有更多有天份和潛力的球員在羽球界裡,只是他們沒被發現罷了!他們見的只是一個被發掘的機會,如果我們政府將這班新生給予正確的訓練,冠軍只是指日可待。

如果我們和政府可以做到以上的要求,我相信,我們的羽球界可以擁有光輝的一頁,不僅只在男單打和男雙打,混打和女單打,女雙也可以有好的成績!


姓名 : 黃凱衡(雪州萬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4:55 AM , Processed in 0.1277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