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4-7-2017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你现在有干净卫生的厕所,有电梯,有汽车,有飞机,有电视机,有电脑等等等让你生活变得非常方便的东西,为何还说生活没有进步呢?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7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 与 人类 是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人类一直把身边的东西进化,进步。
但是却忘了自己。。。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7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7-2017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憂鬱症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心理上調整補救都好重要。
一般人樂、悲觀點大部分是遭受環境,人,事物,天時,還有多少得失的影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7-2017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人天生应该是乐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人的生存本能,第二是人类的发展。
而那种悲观,觉得什么都是大问题而且不会产生处理问题的动力,则是学习得来的。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7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很多遭受環境影響,比喻戰亂,天災人禍之類,失去親人等,人的心理較易變化,咱反而認為樂觀是少數,悲觀較多。
天生樂觀的人更少,而是積極樂觀去面對事情是靠後天知識、適應能力的影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7-2017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其实这个推论应该与事实不符。
如果人类是天生悲观的话,那么小孩就无法成长成为大人了,人类也无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而且我们可以看得出小孩的复原能力比大人来的强。
以上事实应该足以证明悲观是学习而来,而乐观却是人的天性。
|
|
|
|
|
|
|
|
发表于 25-7-2017 10: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5-7-2017 10:08 PM 编辑
都說一般人(包括小孩)個性樂觀與悲觀相對上下無幾,類似一張白紙,是易遭受環境,事情,人物,天時影響產生樂、悲的變化。這不包括是少數的天生悲觀、樂觀的人群。
小孩是在沒有壓力之下,沒有經濟困擾,被你認為他們天生樂觀,復原能力強。若成人與小孩相對而言,給相同的工作,大人小孩輕重分配多少量,打掃收拾等。你可以發覺他們是否一樣樂觀?小孩還未懂得什麽是煩惱,吃、玩、睡是他們工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7 1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wch24 于 26-7-2017 01:31 PM 编辑
其实不然,我们觉得小孩没有压力是因为我们已经走了过来。其实小孩的压力比大人要大很多,而且那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压力,只是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压力。从出生挤出阴道开始,到学习运用自己的身体,到走路,到说话,到运用器具等等等,哪一个是没有压力的呢?你仔细思考一下,你能够生存主要还是靠你小时候所学会的东西。
哈佛公开课的一位教授就曾经让他的学生看小孩学走路的视频,那小孩摔倒后在地上滚来滚去大笑,然后就爬起来再走下去,再摔,再笑,再爬起来,周而复始。这个视频说明了人不是天生悲观的。
我曾经在外语课听到同学提到母语比较容易学,外语比较困难。上课老师就回应说这是一个错觉,其实小孩在学母语的时候和现在学外语一样困难,问题是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困难,我们只知道要学习。现在人长大了,学会什么是困难,同时也学会了什么叫压力,可悲的是也学会了什么是逃避。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8-7-2017 09:46 AM 编辑
你做了父母的嗎?
小孩學習是一種生長階段,在適應快樂環境中學習成長,還有陪伴的喜愛的玩具,零食等。但給太多東西給他做,成人一直監督吩咐他做事,就會產生壓力。大部分小孩的壓力來自父母,父母為了他們提升學習能力,一直灌輸不同知識給他們所帶來壓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7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我自己没小孩,但我家里有位7月大的婴孩一起住。根据你的回帖,你显然也发现压力,悲观其实是来自后天学习,而不是先天存在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7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wch24 于 28-7-2017 11:24 AM 编辑
如果你观察其他物种,如狗狗或者猫星人,你会发现模式是一样的。小猫小狗也是喜欢玩耍,那是一种学习的机制。
而它们与人类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这种行为会在成年后消失,人类则会保持下来。
因此有些社会科学家认为人类之所以超越其他物种在于人类保留了玩耍的行为。
另外,根据我对家里婴孩的观察,
我发现他的重点不在玩具和零食,而是他原本的设定就是如此,他非常热衷于尝试新的东西,而且他们不理解什么叫做失败。
如果你家里有小孩,而你又是个愿意放手的家长的话,你会发现你的小孩其实不需要你的玩具和零食,他们会自己创造他们自己的玩具。
你给的越多,他的限制就会越大。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8-7-2017 01:34 PM 编辑
等你拥有自己的小孩你就明白。呵呵都說《一般人》的悲觀與樂觀是相差無幾,是容易遭受心情,環境,事物(壓力),天氣而影響;但《少數》先天悲觀/樂觀的小孩是存在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7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或许你应该尝试从不是孩子的父母的角度出发。
我发现许多父母的确是过度保护小孩,
就如同你的回帖所说,父母给孩子带来压力,我们也必须承认他们是一片好意。
但我们是否有想过,其实我们正在把我们学习回来的压力悲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呢?
我时不时会和年纪大的朋友聊天,
当我们聊到他们的孩子的时候,
谈着他的小孩这里不对那里做错等等等,
我往往会问他们是否还记得当年他们还是小孩时候的模样,
接下来就是一会儿的沉默,然后就是苦笑。
我觉得这是一种投射,
我们把小孩看成了成长的我们,
然后我们再用对待成长的我们的方式来对待小孩,
结果就悲剧了。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8-7-2017 01:52 PM 编辑
說與做是兩件事,等你擁有自己小孩,你明白身為父母的心態。呵呵父母教導小孩,有錯要改正,這是給他們領悟知道什麽是對錯之別,給他們有基本對錯的概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7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这就是最可悲的地方,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事实是否让孩子过得更好呢?
要知道小孩自杀是一种新的现象,
而且有变得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这显然不是父母的本意。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8-7-2017 05:06 PM 编辑
其實某些小朋友3-5歲都有自殘現象,自己撞墻壁,自己打自己頭等狀況,這種現象經常會看到,所以身為父母人家要正確教導方式,以免事情發生。子女與父母需要多點溝通,才能懂得他的想法。
有些小朋友是逆向思考,你說這不對,他就做;你說對,他就不做,還有一直要大吵大鬧,要人重視他存在感之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7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其实是心理学里面的强化作用,和老人家自残的情况一样。
之前在youtube就有过视频说明类似的现象。
父母躲在墙角进行拍摄,
当儿童看到父母的时候会摔倒然后大哭,
接下来如果父母离开视线的话,
他就会停止哭泣,自己爬起,直到他看到父母时会再度摔倒,然后大哭。
其实和百货商场哭闹的孩子是同样模式。
他的原理在于孩子对于如何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判断,
如果一个行为模式让他得到了一样东西,
他会尝试用回同样的模式去再次取得那样东西。
而问题出在于父母的反应的不一致性。
比如第一次他哭可以得到你的拥抱,
接下来他再哭的时候你却没有拥抱他,
他会判断可能需要加强哭闹的强度,
而这个时候父母受不了了,
又给予他拥抱。
这种不一致的回馈会让孩子不断加强他的哭闹强度。
至于自残其实只是哭闹的代替品,
父母最重要的还是要判断小孩真正要的是什么,
而且反应要保持一致。
如果孩子出现自残,
其中一个最可能的理由就是他自残与没有自残时父母所给予的关注的不一致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7 05: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反行为其实是要到青春期才会出现,
小孩的逆反行为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取得父母的关注,
如果他每次逆反行为都能够取得父母的注意,
那逆反行为就会不断发生,
并且可能会升级。
要知道有那么一句名言,
“我情愿你恨我,也不要你忘记我。”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7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那句因材施教,有些小孩自律懂得管理自己,可以給他自由;也有些小孩反而要被人管理,不管他會一直犯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