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96453020

百業經 (127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6-5-2009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5)娶媳婦--調化丈夫,亦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兩位大施主,關係非常密切。他們都覺得:現在兩家關係很好,一直很和睦,從沒有過一點是非,這樣將來應該再進一步加強友好。一個施主說:「我們兩家關係很好,以後應該保持下去。」

另一位說:「那我們作親家吧!」

一個說:「作親家固然好,但目前我們都沒有子女,怎麼作呢?」

另一位告訴他:「作親家有兩種:一種是過去已成親家,一種是未來作親家。假如將來我家生了女孩,你家生了男孩,就將我的女兒許配給你的兒子;若我家生了男孩,你家生了女孩,就將你的女兒給我作兒媳。」兩位施主互相商量著,雙方都非常高興,並一言為定。

不久,一位施主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端莊的男孩,家人給他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餵養著他。沒過幾天,另一位施主的妻子懷孕九月後,生下一個秀麗的女孩,父母為她舉行了盛大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餵養著她,她如海蓮般地迅速成長。長大後,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極大的信心,很想出家,懇求父母同意。但父母不開許。

她對父母說:「您們何必阻攔我出家?我早已對世法無絲毫的貪戀,過世俗人的生活太沒意義了。」

父母對她解釋說:「我們不允許你出家,是在你還未生下來時,就已把你許配給一位施主家的兒子了,否則,我們就失言了。」

父母一邊推托,一邊悄悄派人去男方家告知:我家女兒想出家,您們還不趕快擇個良辰吉日把這樁婚事辦了。男方聽了很高興,馬上給兒子穿上華貴的服裝去娘家迎接新娘,二位施主共同為孩子們按當地的習俗舉辦了婚禮。婚後沒幾天,新娘就離家出走了,跑到尼眾經堂裡,立即剃度受了比丘尼戒。

(譯者:藏地婚禮的習俗各有不同,有的給鼻子點上酸奶,多數是請僧人念祝福經;印度婆羅門教多是集眾人在中間燒上火堆,讓新郎新娘手拉手圍火轉七圈,意味著火中的婆羅門神、諸多護法神給他們作證人,並期望能保佑他們一生平安等。)

(師言: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必須經過父母同意,但這種特殊情況是開許的。)

堪姆為她傳了法,她自己也精進,很快摧毀了三界煩惱,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具足種種神通與神變,諸天人都讚歎她的功德(Punna)。她丈夫知道後以為她還沒出家受戒,馬上帶一些人去尼眾經堂準備把她抓回來。可是,到經堂一看,她已經出家,正身著袈裟參禪打坐。他上去強拉她的手,想把她帶回去,但她馬上躍入虛空中,顯現打雷、閃電、降冰雹、放光等種種神變。

這時,來抓她回去的丈夫及隨從見她已得這樣的成就,立即轉變得很高興,恭恭敬敬地祈求道:「賢女,請下來吧,您應該慈悲我們這些沉溺在輪迴中的可憐眾生。」這時,比丘尼才下來,她丈夫對她恭敬頂禮,祈求傳法。她為他傳了相應的法後,他也摧毀了薩迦耶見,證得預流果。得果後,他想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回去徵得了父母同意後出家,精勤修持,摧毀了三界煩惱,獲證了羅漢果位,且具種種神通和神變,諸天齊讚他的功德。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那位比丘尼先成家後出家,並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為說。」

世尊告眾比丘:
「這是她前世的願力。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施主家的女兒先與丈夫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對佛法生信心出了家。但她的丈夫追著不放,她就對丈夫傳法,丈夫也被度化出家了。她臨終時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守持淨戒,雖然今生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能出家摧毀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她丈夫問她發了什麼願,她如實相告,她丈夫也發願:我將來依您,我們先成家後在釋迦佛教法下出家,摧毀三界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眾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那位先成家後出家發願的比丘尼,就是現在先成家後出家證羅漢果的比丘尼;當時那位被她度化出家的比丘,就是現在這位先成家後出家證羅漢果的比丘尊者。當時,他們是發願先成家再出家證果;現在,以其願力成熟故,今在我釋迦佛的教法下,先成家又共同出家,共證羅漢果位。」
世尊如是說。比丘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5-2009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6)法施女--成熟音訊,出家之願

一時,佛在捨衛城。薩迦國王的手下有兩位大臣:持獸大臣和財施大臣,他們兩位親密無間,情同手足。年值青春,各置妻室,都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一次,兩位大臣聚在一起互相暢談,都覺得:兩家一直和睦相處,關係密切,在有生之年應該更加密切彼此的友好關係。

持獸大臣說:「怎樣才能加深我們的友情呢?」
財施大臣說:「那我們作親家吧!」
「現在我們都沒有孩子,怎麼作親家呢?」
「那不要緊,作親家有兩種:一種是過去已成親家,另一種是將來作親家。此後如果你家生了男孩我家生了女孩,就把我的女兒嫁給你兒子;如果你家生了女孩我家生了男孩,就把你家的女兒嫁給我兒子,這樣我們不就可以作親家了嗎?」他們就這麼商定了。

不久,持獸大臣的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男孩,取名薩嘎,後來一連生下七個孩子,為每個孩子都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財施大臣的妻子九月懷胎後生下一個端莊秀麗的女孩,這個小女孩生下來後便大哭不止,怎樣哄她逗她都不行。有一次眾生主母(Maha Pradjapadi)親臨財施大臣家傳法,唯有傳法時這個小女孩才停止哭叫,眾生主母被請來幾次,每次傳法她都不哭,當眾生主母一離開,馬上又「哇,哇……」地哭叫。財施大臣見屢次都是如此,心想:我的女兒願意聽法,很有善根。家人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在取名時因她樂意聞法,父名又是財施,故取名為法施女(可能與供施女是同一人,是從《藏漢大詞典》與律中推知的。)。

財施大臣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護養著法施女,法施女如海蓮般快快地長大了。她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經常通過父母迎請僧眾應供,也常去佛前諦聽妙法。不久,她受了皈依戒和其他戒,又精進修持,獲證了無來果位,並具足種種神通和神變。
她很想出家,去父母前懇求:「女兒對佛陀的教法極具信心,能否允許女兒隨佛出家?」

父母很為難,就解釋說:「你還未出生時就已許配給了持獸大臣的兒子薩嘎,現在若再答應你出家,讓我們跟持獸大臣怎麼交代?」
法施女據理說服父母:「女兒對世法(Loka Dhamma)無貪慾,成家又有什麼意義?」
父母也是左右為難,想了想對她說:「我們真的不敢開許,如果真想出家,我們可以把世尊和僧眾迎請來,也告訴薩嘎同時來,到時候你臨場抉擇吧,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

(譯者:上師仁波切再次強調:我恭敬地祈禱上師三寶空行護法加持,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到喇榮出家不要遭到違緣,其他人如父母妻子兒女都不要給他們造違緣,他們畢竟是自己願意出家,造違緣也沒有太大意義。應該隨喜他們,他們也默默地回向你們,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和功德。)

當晚,他們家做了各種各樣的食品,準備次日恭迎佛陀和僧眾來應供。次日中午,世尊及僧眾著衣持缽來到財施大臣家,財施大臣親手供給他們甘美的飲食,世尊及眷屬受供畢,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同時,她父母派人到持獸大臣家說:「我的女兒要出家,你們自己勸她……」

薩嘎聽說法施女要出家,馬上帶領許多隨從來到財施大臣家,並包圍了他家。世尊傳法後,就返往經堂,隨後有比丘僧,比丘後有比丘尼,法施女就跟著比丘尼也往經堂去。這時,薩嘎看見了追上她,想把她抓住,法施女立即躍入虛空顯示打雷、下冰雹、發光等種種神變。

薩嘎見此,覺得稀有,生起了信心,仰望著空中的法施女祈求道:「大尊者母,請您下來,您願意怎麼做都由您,不過您要救度我們這些沉溺輪迴的眾生,您馬上下來我們好商量,我不但同意您出家,以後您修法我會供養您的。」法施女下來給他傳了一些佛法,聽畢他就返回了。

法施女就到尼眾經堂受了沙彌尼和式叉尼戒(Sikkha Mana),後來又想受比丘尼戒,但受比丘尼戒必須到祗陀林去受,余比丘尼想把她送到祗陀林去。但因她相貌端莊,秀麗無比,世間男子傾慕追求者很多,都有礙於已與薩嘎定婚而無從下手,這幫男子聽說法施女出家了,便異想天開去搶她,也曾多次去尼眾經堂威脅過。所以,今天那些尼眾還是沒能力把法施女護送到祗陀林去,害怕路上被搶。如果讓她呆在寺院裡,天天有男人要打擾很麻煩,尼眾商量把她送回家。

送回家後,她們到世尊前,呈白請問:「世尊,法施女想受比丘尼戒,但我們不敢帶她來,該怎麼辦?」
佛陀慈悲地開許說:「可以用音訊方式給她傳戒。」
於是派人帶口信給法施女:「既然有違緣,世尊已開許,佛與僧眾在祗陀林念儀軌,你在此觀想已圓滿得到戒體。」
所以,世尊還開示僧眾:「現在可以用音訊的方式傳授,將來,若有違緣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授戒。」

法施女雖然沒能親自在佛前受戒,但她已經圓滿地納受了戒體,法施比丘尼精進修學,摧毀了三界煩惱,證得羅漢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與手掌無別。諸天稱讚她的功德!

時諸比丘祈問:「世尊,以何因緣法施女今生轉生富貴家,對佛生歡喜心,在佛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又以何因緣世尊為她開許音訊授戒?願為演說。」

佛告諸比丘 :
「這是她前世的發願力。在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印度鹿野苑的一位施主家有一位美麗非凡的女兒,長大後通過父母開許,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在準備受比丘尼戒時也受到一些違緣。當時,迦葉佛給她開許了音訊授戒方式,使她納受戒體,她又精進修持,獲證了羅漢果位,得果後她顯示種種神變趨入涅槃。涅槃後,曾為她專門傳音訊的堪姆還未證得果位,就把她的遺體做成遺塔,以各種鮮花、香水等妙欲供品作供養,堪姆臨終時發願:我一生中於佛教法下出家,雖沒得任何境界,但願我將來於釋迦教法下成為像我的弟子那樣一位專門開許音訊儀軌得戒的比丘尼,並令佛歡喜,出家證得阿羅漢果位。她當時這樣發願,所以,現在於我教法下出家證果,並且我專門為她開許了音訊傳戒,往昔的那位堪姆即今法施女是也。」

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法施女今生相貌端嚴,很多人找她麻煩使她持梵淨行非常困難?唯願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復告曰:「諸位比丘,不僅是現在,往昔她也是在守持淨戒時常受違緣多有障礙。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梵施國王,(譯者:這些佛教中的公案內容很豐富,表面象小說實際上有外意內意密意,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看看,收穫會很大。)國王手下的一位施主與妻子生了個非常端莊的孩子,為他舉行了誕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著。

他長大後,精通了八種觀察等世間法。後來娶了一位稱心如意的愛妻共同享受著美好的生活,生下了一位美如天仙的女兒。這位丈夫成天貪戀自己的妻子,不料理外面的事務,沉溺在情慾中,施主見此,心想:兒子這樣下去,家中所積的財物會用盡的。故非常嫌惡這位兒媳,並遷怒於她:『以前我的兒子非常勤勞,自從你進了家門,他一天天沉溺下去無所事事,你這個象屍體一樣的女人,把我們家染得一塌糊塗。』

這個老父親又直接訓兒子:『你不要天天跟著這個只會說話的女行屍一起,現在血氣方剛、四大調合,不趁年青時積蓄財物,到了年老看你怎麼辦?靠誰、靠什麼來養活你?』

父親經常嘮叨,但對兒子只是陣耳旁風,根本不起作用。後來他想了個辦法 :讓兒子到外面很遠的地方去經商。老父親就準備了很多財物打發兒子外出,兒不得不聽父之教,就用牛馬驢騾載了很多貨物,經過了許多大小城市、山川森林,去了離家很遙遠的地方。但他日夜思念著自己一往情深的愛妻,漸漸地他又瘦又黑,身體成了枯萎的綠草一般,看上去很憔悴、很可憐,還一剎那都放不下,經常自己揣摩:現在事務繁忙脫不開身,但這麼長時間見不到妻子一面,怎麼辦呢?天天這樣想啊想。

後來聽說附近有個著名的木匠,能製作先進的飛機,(譯者:有些人以為一百多年前由美國的科學家發明了飛機,豈不知在釋迦牟尼佛還未出世前的時代裡也有人發明了木頭飛機。)人乘著它可以飛往各地。
他就跑到木匠那裡祈求:『聽說您有架很好的木頭飛機,能否賣給我,我可以給您五百嘎夏巴涅。』

木匠說 :『賣給你是不可能的,我只有一架,不過可以借給你,你可以隨便用,用完了還給我就是了。』

他非常高興,就跟木匠學怎樣飛行、返回等駕駛技術,學會了他經常乘飛機晚上回去與妻子一起生活。後來妻子懷孕了,臨近分娩時,那位木匠要去別處,飛機不借了。他知道妻子臨產了很想回去,但沒能回去。因他以前回來父母及別人都不知道。當他們知道兒媳又要生孩子時,就惡狠狠地審問:『這個孩子究竟是誰的?你到底做了什麼?』這個女的就原原本本把自己丈夫是怎麼乘飛機來去的事都講了。
可他們誰也不相信什麼坐飛機,執意辱罵她:『我的兒子離家這麼幾年了,從未歸家,而你卻說是他的孩子,太不可能了……。』就將她轟出家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5-2009 04: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無依無靠,流浪街頭,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有一天,在一個城市的路口過夜,生下了孩子,當時她痛得昏過去了,恰巧路邊一個大施主家的一隻名叫『炯波』的狗把孩子叼回家了,施主見狗叼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心想:我家現在沒孩子,若自己有個不好的孩子還不如養別人的一個好孩子,養好孩子才有意義。於是就跟妻子商量:『賢妻呀,我們現在還沒孩子,不過自己養個不好的孩子倒不如養別人的一個好孩子有意義啊!現在這個炯波狗叼來如此莊嚴的孩子,我們把他作自己親生的來養,您說好不好?』

他的妻子也同意了,施主說:『那您就躺下抱著孩子睡,我去通知親屬們舉行誕生儀式。』
他就吹螺打鼓地通知大家:『我家生孩子了!請參加』……。」
此時,已昏厥的產婦甦醒了,便四處尋找自己的嬰兒卻沒找到。天亦拂曉。許多人來圍觀,她急切地詢問:『你們有沒有看見一個嬰兒,昨晚剛生的,當時我痛得昏了過去,待醒來時卻找不到了,有誰看見了沒有?』
其中一個人告訴她:『我看見了,是路邊那個施主家的『炯波』狗把嬰兒叼回家了。』
她聽了很悲傷,哀求一個婦女:『您能不能幫我看一下我的孩子死了沒有?』

那位勤快的婦女樂意地答應了,就跑到施主家,只見施主家正在為那嬰兒舉行隆重的誕生儀式。又返到她身旁安慰道:『您不要掛在心上,您的孩子沒死,施主家還把嬰兒當作自己的孩子,正在舉行隆重的誕生儀式呢!』

她心想:把嬰兒抱回來是不可能的,因為施主家有財有勢;一旦真的抱回來也不行,現在自己身為乞丐,再喂一個孩子也很困難,乾脆暫時讓施主家養著他。她自己這樣決定後,就離開此地去他方行乞了。

有一次,她到了一個地方去行乞,被一群強盜搶去了,其中的強盜頭領見她頗有姿色,想把她強迫作自己的妻子,把她帶回家跟她結婚。她心想:我若與他成夫妻,在我的良心裡說不過,一方面自己是有夫之婦,有背於婦道,丈夫身雖在外面,可心一直在思念著我;另一方面自己已受了居士五戒,當依戒持淨行,怎麼樣都不能跟他過夫妻生活,應該想個辦法來對付他。她心裡這麼計劃著,到了黃昏,她在強盜頭領的臥室裡,把頭髮披散開來,嘴巴和眼睛都畫得紅紅的,穿上黑色藍色的破爛衫,手拿著長長的寶劍,簡直像個魔鬼一樣。然後,她在臥室裡靜候著那位強盜首領的到來。

當首領一進門,她一邊叫出一種怪聲,一邊一步搶上去抓住他的領口,威嚇道:『今天你別想逃,我不會放過你的。』

強盜毫無戒備,嚇得渾身直打哆嗦,不敢再多看一眼這位『魔女』,連忙祈求:『今天饒了我一命吧,以後,您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那女人告訴他:『饒你一命可以,但有兩個條件:第一,從現在開始起不能強迫我跟你作夫妻;第二,這件事不得向任何人走露半點風聲,您必須給我這樣發誓,我才會放了你。』

強盜聽了馬上發誓:『我以後絕對不跟你作不淨行,也不告訴任何人,而且在衣食方面給你照顧。』那個女人就放了他。之後,他就一直白
白地養著她。


久而久之,他心煩:這個女人一直養著,即解除不了自己的貪慾又要花錢,不如把她賣了。於是,他就勾通妓女,妓女見她很有幾分姿色,就把她買到妓院去了。

有一天,妓女告訴她:『從現在開始你給我做妓女的工作,把賺的錢交給我。』
她告訴妓女:『不要說做妓女,就是一般的男人我都不會接觸的,你這麼要求我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妓女強壓她說:『我花錢買你就是做妓女的,否則,買你有什麼用?你必須給我做,不做不行!』

她聽了心裡很痛苦,心想 :真是從一個小魔窟又跳到一個大魔窟!不過我還可像上次一樣,好好地嚇唬這個妓女一次。於是,她又打扮得跟魔鬼一樣,等妓女剛跨進門,她立刻衝上去緊緊地抓住她說:『我是某某魔女,你今天若不乖乖地聽我的話,我馬上就把你吃了。』

妓女真以為是魔女,害怕得馬上求饒:『今天你放我一條命,你的要求我一定照做。』
這個女子說:『那可以,第一,從今以後你不要再讓我做妓女;第二,不得向任何人說。』妓女發了誓之後,就一直養著這個女人。

日子久了,妓女家養著魔女的消息傳開了,很多男人都不敢來這家妓院,生意自然很冷清,妓女想送她到其它地方去,但也無處可送,無人敢要。這樣,她就在妓院住了多年。

此時,那個被『炯波』狗叼走的孩子也長大了,人們叫他炯波。炯波長大後學習了天文地理、文學歷算及八種觀察等世間學問,都通達無礙。

他剛剛長大,還未承擔家務,他的養父就去世了。他想:父親去世了,我該料理裡裡外外的一切事務,管理家產,承辦父業,於是他開始經商。後來因為商務的需要,他就到了他母親所在的城裡經商。此時,他的母親一直掛念著被狗叼走的孩子。年邁的老母在街頭、村巷、路邊等多處打聽,某某地方有某施主,不知還在不在?家中有些什麼人?等等。

有人告訴她:『確實在某某城有某施主,不過前不久他去世了。』
她又詢問:『施主去世了,家裡還有什麼人?』正好問到一位炯波商主帶來的眷屬,她問:『施主家裡是不是有個兒子?』
『是有個叫炯波的兒子。』
『為什麼他叫炯波?』
『因為當時一位女乞丐在路邊生下他,被施主家的『炯波』狗給叼回去收養了,故長大後,人們叫他炯波。』『他是我們的商主,就在此城中。』
她請炯波的眷屬帶她去見炯波,見到炯波後,她就把當年的經歷詳詳細細講給炯波商主,告訴炯波:『我就是你的親生母親,你就是我的親生兒子!』
炯波聽了知道她確實是自己的母親,心裡非常高興,就去妓院把母親贖回來了。

此時,炯波的親生父親在外經商多年,賺足了金銀財寶,返回了自己的家。回去時,他的父母去接他。他見了多年不見的父母,抱著父母的脖子難訴別情。到了家他就去他與妻子的臥室一看,卻空無一人。他非常著急,跑過來問父母:『我的妻子—郎巴姑娘哪去了?』

他父母很生氣地告訴他:『你的妻子,自你走後,她行為不檢點、不守婦道,竟然懷了孕,我們問她,她還說是你的孩子,還對我們撒謊說是你坐木頭飛機經常回來等等,後來,我們就把她轟出了家門。』

他聽了這些話,痛苦難忍,對他們說:『你們這種做法太不應理了!我妻子她所說的全是真話,我當時借用別人的飛機,來過家裡與妻子一起生活,後來我知道她快生孩子了,但沒借到飛機就沒回家,她懷的確實是我的孩子!』忍痛說完這些,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傷痛就瘋了。

他脫光衣服,狂奔亂叫:『郎巴姑娘,我的郎巴姑娘!』
父母也沒辦法,就任他跑東跑西到處狂喊:『我的兒子,我的妻子,郎巴姑娘!』如此瘋狂了許多年。
後來,全家團聚的因緣成熟了。一天,炯波家門口來了個瘋子,在那裡大喊大叫:『郎巴姑娘……。』
炯波聽了回來告訴母親:『母親,你看我們家門口來了一位瘋子,一直喊『郎巴姑娘』,一絲未掛,很可憐的。』
聽到這些,她心生懷疑:我叫郎巴姑娘,他會不會是我的丈夫呢?馬上出去看,一看果真是自己的丈夫,就立即把他帶回家,告訴他:『不要再叫郎巴姑娘,郎巴姑娘就是我!』聽了這話,他馬上就正常了,神智也恢復了。
她又告訴他:『我是您的妻子,他是您的兒子!』並為他好好地沐浴,把渾身洗得乾乾淨淨,穿上衣服。然後,全家團聚,共同安度他們的晚年。

諸比丘,法施女當時持梵淨行也是受到如此的違緣,今生又是很多人給她作違緣。」佛陀如是宣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7)大鯨魚--冤害他人,得鯨魚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大阿羅漢目犍連以其神通力,有時去地獄(Niraya),有時去餓鬼(Peta)道,有時去傍生(Tiracchana)處,有時遊人間,有時去天界。尊者去地獄裡目睹地獄的嚴寒酷熱互相殘殺的痛苦;去餓鬼道看到餓鬼遭受飢渴的痛苦;去傍生處觀察到它們互相啖食及役使的痛苦;游及人間耳聞目睹人的生老病死諸苦;飛往天界見天人墮死的痛苦,返回人間分別報給人們宣說,當時的人們了知了各道的痛苦,都對輪迴生起了厭離心。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在捨衛城中忽然不見了,他去了傍生界—一個非常大的海洋中去了。這個海水分三層:第一層海水深二萬八千由旬,其中有鯨魚長七百由旬,這些鯨魚飢餓的時候,就張開大嘴巴,把海水及各種海生動物全部吞到肚裡,肚子飽了,又把海水吐出來靠水生小動物過生活,而那些在腹中的小動物又是靠吃它的內臟來維持生命。第二層海水深二萬五千由旬,其中有大鯨魚身長一千四百由旬,它飢餓時張開嘴巴吞食第一層海水裡的水生動物。第三層海水是二千五百由旬,中有大鯨魚身長二千一百由旬,這些鯨魚依靠吞食第一第二層的動物為生。就在第三層海水中,有一條巨大的鯨魚,在它的身上,有許多大小動物搶著吃它,它的身體被咬成一節一節的,有大有小,有一由旬、二由旬的,也有象小山一樣,一塊塊的,讓它痛苦難忍。沒辦法,它就游到岸邊,然因業力現前,有五百個夜叉(Yakkha)拿著斧子等各種兵器砍他,把它的脊椎全部砍斷了,鮮血瀝瀝……它又無法忍受再游回大海,大海全被染紅了,返回大海後,海中的大小動物又爭著咬它吃它的肉,忍受不了,再返岸邊,又是夜叉砍殺它,它輾轉痛苦,非常難忍,大聲哭叫。

目犍連目睹此情此景,就用自己的聲聞智慧,入四禪定觀察它前世(Purima-attabhava)的因緣:前一世、二世、三世……一直聲聞眼無法觀察的每一世都是傍生。然後,他想:只有佛陀的智慧才能徹見無礙,我應該到世尊前去請問它的因緣。剎那間,他從大海中隱沒回到了捨衛城。

時世尊正給許多眷屬傳法,目犍連覺得現在請問佛陀,可以對眾多眾生有利,便往佛前恭敬合掌請問:
「世尊,我平常到五道輪迴中去,看見各眾生的種種痛苦後,返回告訴人們,使他們對輪迴生起厭煩之心,有極大之利益。這次我去海邊時,大海中見一大鯨魚身長二千一百由旬,在海裡有大小動物爭相啖食,痛苦不堪,到了海邊又有業力顯現的五百夜叉砍殺它,血染紅了海水。見它如是無間受苦,我就用聲聞眼觀察它,它的前一世、二世、三世……以至到聲聞觀不到的生生世世全是傍生,請問世尊它造了什麼惡業遭 受這樣的果報?唯願演說前後因緣,我等樂聞。」

世尊告曰:
「目犍連,這是它前世的業力所現。曾在人天導師、正等覺山王如來出世時,在山王如來的教法下有一位施主,受了三皈(Tisarana)五戒(Panca Sila)。有一天,他對自己的妻子說 :『您是一位賢妻良母,天生容貌艷麗,我們生活一直很好,但現在我在山王如來教下受了三皈五戒,只可以照顧您的衣食生活;或者我給你另找一位男子,去與他一起生活。』

他的妻子對他說:『夫君,您既然已受了三皈五戒,我也絕不願與其他人生活,應該好好對您承侍才是!』他們夫妻仍就共同過著清淨的生活。他的妻子貌美無比,有許多人都想得到她。其中有一位大鼻子大臣對他妻子生起了貪心,想方設法想得到她。

有一天,大鼻子大臣帶著一個人,拿著很多金銀財寶來到這位居士家,對他說:『麻煩您,這些金銀財寶你暫時給我保管一下,我要去國王那裡辦事,帶在身邊不方便,等我辦完事回來再取走就可以了。』
這位居士很誠實地答應:『可以』,大鼻子就特意讓證人看著他親自把這些金銀財寶交給了這位居士。

過了一段時間,大鼻子獨自來到居士家說 :「前幾天我放的金銀財寶今天我來取,非常感謝你。」這位居士心無介備,就把金銀財寶原封不動地奉還給了大鼻子,根本沒有料到其中有詐。

可是,又過了一段時間,大鼻子帶著那個證人一起又來到居士家,對居士說:『今天,我和證人兩個人是來取回我們那天寄放在你家的金銀財寶,請把它還給我。』

當時,居士驚訝地說:『怎麼?不是早就還給你了嗎?』

大鼻子裝出很氣憤的樣子,繼而說道:『你怎麼是這樣的人?那天,明明白白是我們兩個把金銀財寶交給你,今天來取你竟然不給,還冤枉我取回去了,真是豈有此理!』

(譯者:現在這個社會許多做生意的人為了養家糊口及無聊地享樂,多是爾虞我詐,還把打妄語行騙自詡為是『智慧』,真是象《地藏經》中所說的那樣:「末世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做生意的過程中造妄語業,掙來的錢吃喝玩樂又造殺業、淫業、酒業等等,若真是有智慧,則不會為也!也不應為之!)

他們兩個爭個不休,一個不讓一個,結果一同去了國王那裡請國王來裁決。去了國王那裡,大鼻子又是大臣,又有證人,就把這個老老實實的居士給辯輸了。這時大鼻子趁機用皮帶抽打居士,把他的肉一塊塊地割下來,用斧頭打斷了他全部的脊椎骨,在極度的痛苦中,他已去世了。
這位居士去世後,他告訴居士的妻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你,所以,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妻子,我們可以快樂地過一輩子了。』

當時,施主的妻子強忍著心中的憤慨,對他說:『我把丈夫的遺體火化(Sarira Nissanda)後,這件事情圓滿了,我們再一起生活。』

大鼻子同意了,並假獻殷情說:『可以,可以,把你丈夫的屍體拉到屍陀林去。』他還假惺惺地陪著,把施主的屍體護送到屍陀林中。當火化(Sarira Nissanda)遺體的火燃得正旺時,施主的妻子趁他不備,縱身跳入火堆,為夫殉節了。

此時,大鼻子女人也沒得到,而且造了極大的惡業,後悔莫及。眾比丘,當時的大鼻子就是現在正在受報的大鯨魚。它先在地獄中無量劫受極大苦報,再轉到傍生界一直作大鯨魚這樣受苦。」

目犍連復次請問:「世尊,那這個大鯨魚何時方得解脫呢?」

世尊告曰:「將來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善意如來出世時,它才轉為人身,在善意如來教法下出家,並證得羅漢果位。」在座的許多眷屬諦聽了世尊詳詳細細地宣講這前後的因果,都對輪迴生起了厭離心,世尊見彼等堪為法器,便傳了相應的法,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釋天;有些得緣覺、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數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5-2009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8)餓鬼--錯用僧物,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目犍連尊者經常到地獄(Niraya)、餓鬼(Peta)、傍生(Tiracchana)、人(Puggala)、天人(Deva)(譯者:阿修羅(Asura)是包括在天界的非天中,在《智者啟蒙》中也是講五道,故此處沒單獨提出來。)各道中去觀察眾生,把地獄中寒熱燒殺的痛苦、餓鬼受飢渴燃燒的痛苦、傍生互相啖食的痛苦、人生的三苦八苦等等無量諸苦及天人受墜死苦等,耳聞目睹後,返回人間,對許多眾生如實宣講,使他們對輪迴生起厭離心。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到餓鬼界中(譯者:在《大圓滿前行》中講了,餓鬼在天界、人間也存在,有些魔如邪魔、妖魔、部多、夜魔、陰魔等均以餓鬼的形象而出現。)(師言:我們中間有些人生病或遭一些邪魔外道危害時,千萬不要對邪魔外道生嗔恨心,這是一個修自他相換菩提心的良機。如果修行很好的人通過魔的為難,則是即生中修持菩提心最殊勝的方便法,是一個逆增上緣。)

(譯者:你們漢人中很多人說:東北的狐仙來咬我的脖子啊,南方的附身陰魔來跟我說話呀,但我以為這是你們自己的執著,即便真的有,我們應該生個歡喜心和悲愍心,因為自己的身心血肉天天有眾生來害,我能使它們得到安樂,心裡應該很高興;另一方面邪魔外道的痛苦並非人間所能想像,它們心裡有極大的痛苦,又身不由心地再害眾生,業上加苦,何時方能解脫?每每想到這些,自然而然對它們生起了真實的悲心!我們的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前不久忍不住內心的悲痛,也垂淚對我們宣講了這些刻骨銘心的甚深竅訣。所以,我希望學佛的人不要說我已著魔等的話,這樣對自己絲毫無益。作為一位傳法上師,如果不直接這樣說出弟子們的過失,那麼你們的習氣一直除不了,將會使你們的修行沒有增上和進步;再則,也沒必要千里迢迢來到這雪域藏地。我的恩師法王如意寶(Cinta Mani)在依止他的日光堪布時,堪布經常說弟子的過失,當時他們有點不理解,可後來慢慢地反省過來了,在堪布的教言中受益非淺,改掉了許多習氣和毛病,真正經常從內心裡默默地感謝著自己的堪布。)

在大海邊有一個大餓鬼,它是兩個上身一個下身,渾身烈火熾燃,它忍受著難忍的熱苦,還有業力顯現的鐵嘴老虎、獅子、烈豹、大熊等等一塊一塊地撕咬著它的身體,它實在忍受不了,又逃往其它地方,又有許多業力顯現的眾人拿著刀劍等各種兵器砍它、刺他(譯者:這裡大家要認真地作個觀想:假如我是正在受苦的它,我將會有什麼感受?這也是一種修行,在區別有寂的竅訣上要自己觀想為餓鬼、傍生、天人、阿修羅等隨作各種苦行,修大圓滿時必須這樣修。所以,大家想一想自己是這樣,苦不苦?是否受得了?以前美國有個人,自身燃火,多種醫療無效,又從口裡噴火,自己變成一個火團燒死了。美國醫學家、科學家用最先進的儀器都沒查出原由,只知道是自身體內燃火。眾生的業感真是不可思議!)

無論它逃到哪裡,都有猛獸惡人追著侵害它,一個上身砍完了,馬上復現一個再砍,這邊割成一塊塊,割完了那邊馬上又復現一個再割,這樣無間受苦,真使它痛苦不堪。它輾轉反側,亂跑亂跳,大哭大喊。

目犍連見後,以自己的聲聞智慧入定觀察它什麼因緣所致。就觀察到是迦葉佛時,一位僧眾中的執事員,他把夏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冬安居的僧眾用,又把冬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夏安居的僧眾用,除此互用外,還自己貪享僧眾財物,隨意送人,造了這幾種罪。

(師言:今天去成都進貨的僧人必須聽今天上午的公案,這裡有殊勝的教言,就是僧眾的財產、三寶的財物一定要好好保管,珍惜每一分每一厘,注意專款專用,否則,果報不可思議!可能有些人又想:出家人造業多,還是還俗(Uppabba-jita)好,這在釋迦牟尼佛的公案中,文殊菩薩特意請問了佛陀,佛陀說在家俗人造業更多、更易、更重。當時救回了有這種邪見的二十多個僧人。)

當時,目犍連觀察到這些因緣,心想:我雖然也知道了這個因緣,但我若在佛陀前請問,佛陀給廣大眾生宣講,肯定利益更大。於是他就在大海中不見了。回到了捨衛城時,世尊正在為諸眾生傳法,目犍連見因緣很殊勝,就往佛前恭敬請問:「世尊,弟子經常出入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及天界,見諸眾生種種痛苦,返回人間告訴他們,使他們生起真實的出離心。今天到了餓鬼界見到一個餓鬼。兩個上身,一個下身,渾身烈火熾燃,因其業力顯現,鐵嘴老虎、獅子、大熊、豹子等猛獸撕咬它,眾人拿刀劍砍刺它,一個身體砍完了又復現一個再砍,它苦不堪忍,亂跑亂叫,大哭大喊。請問世尊:這是以何惡業所感召如此果報?我等願聞,唯願為說。」

世尊告曰:
「這個眾生往昔造了極大的罪業。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他是一位僧眾執事員,把夏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冬安居的僧眾用,又把冬安居僧眾的衣食費用給夏安居的僧眾用,除互用外,還自己貪享僧眾財物,隨意送人。因他互用冬夏費用的果報使它有兩個上身,因他貪享僧眾財物隨意送人的果報,使他今生遭受猛獸的撕咬、眾人的砍刺。」

目犍連復次請問世尊:「這個傍生何時方得解脫?」

世尊復告曰:「將來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他勝如來出世,這個傍生才得人身出家,得證羅漢果位。」

當時,在座的許多眷屬諦聽之後,都面帶憂愁,生起了厭離心,世尊見他們已堪為法器,對他們傳了相應的法,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位;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得梵天位及帝釋天;有些得緣覺、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其他多數也對佛法真實地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譯者:我們修大圓滿法也是生起真實的厭離心時,才堪為法器,傳法才能真正領受。若對輪迴無厭心,對眾生的痛苦麻木不仁,那就不堪為法器。所以,能生起猛烈的厭離心及覺得再也不能造惡業,有了這個定解,方可授以大圓滿殊勝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9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9)餓鬼--擅用僧物,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目犍連尊者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中觀察各道眾生的痛苦。看見地獄眾生受寒熱燒殺之苦,餓鬼道的眾生受飢渴燃燒之苦;傍生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間各自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等痛苦,天人受墮死之苦。他把自己耳聞目睹的各種痛苦全都如實對眾人宣說,使眾人對輪迴生起厭離心。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以神通到了餓鬼界的新對亞山林中,見林中有一餓鬼,身燃大火,痛苦難忍,它跑到草原上,有業力顯現的獅子、老虎、熊、豹等等追咬爭食著它,它痛苦難忍;想躲在大海裡,可是由於業力顯現,海裡的鐵嘴大魚專門吃它的肉;它無可奈何飛到空中,空中那些業力顯現的鐵嘴老鷹、烏鴉爭相啄食它,使它難以安忍,它到處亂跑到處遭害。

目犍連尊者見此,便以自己聲聞智慧入定觀察它的因緣,觀察到是在賢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是一位僧眾執事員,(譯者:執事員相當於總管家。龍猛菩薩也曾說過:「願我以後不任執事員、維那師等」。確實,執事員在做事情時,上有上師下有僧眾,要做得都如意很難,尤其象維那師領大眾誦經,太多了僧眾生厭心,太少了功德不圓滿。不過,這些人精通經論,詳細取捨因果,也沒有多大困難,大家應該發心。)他擅自把僧眾的財物、修佛塔的費用、十方僧眾錢財隨意享用,送禮於別人。

(師言:我們學院自建院以來在財物上還是如理如法的,因為我自己的根本上師對僧眾常住的財物相當重視,不得錯用等。)

目犍連觀察到這些,心想:我應該將此稟白世尊,祈請世尊為眾演說,會使更多眷屬增加對因果的信心,對輪迴生起厭離心。於是,他以神變剎那間回到了捨衛城,見世尊正在給眷屬傳法,就覺得因緣成熟,即前白佛言:「世尊,弟子常到六道,將所見所聞眾生的各種痛苦說於眾人,令眾人生起對輪迴的厭心。此次,我去了新對亞山林中,見一餓鬼,自身燒燃不堪其苦,奔向草原,草原上又有業力顯現的獅虎熊豹追咬它;它再躲進大海,海裡又有業力顯現的鐵嘴大魚專門吃它的肉;忍無可忍,它又飛到空中,空中那些業力顯現的鐵嘴老鷹、烏鴉爭相啄食它。它沒有一個安身處,到處受害,到處亂跑。請問世尊,它是造了什麼惡業而受此果報?唯願為說,吾等欲聞。」

世尊告曰:
「它往昔造了極大的惡業。賢劫人壽兩萬歲,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他是僧眾中的執事員,為僧眾的生活費、修建佛塔及常住的很多費用化了不少財物(師言:後來他自己享用的原因可能也覺得全是自己化緣所得。如果我們當中以後有化緣的千萬要注意:施主給的時候你要問清楚是供什麼的,回來交到常住上要交待清楚是供什麼用的,一定不能學這位執事員。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化緣所得的財物,可以隨便自己處理或享用,否則,也是違背因果的。)化的錢財很多,他也沒把自己的與供僧的、造佛塔等各項專款分開管理,自己也是隨便用,還送給別人(師言:藏地有些寺院的執事員不懂因果,隨便使用僧眾財物,在很小的時候我親自見過,可能現在他還在地獄裡受苦吧!)

(譯者:現在漢地可能有把供佛功德箱的錢、供燈錢、門票錢等各項專款有錯用互用的吧,甚至分給僧人或其他方面擅自享用,以後的果報肯定很大吧。)以此果報,他墮在餓鬼中,無論是在山林草原還是虛空大海中都有各種痛苦無間地惱害它。」

世尊如此宣說後,許多眷屬心生厭離,覺得輪迴甚為痛苦。世尊見彼等皆生厭離心,已堪為法器,就對他們傳了相應的法。聞法後,其中有些人得到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果位;有些得了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有些不信佛法的,也對佛法生起了 真實的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7-5-2009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0)裸體餓鬼--無因謗僧,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能喜阿羅漢,他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中觀察各道眾生的苦樂。他把親自所見所聞的地獄眾生受寒熱燒殺之苦,餓鬼眾生受飢渴燃燒之苦,傍生們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間各自的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嫉妒等苦,天人墮死之苦等六道的痛苦告訴人們。人們聽到後,都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

有一次,能喜比丘在捨衛城一會兒就不見了,他以神通來到了大海邊,看見海邊有一個裸體餓鬼 :長髮披散遮著全身,雙目失明,從鼻孔和嘴裡不停地爬出很多小蟲吃著它的肉,身體跟燒焦了的木頭一樣,還發出充滿一由旬的臭氣,身後有花斑惡狗追咬不放,身體內外痛苦不堪,亂跑亂叫著。能喜比丘見後,用自己的聲聞禪定智慧觀知 :這個裸體餓鬼是在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性格暴燥的惡性比丘尼,她因無因誹謗其餘眾比丘尼,使很多人對三寶退失了信心,以此受報。
見到此,能喜羅漢想:我雖然略知大概,若將此稟白世尊,祈世尊開示,那肯定對眾生有很大利益,於是,剎那間從海邊回到了捨衛城。這時,釋迦牟尼佛正在諸多眷屬前轉法輪,能喜羅漢覺得這個機緣很好,就到世尊前恭敬請問:

「世尊,弟子能喜以俱生的串習,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中去,把自己所親聞目睹的地獄眾生受寒熱燒殺之苦,餓鬼眾生受飢渴燃燒之苦,傍生們互相啖食之苦,人間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等苦,天人受墮死之苦告訴人們,使他們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無偽之信心。這次,我去了海邊看見有一餓鬼,長髮蔽身,身如焦炭,雙目失明,鼻中口中恆時有許多小蟲爬咬食其肉,身出臭氣近一由旬,又有花斑惡狗緊追撕咬,它非常痛苦,難得剎那的安樂,此是以何業緣遭此果報?請為演說,吾等願聞。」

世尊告曰:
「曾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施主,家中生了一個很莊嚴的女孩,他們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各種奶類高級營養食品餵養她,她如海蓮般迅速成長起來。長大後對迦葉佛的教法生起信心,就發心出家修學三藏,成了一位說法上師,得到許多衣食藥物的供養,也勸很多施主發心修經堂建佛塔,經常對佛及僧眾做供養。

但是,因為她端莊美麗且生富貴之家,年輕有為,所以,自己比較傲慢。結果,在僧團中犯了根本戒,還直接享用僧眾的財物及僧眾的生活費。後來,其他比丘尼發現她已破了根本戒還直接享用僧眾財物,就想擯除她, 這時,她生了大嗔恨心,便無理地誹謗其他有學、無學的比丘尼:你也犯了戒,她也犯了什麼什麼戒。當時,她無因誹謗很多僧人,也惡口罵人,就被開除僧團。然而她惡習不改,還是到處對白衣言說僧眾本來沒有的過失,因此,使僧眾對僧眾互相產生邪見,白衣也對僧眾產生邪見,有些不明事理的人也是盲從邪說,對三寶退失信心,不再供養僧眾。

當時的這位比丘尼就是現在這個裸體餓鬼。因她對有學、無學比丘尼眾造了惡業的果報,故轉生為餓鬼;因對僧眾的無因誹謗、惡口相罵,故在口裡鼻裡有許多小蟲爬出來咬她;因她破戒後,還直接享用僧眾財物及無因誹謗僧眾,使白衣退失信心故,有許多花斑惡狗緊追撕咬著她;因她罵人時邪眼瞅別人故,雙目瞎盲。」

世尊演說了這個前後因緣,當時的眷屬都生起了憂愁與厭離心,世尊見他們已堪為法器,就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聞法後眷屬中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阿羅漢果;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有些得了獨覺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許多不信佛法的人也生起了虔誠的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9 0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1)肉團餓鬼--擅用僧物,得餓鬼報

一時,佛在捨衛城。目犍連尊者時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中去觀察眾生的種種痛苦。看到地獄中寒熱燒殺之苦,餓鬼的飢渴燃燒之苦,傍生界的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世間的求不得及生老病死之苦,天人的墮死之苦。他返回後把觀察到的痛苦一一告訴人們,使人們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信心,他常以這種方便來教化眾生。

一次,目犍連尊者到了餓鬼界,來到大海邊,只見一個像一間房子那樣巨大的肉團餓鬼 :其體內無骨,外無五官,身上有很多鐵嘴小蟲蛀食著它,它又癢又痛,難受極了,有時它飛到空中(業力所感使它能跳入空中),在空中時,自身開始燃火,也是極為痛苦,再返回大海裡,再受蟲蛀,這樣輾轉受苦,無有間斷。目犍連尊者看見後,就用自己的聲聞禪定智慧觀察它的受報之因,觀察到它是迦葉佛教下僧團中的一位大執事員(管家),因把僧眾的財物、修佛塔的資金、僧眾的生活費貪污享用,又送給自己的親朋,餘下財物一燒而光,以此果報它墮為肉團餓鬼。尊者自己雖然了知前後,但他想:若啟稟世尊,世尊對眾多眷屬宣講肯定利益更大。

剎那間,尊者在海邊隱沒,回到了捨衛城。時世尊正為眾眷屬轉法輪,他覺得機緣很合適,即前白佛言:「世尊,弟子經常去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各道中一一觀察其苦,再來人間如實講述,使人們都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對因果生起誠信心。這次,我去了大海邊見到一個肉團餓鬼:體內無骨,外無五官,身上有眾多鐵嘴小蟲恆時蛀食著,極難忍受之時,它躍入空中,在空中又自身燃火,不堪其苦。回到大海中,又受蟲子蛀食,如此輾轉受苦。請問世尊,這是造了什麼惡業而受此報應?唯願為說,吾等欲聞。」

世尊告曰:
「在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時,有一位僧眾的執事員(管家),他獨自掌管著僧眾的財物、修塔的功德款、僧眾的生
活費等財物,貪污享用了很多。後來,他生病了,沒法管理,就把財物送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別人見他這麼做,就好言相勸,他不但不改過,反而生大嗔心說:『你們竟然這麼對我說話,那可以,這些財產我可以不要,讓你們也得不到,乾脆把它全燒了。』他真的把僧眾的全部財物燒光了。


以此惡業使他轉生成這樣一個餓鬼。當時僧眾的財務和修佛塔的功德款及僧眾的生活費,他獨自貪污享用,使他變成了身象房子般大的肉團餓鬼,火燒僧眾財物使它現在自身燃火無法安忍。」 眾眷屬諦聽了世尊的演說,當下對輪迴生起了極大的厭離心,對因果生起了至誠的信心。世尊見眾等已堪為法器,便為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聞法後,其中有些得到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位;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果位;有些得了獨覺位 ;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種子;有些不信佛者也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09 0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2)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今證聖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次,佛到祗陀園去,路途中,遇一婆羅門老人。這位老人一見佛陀,一邊情不自禁地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一邊向佛陀撲過去想抱住佛陀。這時,旁邊的比丘上前攔住,不讓他這麼做,佛陀對眾比丘說:「你們不要攔他,否則,他會立刻吐血而亡的。」

比丘們讓開了,這位老人就搶上去,緊抱住佛陀的脖子,像久別重逢的父親終於見到自己的兒子一樣,急切地喊:「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你、你……。」親熱了良久,這位老人鬆開手,激動的心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這時,佛陀給他傳了相應的法,這位老人馬上獲得預流果位。此時,得果的老人向佛陀祈求道:「我願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請佛陀慈悲攝受。」

世尊欣然答應並攝受了他,當下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之方便言詞為他授了近圓戒(譯者:受戒的十種舊儀規與現在的儀規不同,舊儀規中有十種得近圓戒,於《花  論》中廣明。)出家後,他身披三衣、手持缽盂濾水器,成了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世尊為他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教言,他自己也是勇猛精進,滅盡了三界輪迴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在拜見您的成千上萬個男人中,沒有一個像這位老人一樣如此對待您的,今老人之舉是以何因緣?唯願為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親。他往昔的習氣現前,所以,才會有今天這些行為。」

「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您的父親,那為什麼今生不作您的父親呢?」

世尊復言:「凡大菩薩好行佈施,具足出離心,但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經常對我佈施與生出離心造的違緣太多了。最後我發了一個願:願他以後不要再作我的父親。另外,我今生的父親淨飯王曾發願作佛的父親,這兩個因緣和合,所以,他今生沒作我的父親。」
「那麼請問世尊,淨飯王往昔是如何發願的呢?」

世尊告曰:「早在九十一個大劫(Maha Kalpa)前,有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Krakucchandha Buddha)出世。有一位大商主供養佛陀時,見佛身相十分莊嚴,就發了一個願:願將來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樣的兒子。當時的商主就是今世的淨飯王,以此願力他今生作我的父親。」

「請問世尊,那位婆羅門老人以何因緣今生貧窮,人已年邁,才值遇佛陀出家?」
世尊曰:「因為他生生世世對大菩薩行佈施與生出離心造種種違緣,尤其是對我出家造種種違緣(師言:在《賢愚經》中講,對出家不能作違緣,若作違緣,罪同毀壞佛塔無別。凡是個人想出家時說明因緣已成熟,任何人不得阻攔,而應隨喜。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信心具足就可以出家,上至國家元首下至乞丐都可以出家,任何人不應作違緣。否則,將生生世世受貧窮之苦及難遇佛法等之許多果報。所以,自己出家、勸人出家功德很大。)故他今世貧窮,老年時才遇佛出家。」

「世尊,他以何因緣對佛生歡喜心,於佛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
世尊說:「這是他往昔的願力。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臨終時發願:我一生中出家修持,雖然沒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斷盡三界煩惱,證得阿羅漢果。(譯者:小乘觀點《俱捨論》中也說:若要證羅漢果必須現僧人相。故此經中得羅漢果者都是在教法下出家才證果的。但大乘中不一定現僧相才能成就,也有居士身、沙彌、沙彌尼得成就的。如國王恩札布德、赤松德真、維摩詰居士等都是很好的例證。)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證阿羅漢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9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3)土地變金地--農夫供佛,土地變金

一時,佛在捨衛城。城郊祗陀園附近有一位貧窮的農夫,他的田地在祗陀園附近不遠的地方。這位勤勞的農夫每天都是早早地起來,準備犁鋤等種莊稼的工具,然後去田裡做農活。因田地離家遠,所以,中午他妻子就把午飯送到田裡一起吃。他們能經常見到佛陀及僧眾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來回的情景。每次見到時,他都心中數數歡喜,讚歎不已:「不可思議!佛陀如此莊嚴!僧眾如此之多,個個威儀具足!」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

一次, 農夫夫婦互相說:「我們前世肯定沒造什麼善業,才致於今生福報很薄,又這麼貧窮,若再不供養佈施,那來世我們會更可憐,更造業,怎麼辦好呢?」

想了想,農夫對妻子說:「賢妻,我們家中有沒有可以作佈施供養的物品?」

妻子說:「家裡雖然沒有太多的供品,但供養不在於供品的多少,只要心清淨,即使對世尊做個小小的供養,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為了今世與來世不再受貧窮之報,我們應該好好地對世尊做供養。」
農夫高興地說:「那可以,您愛怎麼做就怎麼做吧!」

這麼商定後,妻子回去準備了家中最精美的飲食。第二天早上,將備好的飲食全部拿到田野去,在那裡一直恭候著佛陀來應供。

佛陀具足種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眾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的。世尊已經觀察到農夫該調化的機緣已成熟,就著衣持缽前來化緣。 農夫夫妻倆看見世尊遠遠地走來,就欣喜不已,身不由己地跑上前,親近世尊,並祈求道:「世尊能否能接受我們的供養?」世尊默許了。他們請世尊入座,親手供養甘美的飲食,供養圓滿後,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之後世尊就返回祗陀園了。

他們倆夫婦當下就在田地裡發願:「以此供養世尊的善根,願我們從此不再受貧窮之苦,願我們的田地莊稼全變成黃金!」

剛發願畢,以其清淨心供養之功德力和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他田地裡的莊稼全變成了黃金,夫妻二人欣喜若狂,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賢慧的妻子對農夫說:「現在,地裡全變成了黃金的願果真實現了,這固然是很好,但我們應該先得到薩迦國王的開許,否則,我們不一定能享受到這些黃金。您先去宮中稟告國王,並獻給國王一份黃金,這樣比較好通融。」於是農夫就去了宮中,將田地變成了黃金的事實稟告了國王,並說:「現在,我們的田地全變成了黃金,這就供養國王一份,請國王笑納。」

聽了這話,國王有點不相信,心想:這個農夫可能精神有問題,但仔細觀察他,又是個正常人,就半信半疑地問農夫:「真有這樣的事嗎?」
農夫說:「確實是事實,若不相信,那就請陛下親自去看一下。」

國王就專門派人去觀察一下真假,可所派的這個人怎麼也看不到黃金,只看到一般的田地莊稼,他回稟國王:「我沒見到什麼黃金!」
但農夫又祈求:「國王陛下,請您最好親自去看一下,在我們的眼前,田地確確實實已變成了黃金,與市上流通的黃金一樣。」
對世尊很具信心的薩迦國王想了想,問農夫:「你是造了極大的福報,還是遇到了很殊勝的福田?」
農夫說:「我是遇上了殊勝的福田。」國王才覺得可信。就隨農夫去田地裡,親自去觀察確實是真的。

農夫就獻給國王一塊,國王拿著黃金仔細看了看,誠覺稀有,便問:「你能現前這樣的福報,究竟是怎樣的因緣?」
農夫如實地回答說:「是中午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並至誠發願而得到的。」
明達的薩迦國王聽了,告訴農夫:「不必擔心,這都是你自己供養發願的功德力所得的福報,你自己有權享用,不過,我希望你能上供下施,這個很重要。」

(譯者:由此大家要知道對上師三寶以清淨心供養少少的食物,其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農夫心想:國王所說的,頗有道理。現在的富裕全是世尊加持而來的,我應該報佛恩—上供下施。於是,他就在三個月中以飲食供養佛陀及僧眾,並以其它的物品供養他們。世尊為他傳了法,聞法後,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證得了預流果位。爾後,他於世尊前祈求出家,出家後,他守持清淨的比丘戒,勇猛精進,摧毀了三界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農夫的田地變成了黃金?最後,他又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為說,吾等欲聞。」

世尊告曰:
「這是他前世和今世的兩種因緣。前世的因緣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他是一位婆羅門的兒子,長大後出家了,臨終時他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來世在釋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證得羅漢果。以此往昔的願力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這是前世的願力。現世的因緣是他作農夫時,平時見到我時數數心生歡喜,並以清淨心對我供養,以他清淨心供養的功德力和我的加持力,使他的田地變成了黃金。」世尊如是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7-2009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4)升天的先父--先父升天,引子證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一婆羅門與妻子共享著美好的生活,後來,妻子生下了一個端嚴的兒子,他們為兒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為他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著,他如海蓮般很快地長大了,他對世間的一些學術精通無礙。婆羅門對三寶極具信心,並皈依了佛門,受持居士戒,經常供佛及僧,世尊也親自對他宣說法要。但不久,婆羅門生了病,家人用根、莖、葉等配製成藥來醫其病,終因醫療無效而去世。去世後立即轉生到三十三天(Tavatinsa)。婆羅門兒子把父親的屍體拿到靈鷲山附近的大屍陀林中,準備火化(Sarira Nissanda)。他看著父親的遺體,萬分悲痛,一邊處理屍體,一邊大哭大喊:「爸爸,我的爸爸……。」極度的悲傷使他精神失去了正常。從此,他四處流浪,邊哭邊喊:「我的爸爸」,看上去很可憐。
他的父親轉生三十三天後,按天人的規矩要作三觀察:觀察從何處來,以後到何處去,以何因緣而來。他作這三種觀察時,知道自己是從人道來,因皈依佛門,親聞佛陀之法要而得生三十三天的。他深感世尊的恩德極大,為報佛恩,他決定在未過夜之前去拜見世尊。於是他身著天人衣,佩帶著項鏈、耳環、臂環、手鐲、頭飾等等瓔珞珠寶,手持青蓮、白蓮、曼陀羅等各種天上鮮花來到佛前供養頂禮,右繞三匝。世尊觀其根基為他傳授了相應的法,他當時獲得了預流果,繞佛三匝,就準備返回天界。

這時,他看見原來的兒子在屍陀林裡到處哭喊,就到兒子前問:「你這是干什麼?何必這麼悲傷?」
「您是誰呀?」
「我是你的父親。」
「那您現在在哪裡?」
「我已轉生三十三天。」
「那您以何善業轉生三十三天?」
「是因為我在人間皈依了佛陀,受居士戒,在佛前聞法的善根,使我轉生三十三天,希望你不要悲傷,我現在很安樂,你好好皈依三寶,將對你以後有極大的利益。」

聽到先父如是教導,也解除了他心中的煩惱。隨後,他就去世尊前恭敬頂禮,世尊為他傳了應機的法要,他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了預流果位。得果後,他再三祈求:欲在如來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如來開許了,並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之方便言詞使他立刻納受了比丘戒體。爾後,他勇猛精進,滅盡了三界諸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婆羅門之子初於佛無信心,但後來依其先父之教導才對世尊生起信心,隨佛出家證得羅漢果?唯願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
「不僅是今生婆羅門兒子依其先父的開導對佛生信出家,往昔也是如此。早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的兒子對世間的十八明、八觀察無所不通曉。而這位婆羅門對迦葉佛具足極大信心,在佛前皈依受戒。死後轉升到天界。兒子見亡故的父親悲痛欲絕,每日哭喊。

其父見此,便顯現其前開導說:『你不必如此痛苦,我因於迦葉佛前皈依受戒,死後已轉生天界,你也應該皈依迦葉佛,將對你以後有利。』
兒子聽了,就去迦葉佛前皈依出家。在臨終時他發願:『我在迦葉佛教法下一生出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得證羅漢果位。』以他當時的願力成熟,故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

當時的父子即現在的父子,當時的兒子也是依靠其先父的開導而出家的,今生也是依靠其先父的開導及前世願力的和合,得以出家證羅漢果的。其前後因緣如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09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5)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謗聖,墮無間獄

一時,佛在王捨城(Rajagadha)。果嘎勒嘎比丘(提婆達多的眷屬之一)住在薩呷瑪山,此山環境幽美,鳥語花香,十分僻靜。附近的施主與婆羅門對果嘎勒嘎比丘十分恭敬,經常對他供衣物藥食等。當時,舍利子和目犍連一同遊方(師言:舍利子和目犍連生生世世關係甚密,在釋迦牟尼佛的座下也是一對密切的道友,圓寂時也在一起,平時都是形影不離地在一起。)到薩呷瑪山,他們住在一個寂靜(Santi)的山林中。

果嘎勒嘎比丘聽說他們二位尊者(Thera)到了這個地方,就前往頂禮,迎請二位尊者光臨他的住處,並許諾:將供養二尊者一切資具。但二尊者因那裡人多不易修習,想到附近一個寂靜的地方安住,就婉言謝絕了果嘎勒嘎比丘的善意。當時,他也遵從了二位尊者的意見,並說:「無論如何二位能在我們附近森林中修習,我本人非常隨喜,二位能在這裡住多久,我們可以供養多久。」二位尊者就答應住下來,只對果嘎勒嘎提出一個要求:「請不要告訴任何一個人我們在這裡,一旦有許多人來來往往的話,那我們會不辭而別的。」果嘎勒嘎比丘也答應了。這樣一來,二位尊者就安住下來了。

在很長時間裡,果嘎勒嘎比丘也一直供養著二位。一晃多年過去了,二位尊者一直相安無事,沒有任何違緣。

當時,果嘎勒嘎身邊有一個對他很好的大施主,家裡生了一個孩子,孩子稍大,便對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信心,跑到果嘎勒嘎那裡皈依受一些戒,並請求出家。當時,果嘎勒嘎問他:「你有沒有通過父母同意?」
「沒有。」
「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必須通過父母同意,你先回去徵求父母的意見,若他們不同意,我可是不敢攝受你的。」果嘎勒嘎十分明白的告訴這個孩子。
他回去請求父母:「我願在如來教法下出家,請父母同意。」他的父母根本不同意,對他說:「除非我們死了,那是不得不離開你,如果我們在世一天,你別想離開我們。」他只好順從父母,暫時不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對二位尊者供養了多年,大施主的兒子都長大成人了。
一次,果嘎勒嘎比丘準備出遊,臨行前,他把弟眾全交給了舍利子和目犍連二位尊者說:「二位,我準備出遊,請您們為我的弟眾傳授一些教言,好好地調化他們。」交咐完畢,他便出門了。二位尊者就觀察他弟子們的根基,覺得堪為法器,並跟二位很有法緣。觀察後,二位就顯示神變,給他們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法,他們都勇猛精進,全部獲證了阿羅漢果位。

這時,那位大施主的兒子懇求父母同意後,便來到經堂準備出家。比丘們得知他想出家就告訴他:「果嘎勒嘎比丘外出,有舍利子和目犍連二位尊者在這裡住持,帶我們聞思修,你若在尊者前得出家,那是很殊勝的。」大施主的兒子聽了很高興,就在尊者舍利子前出家了。尊者為他傳授了一些法要,他證得了預流果,再受比丘戒,更加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得羅漢果後他就對他自己的父母傳法,這兩位大施主也得了聖果。於是他們做廣大的佈施來酬報三寶的恩德。

久而久之,二位尊者的德行感動了薩呷瑪山的天人,天人就告訴本地的居民:「現在,我們薩呷瑪山上有兩位尊者:一名目犍連,一名舍利子,他們二位是真正的善知識,你們為何不去拜見?」天人們這樣告知後,前來拜見者絡繹不絕,兩位尊者覺得天天很多人來恭敬供養,因瑣事虛耗時光,於自己修習無益,便決定離開此山。他們就告訴那些已得羅漢果的果嘎勒嘎的弟子們:「以前在這幽靜的森林中安居非常殊勝,但現在來往的人太多,我們曾與果嘎勒嘎約定,如果人來得多我們就不辭而別,現在,我們打算離開此地,你們最好去王捨城,我們大家各奔東西,都好自辦道。」

依據尊者的教言,寺院裡的全部僧眾、施主都去了王捨城,二位尊者也另去他方。路途中,天下雨了,越下越大,二位尊者看見前面有個山洞,想進去避一避雨。也看見了先進去了一個牧女又進去一個男人。過一會,那個男人出來走了。兩位尊者未多觀察便走進山洞裡避雨。

這時,果嘎勒嘎出遊已經回到薩呷瑪山,一看森林中的兩位尊者沒了,經堂裡的弟子也全部沒有了,他心中既著急又煩惱,東打西聽詢問。

結果別人告訴他:「是那兩位尊者把你的弟子、施主等全帶走了。」他聽了馬上生起了大嗔恨心。

又跑到那位大施主家,施主家的兒子也沒有,他問施主:「您家的兒子哪去了?」
施主說:「他跟舍利子出家了,現在不知他們一起又跑到哪裡去了。」聽到後,簡直是火上加油:不但把自己的眷屬帶走了,還把施主的兒子也帶走了。又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在旁邊添油加醋地說:「當初你倒是對他倆蠻好的,可現在反把你的眷屬全帶跑了……」

他越聽越生氣,怒不可遏,一刻也難以平靜:這樣太不應理了,無論如何,我去把我的弟子眷屬帶回來。打聽兩位尊者的去向後,立刻起身追趕他們,在山洞裡追上了,他就強壓心中的怒火,在二位尊者前仍然恭敬頂禮,說了些悅耳的敬語。

先前先進山洞的牧女在裡面聽到洞裡有三位比丘說話的聲音,就悄悄從山洞深處溜了出來。果嘎勒嘎看到一個行為不規的女子從洞深處走出,心生懷疑,再仔細地觀察那個女子是剛做完不淨行的眼神,心想 :洞裡只有他們三個人,肯定他們之間有關係(師言:當時,以一般凡夫之見,好像果嘎勒嘎有一個相似的因,後來對二位作誹謗。以後,我們平時在評論定論一個人、一件事時,千萬不要以凡夫之見去洞察斷決,一定一定要謹慎!)。他心裡生起了邪見(Miccha Ditthi),再加原有的怒火,果嘎勒嘎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恨,當面對二位尊者惡口辱罵:「你們已經犯了戒,行為不如法……。」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惡語,兩位尊者見他惱羞成怒,也就無言相對,不再解釋。

然後,果嘎勒嘎就追去了王捨城,凡見到比丘就對他們說舍利子和目犍連是怎樣怎樣地與女人有關係,持戒不清淨等過失……。
(師言:我們學院的六千僧眾中,若現量見到他人的過失,要再三觀察是不是自己的眼根不清淨、耳根不清淨而看錯了聽錯了。若不是管家負責人在很必要的時候,最好不要舉他人之過,否則自背因果。不要說無因誹謗,即便是有因誹謗也要墮入地獄的,佛陀也是無法救度,這裡的果嘎勒嘎就是一個強有力的例證。現在,在我們學院所有的人,都是發了菩提心的,可以說都是因地菩薩,若是對菩薩誹謗,其罪是大於誹謗羅漢的,將不知比果嘎勒嘎之苦要長、要重多少倍?所以,各位徒眾,你們為了究竟的自利,千萬千萬莫察他人之過,多觀自心自身自口為要!要『守身如玉莫妄舉,守口如瓶莫妄言,守意如城莫妄念。』切記!切記!)

果嘎勒嘎就這樣在王捨城散佈著謠言,對二位尊者妄加誹謗。
諸比丘聞之就前往佛陀前請問:「世尊,果嘎勒嘎比丘逢人便說舍利子和目犍連的過失,該怎麼辦呢?」

佛陀就特意找到果嘎勒嘎,語重心長地勸他:「果嘎勒嘎,果嘎勒嘎,請不要誹謗他們兩個,他們的戒律是很清淨的,不然,你如是誹謗,你自己將來會恆常遭受大苦報的。」

果嘎勒嘎執意對佛陀說:「世尊,對您老人家我的信心是很大的,舍利子和目犍連確實是惡性比丘,不是清淨比丘。」

他仍然繼續誹謗。佛陀又二次、三次對他說:「果嘎勒嘎,果嘎勒嘎,請不要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他們的戒律是清淨的,若你繼續如是誹謗,將來恆時遭大苦報。」

他仍固執己見對世尊說:「世尊,我對您老人家的信心是很大的,但這兩位比丘確實是惡性比丘。」仍是照舊誹謗兩位尊者。

後來,果嘎勒嘎生病了,身上有很多小虱子,先是芥子那麼大,再長為芝麻那麼大,再長到青稞一樣大,再長到豌豆一樣大。最後,長遍全身,口吐鮮血,渾身滾燙,忍不住大喊大叫:「很燙啊!我的身上很燙啊!」

(譯者:『很燙』藏文是『阿察察』。記得小時候,我們那裡一個老鄉在文革時期當民兵排長。當時,多芒寺經堂裡面全都毀完了,剩下一個好好的空房子,裡面放一些□牛冬天吃的飼料。一天,他悄悄地去把飼料點燃了,整個經堂都燒成了灰燼。過了五六年,那個老鄉渾身發燙,燙得他受不了,翻來滾去地,幾十人個都壓不住,大哭大叫:『阿察察!阿察察!』就這樣痛死掉了。他就是這樣現世造業現世受報。)

他一邊叫很燙,一邊身上流下膿血,在很大的痛苦中去世了。去世後,馬上墮入最底層地獄—裂如大紅蓮地獄(Maha Padma)中,身長一由旬,業力顯現的獄卒們拉出他的舌頭當作大地,地上五百農夫拿著燃燒的犁鋤鐵耙等農具在上面耕犁,整個舌頭上燃火,使他痛苦得無法忍受。農夫和耕牛的腳每踏一處都立即燃起火焰,令他整個身體成為一個燃燒的火團,一個身體燒盡了另一個馬上又復活,又受新的痛苦;業力顯現的鐵嘴大獅子、惡狗、大熊、豹子等大口大口地撕咬他,吃他的肉,還有鐵嘴的老鷹、鴟梟、烏鴉啄食著他,他渾身痛得無法忍受,大哭大叫。

(譯者:這裡大家想一想,果嘎勒嘎現在還在地獄受苦,何時他才能解脫?這是他誹謗二位尊者的果報。所以,若對因果有誠信的人,從現在開始懺悔以前所造的業,注意以後不要再造業。否則,一旦業果成熟,那將會後悔莫及。)

時有三色三天子一起飛來佛前對佛恭敬頂禮,一位天子稟白:「世尊,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

一位白曰:「世尊,果嘎勒嘎已墮入裂如大紅蓮地獄,因誹謗二尊者之故。」
最後一位以偈白佛言:「無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

(譯者:本來佛陀具足智慧與神通,無所不知,但為了利益眾生,需要這樣的緣起,不請而說的極少。像我們的上師如意寶(Cinta Mani)對我們學院的一切瞭如指掌,但為了利益眾生,有人向他老人家反映後,才對眾人宣說。)

(師言:對惡人不要讚歎或者不是大德而奉稱大德。對大德不應譏毀或者以凡夫之心去妄加推測而誹謗,經中有明確的宣講。我的上師托嘎如意寶自我親近他老人家起,無論任何人對他說功德或過失,他僅僅是應一聲「哦呀,哦呀!」從來沒有隨人而去譏毀他人。我的上師人格是如此的穩重,但為什麼他老人家的傳承弟子中竟出現你們中有些沒有主見的人?簡直象水上的浮萍、牆上的草,隨風飄動隨風倒,無論新來一個什麼樣的人馬上圍過去摸頂什麼的,這是哪位上師給你們傳下的規矩?你們有沒有頭腦和智慧?我本人於石渠求學六年,除了托嘎如意寶、諾巴上師和觀音上師以外,再沒有依止過任何一個人。我的托嘎如意寶(Cinta Mani)對待大成就者心存恭敬,一般也不輕意表態的。一次,一個成就者的兒子在石渠學院附近打獐子開了一槍,按學院的規矩敲鑼打鼓集眾,對殺生者唸經降伏。當時,那個成就者的兒子很害怕,就到上師前懺悔。我心想看看上師對大成就者的兒子是什麼態度。就去偷聽,上師只是說:如果你是成就者,我也不敢說不讓你打獵,但若是一個凡夫,殺生沒有意義吧。僅此而已。)(譯者:在漢族四眾弟子(Catu Parisa)中,有些人頭腦和智慧好像沒有,經常口中輕意奉稱讚歎惡人、譏毀正士,身更是不穩重,這個上師今天依止得『好好的』,明天丟掉他,又找另一個依止,真像大熊貓抱竹子,抱一個丟一個。《二規教言論》中是教我們應如何的穩重,《格言寶藏論》是教我們怎樣觀察善惡的?真正的聖者教言。但依此奉行者極少,隨他人凡夫見而行者反多,就像全知麥彭仁波切說:「於此濁世末法時,若說真實語則無人聽,若說誑語,則反以為真實……。」希望大家平時多用聖者的教言來熏習自己的三業,不要輕舉妄動,不要人云亦云,要三思而後行。對上師三寶要用心去恆時依止。不但是今日、今生,而是生生世世依止一位上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7-2009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於安樂,尤其於聖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即說偈畢,三天子都不見了。

次日,世尊告之於大眾:
「昨晚來了三位天子分別告訴我:『提婆達多的眷屬果嘎勒嘎已病故,他已墮入裂如大紅蓮地獄,因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之故。另一個以偈曰:『無論是何人,說過毀己因,勿贊惡人德,不譏毀正士,倘若如是行,唯口徒造業,永離諸安樂,尤其於聖者,若生嗔恨心,百千萬劫中,地獄受痛苦。」


「現在,你們要知道果嘎勒嘎已墮入地獄受大痛苦,如果你們願意聽的話,我給你們講一下寒地獄之苦,如『果薩拉』(印度市名)地方全遍滿芝麻,百年出一粒,取完全部芝麻的時間是最上層具包地獄的時間,這樣每下一層將增加二十倍,依次類推,到最下一層是裂如大紅蓮地獄,果嘎勒嘎就是墮在這裂如大紅蓮地獄中受大痛苦,若未得如我之境界,則難以了知別人的根基等。所以,大家不要說人過失,如果真正想了知一個人,要通過八種觀察:觀察行為、行境、道友、生活、聽聞、身業和口業。從多方面綜合觀察才能真正了知一個人,切莫以偏概全,輕斷善惡。諸比丘,對一般的木頭也不能生嗔恨心,何況對有情眾生。以後,要多注意這方面,精進修行。」

舍利子和目犍連聽到後,就到地獄裡,想救那個誹謗他們的果嘎勒嘎。在距裂如大紅蓮地獄很遠的地方,就見到他正在受極大苦,當果嘎勒嘎看到他們二位時,還是生大嗔恨心:「你們兩個,在人間加害於我,現在,我在地獄裡你倆還不放過我,還想對我再做什麼?」因他嗔恨心又加強了,所以,所遭的苦就更加猛烈,身上的火更加熾燃。他們兩位見無法救他,就回到王捨城來了。

(譯者:大家知道眾生業力成熟受報時,聖者也是無法救度的,太可怕了!有的人在依止恩師的過程中,由於自己的業障所礙,當時,不能對恩師生起信心,不知懺悔自己的業障,反而對恩師無因誹謗。後來,再求恩師原諒。當然,作為一位善知識肯定是不會計較的。但是,以後的因果會不會原諒,那很難說。)

到王捨城後,他們對眾人如實地宣講了現量見聞到的正在受苦的果嘎勒嘎,人們聽後對因果不虛生起了誠信心,對輪迴生起了厭離心,已堪為法器。舍利子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他們有些得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梵天、帝釋天;有些得獨覺、辟支佛位;有些得金輪王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多數對佛法生起了誠信並皈依了佛門。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果嘎勒嘎比丘對二尊者生嗔心作誹謗,死後即墮地獄?唯願開示,吾等欲聞。」

世尊告諸比丘:
「不僅是現在,以前也有對他們誹謗(Pisuna)墮入地獄的因緣。那是很早以前,在無爭城市裡有一位大自在部國王,他手下有一位婆羅門大臣,精通世間一切學問,人人對他像羅漢一樣地恭敬。為時不久,在一個森林中,居住著一位有五百眷屬的仙人,精通一切學問,因在森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遷到了無爭城近郊結茅安住,很多人對他們很恭敬。久而久之,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全跑到仙人前供養恭敬。婆羅門大臣得不到以前那樣的名聞利養,也不像以前那樣受人尊重,就生一個噁心,想辦法來害五百仙人。當時,仙人座下有兩大弟子,也精通一切學問,守持淨戒。婆羅門大臣就開始到處造謠說:「那兩位婆羅門持戒不清淨,作不淨行,不是梵淨行者等等……」害得他們也得不到供養。

後來,那位仙人去勸婆羅門大臣:『你不要誹謗我的那兩位弟子,他們的戒行很清淨。』

這樣三番五次地勸誡他,他還是不聽,仙人就警告:『你還這樣下去,以後要墮入地獄受極大痛苦的!』大臣還是不在乎。

這樣,婆羅門大臣死後就墮入地獄受了很多苦。諸比丘,當時的那位老仙人就是現在現前菩提的我,兩位弟子就是舍利子和目犍連,當時的婆羅門大臣就是現在的果嘎勒嘎比丘。當時他是因為無因誹謗而墮入地獄的,現在亦如此。」

復次,眾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舍利子、目犍連已是羅漢仍受如是誹謗?再願為說。」

世尊復告曰:
「諸比丘,一切眾生的業不會成熟於外面的地水火風,而是成熟於自己的界蘊處,所謂:『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還是在很早以前,俱塵城中住著兩位苦行者,各有五百眷屬,當地居民對他們很是恭敬。距城較遠的森林中居住一位具足五神通慈悲的婆羅門,帶著五百眷屬。林中生活不太方便,就遷居到城郊,時城民們多轉依這位婆羅門,在他前出家並得了一些神通。

此時,苦行者覺得自婆羅門來後,供養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二位苦行者為了得到供養就開始無因誹謗他們,他倆還令弟眾一起去城市路口經常對人散佈謠言。婆羅門自己覺得此處不是久留之地,就返回森林去了。走後,苦行者的供養又恢復如初。當時的這兩位苦行者就是現在的舍利子和目犍連。因當時說別人的過失,死後墮入地獄千百萬劫,從地獄得到解脫後,生生世世都遭人誹謗,以至得羅漢果位,仍受果嘎勒嘎的誹謗。」

諸比丘請問:「世尊,果嘎勒嘎在地獄中受種種的痛苦,被鐵嘴烏鴉、獅子等啄食,此因從何而來?」
「此是他親口誹謗舍利子和目犍連的果報。」
世尊如是宣說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6)三藏法師--無因誹謗,墮無間獄

一時,佛住捨衛城。目犍連經常到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道分別觀察他們不共的痛苦,見到地獄眾生的寒熱殺戮之苦,餓鬼眾生饑渴燃燒之苦,傍生的互相啖食役使之苦,人道有情的求不得、怨憎會、生老病死之苦,天界天人的下墮之苦,把這些現量見聞的痛苦如實對眾人宣說,凡聞者皆對輪迴生起厭離心。

一次,他又以神通去地獄了,見一眾生身長几由旬,正在無間地獄中受苦。以其業力顯現,有很多人把他的舌頭拉出來舖在大地上,大地變成燃燒通紅的鋼板,眾人就把他的舌頭釘在上面,上面有許多農夫驅牛耕犁,有時火焰熾燃,整個舌頭與身體被一團火燃燒燼盡;一會兒又復活,又有許多農夫耕地,耕牛與農夫的腳踏下去,抬起來每步都有一個兵器出來,把舌頭割成一塊塊的碎肉,他痛苦難忍,輾轉翻滾,大喊大叫。

目犍連看到這個罪苦的眾生,就用自己的聲聞智慧入定觀察,他前世究竟造了如何的惡業以致於今天在無間地獄受苦?結果觀察到自己的聲聞智慧無法觀察到的生生世世,他一直都在無間地獄受苦,且此獄盡時轉生它獄,這樣無有出期。他覺得只有遍知智釋迦牟尼佛才能徹見究竟。於是剎那間又回到捨衛城,見世尊正為眾眷屬傳法,就上前對世尊恭敬頂禮請問:「世尊,我經常到地獄、餓鬼、傍生、人間、天界觀察各道不共的痛苦,回來如實地告訴人們,使他們對輪迴生起厭離心。這次我去了地獄,見到一個眾生身長几由旬,以其業力所現,有很多人把他的舌頭拉出來舖在大地上,大地馬上變成了燃燒的鋼板,再把舌頭釘在鋼板上,許多農夫在舌頭上驅牛耕犁,農夫與耕牛的腳每踏一處,便立刻顯出寶劍,把他的舌頭一塊塊地割下來,這個眾生非常痛苦,輾轉反側、大喊大叫,不知他是因何惡業而遭受此報?唯祈世尊為我等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
「這個眾生曾造了極大的惡業。很早以前,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無失心如來出世。當時王宮裡住著一位三藏法師,王宮上下及內外城民都對他恭敬供養承侍,他的衣食藥物非常富足。另外又來了位三藏法師是羅漢比丘,帶五百個眷屬先在王宮住了一段時間後,又到宮外安住。他相貌莊嚴,具聖者之德行,很多人對這位三藏法師越來越起信心,對他恭敬供養承侍。而那位皇宮裡的三藏法師原來的名聞全得不到了,心裡很苦惱:這位法師沒來之前,很多人對我恭敬供養承侍,自從他來了以後,我什麼都得不到了,我應該想個辦法。

於是,他就到城市各個地方在很多人面前對三藏法師作無因誹謗:『那位三藏法師已破了根本戒,他行持的不是佛法,是外道,邪知邪見,大家最好不要依止他,否則恭敬供養也沒有什麼實際利益……。』聽到這些誹謗的人居然毫無理據地聽信了他。

(師言:有智慧的人會通過長時間的仔細觀察而取捨,絕不會輕易地隨行和妄言。我們要常以佛及聖者的教言熏習自己,用聞思的智慧去據教據理地判斷一個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見,輕隨他人,他人說:「某某犯戒了」,你馬上信口隨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類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這樣隨便。希望你們以後:第一身心要穩重,第二口要穩,不妄加評論好壞。)

以後,很多人就不再恭敬供養那位羅漢三藏法師了,那位三藏法師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所在,覺得:該離開此地回到原來的地方去了,如果讓他這樣無因誹謗,會因為我而造更多惡業的。就理智地離開了,原來的那位三藏法師自然很高興。(譯者:現在,有些地方是這樣的,若一位清淨戒律的法師來了,當地的人馬上生個嫉妒心誹謗排擠別人。所以,在聽誹謗時自己一定要用頭腦,一般來說如不是一個成就者,說別人過失本身就是一個過失。以前藏地寺院有一位嚴持淨戒律、相貌非凡的比丘尼,有個男人追不上她就造謠言:『我與她有什麼什麼關係……』後來,寺院裡也沒觀察就把她開除了,她只好悄悄去了一個山洞裡修。這樣造惡業的人將來肯定會受果報的。所以,大家要善於觀察。)也恢復如前的名聞利養,可死後卻墮入了無間地獄。

諸比丘,當時的那位三藏法師就是現在地獄裡正受無間痛苦的眾生。因他當時無因誹謗羅漢比丘,自無失心如來至現在我的教法下仍沒得到解脫。」(譯者:大家想一想:自己曾經無因誹謗他人的人,以後受果報時有沒有出期?)

目犍連又問:「世尊,這個眾生到何時方得解脫?」
世尊曰:「將來正覺師如來出世時,他才能得到人身,在其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得到羅漢果位時,也是受很多人誹謗,以他無因謗三藏法師故,以後的生生世世會受很多人誹謗。」
(譯者:有些被誹謗者,也自己常存懺悔,現在之所以被謗,肯定是自己前世的業還沒消盡。)

當時,聽聞的眷屬諦聽世尊如是演說了這個眾生的前後因緣,都對輪迴之苦生起了厭離心,對因果生起誠信。世尊見彼等已堪為法器,就傳了相應的法。聞法後,其中有些人得到了加行道的暖、頂、忍、世第一位;有些得到了預流果、一來果、不來果、羅漢果;有些得了金輪王位;有些得了梵天、帝釋天、辟支佛位;有些種下了無上菩提的因;有些不信佛法的也生起信心而皈依了佛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7)月光國王--因地果時,同贊佈施

一時,佛在捨衛城,對眾比丘讚歎佈施的功德說:「諸比丘,我了知佈施的圓滿功德和少分功德,若欲界(Kama Loka)眾生能像我一樣,悉知
佈施的圓滿功德和少分功德,則他們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不願享用的,即便是一口飯,也願意佈施的。只可惜眾生不像我那樣了知這些功德(Punna)。


(譯者:如果我們能像佛陀那樣了知前世後世,就不會造惡業。現在那些高消費、養尊處優者,若能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麼而報今生,今生何所作而報後世,則肯定不會再造惡業的。但可惜的是很多愚蠢的人自己不見便不承認,昨天的看不見,明日的想不出,只承認眼前的今日。所以,眾生造的業以胎障所迷,不知前後,就不誠信罪業與功德,不能如理地取捨,而多是造惡,少是培福。)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今對我等讚歎佈施的圓滿功德與少分功德?唯為我等宣講。」

世尊謂諸比丘:
「諸位,我不僅是今生讚歎,而且前世我也曾讚歎佈施的圓滿功德和少分功德。汝等當諦聽:很早以前,在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月光國王,其治政年間,政通人和,百業興盛,用佛法持國,各方面非常圓滿。這位具大慈大悲(Maha Metta, Maha Karuna)心的月光國王,常行佈施,無論誰人來取衣索食他都滿其所願,還常醫眾生的病,解除其病苦。後來,一位觀察天文的婆羅門,觀察到這個國家將在以後的十二年中不下雨,整個國家將面臨著很大的旱災。了知後就請問國王該如何是好?

國王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和黎民百姓,如實地對他們宣說:「據天文觀察,推知本國將在今後的十二年中,滴雨不下,面臨著一場極大的旱災。你們中間若是財富足以維持十二年生活的話,仍可安住在本國內;如果不能如是,則可以去異國他鄉去謀生,否則,生命也是很危險的。外出謀生者,若客死在異國他鄉就不必回葬在本國;若能倖存,十二年後地盤仍在,可以返回故里。」

這樣宣告後,有一部分人就離家外出謀生了,一部分因捨不得自己仁慈的君主,就留在自己的國土上。後來,果真受到了未曾有過的大旱災,滴雨未下,很多人生活很困難,就去祈求國王:『我們該如何生活下去?』

國王就命令掌管國庫的人去統計現有的全部財富,計算一下,十二年中人均每日的飯食合多少,做好準備。計算的結果是十二年中,人均每日合一口飯,國王每天兩口飯。這樣基本能維持生命不致於餓死。
這樣,國王仍堅持為他們宣說佛法,人民行持佛法,以行持善法故,很多人死後都轉生天界,天人就越來越多。帝釋天知道天人增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佛出世,世間人民行善;二是人間有轉輪王。他就依此觀察,人間是有轉輪王還是有佛出世?觀察的結果既不是有轉輪王,也不是有佛出世,而是有位行持佛法的月光國王,教人們行善,因此天人越來越多。

帝釋天觀察後,就想:月光國王的發心若真的清淨,則應該隨喜(Amodana);如果不是這樣,則應該安慰他。於是,他就變成一婆羅門的形象到月光國王前乞食,國王自己有兩口飯,他覺得:給他一口,自己留一口比較合理。
就發心給『婆羅門』一口飯,但婆羅門仍不滿足,要求道:『國王,您能不能把那一口也給我?』
國王心想:如果兩口飯都給『婆羅門』吃的話,我自己肯定會餓死的,但不管怎樣,他畢竟是個眾生(在《本師傳》佈施中講過),為了眾生我應該發心。他一邊發願心:『以我佈施之善根願我將來成就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一邊把自己僅有的另一口飯佈施給『婆羅門』。
這時,帝釋天非常高興,覺得月光國王是真的發心。就顯出帝釋天的身相,對月光國王請求道:『您將來成就如來、正等覺時,一定記得攝受我們。』說畢就不見了。諸比丘,當時的月光國王就是現在現前菩提證果的我,當時我也是讚歎佈施的功德,並行持佈施波羅蜜多(Dana Paramita)。所以,現在我仍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8)慈力國王--以已鮮血,滿夜叉願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的森林中有憍陳如(Kodanna)等五比丘(Panca Bhikkhu)在苦行,他們看見世尊遠遠地向他們走來,就共同商定:「沙門果達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禮拜,只是坐著招呼一聲:『你來了,請坐!』就可以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行,後來,他就不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飯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不如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

漸漸地世尊已經臨近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有的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果達瑪,您來了,請入坐!」世尊這時心裡明白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的誓言,還是緘默不語。入座後,五比丘直接呼其名,直接叫種姓,語氣態度仍是有失恭敬。

五比丘總是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這時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你們不應該對我如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因為對圓滿一切功德的如來、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

聽了世尊的這些話,他們也就直言不諱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些功德;現在,從功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

世尊就問五比丘:「現在,我身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
五比丘異口同聲地答世尊曰:「見到了,見到了。」
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們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蘊過於受苦,無衣無食,因為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邊都不易成就。遠離二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

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後,態度迥然不同,對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於是,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便為五比丘傳授四諦法(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苦諦(Dukkha Sacca)、集諦(Samudaya Sacca)、滅諦(Nirodha Sacca)、道諦(Magga Sacca),應知苦而斷集,滅苦集而修道。此五大比丘聽受四諦法後,都摧毀了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而欲界(Kama Dhatu)、色界(Rupa Dhatu)、人(Manussa)、天人(Deva)等得知世尊在鹿野苑轉四諦法輪也都議論紛紛。

此時,許多眾生讚歎世尊說:「佛陀為五比丘傳付妙法,他們都得到了究竟涅槃(Nibbana)!」
世尊告曰:「此五比丘,不但現在我以妙法使他們得到究竟涅槃的果位,往昔我曾以血肉滿他們的願並使他們行持十善。」
請問:「世尊往昔是怎樣以血肉滿他們的願並使其行持十善(Dasa Kusala Karmani)的?請為演說。」

世尊告曰:
「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國王,他執政時,舉國上下無不安寧,百姓無爭無災,佛法昌盛,國君聖賢,非常圓滿。慈力國王具大慈大悲心,常行供施,廣積資糧。常供養沙門比丘(Samana Bhikkhu),佈施給婆羅門、貧窮者、病痛者,除此之外;還對空中的飛鳥、海裡的游魚等有情做佈施,盡量滿其願。因國王的大慈大悲,人民也行持佛法,故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侵害到他國的人民。
當時,多聞天子(Vessana)的監獄裡跑出了五個夜叉(Yakkha),準備到人間來奪取人們的威力、精氣、財物等。它們就到了鹿野苑,欲以傳染病來奪取人們的精血,削弱人民的威力,可它們想盡了辦法,都害不到他們,甚至對傍生也是束手無策,故心生疑惑,不知為何,就問牧童:『為什麼我們到鹿野苑,不說害人,連傍生也害不到,原因何在?』
牧童說:『那是自然。因為,我們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國王,他以大慈悲心護佑自己的眷屬,其悲心遍及於飛禽走獸、海底游魚,故你們是無法侵害的。』
五夜叉心想:這樣的話,我們應該去找慈力國王,他具大悲心,可能會滿我們的願。即以婆羅門形象來到國王前,祈求道:『慈悲的國王,我們已是很久無食充飢,現在是飢腸轆轆,您能不能想法滿我們的願,讓我們飽餐一頓?』
國王很樂意地說:『可以。你們需要什麼飲食,我無論如何都滿足你們。』
五夜叉說:『我們不要別的,只需活人之鮮血。』
此時,國王有點為難,心想:我已發了慈悲心,不害任何人和傍生的,這樣,只好抽自己的血來佈施給他們了。他問夜叉們:『我用自己的鮮血來佈施給你們,如何?』
他們聽了十分高興地說:『非常好!非常好!』
國王馬上讓御醫抽自己的血佈施給他們,內心十分清楚明知他們是非人,不是婆羅門,但他們是眾生,我一定要滿他們的願。
御醫就推脫說:『從國王身上抽血,我是不敢的。』
皇醫雖然推謝了國王的要求,但這位精通醫術的慈力國王,就照著鏡子從血管裡自己抽出血佈施五夜叉飲用。同時,他發了一個堅定的誓願:『在沒滿他們的願之前,我是不斷地抽自己的鮮血佈施他們。』
慈力國王的善舉及誓願已感動了帝釋天,他知道國王的發心清淨,慈悲心深廣,但擔心他身體難支,故用天人的加持方法對他作加持,使國王的身體迅速得到恢復。五個夜叉滿願後,慈力國王就深切地發願:『以此佈施血肉之善根,願世上諸多無明愚癡未解脫者速解脫;未得安慰者得安慰;未得度者令得度;未涅槃者速涅槃!』同時,又殷重地發願:『願以此善根,成熟我無上正等覺的果位。』五個夜叉聽到慈力國王如是發願,馬上說:『大菩薩既然發願成就如來、正等覺,那我們就發願作您的首座眷屬。』
(師言:眾弟子們在此是應該發願,可五夜叉喝了他的血還要在他面前發願,好意思嗎?)
(譯者:由此,我也默默地思維:末法時代的如意寶(Cinta Mani)上師和其他許多大德高僧,以深切的悲心,用無上的妙法來攝受吾等後學,可能也是我們往昔曾多次麻煩過上師他老人家,在因地中我們的恩師也是象世尊一樣如是發心救度我們,故有今天這不可思議殊勝無比的法緣。我們從境界上雖然不能跟五比丘等首座眷屬相比,但從緣起上,我們的大恩上師在這樣一個五濁惡世、末法時代,能賜給我們無上甚深的珍寶,生生世世的珍寶--顯密法要。不知我們師徒是何等甚深的因緣,肯定我們往昔曾經聚合,今生又得聚合,來世肯定我們也會聚合。但願我們將生生世世聚合在極樂清淨剎土中,永不分離。同一座下的金剛道友們,吉祥普賢同緣份的金剛弟子們,常常如是祈禱吧!常常如是發願吧!)

當時,國王問他們:『你們怎麼能作我的眷屬呢?你們的行為與我的眷屬的行為格格不入,我的眷屬不能有像你們這樣經常害眾生、喝人血等不應理的作法。』
五夜叉堅定地說:『如果您攝受我們,那麼,我們以後再不害任何眾生,而奉行十善。』
國王這時才開許,他們便共同發願:以此善根,願在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時,成為其首座弟子。
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慈力國王就是現在獲證無上正等正覺的我,當時的五夜叉就是現在的五比丘(Panca Bhikkhu),當時我是以自己的血肉滿他們的願,現在,我是以自己體證的妙法賜於他們慧命,令其得究竟的阿羅漢果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49)五百商主--世尊伸手,除夜叉障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五百商人攜帶很多貨物準備去他方經商。他們穿過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莊,走進了一片森林,這片陰森森的樹林中依住著一個忿怒可怖的夜叉,它能奪取眾生的生命、精氣,消減他們的威力等,常常作害於眾生。當他見到五百商人走進森林後,便狂起陰風,對他們造種種違緣,這五百商人遭到很大的違緣,前沒有人煙,後沒有村落,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人人都是懼怕極了,都祈禱各自的天尊,凡是世間所知道的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都祈禱了,還是無濟於事。大家都慌作一團,六神無主。

(師言:現在很多人就像此時的五百商主一樣,今天修這個法,明天修那個法,祈禱這個本尊,那個本尊,大概七、八、十來個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間的歪門邪道。總之,五花八門。這樣不是很好,一生中最好只祈禱一個本尊,本尊是上師三寶的總集,一個本尊與十方三世諸佛本是一體,修任何一個法都不會相違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慧勇識,若修金剛薩 法時,剎那把文殊智慧勇識觀成金剛薩,這樣觀想既不捨本尊,而且在緊要關頭再祈禱本尊的話,本尊馬上現前。若是念其他佛菩薩的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時,修任何法都可以將本尊觀成其他任何聖尊,在法界智慧中,諸佛菩薩無二無別,全是一體的。)

當時,其中的一位商主是居士,他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所以,所有的祈禱都無濟於事。便勸誡大家:「你們應該一心一意地祈禱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境,因為,佛陀是遍知一切(Sabba Vidu)的智者,具足悲心(Karuna),能遣除一切災難和違緣,是救護眾生的仁者。」聞此,他們開始一心一意地祈禱遍知能仁的佛陀。

世尊具足二種智慧及種種共不共的殊勝功德,並時時刻刻地觀照眾生得度的因緣,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眾生的悲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時五百商人至誠祈禱著世尊,世尊也觀知彼等調化機緣已成熟,便顯示神通,遙舒右臂,將五百商人及全部貨物都拿到捨衛城旁邊,剎那間,遣除了夜叉對他們所作的違緣。五百商人既驚喜又覺得不可思議,對佛陀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之後,他們各自都料理好自己的眷屬和事務,到祗陀園釋迦牟尼佛前恭敬頂禮供養,祈求傳法。世尊觀察他們的根界和意樂,傳授了相應的法,他們都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獲得了聖果。之後,他們在佛陀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淨戒,世尊以「善來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詞使他們都納受了比丘戒體,他們精進修持,摧毀了三界輪迴的煩惱,都得到了羅漢果位。在他們的境界中:黃金與牛糞等同,虛空和手掌無別。諸天讚歎他們的功德。

時諸比丘對世尊贊曰:「世尊不僅是把他們從暫時的違緣中救出來,而且對他們傳法,使他們獲證羅漢果位,把他們從生死輪迴的大海救度出來,真是不可思議!」

世尊告曰:「不僅是現在我救了他們,往昔我也曾救過他們,使他們得到四禪五通。那是很早以前,有五百商人到外地經商,當時路經森林,遇到了夜叉對他們作違緣,他們都束手無策,驚慌失措,大喊救命。當時,森林附近有個大神通的仙人,此仙人以自己的威神力把五百商人救了出來。這五百商人很感謝仙人的救命之恩,在仙人面前出家。之後,都得到了四禪五通。當時的仙人就是現在獲證正等覺的我,當時的五百商人即今五百商人,前後都是如是的因緣。」

世尊復告諸比丘:「另外還有段因緣,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迦葉佛出世,此五百商人共同出家為五百比丘,在臨終時發願:我們一生中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願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得證羅漢果。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因往昔這兩個因緣和合,今生我救了他們,他們在我的教法下出家,並獲證羅漢果。」世尊如是宣說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0)一隻烏龜--血肉施蟻,獲證菩提

一時,佛在捨衛城。有心喬陳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羅漢果,八萬天子得到了聖果。

眾比丘禁不住讚歎:「善哉(Sadhu)!善哉!世尊以殊勝妙法,滿足了五比丘及八萬天子之願,令彼等皆得究竟之聖果(Ariya Phala)!」

世尊聞此,告眾比丘曰:
「各位,不僅今生我如是滿足他們,往昔我也以自身的血肉滿足過他們。汝等當諦聽:很早以前,有一條古老的河,河裡有一隻具慈悲心的烏龜,它時而在河裡自由地生活,時而到岸邊的草地上戲樂。有一次,它去岸邊的草地上戲耍了良久,發困睡著了,被一隻螞蟻看見了,它立刻回到蟻穴告訴同伴,夥同八萬隻螞蟻浩浩蕩蕩地向烏龜爬來,咬食著熟睡的烏龜。咬著咬著,就把熟睡的烏龜痛醒了,烏龜睜開眼一看,渾身上下遍滿了螞蟻,全都咬食著自己的身體。大菩薩(Maha Bodhisatva)雖然身為傍生,然心沒有墮落。

(師言:大菩薩正士和愚人之間的差別,可以從心的相續來區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難時也不會捨棄三寶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隨境而轉的,革命運動來了別人失信心,他也失信心,過去了呢?別人讚歎他也讚歎。所以,大德、大菩薩、正士、慧者,從他的清淨心相續可以觀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寶藏論》云:「正士即使遇命難,亦不捨棄善本性,真金無論再燒砍,彼色總是不會變。」)

現在馬上去河裡或山上,我自己肯定可以解除痛苦,但八萬隻螞蟻可能會喪失性命,我還是要發大慈悲心,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危害任何一個眾生。於是一直忍受著,任八萬隻螞蟻食咬。(譯者:大家觀修一下,不要說八萬隻螞蟻,即便是一隻螞蟻爬到你身上咬,你能否忍得了?所以,聖者與凡夫的區別就在這裡。)
同時它悲切地發願:以此善根,願沉溺在輪迴中的愚癡眾生,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脫者令解脫、未安樂者令安樂、未涅槃者令涅槃;願我以此善根,將來獲得如來、應供、人天導師、正等覺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滿足這些眾生,願我將來用殊勝妙法來滿足這些眾生。

諸比丘,當時的烏龜即是現在圓滿菩提果位的我,當時的八萬隻螞蟻就是現在得聖果的八萬天子。當時,我是以血肉滿足了它們;現在,我是以殊勝妙法滿足他們,使他們得到了究竟涅槃的果位。我們往昔有如是的因緣,當了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1)一隻雪蛙--以血肉施,八萬螞蟻

爾時,世尊從嘎西城出遊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陳如等五比丘在苦行,他們看見世尊遠遠地向他們走來,就共同商定:「沙門果達瑪今天到我們這裡來了,我們一剎那都不應對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禮拜,只是坐著招呼一聲:『你來了,請坐!』就可以了。因為原來我們一起苦行,後來,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飯菜、酥果、芝麻等許多甘美豐盛的食物,還用熱水沐浴,這些行為很不如法。他今天來是可以,但不要對他多做其它的侍奉。」

漸漸地世尊已經臨近了,以其內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請佛入座;有的端來溫水,請佛洗足;有的接過袈裟;有的接過手杖、缽盂並熱情地說:「果達瑪,您來了,請入坐!」世尊這時心裡明白,他們都違背了自己內部的誓言,還是緘默不語。

入座後,五比丘直呼其名,直接叫種姓,語氣態度仍是有失恭敬。五比丘總是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這時釋迦牟尼佛對他們說:「你們不應該對我如此稱呼,這樣你們自己將在輪迴中恆時受苦,因為對圓滿一切功德的如來、正等覺必須有相應的恭敬稱呼。」聽了世尊的這些話,他們也就直言不諱地說:「以前你和我們一起苦行,你沒有得到聖者的一些功德;現在,從功德和智慧方面好像你也沒有什麼增長,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貪食物,享用熱水沐浴……。」

世尊就問五比丘:「現在,我身色金黃,諸根調伏,你們沒有現量見到嗎?」五比丘異口同聲地答世尊曰:「見到了,見到了。」然後,世尊慈祥地對他們講:「我們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墮入二邊:一是不能過於耽著世間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蘊過於受苦,無衣無食,因為畢竟是欲界眾生,墮入任何一邊都不易成就。遠離二邊,當依現前菩提的中觀道(Majjhimagga)。」五比丘聽了世尊的開示後,態度迥然不同,對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傳法。

於是,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牟尼佛從此便開始為他們傳法。時五比丘得羅漢果位,八萬天子同時得聖果。諸比丘齊贊世尊:「稀有!善哉!(Sadhu)世尊今令五比丘得證羅漢果位,八萬天人亦得殊勝妙法,身心滿足,並得趣入最究竟的涅 聖果。」(小乘得羅漢果即是究竟的涅 果位。)

世尊告眾等曰:「不但是今生我以殊勝的妙法令其滿足,往昔我也曾以自身的血肉滿足過他們。汝等且諦聽:很早以前,在一片寂靜的地方,有一隻雪蛙(其身在醫方中是一種藥物)住在小山洞裡,它慈悲心具足,從來不害任何生命,僅以植物的根、莖、果來維持生命。有一次,它照例外出找食物,碰見了一個惡劣的獵人,他沒有半點慈悲心,捉住它竟活生生地把皮剝光,再把它放了。這只雪蛙死不了活不了,痛苦難忍,四處蹦跳,見到樹下一處涼蔭,便去小憩。哪知又被一隻螞蟻看見,螞蟻立即返回蟻穴,叫來同夥八萬隻螞蟻,共來咬食這只沒皮的雪蛙。(譯者:螞蟻生性喜甜。曾有位喇嘛常用糌巴、酥油、糖 好放在洞穴佈施給螞蟻,是這樣對傍生佈施和悲愍的。《大圓滿前行》中講:有一個格西,他看到螞蟻這些眾生,天天以披單蒙頭痛哭,中頓巴曾感慨地說:他是修大悲心最好的一個。)

雪蛙就忍受著這難忍的痛苦,心想:我現在雖然能解脫逃離這群螞蟻,但是,我解脫自己的一個生命,卻害了很多的生命,不能這樣做。我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傷害一個眾生。大菩薩身墮惡道,心卻未墮落。它一邊安忍,一邊發無上的菩提心(Bodhicitta):願以此善根,令沉溺在輪迴中的眾生,未得度者速得度,未安樂者得安樂,未解脫者得解脫,未涅 者速涅 。以此善根,願我能圓滿、如來正等覺、人天導師的果位。現在我用自已血肉滿足他們,願將來能以無上妙法滿足他們,令他們全證得聖果!當時,雪蛙如是發菩提心。

(譯者:假如是我們先遭獵人活活地剝光皮,再來一群螞蟻咬血淋淋的肉,痛上加痛,能不能忍受得了?能不能不生嗔心(Dosa)?能不能發得起菩提心?此時此刻自己的相續有什麼樣的把握?而我等大師釋迦世尊在因地身為傍生時也是如此地難忍能忍!平時,對待螞蟻、蚊子、老鼠等傍生不要用開水、殺蟲劑、物具去殘害它們,請大家好好看一下《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講義》中的慈無量心修法中的知母、念恩、報恩的具體內容,先仔細閱讀,然後再認真思維,從內心深處去真正生起『一切眾生是我慈母』的定解,看你還忍心殘害它們嗎?)諸比丘,當時的雪蛙就是現在證得無上菩提的我,八萬螞蟻就是現在得聖果的八萬天人。今昔皆有如是的因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09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2)新來的比丘--騙他受害,今遭毒打

一時,佛在捨衛城。每年有兩大法會:夏三月安居法會和解製法會。安居(Vassa)時,比丘們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屍陀林,各自精進修持。解制時,僧眾中有不懂的可以請示世尊,有些有能說的也可以說等。解制後可以出遊,外出化緣。

一次,解制後,一位新來不久的比丘,對捨衛城不太熟悉,頭腦又不太靈活,他也手持錫杖,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了。時間臨近下午,他仍沒化到緣,見其他比丘都滿缽而歸,他有點著急,又不知去哪裡化,就到處走。結果碰上了涅嘎沃【漢語:鄔難陀(Upananda),是六群惡性比丘2(Sad Vargika Bhiksu)之一】,新來比丘覺得他肯定會告訴自己該去哪裡化緣的。就上前詢問:「請問比丘,哪裡可以化到緣?因我是新來的,請給我指點。」這個性本不善的鄔難陀聽了就心生害意:這附近有一個施主,做任何事也不吉祥,對佛法也沒信心,人格又不好,趁機來捉弄他一次。於是,鄔難陀就指點說:「新來的比丘到某某施主家去能化到緣。」他自己另去別處化滿了一缽先溜走了。這新來的比丘就按鄔難陀的指點到了施主家門前,正趕上施主有事想出門,一出大門正巧看見有個比丘來化緣,頓時覺得很不吉祥:頭光光的穿個黃袍,怎樣看都不順眼,討厭死了。他越看越上火,忍不住上去一把抓住比丘,不分青紅皂白用拳頭石頭將他暴打一頓,再把他摔在地上,摔得他頭破血流,把錫杖折斷,缽盂打破,法衣撕爛……這個比丘被打得落花流水,半死不活。比丘悲哀地想:化不到緣倒不要緊,要緊的是能盡快逃脫這意想不到的大難。三寶的加持,他遍體鱗傷地逃回了祗陀園。諸比丘見他僅拿個破缽狼狽不堪的樣子,就問:「怎麼了?是不是遇上強盜了?」他搖頭不語。時比丘眾馬上往佛前稟白事情的原委。佛慈悲地告諸比丘:「以後,凡對客比丘示路,不能如此,一定要好好指點;若客比丘新來此處,不熟悉,最好不要讓他去化緣,否則,將有諸多過患。」(有關詳細的開遮持犯於戒律中廣明。)諸比丘復次請問:「世尊,為何鄔難陀今天特意欺騙加害這位新來比丘,使其遭此大違緣?願為吾等演說其前後因緣。」

世尊告曰:「鄔難陀不僅是今生欺騙他,以前也曾欺騙過他,且聽他們的因緣:很早以前,一隻烏龜在蓮花池裡安閒自在地游著,一個狡猾的狐狸來池邊喝水,正巧看見了它,馬上把它含在嘴裡,烏龜非常害怕,告訴狐狸:『朋友,請不要吃我,我身體太小,只夠您一口,不夠您充腹,您如果不吃我,我告訴你一個比我身體大的動物,讓您飽餐一頓。』狐狸聽了烏龜的話,覺得有道理,就放下烏龜答應不吃它,但要它告訴大動物在哪裡。烏龜騙它說:『在某某地方的一個山洞裡,有雪蛙八母子,您若去吃它們還是可以飽餐的。』實際上,山洞裡是一個母獅子和兩隻乳獅子,母獅子的習性是對乳獅子剛生下的幾個月內天天護持,一直不離開的。這個狐狸高興地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隻狐狸,就問它:『您好,哪裡去呀?』它說:『剛才蓮池中有一隻烏龜,我想吃它,但它告訴我前面一個山洞裡有八母子的雪蛙,故我要前去想飽餐一頓。』另外那個狐狸勸它:『千萬別去山洞裡,否則有很大的違緣。』它卻自不量力地吹噓道:『象我這樣的狐狸力大無比,不管怎樣,我都會如大象踩泥水一樣應付過去的,今天我是一定要吃掉它們,你不要管我。』它興致勃勃地來到山洞前,兩個小獅子見來了個狐狸也很高興,馬上抓住它,一個吃耳朵一個吃尾巴, 慈悲的母獅子說:『不要吃它,放了它吧。』兩個小獅子就把它放了,它成了沒耳朵沒尾巴的東西,趕忙往回逃。往回走時又碰到了剛才那隻狐狸,那隻狐狸心裡覺得蠻好笑的,就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唉!世上沒有像你這樣無耳無尾的狐狸,你很像大象踩泥水一樣,到山洞裡英勇搏鬥,很了不起啊!』狐狸自己也是深覺慚愧,對它說:『確實我很羞愧,很抱歉沒聽您的勸告。不過,情有可原的是那只烏龜騙我,我輕易相信了,去了山洞裡沒見到雪蛙卻遇上了獅子,結果弄成這付樣子。』諸比丘,當時的烏龜就是現在鄔的難陀,當時的狐狸就是現在的這位新來的比丘。所以,當時它也是亂指地方給狐狸,使它受到違緣,今生又是鄔難陀給他亂指路,使他受到很大的違緣。這是前世的因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1:46 PM , Processed in 0.19220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