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路人。

代言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7-5-2017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苦非自作,苦非他作,
苦来自缘生,
无缘不成苦,
人‘苦’缘自 贪、嗔、痴、无明与执著,
人与 贪、嗔、痴、无明与执著 无缘,自然无苦,并非有没有
人如何才能与 贪、嗔、痴、无明与执著 无缘,唯有靠自己
知应知,无明灭,智慧与先见在心中升起,才能修应修舍应舍,
如果不明白不理解“佛法”,却 想要这样 不要那样,想要那样 不要这样,佛陀也帮不到谁,
能帮我们的只有佛陀他说的“法”,
佛陀他说
    从前(早在为五位苦行者初次说法时)和现在,诸比丘,我只说苦和灭。[iii]《中部》第二二经。

为何有些事情佛陀不说,有些却会不厌其烦地说?
佛陀说
    诸比丘:我想,我已证之法,甚深、难见、难解、安静、高尚、完全超论证、微妙,智者能理解。但此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因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即难见此缘起,亦难见诸缘起法之寂静、“有”之实质舍弃、爱欲息灭、冷静、寂灭、涅槃。若我教此法,他人不理解,对我会生厌烦。  《中部》第二六经;《相应部》第一卷,第一三六页。

佛陀也曾說
──即是如此,诸比丘,我完全知道许多事物,但未向汝等宣说,我已向汝等宣说者,是少许事物。诸比丘,我为何不说?诸比丘,彼等诸法确实无用,于清净生活并不重要,彼等诸法不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诸比丘,此即为何我未宣说。
    诸比丘,我已说者为何?
    此是苦,我已说;
    此是集,我已说;
    此是灭,我已说;
    此是道,我已说。
    诸比丘,我为何说此等真谛?此等确实有用,于清净生活重要,此等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诸比丘,此即为何我宣说。[v]《相应部》第五卷第四三七页。

再看看 佛陀如何明确地教导大弟子伍巴离(Upàli,优婆离),尊者说:

「伍巴离,对于某些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法并非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伍巴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这是非法,这是非律,这不是导师的言教。』
伍巴离,对于某些法,如果你知道:『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伍巴离,你就可以肯定地受持:『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的言教。』」(《增支部 第七集 导师言教经》)

佛陀【说】
是因为明白他【说】的对众生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才说。
为何说此等真谛?此等确实有用,于清净生活重要,此等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
此即为何我宣说。佛陀是如此的【说】。

佛陀【不说】
是因为了解‘人’的无明、执著与贪,一些事物,说了,只会导致人们更增迷卻
也因为知道一些事物确实无用的,
于清净生活并不重要,彼等诸法不能导致厌离、无欲、寂灭、安宁、充分理解、觉悟、涅槃。
所以佛陀知道也不说。

我【说】
是因为我以为我说的都是有用的,是好的。
是因为我认为我说的对你都是有用的,对你是好的。
是因为我认为我说的对你有帮助,对你是好的。
认为只要是对你好的,不知道的我也会说。
只要我认为我是对的,我都会敢敢的说,也不管知不知道。

我【不说】
只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才无话可说,不是我不说。
事实我什么都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5-2017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曾说过
    人生就如生活在摩天轮里的白老鼠,一些漫无目的生活在轮回中,更多的是不断追求目标和欲望,却不知身处永无尽头的摩天轮里,有些自认比同类卓越领先而沾沾自喜,其实只不过跑多一圈回到原点重复开始而已,也有一些觉得尽力为笼子增添美轮美奂的表面装饰而自豪,却不知在建设一切的同时也正在摧毁着一切,虽然每人的际遇各不相同,但同样免不了一世又一世的在笼子里面对生老病死和重复轮回的命运,佛陀理解一切现象存在的性质是苦,清楚知道只要走出笼子就能避免重复这一切,对着这些不知笼外世界而满足于笼内生活的人们,佛陀该如何做?走进笼子陪着人们继续生活在重复轮回的世界里?扶一把助他跑快一些?赐些财富把笼子装饰得更华丽?保佑他们长命百岁可以跑久一点?好让他们重复轮回一世又一世的体会生老病死的苦?还是告知事實真相放弃笼子的一切走出来?

各道众生是共同生存在一个巨大的摩天轮里,只是各自的跑道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所有的跑道都没有尽头,有些会从这个跑道转去另一条,有些则是生生世世不停的向前跑。

我们助人是 帮忙 扶他一把,助他跑快一些跑远一点而已,问题出在我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一样的看不到路的尽头,能做的也只有重复的你帮我,我帮你而已。

佛陀助人是 说出真相, 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离苦解脱。


我们是要相信 你我他 自行定义之‘天上人间的佛法’?
或继续是不是有没有上上下下天地的跑个没完没了?
还是真实观察完全清楚理解佛陀说的真相
该如何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17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选择这样,是因为别人说这样很好。
我选择这个,是因为别人说会有回报。
我选择那个,是因为别人说能够让我。。。。。。
选择是因为不明白
不明白才需要作出选择
明白了,懂得辨别就不会出现要不要选择这样的困扰之问题

佛陀是教导我们如何辨别而非选择

    羁舍子是乔萨罗王国一个小镇,该镇居民被称为迦罗摩人。他们听说佛陀来到了他们镇上,就到佛处请求开示,说:
    世尊,有些行者与婆罗门来到羁舍子,依自所见,为人宣说;但其他人则亦依自所见予以谴责、诋毁、贬斥。另一些行者与婆罗门来到羁舍子,亦复如是。世尊,我等犹豫,怀疑难决,彼等所说,谁真谁伪?
    善哉,诸迦罗摩,汝等对值得怀疑之事生起疑心,怀疑正确。来,诸迦罗摩,不要被流言或传统所引,不要被传闻动摇,不要被典籍所误,不要只是推论,不要只在表面,不要因某种被称赞之理论所影响,不要被似有可能所引,不要考虑“此行者是我等之师。”但是,诸迦罗摩,汝等当自知,此等事于身心有害,此等事应受非难,无益。确实,汝等即应拒绝……。
    汝等自知,“此等事于身心有益,无可非难,有益。”汝等应即接受并遵守。


    接着佛陀这样问他们:
──现在汝等作何想?诸迦罗摩啊!有人起贪、嗔、痴,于彼有益抑有损?应与非难抑不应非难?
──世尊,于彼有损,应非难。
──现在,诸迦罗摩,有人无贪、无嗔、无痴,汝等作何想?此无贪、无嗔、无痴于彼有益抑有损?应非难抑不应非难?
──世尊,于彼有益,不应非难。
──如是,诸迦罗摩,我现在对汝等所说,亦复如是。汝等不要被报导所引
──盲从。此即为我要说之理由。[xii]《增支部》第一卷第一八八页第六五经。参看《增支部》第一卷第六六经和《增支部》第二卷第一九三《拔提经》(Bhadiya-sutta)。


──现在,若如此,并保存此,汝等是否会说:“我等尊敬佛陀,由是我等尊重彼之教导?”
──不,世尊。
──众弟子啊!汝等肯定之事,只是汝等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否?
──是,世尊。[xiii]《中部》第四七经。

众弟子遵循佛陀的教导,并非因为指导的人是谁,
而是众弟子 肯定自己 能够辨别 明白、理解、见到与掌握之事于彼有益,所以才遵循。

所以我们也应该 肯定自己 能够辨别 明白、理解、见到与掌握之事于自己有益,才遵循,
而非因为不明白,所以佛陀没说的,就自己选择自行定义,
更不能因为不明白的颠倒了
认为只要知道是谁的教导,就选择遵循的指导,
而不是 自己肯定 这些指导 是否 明白、理解 无贪、无嗔、无痴,
仅仅只是因为相信教导之人这些事于彼有益选择并非自己辨别,
不懂辨别才会去选择也因为不明白,所以才颠倒的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懂得辨别 此无贪、无嗔、无痴于彼有益
鼓励他人,应该这样,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
是因为知道虽然他人不明白的遵循也有益无损
懂得辨别 此贪、嗔、痴于彼有损
会劝告他人,不该这样,这些法不能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
知道虽然他人不明白的遵循也有益无损。

不懂得辨别 贪、嗔、痴,于彼有损,却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也会鼓励他人跟着自己的选择,应该这样,这样好啊!应该那样,那样更好啊!
因为自己不明白,选择了颠倒,自己不知,导致他人也不懂,跟着一起遵循 贪、嗔、痴,
因为不明白,所以大家都不知什么是 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
只知道盲目的跟着一起遵循的选择不知的未来。

佛陀没说的,我不明白却以为知道,所以佛陀没说,就自己选择自行定义,
颠倒了就会导致许多的问题,
然后想出种种的答案,
结果却造成更多的问题,
然后再想出更多种种的答案,
结果又再造成更多更多的问题,
然后。。。。。。继续的然后。

佛陀是教导我们辨别如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离苦解脱,而非选择
只有走在正确的正道,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最后无惑无疑。
我不习修如何辨别,却选择了选择,
结果当然是看到了许多许多许多的问题,只是看不到正道,也没有正法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6-2017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走在正确的正道上,才能 明白知道 如何辨别即将面对的种种问题,也知苦。
可是许多人却偏离了正道,选择了【执著】,
结果 是 虽然许多许多 未来不知 的问题要面对,可是没有正法,也不懂得如何辨别,只有【苦】。

颠倒了就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不懂得如何辨别,结果 似是而非 就形成【执迷不悟】。
颠倒了就会
选择这个,只因为别人说是对的,(无明)
选择后忙着去寻找其他什么 是 对的,(执著)
再分别【有】什么 是 错的,(不明白‘缘起’ ‘无常’)
最后认为做【错】了什么 就会 造成什么,(自行定义)
接着与人分享,这是错的,这是对的,应该这样,不该那样,然后。。。。。。。(痴)

【执著了】
心中自然就会有【有】,
执著【对与错】
心中自然【有】忏悔而生【苦】,
心中会【有】“忏悔”之苦
是因为不明白‘缘起’‘无常’而去“抓”过去的『 常、恆、永住而不變易』之事物 而 心中【有】 苦。

颠倒 的【执著】,(因)
結果既不知苦,(果)
不见苦也无法离苦 而 一再的重复继续苦下去。(轮回)

颠倒了就会导致许多的问题,
然后想出种种的答案,
结果却造成更多的问题,
然后再想出更多种种的答案,
结果又再造成更多更多的问题,
然后。。。。。。继续的然后。。。。。。

佛陀教导的是【知】,要舍弃的是【执著】,
知道明白理解 后 才 知道明白理解 到底要舍弃的 是什么。

【知】是 知道明白理解,知道明白理解 后 才能【悟】,【悟】是 知道明白理解 而 不再执著。

【知】是 知道明白理解
【知】错,是知道什么是【错】的,(何为苦)
【知】错,是明白为何会【错】,(知苦)
【知】错,是理解【苦】果是如何形成的,(见苦)
知道明白理解 后 才能知道明白理解 该舍弃【错误的】才能离苦,(悟)
【悟】是 知道明白理解 后,智慧与先见在心中升起,不再犯同样的【错】,(无明灭,不再有【有】)
【苦】就不会重复再发生,(离苦)
不再重复就【无】轮回。(解脱)

只有走在正确的正道,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最后无惑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6-2017 09:3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无,是针对一切法而说。

十二缘起的有是针对缘取而有,两者是不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6-2017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9-6-2017 09:37 AM
有,无,是针对一切法而说。

十二缘起的有是针对缘取而有,两者是不同的。

十二缘起、有、无 只是佛陀所说的【法】里其中一环,是人为将之分别,
事实只是为引导我们知道明白理解如何辨别而说。

当有一天 你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了“缘起” “无常”,
面对任何事物,懂得辨别
自然会 知道什么是有,明白为何会有,明白什么是没有,理解为何会没有。
只有走在正确的正道,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最后无惑无疑。

一个人如果以为知道明白理解了,难免会用分别把事物分开,
然后再将不同的事物混合在一起自行定义,形成了颠倒,
自然会 执著 是不是 有没有 而不自知。

例如
有人只因为以为知道明白理解了“缘起” “无常”,
难免会把佛陀所说的 “我”、“无常”、“因”、“果”、“缘起” 分开,
再将 “我”“因” “果” 混合在一起,
然后再将 “无常”、“缘起”、“因”、“果”【自行定义】,
形成 “我的” 因,“我的” 果,
然后再 执著自行之【定义】,
认为 是不是 “我的” 因,才 有没有 “我的” 果。

为何会有 ‘我’?
是父母结合之 “因” “缘” 才有 ‘我’,
‘我’ 是 “缘” 自父母结合之 “果”。

佛陀是教导我们明白任何的 “果” 都是由 “因” “缘” 导致的,
佛陀也教导我们知道什么是 “无常”,
而不是要我们相信【有】这个 因 ,就【有】那个 果,
更不是教我们去执著 是不是 有没有 “因” “果”,
而是教导我们 知道明白理解 “因” “缘” “果” “无常”。

颠倒了就会在 “无常” 里寻常,
颠倒了就会认为【有】因,就【有】果,
颠倒了就会以为【没有】因,就【没有】果,
难道父母只需【有】多几次结合就【有】多几个 ‘我’?
难道父母【没有】结合就【没有】‘我’?
真会开玩笑!


人颠倒了就会导致许多的问题,
然后想出种种的答案,
结果却造成更多的问题,
然后再想出更多种种的答案,
结果又再造成更多更多的问题,
然后。。。。。。继续的然后。。。。。。

只有走在正确的正道,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最后无惑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6-2017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11-6-2017 12:23 PM 编辑

何为正道?


    諸比丘! 在家、出家而正行者,以正行故,則樂正理之善法。諸比丘! 云何為正道耶?
    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諸比丘! 此名之為正道。
    諸比丘、我讚歎在家出家之正道。《道相應》


何为正道蹟?


    諸比丘! 所謂正道蹟者何耶?
    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故行滅,
    因行滅 故 識滅
    因識滅 故 名色滅
    因名色滅 故 六處滅
    因六處滅 故 觸滅
    因觸滅 故 受滅
    因受滅 故 愛滅
    因愛滅 故 取滅
    因取滅 故 有滅
    因有滅 故 生滅
    因生滅 故 老死滅……如斯是全苦蘊之滅。諸比丘! 以此謂正道跡。《因缘相应》


『这些法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
『这是法,这是律,这是导师(佛陀)的言教。』(《增支部 第七集 导师言教经》)


何为外道?


『这些法并非导向完全厌离、离欲、灭尽、寂止、胜智、正觉、涅盘。』
『这是非法,这是非律,这不是导师(佛陀)的言教。』(《增支部 第七集 导师言教经》)


何为邪道?


  低舍! 二路者,名為疑惑。左道者,名為八邪道分。 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低舍! 右路者,名為八正道分,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蘊相應》

  友! 八支邪道為非梵行,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是。《道相應》

  諸比丘! 云何為邪道耶? 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諸比丘!此名之為邪道。《道相應》


  諸比丘! 在家、出家而邪行者,以邪行故,則不樂正理之善法。
  諸比丘! 云何為邪道耶? 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是。
  諸比丘! 此名之為邪道。
  諸比丘! 我不讚歎在家、出家之邪道。《道相應》


何为邪道蹟?


    諸比丘! 所謂邪道蹟者何耶?
    諸比丘! 緣無明 而 有行,
    緣行 而 有識
    緣識 而 有名色
    緣名色 而 有六處
    緣六處 而 有觸
    緣觸 而 有受
    緣受 而 有愛
    緣愛 而 有取
    緣取 而 有有
    緣有 而 有生
    緣生 而 有老死……如斯是全苦蘊之集。諸比丘! 以此謂邪道跡。《因缘相应》


现今绝大部分的人都已选择了 他人认为 是正确 选择
以 继续未能完成之任务 及 面对不知的将来。

佛陀不说,只因为不是正法,智者不说。
佛陀教导 只有 自己 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 才能 肯定 才是正确的。
我说的都是佛法,只因为我是这样的认为而已,
结果,我成为了孤儿。
身为正法遗孤的 我 又该如何选择?

是跟随佛陀的正道蹟,知道明白理解 助己再帮人 离苦从容安宁的面对未来,
还是奋不顾身跃进海中参与协助一起去捞月亮,然后在苦海浮沉中自豪地宣说 “我 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以身作则?  
抑或另有其他的选择?
然后。。。。。。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2017 06:2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11-6-2017 12:18 PM
何为正道?


    諸比丘! 在家、出家而正行者,以正行故,則樂正理之善法。諸比丘! 云何為正道耶?
    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諸比丘! 此名之為正道。
    諸比丘、我讚 ...

因果论不是缘起论,
你的因缘论是由因果论加缘合。

缘起论没有第一因,因果论有第一因。

所有提倡大我或真如的法属于因果论,

而缘起论是彻底无我的。

先得法住智,就有必要分别以上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6-2017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15-6-2017 01:15 PM 编辑
wusen 发表于 12-6-2017 06:25 PM
因果论不是缘起论,
你的因缘论是由因果论加缘合。

缘起论没有第一因,因果论有第一因。

所有提倡大我或真如的法属于因果论,

而缘起论是彻底无我的。

先得法住智,就有必要分别以上的差别。

佛陀说
    从前(早在为五位苦行者初次说法时)和现在,诸比丘,我只说苦和灭。[iii]《中部》第二二经。
佛陀也说过:
    我已为汝等说法制戒,我走以后,应以法、戒作为汝等之师。[ix] 《长部》第一六《般涅槃经》(Parinibbana-sutta)

──众弟子啊!汝等肯定之事,只是汝等承认、见到与掌握之事否?《中部》第四七经。

分别相同的事物分开
辨别厘清不同事物之差异
佛陀是教导我们知道明白理解如何辨别而非分别
佛陀没有要求我们把事物 分开,然后去【抓】(执著)是不是 有没有 分别

知道明白理解了,自然懂得如何辨别
懂得辨别 何为是,何为有,为何是,为何有,
懂得辨别 何为不是,何为没有,为何不是,为何没有,
不知不道明白不理解,则难免会抓着(执著)是不是 有没有 分别 不放
知道明白理解了,自然就不会再执著 是不是 有没有 分别

简单的说
佛陀说的 “因果”与“缘起
如果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了,
不同的原因,自然有不一样之差异
懂得辨别,就知道“因果”与“缘起” 虽有不同差異,但明白同是佛陀说的 如何知苦、灭苦、离苦方法
理解了,“因果”与“缘起” 只是佛陀为了让人们 知道明白理解 如何 知苦、灭苦、离苦而说的方法而已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了,“因果”与“缘起”两者虽有不同,也有差異,可就只是方法而已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难免会分不清辨别分别之间的差异
既然无法辨别,难免会用分别心相同的事物分开。

一个人如果以为知道明白理解了,也难免会用分别心把事物分开,
再将不同差異混合在一起自行定义,造成颠倒,
然后认为是这样,以为是那样,形成执著

懂得辨别
知道“因果”与“缘起”也只不过是佛陀所说的【法】里其中一环。
人为分别心将两者分开,
人为把相同的事物分開,再将不同差異混合在一起自行定义,
造成颠倒了就认为是这样,以为是那样的问题,
结果就形成 执著 是不是 有沒有 這些問題
然后再想出种种的答案。


人颠倒了就会导致许多的问题,
然后想出种种的答案,
结果却造成更多的问题,
然后再想出更多种种的答案,
结果又再造成更多更多的问题,
然后。。。。。。继续的然后。。。。。。

知道明白理解了,自然懂得如何辨别
懂得如何辨别 不同差異不懂疑问自然就没了,也无需任何的答案
只有走在正确的正道,面对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最后无惑无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17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15-6-2017 01:33 PM 编辑

有人曾有疑问
你觉得几个人看得懂~?

老实说...

事实
这个问题在 两千多年前 佛陀早已回答了
    婆罗门,有涅磐,有到达涅磐之道,有我作导师。但我有些弟子,经我忠告与指点,证得不变之涅磐,有些则未证得。婆罗门,于此事中,我能何所为?婆罗门,道路指示者是如来。[xi]《中部》第三卷第五五、五六页。

真相
懂的人,不看也懂。
定义他人为根器低的人,认为我不懂的,你看了也不懂。
执著的人,看与不看,早已认为自己懂了。
不懂的人,看了却不懂,难免会有疑问。

问题不是来自说的人而是出现在不懂的人

该懂的人,看了自然会懂,
懂的人,
明白 何为是,何为有,为何是,为何有,
理解 何为不是,何为没有,为何不是,为何没有,
知道明白理解了,就不会再执著 是不是 有没有,
不执著 是不是 有没有,又何来 是不是 有没有 问题?
知道明白理解了,面对的疑问就越来越少,最后无惑无疑。

何为 执著
像我
早已认为自己懂了,
所以就只凭一个【信】字,什么都不想,
最终还是免不了选择 他人认为 是正确 之选择
虽然 我觉得没有苦,
然而 我还是这样认为的,
以为 有的自然会没有,以为 没有的自然会有。

为何
事实在【有没有】之空间里还没懂?
为何
真相 依然还是在
有。。。。
没有。。。。。。。。
是有。。。。。。。。。。。。。。。。
不是有。。。。。。。。。。。。。。。。。。。。。。。。。。。。。。。。
是没有。。。。。。。。。。。。。。。。。。。。。。。。。。。。。。。。。。。。。。。。。。。。。。。。。。。。。。。。。。。。。。。。
不是没有。。。。。。。。。。。。。。。。。。。。。。。。。。。。。。。。。。。。。。。。。。。。。。。。。。。。。。。。。。。。。。。。。。。。。。。。。。。。。。。。。。。。。。。。。。。。。。。。。。。。。。。。。。。。。。。。。。。。。。。。。。。。。。

空间中继续翻腾打滚而受苦?
并不是与佛陀一样懂得解脱而离苦?
只因为我认为自己懂了!我以为选择是正确的!
事实与真相 我不知我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7 11:1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15-6-2017 01:18 PM
有人曾有疑问
你觉得几个人看得懂~?

老实说...

事实是
这个问题在 两千多年前 佛陀早已回答了
    婆罗门,有涅磐,有到达涅磐之道,有我作导师。但我有些弟子,经我忠告与指点,证得不变之涅磐,有些则未 ...

你是否认为你能选择不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6-2017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0-6-2017 11:18 PM
你是否认为你能选择不执着?

为何你觉得不执著需要选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6-2017 09: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2-6-2017 10:56 AM
为何你觉得不执著需要选择呢?

意识驱使你不执着或执着。

你不执着有我或无我,
也是意识驱使。

不管你执着或不执着,你都被意识牵着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17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usen 发表于 22-6-2017 09:13 PM
意识驱使你不执着或执着。

你不执着有我或无我,
也是意识驱使。

不管你执着或不执着,你都被意识牵着走。

我是好奇
为何你觉得
不执著
需要选择

看了你的回复,
是否意味着
解脱了的佛陀,他的无我和不执着是意识驱使和被意识牵着走?或者說,是一种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17 05:2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3-6-2017 12:58 PM
我是好奇
为何你觉得
不执著
需要选择?

看了你的回复,
是否意味着
解脱了的佛陀,他的无我和不执着也是意识驱使和被意识牵着走?或者說,是一种选择?

这就是灭圣谛,

许多人无法理解无我,就不知道为何要入灭和不受后有。

他们认为只要不执着就能潇洒地游戏三界,却不知不执着也是意识。

这些佛法意识不会永恒跟随你,一旦缘尽,就要等下一轮船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6-2017 05: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24-6-2017 06:19 PM 编辑

何為意行
非正心,為意行,緣此而生苦樂。《因缘相应》

何為意識
依於意與法而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諸比丘!此乃苦之集。《因缘相应》

何為識
諸比丘!以何為識耶? 諸比丘!六識身是。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丘! 此名為識。依名色之集而有識之集,依名色之滅而有識之滅法。此順識滅之道,是八支聖道。謂: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蘊相應》

諸比丘! 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而對識厭患、離欲、滅盡,不依取而解脫者,為善解脫。得善解脫者,則為純一,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蘊相應》

依於意與法生意識,三​​之和合乃有觸,緣觸而有受,緣受而有愛,依其愛之無餘,離貪、滅而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依有滅而有生滅,依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因缘相应》

  意識是常耶? 是無常耶?”
“大德! 是無常。”《罗喉罗相应》

何為滅
諸比丘! 爾時毘婆屍菩薩生是思念:“無何故無行? 何滅乃行滅耶?” 諸比丘! 爾時毘婆屍菩薩以正思惟與慧生知解:“無無明故無行,無明滅乃行滅。”
如是,此無明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識滅乃名色滅,名色滅乃六處滅,六處滅乃觸滅,觸滅乃受滅,受滅乃愛滅,愛滅乃取滅,取滅乃有滅,有滅乃生滅,生滅乃老死滅,如是此全苦蘊滅。《因缘相应》

有沒有
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因缘相應》
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如是乃正見。《因缘相应》


同一件事物
有的人,有问题 不知道不明白。
也有人,不知道不明白 有问题。

问题
有的人明白应该面对的 是 问题。
也有人为了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去寻找所有的 答案。

答案
有的人,清楚知道了问题纠结所在,问题 就不再是问题,也无需 去找答案。
也有人,为了寻找答案,却需要面对 新出现的 更多问题。

有沒有
有的人,离【有】【没有】二边之极端,遵循中道,清楚 此有故彼有,知道 此無故彼無,明白 此生故彼生,理解 此滅故彼滅。
也有人,为了寻找有没有,选择在五蕴生灭“无常”之苦海里 寻常,“要”无 生“有”。

是不是
有的人,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是、为何不是。不会出现 是不是 有没有 选择 这些问题。
也有人,执著的认为 不是這个,就是那个。如此,是否选择,难免都 出现问题。

最终
有的人离开了,
留下 不知的、认为知的,也有执著无需知的人,继续 选择 寻找 是不是 有沒有 的 问题。


举个例子
一个人,为何在茫茫人海中去选择自己的父母?
事实 只需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就能 见到 真相
事实与真相 是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自己的父母,这就行了,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事实与真相 之后,就不存在 『选择』 这个问题了。

一个人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后,清楚了问题纠结所在,问题 就不再是问题,也无需 去找答案。
执著不执著,无需选择
执著不执著 是因为 “”,
一个人,因为 “”,难免会“执著”,
执著不执著 这个问题 只出现在“贪”的人
一个人,舍弃了“”就不存在 『执著』 这个问题了,
一个人,舍弃了“”也就是 離貪
離貪、滅有取滅。依取滅而有有滅,依有滅而有生滅,依生滅則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乃此全苦蘊之滅。《因缘相应》
一个人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是、为何不是,离【有】【没有】二边之极端,遵循中道,就无需 选择 是不是 有没有
一个人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缘起”“无常”后,之实质舍弃,他的世界只剩 事实与真相 而非 是不是 有没有
一个完全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所有 事实与真相 的人,完全舍弃了”,则苦蘊滅,他的世界不会 出现 问题

问题只出现在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的人
一个人,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问题 难免会出现。
一个人,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才需要 选择
一个人,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才需要 选择 执著或不执著。
一个人,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缘起”“无常”执著【有】【没有】二边之极端,才会 选择 是不是 有没有 执著或不执著 这些问题。
一个人 选择 是不是 有没有 执著不执著,是因为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不清楚问题纠结所在。

一个人,【贪】,才会颠倒
一个人 颠倒 了,难免会 执著 所有的事物 而不自知,却认为自己懂了,还不断与人分享。

人颠倒了就会导致许多的问题,
然后想出种种的答案,
结果却造成更多的问题,
然后再想出更多种种的答案,
结果又再造成更多更多的问题,
然后。。。。。。继续的然后。。。。。。


最终
事实大家都无法解脱。
真相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6-2017 10:3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和无=智慧也。
只是让我们明白何为有也和何为无也。
当你知道何为有和何为无时,你便知该行有或无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7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30-6-2017 02:19 PM 编辑

有人认为

是 知道明白理解不执著。

事实  
知道、明白、理解、不执著,不是悟。

有分别?无分别?

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 没有

何謂”?
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是以此謂之“”。《因缘相应》

佛陀说
    诸比丘:我想,我已证之法,甚深、难见、难解、安静、高尚、完全超论证、微妙,智者能理解。但此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因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即难见此缘起,亦难见诸缘起法之寂静“有”之实质舍弃、爱欲息灭、冷静、寂灭、涅槃。若我教此法,他人不理解,对我会生厌烦  《中部》第二六经;《相应部》第一卷,第一三六页。

何謂無明 ?
無知於苦,無知於苦集,無知於苦滅,無知於趣苦滅之道,以此謂之無明

有分别

一个人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缘起”“无常”、不知“苦”,
难免会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
自然会
  无、有、成佛、解脱。
执著 要 贪,妄 想 求,当然会有“”,当然有分别

无分别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缘起” 何为“无常” 何为“苦”,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
自然明白何为是“”之实质
一个人,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何为“”,
    由于无明灭,“明”生起;
    由于爱欲灭,如是不再有“有”,不再有“生”。[xxviii]《相应部》第三卷第二三页第七、八、九经之摘要。
一个人,离“”,对色、受、想、行、识成为无欲,“”之实质舍弃,不再有“”,不再有 执著,就不再有“”自然也不再有 分别

真相
    有一次,佛为弟子说因果律。他的弟子们说他们已看见了,也明白了解了。于是佛说:“比丘们啊!甚至此一见地,如此清净澄澈,但如你贪取它,把玩它,珍藏它,执著它,那你就是还没有了解凡所教诫只如一条木筏,是用来济渡河川的,而不是供执取的。《中部经》《中阿含经》

佛陀说
    诸比丘,受教育之多闻圣弟子见此,对色、受、想、行、识成为无欲。由于无欲,彼舍离;由于舍离,彼得解脱,于解脱中,有智生起,彼得解脱。彼知“毁坏者是生,住于清净生活,所作已办,不再有此来生。”[xxvii]《相应部》第三卷第二三页第七、八、九经之摘要。

舍了 自然悟,
悟了 自然舍。
    由于无欲,彼舍离;由于舍离,不再有“有”,不再有“分别”,不再有“生”,彼得解脱。

『问题』
出现在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卻颠倒之人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的人,才会一大堆『问题』
结果形成
    成佛解脱
一个人,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问题』纠结所在
为了贪求妄想要拥有,
难免会想出很多很多的答案,
然后。。。。。。继续的然后。。。。。。选择

事实  
无、有、成佛、解脱,
一个人,清楚、知道、明白、理解了,
舍了
自然 水到渠成 。

佛陀说
    诸比丘,汝等以为如何?若彼如是作木排,对否?若已渡至远处岸边之人想:“此木排用处甚大,以其为帮助,我安全到达远处岸边,我最好将其拖上岸或让其随水漂流到我需要之地去。”诸比丘,若彼如是处理木排,对否?诸比丘,即是如此,我以木排比喻说法,本意为渡过,非为保留。诸比丘,通过用木排作比喻,汝等解法,要弃舍善法,何况不善法?[iv]《中部》第二二经。

何謂善法
  諸比丘! 云何為善法耶? 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諸比丘! 此名之為善法。 《道相應》
何謂不善法
  諸比丘! 云何為不善法耶? 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是。諸比丘! 此名之為不善法。《道相應》

  諸比丘! 我為汝等說比不善士與不善士更劣之不善士,且諦聽。
  諸比丘! 云何為不善士耶?
  諸比丘! 於此有一類者,其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是。諸比丘! 此名之為不善士
  諸比丘! 云何為比不善士更劣之不善士耶?
  諸比丘!此處一類者,具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邪智、邪解脫。諸比丘! 此名之為比不善士更劣之不善士。 《道相應》

  諸比丘! 在家、出家而邪行者,以邪行故,則不樂正理之善法。《道相應》

何謂邪行
  諸比丘! 我為汝等說邪行與正行,且諦聽。
  諸比丘! 云何為邪行耶? 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是。諸比丘! 此名之為邪行。《道相應》

何謂邪见
  爾時,世尊 舍衛城……乃至……‘諸比丘! 由有何? 取何?由現貪於何? 而起邪見耶?’
  諸比丘! 由有色,取色,由現自於色,而起邪見。
  由有受……想……行……識,取識,由現貪於識,而起邪見
  諸比丘! 汝等於意如何? 色是常耶? 是無常耶?’
   ‘大德! 是無常。 ’
   ‘雖不取無常……乃至……當起邪見耶?’
   ‘大德! 不也。 ’
  ‘受……想……行……識是常耶? 是無常耶?’
   ‘大德! 是無常。 ’
   ‘若無常者,是苦耶? 是樂耶?’
   ‘大德! 是苦。 ’
   ‘雖不取無常、苦而有變易之法者,而起邪見耶?’
   ‘大德! 不也。 ’
   ‘如是觀之……乃至,知……不更受後有。 ’《蘊相應》

  无、有、成佛、解脱。

无、有、成佛、解脱,
  是 正語
不贪、不求、不想、不要,
  也是 正語是为善法

  
  是 欲妄
  是 无常
  【不贪、不求、不想、不要】,
  是 欲妄也是 无常
  无常寻常,是为不善法

佛陀说
汝等解法,要弃舍善法,何况不善法?《中部》第二二经。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缘起”“无常”,
  要知道 有中之无,是不实际的,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缘起”“无常”,
  要明白 无中之有,也是不实际的,
  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不理解 “缘起”“无常”,不知“苦”,
  要理解 “”之实质,更是不可能。
就像一个正在捞月亮的人,告诉他说 有没有 月亮,结果都是毫无分别一样,
一个人 只有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缘起”“无常”“苦” 之事实真相
才能明白 何为 有没有,为何会 有没有,才能 舍弃”之实质
实质舍弃自然就不再存在有没有这个问题了

的确许多人都认为自己 已 清楚、知道、明白、理解 “缘起”“无常”,

事实  
    我们常常未能看到事物的真实面貌,我们的见解就成为糊涂的见解了。因为我们的预先看法,我们的贪图和厌恶、好和恶,我们未能看到官能和客观外境各自的本质,就跟在幻想与欺诈的后面跑。是感官欺骗了我们,错误地引导了我们,接着我们就看不到事物的真实面貌了。因此,我们看事物的方法,就成为颠倒之见了。佛陀说有三种颠倒驱使人的心,即想颠倒、思颠倒和见颠倒。人被这些颠倒迷惑时,他的设想、思维和见解就是错误的,如(1)他在无常中求常;(2)在苦中求乐(苦中的安乐幸福);(3)在无我中执我(无我中之我);(4)在丑恶中认为美。《佛陀的古道》

  諸比丘! 由有色,取色,由現自於色,而起邪見。《蘊相應》
  由有受……想……行……識,取識,由現貪於識,而起邪見。《蘊相應》

真相
一个人“”,
       由有色,取色,由現自於色,
      由有受……想……行……識,取識,由現貪於識,自然会形成“邪见”。
一个人有了“邪见”难免会造成“颠倒”而不知不觉
一个人不知不觉难免会 之道不分
也就形成
    贪无、求有、想成佛、要解脱,
    贪、求、想、要 是“无常”,皆是“”。

何謂無明 ?
  諸比丘! 何為無明? 諸比丘! 無知於苦,無知於苦集,無知於苦滅,無知於趣苦滅之道諸比丘! 以此謂之無明《因缘相应》

  “諸比丘!無明為前,因生不善法而隨生無慚無愧。
諸比丘! 隨無明無智者邪見
有邪見則生邪思惟,
有邪思惟則生邪語,
有邪語則生邪業,
有邪業則生邪命,
有邪命則生邪精進,
有邪精進則生邪念,
有邪念則生邪定。《道相應》

何謂邪见
  爾時,世尊 舍衛城……乃至……‘諸比丘! 由有何? 取何?由現貪於何? 而起邪見耶?’
  諸比丘! 由有色,取色,由現自於色,而起邪見。
  由有受……想……行……識,取識,由現貪於識,而起邪見。《蘊相應》

何謂邪道
  諸比丘! 云何為邪道耶?
  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是。諸比丘! 此名之為邪道。
  諸比丘! 我不讚歎在家、出家之邪道。《道相應》

  你們自己應當精進,如來只能指示你們道路。《法句》第二七六偈。
佛陀說
  自己是你们的皈依处,还有别的什么人能作你们的皈依处呢?[ii]《法句》第一六零偈。

一个人 不遵循 佛陀的教诲,不依“”行正道,不以自己作为皈依处
选择 依归人?依归教?或是 两者皆?还是另辟途径自成一格?再竖山头 成为 代言人


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7-2017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人。 于 15-7-2017 05:01 PM 编辑

“有” 之实质
只能 会意 触类旁通 明白理解
一经言传,难免就执著 是不是有没有 了。
有问题,只需知道明白理解就足够了,
不明白,就会去寻找问题的各种答案
“有” 之实质舍弃 这个问题也是如此。

佛陀说
    诸比丘:我想,我已证之法,甚深、难见、难解、安静、高尚、完全超论证、微妙,智者能理解。但此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因同时代之人 高兴、沉迷、喜欢官能快乐,即难见此缘起,亦难见诸缘起法之寂静、“有”之实质舍弃、爱欲息灭、冷静、寂灭、涅槃。若我教此法,他人不理解,对我会生厌烦。  《中部》第二六经;《相应部》第一卷,第一三六页。

佛陀曾如此教導他所证之法
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因缘相應》
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如是乃正見。《因缘相应》
佛陀他也明確的知道
若我教此法,他人不理解,对我会生厌烦。  《中部》第二六经

結果就因他人不理解 “中道” 这个问题,而如此的回應
有就是有, 沒有就是沒有, 哪來的中間?   
還有, 迷戀中道的佛教徒特別強調沒有善沒有惡,善與惡的中間就是中道。
那麼, 強盜與施主的中間 。。。 傳教士與妓女的中間 。。。 強奸犯與被強奸者的中間 。。。
是中道啦? 糊塗道才真。

也有他人不理解 “有无两極端” 这个问题,而害怕 “有无” 两極端,
认为既然“有无”是 两極端,是“苦”,
那就走“中道”吧!佛陀也是如此说的!
既然“有无”两边都不能靠,
就先把「有无」两端空掉,没有了这两个「缘」,就不会「生」了,
“空” 就是“中道”,“中道”就是 “空无一有”,
“空” 既 无依无靠,
生也好,老也好,病也好,死也好,
“有无” 无缘所依了,就 什么都不存在,
既然 “有无” 空掉理所当然,也就什么生老病死都不存在了,
空掉了的 “人” 既是 无依无靠,也就无缘起,无缘起就无轮回“人” 从此解脱了!,那该多好啊!
许多人是如此认为的。

就像一个正在捞月亮的人,不明白 “月亮有没有” 这个问题
只是把手中盘子的水倒掉,然后看着空盘子告诉自己说月亮不存在了,就认为月亮没有了一样。
结果是从一个“有无” “空间” 掉入另一个“空” “空间”
然后又为了凭 “空” 出现的问题了种种佛陀不曾答案

有人就因不明白佛陀说的 “法” 这个问题
而把自己的 连名号都需要拼凑之偶像 摆上台说成是佛陀的领导,来决定自己寻找的答案
结果还祭出新的替代方案,只需一句真言就能保人 上天庭成佛,
比起佛陀说的 苦与灭,这个替代方案可简单有趣的多了,
不少人因 乐此不疲 而 深陷 自己的天堂 之中。

唉~
难怪佛陀如此说
    婆罗门,有涅磐,有到达涅磐之道,有我作导师。但我有些弟子,经我忠告与指点,证得不变之涅磐,有些则未证得。婆罗门,于此事中,我能何所为?婆罗门,道路指示者是如来。[xi]《中部》第三卷第五五、五六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2017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

佛陀 为何 保持沉默?

  時,婆蹉姓之普行沙門,來至世尊住處,與世尊共會面……

  坐於一面之婆蹉姓普行沙門,白世尊曰:“尊瞿曇!我是有者如何?”作如是言時,世尊默然。
  “然則,尊瞿曇!我是無者如何?”世尊再次默然。於是,婆蹉姓普行沙門即從座起而離去。

  時,婆蹉姓普行沙門離去未久,尊者阿難白世尊曰:“大德!何故世尊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質問,不予回答耶?”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阿難!此則與常住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然而,阿難!又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者,阿難!此則與斷滅論者之彼沙門婆羅門等相同。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有耶?”答為“我是有”者,則順應餘以智慧所發現之“一切法是無我”否?” “大德!不然。 ”

阿難!餘若對婆蹉姓普行沙門之問:“我是無耶?”答為:“我是無。 ”者,阿難!此愚昧之婆蹉姓以“先前餘非有我耶?其我如今則無。 ”則更增迷卻。”《无记说相应》

如今
佛教徒
不是紧紧抱住不放,
就是幻想一无所有,
其实这些只不过是被 無明所蓋,渴愛所繫常住論者斷滅論者之自我感觉良好的妄想而已,
事实是被困在 是不是有没有 之空间而无法解脱。

上梁不正下梁歪
让人。。。。。。。。以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10:04 AM , Processed in 0.10664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