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聚宝盆‧財富“兔”增 投资致富 2011-01-30 19:10
兔年的经济形势,似乎注定比虎年的更为复杂,更难以作出判断,“兔气扬眉过好年”难道只是一场空想? 在林林种种的投资工具及產品中,该如何选择呢?兔年该如何佈局才能“避凶化吉”,確保我们的財富依然“饱满”呢? 本期《財富焦点》为你搭通投资网,在这充满变数的环境中,仍可“大杀四方”,坐享硕果,来,一起出发寻找“聚宝盆”囉! 面对日益復杂的金融投资环境和眾多的投资工具,颇多投资者都觉得无所適从,对別人在投资市场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大手笔羡慕不已,但另一方面却对自己在良好的资本市场上不能获取优越投资收益而懊悔不已。到底我们的財富如何才能“步步高升”呢? 长短结合
无往不利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面对许多理財难题,如在高通膨的生活环境之下,我们的收入水平有限,但隨著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教育基金、置业、养老金及医药费等需要我们去面对,问题是该如何面对? 专家认为最实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长短结合”,由近及远的原则,即根据人生处於不同生命週期,进行规划自身的理財需求;在满足当前或最近一段时间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进行理財规划,之后再规划长远的理財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虽然有为孩子投保意外、重大疾病及教育等多种保险產品,加上拥有股票、储蓄及基金之外,但夫妻本身却连最基本的意外、重大疾病、养老保险都没有投保。 专家说,这並不是一种正確及合理的家庭理財规划方案,可见这对夫妻的家庭理財规划缺乏科学和长远性的考虑。 动静结合
理性投资 在眾多的投资领域,皆建议投资者树立中长期的理性投资理念,忌讳频繁操作,短线的投机等不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思路。 以股票来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和“试金石”,投资股票的目的无非是分享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投资收益。 专家指出:“我们並不反对投资者进场,但须理性面对,並適时买卖,但部份投资者却对投资环境不闻不问,只凭自己的喜好和一时衝动作出盲目决定,这不是一种成熟的投资理念。” “作为成熟的投资者,要善於在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中,筛选出適合自己的產品,学会看大势的转变,並结合自身的投资喜好、理財目標、预期等作出判断,不可人云亦云,盲目作出决定。”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朋友抱怨,某某股票持有了好长时间,刚套利就涨了,此种结果的產生归咎於投资者没有达到“心静”,所以在投资环境大势未改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妨“稳坐钓鱼台”,获取投资收益。 不过,一旦出现不利於投资环境的因素,投资者要因势而变,切记不可守株待兔。总而言之,动静结合的要点在於“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点面结合
科学化理念 所谓“点面结合”,就是要善於集中有限的时间及资金,力求在某一个投资领域做到游刃有余,成为该投资领域的“行家”,寻求最大的投资收益。 在现实生活中,部份投资者面对眾多金融投资工具,看到別人投资赚了钱,於是股票、开放式及封闭式基金、黄金、外匯等都无一例外纳入投资组合中,美其名是“分散风险。” 不过,专家指出,这就如同旧社会的农民一样,目的在於广种薄收,但最终结果却依赖老天,不確定因素非常高。 “虽然像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专才倡导分散投资的防范风险理念,但那是建立在科学化的投资理念上,大师並非要我们面面俱到,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再配合適合的投资工具,做到合理的防范投资风险。” 专家举例,风险承受能力强、对宏观投资环境敏感、闲暇时间较多,可將投资重点放在股票、股票型基金、黄金等;对於无暇研究和瞭解资本市场潮起潮落、专业投资知识欠缺的投资者,又何不选择集合理財优势的开放式基金、银行理財產品等,除了省力省时间,又能分享投资收益。 “將有限的资金平均投资於各种投资工具上,其弊端除了是分散精力,二来自己也对眾多投资工具缺乏深度瞭解,甚至丧失良好的驾驭能力,导致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 向有钱人学习 美林《2010年亚太区財富报告》统计,亚太区富裕人士投入的现金类投资比重,从2008年的29%降低至2009年的22%,而固定收益投资只佔资產的20%,与2008年的情况不相上下。 该报告也预估,今年亚太区富裕人士放在股票及固定收益工具的比例將会上升。由於富裕人士有意重新调整投资组合,现金类及不动產的比例將相对减少。 同时,也有调查显示,最受上班族青睞的投资工具:基金、股票、外匯。 永佳財务规划公司首席理財规划师陈建业硕士认为,普遍上大马的投资工具仍主要以股票、基金及债券为主,所以在评估了本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后,建议作以下的分配:
 ◆股票
別嚐试追高策略 作为最普遍及最容易接触的投资工具之一,股票的起伏性难以预估,就如近期股市一落千丈,由1574.49点的歷史新高,瞬间跌破好几道关卡,就足以证明其波动性有多高。 不少分析员仍看好今年马股有一定的涨势及“看头”,全年有望衝破1700点高位。 “不过,投资者在选股方面须格外谨慎,千万別尝试採取‘追高’的策略,以免在套利活动涌现时受到波及而无法即时脱身。” 分析员看好银行、油气、建筑及產业等领域將持续散发光芒,建议投资者逢低吸纳相关领域的优质股。 ◆信托基金
仍须面对风险 陈建业坦言,自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很多投资者因被基金“烧伤手”而对这项投资工具心有余悸,没有太大的信心。 他认为,在投资基金时,应该要以长期为主,若在投资一年后就“离场”颇为不值得的,因为手续费相当高,导致赚益收窄。 他说,基本上大马的基金都是以股票型及债券型为主,选择类型不多,不过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定前,也同样要衡量本身的投资风险。 “若承担风险较低,可选择债券型基金,但若承担风险较高,则可选择股票型基金。” 专家指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基金已成为投资者较为“认同”的投资工具。不过,由於各类基金和证券市场的“关係不浅”,防范风险仍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购买基金时,老百姓偏向於选择价格偏低的基金,认为价格越低就越没有下跌空间、越稳健,但事实上,基金的成长率和其他综合指標更为重要,这些投资理念和技巧都有待提高。 ◆保险
勿扭曲原本保障意义 陈建业认为,现今投资者已“歪曲”保险的原义,保险的初衷是作为个人的后备及赔偿金,但很多保险公司却重新包装成投资工具,导致失去原本的意义。 “所以,我並不建议投资者將保险当成是一种投资工具。” 同时,调查显示,已有越来越多人认同买保险是“购买一种保障”,只有小部份认为是“可以进行投资”。 理財师表示,保险投资只是附加的好处,若真正要投资,无论是股票、基金、外匯等都是不错的方式,很少有人买保险是为了投资。 ◆货幣
人民幣受看好 目前最受欢迎的货幣非“人民幣”莫属,作为金砖四国(BRIC)之一的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很自然的其货幣也受到青睞。 陈建业指出,“目前人民幣的涨势仍受到抑制,不过相信接下来將逐步升值。” 同时,市场也认为人民幣今年仍將维持缓慢,但有节奏的升值,以与全球的发展接轨。其中,上週人民幣更创下17个月新高,未来的势头绝对可期。
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