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973

水波的传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4-2009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peggy_str 的帖子

为何佛陀要解说十二缘起呢?

如果只靠实修,那么就不需要用口解释十二缘起,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4-2009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3-4-2009 04:29 PM 发表
为何佛陀要解说十二缘起呢?

如果只靠实修,那么就不需要用口解释十二缘起,对吗?

因为12缘起是真相,三法印就在里面。

没有实修,任何人都可以用口解释自己的12缘起。
实修是为了看清楚三法印,然后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4-2009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peggy_str 的帖子

有一个人想戒烟,
他不断注意自己鼻子和喉咙的感觉,只要他断了对这两边的感受贪欲,他就成功戒烟。

在十二缘起中,他在六入,触,受下功夫,所以成功断爱取(抽烟)。

如今,如果要断六入的缘起,你需要更提前一步,向名色的缘起下手,之后,在上一层。。直到面对无明和行的地步。

这些可以讨论,之后就可以从实践中探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9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要想就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9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3-4-2009 05:03 PM 发表
有一个人想戒烟,
他不断注意自己鼻子和喉咙的感觉,只要他断了对这两边的感受贪欲,他就成功戒烟。

在十二缘起中,他在六入,触,受下功夫,所以成功断爱取(抽烟)。

如今,如果要断六入的缘起,你需要更提 ...

12因缘不是让我们一个一个切开来研究的,而我们也没这本事。

12因缘是发生在每个当下,每一刹那。

我们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和一切各式的悲伤。但事实上,当你一接触到你所不喜欢的事物时,立刻就有苦了!痛苦的感觉其实是整个连结的十二因缘的结果。请参考~

知识上的认知,是不能帮助我们解脱的。
没有实修而在这里空谈,多轮回几世都还理不出个所以然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4-2009 07: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4-2009 07:33 PM 发表

12因缘不是让我们一个一个切开来研究的,而我们也没这本事。

12因缘是发生在每个当下,每一刹那。

我们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 ...


。。。还要看实修的是什么行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4-2009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3-4-2009 07:53 PM 发表


。。。还要看实修的是什么行先。。。

行、住、坐、卧
吃、喝、拉、撒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任你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9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就谈谈十二缘起支吧

十二缘起是世尊向众生说明生命轮回的本质。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所谓缘起甚深指的是十二缘起支非常难以观察。根据大乘佛教,辟支佛,大菩萨与正等正觉佛都有能力观察十二缘起。声闻是否具备这个能力我就不知道。辟支佛由于观察十二缘起而获得正见,所以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自己能善于调伏身心烦恼而入灭,不再轮回生死。

十二缘起涉及三世。无明,行,识是过去生,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是现在生。有,生,老死是未来生。要观察十二缘起必须具备三明,就是观察过去,现在,未来生的能力。

无明缘行是指从无始以来由于不知道止息轮回所以轮转在生死。这里的行是指有漏的造作。

行如不熄灭的迁流存在于任何生命体,包括色界无色界天神,活生生的圣人,人类,动物,中阴身,饿鬼,地狱囚犯,不管是行走坐卧,入甚深禅定,行都没有止息,除了无余涅盘

行缘识是指有漏的造作缘起根本业识。应当知道根本业识不是指眼识,耳识等六识。从非常遥远的过去生一直到后来的生命起源。这个有漏行都没有止息。

识缘名色,根本业识缘起丕胎或细微的生命体。从这里开始就是现在世。

接下来就是丕胎生命体成长,具备感觉器官等六入。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都如一般所说。

取缘有,就是由于贪爱而执取,造就有未来诞生在三界之业果。从这里开始涉及未来。

有缘生,就是这个业果造成未来在三界某处诞生。

生缘老死,有诞生就会有老死,这是无法避免了。

说到这里应当知十二缘起支是非常难以观察的。凡夫只能从圣人的说教理解,知道十二缘起这个事实。

如何止息轮回?关键就是在把有漏行转成无漏行,断灭贪爱与执取。这个部分就涉及四圣谛。知道苦,苦的起因,苦的起因可以断灭,以及断灭苦的起因的方法与实践。

就说到这里。这是个人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4-2009 12: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4-2009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4-4-2009 09:36 AM 发表

行、住、坐、卧
吃、喝、拉、撒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任你选~

我很差的,没你那么厉害,

对了,请问“赚钱”这个行,你修得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9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4-4-2009 11:43 AM 发表

我很差的,没你那么厉害,

对了,请问“赚钱”这个行,你修得怎样?

"赚钱$$$"???

不够你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4-2009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苦的果
名色-->六入-->触-->受 (每个人都有, 解脱者非解脱者都有)
生-->老死 (名色和六入----会生, 也会老死)

苦的因
无明-->行-->识
爱-->取-->有
爱和无明, 取和行, 有和识是配对的,

"名色-->六入-->触-->受"和"生-->老死"是每个人没有分别的, 也是不能阻止的生理和心理作用.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苦的果"下手, 我们应该在"苦的因"下手.

无明与爱-->行与取-->识与有.
爱一断去, 就不能取, 不能取就不会有.
无明断去, 行无所依, 行无所依识就不能生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9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peggy_str 的帖子

卡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9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peggy_str 的帖子

卡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9 04: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4-4-2009 03:49 PM 发表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苦的果
名色-->六入-->触-->受 (每个人都有, 解脱者非解脱者都有)
生-->老死 (名色和六入----会生, 也会老死)

苦的因
无明-->行-->识 ...

嗯,有点道理~

请参考:贪欲(rAga)与渴爱(taN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9 09: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s123 于 3-4-2009 06:04 PM 发表
你不要想就对了。。。


不想 , 因为有 不要想的意识

想 , 因为有  要想的意识。

放下想的意识,拿起不要想的意识。

你认为这样就可以摆脱意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4-2009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4-2009 07:33 PM 发表

12因缘不是让我们一个一个切开来研究的,而我们也没这本事。

12因缘是发生在每个当下,每一刹那。

我们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和一切各式的悲伤。但事实上,当你一接触到你所不喜欢的事物时,立刻就有苦了!痛苦的感觉其实是整个连结的十二因缘的结果。请参考~

知识上的认知,是不能帮助我们解脱的。
没有实修而在这里空谈,多轮回几世都还理不出个所以然来。


如果十二缘起的行无法被了解,还如何理解五蕴中的行呢?

实修,除了不断断除贪欲,也要不断察觉贪欲会在那里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4-2009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素还真 的帖子

十二缘起甚深,但是,它切是内观中非常重要的 “向导”。

佛陀既然也选择用语言解释,必定有他想要我们思考的部分。

无明,行,识,在今生的名色还没出现就已经被缘起,
但是,他不是过去式,
解脱的道路,必定会面对它们。
它们依然属于现在式。

六识和六入和六根的分别,需要分析。
因为,贪欲附上六识和六入是有分别的。

断贪欲的过程,断了对六入的贪欲,还要面对六识的贪欲。

这里的识,接近神识,不是识别。
识别在六入以及名色之后。
神识在六入以及名色之前。

一个人即使断了对六根的贪欲,
还得小心识的迷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4-2009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三法印 的帖子

断取和断行。

断取,属于戒制名色(身心)去摄取。
但是,断取还不能断六入。他依然承受种种非我的思想。

断行,需要深入的禅定才能察觉识何时被缘起。
而这个能禅定的察觉能力,似乎也有识的性质,
这似乎属于反观的过程。
何时行灭,就何时反观灭,也是放下佛法这艘船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09 08: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5-4-2009 09:32 PM 发表


如果十二缘起的行无法被了解,还如何理解五蕴中的行呢?

实修,除了不断断除贪欲,也要不断察觉贪欲会在那里出现。

如果我没记错,佛陀是在他证悟后才明白这12因缘法的。

如果我们想尝试以有限的智慧来解剖12因缘法,我想是不可能的事。

察觉贪欲在那里出现,就在那里放下。
如此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4-2009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peggy_str 的帖子

我觉得佛陀通过禅定力了悟缘起法。

慧解脱没有禅定力,切透过佛法/缘起法的认知,不放逆故得解脱。

我们不应该把缘起法推在遥不可及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4:13 AM , Processed in 0.10729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