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信佛修行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2023 08: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2023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佛外道的入門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1-2-2023 11:05 PM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内容
版本号:2023年1月15号。

序言:
1.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初稿)是我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四)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四),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三),信佛修行入门(三),信佛修行问与答(三)。
3.初稿的含义可见本文的问答:“初稿”是什么意思?
4.《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增加内容(初稿)(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87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增加内容(初稿)(不计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82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5》【包括附录的内容,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增加内容是初稿版本】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2kb。
《禅定入门略说(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略说(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略说(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内容目录:
禅定入门(四)-修改(3)(初稿)增加内容目录: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什么意思?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么意思?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关于修行点、观察点的内容与禅定入门(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指什么?为什么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写出来?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问: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以什么修行行门为最快的修行行门?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意根休眠法为什么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

问: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讲这种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

禅定入门(四)-修改(4)(初稿)增加内容目录:
问: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的作用是什么?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样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样用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的方法修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有什么特点?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制定短期目标?
问:为什么说:一个信佛修行人,如果长期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却因为特殊原因,在一段时间内(例如一个月至三个月),没有请楞严咒,危险性会大增?
问:一贯道是否邪教?第三世多杰羌是否邪教?为什么说藏传佛教是佛教?
问:释迦牟尼佛说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一些佛经的不同译本内容上有小量不同?
问:怎样去区分信佛的众生、反佛的众生?有人说:大乘佛法非佛说,这种讲法是诽谤佛法僧的话,讲上述话的人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为什么说上述讲法是诽谤佛法僧的话?
问:人的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对修行人有什么影响?

禅定入门(四)-修改(5)(初稿)增加内容目录:
问:为什么说人浪费物品、素食食物会做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提倡节俭?为什么说,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人身难得,佛法难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众生?

文摘:近代往生的实例(倓虚法师主讲)(部分内容)
注:本文来源于般若文海。
倓虚法师主讲
目录:
修无法师
郑锡宾居士
张氏
倓虚法师说: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终时种种瑞相,都已记载在《往生传》内。这种例子已不胜枚举。我出家后,已亲眼看到二十多位,其他听说的还不算。现在为了启发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举出三位来作例子。


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3至5)(初稿)增加内容:
禅定入门(四)-修改(3)(初稿)增加内容:

问: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什么意思?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么意思?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关于修行点、观察点的内容与禅定入门(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指什么?为什么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写出来?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和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注:为了论述方便,“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在部分地方简称为“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这只是为了论述方便,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版本并没有完成,只有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版本。

答: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主要宗旨中的部分宗旨如下:
(1.1)禅定入门(四)-修改2部分核心内容,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最后归纳总结。经过归纳总结后,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

上文中说,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然后可以看成几件小事、十几件小事,这是我对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写作目的之一。禅定入门(四)是佛经义理、修行方法的个人的注解、个人论述。禅定入门(四)是否能达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达到部分目的,能达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则需要佛菩萨的印证,个人不敢乱说。

(1.2)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染情欲是一切众生要做到离相、远离情欲最大的障碍。
  禅定入门(四)希望找出修行者使六根的身离相的修行方法。

(1.3)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禅定入门(四)希望找出能使修行者协调六根的修行方法,使修行者六根同时离相。
  修行者任何一根取相,都会落入相待、尘劳中,任何一根取相,用任何行门修行,都不会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会有大的智慧。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部分主要宗旨如下:
(1.1)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最后归纳总结。经过归纳总结后,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关键:诸恶莫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离相,不取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因此修行者必须了解六根、六尘的不同特点,根据六根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修行方法,协调六根同时离相。

  上文中说,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然后可以看成几件小事、十几件小事,这是我对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写作目的之一。禅定入门(四)是佛经义理、修行方法的个人的注解、个人论述。禅定入门(四)是否能达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达到部分目的,能达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则需要佛菩萨的印证,个人不敢乱说。

(1.2)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协调修行者六根的修行方法,希望能找出使修行者六根同时离相的方法。
  修行者任何一根取相,都会落入相待、尘劳中,任何一根取相,用任何行门修行,都不会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会有大的智慧。

(1.3)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另一处是意根离生灭二相。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佛经很多地方、很多说法很重视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离生灭二相。如果修行者觉察力差或者不能及时调整,做几分钟至半小时或者一至三小时的世间事,也会出现意根取相、执著的情况(例如用几分钟至半小时或者一至三小时做家务劳动,或者用几分钟至半小时或者一至三小时做体力劳动,或者用几分钟至半小时或一至三小时学习世间知识)。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协调修行者意根的修行方法,希望能找出使修行者意根离相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导致修行难度增大。有时候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会导致修行者修行难度大幅增加。修行者的六根中,六根中的身和意根都是控制修行点、观察点数量难度大的根。意根对应的修行点是法尘,法尘是六尘中特征、属性最复杂的尘。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的六根的身的修行点包括全身的感觉,因为人的全身包括多个部分和器官,人的全身的不同部分、器官在不停的接触或者摩擦之中,人的身体的感觉还包括冷暖、饱饿、痛苦以及身体疾病、死亡导致使四大不调、四大分离引起的痛苦等。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是六根中的身离相的一种总称。修行者要控制六根中的身的修行点的数量是难度大的,修行者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是难度大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不取明暗二相,可以用睁开眼睛或者闭上眼睛的方式修行均可,白天用睁开眼睛的方式修行时,修行点多,用闭上眼睛的方式修行时,修行点少。也就是说,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不取动静二相,可以选择在周围环境很少声音的地方修行或者在周围环境很多声音的地方修行,上述两种不同的地方,修行点的数量就会不同。也就是说,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时,不取通塞二相。修行者可以自己控制呼吸的快慢、进出鼻子的气流的多少,呼吸的快慢不同、进出鼻子的气流的多少不同,修行点就不同,控制修行点的数量多少的难度也不大。也就是说,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时,不取恬变二相。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舌与口腔其他部分接触,平淡少味。吃有味道的食物时,舌头有不同的感觉。修行者用舌根修行,如果以说法、说话作为修行方法,可以选择一整天不说话,也可以选择长时间念佛。也就是说,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部分没有神通的修行者,学会很多的佛法,也学会很多的世间知识,一天之中,比例很大的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意根有很多念头。上述修行者要做到长时间无念头或者很少念头的难度大。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意根对应的法尘包括一切出世间法、一切世间法、一切妄想、一切念头、一切杂念。所以意根对应的法尘不但特征、属性复杂,法尘是六尘中特征、属性最复杂的尘,而且法尘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要控制数量多少是难度大的。
  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时,要离生灭二相,修行者在意根无念头或者很少念头下,意根要做到离生灭二相的难度大幅减少,但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要做到长时间很少念头、无念头难度大。而且修行者如果用念头制止意根,使意根很少念头或者无念,制止意根的念头也是念头。很多时候,部分时候,人做世间事10分钟,在10分钟内,也会有几个念头、一些念头或者多的念头。
  楞严经的义理,修行者修行时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要尽量做到远离喜怒哀乐的情绪。所以讲,修行者的意根要离相,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要尽量做到远离喜怒哀乐的情绪,要用平淡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情。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中讲修行者用以调伏意根,使意根离相的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入梦法、意根睡眠法。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详细讲意根休眠法的内容。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和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什么意思?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内容包括禅定入门(四)在没有修改版前的全文和修改1版增加的内容和修改2版增加的内容。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2版增加内容是指禅定入门(四)-修改2在修改1版本上增加内容,不包括禅定入门(四)在没有修改版前的全文和修改1版增加的内容。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的“初稿”是什么意思?
  初稿的意思有三种:(1.1)文中所说的部分义理只是经过短时间的修行实践去验证,没有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实践验证或者没有经过充足的时间的修行验证,所以叫初稿。例如意根休眠法没有经过充足的、足够的时间去进行修行验证。
  (1.2)我暂时找不到充足的时间去较详细讲述本文的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写本文的内容,所以叫初稿。
  (1.3)我写佛经的注解、修行的笔记形成正文时,有关修禅定的方法,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实践验证或者经过充足的时间的验证,然后再用长时间去写作或者足够、充足的时间进行写作,因为上述两方面都未做到,所以叫初稿。
  我可以在初稿的文章注明一个写作时间,以区别不同的版本。时间越新版本越新。不同版本的初稿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以日期较新的版本为准。这个写作时间是文章写作过程中即将完成写作或者刚完成写作的时间。
  以前我公开发表的论述文章,未出现长篇幅的文章是初稿,修禅的方法一般都经过充足的时间,并用充足的时间去写,然后再发表。
  意根休眠法,我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尝试、修行验证,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但我未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进行修行尝试。我大约在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内,我用小比例的部分时间用意根休眠法进行修行验证、修行尝试,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因为修行验证、修行尝试的时间尚未够充足,所以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依然叫初稿。
  对于初稿的内容出现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如果初稿的部分内容违背佛经义理,则忏悔改过。如果初稿的部分内容没有出错或者没有严重出错但价值意义不大,可能选择删除,也可能选择继续保留。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关于修行点、观察点的内容与禅定入门(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指什么?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关于修行点、观察点的内容与禅定入门(四)(修改2)有不同理解。
(1.1)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关于修行点、观察点的内容、理解,依然是依照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分析。
(1.2)修行者需要专注于修行点,离一切相,离空有二边,但用六根修行时不需要专注于小范围的修行点。用大范围的六尘作为修行点也可以。例如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周围环境很多声音产生时,以一切声音为修行点。
(1.3)修行者需要专注于修行点,离一切相,离空有二边。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时选择小范围的声尘作为修行点,但不一定是部分方向,没有神通的修行者可以时以一切方向传至肉耳的声尘作为修行点,如果周围环境声音多时,随机选择部分声音作为修行点,随机选择部分声音作为修行点时不一定是部分方向传来的声音。
(1.4)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用六根修行时均须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一切诸相,而(1.4)的分析则认为,这种方法只是六尘的修行方法,而不是六根的修行方法。六根、六识、六尘共有十八种修行行门,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用六根修行时均须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一切诸相,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关于修行点、观察点的分析在十八种修行行门中适合六尘六种修行的修行行门的修行方法,而不是六根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行点的分析方法对修行者怎样用六根、六识、六尘进行修行有帮助。
  楞严经中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修行者明白怎样用六尘作为修行行门修行,同样会用六根作为修行行门修行。
  (1.5)初心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观察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使修行难度增大。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对于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有关修行点、观察点的讲法,会在上述(1.1)至(1.4)四种分析中选择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分析作为修行方法。(1.5)是禅定入门(四)(修改2)和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都同时认同的内容。


  问:为什么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不用短的篇幅把意根休眠法写出来?
  答:修行者如果不明白意根休眠法的详细修行方法,容易变成无明、睡眠或者为物所转,为妄想所转。我以前也曾经用近似于意根休眠法的部分内容的修行方法进行尝试修行,结果因为不明白详细的方法,所以变成无明、睡眠或者为物所转。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修行者要做到六根离相,最难的地方是六根中的身离相。禅定入门(四)-修改2用了很长的篇幅写修行者怎样才能使六根中的身离相。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也说,佛经中很多内容很重视使意根离相的方法。禅定入门(一)至禅定入门(四)四篇著述中有很多内容讲修行者怎样调伏意根,怎样使意根离相。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中说,修行者要做到六根离相,最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离相,另一处是意根不取生灭二相。所以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初稿)用长的篇幅写修行者怎样运用意根休眠法使意根不取生灭二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1-2-2023 11:12 PM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注: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内容不是初稿的内容,是属于可以确定的内容
(1.1)原文:楞严经中说: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注解:陀那微细识即八识阿赖耶识,佛菩萨的六识的修行方法,容易产生混淆,所以很少讲说。
在上述原文后面增加内容,修改为:
  楞严经中说: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注解:陀那微细识即八识阿赖耶识,佛菩萨的六识的修行方法,容易产生混淆,所以很少讲说。
  阿赖耶识另一种注解,可能是众生的六根迷惑取相、六识迷惑取相而成的自性。

(1.2)
原文: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以用几个字、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形容。例如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华严经中说:性空即是佛。无所得者,则名为佛。一个今生没有学习、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众生(或者过去生曾经学习过,但已经失去记忆、或失去大部分记忆),只要能做到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即为开悟大智慧,守五戒,诸恶莫作,安住境界不动,时间长了,就可以证得菩萨果位,继续修行,功德足够了,就可以证得佛果位。
上述原文修改为: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可以用几个字、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形容。例如华严经中说:性空即是佛。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
  一个今生没有学习、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众生(或者过去生曾经学习过佛法,但已经失去记忆、或失去大部分记忆),只要能做到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即为开悟大智慧,守五戒,诸恶莫作,安住境界不动,时间长了,就可以证得菩萨果位,继续修行,功德足够了,就可以证得佛果位。

(1.3)
原文:例如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读诵楞严咒时,两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是读诵速度很快、修行点很多的修行方式;三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快、修行点多的修行方式;四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中等、修行点数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五分钟至六分钟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慢、修行点少的修行方式。一般情况下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用两分钟至六分钟读诵一次楞严咒的频率读诵
上述原文修改为:
  例如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读诵楞严咒时,少于3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是读诵速度很快、修行点很多的修行方式(现代科技的对时间的计算方法,一年12个月,大部分月份,每一个月30天或者31天,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一天共24小时,一小时共60分钟,一分钟60秒。);3分钟至4分钟59秒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快、修行点多的修行方式;5分钟至10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中等、修行点数量中等的修行方式;超过10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慢、修行点少的修行方式。一般情况下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用3分钟至10分钟读诵一次楞严咒的频率读诵。
  修行人不出声方式默念楞严咒时,速度非常快或者很快时,容易出现遗漏较多的情况,用中等速度念楞严咒,能减少遗漏。修行人背诵楞严咒时,速度越多,可能导致遗漏越多,所以不要用过快的速度背诵楞严咒。


(1.4)
原文:同修、读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
上述原文修改为:同修、读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

(1.5)原文:不同品牌、生产厂的酱油味道可能会不同,煮素食的人可以选择味道自己喜欢的酱油。
在上述原文后面增加内容:
网文说,有的品牌的有的型号的酱油的添加剂中有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是一级致癌物。苯甲酸钠可以用山梨酸钾替代。山梨酸钾安全性高。美国要求食品中苯甲酸钠的最大允许量,不得超过0.1%     。苯甲酸钠比山梨酸钾一吨便宜20块钱,但是一级致癌物 。如果使用山梨酸钾,成本将是苯甲酸钠的3倍,每瓶酱油会增加1分钱的成本。欧盟的食品中也含有苯甲酸钠,可能要限制至很低的比例。日本禁止使用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都用作食品的防腐剂,但山梨酸钾是公认毒性最低的添加剂,在美国的食品药物管理局检验定为食品安全可用的。山梨酸钾毒性更低,防腐效果也更好,是苯甲酸钠绝佳的替代品。读者、同修可以选择没有苯甲酸钠的其他型号的酱油或者其他品牌的酱油。加工的素食类的食物中一般有含量成分说明,人购买较多同一种食物时,可以选择用搜索网站查一查部分或者全部成分是否有害,是否致癌。
  有一些酱油生产商生产的部分酱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剂。

(1.6)  
原文:禅定入门(四)部分核心内容,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最后归纳总结。经过归纳总结后,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
在上述原文后面增加内容:
上文中说,把一切信佛修行者修行成就佛道的大事化简为繁,化繁为简,然后可以看成几件小事、十几件小事,这是我对信佛修行者修行的重要目的之一的理解,也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写作目的之一。禅定入门(四)是佛经义理、修行方法的个人的注解、个人论述。禅定入门(四)是否能达到上述目的,或者能否达到部分目的,能达到多少比例的目的,则需要佛菩萨的印证,个人不敢乱说。

(1.7)禅定入门略说(一至四)的序言:本文为读经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
上述原文修改为:是我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

问: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以什么修行行门为最快的修行行门?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是什么意思?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意根休眠法为什么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

答: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将以不定的修行行门作为最快的修行行门。也就是说,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并没有确定一个修行行门为最快的修行行门,而是灵活的方式确定最快的修行方法。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主要的修行方法之一是意根休眠法。
  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
  意根休眠法是指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时间,意根在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下,离一切诸相,在六根、六识、十八界中选择一个行门专门修行或者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
  修行者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任何一处(任何一根)处于觉悟、觉察之中,意根处于休眠状态,此时意根处于休眠不用的状态,即等同于意根不取生灭二相。长阿含经中说:复有五法。谓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戏盖.疑盖。睡眠是五盖之一,所以在身体健康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要尽量远离睡眠或者减少睡眠。任何一个众生六根都处于休眠或者睡眠时,这个众生处于无明之中。修行者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任何一处(任何一根)处于觉悟觉察之中,意根处于休眠状态时,修行者并非处于无明之中,而是处于处于觉悟、觉察中。修行者在意根长期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下,专念楞严咒或者专念佛菩萨名号(有念头而不取生灭二相),修行者的意根此时长期近似于睡眠状态,并非等同于睡眠状态,而是处于觉悟状态,专念楞严咒或者专念佛菩萨名号,有念头而不取生灭二相。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无论念头多少,均不取生灭二相。
  修行者用六根、六识、六尘等十八种行门中的一种行门专门修行时,可以使意根全部时间或者部分时间处于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如果修行者不是用六根、六识、六尘等十八种行门中的一种行门专门修行,则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例如修行者一边做世间事、学习世间知识的同时一边修行时,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例如修行者一边学习佛经的同时一边修行时,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状态。例如在家的修行者一边做家务劳动的同时一边修行时,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状态。
  如果修行者的意根很活跃、过于活跃或者处于活跃状态,部分时候、很多时候,反而容易堕入诸有之中,为法尘所转。
  当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时,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减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尘劳,当意根过于活跃而取相,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恢复平淡而离相。人因为尘劳、疲累而睡眠,就会处于无明之中,当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时,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减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尘劳,可以继续修行,保持觉察、觉悟。
  修行者当意根过于活跃而取相,修行者应尽量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从而使意根趋于平淡而离生灭二相。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如果六根都趋向于睡眠状态,并且变成睡眠状态时,应增加修行点、观察点,眼耳鼻舌身五根中的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点即可。例如修行者闭上眼睛修行改为半睁开眼睛修行(眼睛增加修行点);例如修行者原来是坐在凳子、椅子上修行,改为用站立的姿势修行,或者小面积范围内来回缓慢走动,有时候走,有时候停,这是增加六根中的身的修行点;修行者原来较少声音环境下修行改为在较多声音的环境下修行(耳根增加修行点);修行者可以选择在每一次呼吸的气流进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呼吸的频率(例如呼吸一次需要大约12秒改为呼吸一次大约需要8秒)或者呼吸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每次呼吸的空气的体积,这是增加鼻根的修行点、观察点。
  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站立的姿势,身体可以选择不挨着墙,也可以选择身体挨着墙;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势修行时,可以选择头挨着墙,也可以选择头不挨着墙。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的姿势,可以选择身体不挨着椅子的靠背,也可以选择身体挨着椅子的靠背。
  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佛菩萨名号或者专念佛法僧的方式修行时,可以选择站立的姿势或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信佛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势,身体可以选择不挨着墙,也可以选择身体挨着墙;信佛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势修行时,可以选择头挨着墙,也可以选择头不挨着墙。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的姿势,可以选择身体不挨着椅子的靠背,也可以选择身体挨着椅子的靠背。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佛菩萨名号或者专念佛法僧的方式修行时,可以选择闭上眼睛、半睁开眼睛或者睁开眼睛均可。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专念楞严咒、专念佛菩萨名号或者专念佛法僧的方式修行时,意根休眠法能减少疲倦。信佛修行者如果选择在小面积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有时候走,有时候停的姿势,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部分时间半睁开眼睛或者闭上眼睛。

  修行者当意根过于活跃而取相,修行者应尽量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从而使意根趋于平淡而离生灭二相。
  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坐在凳子上或者有靠背的椅子上(可以选择人不挨在椅子的靠背上,也可以选择挨在椅子靠背上),如果六根都趋向于睡眠状态,并且变成睡眠状态时,如果不改变修行的姿势,应增加修行点、观察点,眼耳鼻舌五根中的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点即可。
  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用站立的姿势修行时,身体可以选择挨着墙,也可以选择不挨着墙,头部可以选择挨着墙,也可以选择不挨着墙。如果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势修行时(在六根、六识、六尘中选择一个行门专门修行),如果人很疲倦,可以选择闭上眼睛(与修行人睁开眼睛相比,闭上眼睛,相当于眼根减少修行点)。如果修行者,用站立的姿势修行时,即使人不是很疲倦,有时候,闭上眼睛修行效果好。
  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使修行难度增大。

  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专门用耳根修行,六根都趋向于睡眠状态,并且变成睡眠状态时,应增加修行点,增加修行点的方法,可以选择耳根增加修行点,也可以选择耳根修行点不变的情况下,在眼鼻舌身四根中选择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点,也可以选择在眼耳鼻舌身五根中选择一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点、观察点(在上述三种增加修行点的方法中选择一种)。
  睡眠是五盖之一。睡眠时人的六根都处于睡眠状态。修行者如果有一根处于觉悟觉察中,其他五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修行者并非处于睡眠状态。修行者如果有一根处于觉悟觉察中,其他五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这五根都没有取相,则修行者的六根都处于离相之中。没有神通的修行者在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种行门中选择一种行门专门修行,如果修行时,处于快要睡眠、将要睡眠的状态,为了远离睡眠,可以在六根中选择一根、两根、三根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点、观察点。也就是说,可以在六根中选择一处、两处、三处或者部分根增加修行点。
  修行者当意根过于活跃而取相,修行者应尽量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从而使意根趋于平淡而离生灭二相。例如,有时候,人在长时间睡眠后睡醒后,人的意根过于过于活跃而取相,此时可以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从而使意根趋于平淡而离生灭二相。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另一处是意根离生灭二相。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佛经很多地方、很多说法很重视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离生灭二相。如果修行者觉察力差或者不能及时调整,做几分钟至半小时或者半小时至三小时的世间事,也会出现意根取相、执著的情况(例如修行人用几分钟至半小时或者半小时至三小时做家务劳动、体力劳动,或者学习世间知识)。
   很多佛经除了阐明信佛修行者六根都要离相外,尤其重视讲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灭二相,例如金刚经中很重视讲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灭二相。例如金刚经中说: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无论念头多少,均不取生灭二相。
  意根怎样能做到离生灭如果修行者要使意根离生灭二相,顾名思义,就是意根要在做到生出念头后不执著、放下、暂时遗忘,如果用以念头制止念头、以念头驱散念头的方法使意根离相,这个念头也是念头,这种方法部分时候、很多时候没有好的效果。但修行者在产生一个念头、几个念头、多个念头后,如果意根一直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意根较容易做到离相。
  
  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协调修行者意根的修行方法,希望能找出使修行者意根离相的修行方法。
  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时,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都会导致修行难度增大。有时候修行点过于多或者过于少,会导致修行者修行难度大幅增加。修行者的六根中,六根中的身和意根都是控制修行点、观察点数量难度大的根。意根对应的修行点是法尘,法尘是六尘中特征、属性最复杂的尘。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的六根的身的修行点包括全身的感觉,因为人的全身包括多个部分和器官,人的全身的不同部分、器官在不停的接触或者摩擦之中,人的身体的感觉还包括冷暖、饱饿、痛苦以及身体疾病、死亡导致四大不调、四大分离引起的痛苦等。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是六根中的身离相的一种总称。修行者要控制六根中的身的修行点的数量是难度大的,修行者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是难度大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不取明暗二相,可以用睁开眼睛或者闭上眼睛的方式修行均可,白天用睁开眼睛的方式修行时,修行点多,用闭上眼睛的方式修行时,修行点少。也就是说,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不取动静二相,可以选择在周围环境很少声音的地方修行或者在周围环境很多声音的地方修行,上述两种不同的地方,修行点的数量就会不同。也就是说,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时,不取通塞二相。修行者可以自己控制呼吸的快慢、进出鼻子的气流的多少,呼吸的快慢不同、进出鼻子的气流的多少不同,修行点就不同,控制修行点的数量多少的难度也不大。也就是说,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时,不取恬变二相。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舌根修行,舌与口腔其他部分接触,平淡少味。吃有味道的食物时,舌头有不同的感觉。修行者用舌根修行,如果以说法、说话作为修行方法,可以选择一整天不说话,也可以选择长时间念佛。也就是说,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时,修行者控制、调整修行点、观察点的数量是容易的。
  部分没有神通的修行者,学会很多的佛法,也学会很多的世间知识,一天之中,比例很大的部分时间、很多时间,意根有很多念头。上述修行者要做到长时间无念头或者很少念头的难度大。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意根对应的法尘包括一切出世间法、一切世间法、一切妄想、一切念头、一切杂念。所以意根对应的法尘不但特征、属性复杂,法尘是六尘中特征、属性最复杂的尘,而且法尘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要控制数量是难度大的。
  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时,要离生灭二相,修行者在意根无念头或者很少念头下,意根要做到离生灭二相的难度大幅减少,但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要做到长时间很少念头、无念头难度大。而且修行者如果用念头制止意根,使意根很少念头或者无念,制止意根的念头也是念头。很多时候,部分时候,人做世间事10分钟,在10分钟内,也会有几个念头、一些念头或者多的念头。
  楞严经的义理,修行者修行时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要尽量做到远离喜怒哀乐的情绪。所以讲,修行者的意根要离相,要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要尽量做到远离喜怒哀乐的情绪,要用平淡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事情。例如,楞严经中说: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府,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意根休眠法、又叫做意根密集调整法。为什么叫意根密集调整法?大乘佛经中很多佛经经文,大约每隔几句话至十几句话或者每隔几十个字至三百多个字就会强调一次或者一次以上修行者要做到离相(大乘佛经大约每隔几句话至十几句话或者每隔几十个字至三百多个字就会强调一次或者一次以上修行者要做到部分根离相或者全部根离相),离相的意思是六根都要做到离相。意根的修行方法,无论念头多少,都要不取生灭二相,修行者做世间事时,部分时候、很多时候,意根大约每隔10分钟内都会有几个念头或者多个念头,因为意根是复杂而且容易取相的根,所以如果明白义理的修行者在做任何世间事时,做几分钟至半小时的世间事时,如果觉察力低或者不及时进行调整,意根都会取相。
  修行者在明白佛教义理后,眼耳鼻舌四根不需要密集调整、调伏,也能做到离相,但意根需要密集调整,才能做到离相。
  修行者用六根、六识、六尘等十八种行门中的一种行门专门修行时,可以使意根全部时间或者部分时间处于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如果修行者不是用六根、六识、六尘等十八种行门中的一种行门专门修行,则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例如修行者一边做世间事、学习世间知识的同时一边修行时,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例如修行者一边学习佛经的同时一边修行时,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状态。例如在家的修行者一边做家务劳动的同时一边修行时,(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部分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的状态。
  所以说,修行者做任何世间事时,都要对意根进行密集调整,调整的方法,部分时间使意根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并提示意根要离生灭二相。意根离生灭二相有几种或者多种意思,其中一种意思是意根不执著并且放下、暂时遗忘或者短时间遗忘。意根离生灭二相有一种意思是意根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头并且不执著。修行者每隔几秒钟至一分钟、一分钟至几分钟或者几分钟至30分钟,就要对意根进行调整一次,可以用几秒钟至几分钟时间进行调整,或者一边做世间事的同时一边进行调整,调整时可以使意根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并且提示意根要离生灭二相,或者用其他方法进行调整,佛经中有讲几种、多种调整、调伏意根的方法,禅定入门中也曾经讲一些意根调整、调伏的方法。另一种方法,修行者可以选择在六根、六尘、十八界选择一个行门专门修行时,全部时间使意根近似于睡眠、半睡眠的状态或者入梦的状态。人做世间事、体力劳动时,部分时候可以用身识做判断或者意根以外其他五根做判断、操作,不一定要长期使用意根,人做世间事、体力劳动时,部分时候当可以用眼耳鼻舌身五根去做,不用意根,此时就可以对意根进行调整调伏。例如,人用电脑打字时部分时候不用眼看键盘,或者完全不用眼看键盘,靠手感、身识做判断,也能以正常速度打字。修行者部分时间使意根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并且提示意根离相,能使疲累或者取相的意根能快速恢复正常、去除劳累。修行者部分时间使意根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并且提示意根离相,能使意根更容易做到很少念头或者无念,意根在很少念头或者无念状态下更容易做到离相。修行者使意根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时,其他五根中重要有一根或者一根以上处于觉察、觉悟状态,修行者则不是完全处于睡眠状态,因为睡眠是五盖之一( 长阿含经中说:复有五法。谓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戏盖.疑盖),修行者应尽量远离睡眠,人睡眠时六根处于睡眠状态,人睡眠时六根觉察力低,容易增长无明或者处于无明之中,意根休眠法只是使意根部分时候或者全部时候近似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但并非六根都处于睡眠状态。
  修行者在明白佛教义理后,眼耳鼻舌四根不需要密集调整、调伏,也能做到离相,但意根需要密集调整,才能做到离相。
  楞严经中说: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但我不知道如幻三摩提与意根休眠法是否相同或者近似的修行方法。
  意根的修行方法,修行者无论念头多少,均不取生灭二相。念头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打断念头的连续性,使意根更容易做到离生灭二相。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修行者做很多的事情、做部分事情的同时,可以在部分时间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半睡眠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1-2-2023 11:13 PM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大部分人需要每天长时间睡眠的原因:
(1.1)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根取相,产生尘劳。
(1.2)六根中的部分根或者全部根产生疲累、疲劳。
  佛经说,睡眠是五盖之一,修行者要尽量做到远离睡眠,尽量减少睡眠。或者如禅定入门中说,修行者要尽量做到远离睡眠,尽量减少睡眠时间,部分修行者能做到每天很少时间休眠,健康不会受损。部分修行者如果每天很少时间睡眠,导致健康受损,自己无法做到,则应有足够多的睡眠时间。
  人处于睡眠状态时,六根都处于睡眠状态,人睡眠时,人容易增长无明或者处于无明之中。人睡眠时,很多时候、部分时候,意根很少念头或者无念头。
  修行者使意根尽量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的同时,其他五根中至少有一根不是处于睡眠状态,所以修行者并非六根都处于睡眠状态,也就是讲,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修行者并非处于睡眠状态。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每天都要用多的时间睡眠,是因为六根感到疲累或者六根取相产生尘劳。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每天都要用多的时间睡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意根感到疲累或者取相。意根休眠法能够减少意根的疲累、疲劳从而减少睡眠时间。

  意根休眠法,就是使修行者的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半睡眠状态、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意根更容易离相。如果修行者的意根很活跃,部分时候、很多时候,反而容易堕入诸有之中,为法尘所转。人睡眠时,六根处于睡眠状态,人容易增长无明或者处于无明之中。如果修行者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半睡眠状态、休眠状态下,其他五根只要有任何一根处于觉察、观察中,则修行者并非处于睡眠状态。人六根都处于睡眠状态,才算处于睡眠状态。
  如果修行者的意根很活跃、过于活跃或者处于活跃状态,部分时候、很多时候,反而容易堕入诸有之中,为法尘所转。
  当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时,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减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尘劳,当意根过于活跃而取相,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恢复平淡而离相。

  在意根休眠法下,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有效模式是什么?
  我在连续超过10天时间,每天都用长时间睡眠,有一天,我在长时间睡眠前,意根有些疲累,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修行,短时间修行,有好的修行效果,当时环境中有适合数量的声尘修行点产生,我用自然平坐的姿势修行(当修行者意根感到疲累时,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减少或者消除疲累,去除尘劳)。在当天其他时间只用了大约几分钟至20分钟的时间用自然平坐的姿势修行。在当天长时间睡眠前,第二次用自然平坐的姿势修行,修行大约十几分钟至20分钟左右。当时修行时,我不是用禅定入门(四)-修改2所讲的耳根取修行点的方法取修行点,而是直接用耳根修行。修行者如果每一天都不睡眠,在意根长时间有些疲累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容易使意根离生灭二相,然后在用意根休眠法的同时用耳根修行,不取诸相,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这是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有效模式。禅定入门(四)-修改2所讲的修行点、观察点的定义、分析有助于修行者理解佛教的核心义理,根尘识的修行方法和调整修行点数量的方法。当时修行时,我眼睛是闭上的。无论修行者每一天中用多的时间睡眠、或者用很短时间睡眠,或者不睡眠,当意根在有些疲累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容易使意根离生灭二相,然后在用意根休眠法的同时用耳根修行,不取诸相,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长时间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势修行。也就是说,修行者用可以灵活修行姿势修行,长时间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势修行,有利于修行者的六根的身离相,有利于修行者增加身体的运动量,对修行者身体健康有益。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长时间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势修行,是我的建议,修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灵活选择修行姿势,如果长时间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拘束大的姿势修行,也有好的修行效果,可以用上述姿势修行。
  这是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有效模式,如果修行者每天不睡眠或者很少时间睡眠,或者其他原因,意根在长时间有些疲累的状态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较易使意根离生灭二相,当意根离相的同时,六根中选择一个行门修行或者选择耳根修行。当意根离相的同时,进一步使六根离相,用耳根修行,即可获得好的修行效果。楞严经中说: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也就是说,修行者能协调意根离相、耳根离相、,六根离相,用耳根修行,即可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即可明心见性,即可用很快的速度修行。楞严经说,修行者用圆通的行门修行,修行速度远快于其他不圆通的行门,日劫相倍。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任何众生有所住,为执著对待,或者堕入贪嗔痴、情欲中,或者为诸有所转,为六尘所转,即非真心。所以修行者六根中任何一根取相,都不可以开悟大智慧,都不可以见真心。


  部分时间,修行者使意根尽量处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的同时,其他五根中至少有一根不是处于睡眠状态,而是处于觉悟、修行之中,这种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或者意根睡眠法。
  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意根睡眠法是因为修行者意根是最多妄念、最多念头产生的地方,所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调伏,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不是意根的其他根上,但这种方法用在不是意根的其他根的时间较少。
  从禅定入门(一)至从禅定入门(四)有几处或者多处讲意根的修行方法。如果修行者能做到少念或者无念,对修行离相有大的帮助,部分修行者能做到大部分修行时间很少念头。
  禅定入门(四)中说,很多佛经很重视意根离相。禅定入门中说,意根是妄想最多的地方。部分修行者除了睡眠外,其他时间大部分时间很难做到很少念头或者无念。
  有一些修行者除了睡眠外,其他时间大部分时间或者70%以上、80%以上的时间有多的念头或者连续不停的念头。念头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使意根更容易做到离生灭二相,用意根休眠法起到的作用有如下:
(1.1)念头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打断念头的连续性,使意根更容易做到离生灭二相。
(1.2)佛经主张修行者尽量减少,睡眠是五盖之一,睡眠增长无明。修行者使意根尽量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的同时,其他五根中至少有一根不是处于睡眠状态,所以修行者并非六根都处于睡眠状态,也就是讲,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修行者并非处于睡眠状态。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每天都要用多的时间睡眠,是因为六根感到疲累或者六根取相产生尘劳。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每天都要用多的时间睡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意根感到疲累或者取相。意根休眠法能够减少意根的疲累、疲劳从而减少睡眠时间。
(1.3)念头多的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时,能把念头看成虚幻的,更有利于意根离相。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般舟三昧经中说:
  佛告跋陀惒:“乃往过去时有佛,名须波日。时有人行出入大空泽中,不得饮食饥渴而卧,出便于梦中得香甘美食,饮食已其觉腹中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梦耶?’”
  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即逮得阿惟越致。
  楞严经中说: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如果修行者能做到少念或者无念,对修行离相有大的帮助,部分修行者能做到大部分修行时间很少念头,但有部分修行者无法做到(除了睡眠以外)其他时间中的大部分时间能做到很少念头。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无论意根念头多少,都使意根离生灭二相,但意根念头多时,修行难度更大。有一些修行者除了睡眠外,其他时间大部分时间或者70%以上、80%以上的时间有多的念头或者连续不停的念头,很多时候大部分念头与所做的事情无关,上述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能使意根较易做到大幅减少念头,更容易做到离生灭二相。

  部分修行者因为曾经认真读佛经并且多读佛经(这对修行者修行起到大的作用、关键的作用),并且知道多的世间知识,导致修行者无法做到(除了睡眠以外)其他时间中的大部分时间能做到很少念头。
  修行者修行的方法,无论意根念头多少,都使意根离生灭二相,但意根念头多时,修行难度更大。例如一个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在长时间做家务劳动的同时,意根有多的念头,无法使意根做到很少念头,而且这些念头中,60%以上或者80%以上的念头与正在做的家务劳动无关。遇到上述情况,修行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用意根休眠法修行,能使意根更容易做到离生灭二相,能使意根减少念头、减少意根的疲累。
  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眼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无论睁开眼睛或者闭上眼睛,都可以用眼根修行,开眼见明,闭眼见暗,用意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但如果闭上眼睛的同时用眼根修行,难度更大,因为修行点少,易堕入无明,如果能克服难度,闭上眼睛的同时用眼根修行也是可以的。修行者用闭上眼睛的方式用眼根修行的同时可以用意根休眠法进行修行。
  修行者可以尝试在用意根休眠法下分别用长时间用如下几种方法修行:
(1.1)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专念楞严咒修行,用不出声默念的方式读诵或者背诵楞严咒,意根专念楞严咒,不取生灭二相,修行者修行时,用站立的姿势或者部分时间在小面积的范围内(例如一百平方米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有时候走,有时候站立不移动。修行者意根念楞严咒的同时,部分时间意根处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状态,例如念几句至十几句后,用一秒至几秒时间暂停不念,然后在继续念几句至十几句后,再用一秒至几秒时间暂停不念。修行者意根除念楞严咒外,其他时间处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状态。
  修行者念楞严咒时,意根也可以处于休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2)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专念一佛、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或者专念佛法僧修行。
修行者意根除念佛菩萨名号外,其他时间处于睡眠或者半睡眠状态。修行者或者可以选择,念佛菩萨名号时,意根也可以处于休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3)修行者在意根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下,用耳根修行,不取动静二相,离一切诸相。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意根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4)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离一切诸相。
  修行者在意根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下,用眼根修行,不取明暗二相,离一切诸相。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意根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5)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不取离合二相,离一切诸相。
修行者在意根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下,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不取离合二相,离一切诸相。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时,意根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6)修行者在意根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下,用鼻根修行,不取通塞二相,离一切诸相。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时,意根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7)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舌根修行,不取恬变二相,离一切诸相。
修行者在意根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下,用舌根修行,不取恬变二相,离一切诸相。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时,意根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1.8)修行者在用意根休眠法下,用意根修行,不取生灭二相,离一切诸相。
  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时,无论念头多少,均不取生灭二相。修行者用意根修行时,在有念头时,不取生灭二相,当意根无念头时,意根处于休眠状态、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修行者或者可以选择,在有念头时(意根不取生灭二相),意根也可以处于休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意根休眠法的好处:
(1.1)有的修行者在意根或者其他五根出现执著、取相时,只需要几秒钟至几十秒时间或者一分钟至几分钟时间调整即可使意根以及其他五根离相,意根休眠法能使意根以及其他五根离相。有的修行者在意根出现尘劳、疲累时,只需要几秒钟至几十秒时间或者一分钟至十几分钟时间的休息即可使意根消除疲劳、疲累。意根休眠法是修行者调伏意根的好方法。

(1.2)修行者有时候意根出现连续不断的念头,容易出现取相,用意根休眠法可以打断念头的连续性。

(1.3)用意根休眠法更容易使修行者的意根更容易做到无念或者很少念头。
(1.4)用意根休眠法能减少修行者休息、睡眠的时间。

人从事家务劳动时,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部分时间可以用身体的感觉、身识做判断(部分时间,不用眼看)或者用意根以外的其他五根做判断。当用身体的感觉、身识做判断时,可以用部分时间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或者半睡眠状态。


  佛遗教经中说: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1.5)意根休眠法的目的是使减少意根的使用,使意根更容易做到很少念头或者一念不生。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1.6)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佛经很多地方、很多说法很重视修行者的意根要做到离生灭二相。如果修行者觉察力差或者不能及时调整,做几分钟至半小时或半小时至三小时的世间事,也会出现意根取相、执著的情况(例如用几分钟至半小时或半小时至三小时的时间做家务劳动,或者用几分钟至半小时或半小时至三小时的时间做体力劳动,或者几分钟至半小时或半小时至三小时的时间学习世间知识。)。
  注: 现代科技的对时间的计算方法,一年12个月,大部分月份,每一个月30天或者31天,一年三百六十多天,一天共24小时,一小时共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1.7)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修行者要做到离一切诸相,难度最大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另一处是意根离生灭二相。

  修行者要做到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意根离生灭二相,不同的修行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我自己的修行方法,禅定入门(四)(修改2)介绍使修行者六根中身离相的方法。在禅定入门(四)(修改3至5)中用意根休眠法使意根离相。意根休眠法的目的是减少意根的使用,使意根更容易做到很少念头或者一念不生。


问: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讲这种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
答:意根休眠法、意根密集调整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的意思如下:
(1.1)这种修行方法叫意根休眠法、意根睡眠法、意根入梦法,是因为意根在能做到离相的时候,意根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可能有人会问,意根如果处于睡眠之中,怎样去学习世间知识和出世间知识?意根能做到离生灭二相时,只是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只是近似,并非完全等同,也就是说,当修行者意根在能做到离相的时候,意根的感觉是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很多人在很多睡眠的时间、部分睡眠的时间,意根能做到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头并且不执著,所以修行者要做到意根离相,要参考睡眠时的人的感觉或者状态。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也就是说,修行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别要离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当修行者意根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头时更容易做到离生灭二相。意根怎样能做到离生灭二相?如果修行者要使意根离生灭二相,顾名思义,就是意根要在做到生出念头后不执著、放下、暂时遗忘,如果用以念头制止念头、以念头驱散念头的方法使意根离相,这个念头也是念头,这种方法部分时候、很多时候没有好的效果。但修行者在产生一个念头、几个念头、多个念头后,如果意根一直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意根较容易做到离相。
  修行者离一切相时,六根了了常明。但修行者修行要依义不依语,当意根离生灭二相时,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
  楞严经中说,生灭二圆离,是则圆真实。楞严经中说,用圆通的行门修行,修行速度远快于其他行门,日劫相倍,耳根是唯一圆通的行门。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要动静二圆离。当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六根都离相,修行效果好时,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耳根的闻性和声尘是没有明晰的分界,楞严经中说: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也就是说,没有神通的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当周围环境无论有没有声音产生,耳根都处于清晰的觉察、观察之中。当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六根要做到离相,意根要做到离相,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当修行者的意根离生灭二相时,六根离相时,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此时修行者才能做到生灭二圆离、动静二圆离,圆融无碍。
  当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时,其实修行者的意根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部分时候,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时,却是处于取相的状态;部分时间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时,却是处于离相的状态;当修行者意根明明白白但又同时处于近似于睡眠状态、半睡眠状态或者朦朦胧胧的状态时,能做到离相。可能有人会觉得上述讲法有矛盾,上述讲法的意思,当修行者的意根明明白白时,意根可能处于离相的状态,也可能处于取相的状态。
  
  禅定入门(二)中说:离相、无相,是佛证得佛果后是佛自己的感觉,所以信佛修行者,要注重个人的感觉,感受、感觉对了,就是修行对了,因为众生本具佛性,自性本具佛性、智慧,感觉对了,就是无相、离相、性空的感觉,就是修行对了。
  也就是说,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当六根离相时,修行者的感觉,耳根明了,意根处于处于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
  修行者可以用暂时淡忘,使意根离相。修行者的意根用平淡的态度对待一切事情,更容易做到离相。
  佛经中于梦有关的说法有多处,在华严经中,搜索“梦”字,有多处说法,其他佛经也有多处说法。例如:
  华严经中关于如梦忍的说法。
  意根离生灭二相有几种或者多种意思,其中一种意思是意根不执著并且放下、暂时遗忘或者短时间遗忘,意根离生灭二相有一种意思是意根一念不生或者很少念头并且不执著。
  修行者可以用暂时淡忘,使意根离相。修行者的意根用平淡的态度对待一切事情(包括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间法),更容易做到离相。当修行者生出念头后,如果产生恐惧、烦恼,更容易产生执著,如果起念头使意根离生灭二相,这个念头也是念头。当修行者生出念头后,平淡对待,不执著,就会自然淡忘、遗忘,意根就会不取生灭二相。

  如禅定入门中说,小乘的修行者,有求出生死的出离心,能做到诸恶莫作,努力修行,证人空我空时了生死,但小乘的修行者对生死有恐惧,小乘的修行者有法执,意根堕在法执中,意根不能完全做到离相。所以小乘的修行者,不能通达离法相、离相、性空的大乘的义理。
  修行者可以用暂时淡忘,使意根离相。修行者的意根用平淡的态度对待一切事情(包括一切佛法和一切世间法),更容易做到离相。小乘的修行者因为不通达大乘性空的智慧而有法执,因为恐惧而有法执,所以小乘的修行者的意根不能完全做到离相。小乘的修行者修行者了生死后,意根能断情欲,能对一切世间法没有贪嗔痴,但仍然有法执,对佛法有执著。
  世间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看见窗外的景物,人带上透明的平光眼镜(不是近视眼镜)可以清楚看见眼镜外的景物,人眼前挂一张透明的塑料纸、塑料膜,人依然可以看见,塑料纸外的景物。如果玻璃窗、平光眼镜、塑料纸染上浅蓝色(则玻璃窗、平光眼镜、塑料纸变成半透明),人透过浅蓝色的半透明玻璃窗可以看见窗外的景物,但景物的颜色会改变。人眼前挂一张浅蓝色的半透明的塑料纸,人依然可以看见,塑料纸外的景物,但景物的颜色会改变。
  当然这样讲是指修行者感觉的特点,修行时,只要把意根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其他五根都不需要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例如用耳根修行时,把意根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的同时用耳根修行,六根都离相,不需要把耳根也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修行者即使修行的方法不用把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但当修行者把意根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的时候,自然对其他五根产生影响的。例如修行者把意根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的同时用耳根修行,六根都离相,不需要把耳根也调整成近似于睡眠、半睡眠或者休眠的状态,但意根调整后,自然会对自性的感觉、耳根的感觉产生影响。就好像一个人透过浅蓝色的半透明玻璃窗可以看见窗外的景物,当看几米远的石头时,专注看石头,自然会发现石头颜色改变,人不需要下意识的强调自己既要看窗,也要看石头,光线、景象通过浅蓝色的半透明玻璃窗,再传入肉眼时,石头的颜色的景象自然会改变。
  譬如一盆水中放入少量蓝色染料,水变成浅蓝色,当人看水底中的小石头也会改变颜色。
如果修行者修行时,意根离生灭二相,六根离相时,意根的感觉是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这种感觉也会对其他眼耳鼻舌身五根有小的影响,修行者的六根是属于同一自性、同一佛性,如果修行者修行时,意根离生灭二相,六根离相时,意根的感觉是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也会导致自性中有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这种感觉在佛经中有多处描述,佛经中与梦有关的说法有多处,在华严经中,搜索“梦”字,有多处说法,其他佛经也有多处说法。华严经中搜索:如梦。或者搜索:如幻。有多处说法。佛经中修行者修行时,意根离生灭二相,六根离相时,意根的感觉是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这种感觉在佛经中有多处描述,例如: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1-2-2023 11:13 PM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般舟三昧经中说:
  佛告跋陀惒:“乃往过去时有佛,名须波日。时有人行出入大空泽中,不得饮食饥渴而卧,出便于梦中得香甘美食,饮食已其觉腹中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梦耶?’”
  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即逮得阿惟越致。
  楞严经中说: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忍,若得此忍,则得到于一切菩萨无碍忍地,一切佛法无碍无尽。何者为十?所谓: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此十种忍,三世诸佛已说、今说、当说。
  个人理解,如幻忍、如梦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等佛经的部分义理是讲修行者在六根离相时,意根离相时,意根的感觉,意根近似于睡眠的状态、半睡眠的状态、入梦的状态、朦朦胧胧的状态。

  华严经中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梦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世间如梦。譬如梦,非世间、非离世间,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生、非没,非染、非净,而有示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知一切世间悉同于梦,无有变异故,如梦自性故,如梦执著故,如梦性离故,如梦本性故,如梦所现故,如梦无差别故,如梦想分别故,如梦觉时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如梦忍。

  华严经中说: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如幻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皆悉如幻,从因缘起,于一法中解多法,于多法中解一法。此菩萨知诸法如幻已,了达国土,了达众生,了达法界,了达世间平等,了达佛出现平等,了达三世平等,成就种种神通变化。

  华严经中搜索:如梦。有多处说法:
    智者能观察,一切有无常,诸法空无我,永离一切相。
   众报随业生,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

   又放光明名慧灯,此光能觉一切众,令知众生性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
   演说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犹如梦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一切五欲悉无常,如水聚沫性虚伪,诸有如梦如阳焰,亦如浮云水中月。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体、一切法不可修、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无真实、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性、一切法如幻、一切法如梦、一切法无分别。

   法界大小及成坏,若有若无心不动,过去未来今现在,谛念思惟恒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无体无性空无实,如幻如梦离分别,常乐听闻如是义。

  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一切诸法虚妄不实,速起速灭无有坚固,如梦如影,如幻如化,诳惑愚夫。如是解者,即能觉了一切诸行,通达生死及与涅槃,证佛菩提;自得度,令他得度;自解脱,令他解脱。

  又以毛端遍量法界,于一毛端处,尽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如一毛端处,一一毛端处皆亦如是。乃至不于一弹指顷,执著于我,起我、我所想。于一一毛端处,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愿,不著三昧,不著观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调伏众生,亦复不著入于法界。何以故?菩萨作是念:‘我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行如梦,佛说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化,业报所持故;差别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

  观诸菩萨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间如梦,得义身、文身无尽藏;正念自在,决定了知一切诸法;智慧最胜,入一切三昧真实相,住一性无二地。菩萨摩诃萨以诸众生皆著于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灭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罗网法界,成就如来无碍解脱人中雄猛大师子吼;得无所畏,能转无碍清净法轮

  云何为菩萨现在施?此菩萨闻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乃至闻声闻、缘觉具足功德。闻已,其心不迷不没、不聚不散,但观诸行如梦不实,无有贪著;为令众生舍离恶趣,心无分别,修菩萨道,成就佛法,而为开演。是名现在施。

华严经中搜索:如梦。或者搜索:如幻。有多处说法:
   佛如幻智无所碍,于三世法悉明达,普入众生心行中,此善化天之境界。

   星宿王自在天子,得开示一切法如幻如虚空无相无自性解脱门。

   三世所有一切劫,一刹那中悉能现,知身如幻无体相,证明法性无碍者。

   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

   一切广大诸刹土,如影如幻亦如焰,十方不见所从生,亦复无来无去处。
   灭坏生成互循复,于虚空中无暂已,莫不皆由清净愿,广大业力之所持。”

   或从心海生,随心所解住,如幻无处所,一切是分别
      佛了法如幻,通达无障碍,心净离众著,调伏诸群生。
   或有见初生,妙色如金山,住是最后身,永作人中月。

   又放光明名慧灯,此光能觉一切众,令知众生性空寂,一切诸法无所有。
   演说诸法空无主,如幻如焰水中月,乃至犹如梦影像,是故得成此光明。


  禅定入门(二)中说:如果信佛修行者认为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否符合佛经义理并不重要,那是错误的,因为有些感觉是错误的,是迷惑或染情欲而生出的,有的感觉是正确的,是符合觉悟的,符合经义的,这种正确的感觉才是有用的,既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又符合佛经教义,所以说,信佛修行者要注重感觉,要找到自己的感觉与觉悟一致,那是性空、无相的感觉,性觉必明的感觉,那才能于现前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到属于自己自性中本有的佛经、经藏。


禅定入门(四)-修改(4)(初稿)增加内容:



问: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休眠法修行的作用是什么?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样用耳根修行?
答:意根休眠法除了是重要的修行方法外,意根休眠法可以提高修行者的学习效率,所以讲,如果修行者在掌握意根休眠法后,如果觉得自己懂得的佛教义理、佛经义理不充足时,可以选择用多的时间去学习佛经义理。
  人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各种方法降低所学习的知识的难度,当所学习的知识的难度下降后,进一步增加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意根休眠法能提高修行者发现方法的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意根的学习、分析能力,从而降低所做事情、所学知识的难度,当修行者进一步增加做事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即可以提高效率。

  信佛修行者修行的关键:诸恶莫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离相,不取明暗、动静、通塞、恬变、离合、生灭等诸相,因此修行者必须了解六根、六尘的不同特点,根据六根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修行方法,协调六根同时离相。
  信佛修行者使意根处于近似于睡眠、半睡眠、入梦的状态下,在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种修行行门中选择一种行门专门进行修行,即为意根休眠法。
  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专门修行时,环境中作为修行点、观察点的声尘的数量的多少,对修行产生大的影响,如果修行点、观察点过于多、过于少,都会使修行难度增大。
  如禅定入门中说,在修行点过于多、过于少的情况下,修行难度增大,修行者要克服更多的难度,才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专门修行时,如果环境中没有合适数量修行点,可以自己制造、设置、设定,自己设定修行点有几种或多种方法,例如修行者用金属棒、金属枝敲击物品。例如我以前网购了一台20几元的播放机,播放机的电池可以反复多次充电使用,充电和使用、播放时耗电量不大,这台播放器播放时声音不算很大,作为耳根修行时增加的修行点,也有好的的效果,可以作为自己借助其他物品制造声尘修行点的方法之一。
  人可以用上述播放机,选择收音机功能,选择一个不能准确收到收音机外来信号、但可以不停发出噪音的收音机频道不停播放。
  当一台小型的收音机正常播放一个电台时,人把收音机放入一个向上开口的金属盘中,然后用金属盖或者金属盘盖住收音机天线和收音机大部分位置,收音机会无法正常接收信号而发出噪音。收音机旁边的人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大部分噪音,因为收音机并非放入完全封闭的物体中。
  修行人可以用智能软件录制一些音频文件,或者不用使用智能手机,自己找一些音频文件,把音频文件用电脑软件进行转换,转换成不同的格式,转换成适合上述播放机播放的合适格式的音频文件,然后把音频文件保存在usb盘中。上述20几元的播放机可以播放usb盘中的音频文件。
  修行者可以用其他较节省电能的播放器播放上述噪音、音频文件或者其他音频文件作为耳根修行的主要修行点、观察点或者部分修行点、观察点。

  修行者在一间禅房或房间中,用上述播放机播放音频文件或者不停地播放噪音作为主要的修行点、部分修行点。修行者如果在白天修行,把禅房或房间的窗帘遮挡窗户,在意根休眠法下,用耳根专门修行时,眼睛可以选择闭上或者半睁半闭。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修行人的健康,适量的意思,不要过于多,也不要过于少。如果修行者运动量不足,修行者可以选择部分修行时间一边不停地做些简单的运动一边用耳根修行,或者用不同的修行姿势下用耳根修行,例如:

(1)修行者可以选择一边不停地做些简单的运动一边用耳根修行,这种方法对于运动量不足的修行者,能增加运动量,对于身体健康有好处,可以做各种不同的简单运动,例如:
(1.1)修行者可以做些体操,一边做体操同时一边用耳根修行。
(1.2)修行者可以自己想一些简单的不同的动作,一边做些运动的同时,一边用耳根修行。例如人的头部左右摆、前后摆或者旋转头部。人的腰部左右摆或者旋转腰部,例如人的腰部逆时针旋转5圈至20圈,然后顺时针旋转5圈至20圈,然后腰部逆时针旋转5圈至20圈,然后顺时针旋转5圈至20圈,如此反复循环。人的双手按在膝头上,旋转膝头。人右脚单脚支撑地,左脚蹬两下至三下,然后左脚单脚支撑地,右脚蹬两下至三下,反复循环做上述动作。人的左右手的手肘向后击两次至三次,然后双手向左右两个水平方向展开并向后摆两次至三次,然后左右手的手肘向后击两次至三次,然后双手向左右两个水平方向展开并向后摆两次至三次,把上述动作反复循环。反正修行者自己想些简单的动作做即可。
  修行者做上述体操动作时,只须做简单的体操动作,不用带负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带哑铃,不用带其他物件或者运动器材。
  部分修行者如果只用静态或者近似于静态、运动量很少的姿势下用耳根修行(例如单盘坐、自然坐),可能导致运动量不足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2)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可以选择在小面积范围来来回走动,有时候走动,有时候站立不动。

(3)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可以选择用站立的姿势。

(4)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可以选择用自然坐的姿势。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5)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可以选择用单盘坐或者双盘坐的姿势。


问: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怎样用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的方法修行?
答:修行者如果运动量不足,部分修行时间可以选择一边不停地做些简单的运动的同时一边用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修行者如果身体有些疲累,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时,可以选择站立的姿势,站立时身体挨着墙或者头靠着墙。可以用不同的姿势修行。

(1)修行者运动量不足时,部分修行时间可以选择一边不停地做些简单的运动的同时一边用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这种方法对于运动量不足的修行者,能增加运动量,对于身体健康有好处,可以做各种不同的简单运动,例如:
(1.1)修行者可以做些简单体操,一边做体操同时一边用耳根修行。
  修行者做上述体操动作时,只须做简单的体操动作,不用带负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带哑铃,不用带其他物件或者运动器材。
(1.2)修行者可以自己想一些简单的不同的动作,一边做些运动的同时,一边用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例如人的头部左右摆、前后摆或者旋转头部。人的腰部左右摆或者旋转腰部,例如腰部逆时针旋转5圈至20圈,然后顺时针旋转5圈至20圈,然后腰部逆时针旋转5圈至20圈,然后顺时针旋转5圈至20圈,如此反复循环。人的双手按在膝头上,旋转膝头。人右脚单脚支撑地,左脚蹬两下至三下,然后左脚单脚支撑地,右脚蹬两下至三下,反复循环做上述动作。人的左右手的手肘向后击两次至三次,然后双手向左右两个水平方向展开并向后摆两次至三次,然后左右手的手肘向后击两次至三次,然后双手向左右两个水平方向展开并向后摆两次至三次,把上述动作反复循环。反正修行者自己想些简单的动作做即可。
  修行者做上述体操动作时,只须做简单的体操动作,不用带负荷、重物或者其他器具,例如,不用带哑铃,不用带其他物件或者运动器材。
  部分修行者如果只用静态或者近似于静态、运动量很少的姿势下用耳根修行(例如单盘坐、自然坐),可能导致运动量不足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2)修行者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时,可以选择在小面积范围来来回走动,有时候走动,有时候站立不动。

(3)修行者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时,可以选择用站立的姿势。

(4)修行者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时,可以选择用自然坐的姿势。即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人的背可以选择不挨着(倚靠着)椅子的靠背,也可以选择挨在(倚靠在)椅子的靠背上。

(5)修行者专门念楞严咒、专门念佛(或者专门念一等觉菩萨)或者专门念佛法僧时,可以选择用单盘坐或者双盘坐的姿势。

  有的修行者在意根取相时,用几十秒至几分钟的时间即可以调伏意根,所以当修行者专念楞严咒、专念佛菩萨名号,专念佛法僧时,可以选择念一段时间(例如念几分钟至30分钟)后,暂停几十秒至三分钟(修行者在暂停不念的时间,用于调伏意根或者休息),然后再念一段时间,然后暂停几十秒至三分钟不念(修行者在暂停不念的时间,用于调伏意根或者休息),然后再念一段时间,如此反复循环。
  有时候,有的修行者在疲累时,用几十秒至几分钟休息,即可减少疲累,恢复好的精神,上述暂停不念的时间可以用于休息。

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有什么特点?
个人理解,信佛修行者在意根休眠法下,用眼根修行,容易入门、入手,是简易的行门。简易的行门不一定是最快的行门,不同的修行者的最快修行行门可能是不同的。


问: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要制定短期目标?
答:信佛修行者除了发菩提心、安住菩提之心,努力修行外,也要订立短期的目标,例如每一天都订立具体的做事、修行的目标,或者每隔几小时都制定具体的做事、修行的目标,或者每隔几天均订立短期的目标,或者每隔半个月、每个月均订立短期的目标。信佛修行者订立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做事的效率,避免长时间无所事事。

  信佛修行者在身体状态好并且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才适宜制定短期目标。当信佛修行者健康或者精神状态差或者不够好时,则不要制定短期目标。当信佛修行者健康或者精神状态差或者不够好时,还制定短期目标,对自己的健康不利。也就是说,当信佛修行者身体状态好、精神状态好时,适合制定短期目标。当信佛修行者的精神状态只是一般,不算好时,不要制定短期目标。


问:为什么说:一个信佛修行人,如果长期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却因为特殊原因,在一段时间内(例如一个月至三个月),没有请楞严咒,危险性会大增?
答:我是深信佛教的人,上述事件是我的亲身经历,当时我已经完成禅定入门(三)-修改5并公开发表【但我未开始写禅定入门(四)-修改2】。如禅定入门(四)中说,一个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努力修行,并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会得到最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最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当时虽然我未开始写禅定入门(四),但已经深信上述的讲法。但有时候,如果找不到干净的地方安放楞严咒或者其他特殊原因,我原来长期安放楞严咒,后来却因为特殊原因有一段时间没有安放楞严咒,原来的楞严咒送到一个僧人处。我没有安放楞严咒持续的准确时间有多长,我也忘记了,大约估计有三个月,三个月时间内,虽然我没有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但大部分时间,几乎每天都会凭自己的记忆背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大约平均每天我背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的时间加起来有半小时至1.5小时。结果三个月内我出了两次意外,每一次意外都使我受一次轻伤。两次轻伤后来都康复了。个人分析,个人猜测,出现上述意外的原因,超过70%以上的概率是因为魔或者魔眷属扰乱。我摘录的佛经经文部分请录、我写的禅定入门(一至三)中,当中的经文以及我写的论述都几次或者多处说过,信佛修行者要多念楞严咒,提防魔以及魔眷属扰乱。
楞严经中说: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浪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
  也就是说,信佛修行者如果有智慧,提高戒备,即使长时间没有请并安放楞严咒,也不会有大问题的。
  其实我平时是很注意安全的。我出现上述意外有两种原因:
第一:我没有经验。因为我以前长时间都有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忽然暂停三个月,自己没有类似的经验。
  长时间内(例如超过三年或者超过四年时间),我在住处找了一个干净的地方请并安放楞严咒,平均每天不在住处的时间大约5小时至9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外出时间为5小时至9小时,外出时没有佩戴装有楞严咒书写版的挂件。大部分时间(例如一个月中有超过20天或者超过25天的时间),每天念楞严咒、念佛法僧、念佛菩萨名号,大约平均每天我背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的时间加起来有半小时至1.5小时。当我用上述方法应对时,安全性高,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与于佛教中种少善业的人相比,付出越多努力修行的修行者,或者发菩提心的修行者,越容易招致魔或者魔眷属扰乱,如果一个修行人平常有请并安放楞严咒,忽然短时间或者较长时间不请楞严咒,必须大幅提高安全性。如果一个修行人原来有请或者安放楞严咒,忽然短时间或者较长时间不请楞严咒,并且轻视安全,可能导致修行人出现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意外。

第二:当我没有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后,我平均每天用大约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较少超过三小时,大多情况下,我一天用超过一小时或者或者超过两小时看书,通过看书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我用看书的方式,每一天学习一个门类或者两个门类的复杂的世间知识。也就是说,我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我每天用大约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看书。
  一般修行者修行都是选择在简单、清净、安全性高的环境下修行。当时我的生活的环境复杂,既要谋生,也要修行,并且我平均每天用大约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
  上述生活,人既要谋生、修行,又要平均每天用大约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的生活方式,我在以前也曾经短时间尝试过,例如大约一个月至两个月时间(我已经记不清楚较准确的时间),当时并没有因此而出意外,当时我在住处的干净地方、合适的地方请并安放楞严咒。
  我在没有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下,在没有大幅提高安全性的情况下,平均每天还用大约超过一小时、超过两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是一个严重错误的选择,导致我可能因为魔或者魔眷属的扰乱而出了两次意外。
  如果我不学习复杂的时间知识,可能两次小意外只发生一次或者两次小意外都不会发生。
  如果我大幅提高对安全的戒备,依然每天花时间学习复杂的世间知识,可能两次小意外只发生一次或者两次小意外都不会发生。
  可惜我两个有利于安全的条件都没做到。
  出了上述两次意外后,在一段时间后,我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
  第二次轻伤康复后,有时候,曾经伤患处还是出现短时间、少比例的部分时间身体感觉不同(与没有受伤前比较)、或者是有轻微酸或者麻的感觉,事实上即使单盘坐也会引起腿不舒服,伤患处短时间引起的身体感觉不同,康复后的伤患处短时间的不舒适的感觉还远少于单盘坐。部分轻伤、很多轻伤不会完全康复,在康复后身体感觉有小许不同(与没有受伤前比较),不会影响健康和生活的,这种不同感觉或者轻微不适在有的没有受伤的身体部位有时候也会出现,但出现次数较少,比曾经受伤的康复的部位出现次数少一些。人的身体,在几十年后、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后就会面临四大分离,所以对上述事情不用过于在意。
  我学习上述复杂的世间知识与谋生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间接关系,没有直接帮助,可能只有间接帮助,学习上述复杂的世间知识与当时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也对当时的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两次意外,我大约花了共少于100元人民币就自己医治好了,也就是轻伤。第二次轻伤,需要休息三天,才70%康复,可以正常生活,但不可每天从事多的体力劳动。我在休息10天后,才康复85%至90%,不可以从事多的体力劳动。大约一个月后对生活影响很少,可以从事多的体力劳动(人有轻伤,如果未康复好,即从事多的体力劳动,受伤的地方病情可能会加剧)。之后逐渐康复。如果我较轻视安全,并且运气差,第二次意外导致中等程度的受伤的概率大约2%至5%  。
  我上述第二次意外,假如、假设我非常轻视安全并且运气很差,可能会导致中等程度受伤,可能导致两种结果:
1.假如、假设我非常轻视安全并且运气很差,上述第二次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个人花几千至一万的医疗费才医治好。
2.假如、假设我非常轻视安全并且运气很差,上述第二次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个人花几百元医疗费,休息一个月后才70%康复,可以正常生活,但不可每天从事多的体力劳动。三个月至四个月后才可以每天从事多的体力劳动。

  单独一个在家修行人与出家修行人的环境的安全性是不同的。如果一间寺庙有几个出家人、十几个出家人或者超过十几个出家人,只要寺庙里有一个和尚请并安放楞严咒,多念楞严咒,其他和尚即使没有念楞严咒,其他和尚的安全性也会大幅提高。如果单独一个在家修行人,因为只有一个信佛修行人,如果不请并安放楞严咒,会处于高风险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 于 18-2-2023 04:34 PM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与有请并安放楞严咒的时候相比,我在上述三个月内(没有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个人的感觉是不同,感觉自己的心理压力大幅增加,个人理解,我心理压力大幅增加,大多是因为魔或者眷属扰乱引起。

  世界多国为了提高人类在产品制造、商品质量、生产、生活、交通等各方面的安全性,制定了很多标准、法律、法规。人在日常生活中,从事体力劳动、各种不同工作,除了做到一些基本标准、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规则外,还要了解标准、法律、法规以外的一些安全经验、规则、一些生活安全常识,以提高安全性。
  受到魔或者魔眷属扰乱严重的信佛修行者,除了要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平常要用一些时间念楞严咒,念佛菩萨名号,念佛法僧外,平常对安全的戒备要超过或者远超过其他不是信佛的普通人。


问:一贯道是否邪教?第三世多杰羌是否邪教?为什么说藏传佛教是佛教?
答:一个众生诽谤多的信佛修行者,会做深重恶业,甚至最深重的恶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深重最深重恶果。华严经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以一个信佛者必须经过认真读佛经、多读佛经,会多的义理,对于其他群体有多的了解,才可以判断其他其他群体是否邪教。
  个人在经过多的了解后,个人的判断,一贯道是邪教。第三世多杰羌是邪教。义云高是邪教教主。也就是说,一贯道、第三世多杰羌不是佛教,一贯道、第三世多杰羌都是附佛邪教或者反佛邪教。
  藏传佛教是佛教。
  有的人说藏传佛教是邪教。个人的判断,藏传佛教是佛教。因为我暂时找不到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藏传佛教是邪教,却有多的证据显示藏传佛教是佛教。网上我看到有的出家人写的文章,文章中内容也认为信藏传佛教的人是信佛的人,与其他信佛群体、佛教群体一样。


问:释迦牟尼佛说法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一些佛经的不同译本内容上有小量不同?
答:释迦牟尼佛示现修行证得佛果位后,首先说华严经。
  澄观大师说,华严经有三本——上本、中本,和下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华严经上本有多少品呢?有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一四天下是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四个洲合起来加上一个须弥山。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
  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是为法身菩萨说的,是为发菩提心、努力修行的信佛修行者说的,是为了过去生曾经于佛教中种多的善根,今生继续努力修行的信佛修行者说的。
  释迦牟尼佛用了二十一天来说华严经。
  释迦牟尼佛说完华严经后,就开始为信奉小乘法、二乘法的弟子、众生说小乘法、二乘法。
  华严经中说:
  恒以智慧观见无边诸佛国土,永不发起二乘之心。
愿一切众生于诸佛所修行施行,离二乘愿,逮得如来无碍解脱一切智智。
佛子,如来智慧大药王树唯于二处不能为作生长利益,所谓:二乘堕于无为广大深坑及坏善根非器众生溺大邪见贪爱之水;然亦于彼曾无厌舍。
诽谤正法退失佛法;断菩萨行退失佛法;乐二乘道退失佛法
为应以二乘而得度者,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为着我者,说无有我;为执常者,说一切行皆悉无常

  楞严经中说: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非是长修学。
  部分经文的意思是很多修行者需要佛的大的加力护持,才能证得了生死的果位。
  佛为弟子、很多众生说小乘法、大乘法,部分听法者、很多听法者在听法时或者这一生就证得了生死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果位,部分听法者、很多听法者在这一生暂时不能证得了生死的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果位,但能在佛教中种多的善根或者于佛教中种善根。
  个人的理解、个人的猜测,佛为弟子、很多众生说小乘法时,会观察听法者过去生、现在生的机缘,部分听法者、部分弟子如果无法回小向大,无法转变自己的小乘法的信仰,无法改为修行大乘法,佛会加力护持这些修行者证得阿罗汉、辟支佛等了生死的小乘果位。而部分听小乘法的弟子、众生,如果佛观察听法者的机缘,有机会能转变过来,信仰小乘法改为信仰大乘法,佛暂时不会加力护持上述听法者证得阿罗汉、辟支佛等了生死的小乘果位。佛说完小乘法后,佛就为信仰大乘法的弟子、众生说大乘法。很多曾经听小乘法的听法者,如果有机会转变自己的对小乘法的信仰,改为信仰大乘佛法,会改为学习大乘佛法,听佛讲大乘佛法。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时一个重要的特点,先说大乘佛经华严经,再说小乘法,然后再说多部大乘佛经。
  很多回小向大的修行者通过佛菩萨的加力护持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修行,证得了生死的菩萨果位。


问:怎样去区分信佛的众生、反佛的众生?有人说:大乘佛法非佛说,这种讲法是诽谤佛法僧的话,讲上述话的人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为什么说上述讲法是诽谤佛法僧的话?
答:六道轮回的众生按照与佛教的关系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种众生:信佛的众生、不信佛也不反佛的众生、反佛的众生。
上述三种众生划分的方法:
信佛的众生的意思,部分众生、许多信佛修行的众生相信佛菩萨说的义理、教理,愿意学习佛教义理,依佛教义理,进行努力修行,或者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或者愿意在佛教中种少的善业、少的善根,或者愿意在佛教中种多的善业、多的善根,上述众生、信佛修行者即为信佛的众生。
没有于佛教中做恶业,没有任何轻慢、冒犯、扰乱、诽谤、破坏佛教的行为,并且能于佛教中做少善业或者做多的善业,能于佛教中做少善根或者做多的善根的众生,是信佛的众生。
没有于佛教中做善业,曾经于佛教中做少恶业或者多的恶业,有任何轻慢、冒犯、扰乱、诽谤、破坏佛教的行为的众生,是反佛的众生。
曾经于佛教中做善业,也曾经于佛教中做恶业的众生,如果于佛教中做善业多于或者远多于在佛教中做的恶业,则属于信佛的众生。
曾经于佛教中做善业,也曾经于佛教中做恶业的众生,如果于佛教中做恶业多于或者远多于在佛教中做的善业,则属于反佛的众生。
曾经于佛教中做善业,也曾经于佛教中做恶业的众生,如果于佛教中做恶业接近或者等同在佛教中做的善业,则属于近似于与佛无缘的众生。
既没有于佛教中种善业,也没有于佛教中种恶业的众生属于既不信佛,也不反佛的众生。部分众生既不信佛,也不反佛。

  有人说:大乘佛法非佛说。这种说法是诽谤佛法僧的话,说上述话的人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任何众生讲诽谤佛法僧的话,都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佛经中讲,学小乘法而证果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不能通达大乘法,不明白大乘法,但并没有讲诽谤佛法僧的话。

禅定入门(四)中说:“  信佛修行者不要被反佛汉人的假话、迷惑行为欺骗,反佛的人是魔王的眷属,相对于魔王和其他魔王眷属的势力,地球的反佛的人、反佛的汉人势力微少。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属于魔眷属,从佛经义理得到的个人理解,与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相比,魔及其他魔眷属的势力要远超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的势力;魔及其他魔眷属的势力要远超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的势力10万倍以上(个人大约估计)。个人大约估计,魔及其他魔眷属的数量要远超反佛的人的数量十万倍或者百万倍以上。如世间语所说,擒贼先擒王,请并戴或者安放楞严咒,多念楞严咒,就能避免魔及魔眷属扰乱,能使反佛的人较快、尽快得到应有的严厉严惩、最严厉惩罚,尽快得到应有的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反佛的众生、人迟早都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这是简单易行并且是最有效的方法。”

  大乘佛法有无量、无上的智慧,能普度众生,能令依此修行的众生成就佛道,所以是佛教三宝之一。
  楞严经中说,信佛修行人请并在干净的地方安放楞严咒,佛、金刚藏王菩萨能保护上述信佛修行者不受任何魔以及魔眷属扰乱,能消除信佛修行者过去所做一切罪业,化解一切宿怨。楞严咒既然能保护信佛修行的初学者不受任何魔以及魔眷属扰乱,佛菩萨却不能保护佛教的法宝不受其他反佛的众生破坏?当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楞严咒,楞严咒既然能保护信佛修行的初学者不受任何魔以及魔眷属扰乱,佛菩萨当然也能保护佛教法宝不受任何其他反佛众生的破坏。
  所以讲,有大量假的佛经在佛教内流通,在佛教群体内流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大藏经中,大乘佛经的文字篇幅远多于小乘经。


问:人的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对修行人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脏位于人体左侧,所以修行人睡眠时,身体向右翻侧而睡,让心脏在上方,人体较舒适,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人睡眠时,也可以选择脸朝上方,仰卧而睡。如果人每一天睡觉时很多时候身体向左翻侧而睡,有时候会发恶梦。信佛修行者,睡眠发恶梦时,有时候是不好的预兆,有时候不是不好的预兆。如禅定入门中说,很多修行人部分预兆是准确的,部分预兆是不准确的。部分修行人、很多修行人睡觉时身体没有向左翻侧而睡,而脸部向上而睡,或者身体向右翻侧而睡,如果出现发恶梦时,有时候是准确的预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时候不是准确的预兆,不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个人猜测,人的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可能导致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做大部分难度大的动作、运动、体力劳动。当然这是我个人猜测,也没有经过很长的时间的研究,不知道是否符合真实的情况。人的心脏位于人体左侧,左手与心脏的距离比右手近一些,左手与右手做同样复杂的动作、体力劳动、体育运动,与用右手相比,用左手对心脏的干扰要大一些,但如果能克服难度,左手一样能做复杂的动作、体力劳动、体育运动,有一些成绩优秀的运动员用左手完成大部分动作,较少用右手去做难度大的动作。
  人有时候会因为眼睛或者眼睛旁边的肌肉不适而导致眼眉跳。很多人认为眼眉跳是预兆,预兆的特点是左吉右凶(左眼眼眉跳吉利,右眼眼眉跳则不吉利),人眼眉跳的原因分析如下:
(1.1)左眼与心脏距离比右眼更近,更多血液流向肉眼,所以有时候,左眼眼眉跳,表示身体气血运行好,身体健康好,不是预兆有其他好事情发生,当然,人没有发生眼眉跳,也并非健康有问题。右眼离心脏比左眼更远,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身体短时间(例如几小时至十几小时)不适或者气血运行差。例如一天中,坐着看电脑、看书的时间较长,也会出现短时间内(例如几小时至一天内)右眼眼眉多次跳,此时可以花一些时间做一些简单、轻松的家务劳动、体力劳动或者不坐,改为站立或小面积范围内来回走动,有时候走,有时候停,持续一段时间后(例如持续半小时至两小时),身体就会恢复正常。身体恢复正常后,右眼眼眉就不会短时间内多次跳。
  
(1.2)眼眉跳左吉右凶,右眼眼眉多次跳有时候是因为预兆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左眼眼眉多次跳很多时候并非好的预兆,也并非不好的预兆。右眼眼眉多次跳部分时候、有时候因为预兆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但不是严重的。
  我自己曾经尝试过,有一次,短时间(例如几小时至一天内),右眼眼眉多次跳,第二天有小的不好的事情发生,发生的小的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严重。右眼眼眉多次跳,接着有一些小的不好的事情发生,上述情况发生较少。

(1.3)短时间内(例如几小时至一天内)右眼眼眉多次跳有时候并非好的预兆,也并非不好的预兆,也不是身体不适引起,只是一种偶然发生的事情。
  当然上述事情中部分事情是我个人的感觉罢了,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这种感觉。


禅定入门(四)-修改(5)(初稿)增加内容:



问:为什么说人浪费物品、素食食物会做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为什么信佛修行者要提倡节俭?为什么说,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人身难得,佛法难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众生?
  答:信佛修行者要提倡节俭,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原因如下:
(1.1)物品、素食食物对于人的生存有作用,所以浪费会做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
(1.2)部分蔬菜、很多蔬菜在种植、采摘过程中,要翻地浇水施肥,在种植过程中会无意伤害、杀害一些动物或者多的动物。例如翻土时可能会伤害、杀害蚯蚓。水中有多的微生物,浇水也会使多的微生物死亡。所以修行人能做到很节俭会福报多。
(1.3)在家的信佛修行人,如果能做到很节俭,则能大幅减少时间用于谋生、赚钱上,大幅增加时间在修行上。
(1.4)华严经中说,发菩提心的修行者,有无量功德,所以,修行人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
(1.5)佛教的教义,人身难得,佛法难值,大藏经搜索:盲龟。当中有多处说法。有的信佛修行者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禅定入门中说,人道记忆力比欲界其他众生要强,是非常有利于学习佛法的道,佛教的教义,六道轮回的众生,大约有超过85%或者超过97%的时间在三恶道,所以修行人得到人身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禅定入门中说,为什么人身难得?如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因为一个世界中,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有限,能容纳人类生长的条件、环境不是非常多的,人道以外其他道的众生的数量远远多于人的数量,假设、假如一个世界中,所有众生轮流生在人道中,要很长时间才能有一次生在人道的机会。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以此计算,大约估计,一大劫的时间大约超过一百万亿年(以一万乘以一万为一亿,一大劫大约102万亿年时间)。佛经中说,人的寿命从10岁至八万岁,假设、假如人道的人均寿命大约几百岁至2000岁左右,大约估计,几十至一百岁左右寿命的人身,大约要超过10亿亿年才能得到一次(超过一亿乘以一亿再乘以10年的时间),几千年至几万年寿命的人身,大约要超过千亿亿年(千亿亿年,即一千乘以一亿再乘以一亿那么多的年数。)才能得到一次。
  人的记忆力要比欲界其他众生好,是有利于学习佛法、修行的道。六道轮回的众生相生相杀,多灾多难,大约85%或者超过97%的时间在三恶道,所以讲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人身难得,佛法难值,修行人得到人身,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众生。
(1.6)禅定入门(四)修改2中说,人身难得,人的记忆力比其他欲界其他众生要好,有利于学习佛法。所以众生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

(1.7)楞严经说: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佛遗教经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佛说四十二章经说: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禅定入门(三)中的问答“为什么说信佛修行成就大小与金钱多少无关?为什么说信佛修行必须学会舍弃?”中说:  信佛修行成就大小与金钱多少无关,听来简易,但对于信佛修行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会舍弃,要勤奋修行,才能得到大成就。能否舍弃多的世间名利,花更多的时间、精神用于学佛修行的对于修行成就大小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所以说,信佛修行者关键要能舍弃,不要对世间名利有执著、留恋,舍弃多的世间名利,花更多的时间、精神用于学佛修行,认真学佛法,勤奋修行,修行时才能较易领悟智慧,较易得大成就。执著世间名利,又怎能离相?大多数人只有几十岁寿命,人生短暂,几十年很快就会过去,去世时财富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只能带走过去所作的业和因果。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上述内容中的个人论述的内容的大部分内容在禅定入门(一至四)中都曾经论述,这里是总结。


文摘:近代往生的实例 (部分内容)
注:本文来源于般若文海。
倓虚法师主讲
目录:
修无法师
郑锡宾居士
张氏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终时种种瑞相,都已记载在《往生传》内。这种例子已不胜枚举。我出家后,已亲眼看到二十多位,其他听说的还不算。现在为了启发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举出三位来作例子。

【修 无 法 师】

修无法师,他是营口人,做砖瓦匠出身。因生活环境不好,做工时又嫌辛苦,因感到这个世界上只有苦没有乐,屡思出苦之法。后听人说念佛好,遂发心长时念佛。出家后,正式闻佛法,念佛心益恳切,逢人亦必劝人念佛。

民国十八年,我在东北哈尔滨极乐寺,请谛闲老法师来传戒。有一天,外寮一位师父找我,说从营口来了一位修无师,预备发心在戒期里行苦行。之后,领来见我。我问他能做什么?他说:‘我愿发心侍候病人。’时定西法师在极乐寺任监院,给在外寮找一间房。住了十几天,又来找我,说要走!定西法师在旁说:‘你发心来侍候病人,为什么刚住十几天就要走?太无恒心了吧!’修无师说:‘我不是往别处走,是要往生!请监院师慈悲,给预备几百斤劈柴,死后焚化。’定西法师问他:‘你几时走?’修无师说:‘在十天以内吧!’说完这话之后,他便回自己屋里去了。

第二天又来找我和定西法师说:‘给法师告假,我今天就要走!请给找一间房,再找几个人念佛送送我。’定西法师给在公墓院内打扫出来一间房,找几块铺板,搭一个铺,又到外寮找几位师父去念佛送他。

在他临往生之前,送他的人说:‘修无师,你今天往生佛国了!临走也应该作几句诗或作几句偈子,给留个纪念。’修无师说:‘我做苦工出身,生来很笨,不会做诗也不会作偈子。不过我有一句经验的话可以告诉诸位,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他说这话,觉得很踏实,于是大家齐声念佛。修无师面西趺坐,也跟著一同念佛,念不到一刻钟的工夫,就往生了!常住临时给打了一口坐龛,到了晚上装龛。虽是天气很热的时候,其面目清秀异常,身上一点臭味,一只苍蝇都没有。谛闲老法师和一般信佛人都争相去看,叹为希有!之后用木柴架起,举火焚化。红火白烟,一点邪味也没有。

后潘对凫老居士听说这事,特别将修无师生平念佛事迹写一篇文,印出来分给大家看,认为是僧人中的好模范。

【郑 锡 宾 居 士】

郑锡宾居士,山东即墨人,业商。因看佛经知念佛好,遂发心念佛,终身不娶。二十二年在青岛,我给说皈依和念佛的好处,自是念佛心益诚恳。把家里的事情完全交给他弟弟料理,自己专心念佛。

以后,他练习得能讲《弥陀经》。每年必由即墨经青岛住一两天,到平度县给善友们讲几次经。二十四年时,郑居士还请我去平度讲过一次经。

二十八年春,郑居士又经青岛去平度县讲经。过了两个多礼拜,有从平度县来的人跟我说:‘老法师,你知道吧?郑锡宾居士已竟归西!(胶东人谓人死曰归)我听他说这话之后很愕然。我说:‘前十几天他在这里路过时还很好,为什么这样快就故去了?有什么病?他怎样故去的?’来的人说,郑锡宾居士在讲完《弥陀经》之后,听经的人都走了,只剩下五、六位办事人。因大家都是朋友,在一块吃饭。饭后郑居士请他的朋友给租一间房子,说要走!他朋友说:‘你要走,为什么还要租房子?’郑居士说:‘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别人家里,犯忌讳。’他的朋友说:‘我们是多年知交,不要说你是往生佛国,就是卧病不起,死在我家里也应当,何必另找房子!现在这里有很多信佛念佛的人,如果你真有把握往生,也给这一方念佛的人看看,作一个榜样。’说完这话,他朋友就在自己家里收拾出两间屋,搭一个铺。

郑居士和他朋友简单说几句告辞的话,抖擞了抖擞身上,在铺上面向西,盘腿坐好说:‘给诸位告假,我现在要走了!我们同是信佛一场,请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他的朋友在旁说:‘你临终时还不说几句偈子,给我们作个纪念吗?’郑居士说:‘不用说偈子,就你们看到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就照我这样行,这就是个很好的纪念。’说完这话,大家念佛送他,不到一刻钟工夫,就含笑往生了。因此在平度县一带,人人都知道念佛好,也引起很多人信佛。

郑锡宾的弟弟,起初看到他哥哥抛家舍业,专门念佛,心里不高兴。后来经他哥哥一再劝说,也勉强信佛、念佛,但并不恳切。此次亲眼看见他哥哥念佛往生,预知时至,来去自如。知道念佛绝不是骗人的事,于是也一心一意的专门念佛。三年后也预知时至,念佛往生了!不过临终时稍微有点病,不如他哥哥那样痛快。

【张  氏】

女居士张氏,青岛人,生有一子一女。家境很贫寒,其夫在海港码头拉车为生。张氏住青岛市内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内成立有佛学会。每到礼拜日,我由湛山寺到此讲经,居士们听完经后,再念一支香的佛。张氏藉此因缘,皈依三宝,得闻佛法,信佛很笃实。平素在家念佛,礼拜日即领其两个孩子去佛学会听经。听完经后,照例跟大家一起念佛。

二十六年冬,一日清早起来,张氏忽谓其夫曰:‘你好好领著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其夫因为生活奔走,对佛法少熏习,乃怒目斥之曰:‘得咧!我们家穷,还不够受吗?你还来扯这一套。’说完这话后不睬她,仍去码头拉车。

张氏又嘱其二子曰:‘我今天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你们俩好好听父亲的话,不要淘气。’这时他两个孩子,大的不过十岁,小的五、六岁,听他母亲说这话,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仍旧门里门外的跑著玩。张氏把家里的事情略微收拾一下,便洗洗脸,梳梳头。因是穷家,也没新衣服换,便换了一套浆洗过的旧衣服,到床上面西趺坐,念著佛就往生了。

她两个孩子,因在外边玩的时间久,肚子饿了,回家吃饭。见其母在床上坐著,并未煮饭,趋前呼之不应,以手推之仍是不动。这时两个孩子才知道他母亲已经死了,于是哭著跑到邻居家去送信。邻人闻讯赶至,见张氏虽死很久,仍是面目如生,并赞叹其念佛功夫深。后其夫由码头回来,痛哭一场。

因家贫无以为殓,乃由佛学会诸居士给凑款,处理其身后事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23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2023 05: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藏王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023 06: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藏王菩萨。
序言:
1.本文是我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问: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耳根有什么特点?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时,六根有什么特点?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修行?
  答: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与其他五根相比,耳根是对将来的修行点、观察点缺少预见、缺少计划、缺少预测、缺少规划、缺少预料的根。但修行者只要掌握方法或者有一些智慧,用耳根修行,就能有好的修行效果。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要修行得到好的效果,关键是其他五根(眼鼻舌身意)要做到离相,眼鼻舌身意能做到离相后,耳根要做到离相就容易了,这样六根都能离相,用耳根修行就能有好的修行效果。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如禅定入门(四)-修改5中说,信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相,其中最难的是六根中的身离相,意根离相。并且讲述离相的方法。
  楞严经说: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修行者用六根修行,要离开上述十二种诸有为相。

  楞严经中说: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所以说,修行者做到六根离相后,专门用耳根修行,即可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不再需要其他特殊的方法。楞严经中说: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得好时,见一切世间,犹如梦中事。所以,禅定入门(四)-修改5建议,修行者要做到意根离相,可以选择用意根休眠法、意根入梦法进行修行。  为什么说
耳根是对将来的修行点、观察点缺少预见、缺少计划、缺少预测、缺少规划、缺少预料的根。例如一个修行者用眼根修行,将来、未来一秒、一分钟或者半小时的修行点、观察点,将来、未来一秒、一分钟或者半小时眼根见到的色尘,可以提前进行计划、规划,计划好后,未来出现眼根见到的修行点、观察点与计划只会有小部分不同或者部分不同,不会有巨大不同。例如一个修行者计划未来半小时学习佛经,然后付诸行动,未来半小时,意根的修行点、观察点主要是学习佛经。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周围环境将来发出的声音中,部分声音、很多声音很难进行预测、规划,例如,将来、未来一秒、一分钟或者半小时附近什么地方会发出声音,这个地方的方向、远近,发出声音的大小、特点,修行者很难进行预测、规划。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信佛修行者修行时,无论修行点、观察点有不同的特点,都不应执著。
  上述耳根的修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五根。如果用上述方法用眼根修行,则修行的关键在于六根都离相,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修行者六根都离相的情况下,专门用眼根修行即可,不需要其他特殊的方法。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如禅定入门(四)-修改5中说,信佛修行者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相,其中最难的是六根中的身离相,意根离相。并且讲述离相的方法。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修行者六根都离相的情况下,专门用眼根修行时,眼根非有见,非无见。
  楞严经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修行者用六根修行,如果从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是否容易计划、规划、预测、预料的角度来看,有两种不同的根。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难以进行计划、规划、预测、预料。修行者用眼鼻舌身意五根中的一根修行时,未来的主要的修行点、观察点可以进行计划、规划、预测、预料,但身意两根对应的触尘、法尘特点较复杂,所以要做到身意两根离相的难度大。
  六根的特点,眼耳两根简易,身意两根复杂,鼻舌两根虽然简易但不明显。
  为什么说见性非见非不见?见性、佛性都是自在无碍的,就好像镜照像,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非镜中有物,非镜中无像。如果一面镜子沾满灰尘或者铺上一面白纸,镜子暂时无法对其他物体显像,就好像,眼根对色尘执著,就会失去灵明自在的见性。见性、佛性都是自在无碍的,就好像在黑暗之中,使用发出光的电筒或者燃烧的发光蜡烛,通过发出光的电筒或者燃烧的发光蜡烛,能显现不同的物件,能使人见到地上一个碗,电筒的光、蜡烛的光使碗显现,但碗并非电筒、蜡烛放置的,碗并非电筒、蜡烛产生的。电筒、蜡烛在夜空中,很少其他明显的物体,照样能正常发光。
  通过分析修行者的六根是否容易计划、规划、预测、预料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来划分六根的特点(六根是否容易计划、规划、预测、预料未来的六尘来划分六根的特点),第二种划分的方法,意根、耳根都属于难以计划、规划、预测、预料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根,其他眼鼻舌身四根属于容易计划、规划、预测、预料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根。第三种划分的方法,六根中的身、意根、耳根三处都属于难以计划、规划、预测、预料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根,其他眼鼻舌三根属于容易计划、规划、预测、预料未来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根。
  一个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修行点、观察点对于自性来说,是有还是无的?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对于性空的佛性,一法不立,无一法可得,也无一物可得。修行点、观察点的定义,只是帮助修行者理解修行的方法,修行者修行的原则,不执著任何六尘,当然也要执著任何修行点、观察点。修行点、观察点就好像六尘的定义,帮助修行者理解修行的方法。见性、佛性都是自在无碍的,就好像镜照像,黑来现黑,白来现白,非镜中有物,非镜中无像。镜显现一个物体,但镜子内无任何物体,镜子的显像的功能不因为显现不同的物体而有所变异。
  上述修行方法与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行方法有部分不同,禅定入门(四)-修改2主张要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而上述修行方法的关键不用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关键是六根离相,然后专门用六根中的一根修行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1-2025 11:30 AM , Processed in 0.139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