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9.言语无失
龙普言语清净,因为他说话有的放矢。从来不因为言辞给自己和别人造成麻烦。即使有人试图引诱他批评别人,他也不上当。
许多次,人们来对他说: “龙普,为什么我们有一些全国知名的导师喜欢攻击他人、诋毁社会、非议其他长老比丘呢? 即使付钱给我,我也不会去尊敬那样的比丘。”
龙普会这样回答:
“他们的知识与理解层次是那样的。他们所讲的,自然是符合他们的知识层次。没有人在付钱要你去尊敬他们。不想尊敬他们,就不尊敬。他们也许不介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0.欺负亡灵的比丘
一般来说,龙普喜欢鼓励比丘与沙弥专意在林间游方禅修,行头陀行。有一次,一大群资历不等的弟子来参加一次聚会,他鼓励他们在野外寻找僻静处,住在山上或岩洞中,加速修行。那样做,他们将可以使心脱离低等状态。
一位比丘不加思索地说: “我不敢去那些地方。我怕被亡灵欺负。”
龙普当即反对:
“哪有亡灵欺负比丘? 只有比丘欺负亡灵——而且还大张旗鼓。想一想。居家者拿来布施的财物,几乎都是为了把福德回向给祖先和眷属的亡灵——给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我们比丘们行止得当吗? 我们把福德送给亡灵时的心理素质如何? 要小心,不要做欺负亡灵的比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1.不错,不过…
当前有许多禅修者热心找新的导师,新的禅修中心。正如好彩票的人热心找预告中奖号码的比丘,好护身符的人热心找制造法力护身符的比丘,同样地,毗婆奢那的热心者喜欢找毗婆奢那导师。有许多这样的人,在对某一位导师满意时,就对别人盛赞那位导师,试图说服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和对那位导师的尊敬。[1]特别是如今,有一些著名的演说者们,把自己的法录了音,在全国贩卖。有一次,一位妇女买了一位著名演说者的许多磁带送给龙普,他却没有听。一是他生来未曾拥有一台收音机或录音机。二是即使有,他也不会用。后来有人买来录音机,把这些磁带放给龙普听。之后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
“不错。他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十分优雅,讲了很多,不过我没有发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每一次你听什么,应当能从中得到学法、修法、证法的法味。那就是有实质了。”
[1]中译注: 毗婆奢那禅法,是近代流行的一种修法的名称 。当时泰国有一些比丘和居士,本身没有定的根柢,才学了短期的毗婆奢那修法,就开班传授,四处推广,时而对上座部传统的修定法门加以贬低。造成一些混淆。这就是本篇与后篇的背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2.犹疑的禅修者
目前,许多有志禅修的人对什么是正确的修法极其混淆、犹疑。那些刚刚起步的人,尤其如此,因为禅修导师们对如何禅修,建议常常不一。更糟的是,有些导师不但不以公允、客观的方式加以解说,甚至不愿承认其他导师或修法也可以是正确的。不止一两位还表现出对其它法门的鄙视。
由于许多有这类疑问的人常常来向龙普请教,我时常听见他对人们如此解释:
“开始禅修时,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因为它们都把你引向同样的果报。有这么多方法,是因为人们有不同的倾向。因此得有不同的意像用来专注,有‘佛陀'、‘阿罗汉'等不同的词用来默念---以它们作为工具,让心初步在其周围汇集起来、安定下来。当心凝聚起来、静止下来时,禅定用词自己会离去。那时,所有的方法都归入同一辙道。换句话说,它的超越状态是明辨,它的精髓是解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3.住于高处
来拜见他的人,个个都说尽管他年近百岁,依然肤色明亮、身体健全。连我们这些一直在他身边的人,也很少看见他面容暗淡、疲倦、或者因为生气或疼痛而紧皱。他的平常状态一贯是安静、怡然。他很少生病,一直情绪良好,从不因事激动,对毁誉泰然处之。
有一次禅僧长老们聚会,在讨论如何描述超越忧苦者的平常心态时,龙普说:
“不忧虑、不执取: 那就是行者的常住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4.寻觅新导师
如今修法的人有两类: 第一类人,学了修行原则,或者从一位导师处受教,走上修行道之后,便决意沿着那条道竭尽全力地修。另一类人,即使已经从导师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指点,已经了解了修行的正确原则,却不真正用心。自己修行松懈,却又喜好外出寻觅其它[体系的]禅修中心,其它[体系的]禅修导师。听说哪里有好的禅修中心,又赶去那里。这样的禅修者不在少数。
龙普有一次这样教导弟子:
“你去许多禅修中心,跟许多导师学习时,你的修行不会有结果,因为你去很多中心,就等于你一次又一次从头学起。你的修行不会证得确定的原则。有时反而使你迟疑不决。心不坚实。你的修行不但不进步,反而退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0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5.抓紧与放下
学法与修法者有两类。第一类人,学法与修法,真正是为了从苦中解脱。第二类人,学法与修法,是为了吹嘘自己的本事,成天争论,以为能背诵多少经文、广引诸家导师言教,就说明自己如何了不起。许多时候,这第二类人来看龙普时,不但不向他请教如何修法,反而对他大肆宣扬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尽管如此,他一如既往地坐听他们的宏论。甚至等他们讲完后,他还会加一句:
“执着经文与导师的人,是不能从苦中解脱的。不过希望从苦中解脱的人,的确需要依靠经典与导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0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6.心难静止时
修定时,不可能人人以同样的速度得果报。有的人得快果报,有的人得慢果报。甚至还有的人,似乎根本尝不到一点静止的法味。尽管如此,他们仍不可灰心。在心的领域精进努力,比起布施与持戒,是一种更高的福德形式。龙普的弟子当中,常常有不少人问他: “我一直在尝试禅修,已经很久了。可是我的心从来不能静止。它总出去游荡。有什么别的修法?”
龙普有时会建议以下的另类法门:
“心不静止,你起码可以保证不让它游荡得太远。用你的念,使心完全只停住在身内。看见它的无常、苦、非我。发展身体不净、无实质的辨识。当心以这种方式明察时,它将会升起厌离、不热中、离欲。这样做,也可以斩断诸执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0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28-4-2010 12:12 AM 编辑
47.法的真正基础
有一事,是禅修者津津乐道的,那就是: “你在坐禅时,看见了什么?”不然,他们就抱怨自己坐禅许久,什么也没看见。再不然,就一直谈论自己看见了这事那事 。这给一些人造成误解,以为禅修时,想要看见什么,就能看见。
龙普常常提醒这些人,这种期望完全是错误的。因为禅修的目的是进入法的真正基础。
“法的真正基础是心,因此专注于观心。对你自己的心,达到锐利觉察的程度。当你敏觉自心时,就有了法的基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0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8.不可失慎的警告
为了警诫比丘沙弥们远离无慎、失慎的行为,龙普常常选择一针见血的方式责备他们:
“居士们为了赚取养活家庭、儿孙需要的吃用和金钱,艰难地谋生。不管多么疲劳,还得继续撑下去。同时,他们想要修福,于是牺牲一部分财物来做福德。他们早早起身做好可口的饭菜,放在我们的钵里。在把饭菜放进钵之前,把食物高举过头,发一个愿。供养完毕,退后下蹲,合掌再次礼敬。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想从支持我们修行当中得到福德。
“我们的修行有什么样的福德可以给他们? 你们的行为方式是否能够问心无愧地受他们的供养、吃他们的食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0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9.有时亦严责
阿姜桑热自幼出家,直到年近六十。他是一位禅修导师,自己行持严格,风评甚好,受到许多人的尊敬。可是他却没有一直继续走下去。他爱上了一位护持者的女儿,心退堕了。于是他向龙普请辞,预备还俗、结婚。
大家对这个消息十分吃惊,不可置信,因为看他的修行程度,人们以为他会做一辈子的沙门。如果消息属实,这对禅修团体是一个相当大的打击。为此,同辈长老和他的弟子多方使他改变主意,放弃还俗。龙普特别把他召去,劝他放弃那些计划,然而未果。最后,阿姜桑热对他说: “我呆不下去了。每次我坐禅时,看见她的脸就在我跟前飘动。”
龙普大声回答: “那是因为你没有观想你自己的心。你在观想她的臀。你当然只会看见她的臀。走吧。随便你去哪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0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0.不走偏
我在龙普身边住了三十多年,随侍他一直到圆寂。据我的观察,他的修行始终如法如律,合乎以灭苦为唯一目标的正道。他从不走偏道,跟咒语、镇邪物等不当活动从无任何牵扯。当人们请他对自己的头吹气祝福时,他会问: “为什么要我朝你的头吹气?”当人们请他在自己的车上画吉祥符时,他会说: “为什么画吉祥符?”当人们请他为自己的活动选一个吉祥的日子或月份时,他会说: “哪一日都是好日。”
或者,当他嚼槟榔时,人们要他的槟榔渣,他会说:
“要它干什么? 它不干净。” |
|
|
|
|
|
|
|
发表于 30-4-2010 0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4-2010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1.只是动作
有时候我心里不安,怕自己错误地伙同众人,说服龙普做了一些他无意做的事。第一次,是他参加色军府帕-素塔瓦寺阿姜曼纪念馆开幕式的时候。当时,有不少禅修导师在场,许多居家人便去拜见、求福。不少人求龙普对他们的头吹气加持。我见他坐在那里默不回应时,便求他: “请做一下吧,完了就没事了。”于是他便对他们吹气。过了一阵,他还不能脱身,便在车上画了吉祥符。人们向他要佛牌,到后来不胜其扰,他便允许以他的名义造佛牌。人们为佛牌举行诵经加持时,他同情他们,于是参加了加持仪式,点燃 “胜利”蜡烛,参与他们的念诵。
不过后来,龙普说了一段话,让我松了一大口气。
“我做这些事,只是随顺社会规范的一种外在的身体动作。它不是趋向缘起、生存层次、或者趋向道、果、涅磐等的心的动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4-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2.抓紧机会
“法的八万四千部经,都只是为了让人们转过来观心的策略。佛陀的教导多,是因为人们的杂染多。尽管如此,灭苦之道只有一条: 涅槃。我们现在这个正确修法的机会,是极其稀少的。如果让它失去,此生就没有机会证得解脱了,我们就得迷失在妄见里,长久长久,才能再次得遇同样的法。因此,如今我们已经得到佛陀的教言,应当赶快修练,证得解脱。否则,我们将错失这个好机会。当圣谛被遗忘时,黑暗将会在漫长的岁月里笼罩众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4-2010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3.科学的局限
龙普不止一次地类比说法。有一次他说:
“外在的明辨是假想的明辨。它不能使心领悟涅槃。如果你想入涅槃,必须依靠圣道的明辨。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他们的知识是十分博大、有力的。可以把最小的原子分裂开,进入第四维度。不过,爱因斯坦不懂得涅槃,因此他不能入涅槃。
“只有在圣道中证得明智,才能够趋向真正的觉醒、彻底的觉醒、完全的觉醒。只有那才能趋向灭苦、趋向涅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10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4.如何止息苦
1977年内政部发生了不少麻烦事件,令高官们焦头烂额——失财、丢官、责难、受苦。当然,忧苦传播开来,也影响了官员的妻儿。因此有一天,一些高官太太来拜见龙普,跟他诉苦,希望指点排解之道。
他告诉她们:
“人对已经过去了的身外事,不应当伤感、牵挂,因为那些事已经具足正确地完成了它们的功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10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6.深入细修
克芒森林寺的阿姜贝来与龙普讨论修定,他说: “我修定已经很长时间了。已经可以长久住于安止定。出定时,有时会有一种强烈的喜乐自在感,持久不衰。有时有一种光亮感,我可以全面觉知身体。接下来我应当再做什么?”
龙普答:
“用那个安止定的力量观心。然后放开一切攀缘,什么也不剩。” |
|
|
|
|
|
|
|
发表于 1-5-2010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10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