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5-4-2006 09: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4-2006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7-4-2006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三条六,我注意找一下看有没有当时的旧照片还留着。二十年以上的都要是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4-2006 07: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c2 于 7-4-2006 03:07 PM 发表
有巴巴与娘惹的结婚照。。。但不懂放哪里啦。。。
巴巴与娘惹,感觉比较适合马六甲噢。
不过,假如你有照片的背景资料,是和雪隆有关的就没问题。
原帖由 gunners84 于 7-4-2006 04:40 PM 发表
这主体超赞!看了这些照片后,我觉得很感动。。。
我的功夫总算没白费啦。
原帖由 潘瓜拉 于 7-4-2006 05:45 PM 发表
好的,三条六,我注意找一下看有没有当时的旧照片还留着。二十年以上的都要是吗?
对,如果数量太多,内容重复的话,你就筛选一些较经典的出来。 |
|
|
|
|
|
|
|
发表于 20-6-2006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nc666 于 20-9-2005 11:20 PM 发表
熟食档口(1970年代)
私人珍藏,无私的公开。
70年代流行的熟食档口模式,简陋,不过却多一份亲切感。
里面有很多饰物或用具, ...
在我外婆的家乡还有哦,
我有回去看我外婆的时候,
就一定会早上去帮衬一些那个当口的。
很特别的风味哦。
很棒。
生意还好到不得了。 |
|
|
|
|
|
|
|
发表于 20-6-2006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6-2006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6-2006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隆坡发展史
聚落源起
吉隆坡在十九世纪初乃是巴生河的一个登陆地点,作为河运之集散地以及将新开采的安邦矿区锡产运送至河口的转运点。至1857年左右已有许多华人陆续抵达这块土地。而在较早以前,钖廊路(Jalan Silang)一带地方已有来自苏门答腊的马来人村落,另一个拉瓦村落(Kampong Rawa)则位于敦霹雳路(Jalan Tun Perak,1945年前为Jawa Street,后来改为 Jalan Mountbatten至1975年)及教堂街(Jalan Gereja)之间。这些马来居民的墓地则位于现今的加米回教堂(Masjid Jamek),即吧生河(Klang River)及莪麦河(Gombak River)之交汇处。这地点最初被称作Lumpur,即沼泽之意,后来改称为Kuala Lumpur(沼泽的河口),为吉隆坡之名的来源。1866年,由于来自苏门答腊之马来族(Sumatran)与布吉斯(Bugis)族之纷争导致雪兰莪内战(Selangor Civil War),这场战争彻底的破坏了当时的聚落。
图一、英国殖民前,由华人甲必丹叶亚来开发之吉隆坡聚落。
当时两方之领袖为拉惹马哈地(Raja Mahadi)及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 在这事件中,当时华人领袖甲必丹刘壬光,为苏丹及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之支持者。甲必甲刘壬光在1868年去世后,由甲必丹叶亚来(Yap Ah Loy) 继接其华人领袖的位置,成为吉隆坡第三位甲必丹。他首先击退欲推翻他华人领袖位置的芦骨(Lukut)华人。然而在1870年,支持拉惹马哈地(Raja Mahadi)的森美兰华人纷纷攻击吉隆坡长达数月,只有在1871年6月,甲必丹叶亚来的局势有较改善。1872年,甲必丹叶亚来被拉惹马哈地(Raja Mahadi)包围,而在Ulu Yam, Rawang, Kuala Kubu及Serendah的马来领袖Tengku Kudin前来支援。加上当时彭享州的首相万阿末(Bendehara Wan Ahmad)及一些英国人,Tengku Kudin在1873年3月成功击败Raja Mahadi。从这时期开始,英国人的影响力也渗入雪兰莪州(Selangor)。
战争后,叶亚来开始重建吉隆坡。从1874年至1885年他去世为止,他掌握了整个城镇的经济实权。在当时,巴生仍为雪兰莪州之行政首府,至1880年驻马来亚之英国官员将行政机关迁至吉隆坡为止,叶亚来的势力范围已包含了整个吉隆坡市。在这期间,叶亚来以他个人的财富及影响力,建立当时的都市管理政策与法律同时亦兴建了吉隆坡第一家医院。虽然如此,当时的都市建设并没有像现代一样完整的事先计划,同时当时社会福利仍不完善,流行疾病乃当时社会最大的祸害。
英国殖民
1880年,英国殖民势力的介入将原本已具有都市基本型态的吉隆坡市带入近代化的都市管理发展的时期。在这之前,英国官员只有在严重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才介入吉隆坡。在1879年,英国殖民政府开始在吉隆坡设立吉隆坡公共事务局(Public Works Department)及测量局(Survey Department),开始固定在吉隆坡的都市行政工作。
图二、1895年吉隆坡地图 图三、1920年吉隆坡范围地图
吉隆坡成为英国管辖之殖民都市后,同时期马来州属亦陆续成为英国接管之范围,在孺即的法律制度执行及建设下,如同其它地方,吉隆坡市开始进入安定以及有规律的发展时期。英国殖民政府在吉隆坡设立行政机关,同时期并管理及开发马来半岛之其它州属,开始利用其它州属的资源,投资建设吉隆坡之公共设施,如道路,铁路,邮政,电信,电力,自来水等等。同时引进先进的医学技术等,有效率的将吉隆坡开发成近代化的都市。铁路连接吉隆坡市附近的几个矿区以至于使吉隆坡成为铁道运输中心。
图四、1890s吉隆坡铁路开发以连接其周边之矿区
1895年,英国成立马来联邦殖民地(Federated Malay States, FMS)并以吉隆坡作为其最高行政首府。这项决策奠定了吉隆坡日后发展的基础,使得吉隆坡由独立的城市进而成为联邦政府的首都,甚至在后来成为马来亚联邦及现今马来西亚之首都。
在19世纪末,世界对锡产量需求增加,使得当时的钖矿产地成为马来亚的经济活动中心。吉隆坡即为当时受到催化成长的新兴都市。在当时,从事锡矿开采者需缴交部份的营收给当地的领袖,包括拉惹阿都拉(Raja Abdullah),拉惹朱马亚(Raja Jumaat),及叶亚来等人以建设矿地以及城镇设施。在殖民初期,英国殖民政府以所征收的锡产税收,来建立都市公共设施及社会福利设施以支持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图五、叶亚来等当地领袖与英国人召开吉隆坡都市建设会议后之合照。
咖啡在19世纪末被引进马来半岛及吉隆坡。在1884年至1894年间,吉隆坡一带便有7000英亩地地种植咖啡。然而后来因咖啡之市场价格突然下降同时受到病菌感染,以致投资咖啡之产业宣告失败。然而,由于这项挫败,导致了橡胶工业的引进。橡胶种植业的成功为马来亚大大的改善了马来亚的经济状况。由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加上汽车工业的发明,使得全世界对橡胶的需求量骤增,在1900年,吉隆坡附近已到处可见橡胶园林,同时期,大量来自印度工人被带至马来半岛从事园坵及橡胶收割的工作。
吉隆坡因此成为经济富裕之都市,加上附近开设了拥有近代化港口设施之瑞登汉港口(Port Swettenham,目前之巴生港口,Port Klang),以至许多来自欧洲及亚洲的投资者及商人开始聚集在这里。透过这个码头将马来半岛的制成品外销以及进口全世界各地的货物。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问题,当时马来亚的主要经济来源仅靠钖产以及橡胶维持,这些投资者并没有进一步将其它工业引进。以至于在1930年代,世界经济大恐慌时,吉隆坡然逃其害,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打击。
图七、叶亚来开发时期之聚落,大部份为亚答叶及木构造之简陋所组成,砖构建筑仅有少数。
图八、1897年,吉隆坡经英国殖民政府实施近代化建设后,大部份建筑己改为砖造连续街屋。
吉隆坡在叶亚来时期时之都市空间仍相当简陋,当时主要为密集之亚答叶屋及脏乱无序的街道组成,然而在英国殖民政府的有效管理下,吉隆坡已呈现完全新的城市风貌。近代化道路系统的开发,大量砖构建筑的出现,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机会。至1887年,共有518栋砖构建筑出现在吉隆坡。1890年,设立了公共卫生单位(Sanitary Board),负责进行街道清洁及照明 之工作,同时改善市场的管理方式、整顿市容、清洗建筑物之外观、修筑道路、排水沟及道路指示牌及路灯等等。
图九、1894峻工之Government Secretariat Building
1894年,殖民地联邦政府行政秘书机关(Government Secretariat)建筑峻工。即目前之马来西亚最高法院建筑(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此栋建筑为回教摩古儿(Mogul Style)样式。位于巴生河(Klang River)及莪麦河(Gombak River)交汇处之西岸 。在此栋建筑之正面对方为当时贵族及英国人之俱乐部,及板球场。这栋建筑之特殊样式及其重要位置,使其在完成后即成为了当时吉隆坡市之标的物。后来更被选为殖民地马来联邦之最高行政机关办事处。
随着近代化的都市服务设施引进,使得吉隆坡的行政管理越趋完整。在1896年,来自安邦(Ampang)水源地的自来水设施工程峻工,提供全市干净的自来水源。在这之前,吉隆坡的居民的生活用水乃靠地下井水为主。邮政系统则始于1879年。吉隆坡至马来半岛其它地点的道路(从1889年的51.75英里增加至1901年600英里)、铁路及电信等等。
图十、1910年水道工程 图十一、1900年代道路修复工人
时代的变迁使得社会人们的行为改变,中产阶级人们之生活方式也开始出现在吉隆坡。西方的文化对吉隆坡的影响比其它同时期发展的都市来得更明显,主要是因为当地居民开始受外来语言的教育以及多种传播媒介的引进等等。此外,欧洲人在市内成立休闲娱乐俱乐部,如雪兰莪俱乐部(Selangor Club),西方的休闲活动及娱乐如足球、板球、橄榄球等等被介绍至当地的社会,后来成为欧洲人以及受西方教育之当地人之主要休闲方式。尔后,当地主要为较富裕的亚裔商人也纷纷设立了他们自己的俱乐部,如1900年成立的雪兰莪华人休闲俱乐部(The Selangor Chinese Recreation Club),及1914年成立之淡米尔体育及文化社团(Tamilian Physical Cultural Association)等等。
此外,吉隆坡市之中产阶级人们之活动亦可以从以下几种社会组织了解之。回教堂、寺庙、印度庙、基督及天主教堂点状的分布在都市中各个角落。早期吉隆坡之教育仍仰赖自愿团体或个人的推广。其中,维多利亚学院(Victorian Institution)在1894年开办,接着陆续出现的教会学校包括卫理公会男子学校(Methodist Boy’s School)1898、天主教修道院女子学校(Convent School)1899、及圣约翰学院(St. John’s Institution)1904。首间政府学校成立于1890年,而后转为其它学校,以马来文及英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同时期,华人公会组织及淡米尔(印度人)亦开始设立以方言或种族母语教学之学校及私塾。
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1942年1月11日,日本军队进驻吉隆坡市同时在此成立军事指挥中心。在战乱中,原来之都市建设之管理制度受到彻底的破坏,以至于所有都市行政秩序陷入混乱的状况。1946年战后,英国军事指挥处(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重新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局(Sanitary Board),此机构负责了大部份的战后市容的重建工作。
图十二、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英国军事指挥处接管吉隆坡都市之重建工作。
战争的结果唤醒当地人民对自身国家政治的重视,当时成立的巫统(Malayan Union),以反对英国殖民的现实条件为基础,由巫统主席提议设立吉隆坡自治管理之机构。该机构在1948年3月15日成立,同时接管原公共卫生管理局之各项业务。而当时之经费仍由马来亚联邦殖民地提供直至后来的国会成立为止。吉隆坡自治区在此后,成为了独立之马来亚联邦之首府。
吉隆坡在1921年后开始使用市区规划的方式来控制、管制及决定整个都市土地的发展。至1939年,首个吉隆坡都市发展蓝图公告,计划范围包括11平方英里,当时吉隆坡市人口为五万人,到1947年已增长至十七万六年人。
在1947至1967年间,吉隆坡受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影响而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在这期间,人口已增长为四十五万人,增长率为175%。直至今天,吉隆坡仍为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快的都市之一,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率为7.5%,包含自其它地方移居至此的人口。
独立后
自1957年,独立后,吉隆坡的都市化发展已从当初的两河交汇处发展至整个巴生河流域一带,在1970年7月统计的都市人口为周边地区四十八万五仟人,吉隆坡市中心则为八十七万五仟人。目前吉隆坡市人口已到达一百三十多万人,都市面积约为243.6平方公里。吉隆坡目前已属于世界著名都市之一,与其它都市一样受到全球性的影响,吉隆坡开始出现高层建筑,其中以吉隆坡塔及国油双峰塔为标的,重新的塑造出吉隆坡现代的都市景观。吉隆坡的都市捷运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 (LRT)于1998年7月11日启用,正式迈入现代化都市公共运输之阶段。目前全市共有三条由不同家公司经营之捷运路线。包括STAR(Sistem Transit Aliran Ringan)、PUTRA (Projek Usahasama Transit Ringan Automatik)、及KL PRT Monorail。
参考书目:
1, Out in the Midday Sun,2000. The British in Malaya 1880~1960, Margaret Shennan, John Murray (Publishers) Ltd. London.
2, Crossroads,2000. A popular history of Malaysia & Singapore. Jim Baker, Times Book International.
3, Images of Asia. Old Kuala Lumpur,1998. J. M. Gullic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A History of Kuala Lumpur, J. M. Gullick, The Malaysi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000
资料来源:南洋百科(by 大紅花的國度)
[ 本帖最后由 vinc666 于 29-6-2006 05:58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6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7-2006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具历史性和教育性的帖!well done & good job。
哈哈!楼上那个rojak小贩是不是三美的老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6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vinc666 于 15-1-2010 11:46 PM 编辑
八打灵再也旧城区的大华戏院(1980年)
曾经陪伴无数八打灵再也市民成长的大华戏院,随着戏院院线及电影光碟的抢滩下,昔日为戏迷带来的欢笑声已成空,戏迷只能在回忆里,寻觅大华戏院的“倩影”。
位于八打灵再也旧城区的大华戏院,在50年代成立,是1间仅有1层楼高,洋溢着50年代建筑物风味的旧戏院。
由于当时的戏院并不普及,加上该区只有大华戏院及新都戏院,以致大华戏院成了当地的“紅红牌戏院”。
大华戏院坐落在“橡胶地”,也是八打灵再也最早发展的地区,是许多外来游子的集中地,当时的娱乐消遣场所少之又少,所以当地居民唯一的消遣,便是往戏院里攒。
看戏属于高档消费
当时的戏票虽然仅是区区几块钱,但在当时,却堪称为高档消费,当戏迷的戏瘾一发作时,就不由自主的往戏院“洒金”,所以大华戏院场场高朋满座。
在六七十年代,是大华戏院的全盛时期,每晚到大华戏院看戏是当地居民的欢乐时光,所以,当地的居民必需提早买票,否则就会吃白果。
由于当时经常出现买不到票的窘况,不法之徒便在戏院四周,兜售较戏票贵一倍的黄牛票,虽然价格非常昂贵,但仍有好戏之人愿意上钓。
邀艺人献唱表演
当时,有一些半红不黑的艺人来马宣传时,也曾到大华戏院登台,他们大多数是在电影映毕后才出来献唱或表演,但得额外付费。
当地居民鲜少有机会目睹当时大红大紫的红星,因为大华戏院的规模并不大,并没有经济能力邀请着名红星。
当地老街坊黎吉祥表示,当时的大华戏院,坐落在其店的正对面,因此空闲时,他便携带妻儿到戏院看戏,该戏院烙印了他们一家人过往的甜蜜时光。
他表示,在六七十年代,是大华戏院的巅峰时期,随着电影光碟的出现,及在现代迷你戏院的夹攻下,前往看戏的戏迷逐渐减少,最终踏上倒闭的不归路,令人无胜唏嘘。
年份推算
根据照片所提供的线索,推算大概是摄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1980-)。大门口上面的那几幅“画”,就是线索所在。
中间:《通天老虎》 1980年 卡萨伐领衔主演
右边:《醉拳女刁手》 1979年 嘉凌领衔主演
资料来源:中国报新闻网 |
|
|
|
|
|
|
|
发表于 5-8-2006 07: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8-2006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吉隆坡地图(1960年)
据提供者描述,此地图的出版年份是1960年,源自Mobil Oil。
闹市的马路网络构造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名字改掉的有不少。
图中较明显的建筑物包括:
1.MOSQUE - 嘉米克回教堂(Masjid Jamek),在鹅麦河(Gombak)与巴生(Klang)河的交界处。
2.MARKET - 应该就是中央艺术坊(Central Market)。
3.SUPREME COURT - 苏丹阿都沙末大厦。
4.COVENT - 咖啡山修道院国民型中学
等等...
资料来源:Digital Fugue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9-2006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9-2006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inc666 于 5-7-2006 06:11 PM 发表
八打灵再也旧城区的大华戏院(1980年)
曾经陪伴无数八打灵再也市民成长的大华戏院,随着戏院院线及电影光碟 ...
这个戏院不是在半山吧的咩? |
|
|
|
|
|
|
|
发表于 4-9-2006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9-2006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很好的帖...得益不淺,謝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9-2006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幽灵 于 4-9-2006 05:10 PM 发表
这个戏院不是在半山吧的咩?
半山芭与八打灵再也各有一间大华戏院。
两间我都没去过,不过念书时经常在半山芭大华车站搭车。
旧戏院,去过富都、光艺、总统、国泰以及星光。 |
|
|
|
|
|
|
|
发表于 7-9-2006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9-2006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