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第二

什么是"行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6-11-2007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y973 的帖子

贤友任然没有回答到俺的问题,
俺问贤友什么是身语意行,但是你的回答还是身语意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1-2007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6-11-2007 10:13 AM 发表
请问您是认为圣人不断行动,就会生死轮回吗?
进入涅磐后还会轮回?



其实,我不断追问行灭的定义,原因是
大乘佛法众生无尽誓愿度 和 阿含经提倡解脱的境界是行灭的
是非常大的矛盾。

大乘提倡空,认为没有造业,没有轮回的菩萨道,根本不提倡脱离身口意行。

但是,阿含经许多经文切提倡断身口意行。根本不要发愿来生回来度众生,

如果四圣谛的灭谛真正提倡断身口意行,根本不要发愿来生回来度众生,
那么,要证得初果,就必须要向往断身口意行,

反观大乘提倡发愿来生回来度众生,就无法证得初果,更别说四果等。

大家不妨多思考阿含经解说的四圣谛的灭谛,是否提倡断身口意行,

那么,认何人告诉你不要放弃身口意行,要发愿来生回来度众生,
你就要自我分析谁对谁错了。

有行就会有识,
我们今生的识,名色缘起自前世的无明,行等

如果今生的识,名色老死后,我们必须要在这个重要时刻有能力断身口意行,才能进入无余涅磐,
所以,平时的修行就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佛陀自述的十力当中,没有可以游戏三界的。
所以,佛陀入灭后,不会再有身口意行,永远离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26-11-2007 12:42 PM 发表
贤友任然没有回答到俺的问题,
俺问贤友什么是身语意行,但是你的回答还是身语意行。


简单说,
身语意行就是能够缘起六识的行为,

做个实验 - 眼识
你使用望远镜看房间,如果你不移动望远镜,
你能否得到眼识?

所以,行能缘起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语意行就是能够缘起六识



无明--行(六入-六根和六境的相逢-触)缘-六识(受-爱-取)-名色(会生老病死)--行(六入-六根和六境的相逢-触)缘-六识(受-爱-取)-名色(会生老病死)-->行(六入-六根和六境的相逢-触)缘-六识(受-爱-取)-名色(会生老病死).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6-11-2007 04:1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6-11-2007 01:15 PM 发表


简单说,
身语意行就是能够缘起六识的行为,

做个实验 - 眼识
你使用望远镜看房间,如果你不移动望远镜,
你能否得到眼识?

所以,行能缘起识。


Sankhara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在于Tanha。

原帖由 第二
「因此,阿難,業是田,識是種子,貪愛是肥料。被無明阻礙與被貪愛束縛的眾生,他們的識將帶他們到勝界(panitaya dhatuya)。因此,在未來又有『再有』與『再生』。因此,阿難,這就是『有』。」


如果以阿拉汉们为例,他们还是有造善业。但是,他们的善业已经没有贪爱为肥料,所以也没有机会在成长了。

长部第十五经甚至只提到十因缘也就是从识开始而把无明和Sankhara省略了。

  阿难!如是缘名色而识[生],缘识而名色[生],缘名色而触[生],缘触而受[生],缘受而爱[生了,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可见从这十因缘里就可以找到解脱了。


贪爱是苦的原因,这也符合了四圣谛所说的“集”圣谛。


其他的可以参考我前面提到的达摩悟陀长老的讲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德源 的帖子

贪爱识代表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11-2007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6-11-2007 02:17 PM 发表
贪爱识代表什么呢?


不了解你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贪爱识代表什么呢?

一个人无法接受涅磐寂静的寂寞感受,代表他贪爱什么呢?

如果你突然无法看,听,想,触,被绑着不能动,
生生世世都无法看,听,想,触,被绑着不能动,你会害怕这种寂寞感吗?

当你在那里发闷了一万年,狠不得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六识是多么地让人怀念,
这种动力,就是无明和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1-2007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6-11-2007 02:33 PM 发表
贪爱识代表什么呢?

一个人无法接受涅磐寂静的寂寞感受,代表他贪爱什么呢?

如果你突然无法看,听,想,触,被绑着不能动,
生生世世都无法看,听,想,触,被绑着不能动,你会害怕这种寂寞感吗?

当 ...


为什么你会认为“涅磐寂静的寂寞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德源 的帖子

寂寞是一种法相,

当人们得不到他所喜欢的六识,就会寂寞。

如果我告诉你,涅磐是寂静的,没有六识的出现,
也就是无法看,听,想,触,被绑着不能动,
你能否接受这种境界?

如果你不能接受,代表你贪爱着什?
答案就是识。

众生经过什么才能得到识?
答案就是行(身口意行)

不知道身口意行以及识的可怕,
就是对它们的无知,
也就是无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6-11-2007 01:15 PM 发表


简单说,
身语意行就是能够缘起六识的行为,

做个实验 - 眼识
你使用望远镜看房间,如果你不移动望远镜,
你能否得到眼识?

所以,行能缘起识。

这比喻好像有点不太恰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如是缘名色而识[生],缘识而名色[生],缘名色而触[生],缘触而受[生],缘受而爱[生了,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有没有注意到如是缘名色而识[生],缘识而名色[生],

这里没有提到了Sankhara 和 avijja。

长老对于Sankhara有另一解释。

他说在相应部对于十二因缘的sankhara的解释是kayasankhara, vacisankhara, cittasankhara。

而这种的组合可以在中部第四十四经解释如下。

“又,圣尼!有几何之行耶?”--“居士毗舍佉!有此等之三行,即身行、口行、心行也。--“圣尼!云何为身行?云何为口行?云何为心行?”--“居士毗舍佉!出入息为身行也;寻、伺为口行也;想及受为心行也。”--“圣尼!何故出入息为身行耶?何故寻、伺为口行耶?何故想及受为心行耶?”--“居士毗舍佉!出入息为属于身者也,此等诸法为系缚于身者也,是故出入息为身行也。居士毗舍佉!寻、伺于先而后发语,是故寻、伺为口行也。想与受是属于心,此等诸法为系缚于心者也,是故想及受为心行也。”

所以,这sankhara有可能是指我们现在这个身、口、意运行所依的条件。

由于过去的无明,有贪爱所以有现在这身心。

另一种的组合是:

kayasankhara,vacisankhara,manosankhara这组合是指身、口、意的业。

要暂时灭这“行”也是可以的,就是进入灭尽定。同一经就谈到如下。

“圣尼!如何入灭受想定耶?”--“居士毗舍佉!入灭受想定之比丘是无有生念:“我将入灭受想定,”或“我正入灭受想定,”或“我已入灭受想定。”其时,本如是修习心,是故如是之趣向也。”--“圣尼!比丘入灭受想定时先灭何法耶?为身行耶?为口行耶?或心行耶?”--“居士毗舍佉!入灭受想定之比丘,先灭口行,次身行,其次心行也。”--“圣尼!如何是灭受想定之起出耶?”--“居士毗舍佉!比丘从灭受想定起时不生如是念:即“我将灭受想定起出,”或“我正由灭受想定起出,”或“我已由灭受想定起出。”彼本如是修习心,是故以至如是之趣向。”--“圣尼!比丘从灭受想定起时,先生何法耶?为身行耶?为口行耶?或心行耶?”--“居士毗舍佉!比丘从灭受想定起时先生心行,次身行,其次口行也。”


佛陀也是从第二禅灭口行、第四禅灭身行、最后进入般涅盘。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26-11-2007 04: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6-11-2007 02:10 PM 发表


Sankhara不是问题的根源。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在于Tanha。



如果以阿拉汉们为例,他们还是有造善业。但是,他们的善业已经没有贪爱为肥料,所以也没有机会在成长了。

长部第十五经甚至只提到十因缘也 ...

Sankhara应该是问题的根源。
没有Sankhara就不会有Tanh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y973 的帖子

请问您的看法是从哪得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6-11-2007 04:12 PM 发表

Sankhara应该是问题的根源。
没有Sankhara就不会有Tanha。


如果没有了tanha,我们是否可以逃离轮回呢?

缘受而爱[生了,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通过修行,我们不是更有可能不让“受生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6-11-2007 04:25 PM 发表


如果没有了tanha,我们是否可以逃离轮回呢?

缘受而爱[生了,缘爱而取[生],缘取而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而老死[生],缘老死而愁、悲、苦、忧、恼[生]。如是有一切苦蕴之集。

通过修行,我们不是 ...

对啊!那请问你受是从哪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1-2007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6-11-2007 04:31 PM 发表

对啊!那请问你受是从哪来的?

受是由[眼,耳,鼻,舌,身,意]而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应该从六入、下手.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眼,厭離於色,厭離於眼識,厭離於眼觸,緣於此眼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於彼也厭離。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耳,厭離於聲,厭離於耳識,厭離於耳觸,緣於此耳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於彼也厭離。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鼻,厭離於香,厭離於鼻識,厭離於鼻觸,緣於此鼻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於彼也厭離。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舌,厭離於味,厭離於舌識,厭離於舌觸,緣於此舌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於彼也厭離。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身,厭離於觸,厭離於身識,厭離於身觸,緣於此身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於彼也厭離。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意,厭離於法,厭離於意識,厭離於意觸,緣於此意觸而生之受,無論是樂,或苦,或不苦不樂,於彼也厭離。厭離而離染,以離貪而解脫;於解脫而有『我已解脫』之智,他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再無後有。』」

世尊如此說已,那些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當此解說正被宣說之時,那一千位比庫心無執取而從諸漏解脫。

——《相應部·六處篇·六處相應·
一切品第三·燃燒經第六》
亦見《律藏·大品·大犍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peggy_str 的帖子

Sankhara应该是问题的根源。
没有Sankhara就不会有Tanha。
----------------------------------


无明--行/身口意(六入-六根和六境的相逢-触)->六识(受-爱-取)->名色(会生老病死)->行/身口意(六入-六根和六境的相逢-触)缘-六识(受-爱-取)-名色(会生老病死)->行/身口意(六入-六根和六境的相逢-触)->六识(受-爱-取)->名色(会生老病死).

请谁问在爱,谁在取?

你说没有Sankhara就不会有Tanha。是可以理解的.
当(身)手接触一样柔软的布--触-受-(舒服)-爱就生起,取(想再摸一次,想拥有).
但这里的一个问题.佛陀和阿罗汗虽証入有余涅盘.就是肯定断了AVIJA和TANHA
但在活住时,圣者还是有触和受,还是要吃饭.
那行Sankhara算在还是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1-2007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26-11-2007 04:31 PM 发表

对啊!那请问你受是从哪来的?


如果你这样的问下去,你还是会转回来的。

问问你自己,在那一点你可以有自主权的?

缘触而生受。这个你有自主权吗?除非你是完全没有知觉的。如果有,那么你就会有受。但是,有受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要有爱,不是吗?

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可以解决的地方下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1-2025 02:36 AM , Processed in 0.12334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