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aniel82

【道教辞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06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周】

内丹名詞。謂人身之衛氣,以日行於陽經二十五度,夜行於隂經二十五度,共五十度為一周,又謂衛氣循經而行十六丈二呎之稱,即二十五周之一。(見《靈樞(shu)。衛氣行篇》)

【一性】

養生名詞。一,專一;性,本性。本性以有染而喪失,專心修持以返其初,曰一性。《荘子。逹生》:“一其性,養其氣,閤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唐成玄英疏:“物之所造,自然也,既一閤德,與物相應。故能逹至道之源,通自然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6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法】

道教名詞。指道法之一種。《洞玄靈寶定觀經》:〝但疑空心,不疑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太平經.籙身正神法》:〝且受一法一身,七縱橫陰陽,半陰半陽,乃能相成〞。

【一宿】       
       
即一夜。《莊子.天運》:〝仁義,先王之 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覯而多責〞。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1-12-2006 01: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06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息】

一個念頭。《關尹子.一宇》:〝一息不存,道將來契〞。

  一呼一吸。《法海遺珠》卷二:〝調勻八十一息〞。注:〝一呼一吸,為一息〞。《性命圭旨.亨集》:〝一息尚存,皆可復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續盡燈而復光明〞。

【一候】

內丹名詞。煉功時,內氣在體內運行一周,謂之一候。《混元八景真經》卷四:〝候者,天地日月交合用氣候。周身氣一匝,卻從元宮,上潮於舌下,津生滿口,為一候也。此蓋緣先從脾藏生殺百味五辛之物。殺者,殺穢濁之滓,而入大小二事;生者,生百味五辛之津,轉行周天數足,於右鼻中出,自坎宮上朝舌下二竅中,生津液滿口,號曰一候〞。

  外丹名詞。指爐火的時間。《大洞煉真寶經修伏靈砂妙訣.靈砂七返篇.陰陽伏制及火候飛伏訣》:〝訣曰,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用八氣二十四候,一百二十日,而砂伏火畢矣〞。

[ 本帖最后由 daniel82 于 2-12-2006 11:5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06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陽】

猶一陽生。元王惟一《道法心傳.一陽下手》:〝下手工夫在一陽,一陽初動合玄黃;先天一氣從中得,煉就金丹是藥王〞。參見〝一陽生〞條。


【一慎】


謂行持元道,慎勿休止。《太清元道真經》卷中:〝無上道總,一慎三應,則成功也。一慎者,慎其休止耳,不休止則可至元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6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竅】

法籙名詞。即雷法中謂一年中雷聲所應之方為一竅。元王惟一《道法心傳》:〝余嘗記伊川先生問邵堯夫曰:〝今年雷風甚處起?〞只此一句,括造化之妙,可精思熟味。若知此一竅通則萬竅皆通,一神動而萬神皆動。東南巽方,非召雷之所,用之則徒弄精神耳〞。

【一陽子】

元代道士。本姓潘名太初,隱居廬山,潛心煉道,執掌太平宮教事,上陽子陳致虛見其心地誠信,修行專注,遂授之以〝剝盡復生說〞,且號其為〝一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6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清臺】

宮觀壇墠。唐太宗為道士薛頤所建,在紫府觀中。專以候玄象、辰次災祥。

【一文仙】

清代道士。不知何許人。遊至雲南麗江,棲吳烈里龍王廟中。蓬頭赤足,腰繫鐵環,四時惟一敝袍,值大雪而汗流滿面。每入市,見人笑而不言。雖暮遲,必歸廟中,步履如飛,乘騎者尾之不及。在麗江二十餘年,顏常如舊。一飯數大觥,向人索酒錢只取一文,有多與者輒擲去,因而人稱之為一文仙。

【一陽生】

內丹術語。全陽子《呂純陽真人沁園春丹詞注解》:〝蓋彈指聲中,巽門豁開,而心覺恍惚之時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12-2006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宇巾】

見〝幅巾〞條。

【一為根】

道教名詞。指一為大道根本。《丹道秘書》:〝一為根,事為門〞。原注:〝得一之元,一為大道根元〞。

【一意規中】

內丹術語。常將真意固守規中一竅,則可漸次收伏其心,以至於入定。定則真陽自發,真氣自生,久之神氣融合,靈胎自結。《悟真篇》:〝橐【tuó】天籥【yuè】地徐停息,一意規中隨後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6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靈獨存】

內丹術語。靈,即覺悟、本性,心性明照,萬念俱息,惟一點靈知元性獨存不迷,故曰獨存。《玄機直講》:〝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 萬念俱泯,一靈獨存〞。

【一陽來復】

內丹術語。一陽來復指活子時。謂人入靜後,腎間氣發動。借用卦爻來表示,即以復卦比喻活子時。象徵陽精初動。口訣謂:〝下手立丹基,休將子午推;靜中才一動,便是癸生時〞。當此之時,煉者須下手進火,為關鍵之候。《悟真篇》:〝若到一陽來起復,便堪進火莫延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2006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粒刀圭】

內丹術語。喻津液。《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訣曰:〝一粒刀圭者,津液;自飲刀圭者,嚥津服氣;鐵離刀圭者,是真氣〞。

【一陰一陽】
指天地間陰陽二氣。《易.繫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漢揚雄《太玄經.玄圖》:〝一陰一陽,然後生萬物〞。《太平經》:〝道無奇辭,一陰一陽,為其用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2006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清一濁】

指陰陽變化。《莊子.外雜篇》:〝一盛一衰,文武倫經;一清一濁,陰陽調和〞。

【一氣未分】

道教宇宙產生論用語。《真氣還元銘》:〝一者道之所立,氣者一之所生。未分,為混沌未分也。此言一氣雖從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氣未分清濁也。此則是無名生有名,有名生萬物。《老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言道也,有名言氣也。言道者是一氣之父,言一氣者萬物之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氣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則貴道,修道則重氣。言氣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主,人若行法修之,可為神仙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2-2006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物三體】

參見〝三五一〞條。

【一目九仙】


道教仙人。相傳宋代登州治所在(今山東蓬萊縣)有九仙,其中一人只有一目,其他八人全瞎,故名。九仙行動時,使一目人前面導行,乞討於市,夜宿城西北來賓橋下,人不知其為仙。後州守遇於橋上,九人倏化而去,遂改此橋為迎仙橋。事出《登州府志》。

【一生四忌】


養生術語。指日常修持的四大忌諱。《攝生要義》:〝一日之忌,暮無飽食;一月之忌,暮無大醉。一歲之忌,暮無遠行;終身之忌,暮常護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06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六之氣】

養生術語。指呵、呬、呼、吹、噓、唏一六之氣。《雲笈七籤》卷五十六《元氣論》:〝又有妙訣,雖云呵、呬、呼、吹、噓、唏一六之氣,不及冷暖二氣,以癒百病〞。

【一大周天】

術數用語。《陽宅十書》中以三百六十五度,象周天之數,又曆法以一百八十年為一大周天。

【一晦一明】

即一晝夜。《莊子.田子方》:〝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006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瓢道人】

明代道士。本名.鄉里及生卒年不詳。曾持一瓢浪遊鄂岳間,人遂呼之一瓢道人。少讀書不得志,棄去走海上從軍。時倭寇入侵,從征參戰,拳勇非常,從小校得功至裨將。後犯律畏誅,匿於群盜,出沒吳楚間。久而厭之,以貲市歌舞妓十餘人賣酒淮揚間,所得錢財悉以自奉諸妓,更代侍之,無日不擁豔。冶食酒肉、聽絲竹,飲食供侍,擬於王者。又十餘年,心中復厭之,亡去,乞食湖湘間。人初不識,既久,出語顛狂,多奇中,發藥有效,又為人畫牛,信口作詩,有異語,人漸敬之。饋好衣服飲食,皆受而棄之。人以此多延款。《明畫錄》等載:善畫牛、龍。據傳每畫龍時,風雨滅沒,解衣盤 ,信手而成,落款題牛舜耕。

【一字長生訣】

道書。民國太乙山人輯。此書中以〝損〞字為至訣。〝《養生須知》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養生之道多端,以此“損字訣”為最要。程伊川有言:“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裡食少。有此三少,神仙可到。酒宜勿飲,忿宜速懲,欲宜力制;依此三宜,疾病自稀。”亦即“損”之意也。古人常謂:“養生之道,不外清心寡欲四字。”此亦“損”之意也。曾國藩常謂:“養身之道,以君逸臣勞四字為要。省思慮,除煩惱,二者所以清心,君逸之謂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動,臣勞之謂也“。以及佛家之以“心性清淨”為務。凡此莫不均為“ 損”之意也。損而至於無為之極,則養生之道盡矣。此為古仙養生一字訣〞。

【一意調心法】

煉養功法。《古法養生十三則闡微》:〝二曰舌抵上月咢,一意調心..... 其所謂加功者,不過先調息,看我氣息隨此光,自頂自口,自心自腹。次則繼以虛其頭,虛其心腹,是即存虛妙訣。妙訣之妙,在於存其虛意,而步步自裡達外焉。謂之調者,有不虛處,以意虛之;有不通處,以意通之;有欲達處,而若有牆壁緊向裡迫然者,我則以意一散一鬆,則其中氣象,自能疏暢焉。或若有物兜住我氣機,如被綱鎖然,我則以意一放一鬆一脫。其訣在放心於無何有之鄉而已,此又在行之者之能心領神會焉。此之謂調,此之謂一意調也〞。參見〝握固冥心法〞、〝神遊水府法〞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6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符火法】

外丹功法。《外金丹》:〝藥以冬至日入爐,照地雷【復卦】一陽起火,即於太乙爐中三山之上安鐵釜,四通八達鐵釜之上,四枝鐵管沖於爐頂四方,以驗水火大小,沸之盈虛。鐵釜之中又安銅鼎。銅鼎四方通水銀。求鼎即安銅鼎之中,三山之上。釜下用火,冬至復卦用火三斤,逐日加火半斤,加至春分不加。至夏至日,每日減,至秋分日不減。如是火候方無差。不必拘定卦爻。其釜中之水,亦照火分兩,不可太冷,亦不可太沸。適中而已。如此一年日足,藥方得通靈〞。

【一貫三秘訣】

內丹術語。蕭天石《道海玄微》謂:丹道修真,即〝修人生之真,以上合天地之真,以天地之真,下率人生之真〞。夫形器世間中之一切形象,皆為因緣假合,欲去幻歸真,唯有老子的〝返樸還淳〞一著,使人脫離後天的虛偽世界,而上超於先天的〝真實世界〞與〝精神世界〞,亦即徹入於〝本體世界〞。在本體世界中,一切完全符合於〝真善美〞的準則。丹家派的人生,以一切唯真,一切唯善,一切唯美,為初乘目標。唯至真則自至善,至善則自至美。丹家〝有一貫三〞之訣法,一貫三有五大概念:一為真善美之一貫三;二為內外中之一貫;三為身心意之一貫三;四為精氣神之一貫三;五為天地人之一貫三。修其中功法,均有秘傳口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12-2006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陰一陽之謂道】

仙籍語論。陰陽者,乾坤也,乾坤出於太極,太極判而兩儀立,兩儀天地也。不言天地而言乾坤者,貴其用不貴其體,或曰乾陽也,坤陰也。天地即乾坤。乾坤即有陰陽,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以太極言之,則曰天地;以易言之,則曰乾坤;以道言之,則曰陰陽;若以人身言之,天地形體也,乾坤性情也,陰陽神氣也;以法象言之,天龍地虎,乾馬坤牛;以金丹言之,天鼎地爐,乾金坤土;散而言之,種種異名;合而言之,一陰一陽也,合則成道矣,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

道書。簡稱《妙門由起》。內集諸道經之說。述道教、道經之源流。共一卷。唐史崇玄等於玄宗初年奉敕撰編。該書卷首有唐玄宗御製〝一切道經音義序〞和史崇玄等〝妙門由起序〞。唐玄宗〝一切道經音義序〞:命諸觀大德及兩宮學士討論尋繹,撰成《一切道經音義》一百四十卷,不包括目錄及經目。《妙門由起序》稱:次有史崇玄等,據京中《藏》內所見道經二千餘卷為音訓,又別搜求,續冀修繕,補遺拾闕,採菁華之言,將文釋典,撰成《一切道經音義》兼《妙門由起》六篇,經目與舊經目錄,皆為一百一十三卷。其《一切道經音義》就經中詞字,注音釋義,係道教辭書。全書已佚。《妙門由起》六篇,今存《道藏》中。其序還介紹了撰寫此書的其他人名以及概述宇宙產生及道教源流等。謂無為無形而有情有性之道,為一切之始,萬物之父母。自然感生元始,示變應跡,垂靈脫胎,遂有真身、應身、法身、化身、報身之分。又謂自然者性之質,因緣者性之用。因緣以修之,自然以成之,高仙上聖,合道歸真,度人濟己,通幽洞冥。反對〝神仙當有神仙骨〞說。正文六篇。第一明道化,集諸經論道之語,皆源出《老子》,謂道先天地,生萬物,無形有信,為天地萬物祖首;第二明天尊,述虛皇天尊、太上道君、老子之本源。略謂虛皇太上最貴最尊,唯道為身,其弟子為太上道君,主掌天地者太一天尊。又謂老君為太上道君弟子,下生為老子,為十二或十三帝師等說;第三明法界
,述十方世界情狀,略擬佛經三千世界之說;第四明居處,述三清四梵及十州、五嶽諸名山洞天神仙居處,並叫人立觀度人;第五明開度,述天尊說經開教、道士學道功德及法服制度等;第六明經法,述道教經法,謂元始天尊化身分形,說三洞尊經等。《妙門由起》引用道教書籍七十七種,為研究道教經典者提供豐富資料。該書收錄《道藏》太平部。唐玄宗御製序和〝妙門由起序〞在《全唐文》卷十一和卷九百二十三分別收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2-2006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之始起於子】

仙籍語論。古代人把太陽經過當地子午圈的兩個瞬間,分別稱作上中天中午(十二點)和下中天半夜(十二點),古人把上中天的時辰定作〝午正〞,下中天定作〝子正〞。由於太陽經過子午圈上中天的瞬間,正是太陽當空,易觀測,如果把這瞬間算一日開始,似乎也合理。但這樣就會把一個大白天人為地截成兩半,人們的生產、生活無疑會帶來不少麻煩。所以,古代天文學家就將子正時辰半夜(十二點)作為一日的開始。當人們甜甜的熟睡之時,新的一天也就悄然來臨了。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教義名詞。參見〝道性〞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2007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元消長之數圖】

術數圖說。北宋邵雍之子邵伯溫作。圖見《性理大全》。為邵雍《皇極經世圖》的簡化,也是該圖的綱領。一元消長之數圖,說明一元的時間中世界演變的過程。一元,在宇宙的長河中,當為一元之元之數。即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以六十四卦中的十二消息卦說明一元事物的變化。元的時間按十干的順序計算,第一元稱為〝日甲〞,指現在世界的時間。從第一會月子開始,到十二會月亥告終。會的時間,按十二支順序計算。第一子會三十運;第二丑會則為六十運;第三寅會則為九十運;餘例類同。一運為十二世,三十運則為三百六十世。第二會則為七百二十世。一世為三十年,三百六十世,則為一萬八百年,第二會則為二萬一千六百年,至十二會則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十二會配以十二消息卦,宇宙天體形成於第一會月子,即復卦用事,一陽復生,故曰〝天開於子〞。二會月丑,臨卦用事,進二陽,為大地形成時期,故曰〝地闢於丑〞。三會月寅,泰卦用事,進三陽,形成人類和萬物,故曰〝人生於寅〞。此時為三萬二千四百年。圖中注為〝開物星之己七十六〞。表示萬物形成。〝星之己〞,指寅會中第十六運。運按十干計算,逢一運為甲,二運為乙,六運為己,此會共九十運,自一至十六為己,合子丑兩會六十運,共七十
六運。至第六會月己,乾卦用事,陽極盛,故人類社會已至盛世,即唐堯時期。圖中注〝星之癸〞,指此會中第三十運,逢十配癸,合前一百五十運,為第一百八十運。〝辰二千一百五十七〞,指此運中第九世,此會中的第一運第一世合前的為一千八百零一。至第三十運的第一世為二千一百四十九,第九世則為二千一百五十七。第七會月午,姤卦用事,一陰生,人類社會開始衰微,如同夏至陰氣方萌。此時從夏王朝建立開始,經殷、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北宋,如圖中注文所說。按唐高宗麟德元年甲子(六六四)經星之壬一百八十九,經辰之子二千二百五十七。現乃為第七會,第十二運。後歷經八、九、十會,至第十一會月戊,剝卦用事,五陰增長,圖注〝物閉〞,為萬物滅絕。〝星之戊〞,指此會中第十五運,逢五配戊,合前計三百一十五運。此時人類萬物都不存了。到第十二會月亥,坤卦用事,陰盛極,天地亦歸於混沌,世界完全消亡。又待子會開天,丑會闢地,產生新的世界而循環不已。

【一氣雷機法】

雷法功法。宋代神霄派所傳雷法。《道法會元》卷八十四:〝平日行持之際,跏趺而坐,萬緣放下,凝神定息,調息綿綿,一意歸玄關之中,待乎時節到來,自覺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水源起兩道青白之氣,升於絳宮,與赤色之氣相纏。片餉之間,神暢意濃,即金精木液交會之象。自然窄窄逼逼之聲,切須正念,不可雜想,但以意合。倏而一點如黍珠,墜下玄關,狀如金丸,金光晃曜。即運祖氣,氤氳抽發,漸漸彌滿,化成五色,直上沖心。快然心火腎水,一升一降,象天地玄黃交感之時,二氣混合,一聲霹靂震動,五色光雲隨祖氣,變成冥天黑雲,彌漫六合,電光閃爍。到此之時,萬慮俱寂屯駐中宮。如此閉運即了,仍要絕慮忘情,時時觀照,使一念不生於心,萬神自注於體,二六時中更加純熟。如此秘運,久之則精交神會,如影隨形,雷帥雷丁洋洋左右,日就月將,功深力到。彼時符於自然,又不勞於運想。蓋此法謂初真受法緣淺,必假精神,方能感召。故先德有云:思之不得,復思之,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乃精神之極。能依此行,非特雷神,應令而已。必朱髮巨翅,前導後隨,轟霹靂於談笑之間,會風雲於呼吸之頃。此時此境,正要忘懷,從前習俗之氣,一一碎裂。要他雷神無覓我處,方是判雷之人。設若猶蹲窠臼,不免俗氣所化,滯在一邊,虛無玄玄,且亦遠矣此之一著,別是一根,姑且置之。若問治病驅邪,且論真氣消息,要召天雷地將,須明一字工夫。瞑目煉神,必運玄關元氣,登壇呼雨,須憑大造要機,轟轟雷動,處處皆春,銀河倏爾倒傾,大地須臾枯潤,庭前草木影,山下竹根鞭,閒時得收便收,急處要用便用。土木瓦石之類,皆可驅邪;蓑草泥丸之餘,盡能寓氣。且道妙在乎我,何所不堪。鬼神聞名,自然迴避。玄科有禁,以秘為先。雷令威嚴,無落其後。言雖粗鄙,意貫玄微。直下承當,向上有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07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庚真金

煉養術語。《會真集》:己生西方庚辛金,神乃土生金,甲為庚父,將東方陰木乙配與庚為妻,乙庚合而成真金。



內丹名詞。指左腎之元和右腎之精。《脈望》卷七《引通真契玄》:〝左腎元,動於癸時;右腎精,動於丑時。二下沉,大作於艮寅〞。又云:〝追二於黃道者,謂腎間元、精。動升於上,以心神迎之〞。

二實

謂陰、陽。《峴泉集.太極釋》:〝夫五行陰陽,陰陽太極,五殊二實,二本則一。二實者,天以陽生萬物,地以陰成萬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07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觀

教義用語。隋唐時道教重玄派提出的修持煉養法則。二觀者,一為氣觀,二為神觀。認為二觀者,〝是定慧之深境,空有之妙門。用以調心,直趣,重玄之致;因之蕩慮,終歸雙遣之津〞,從此而行道成真。指出神氣是修身定心,使神氣具貫身心。神觀是界外修,氣觀是界內所習,身心不二,即神氣混一。其觀之法有五種三觀:第一三觀者為假法觀、實法觀、偏空觀;第二三觀者為有觀、無觀、中道觀。主張非有非無的中道法則,〝正以體此有無,即以非有非無為中道觀。觀境既爾,觀體亦然。遠聯意者非本,非於有無,有無既非,非亦非。三觀後意,例得如此。若作中偏為語,則有無為偏,非有非無為中,一往將無治有有〞。才是〝重玄〞道的真諦(見《道教義樞》卷五二《觀義第十七》)。

二隱

指北斗九星中的內輔星和外輔星。《雲笈七籤》卷二十四《日月星辰部‧總說星》:〝北斗星,七見二隱,其第八第九是帝皇太尊精神也..... 內輔一星,在北斗第三星,不可得見,見之長生神聖也;外輔一星,在北斗第六星下,相去一寸許,若驚恐魘魅起視之吉〞。

二豎

中醫名詞。指病魔。《左傳》〝成公十年:晉侯有疾,延秦醫緩來治,未至,夢二豎子相問答,其一曰,彼良醫也,俱傷我,焉逃之?又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抱朴子內篇‧至理》:〝追二豎於膏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007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八

內丹名詞。喻陰陽平衡。謂壬水八兩、癸水八兩,古秤一斤,喻腎生之水先天後天勻停。壬水無質,癸水有質,按此調勻,及時採取即是煉功火候。按丹法理論,金水共為一斤,舊度量衡制度一斤為十六兩,半斤為八兩。二八非計量數,乃暗喻時刻。即在精氣已生之候,有氣無質之時為金半斤,是先天的;在質生之時,為水半斤,是後天的,採取之候,即在先天將化,後天未現之間隙用之,所以二八之意,即有質無質之間,貴在火候知時。丹家用《尚書》〝允執厥中〞之〝中〞字義釋之。《悟真篇》:〝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時辰內管丹成〞。《中和集》:〝半斤鉛,八兩汞,非真有斤兩,只要二物平均,故曰二八〞。丹書云:〝前弦之後後弦前,藥物平平火力全,比喻陰陽平也。亦如二八月晝夜停也〞。《周易參同契》:〝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元俞琰注:月有上下二弦,上弦金半斤,計一百九十二銖;下玄水半斤,計一百九十二銖,總而計之共得三百八十四銖。易》有六十四卦,卦有六爻,陽爻一百九十二,陰爻一百九十二,總而計之,共得三百八十四爻也。《悟真篇》云:“二八相當自合親”。陳生陽《至道篇》云:“我隱默中調二八”。蓋二八即是兩個八兩,輕重均平,不偏不頗之義。若使準則銖爻,而手持念珠數呼吸,此乃自取辛苦,豈至簡至易之道哉!〞《悟真篇》:〝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托陰陽〞。
宋翁葆光注:〝烏肝八兩,兔髓半斤,合成一斤,故曰藥重一斤須二八矣〞。金碧五相類《參同契》卷上〝取採要用二八真〞題陰長生注:〝取採二八者,謂之卯酉。又十六之數,謂之金木相剋,上用於卯,卯者龍,龍為血;下用於酉,酉者是虎,虎為髓。髓血相和,謂之酥酪也〞。

  指年齡。《性命圭旨》:〝人稟氤氳之氣而生,而長之於二八之年〞。

二德

內煉名詞。指修性凝心,內觀不動的兩種方法。《雲笈七籤》卷七十二《真元妙道修丹歷驗抄》:〝雖云凝心一也,乃有二德。二德者,謂住心、空心。若凝住心,則身境與道同,形性俱超,此真得長生不死、高真妙道也。若凝空心,即性超而身沉,此得脫腔尸解之下法也〞。

二盡

教義名詞。指二死界。《上清道寶經》卷一:〝二盡〞原注:〝猶二死界。內有大期之死界,外有念念之死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2-2025 07:23 AM , Processed in 0.15918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