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mjj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2-6-2007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和索罗斯的卓越实践表明,投资成功并不取决于正规教育、神秘技巧或好运气,而属于虔诚地、持之以恒地去实践那些简单的良好投资习惯的人。精湛的投资业绩背后,必然有精湛的哲学,而只有当精湛的哲学发展成为习惯,才能做到"天人合一",达到投资的最高境界。因为习惯成自然,习惯最稳定,最持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最终可收"滴水穿石"之效。

巴菲特 VS 索罗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2-6-2007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到网友PM要我提供ebook,我upload在 http://www.badongo.com/file/3397432
仅供学习用途,喜欢的话请支持正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6-2007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火 于 12-6-2007 04:16 PM 发表
收到网友PM要我提供ebook,我upload在 http://www.badongo.com/file/3397432
仅供学习用途,喜欢的话请支持正版。


谢谢你提供下载书籍的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2007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小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6-2007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名思义,《巴菲特和索罗斯的投资习惯》试图探讨和总结两位顶尖投资大师的投资方法。“习惯”一词多少有些新奇,因为更常见的通常是“法则”、“秘诀”或“策略”等词汇。但这正是本书的精髓所在。事实上,马克·泰尔所说的“习惯”就是投资哲学。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我们也都在习惯性地运用我们的生活哲学。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的待人处世方式就是生活哲学的一部分,不是吗?生活中是这样,投资市场上也应如此。泰尔认为,像巴菲特和索罗斯这样的成功投资者不仅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投资哲学,而且把这种哲学发展成了一种习惯。如果不能做到习惯成自然,你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投资哲学,即使你有投资哲学。而犹豫和动摇都是投资者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6-2007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大师知道他为什么投资:他在追求精神刺激和自我实现(习惯20)。他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要想成功,你必须首先明确你的投资目标。

   业绩的提高并不是采纳制胜投资习惯的惟一好处。你还可以更从容地做出投资决策。你甚至可能发现投资有利于你保持心态的平和,不再是一件令你紧张的事情。在看到别人的成功时,你不会再羡慕、迷惑和自我怀疑。你可能会想:“哦,这是种有趣的投资方式但不是我的方式。”你不会再随着市场先生的情绪变化摇摆不定,大喜大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6-2007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习惯并非易事-问问抽烟的人就知道了。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改变习惯第一步就是去了解我们应该学习的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6-2007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几乎会把他赚到的每一分钱都存起来......从六岁时挨家挨户推销可乐,到今天不肯卖掉哪怕一股伯克夏-哈撤韦公司的股票,他一生都是如此。

    对巴菲特来说,钱赚了就该存起来,永远不能失去或花掉。保住资本是他的个性和投资风格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hmjj 于 13-6-2007 06: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6-2007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新手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第一笔投资中赚大钱。无意识无能使他相信他已经找到了交易或投资秘诀,他真的知道他在做些什么。于是他会重复他第一次的做法-但会大吃一惊地发现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算投资》

    巴菲特刚开始投资时,采纳了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精算投资方法。

    格雷厄姆的目标是购买被低估的中等企业普通股(如果它们的价格是真实价格的2/3或更低)。
他只靠分析公开讯息评估企业价值,他的主要讯息来源是企业的财务报表。

    一个企业的账面价值是衡量其内在价值的基本依据。格雷厄姆的理想投资对象是那种市场价格远比资产变现额或清算价值要低的企业

    但一般股票价格偏低可能有多种原因。也许相关行业正在消退,也许管理队伍不胜任,也许某个竞争对手用一种更好的产品把这个企业的所有顾客抢走了等等。你在企业的年报中找不到这类讯息。

    光靠分析数据,格雷厄姆不会知道股票为什么便宜。所以他购买的某些股票因企业破财而变得一文不值;某些股票难得偏离他的购买价;还有一些则恢复到或超过了它们的内在价值。格雷厄姆很少能预见到哪只股票会发生以上的哪种情况。

    那么,他怎么赚钱呢?事实上,他会购买数十只这类股票,因此上涨股的利润远远超过了其他股票的损失

    这就是精算风险管理法巴菲特是以这种方式起步的,一直到今天他在做套利套汇交易时还会使用这种方法。它也对索罗斯的成功有所贡献,而且是大多数商品交易系统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性质比经理素质还要重要》

    投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未来”。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过去的辉煌事迹和今日的妥善经营,虽是好事,但它们都已经反应在今日的股价上了。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否为我们赚钱的,是为来的成绩。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是公司未来的表现。

    就因为投资成绩是由未来而定,所以巴菲特认为。行业的性质,比管理人素质更为重要。毕竟,人心莫测,管理人可以“变质”,但整体行业情形一般就不会那么容易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散户常常问:股票多少钱才算“贵”,多少钱才算“便宜”呢?
   
    有些投资者常爱说,【这股票以前是卖八十元的,今天只卖一二元,应该大笔买入,很便宜啦!】。一些则说,【这股票涨得太厉害了,两百元不该买入,等他跌到四十元以下才入货吧!】

    巴菲特说,一张股票之贵或便宜,跟股价没有关系。一只两千元的股票有可能还很便宜,但另一只仅三元的股票却可能是太贵了。

    巴菲特喜欢提起六十年代的迪斯尼例子。当时,美国人都说迪斯尼股票不便宜,但巴菲特买股是以整家公司来看的。每次他都会问自己:如果可以买下整家公司,我愿意给多少钱? 把这笔庞大的数目,除以股票总数,就是他所愿意付出的每股价格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乔治 索罗斯 George Soros1 》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级的犹太人家庭,出生时的匈牙利名字叫吉奇·索拉什,后英语化为乔治,索罗斯。乔治·索罗斯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性格坚强,极其精明,他对幼时的索罗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不仅教会了索罗斯要自尊自重、坚强自信,而且向索罗斯灌输了财富太多对人是一种负担的观点。索罗斯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太重视积累财富,而是将亿万家财投入慈善事业,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父亲的影响。
    索罗斯在少年时代就尽力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个性坚强。突出,在运动方面比较擅长,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网球。他还常是各种游戏的常胜将军。索罗斯的童年是在父母悉心关爱下度过的,非常幸福。但到了1944年,随着纳粹对布达佩斯的侵略,索罗斯的幸福童年就宣告结束了,随全家开始了逃亡生涯。那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痛苦的时期,全家凭着父亲的精明和坚强,靠假身份证和较多的庇护所才得以躲过那场劫难。这场战争给索罗斯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冒险是对的,但绝不要冒毁灭性的危险。
    1947年秋天,17岁的索罗斯只身离开匈牙利,准备前往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他先去了瑞士的伯尔尼,尔后马上又去了伦敦。他原以为在伦敦他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错误。1949年,索罗斯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在索罗斯的求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卡尔·波普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对于索罗斯建立金融市场运作的新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Siflger&Friedlandr公司聘他做了一个见习生,他的金融生涯从此揭开了序幕。后来,索罗斯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交易员,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交易,但他在此期间表现并不出色,没有赚到特别多的钱。于是,索罗斯又作出了将影响他一生的选择:到纽约去淘金。
    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来到纽约,他通过熟人的引见,进了F.M.May6r公司,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并且从事欧洲证券的分析,为美国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当时,很少有人对他的建议感兴趣。1959年,索罗斯转投经营海外业务的Wertheim&Co.公司,继续从事欧洲证券业务。幸运的是,Wertheim公司是少数几个经营海外业务的美国公司之一。索罗斯始终是华尔街上很少几个在纽约和伦敦之间进行套利交易的交易员之一。
    1960年,索罗斯小试牛刀,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的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印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3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震。
    1963年,索罗斯又开始为Arilhod&S·Bleichrocoer公司效力。这家公司比较擅长经营外国证券,这很合索罗斯的胃口,使他的专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而索罗斯的雇佣者史蒂芬·凯伦也非常赏识索罗斯,认为他有勇有谋,富于开拓新业务,这正是套利交易所需要的。
    1967年,索罗斯遇到了耶鲁大学毕业的吉姆·罗杰斯,两人结成联手。在他们联手的10年间,成为华尔街上的最佳黄金搭档索罗斯和罗杰斯不愿总为他人做嫁衣,他们渴望成为独立的基金经理。1973年,他们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刚开始运作时只有三个人:索罗斯是交易员,罗杰斯是研究员,还有一人是秘书。索罗斯基金的规模虽然并不大,但由于是他们自己的公司,索罗斯和罗杰斯很投入。他们订了30种商业刊物,收集了1500多家美国和外国公司的金融财务记录。罗杰斯每天都要仔细地分析研究20份至30份年度财务报告,以期寻找最佳投资机会。他们也善于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正是由于索罗斯和罗杰斯超群的投资才能和默契的配合,他们没有一年是失败的,索罗斯基金呈量子般的增长,到1980年12月31日为止,索罗斯基金增长3365%。与标准普尔综合指数相比,后者同期仅增长47%。
    1979年,索罗斯决定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因为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在不确定状态上下注,才能赚钱。
    1980年,该年度基金增长102.6%,这是索罗斯和罗杰斯合作成绩最好的一年。此时,基金已增加到3.81亿美元,索罗斯个人也已脐身到亿万富翁的行列。但令人遗憾的是,罗杰斯此时却决定离开。这对合作达10年之久的华尔街最佳搭挡的分手,多少有点令索罗斯失落。在随后的一年,索罗斯遭受到了他金融生涯的一次大失败。索罗斯判断美国公债市场会出现一个较大的上升行情,于是用所借的银行短期贷款大量购入长期公债。但形势并未像索罗斯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相反,由于美国经济保持强势发展,银行利率在不断地快速攀升,已远远超过公债利率。这一年,索罗斯所持有的公债每股损失了3个~5个百分点,总计大约损失了脱见万美元,量子基金的利润首次下降,下降程度达22.9%大批的投资者弃他而去,带走了公司近一半的资产约1.93亿美元。索罗斯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甚至曾想过要退出市场,去过一种平淡的生活。
索罗斯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来。他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场的运作。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索罗斯越感到自已被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所愚弄。
    索罗斯经过对华尔街的考察,发现以往的那些经济理论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动荡的、混乱的,市场中买人卖出决策并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设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数学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而人们对任何事物能实际获得的认知都并不是非常完美的,投资者对某一股票的偏见,不论其肯定或否定,都将导致股票价格的上升或下跌,因此市场价格也并非总是正确的、总能反映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它常常因投资者以俯赅全的推测而忽略某些未来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并非目前的预测与未来的事件吻合,而是目前的预测造就了未来的事件。所以,投资者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做出的反应并不能决定股票价格。投资者的赢利之道就在于推断出即将发生的预料之外的情况,判断盛衰过程的出现,逆潮流而动。但同时,索罗斯也提出,投资者的偏见会导致市场跟风行为,而不均衡的跟风行为会因过度投机而最终导致市场崩溃。
    索罗斯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论后,毫不犹豫地摒弃了传统的投资理论,决定在风云变换的金融市场上用实践去检验他的投资理论。
    1986年,量子基金的财富增加了42.l%,达到15亿美元。索罗斯个人从公司中获得的收入达2亿美元。


[ 本帖最后由 hmjj 于 14-6-2007 02: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失败的痛苦和意义 》

    但上帝并非一直垂青索罗斯,在1987年索罗斯遭遇了他的"滑铁卢"。

    根据索罗斯金融市场的“盛——衰"理论,繁荣期过后必存在一个衰退期。他通过有关渠道得知,在日本证券市场上,许多日本公司,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量购买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有些公司为了入市炒作股票,一甚至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日本股票在出售时市盈率已高达48.5倍,而投资者的狂热还在不断地升温。因此,索罗斯认为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但索罗斯却比较看好美国证券市场,因为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在出售时的市盈率仅为19.7倍,与日本相比低得多,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还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即使日本证券市场崩溃,美国证券市场也不会被过多波及。于是,1987年9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

    然而,首先出现大崩溃的不是日本证券市场,而恰恰是美国的华尔街。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道·琼斯平均指数狂跌508石5点,创当时历史记录。在接下来的广星期里,纽约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索罗斯决定抛售手中所持有的几个大的长期股票份额。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有关信息后,借机猛向下砸被抛售的股票,使期货的现金折扣降了20%。

    5000个合同的折扣就达2.5亿美元。索罗斯因此而在一天之内损失了2亿多美元索罗斯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报载,损失了大约6.5亿到8亿美元。这场大崩溃使量子基金净资产跌落26.2%,远大于17%的美国股市的跌幅,索罗斯成了这场灾难的最大失败者

    索罗斯虽然痛恨赔钱,但他却能够忍受痛苦。对于其他人而言,犯错是耻辱的来源;而对于他来说,认识到错误则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对于事物的认识缺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伴侣,他不会因为错误百出而备感伤心丢脸,他随时准备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免在曾经跌倒过的地方再度绊倒。他在金融市场上从不感情用事,因为他明白理智的投资者应该是心平气和的,不能求全责备。正如他经常所说的:“如果你的表现不尽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挺而走险。而且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当你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时,自责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从市场中撤出,尽可能减少损失。只有保存了竞争的实力,你才能够卷土重来。索罗斯具有比别人能更敏锐地意识到错误的才能。当他发现他的预期设想与事件的实际运作有出入时,他不会待在原地坐以待毙,也不会对于那些该死的出入视而不见,他会进行一次歇斯底里的盘查以期发现错误所在。一旦他发现错误,他会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图东山再起。正是因为索罗斯的这一宝贵品质,他才始终能够在动荡的市场中保存实力。一个投资者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投资者”,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中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承认失败的勇气,能否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索罗斯恰恰具备了作为一个“伟大投资者”的素质。这也就是为什么索罗斯在经历了1987年10月份的惨败之后,却仍能使量子基金1987年的增长率达到14.1%,总额达到18亿美元的原因之一。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能够获得巨额利润除了依赖于他独特的市场理论外,还在于他超人的胆略。因为索罗斯认为一个投资者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并不是过于大胆鲁莽,而是过于小心翼翼。虽然有一些投资者也能准确地预期市场走向,但由于他们总是担心一旦行情发生逆转,将遭受损失,所以不敢建立大的头寸。当市场行情一直持续看好,才又后悔自己当初的头寸太少,坐失赚钱良机。索罗斯一旦根据有关信息对市场作出了预测,就对自己的预测非常自信,当他确信他的投资决策无可指责,那么建立再大的头寸都在所不惜。当然要建立巨额的头寸,需要有超人的胆略和勇气,否则,他将无法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协之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4-6-2007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hmjj 的帖子

谢谢分享
有时间我还要看多几次,慢慢思考他们的心得和投资理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总是错的》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躁狂忧郁症患者,今天可能欣喜若狂,明天可能消沉沮丧。

    索罗斯对投资现实的前提假设是:“市场总是错的。”

    巴菲特没有去研究市场为什么是错的,他只是观察到并利用了这一点。但索罗斯却有一套有关市场出错原因的详细理论,而这种理论对他从市场的错误中获利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协之云 于 14-6-2007 03:12 PM 发表
谢谢分享
有时间我还要看多几次,慢慢思考他们的心得和投资理念。



那里的话!

我现在也是和大家一起努力着,不断思考这两位绝对资本家的投资理念。
希望有一天可以拟定一套属于自己的投资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6-2007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发觉自己犯上了“七种致命的投资信念”的坏习惯。

一:迷信预测。要想赚大钱,必须先预测市场的下一步动向。
二:迷信“权威”。即便我不会预测市场,总有其他人会,而我要做的只是找到这么一个人。
三:迷信“内部消息”是赚大钱的途径。
四:迷信分散化投资。
五:迷信冒险。要赚大钱,就要冒大险。
六:迷信工具。以为投资要依靠一种能确保投资利润的系统。
七:迷信市场的必然性。我知道未来将会怎样,而且市场“必然”会证明我是对的。


当下之际就是把错误纠正,即是把坏习惯改掉。然后学习培养好的习惯,从巴菲特与索罗斯相同的23个投资习惯起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07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mjj 于 13-6-2007 06:47 PM 发表
投资新手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第一笔投资中赚大钱。无意识无能使他相信他已经找到了交易或投资秘诀,他真的知道他在做些什么。于是他会重复他第一次的做法-但会大吃一惊地发现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无限同意,做为新手的我,刚开始投资,不能用投资啦,因为没研究过,没做功课,是刚开始买股票,头几次都赚了。。。但就在一只股亏完。。
经验,功课,时间,体验,心态,缺一不可。。
还须努力爬贴,跟各位大大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6-2007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诸葛亮孔明 于 23-6-2007 02:48 PM 发表




无限同意,做为新手的我,刚开始投资,不能用投资啦,因为没研究过,没做功课,是刚开始买股票,头几次都赚了。。。但就在一只股亏完。。
经验,功课,时间,体验,心态,缺一不可。。
还 ...


投资者往往在经历了许多过程后,才能步入另一阶段,从体验中改变(调整)投资心态......渐渐成长。
祝福大家能够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06:09 PM , Processed in 0.14597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