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智囊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0-2020 09:3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spersgm 发表于 3-10-2020 09:05 AM
不是已经登山修行了吗?

偶尔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0-2020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aspersgm 于 3-10-2020 09:38 AM 编辑

六根不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20 10:1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10-2020 10:19 AM 编辑
智囊 发表于 3-10-2020 09:31 AM
资粮道和加行道是什么?


如果你修菩萨道,资粮道从发心成佛开始。

资粮位就是初发心菩萨,他深信菩提道,发深固大菩提心,为趣无上正等菩提,修习种种“胜资粮”,故名“资粮位”。为了不断的进步增上,他广大的修福,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的善业,所以叫做“资粮位”。

净界法师说,从初发心的资粮位到究竟位,都是在面对自我意识(进行铲除),因为它是病根。他说资粮位的菩萨是靠资粮来支持的菩提心,不是靠智慧。这个菩萨的智慧是相对浅薄的,他只有闻思的智慧,所以他并没有一种很深刻的修慧,他还没有一种三昧所发动的一种断惑证真的智慧。所以他的智慧多少是仰仗他的皈依,反正佛陀这样说,我就相信了,他这个理解,是带一点信心的支持,他产生的理解。因为靠他的福德力支持,所以叫做资粮。

所以佛教有部论叫《大乘起信论》,讲的就是如何对大乘起信,讲的就是初发心。

资粮位菩萨有不少的内忧外患:内有烦恼的冲击,外有业力的干扰。但是他有坚固的菩提心——上求下化的愿力。虽然有时遇到障碍会生起退心,但是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发心,回到菩提道上。

他有每天不断的功课、布施、持戒、忍辱,他靠他的善业力来支持、来保护他。虽然他对佛法的理解往往只是一种解悟,而且带有一点信仰的成分,所以缺乏实证。因为靠他的福德力支持,所以叫做资粮位,但是他还没有产生智慧,所以他就是叫“资粮”,他的菩提心完全靠它的资粮来支持他。

所以修菩萨道,发心成佛很重要。这个发心是真正的内心流露,上求佛道,所以成佛悟道的资粮在慢慢加深,资粮加深后,才有福报,慢慢经历各种小悟的修行突破(例如50阴魔),再进入加行位,最后大悟而见道,悟后起修,进入修道位,成为深位菩萨,最终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20 05:0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真的是打算修、持、楞严经,介绍你尊胜佛学会。最后有没有进去,有没有继续,学成怎样,看个人福德因缘果报。这里只是单纯向你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10-2020 12:19 AM 编辑

我已经通达【楞严经】你信不信?我读【楞严经】都是文言文而不看白话文,也不需要看解说。


悟后起修和未悟起修其实差别不大。悟是指解悟就好比一个人读大学的物理课本,不能明白课本内容或只知道部分内容。

经典知识仅仅是知识,跟修行是两码子的事情。比如忍辱,精进,持戒等等,这些都不是读破经书可以获得的。是需要一个人努力实践而慢慢建立起来。

但是如果要进修大乘佛法,那么就先要搞清楚大乘佛法的内容,要不错解就走不对路。【楞严经】写了这么大一部头也是为了让学人不走冤枉路,或错解大乘佛教。错解大乘道走不对路就好比用沙煮饭成不了白米饭。

假设一个人不读【楞严经】只知道去实践六婆罗蜜或十婆罗蜜是有实际利益的。他甚至比懂得【楞严经】的人收获的利益更大。所以上面我说了,悟后起修和未悟起修其实差别不大。悟后而不修,那么仅仅是持有知识罢了,手里有药却不吃得不到利益。没有悟而修行就是不知道药效和病原,但是却肯服药,所以有利益。

佛门的逻辑要弄清楚。如果你不相信就当我没说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悟后,一个人会突然变得精进?持戒清净?能够更容易入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10-2020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4-10-2020 12:34 AM 编辑

【卷四】富楼那这么说:『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

到了卷四,阿难开悟了。可是他的习漏却未除。

假如阿难没有参加【楞严法会】,却好像二十五无学和大士们那样修习无漏之道而得以除掉习漏,就不需要七处问心了。

悟后或悟前起修,有修才是好。

很多人一天到晚说悟,然后以为自己习漏除尽,整天装圣人扮菩萨,终究是害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20 03:5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还真 发表于 4-10-2020 12:33 AM
【卷四】富楼那这么说:『世尊。如阿难辈,虽则开悟,习漏未除。』

到了卷四,阿难开悟了。可是他的习漏却未除。

假如阿难没有参加【楞严法会】,却好像二十五无学和大士们那样修习无漏之道而得以除掉习漏,就 ...

我在等其他前辈回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0-2020 10:4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佛法多半是注重类似开悟那种神秘体验,原始佛法是踏踏实实的从生活中去净化内心,以正见引导自己的生活,内心净化到某种程度就会体验禅定,而禅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就做现法乐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房学韬 于 4-10-2020 11:11 AM 编辑

一个人饥饿至极。
一连买了6个包子,
但都没有吃饱~

于是买了第7个包子,
刚吃了一半就觉得饱了。
于是,很后悔的说:

早知道最后这个包子能饱,
就不用买前面 6个包子了,
那 6个白吃了,都浪费了。



楞严经,
破山中贼易 ~
破心中贼难 ~ ~

一樣的啦~
有小乘的苦,才有大乘的灭~

小乘傾向苦集,
凡夫容易誤入一切皆苦~~
大乘傾向滅道,
凡夫容易誤入見道開悟~~

一个包子就能饱的苦行,
和一个包子就能饱的妄想~
没有什么不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止觀禪修、現法樂住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20 12:2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智囊 于 4-10-2020 12:39 PM 编辑
第二 发表于 4-10-2020 10:41 AM
大乘佛法多半是注重类似开悟那种神秘体验,原始佛法是踏踏实实的从生活中去净化内心,以正见引导自己的生活,内心净化到某种程度就会体验禅定,而禅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就做现法乐住。


南传没有禅定的教法,
南传是初禅到四禅吧了,是一种喜乐的体验,严格一点说可能禅定都不是,只是静吧了,一种轻安喜乐,
真正的禅定是无法想象的,在南传里面只有灭受想定才是正定,圣位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20 12:2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4-10-2020 10:41 AM
大乘佛法多半是注重类似开悟那种神秘体验,原始佛法是踏踏实实的从生活中去净化内心,以正见引导自己的生活,内心净化到某种程度就会体验禅定,而禅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就做现法乐住。

当然南传是基础,必须熟悉了南传经才能看大乘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囊 发表于 4-10-2020 12:26 PM
南传没有禅定的教法,
南传是初禅到四禅吧了,是一种喜乐的体验,严格一点说可能禅定都不是,只是静吧了,一种轻安喜乐,
真正的禅定是无法想象的,在南传里面只有灭受想定才是正定,圣位定

我不想反駁任何東西,在網上像你這樣經常高估自己的証量的人多不勝數。

看你說的東西相比我知道的,你就好像初學,等你浸淫多幾年再回來看你的回復,你會發現你的回復是多麼的無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20 01:0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 发表于 4-10-2020 12:49 PM
我不想反駁任何東西,在網上像你這樣經常高估自己的証量的人多不勝數。

看你說的東西相比我知道的,你就好像初學,等你浸淫多幾年再回來看你的回復,你會發現你的回復是多麼的無知。

对不起是我错了,我回去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囊 发表于 4-10-2020 12:26 PM
南传没有禅定的教法,
南传是初禅到四禅吧了,是一种喜乐的体验,严格一点说可能禅定都不是,只是静吧了,一种轻安喜乐,
真正的禅定是无法想象的,在南传里面只有灭受想定才是正定,圣位定

禅定,我认为念经做的一种仪式,定意识-专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10-2020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囊 发表于 4-10-2020 12:28 PM
当然南传是基础,必须熟悉了南传经才能看大乘经。

放开-大乘小乘南传北传。佛学不是因为越高越大的比例来看待,而已如何发出内心的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20 03:0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spersgm 发表于 4-10-2020 03:02 PM
禅定,我认为念经做的一种仪式,定意识-专注力!

什么是禅定?外离一切相名为禅、内心不动名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相若离、心即不乱。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禅定的作用,智慧运作时,内心湛寂不乱、禅定便在智慧中。正当禅定时,心中清楚明白、智慧已在禅定中。禅定智慧是一不是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0-2020 03: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aspersgm 发表于 4-10-2020 03:06 PM
放开-大乘小乘南传北传。佛学不是因为越高越大的比例来看待,而已如何发出内心的佛性。

不认同,南传是基础一定要会才能入大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0-2020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考上大乘就是大结局了吗?成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1-2025 08:11 AM , Processed in 0.13833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