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5-9-2017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
而是华语文化就是如此.
你不用咬字去修正.
而英文你可以去修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9-2017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个可能不符合事实。
据我所知,中文是从文言文一直演变过来,而不是一成不变坚持模糊不清的模式的吧!
|
|
|
|
|
|
|
|
发表于 5-9-2017 11:2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5-9-2017 11:36 PM 编辑
如果动物也会“恨”的话,那么动物也有人性?我认为 “恨”应该属于一种主观自我的表现,以个体中心本身为出发点。
本地友族长辈教师很喜欢骂人monyet, 那么这究竟是 人有猴性 还是 猴有人性 呢? |
|
|
|
|
|
|
|
发表于 5-9-2017 11: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人可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他所不认识的人,这比较少在动物行为上出现。
2。人可以因为恨一个人,而折磨对方到生不如死的境界,甚至会祸延子孙。这基本上不可能出现在动物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动物间少数可以沟通,又有些生理构造因素。所以极难可以达到这个程度行为。
2。脑容量问题,能力问题。社会结构不同的问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7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如果动物也会“恨”的话,那么“恨"就可以从”人性“的范畴里排除出去了。
|
|
|
|
|
|
|
|
发表于 6-9-2017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人性,是對着人的個性來講。
畜生,是對着沒人性的人來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7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9-2017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9-2017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7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我就懂,可是这句话不通,不是?
讲爽可以,但如果有人回你一句:为什么?
就真的很难答。
|
|
|
|
|
|
|
|
发表于 6-9-2017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7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9-2017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7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是不是很难答。
我们试试让它继续进行下去,看看结果会怎样。
先试试关乎人的个性。
|
|
|
|
|
|
|
|
发表于 7-9-2017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罵人就本質而言就只是那霎那想要把對方貶低和惹怒對方
讓對方知道“我就是要你不爽”“我就是讓你知道我有多不爽”
實際上內容是什麼根本沒有意義
但是還是會依照日常運用會有所偏重而已
如 “X你老X”和“吃大便啦”/“去死啦”
硬要分析的話前者牽扯對方家人
還用了粗俗的動詞去強化語氣
除了侮辱還有恐嚇意味
後者則只是對對方進行了侮辱性語詞
但是對於一個粗俗的人而言
什麼髒話對他們而言僅僅就只是“攻擊對方的語言工具”
就像你要打開螺絲 但沒有螺絲起子
有剪刀就用剪刀 有鑰匙就用鑰匙 有什麼能用就用什麼
所以幾乎是不帶動機去選詞的
除非就為了強調自己生氣的程度 用了約定俗成的分類等級罷了
如一些地方的人很在乎自己母親 那我要表示非常生氣 就會罵你母親
如一些地方很在意自己的品格修養 那我要表示很不爽 就會對你人身攻擊
就這樣而已
所以“人性”一詞無論本身是什麼詞性
根本不重要
但是說到罵人“沒人性”
我們怎麼可以不看看眾所周知最愛罵人這個的孟子呢?
首先先秦時期還是單字表意 所以“人”跟“性”是分開的
孟子來說 他的“性”裡是包含了“人之性”以外的“禽獸之性”的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
人之所以和禽獸不一樣 就是差那麼一點點而已
哪一點點?就是性中之人性,也就是孟子說的“四端”
孟子罵你不是人 不是說你沒有人之性
而是你沒有讓人之性給養大還處於種子的潛能階段
“人性”你還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生而有之的獸性、野性、天性
所以即便是孟子罵一個不仁不義的人“沒人性”
那也不等於孟子否定了他具有“人之性”的事實
只是指出那個賤貨沒有聽先賢的話好好去培養並擴大自己的人性而被天性給駕馭罷了
這一點上一直意見不合的荀子也基本上同意的
他也同樣認為人並非只有天性,人性也是有的,而且必須透過後天的教化來完成
他也認為一個人不經過教化學習去修養我們的“性”
就會順著本來的天性變成人道中的“惡之性”就會形成互相爭奪計算的亂局
同樣的,就算荀子很生氣罵你“你不是人”
其實也不是說他違背了客觀事實,明明是人都硬說不是
而是說你這個人不可取 並沒有受過教化 和野人一樣
天生天養 無父無君 在這點上與禽獸無異 並沒有展現人的各種特質
所以哪裡配得起“人”和“人性”的這個稱呼呢?
兩漢基本上對於人性和性的觀念是比較接近荀子所以沒什麼好說的
然而隋唐受到佛教的影響所談的人人皆可成佛的潛在佛性則是另一回事
跟樓主說的“性”本身是褒義的那樣的說法是在北宋的二程子開始
直到清初 (甚至民國)
他們基本認為
人的性非單一的
有天命之性也有生之謂性
最高的那個是前者 受後天限制影響的是後者
而前者是純然至善的 是最純粹 最乾淨 最棒的
所有惡的可能都來自後者
否則無由解釋惡人怎麼有從善的可能
也無法解釋孟子說的四端之心的客觀事實現象
所以就最終極的本質來說 性 在那時候確實是最好的東西
王陽明就說了 那是“至善”
那我們現在怎麼去判定“性”這東西呢?
其實基本上來說前人對“性”進行討論是因為時代需求
以前(尤其先秦)是高度思維時代
而從清代開始(中間一些朝代時期也有過)是最講究實際考據的
也比較具有科學精神 不談空話
這與陽明學的末流有關
所以性是怎樣 我根本沒興趣了 我們只談實際上的規條和事功
對國家發展有利的 對自身利益有保障的 來討論這些就好
加上後來西方學術的洗禮
也是科學科技時代
根本沒有人對這種富有哲學性的討論感興趣
人文學科正式後退
所以與其要說“人性”到底有沒有在罵人是褒義還是貶義
我覺得更需要討論的是 如何去面對人文學科面臨的困境來得實際
說它沒用 也不符合事實
說它有用 也“看”不見“功效”
那它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這也是說 哲學(人文科學的一環)是否真的有討論的必要?意義?
如果沒有合理的說法 我們在這裡說的全部都是廢話
這絕對比被罵沒人性來得更值得討論 |
|
|
|
|
|
|
|
发表于 9-9-2017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0-9-2017 08:41 AM 编辑
人性的问题。现在应该进入新的台阶。从"形而上学“猜想阶段,进入科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把接过去被研究探讨。
从心理学中有一特别研究课题,叫Personality Theories。
从Sigmund Freud开始,出现各式各样,人格理论; 个性理论; 性格理论。花样翻新,非常有趣。
Sigmund Freud
Erik Erikson
Carl Jung
Otto Rank
Alfred Adler
Karen Horney
Albert Ellis
Erich Fromm
B. F. Skinner
Hans Eysenck and others
Albert Bandura
Gordon Allport
George Kelly
Snygg and Combs
Abraham Maslow
Carl Rogers
Ludwig Binswanger
Medard Boss
Viktor Frankl
Rollo May
http://webspace.ship.edu/cgboer/perscontents.html
我们一般上是使用所谓言语,也被称为“日常语言”。言语意义比较模糊,不精密,不清晰。
因为一般上,日常使用要求不高。语言含糊,和影射隐喻,具文学和艺术的特色。
不过,当进入特殊领域,特别学术领域,语言精密度自然被要求准确一些。
例如,学法学的,自然会建立有很多,法学特殊使用比较精密术语。
心理学也是如此,哲学,逻辑学,。。。。无不如此。
|
|
|
|
|
|
|
|
发表于 9-9-2017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17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哲 发表于 7-9-2017 03:30 PM
罵人就本質而言就只是那霎那想要把對方貶低和惹怒對方
讓對方知道“我就是要你不爽”“我就是讓你知道我有多不爽”
實際上內容是什麼根本沒有意義
但是還是會依照日常運用會有所偏重而已
如 “X你老X”和“吃 ...
人文学科的衰退的确是一个事实,
但那不代表哲学思考失去了意义。
首先我们必需要理解的是,
先有哲学思考,而后才有哲学学科。
换句话说,先哲们不是因为他选读了哲学这一门学科才进行哲学思考,
而是因为他们进行哲学思考后产生的思维模型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才会出现哲学学科对这些思维模型进行学习。
所以我认为从人文学科衰退的现象推演出对哲学思考的质疑是不恰当的。
其二,
哲学思考和自然科学思考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东西。
如果我们因为现在大部分人选读自然科学学科而否定哲学思考的价值的话,似乎就陷入张冠李戴的囧境。
我们用自然科学思维来度量这个世界,但我们需要哲学思考来度量价值。
自然科学没有办法告诉你是否应该孝顺父母,但是哲学思考却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答案,虽然那个答案不一定是对的。
其三,
哲学思考其实是先于自然科学思考,所以因为自然科学思维的普及而推断哲学思考无用论其实是一种错觉。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审视我们的思维过程的话,我们会发现在你进行“利益最大化”的思考之前,其实你会先行判断“应不应该”这个问题。
前者是自然科学思维的领域,经过严谨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与判断,得出一个利益最大化的运作方式。
而后者则是哲学思维的领域,你必须先行判断何谓“利益”。
如果你无法判断何谓“利益”,你又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呢?
最后,以易经的句子作为完结,哲学思考不是没有意义,而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其实平时就在进行哲学思考而已。
《易经・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
|
|
|
|
|
|
|
发表于 10-9-2017 05: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10-9-2017 08:38 AM 编辑
其实这些,应该被归属于“猜想性观念”。又名“形而上学”思维。
而某些人,把古人的猜想性观念,当宝贝,崇拜过浓;固然会造成抱残守缺的局面。社会无法与时并进,向前提升文化,让文明迈进。
我们不妨参看回教族群,这种文化和习俗特征特别明显。
大清早,就无聊的挠人清梦,还放开喇叭,大声洗脑,造成脑残。
看看中东阿拉伯世界,纷争连续数千年,社会无法安宁,战乱绵绵。
不就前些时间,讨论过,教条古习俗,让某些聪明人专干特色傻事就是这个意思。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