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aron_mlk

请问佛教为什么叫我们“不要有分别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0-2022 03: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0-2022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usupapaya 发表于 26-10-2022 07:36 PM
我们认为地球大,有人认为地球在宇宙中是小的,两者都没错,相对于你来说确实是大的,地球是大是小还是不大 ...


你對於【不執著】的理解,這才是“法”之重點所在。
一個人能【不執著】真的非常不容易,
若要一個人“放下”不執著,則更難。


不論【認為】任何現象 是【大小,是或不是,有或無】,
這些只是世間人們關於現象的對比 而產生的一些【認知】,
但一般人對這些現象 尤其是 有和無 【的認知】 都難免過於執著。
佛陀說的“法” 就是教導我們
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我捨斷它。
只需 清楚的理解 有和無 之現象的產生
這已足夠了,無需過於執著其他
此時 要是能懂得“觀”
就能察覺 任何現象的產生
問題 其實不在於 對錯
而是 現象此刻 本就如此 有即是有 無即是無,
過分的去深究 自己所【認為的】有或無,
這一切 只不過是自己心中 在為【分別】 而存在著的【執念】,也就是【執著】

懂得“觀”,就是一種修行,
任何的 想去分別 有 還是無,想去分別 是 還是不是,想去分別 什麼 或是什麼的
這些都是在 起心動念



滅 乃滅,
滅 故
無 分别心,
無 則
無分别心不存在 把事物区分 之 意图或心意,
也就是 不存在起心動念,
不存在起心動念,僅僅是 不存在 把事物区分 之 意图或心意,
儘管眼前的世界 馬照跑,舞照跳,
修行人的內心 是平靜的 是祥和的,是無波動的,
但 不是 不知不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
也非 不懂辨別 何為有,為何會有,何為無,為何無 之究竟真相
事實上  
他 清楚的知道
如何的去遵循 佛陀所教導的
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我捨斷它。
這樣,他得到平靜
結果 應有的會有,不該有的 不會有,事實上 此刻 非無 亦非有。
不懂得
如何的去遵循 佛陀所教導的 之人,
看到這裡,則難免會生起疑惑,
也免不了的 繼續在 是不是和有與無裡頭 兜圈子 出不來。

正確的遵循 佛陀的教導 是為“正道”
你不妨去這個鏈接
中部136經/業分別大經(分別品[14])(莊春江譯)  
參詳參詳,也許會有所領悟。

以 不執著 為“因”
“緣”於 佛陀所說的 我同意他,我不同意他 那些段落的經文解說,
或許能讓你 導向 從此是不是 之【困】

重點 為 無常

至於aaron_mlk 樓主,
不妨去看這個
佛陀的古道
看後 或許也能獲得一些該有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22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沒惡意等,還沒很了解讀你們所寫的。
其實你們的佛法是從哪裡學回來的?

我不是話我所寫是正確,因為我都不知以下等正確否?覺得是這樣。

世俗的分別心,是教我不要去分別,要平等。但是我發現我一直都是著相、偏心等。

而我鮮鮮地認為。其實分別心是指「我、眾生和佛是無二別」。

如果我發現他是sap,我都繼續接觸這個sap的話,我就會變成sap。如果有必要,我會接觸,我覺得不是sap的。為什麼發現了,都擺脫不了sap?亦是有因由。
兩者看上來是有分別的:一個是sap;一個未是sap。
當我變成sap時,由於「我、眾生和佛是無二別」。
我和眾生都是sap,但是佛不是sap,所以是沒辦法成佛的。
因此這個「無分別心」,是應用在「我、眾生和佛是無二別」,我要怎樣搞到自己,可以將「我、眾生和佛」成為我的自性。
我的自性是不可能是sap的,不然就完蛋了。

如果是教,連sap都不要去分別,那樣就像空白、沒知覺、不理會等。
一旦那樣,無分別的,不要分別,我就會繼續接觸sap,我都會變成sap,又或者我其實都是sap,是無可能成佛;不是空性的時候,如果我認同「連sap都不要分別」那樣修是正確的話,我會空白、沒知覺、不理會等,是無可能成佛。
這個接觸的意味,就像我會跟隨sap,而sap的心性,當下是惡道。是,sap平時亦會良知發現、會做善事、樂助等,但其心性的壞惡比較重。我會思考,sap是受遭遇、疾病、藥物等,導致人格改變,但當下的sap是敗壞等,未來是否會變,是未知數,但如果我當下無分別心,就是我察覺不到,其實我亦會跟著sap一起敗壞等。
縱使不是因跟著sap,我自身亦會受遭遇、疾病、藥物等,導致人格改變,變成sap,所以聽聞佛法等是很難得的。
因果報應上,包括以上,和不知者不罪、無心之失、不選擇、選擇錯誤、不知道、忘記了、理解錯誤、沒辦法等一堆的藉口,雖然發生後,會懺悔、知錯能改等,越早越能補救到一些,好過一直都沒知錯、懺悔、悔改、彌補心等,但其實個核心,又重複以上,就像輪迴。我是沒修到,鍾意空白、沒知覺、不理會等,就是任由那樣,是自然,為什麼要聞思修,作做這樣多是為了什麼?

無分別心,不是連事非黑白都無分別,可能是,了了分明。是要得到這樣的分別心,才有可能無二別。佛祖都會迴避大魔頭,佛祖都知那是大魔頭,但是佛祖是沒分別心的。

其他的,我就沒貼。為什麼要行善積德?因為前關已經好難過到;而眾生都關我事?因為這個眾生亦是我。

明明是「a和b」,不要對「a和b」有分別心,在某個階段是正確的;但是不要分別「a和b」無論在世俗或修行中,都是危險的。
我接觸人事物等時,我應以什麼準則去判斷當下那是不是sap,分別心已經出現了,而那不是主觀,因為是用佛教的準則。
而我如果,不會分別,我自己都不知自己是不是sap,懵然不知的修行人好慘。如果,我會分別,我是成不到佛的。這有空性的意味,因為是大乘佛法。

為什麼成佛要那樣久的時間?輪迴到不知什麼時候才成到佛,就像開經偈,領悟不到,如來真實義等。

對於sap,我害怕;對於修錯,我驚驚。

如果善男子、善女子,1至7日一心不亂,稱念阿彌陀佛,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稱念和一個不稱念,誰比較高幾率去到?(兩者,都不是包去到的。)
我做很多惡事,我不受閻羅王的懲罰,真是說不通。閻羅王如果遇到以上,如此慈悲,縱使菩提未生,但都會禮敬這樣的善人。
閻羅王不會分別的?因為不能有分別心?
閻羅王沒滅分別心,而沒分別,皆因絕對平等。我自己多少都會感到一切是自作自受。
不要理會閻羅王、不要分別閻羅王、沒有的、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等,如果自己是惡,學佛教佛法後得知「悟空、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等」,是意為會保護到自己,不會是這樣的。

分別錯就大鍋,但是個心是無分別的。
惡的,看到善;善的,看到惡。這就是顛倒。不過閻羅王是了了分明。
佛法慣通和之前我所感的。為什麼某些情況,那是動物,但看到是人類呢?分別不到。有什麼可能。但就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22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enkrenp 于 28-10-2022 07:05 AM 编辑

如果我自己是惡,認為自己知道「悟空、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等」,當一堆在那兒chur著我,我有可能不受影響嗎?叫那堆chur著我的「悟空、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等」。睬我都傻。

在世俗裡我就發現,我都沒怎樣那些sap,文字上,那些sap一唔順超,就惱羞成怒。
如果非文字上,損害到那些sap,是不可能放過我的。
那些sap可能因遭遇、疾病、藥物等導致。
我自己都未必控制到自己,有可能叫sap,請放下貪嗔痴等。我感到,多數一發不可收拾,加多幾錢重,chur到兩敗俱傷。

當那些sap再以文字傷害回我等的時候,我表面上,就像會理智地停止,亦決定不再理會等,主要善良不會那樣,但是內心有很重的憎恨和報復心。
就像自己被sap捲入了,亦意味道行不足,或者人之性,我性本惡。
我知道都畏懼自己。如果我已經是惡的,會演變到,chur到盡,變成好惡。如果,本來我不是好惡,但遇到惡sap,我亦跟著惡了,就是惡惡雙向。

其實不是那樣多,善男子和善女子的。亦可以,一下就,由善轉惡。千年道行一朝喪。
佛法不是單方面,自己空就可以,是有,不讓我空的情況,所以就要行善積德等。


難得有相信佛、會聽佛教、鍾意佛法等,應有個踏實的目標,至少成為連閻羅王都將會禮敬的善男子和善女子。
我有幾惡,閻羅王就有幾惡,我會覺得閻羅王比我惡,其實是我自己不知自己好惡。內心是好恐怖的。這亦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善惡,就像不會分別,分別不到,不過善惡終有報。
要怎樣修得成無分別心才是重點。遇到惡的人事物時,應該如何,亦有分內外。在外,以上的世俗,使我感到,實在太難了,外的都搞不掂,怎樣內空,因此好容易完蛋。就連怨怨報何時了,都不理會,然後不可能成全、放過憎恨的。一日未報到仇都不心息。幾慘。種到這樣的因果業報,就是要受報。

我寫呢,是懺悔。對不起。我有知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0-2022 04: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29-10-2022 01:01 PM 编辑

認為“我”是白痴,就是一種 有我 的表現。我想他們說的應該是指“偏見”的形成容易讓一般人錯過很多修行的機會。 因為一些對你們來說怪的行為,必然是與你們有不同邏輯的人。如果你只接受跟自己一樣的人而尋的認同,那你必然會錯過其他的認知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22 08:2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藤洗衣机 发表于 28-10-2022 01:24 AM
你所说的净空法师说不要有分别心,那么这句话的前后净空法师到底在说些什么?请放出来完整的话。 ...

我说的净空法师说的这些言论,是出自《十善业道经讲记》这本书,而这本书是专门记录净空法师讲这部经的整个过程和言论,如果你要找这本书的话,可以到所有和净空法师有关的道场去找,我相信他们可能还有收录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10-2022 11: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叫我去找?
你对他说的分别心有意见,肯定他引用的或者举例都让你不认同,你才对净空法师说的不要有分别心而有意见。

然后你有举例说的分辨善恶,到底是净空法师说不要有分别心,不需要分辨善恶邪正,还是你自己故意误导别人那是净空法师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22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0-2022 10:33 PM 编辑

本师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之际,世尊云:“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总的来说分别心是识不是智,是家贼不是主人,咱们现在是认贼作父,听家贼的使唤,早晚 YES MOM 忙、茫、盲个不停,忘了自己本来的面目!

没有分别心,不是白痴跟咸鱼没两样,是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心里不留一丝的痕迹,如镜照物,白痴来白痴现,咸鱼来咸鱼现啦!

最后哦识和智是一不是二,只要自己拿回主导权当家做主了(根本智),那个家贼就臣服听你差遣,不碍事了,所谓转识成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22 02:3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8-10-2022 09:29 AM
你對於【不執著】的理解,這才是“法”之重點所在。
一個人能【不執著】真的非常不容易,
若要一個人 ...

感谢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22 11:0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藤洗衣机 发表于 28-10-2022 11:35 PM
你怎么叫我去找?
你对他说的分别心有意见,肯定他引用的或者举例都让你不认同,你才对净空法师说的不要有 ...

净空法师根本就是有叫我们不要有分别心,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在那本书上确实有这样说。净空法师虽然比较有名,但名人就一定不会有任何错误吗?所以,你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做人必须客观公正,不能为了维护净空法师,而故意颠倒是非,影射我说,这是我自己乱说的,净空法师根本没有可能会说这样的话出来。

我找了很久,找了很多个小时,终于给我找到了,净空法师确实有在这本书的好几个地方,提到叫我们不要有分别心,有时候他没有直接说明,但他是暗示我们说,做人不应该有分别心。

我放上这些照片,你自己看,他确实有暗示我们说,叫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他甚至还说了,分别心是不好的、是错误的,他这样说,我觉得有点问题。他这样说,很容易误导别人,让我们以为有分别心是错误的,做人不应该有分别心。

告诉你,如果做人没有分别心,不懂得分别是非、善恶、真假、对错、好坏的话,那我们要如何生存及工作呢?

所以,我认为他这样说是不对的。
IMG_20221102_105229.jpg
IMG_20221102_105355.jpg
IMG_20221102_105055.jpg
IMG_20221102_1049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22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证严法师著述《静思、智慧、爱》

人们往往因为太执着而有分别心——你的、我的,这是我喜欢的、我讨厌的,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我爱的,拚命去争、去求、去嫉妒,心胸狭窄。也正因为如此,而造成了很多的苦乐业报。我们应该静思体认爱的价值观,如你真正地爱一个人,你必须也要去爱他所爱的人,这样才能使你、我、他,都生活在爱的和睦中。这就是大爱,它没有嫉妒与仇恨。

佛陀教我们要大爱,不要把爱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些范围,那是短暂而虚伪的。古来圣贤,如释迦牟尼佛、孔子、耶稣基督,他们的爱是彻底的,是广泛的,把爱恒久地延续下来,付给众生无限的爱心。

同样的一分爱、一分情,为何我们要把爱与情弄得如此痛苦,如此悲哀呢?为何不把这分爱,化为清凈、快乐而坚固的爱呢?

○宽大客人

人为何有是非呢?是因为心太狭隘,无法容纳一个人或一句话,一天到晚都在话中挑毛病,时时刻刻猜忌别人会说他背后话,心中一点也无法泰然。

一个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宽大,才能容纳别人的一言一行。人生本来就是变异无常,如果认不清、弄不好,这一辈子一定“闲”无乐趣,“忙”也是非。

○惟慧是业

菩萨的感情是广大无有边际的,他能包容宇宙,他能无限量地爱一切众生,但丝毫都不求众生感情的回报,因此物质并不影响他的道心,他常念知足、安贫乐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

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但我们的慧命是无穷尽的,我们要学菩萨追求慧命,惟慧是业。切莫只追求名利、爱欲,受尽苦恼折磨,这实在太不值得了。

https://www.dizang.org/xd/002/p5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22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還在誤解「不要有分別心」嗎?

只要接觸佛教的人,就會經常聽到有人說,「某某,不要那麼執著,不要有分別心」。但是我們真的知道這個分別心指的是什麼嗎,真的不要有分別心嗎?分別一詞來自於梵文,它的主要意義是指對境界的認知、回憶、想像和推理判斷。從分別的概念我們就知道,分別一詞有認知的作用、有推理的作用、有辨別的作用、有區分的作用、有了別的作用。所以,我們經常說的不要有分別心,絕不是去掉這個分別作用,絕不是否定差別,否定智慧,絕不是是非善惡都不分,那是愚痴,是對佛法極大的誤解。一般人認為的「不分別」與佛法所說的「不分別」是完全不同的。佛法是智慧的教育,不是讓人活得稀里糊塗、虛無縹緲的,而是讓人頭腦越來越清明、行動越來越有力、心態越來越善良。所以佛教講的不要有分別心,是指不要有對立的心、隔閡的心,而不是不要認知辨別的能力。我們修行說要去除分別,實際上要去除的是分別之後產生的高下、親疏、攀比等副作用,而不是去除認知能力

真正的無分別是指深解事物的本質都是因緣和合而成,雖然對緣起的現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內心卻不產生種種貪嗔痴煩惱。佛教講的不分別不等於是非不分,麻木不仁,而是指一種超越,是站在另一個層次上的境界,是指內心的超脫智慧,而不是外在的無差別。真正的無分別心是智慧所攝。《大智度論》中說:「初學不得便為說空,先當分別罪福。」斷分別、無分別是證得空性後的果相,不是凡夫在因地上的拙劣模仿。學佛修行要有次第,先要善分別,先從有入空、斷惡修善慢慢開啟智慧,最後才能證得無分別。無分別,是建立在對空性的體證之上,凡愚劣智妄談無分別,極易落入空執。更有甚者,很多人無分別為藉口來隨順自己的煩惱,起高慢心,那造作的惡業更是無法想像。對於無分別理解錯的話,就會認為外面一切都不用管,也沒有好壞是非,抹殺一切差異,那是糊塗、愚痴。

佛法中的「無分別」,可以做另外一個比喻,好比一個人從夢中醒來後,認識到夢裡的一切都是虛幻的,苦也好,樂也好,都不過是一場夢,而不去執著它;凡夫尚在夢中的時候,對夢裡的一切執著堅固,善惡、苦樂都是真實不虛的。當我們還沒有清醒,還在這個大夢中時,分別善惡就非常重要,造善能讓我們漸漸趨向清醒,造惡卻讓我們陷入越來越深的蒙昧。我們現在不可能沒有分別,所以我們要先去善分別,抉擇內心的善念、正念,最後才能達到無分別。先分別諸法,後說畢竟空。比如說,煩惱與菩提,在佛菩薩的境界都是假名,無有分別;之所以有假名的施設,恰恰是因為眾生需要。凡夫的心有分別、有執取,故需要善法來對治。

佛法中「不二、不思善、不思惡」,「無分別」等狀態,都是基於特定的境界而言的,是智慧通透、超越世間的狀態。未到達這個境界時,我們必定要講對錯、分善惡,對於何事應為,何事不應為,心中要分分明明、清清楚楚,否則就是愚痴、顛倒。作為初學者最重要是根據業果抉擇善惡,發大願、種正因、結善緣,有了這些善分別,才能慢慢開發智慧,超越一切分別。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z5x5b2q.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22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草夫 大大,谢谢你的无私分享,非常感恩!

像你这样的行为,就是属于“法布施”,是真正在分享佛法、弘扬佛法,而不像某些法师或某些大德居士,他们往往喜欢发表一些“类似劝人向善的理论和思想”,其实他们这么做的本意未必是有心要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而是纯粹为了弘法而弘法,或者也有可能是为了“假借佛法的理论和思想,实施欺善凌弱的恶行”,他们这么做,也有可能是为了能够“借刀杀人”,借用佛法的理论和思想,去伤害、损害、陷害或谋害一些比较弱小无助的脆弱众生,他们这样的行为,实在是非常可耻的,我就曾经遇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对于那些喜欢对别人谈论佛法的一些人,感到有一点的防备心,因为我害怕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所以,这就是南怀瑾所说的“佛魔”,他们喜欢对别人说一些佛言佛语,但他们真正的目的和用意,并不是为了对方好,甚至还可能包藏祸心,笑里藏刀,居心叵测,对于这样的众生,我们不可以不提高警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10:09 AM , Processed in 0.23382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