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佛国的祝福

聊聊佛牌,谈谈高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4-2012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秋英多杰上师肉身舍利的报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2dwk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12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2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检测舍利无果、期间显现佛光/莲花妙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2dtze.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2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大镜下即将增生的佛血舍利/阿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2dtlk.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2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应县木塔佛牙舍利的发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00a6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2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94岁汉地尼师圆寂焚出观音圣像舍利-[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006rf.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4-2012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衮却格西稀有舍利及生平简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0eqv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2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竹巴迦举一世法王站立观音脊骨舍利-[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9c6180100gaio.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5-2012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不覺中2個星期過去了.
一路拜讀, 時常折回再次讀過.
看了好多好多, 也不懂好多好多.

感謝佛國大大無私的分享....期待持續分享~~

sādhu! sādhu! sādhu!

從加國來的新手^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5-2012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其实我自己也是从一知半解,到现在的知一二。
有问题,可以发问。我会尽量回答。
有机会,再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2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reebooks92 发表于 30-4-2012 12:57 AM

謝謝大大分享這幺多舍利子的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2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國你好,看過你的文章後,認識了很多大德,心中非常感恩。現在看見你介紹的「天降舍利」
簡直就想立刻到曼谷,希望能夠快點有時間和儲夠$,去供奉舎利 、供養師父和募捐舍利塔。
隨喜功德,祝大家身體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5-2012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國你好,看過你的文章後,認識了很多大德,心中非常感恩。現在看見你介紹的「天降舍利」
簡直就想立刻到 ...
無我 发表于 12-5-2012 01:18 PM



    祝福你,早日如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2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痴者 于 23-5-2012 02:18 PM 编辑
这个杀人魔,名叫angulimala,本来是良家子弟。

佛国的祝福 发表于 25-1-2010 06:47 PM

这是比较完整的故事

「指鬘」杀人魔




盎古利马喇(Angulimala,又译为央掘摩罗,央掘魔罗,鸯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鬘,鸯窭利摩罗,安古林马拉,安觉摩罗,鸯掘,


鸯鸠摩罗, 安姑利;意译:指鬘,指鬟,指环;简称:指鬘尊者)是佛教经典中最著名的角色之一。


他从连续杀人魔转变为清净解脱阿拉汉(arahant)的戏剧性故事,在佛教世界中家喻户晓,产妇们几乎都将他视为自己的守护圣者,


相信他的祝福保护偈能确保顺利生产。


佛陀经常警告弟子们,不要从外表与外在行为评断他人;只有佛陀独特的能力,才可能准确无误地洞见别人内心。


在盎古利马喇的例子中,佛陀洞见他具有在此世就能解脱的潜在能力,不仅解脱恶道转世,更能是解脱一切无始轮回之苦。



婆罗门之子——阿辛萨迦
在佛陀的时代,有个博学的婆罗门跋伽婆·伽伽(Bhaggava Gagga),是高沙喇国(Kosala)巴谢那地王(Pasenadi)的国师,也是王国中地位最高者之一。

某夜,妻子曼多耶尼(Mantani)生下一子,他为儿子占星,结果惊讶地发现儿子生在「强盗星宿」下,表示这男孩有犯罪的倾向。

我们不难想像,这位父亲对於这个意外与令人震惊的天启,将有如何的感受。

一大早,婆罗门和一如往常地来到宫中,问国王睡得如何。「我怎么可能睡得好?」

国王回答:「我夜里醒来看见床尾的宝剑闪闪发光,吓得再也无法入睡。这是否意味著王国或我会有危险呢?」

婆罗门说:「国王!别害怕,全城都出现同样奇怪的现象,那和您无关。

昨晚我妻子生了一个儿子,他的星象很不幸地竟有强盗星宿,一定是此事使宝剑发光。」


「他会成为独行大盗或群匪之首吗?」

「陛下!他会是个独行者。我们是否现在就杀了他,以杜绝后患呢?」

「老师!既然他只是个独行者,就将他扶养成人,并加以循循善诱,也许能改变他的凶恶习性。」

这男孩取名为「阿辛萨迦(Ahimsaka),意思是「无害」,希望他牢记在心,朝这理想去努力。

他长大后,强壮有力,但也端正聪明,很用功学习。

因此,父母亲认为他的凶恶习性,可能因教育与家里的宗教气氛而被潜移默化了。这当然令他们感到高兴。


老师教唆阿辛萨迦杀人

时候一到,父亲便将他送往古代印度著名的大学——德迦尸罗(Takkasila),接受更高的教育。

那所高等学府的首席教师接纳了他,而他仍是那么勤奋好学,故能领先群伦。

同时,他忠实与谦虚地服侍老师,因此很快就成为老师最钟爱的学生,甚至在老师家用餐,这让同学们又怨又妒。


他们私下讨论这个问题:「那个年轻的阿辛萨迦一来,我们几乎都被遗忘了。我们一定要阻止此事,让他和老师决裂。」

但是要诽谤他并不容易,因为他既用功又表现优良,而且出身高贵,所以并无机会诋毁他。

他们心想:「我们必须让老师疏远他,并因而决裂。」因此,他们决定分三组轮流去找老师。

第一组学生向老师说:「我们听到一些和您有关的传言。」「亲爱的,什么事?」「我们认为阿辛萨迦密谋对付您。」

老师听完之后,生气地斥责他们:「走开,你们这些卑鄙的小人!别想造成我和我儿子不和!」

一段时间之后,第二组学生又同样这么地对他说。然后又来了第三组人,他们增加一句:「如果老师不相信我们,可以亲自去调查。」

怀疑的毒种终於在老师心里生根,他逐渐相信身心勇猛的阿辛萨迦,真的想要陷害他。

一旦心生怀疑,人们永远能找到一些似乎符合它的事,最后怀疑终於演变成相信,他心想:「我应杀了他,否则就会被他杀死。」

但之后他想到:「要杀死这么强壮的人并不容易;此外,如果他以我的学生身分死在这里,

将有损我的名誉,学生可能因此不会再来找我。我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来除掉与惩罚他。」


刚好不久之后,阿辛萨迦即将结束学习课程准备回家。

这时老师找他来并说:「亲爱的阿辛萨迦!对於一个完成学业的人来说,有必要致赠一份谢礼给老师,你也不能例外。」

「当然,大师!我应该送什么呢?」「你必须拿一千个人的右手小指给我。这是你的结业仪式,以此向你所学得的知识致敬。」

老师可能预期阿辛萨迦在试图如此做时,若非自己被杀死,就是会被逮捕与处死。

或许老师曾为阿辛萨迦占过星象,了解他潜伏的凶恶习性,如今试图将它激发出来。

面对这种偏激的要求,阿辛萨迦先是大叫:「啊,导师!我怎么能那么做?我的家庭从来不曾使用暴力,他们都是无害之人。」

「嗯,如果这门学科未得到应得的礼敬仪式,它对你就毫无益处。」

因此,在一番劝说之后,阿辛萨迦终於答应,礼敬老师后便离开了。

前世的黑暗力量

上述所参考的经典来源,并未告诉我们是什么更有力的声明让阿辛萨迦终於信服,愿意接受老师这个可怕的要求。

其中一个可能的动机是,他相信毫不怀疑地服从导师是弟子的第一要务,这反映了他早年奉行的重要原则。

但这个决定背后的更大因素,可能是他的凶恶习性。他老师的话可能隐约唤醒他生命中的另外一面,他也许将此视为男子气概的挑战。

根据传统记载,阿辛萨迦的前世之中,有一次曾经是亚卡(yakka),他使用超能力杀害人类,以满足嗜吃人肉的欲望。

他所有记载於《本生经》中的前世,有两大特色:

他身体的力量与他的缺乏悲心。这次是他过去传承的黑暗闯进此世,覆盖了早年的善良特质。

因此,阿辛萨迦对老师要求的最后反应,完全未想到另一个选项:去印度的乱葬岗收集尸体的手指。

反之他全副武装,带著一把大刀,进入故乡高沙喇国(Kosala)阇里尼(Jalini,意译为有网、欲缠)的丛林中,

他住在一个高崖上,以便俯视崖下的道路。当他看见行人接近时,便下崖来杀死他们,并割下每个受害者的手指。

起初他把手指吊在树上,但鸟飞来吃肉后丢下骨头,他看见骨头在地上腐烂,於是便将指骨像花鬘一般地串了起来。

从那时起,他便得到一个外号——盎古利马喇(Angulimala),意思是指「指鬘」。



译注
亚卡(yakka):夜叉,半人半神的鬼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2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幡然醒悟

徘徊在无间地狱的边缘



  

由於盎古利马喇持续发动血腥攻击,因此人们避开森林,很快就没有人敢去那里,连捡柴的人也不敢去。

  

盎古利马喇如今必须前往村庄外围,躲在暗处攻击路人,割下他们的手指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他甚至在晚上进入村里,杀害居民,就只为了取得他们的手指。

  

他在好几个村庄行凶,由於没有人能挡得住盎古利马喇的蛮力,因此人们纷纷弃家远逃,村庄也因而荒芜。

  

无家可归的村民都逃往沙瓦提城(Savatthi),在城外扎营,并到皇宫向巴谢那地王(Pasenadi)哭诉他们的困境。

  

国王了解必须毅然采取行动,他击鼓昭告天下:「必须尽速逮捕大盗盎古利马喇,号令军队准备出发!」

  

显然无人知晓盎古利马喇的真实姓名与家世,但他母亲直觉那一定就是阿辛萨迦,他一直都未从德迦尸罗回家。

  

因此,当她听到公告时,几乎确定那就是她的儿子,他已落入命中注定的邪道。

  

她去找丈夫婆罗门跋伽婆,并说:「那个可怕的匪徒一定是我们的儿子!如今军队已经要出发去逮捕他。

  

亲爱的,请去找他吧!劝他改邪归正,并带他回家。否则,国王将会杀死他。」

  

但婆罗门回答:「我拿这种儿子没办法,国王想怎么样就随他去做吧!」

  

然而母亲的心是柔软的,出於对儿子的爱,她独自出发前往传闻盎古利马喇躲藏的森林地区。

  

她想警告他并拯救他,恳求他放下屠刀和她回去。

  

那时,盎古利马喇已收集了九百九十九根手指,只差一根就完成老师所设定一千指的目标。

  

为了完成使命,他很可能会杀死自己的母亲,她如今已经距离他愈来俞愈近。

  

但弑母是五逆罪之一,会立即堕入无间地狱①。因此在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央掘磨折罗已徘徊在地狱的边缘。


  

佛陀的拯救


  


此时,正是佛陀教学生涯的第十二年,大师以大悲心观照世间,了解盎古利马喇的情况。

  

对佛陀而言,以宿命通来看,这个人并不陌生。他们曾在多世相遇,菩萨总是以心的力量战胜盎古利马喇身的力量。

  

有一次,盎古利马喇甚至曾作过菩萨的叔叔(Jat.513)。

  

如今,他们的生命又再次交会,佛陀看见盎古利马喇所面临的大难,他毫不迟疑地立即赶三十哩路去救他,使他免於陷入这场无可挽回的劫难。

  

《盎古利马喇经》(MN 86)说:

  

牧牛人、牧羊人与农人路过,看见世尊正往盎古利马喇的方向走去,纷纷告诉他:

  

「别走那条路,沙门!前方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盗盎古利马喇,既凶狠又残忍,对众生全无怜悯之心。

  

许多村庄、城市与地区都因为他而荒芜。他连续杀人,并将他们的手指割下做成花鬘戴在身上。

  

人们以十人、二十人、三十人甚至四十人一队的方式走在这条路上,但都还是难逃盎古利马喇的毒手。」

  

听完之后,世尊继续默默前进,尽管那些人接二连三地警告他,但世尊依然默默前行。

  

盎古利马喇远远地看见母亲走来,虽然他认得她,但他的心已完全沈浸在冷酷无情的暴行中,

  

因此他还是想杀了这个将他带来世间的女人,以完成第一千根手指。

  

就在此时,佛陀出现在路上,介於盎古利马喇与他的母亲之间,

  

盎古利马喇心想:「既然还有其他人,我为什么要杀害母亲来取手指呢?就让她活著,我将杀了这个沙门,并割下他的手指。」

  

这部经典继续说:

  

盎古利马喇拿起刀与盾,扣上弓与箭,紧跟在世尊身后。此时世尊运起神通,

  

以致於大盗盎古利马喇无论走得多快,都追不到以正常步伐行走的的世尊。

  

於是大盗盎古利马喇心想:「太奇妙了!真不可思议!以前我甚至能追上狂奔的大象,并捉住它;

  

我甚至能追上疾驰的马,并捉住它;我甚至能追上急驶的战车,并捉住它;我甚至能追上快跑的鹿,并捉住它。

  

但如今,无论我走得多快,却都赶不上这个以正常步伐行走的沙门。」他停下来,呼叫世尊:「停止,沙门!停止,沙门!」

  

「我已经停止,盎古利马喇;你也应该停止。」

  

这时大盗盎古利马喇心想:「这些沙门,那个释迦族后裔的追随者,说实语与拥护实语;但这个沙门明明正在走路,

  

他却说:『我已经停止,盎古利马喇;你也应该停止。』也许我应该问问这个沙门?」

  

於于他以偈(gatha)对世尊说:

  

「你在走却叫我停;而我已停你却说我未停。我现问你,沙门,这是何意义;为何你停我未停?」

  

世尊回答:

  

「盎古利马喇我永息,我已对众生断恶;你对有情却未止:故说我停你未停。」

  

幡然醒悟,出家修道


  


当盎古利马喇听到这些话时,他的内心出现第二次且更大变化。这几年来长期被冷酷无情压抑住的高贵与清净心流,瞬间决堤涌出。

  

他了解眼前的沙门并非普通比库,而是世尊本人,而他也直觉地知道,大师前来森林,完全是为了将他拉出即将堕入的无底痛苦深渊。

  

他内心深受感动,抛下武器,发愿洗心革面:

  

「终於此沙门圣者,因我之故来丛林。闻你对我说法偈,我将真实永断恶。」

  

言毕大盗将刀箭抛入山崖沟壑中;大盗顶礼佛双足,遂於当下求出家。

  

佛陀大悲之圣者,世间与诸天导师,对彼说「善来,比库」,彼即如是成比库。

  

虽然传统经典并未描写导致盎古利马喇彻底转变的心理因素,但我们可以推测,

  

佛陀出现在他面前,让他瞬间看见自己此生卷入的无边痛苦,以及恶业在未来会结成更痛苦的果报。

  

他一定了解到,自己已成为愚味无知的受害者;

  

也一定很清楚地知道,能帮助自己脱离黑暗阴影的唯一方法,是彻底斩断轮回与痛苦的根。

  

由於了解继续生活在这世间是没有希望的,他必须战胜烦恼,才有可能从世间究竟解脱。

  

要完全放下这一切,唯有出家进入僧团,成为佛陀——他的救护与皈依者——的法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2 0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婉拒巴谢那地王的供养



不久之后,佛陀和一大群比库,以及随侍的盎古利马喇比库,出发游行前往盎古利马喇的故乡沙瓦提城(Savatthi),分批抵达那里。


然而,沙瓦提城的人民还不知道盎古利马喇的大转变,他们抱怨国王延迟派军追捕这个大盗。


於是巴谢那地王亲自带领精锐大军,出发前往盎古利马喇出没的阇里尼森林。


途中他经过祇园精舍,佛陀正好抵达那里。由於多年来他一直是佛陀的虔诚弟子,因此他中途暂停去向大师礼敬。


佛陀看见军队,问巴谢那地王是否遭受邻国攻击,准备要去打仗。


国王回答不是要去打仗,而是要带领军队去追捕杀人魔盎古利马喇。「但是,」他忧心地补充说:「我永远也不可能除掉他。」


然后世尊说:「大王!如果你看见盎古利马喇剔除须发,穿上袈裟,离俗出家;看见他戒杀,戒不与取,戒妄语;


看见他晚上不进食,唯有日中一食,并且独身、正直与善良。如果你看见他如此,会如何对待他呢?」


「尊者!我们会礼敬他,或为他起立,或请他入座,或请他接受比库的四种资具,且会为他安排妥善的保护与防卫措施。


但是,尊者!他是个无恶不作者,怎么可能有这些戒德呢?」於于大师伸出右手,对巴谢那地王说:「大王!此人就是盎古利马喇。」


国王大感震惊与恐惧,寒毛直竖,完全失去镇静,因为央掘魔罗是如此声名狼藉。但是佛陀说:「别害怕,大王!没有什么好怕的。」


当国王恢复平静后,便走向盎古利马喇尊者,问他父母亲的族姓,因为他心想对比库直呼那可怕的外号似乎不妥。


当听到他父亲是伽伽,母亲是曼多耶尼时,惊讶地发现盎古利马喇正是国师的儿子,他还清楚记得他出生时的异相。


佛陀能将这个凶残者转变为和合僧,令他深受感动。於是国王施予一切比库所需资具,包括衣服、食物、住所与医药,


赞助这位「高贵的伽伽·曼多耶尼子」。但盎古利马喇自愿遵守四种头陀行(dhutanga):树下住、托钵乞食、著粪扫衣、只持有三衣。


因此他回答:「我拥有的已经足够,大王!我的三衣齐全。」


然后巴谢那地王再转向佛陀,大声地说:「太好了,尊者!真是不可思议,世尊竟然能调伏难调伏者,抚平不平静者,安定不安定者。


我们以惩罚与武器无法调伏的这个人,世尊无须惩罚与武器便已将他调伏。」

坚持托钵乞食



当盎古利马喇出外托钵时,人们害怕地跑开并关上门。他从沙瓦提城外开始托钵时便是如此,


原本希望在城里比较不会那么显眼,不过转到那里也一样。在托钵时,他连一匙食物或一杓稀饭都无法乞得。


律藏(1:74)记载,有些人看见盎古利马喇穿著僧袍,便憎恶地说:「这些沙门、释氏比库,剃度了一个恶名昭彰的罪犯!」


听闻此言的比库们去向佛陀说,於是佛陀便制定了一条戒:「诸比库!不得令强盗出家,令出家者堕恶作(dukkata)②。」


佛陀知道,虽然他自己能察觉罪犯的潜在优点,但后人可能没有能力或威信能获得这种了解。


接受罪犯可能会导致未悔改者以僧团为掩护,逃避追捕或刑罚。


少数人因相信佛陀的判断而改变态度,在盎古利马喇前来托钵时布施食物给他,但多数人仍充满敌意。


虽然盎古利马喇了解,在家乡托钵非常困难,但他仍将此视为一种义务,坚持修行。

译注:



①无间(avici):音译作「阿鼻」,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后必堕於此,受无间苦。「无间之」义为:
(一)趣果无间:命终直接堕此狱中,无有间隔。
(二)受苦无间: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
(三)时无间:一劫之间,相续而无间断。
(四)命无间:一劫之间,寿命无间断。
(五)身形无间,地狱从横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而无间隙。


②恶作(dukkata):音译为「恶作(dukkata)」,是戒律中最轻等级的违犯,戒条数量很多,犯者於心中忏悔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5-2012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在圣者家族」



实语誓言助女人顺产


有一次,盎古利马喇在托钵时,看见一个女人难产。他的悲心油然而生,心想:「众生真苦!他们真苦!」


他回到寺院向世尊报告此事,世尊对他说:「盎古利马喇!你进沙瓦提城(Savatthi)去对那个女人说:


『姐妹!从我出生,回想起来,我从不曾蓄意杀生。藉由这个事实,愿你顺利,并愿你的婴儿平安!』」


但盎古利马喇质疑:「世尊!我如果那么说,岂不是妄语吗?因为我以前曾蓄意杀生。」


「那么盎古利马喇,对那个女人说:

『姐妹!从我出生在圣者家族,回想起来,我从不曾蓄意杀生。藉由这个事实,愿你顺利,并且愿你的婴儿平安!』」


Yatohaṁ, bhagini, ariyāya jātiyā jāto,Nābhijānāmi sañcicca pāṇaṁ jīvitā voropetā. Tena saccena sotthi te hotu,sotthi gabbhassa.

呀多航 爬gi 尼 阿里呀呀 差地呀 差多那批差那米 三及杂 巴囊 其V大 握若别达爹那 沙街那 说提 爹 ho度 说提 噶爬沙




盎古利马喇之前对那个女人说过会再回来,因此人们在女人房间装上帘子,在帘子的另一边摆了张椅子要给比库坐。


当盎古利马喇抵达那个女人家时,他作了佛陀所教的「实语誓言」。


他的话确实是真的,因为当佛陀为他剃度时,成为比库的他就已在圣者家族出生,那是精神上的重生。


这个心灵的转化使他有力量助人与治疗,这力量比他从前伤害与破坏的力量更强大。就这样,透过他誓言的力量,母子都很平安。


佛陀为何指导盎古利马喇使用实语力量?


通常,佛陀不会从事「起死回生」或「心灵治疗」,他知道那些重新活过来的人有一天还是会死。


当他教导众生无死实相与获得它的方法时,他显示了更大的慈悲。但为何佛陀在盎古利马喇的例子中要破例,


指导他为了治疗的目的而使用实语的力量呢?以下是古代老师们的反省,记载在《盎古利马喇经》的注释书中:


有些人可能会问:「世尊为何要让一个比库去做医生的工作呢?」对此我们回答:佛陀不是做那种事,如实行并非医疗行为,


那是在反省过自己的德行后所作的。世尊知道盎古利马喇一直都无法乞得食物,因为人们害怕他,看见他就赶快跑开。


在那种情况下,为了帮助他,他让盎古利马喇展现如实行。如此一来人们会想:


「生起慈心之后,如今长老盎古利马喇藉由如实行,可以为人们带来平安。」他们不会再怕他。


这样盎古利马喇才能乞得食物,才有能力去做比库的分内之事。


在此之前,盎古利马喇一直都无法将心专注在他基本的禅修主题上。虽然他日夜修行,但眼前总会出现过去在丛林中杀人的画面。


他听到他们的哀号:「让我活下去,我的主人!我是个穷人,有许多小孩要抚养!」他看见他们因为害怕而手脚慌乱。


当他面对这些记忆时,深切的自责紧紧抓住他,令他坐立难安。因此,世尊让他对自己的心灵重生展现这项如实行。


他想要让盎古利马喇知道他「生」为比库后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以便激励他,增强他的智见而达到阿拉汉果(arahant)。


事后证明此事对盎古利马喇帮助很大,而他也不负佛陀所托完成使命,以这个最佳方式表达对佛陀的感激:


不久以后,独居、退隐、精进与坚定,盎古利马喇尊者以观智亲自证悟,当下进入与安住於最高圣果上,由此完成圣弟子出家的目的。


他自知:「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皆办,不受后有。」盎古利马喇成为一位阿拉汉(arahant)。


承受因果业报




最后,他完全契合最早的名字阿辛萨迦——无害者。由於上次难产女人的事,多数人对他的内在转化已有信心,


因此当他在沙瓦提城(Savatthi)托钵乞食时,已不乏支持者。


然而,少数心怀怨恨者,仍无法忘记盎古利马喇大盗应为他们的亲人之死负责。


由於无法透过法律来报复,他们遂私下在盎古利马喇行脚托钵时,以棍棒与石块攻击他。


他们的袭击一定很粗暴,因为当他回到佛陀身边之时已遍体鳞伤,头上鲜血直流,钵被击碎,外衣也被撕破了。


「忍耐,梵志①!忍耐,梵志!你如今所受的报应,原来可能得在地狱中被折磨数年、数百年或数千年。」


身为阿拉汉(arahant),盎古利马喇的心意坚定不动;但他的身体——往昔的业果与象征,仍受到先前恶行的影响。


即使佛陀本人,由於前世的业报,手(译按:或是脚)也被邪恶的堂弟迭瓦达答(Devadatta)弄成轻伤。


②两位大弟子的身体也被施暴:沙利子(Sariputta)的头被亚卡(yakkha)击打,而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则遭残忍谋杀。


③如果连这三位大人物都无法免除身体的伤害,此世造了那么多恶业的盎古利马喇,又如何能逃脱这种命运呢?


然而,受打击的只是他的身体而非心,身为阿拉汉(arahant)的他,心依然安稳,无须他人的安慰或鼓励。


因此,佛陀的话应理解为一种提醒,提醒他仍必须承受相续的因果业报,但他内心的转化将能大幅改善它。


译注:



①梵志:是指志求生於梵天者、在家的婆罗门或一切外道出家人。有时佛陀借用也指阿拉汉(arahant),《增支部》中说:「无欲无恚者,去愚无有痴,漏尽阿拉汉,是谓名梵志。」


②迭瓦达答(Devadatta,古译:提婆达多)因为想作「新佛」、立「新教」,曾推石下山要压死佛陀,却被佛陀闪身躲过,只伤了脚。后来又在路上埋伏二头疯象杀害佛陀,但佛陀制伏了它们。经律上一致记载,迭瓦达答(Devadatta)造成憎团的分裂,命终堕入大地狱中。


沙利子(Sariputta,古译:舍利弗)有次坐在旷野中禅修,一个亚卡(yakkha,古译:夜叉)


恶意地在他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但由於他正进入深定中,所以并未感到痛苦。


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古译:大目健连)


因度化很多信徒,而遭外道憎恨,唆使匪徒谋杀,这是源於他过去世曾杀害父母所造的可怕恶业。


详见巴利佛典[佛陀的圣弟子传](1)《佛法大将沙利子.神通大师马哈摩嘎喇那》,页115-117与页230-2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2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盎古利马喇的偈



除了在下述《长老偈》中他自己的说法外,关於盎古利马喇的晚年并无其他记载。


①这些偈(gatha)告诉我们,他独自住在诸如森林、洞穴与山上等偏僻处,他终於在生命中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喜悦地度过他的日子。


有人曾放逸,改过勤修行;
好似出云月,世界放光明。(Thag.871)



有人曾作恶,从善欲挽回;
好似出云月,世界放光明。(Thag.872)



比库尚年轻,修习佛教法;
好似出云月,世界放光明。(Thag.873)



愿敌谛听法,愿彼信佛法;
愿敌近善友,亲近说法人。②(Thag.874)



愿敌常谛听,彼宣忍辱法;
乐闻慈和音,奉行慈和法。(Thag.875)



我敌不害我,也不害他人;
护强弱众生,令彼达安稳。(Thag.876)



水工引水流,箭工造箭直;
木工弯木材,智者调其心。(Thag.877)



调伏以钩鞭,或以棍与杖;
然调伏我者,手中无鞭棍。(Thag.878)



我虽名「无害」,住昔甚危险;
今名实相符:不害诸众生。(Thag.879)



昔日为盗匪,人皆称「指鬘」;
得度越瀑流,我才皈依佛。(Thag.880)



昔日手染血,人皆称「指鬘」;
我见皈依处,心断除结使。(Thag.881)



品劣行诸恶,将堕入恶趣;
而今无欠债,平静用饭食。(Thag.882)



无智痴愚辈,沉迷於放逸;
智者重精进,护德如财宝。(Thag.883)



切莫行放逸,亦莫嗜欲乐;
精进禅修者,得无上之乐。(Thag.884)



抉择愿乐住,彼并非恶作;
於所知诸法,吾已达最胜。(Thag.885)



抉择愿乐住,彼并非恶作;
吾已达三明,完成佛所教。(Thag.886)



昔住树林下,或住山洞中,
无论往何处,吾心总不安。(Thag.887)



今安乐作息,欢喜度此生。
解脱魔陷井,得吾师恩赐。(Thag.888)



昔吾梵志种,高净双亲生;
今吾世尊子,法王为吾师。(Thag.889)



持戒护根门,断贪离系缚;
苦根已吐出,达到诸漏尽。(Thag.890)



善服侍大师,佛嘱皆完成;
重担已放下,不复受后有。(Thag.891)



原注
①871-872偈相当於《法句经》172-173颂;873偈相当於《法句经》382颂;877偈相当於《法句经》80颂;883-884偈相当於《法句经》26-27颂(有些微差异)。
②注释书说,盎古利马喇是在托钵受伤之后,说874-876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12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06# 愚痴者


    分享得太好了!!!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2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佛國大大的分享 期待持續分享 小弟是新手。如有说错,请原谅。有位大大告诉我佛牌不能挡降,只有圣物能挡降如打固。是真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命理运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02:50 PM , Processed in 0.13539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