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7-12-2005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洪不错啊!可以和马超打五十回合,五虎将没他分吗? |
|
|
|
|
|
|
|
发表于 17-12-2005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panqian 于 17-12-2005 08:45 AM 发表
曹洪不错啊!可以和马超打五十回合,五虎将没他分吗?
若只论物力就能入选五大,那魏国有很多五大了...除了武力外也要看战功啊...
然而我也必须承认曹洪的贡献对魏国的基础有决定性的影响... |
|
|
|
|
|
|
|
发表于 30-12-2005 0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缺 于 16-12-2005 09:49 AM 发表
可是五将里一个曹家的都没有啊...曹仁,元让,妙才都不错啊...
五将之名是因为老陈将其五人偏入一个合,而诸曹夏侯则在另外一篇。若以战功事迹而论,则子孝,妙才该当入围才对。但是元让好像没有很成功的战功,我只记得他打徐州的吕布,输。打新野的刘备也输。 
另外我也对曹仁的辈分有点兴趣,其字为子孝,应该与与曹丕(子恒),曹植(子建)等同辈,比曹操小一辈,但是我在其他地方看到有人说曹仁是曹操的堂弟。还是三国时还不流行将字来排辈分的?
[ 本帖最后由 Sirius 于 30-12-2005 03:00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1-2006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irius 于 30-12-2005 02:50 AM 发表
五将之名是因为老陈将其五人偏入一个合,而诸曹夏侯则在另外一篇。若以战功事迹而论,则子孝,妙才该当入围才对。但是元让好像没有很成功的战功,我只记得他打徐州的吕布,输。打新野的刘备也输。 
...
夏侯惇强项在于治军与战略不在战术! |
|
|
|
|
|
|
|
发表于 21-1-2006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辽,许褚,夏侯惇,夏侯渊,张郃 .......
这五个将军也不错.....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6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d_vampire 于 25-10-2005 06:32 PM 发表
蜀国有它的五虎将,那三国之一的魏国却没五虎将。。。。选出大家心中的魏国五虎将和五虎之将首吧。。。
五虎将之首我选张辽,then许褚,典韦,夏侯惇n曹仁 ...
魏国有五虎将-张辽,乐进,于禁,张合(耳字旁),和徐晃
曹操手下最高职位并不是他们,这五人都是别营加入的(张辽,张合,徐晃),和非同族的(乐进,于禁)。曹操称他们为五虎将是因为他们功高,曹操要笼络他们和安抚他们。
夏侯惇,渊,曹仁等等是曹操的同宗族
典韦和许诸是卫将,没什么军权
至于吴国,后人有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和陆抗 为五都督。 |
|
|
|
|
|
|
|
发表于 14-2-2006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2-2006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为将者,方可称虎,故而我选张辽为首。。。夏候敦,夏候渊,张颌和徐晃。。。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6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曹军五虎将,在三國志中已有列出:
张辽 徐晃 张郃 于禁 乐进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9%81%BC
讓人驚訝的是在演義中勇猛無比的典韋,许褚,夏侯惇都不在列中... 難道是演義誇大其詞?
1. 张辽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要将领。
传言是马邑之谋中聂壹的子孙,后为避祸改姓。张辽年轻时,曾经做过郡吏。东汉末年,因其武力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征召,担任从事,并派他带兵到京城。后来又被大将军何进派去河北招兵买马,张辽回来时,189年,何进的势力已被消灭。于是又归附董卓,后来董卓势力被灭,张辽又带著手下的将士们归附吕布,担任骑都尉,一直追随吕布东征西战。
198年,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击败之后,张辽率部投降,被拜为中郎将、关内侯,并担任鲁相。后来又因为战功,被晋陞为裨将军。曹操剿灭袁绍的势力,派遣张辽管辖鲁国各县,并跟随夏侯渊讨伐东海的昌豨,成功劝降。后随曹操去黎阳讨伐袁谭、袁尚联军,因战功而升为中坚将军。
曹操返许,命张辽和乐进攻下了阴安,再随曹操再攻下邺。更攻下了赵国、常山。205年,随曹操成功讨伐了袁谭,攻下海滨,并击败辽东的贼兵。206年,曹操表汉献帝,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接著张辽又率军攻打荆州,平定了江夏各县,在临颖屯兵,受封为都亭侯。207年,随同曹操进攻于柳城的袁尚,途中遇上乌桓军,张辽劝曹操战,被任命为先锋,奋战不懈,斩杀单于蹋顿。
随后张辽还驻荆州军时,用冷静思考平息了军中叛变的事件。又在击败了叛军陈兰、梅成等,获增封邑、假节。208年,曹操于赤壁之战大败,派张辽、李典、乐进卒七千余人驻合淝,并派护军薛悌送函给张辽,写到“贼至乃发”。209年,孙权率领十万人围攻合淝的曹军。但当时曹操正在攻打张鲁,无法救援。于是张辽依曹操之函“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的方针,便同李典率八百士卒夺战,令孙军士气大趺,因而撤退。曹操知道后很高兴,大赞张辽,又升其为征东将军。
219年,改屯陈郡。曹丕接任王位后,改迁前将军,也封其兄及子为列侯。孙权再叛,张辽还屯合淝,进爵都乡侯。更准其母乘车及兵马送其家人到他驻军的地方,观者皆感荣誉。后曹丕称帝,再张辽封晋阳侯,增食邑至二千六百户。221年,还特别替张辽建造屋舍,替他母亲兴建殿室,另外也把跟随张辽的将士们封为虎贲。
孙权再次称臣。张辽回到雍丘驻守,不幸在此时得了疾病。曹丕便遣侍中刘晔带太医应诊,甚至亲到其营执其手问候,赐其御衣,更派太官送御食。可惜,孙权又再次背叛魏国。222年,曹丕派张辽和曹休到海陵。孙权甚惧,果然,张辽和其他将领虽然合力打败孙权的大将吕范,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终于在江都去逝。曹丕知道之后,非常伤心,谥为刚侯。
特征
张辽为人勇猛善战。合淝一役,亲率八百人,身先士卒,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喊自己的名字,虽被围,但仍能冲出重围,更救回其他被围士卒。
而且十分尽忠,当年关羽投于曹操营下,张辽与关羽为好友,曹操便派张辽问关羽去留之心,关羽表明只会跟随刘备,张辽问明后,想到如果照实说给曹操,怕曹操杀关羽,但不说,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叹息:“公,君父也;羽,兄弟耳。”便选择了照实说给曹操。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6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徐晃
徐晃(?-227年),字公明,東漢時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县東南)人,中國三國時期曹操麾下的將領,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
原為軍閥楊奉的部下任騎都尉。公元196年,曹操擊敗楊奉後投靠曹操。參加過多次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治軍有方。曹操曾稱讚徐晃:「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三國志魏書徐晃傳》)。在曹操軍中歷任裨將軍、偏將軍、橫野將軍、平寇將軍。官渡之戰中燒燬袁紹的後勤糧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稱帝登基後官拜右將軍,封逯鄉侯,後進封楊侯。擊敗劉備於上庸後,駐守陽平關,改封陽平侯,假節鉞,食邑3000。徐晃對曹氏集團忠心耿耿,曾說過:「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當以功自效,何用私譽為!」。公元227年病死,死後謚壯侯。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6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張郃
張郃(167年—231年),是中國三國時代曹魏的武將。字俊乂(yi)。
冀州河間郡的人。黃巾之亂的時候,由於參與鎮壓叛亂。此後,先後為韓馥、袁紹效力,升到寧國中郎將,不過,因為在官渡之戰被同僚郭圖陷害,與高覽一起投降了曹操。這個時候,曹操對張郃的投降感到高興,親自迎接,此後擔任著偏將軍、封都亭侯。
此後對馬超和韓遂的討伐,都立下大功,被委任鎮守魏國西部的國土。219年,劉備在漢中的攻防戰中,劉備部下黃忠斬殺夏侯淵的時候,劉備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要殺就該殺張郃,夏侯淵算什麼)」,可見劉備所忌憚的是張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進行北伐,其中的街亭之戰,蜀漢先鋒馬謖帶領的軍隊犯下致命的戰略錯誤,張郃包圍馬謖於高山上,斷其水源漂亮地擊退蜀軍。此後也於防衛諸葛亮的北伐取得功績,從諸葛亮「若留下張郃,必為蜀中之害,吾當除之」那樣說,就可見他對於張郃軍事能力的恐懼。
231年,諸葛亮帶領的蜀軍開始撤退的時候,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這個時候張郃反對,因為他估計會有伏兵,所以對追擊表示反對,不過,但是司馬懿的態度強硬,木門道的蜀軍伏兵放出了無數的箭,不久張郃中箭死去(《三國演義》中,張郃是自己要求追擊蜀軍)。
也有說法是,司馬懿強行命令張郃追擊的事,是害怕在魏軍中有相當實力和名望的張郃,將來作為自己的政敵。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6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4. 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則,泰山巨平(今山東泰安)人,中國漢末、三國時代的武將。
初期為曹操部下的軍司马。參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爭霸戰爭,由陷陣都尉、偏將軍、虎威將軍不斷晉陞。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並不高傲的武將,不過,對待部下有嚴厲的一面。昌豨復叛,遣于禁征討。于禁急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向于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于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于,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219年,關羽攻進襄陽的時候,與庞德一起作為援軍出征,在關羽軍的水攻戰術之下大敗,與龐德一起被捉住。這個時候,龐德貫徹對曹操忠義的承諾被斬首,于禁向關羽乞求免死。曹操說:「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邪!」之後,孫權奪取了荊州,生擒關羽,獲其眾,于禁留在東吳。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遣於禁回魏國。孫權屬下虞翻,主張對沒能貫穿忠義的人殺死,不過孫權沒有採納。
等待于禁返回的是來自其他人的嘲笑。曹操死後,曹丕藉禪讓成為皇帝。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對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221年,曹丕使于禁參拜了高陵(曹操之墓)。曹丕預先把關羽作戰勝利,龐德憤怒地拒絕投降,在畫中預先使人描寫了于禁乞求免死的樣子于禁看到,因為覺得丟臉和生氣而得病死去。
謚號是厲侯,厲字帶有災禍的意味。曹丕在于禁死後嘲笑他,被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批評,認為曹丕的行為不是一個君主的所為。
于禁被選入魏國五虎將,讓我有點驚訝... 孟德版主意見如何? |
|
|
|
|
|
|
|
发表于 20-7-2006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5. 樂進
樂進(?? - 218年),字文謙,陽平衛國(山東省莘縣)人,三國時期曹魏重要將領。
樂進投效於曹操,被遣回所屬郡募兵,募得千多人,歸還後升軍假司馬、陷陳都尉。193年,呂布乘曹操東征徐州時,偷襲兗州,曹操立即還擊呂布,樂進戰張超於雍丘、橋蕤於苦時,都有先登之功,被封廣昌亭侯。後來,征張繡於安眾,圍呂布於下邳,更打敗其副將,擊眭固於射犬,攻劉備於小沛,樂進皆有參加,並為其中一個破兵之將,被拜為討寇校尉。
之後,曾渡河攻獲嘉,歸還不久,於200年跟隨曹操參加官渡之戰,奪勇力戰,斬殺袁紹將領淳于瓊。後再隨軍進攻袁紹之子袁譚與袁尚於黎陽,斬殺敵方大將嚴敬,獲加許行遊擊將軍。另一方面消滅黃巾餘黨,平定樂安郡。隨軍圍鄴,城破後,再攻袁譚於南皮,最先從東門入城。袁譚被打敗,率軍攻雍奴,攻克。206年,曹操表漢獻帝,升樂進為折衝將軍。
樂進率軍征高幹,由北道進逼上黨,到達城後。高幹等退守壺關,樂進連連多戰斬殺敵人。高幹退關堅守不出,曹操親自出征,城破。曹操征管承,軍至淳於,派樂進與李典同擊。管承敗走,逃入海島,海濱平定。後因荊州未定,被遣屯軍於陽翟。平定荊州後,駐守襄陽,曾打敗關羽、蘇非等,南郡等蠻夷投降。不久又討劉備手下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戰勝。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北還,命他與張遼、李典一起駐屯合肥,增食邑五百,併合前所封至一千二百戶。因樂進多次立功,再多分五百戶,封一子列侯;進遷為右將軍。218年逝世,諡為威侯。
樂進容貌短小,作戰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
曹魏五虎將資料轉載自<WIKIPEDIA> |
|
|
|
|
|
|
|
发表于 5-8-2006 0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oveadna05 于 15-12-2005 07:51 PM 发表
详细的评论。不过,我却认为于禁并非鼠辈,虽然晚年犯了一点过错,可是却是魏国的开国元老,汗马功劳一点也不少。
可是历史上的魏國五虎將的张辽,于禁,徐晃的共同點是治軍能力強
张辽:209年,孫權率領十萬人圍攻合淝的曹軍。但當時曹操正在攻打張魯,無法救援。於是張遼依曹操之函「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的方針,便同李典率八百士卒奪戰,令孫軍士氣大跌,因而撤退。曹操知道後很高興,大讚張遼,又升其為征東將軍。
于禁:初期為曹操部下的軍司馬。參加曹操大部分主要的爭霸戰爭,由陷陣都尉、偏將軍、虎威將軍不斷晉陞。而且是名勇猛、清廉,但並不高傲的武將,不過,對待部下有嚴厲的一面。昌豨復叛,遣于禁征討。于禁急攻昌豨,昌豨與于禁有舊,向于禁投降。諸將皆以為昌豨已降,當讓曹操處置,于禁曰:「諸君不知公常令乎!圍而後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節也。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自臨與昌豨決別,隕涕而斬之。當時曹操軍在淳於,聞而歎曰:「豨降不詣吾而歸禁,豈非命耶!」
徐晃:原為軍閥楊奉的部下任騎都尉。公元196年,曹操擊敗楊奉後投靠曹操。參加過多次重大作戰,智勇雙全,戰功卓著,治軍有方。曹操曾稱讚徐晃:「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三國志魏書徐晃傳》)
樂進:曹操表樂進、於禁、張遼:「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張郃:219年,劉備在漢中的攻防戰中,劉備部下黃忠斬殺夏侯淵的時候,劉備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要殺就該殺張郃,夏侯淵算什麼)」,可見劉備所忌憚的是張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進行北伐,其中的街亭之戰,蜀漢先鋒馬謖帶領的軍隊犯下致命的戰略錯誤,張郃包圍馬謖於高山上,斷其水源漂亮地擊退蜀軍。此後也於防衛諸葛亮的北伐取得功績,從諸葛亮「若留下張郃,必為蜀中之害,吾當除之」那樣說,就可見他對於張郃軍事能力的恐懼。
由此可见,曹操的五虎将所着重的是军事才能,并非如蜀漢五虎大将的品质
[ 本帖最后由 Templar 于 5-8-2006 01:38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6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义气大侠——臧霸
臧霸,字宣高,费县方城镇一带人,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著名大将。曾任琅琊相,类同临沂地区行政长官第一把手。他为人正直义气,李景星在《四史评议•三国志》中,称他为“气节之士”。
据《三国志》记载:方城镇古城里村在三国初年是泰山郡华县县城,臧霸的父亲臧戒在县城当管理牢狱的小官,因为性情刚直,反对泰山郡太守徇私杀人,被逮捕押送泰山郡府。年仅18岁的臧霸听说后,非常气愤,召集了十几个要好朋友前去追赶,在费县西部山道上将父亲劫回。臧霸勇猛异常,当时100多名押送士兵,无一人敢上前阻拦,纷纷抱头鼠窜,各自逃命。
臧霸和父亲不敢回华县,只得流亡东南郯城一带。为混饭吃,参加了徐州太守陶谦的队伍,不久升为骑都尉。当时,官军和黄巾军作战频繁,有本事的人往往自成一军。臧霸作战勇敢,正直义气,成为一方统帅,士兵敬服归奔,于是拥兵自立,驻扎在临沂市北峨庄一带。
曹操讨伐吕布时,霸率部将孙观、吴敦、尹礼助兵吕布,吕布失败,霸隐藏,被曹操寻得,不但不杀他,反而非常喜欢他的勇武,派他招集旧部,并委他为琅琊相,兼理青徐二州。
曹操的部将徐翕、毛晖在兖州叛乱,失败后逃奔臧霸,曹操派刘备告诉霸,要他把徐、毛二人的首级送去。臧霸对刘备说:“我所以能自立于世,就是因为不做这样伤仁害义的事。我受曹公不杀之恩,不敢违他命令,但王霸之君可以义告,不可强迫,请你替我向他说明!”曹操听了汇报,后来感叹地对霸说:“这是古人的行为,你能做到,这也是我的愿望呀!”遂不杀徐、毛,反将他们封为郡守。臧霸也以仁义受到曹操的器重。在此后的征战中,臧霸屡建战功,皆得封赏,先后封为都亭侯、威虏将军沛国公等。
在讨伐东吴孙权的战斗中,霸顾全大局,舍生忘死,深得曹操赞赏,拜他为扬威将军假节。后来孙权乞降,曹操大军返回,独留臧霸和夏侯淳驻守居巢等地。《三国演义》电视中见不到他,是因为几次重大战役时,他被曹操派到芒砀山区剿办土匪去了。
曹操儿子曹丕即位,升这位老前辈为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又为执金吾。国家遇有大事,曹丕就请他拿主意,一时成为朝中重臣。死后,朝廷加封“威侯”。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6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目中的魏国五虎将是---
(典韦,许诸,夏侯惇,夏侯渊,张辽) |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6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无缺的发表
先顶顶他的发表,很赞
我的五个人选也是
张辽,许褚,夏侯惇,庞德,曹仁
张辽为五虎之首 |
|
|
|
|
|
|
|
发表于 2-12-2006 0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12-2006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没有 "古今之恶来" 典韦?!?!?  |
|
|
|
|
|
|
|
发表于 16-12-2006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d_vampire 于 25-10-2005 06:32 PM 发表
蜀国有它的五虎将,那三国之一的魏国却没五虎将。。。。选出大家心中的魏国五虎将和五虎之将首吧。。。
五虎将之首我选张辽,then许褚,典韦,夏侯惇n曹仁.....
五虎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虽然曹魏没有册封五虎将, 但是当时却有“(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个说法。
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把这五个人放在一起做传
张辽:张辽,字文远。雁门郡人(今山西人)。生于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本是东汉聂壹之后,为免遭人忌恨而改姓张。张辽初从丁原为从事。张辽受何进令招兵回来后,何进已被宫人所杀。遂归董卓,后归吕布,任骑都尉。吕布被李、郭打败,张辽随吕布逃往徐州,任鲁国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曹操击灭吕布收降张辽,授予中郎将,封关内侯。后因张辽屡立战功而升为裨将军。曹操征张鲁时,张辽驻守合肥,与李典、乐进共同对抗孙权。大战逍遥津,是东吴闻风丧胆,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曹操故升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后任前将军,封晋阳侯。张辽死于江都县,号刚侯。
李典: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生于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29年)。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曾任裨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继位后追号愍侯。
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均为国(今河南清丰)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乐进身材矮小,短小精悍,为人忠勇。在随曹操攻吕布、战马超、击刘备、破袁绍等诸战役中立功无数。先后担任陷阵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之职,封广昌亭侯。其子乐琳在魏国也多有战功。乐进去世后号威侯。
于禁: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于禁初投鲍信,后投曹操,经王朗推荐为军司马,后任陷阵都尉。讨伐袁绍期间先后任裨将军、偏将军。夺取朱灵兵权后任左将军。于禁在关羽火烧七军之后投降关羽,随后被东吴俘获送返魏国。后来出使吴国之前,于禁去高陵拜曹操墓时,因看到自己投降的壁画,惭愧而死。死后号厉侯。
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徐晃一生做事细心,初为河东小吏。随杨奉讨敌有功升为骑都尉,后封为都亭侯。。曹操讨伐杨奉时投降曹操,此后曾任裨将军、偏将军。魏文帝继位后任右将军,封禄乡侯,在上庸打败刘备后改封阳平侯。徐晃去世后号壮侯。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