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谈戒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2-2008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30-12-2008 10:24 AM 发表

灭了是果,贪、噌、痴是因,过程需要一个缘,改革就是一个缘。

放下也是一种改革,如果没有改革,如何放下?

人间革命而灭去的贪、噌、痴,难道还有贪、噌、痴??

不知道你的改革的定义是?

要放下是需要过程,所以要修。修得意思是要让自己看清楚事实,然后放下。并不是要从C改成B,B改成A或更好,那只是增殖自己的欲望而已。

你说人间革命而灭去的贪、噌、痴,不知你认为贪、噌、痴是在哪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2008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peggy_str 的帖子

贪嗔痴可以在修行中逐渐减少,不一定灭除。
就比如,我们以前会贪吃炸鸡不吃清淡的,现在却也可以吃清淡,但是不代表我们不选择。
所以,贪还有,但是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0: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peggy_str 的帖子

文字不是一定的,也别进入辩论模式,那会伤和气的。最重要是:会否利益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0-12-2008 10:45 AM 发表
贪嗔痴可以在修行中逐渐减少,不一定灭除。
就比如,我们以前会贪吃炸鸡不吃清淡的,现在却也可以吃清淡,但是不代表我们不选择。
所以,贪还有,但是少了。

灭除贪嗔痴(解脱)才是佛陀教导的真正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0-12-2008 10:47 AM 发表
文字不是一定的,也别进入辩论模式,那会伤和气的。最重要是:会否利益众生。

谢谢提醒~

就因为文字的问题,所以才要搞清楚对方的意思。
我并没有要辩论的意思,对双方没好处。
但如果我讲的东西可以让对方多了解一点,那何尝不是件好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0-12-2008 10:36 AM 发表
不知道你的改革的定义是?

要放下是需要过程,所以要修。修得意思是要让自己看清楚事实,然后放下。并不是要从C改成B,B改成A或更好,那只是增殖自己的欲望而已。

你说人间革命而灭去的贪、噌、痴,不知你认为贪、噌、痴是在哪里呢?


不知道你的改革的定义是?

  人生喜怒哀乐之情、悲欢离合之事连绵起伏,佛法鼓励人们勇于面对人生所遭遇到的一切挑战,而佛道修行便是为了让人更善于对应这些挑战而存在的。通过佛道修行,人们可涌现己心之中的佛性。这也是一个历程,让人探索自己独一无二的存在,于全人类、整个世界能带动何等作用与贡献。SGI将这个人心变革的过程称为“人性革命”。

http://sgichn.org/chs/buddhism/basic-chs.html


你说人间革命而灭去的贪、噌、痴,不知你认为贪、噌、痴是在哪里呢?
是在六识里.,所以人间革命的目标之一:六根清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2-2008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30-12-2008 09:02 AM 发表


小弟研究的心得,biong 讲源自何处。
佛陀有戒律是那时的人需要。他们那时有贵族,有贫穷的人。阶级分到很清楚。要打破这个阶级观念,佛陀就要统一规律让他的门徒不分阶级的一起学习。

本座还有一些看法,我们到学校学的就是学习知识,不是学习校规。
佛教也是一样,学习的就是佛教里的知识,里面的精神,不是戒律

校规,戒律因需要才有,可以改,可以变,可以有,可以没有。戒律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会随时代的需要而改。
但是知识,精神就是永恒的,是不会变的。就算人多么的进步,佛教的精神都不会变。


那么你就不能说是" 佛教说".

既然你是SGM 的会员, 那么你可否回应我关于四圣界涌现和戒律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30-12-2008 11:04 AM 发表
你说人间革命而灭去的贪、噌、痴,不知你认为贪、噌、痴是在哪里呢?
是在六识里.,所以人间革命的目标之一:六根清静

您的改革定义或许可以令人走向善道,但却不能解脱。这些改革都属于世间法、外在的、无法永恒的,你可以说改革是必然的,我不反对,因大家都还活在这世间。
佛陀教导强调的是放下执著,证悟涅盘。

人间革命的目标之一:六根清静
请问你有试过真正的六根清静吗?我们的六根一直不断的跟外界接触,要如何清静?
要改革外界的东西让我们的六根清静?还是要改革我们的六识让我们清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2-2008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30-12-2008 09:02 AM 发表


小弟研究的心得,biong 讲源自何处。
佛陀有戒律是那时的人需要。他们那时有贵族,有贫穷的人。阶级分到很清楚。要打破这个阶级观念,佛陀就要统一规律让他的门徒不分阶级的一起学习。

本座还有一些看法,我 ...

古代的人有贪、噌、痴,现在的人不也一样有贪、噌、痴。

除非是解脱者,要不然任何人都会有贪、噌、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善, 中善, 后善.
戒, 定, 慧
行为良好, 思想正确, 心也解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心中仍把妳思念 于 29-12-2008 08:36 PM 发表
很多佛友说戒律是重要,戒律是培养一个好人一定要有的东西。

但是本座觉得戒律是给还没有开化,没有思想的人才会重要。
本座给你们例子,好像在小学中学的时候有很多规矩,不可以留长发,不可以逃课,不可以不教 ...

楼主怎么同一时间、同样的内容?!
这厢开主题、另一厢 《谈“离邪淫”》 却帖一模一样的内容?

佛陀鼓励在家众守好「五戒十善」,主要是提升各人的人格以便不坠入恶取。
守戒并非表面的、做出来给人家看的,而是自然而然的实践在生活里,
无论是古代或现代,佛陀的教诲都是很实际的。
关于「五戒十善」,可参考 《佛学入门简要》 之 (十七)五戒(十八)十善业道

在家众与出家众的戒律是不一样的,但都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佛陀说的法是一种教诲,是一种导向止苦的方法。
佛陀并不强迫弟子们一定要守戒,
但遵从佛陀的教诲可以让我们更接近止苦的目标,
不遵从也不过是延长了自己的苦而以。

你可以参考 《学佛群疑》《正信的佛教》
这些关于「佛」的疑问和解答应该可以让你对「佛」有深一层的认识。

回复 25# peggy_str 的帖子
善哉!善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写算都不会还谈大学,既然不是佛门中人,不知道,无所谓。冒用佛教的门派在世界上不少,是否能灭苦就是一个问题。最近就有什么规律门用哲学,玄学,催眠的新派摩登佛教面世,在这个末法时期真的天魔冒充佛陀来了。在这个末法时期守戒是一个关键要决走向八正道。
不要让天魔把毒变成毒药,害死生病的众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8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本座“是什么座?

金刚宝座吗?

佛说依法不依人!!
佛法里的六度波罗蜜里就有持戒波罗蜜。。。
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是必需修行的种种六度万行!!!

净空法师说过,所有宗教都有戒定慧三学。。。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0-12-2008 12:33 PM 发表

您的改革定义或许可以令人走向善道,但却不能解脱。这些改革都属于世间法、外在的、无法永恒的,你可以说改革是必然的,我不反对,因大家都还活在这世间。
佛陀教导强调的是放下执著,证悟涅盘。

人间革命的目 ...


六根清静。

1)眼根清静 : 增强分析力
2)耳根清静 : 增强聆听力
3)鼻根清静 : 忘了 (
4)舌根清静 : 说出鼓励人的话,给以人们希望
5)身根清静 : 忘了 (
6)意根清静 : 涌现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网络侠客 于 30-12-2008 09:16 AM 发表

已经算是陈年旧事了。。大大记忆力真好,难得难得。。

如果是真正实践佛法的人,是不会轻生的。。这件事情可以让所有学佛者警惕,不是学佛法、出家、写经、精通所有的经典就是佛弟子,而是信、行和学一起并用才 ...


佛法三学戒定慧,当然有些学会只是空口说白话,只会很多理论邪说,做却做到半分都没有。现在我看来只有那些学会在做这样的事,第一步,都作不到还谈开悟解脱?大圆满?
也就是不守戒,结果分家。看下去,这种摩登日莲正宗与日莲在家人的纷争真的有趣,也警惕我们,人与人需要互相尊重。
http://cforum5.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982829&extra=&page=1

[ 本帖最后由 书剑 于 31-12-2008 11:0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书剑 的帖子

不可以作针对性的言语。
每一个信仰和宗教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就比如,森林里,不可能只有一种树。
有佛教居士说过,和哪个信仰有缘就往哪个方向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2008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ernardly 于 31-12-2008 06:30 PM 发表


六根清静。

1)眼根清静 : 增强分析力
2)耳根清静 : 增强聆听力
3)鼻根清静 : 忘了 (
4)舌根清静 : 说出鼓励人的话,给以人们希望
5)身根清静 : 忘了 (
...

六根清静不是这个意思。

假如没错,六根清静是指六根无杂染。
六根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但没有执取六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bernardly 的帖子

简单的例子,
你看到漂亮的衣服还有汽车,你不会心动。
你听到好音乐,或娇滴滴的声音,你不会心动。
你嗅到香水,或香喷喷的食物,你不会心动。
你吃到香辣辣的炸鸡,或滑滑的雪糕,你不会心动。
你摸到漂亮的丝绸,或坐在舒服的按摩椅,你不会心动。
你梦到好事发生,或你知道好事发生,你不会心动。

你看到粗粗的衣服还有小汽车,你不会厌恶。
你听到噪音,或呕吐的声音,你不会厌恶。
你嗅到臭味,或没有香味的食物,你不会厌恶。
你吃到白饭青菜,或硬硬的白面包,你不会厌恶。
你摸到粗粗的纱布,或坐在很多灰尘的地上,你不会厌恶。
你面对恶意指责,或你知道坏事发生,你不会厌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1-12-2008 10:53 PM 发表
简单的例子,
你看到漂亮的衣服还有汽车,你不会心动。
你听到好音乐,或娇滴滴的声音,你不会心动。
你嗅到香水,或香喷喷的食物,你不会心动。
你吃到香辣辣的炸鸡,或滑滑的雪糕,你不会心动。
你摸到漂亮的 ...

一念的自我发心,就是超越潜在的“自我”的诱惑性。。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能够如你所说般,一就是逃避而得,二就是跨越而得,路是怎样走,一念心是占了重要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8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网络侠客 的帖子

不是啦,逃避根本就无法六根清净。
要六根清净,最初就是面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2025 08:03 PM , Processed in 0.1461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