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amitaichi

佛法中觀論以及因果的探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2010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11:19 AM 编辑


空諦有破假諦之功能,中諦有立假諦妙有之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諦有破假諦之功能,中諦有立假諦妙有之实相。
清池 发表于 2-9-2010 11:18 AM


哦. 還有更深入的呀.
什麼還 立假諦妙有? 那不是在創造世界創造宇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來亦不出 - 有來出是為受法性的束縛. 無來出不受法性束縛而得大自在.?

法性 = 世俗法性

不來亦不出 - 有來出是為受法性的束縛. 無來出不受世俗法性束縛而得大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1:39 PM 编辑
什麼還 立假諦妙有? 那不是在創造世界創造宇宙?


因为遭苦受,智慧,和解放成佛,是真实的,不是幻象虛妄空无 (執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遭苦受,智慧,和解放成佛,是真实的,不是幻象虛妄空无
清池 发表于 2-9-2010 01:28 PM



看了你幾個回帖才覺得佛法原來是真實的, 不是那麼空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幾個回帖才覺得佛法原來是真實的, 不是那麼空談.


執空 -  很麻煩, 無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執空 -  很麻煩, 無明
清池 发表于 2-9-2010 01:38 PM


一旦不落入執有, 就會開始落入執空. 怎樣才能不落入執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1:56 PM 编辑
一旦不落入執有, 就會開始落入執空. 怎樣才能不落入執空?

慈悲, 大願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 大願佛业
清池 发表于 2-9-2010 01:52 PM


哦. 原來這樣. 謝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清池

懂的龙树的中观就成圣成佛? 能知苦止苦? 中观能被体証吗?
若不能, 中观只是些哲理, 哲学家讲了一些大道理. 一些戏论, 根本无实用价值. 明白了中观一样还是轮廻去, 还是生老病死不间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清池

很深奧, 理解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误会之人,不知是圣贤为凡夫宣说真心体性。以为是劝令凡夫莫要生分别,莫要落二端即是“般若智慧”。其实,觉知心无论分别与否,执着与否,取舍与否。真心皆如上述,绝无可能更改其中道的体性。觉知心无论分别与否,执着与否,取舍与否。永无可能转变为真心(是两个不同心体);乃至无有可能令真心显现。
此中道,非是觉知心“不落二端”即可建立;而是证悟之后,觉知心转依这个本来就是中道的真心。

清池 发表于 2-9-2010 12:16 AM




這句就聽得懂, 佩服, 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2010 0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清池

真心是哪一個? 好像根本找不到.
在感受的是我執, 在觀察的應該也是我執吧? 難道在觀察的是真心???  @_@
除了觀察之外還有東西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3:49 PM 编辑
懂的龙树的中观就成圣成佛? 能知苦止苦? 中观能被体証吗?
若不能, 中观只是些哲理, 哲学家讲了一些大道理. 一些戏论, 根本无实用价值. 明白了中观一样还是轮廻去, 还是生老病死不间断...

历史证明了大乘佛教所传的法比较远,比较广大,比较慈悲, 比较有智慧 (用智慧去破和教化外道),救的众生比较多得多。

南传小乘的经书翻译开始时是近代由外人(外教的英国人)作的,
为什么在古时南传小乘僧侣不像大乘僧侣去学为其他国家语言,
翻译教学经书给其他国家人民和大无畏的精神去远东完成传佛教的工作?

古时,去中国传教译经的印度中亚僧侣们,大多数就是大乘僧侣, 这体证了他们成圣道,实用圣身的价值, 菩提精神常住不灭教化他国人, 体现了佛的三身的教化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4:26 PM 编辑
真心是哪一個? 好像根本找不到.
在感受的是我執, 在觀察的應該也是我執吧? 難道在觀察的是真心???


假諦 -  妄心/妄諦心 - (俗)识  ( 阿赖耶的染识)
真諦 -  真心/真諦心 - (佛)智  ( 阿赖耶的净识; 阿摩罗识-清净识 )

转识为智

九识 - 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末那识(即第七识)、阿梨耶识(即阿赖耶识)(以上为八识)、阿摩罗识等,合为九识。
小乘佛教立六识,大乘佛教地论宗、唯识宗立八识。
真谛系之摄论宗复举第九阿摩罗识(无垢识、真如识),成立九识义。

(一)眼识,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为能见者。
(二)耳识,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为能听者。
(三)鼻识,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为能嗅者。
(四)舌识,舌与味为缘而生舌识,为能尝者。
(五)身识,身与触为缘而生身识,为能觉者。
(六)意识,意法为缘而生意识,能分别前五根所缘色等五尘境界。
(七)末那识,又称分别识。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依第八识自证分而生,缘第八识见分而执为我,为第六识之主,执转第六识所缘善恶之境而成染净者皆由此识。
(八)阿赖耶识,意译作藏识。此识染净同源,生灭和合,具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等四分。
(九)阿摩罗识,意译作清净识、白净无垢识。此识乃一切众生清净本源心地,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非生死之能羁,非涅盘之能寂,染净俱泯,湛若太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5:00 PM 编辑

回复 44#三法印
明白了中观一样还是轮廻去, 还是生老病死不间断...


如来三身 - 不來亦不出 - 有來出是為受不受世俗法性的束縛. 無來出不受世俗法性束縛而得大自在.

菩萨的心境可让他们大自在的生死进出,到他们要愿想到的国土出生,去演化教法救渡他人,完成传教建佛业的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2010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清池

历史证明了大乘佛教所传的法比较远,比较广大,比较慈悲, 比较有智慧 (用智慧去破和教化外道),救的众生比较多得多??
历史证明??? 说说看...
救的众生比较多得多?? 如何救渡? 有令那一个众生究竟涅盘? 还是叫他们生死轮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4:57 PM 编辑
历史证明??? 说说看...
救的众生比较多得多?? 如何救渡? 有令那一个众生究竟涅盘? 还是叫他们生死轮廻??


时间空间都是假相,一个人进了佛门,在他们的心识中以经结了佛法的一大因缘, 只是时间的问题,他们迟早都能悟道显现佛身。一世万世在真諦,是无太大分别
众生常迷不觉就会流落于生死,众生常觉不迷即可解脱到涅盘 - 烦恼即菩提(正觉),生死即涅盘(寂灭)

究竟涅盘-不是无余涅盘,

大乘究竟涅盘:
《大智度论》∶‘一切法不可尽坏,但离其邪忆想,一切法自离。’故涅盘之寂灭,是转变义,即转变邪忆想而成为般若智(佛智 ) ,
则一切法皆是实相,生死险道顿成涅盘的坦途,离开这个现实的世界、现实的人生生活,更没有涅盘可证。

故大乘佛教的涅盘,是以生活实践为中心,离开人间无生可度,离开人间无佛可成( 显现佛在世间的三身的作用 ) 。

《大乘入楞伽经》说∶‘非于生死外有涅盘,非于涅盘外有生死;生相涅盘无相违相。如生死涅盘,一切法亦如是,是名无二相。’
《思益梵天问经》说∶‘当知佛不令众生出生死,入涅盘;
但为度妄想分别生死涅盘二相者耳;此中实无度生死至涅盘者。所以者何?诸法平等,无有往来,无出生死,无入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清池

你说菩萨的心境可让他们大自在的生死进出,到他们要到的国土出身,去演化教法救渡他人,完成传教建佛业的使命, 另一人说上帝是造物者, 统治整个宇宙.

你说的和另一人说的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只能相信不能証实的事.

佛法是可以亲自体証的, 不是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10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2010 07:45 PM 编辑

回复 54# 三法印

就是因为大乘佛法修学有:信、解、行、证,所以从历史来看,它可以很成功的传到很广,很远,很深(入别国土的文化),很多人受佛益。

大乘佛法修学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信解行证 - 信,谓对三宝具有正信;解,谓对佛法义理获得正解;行,谓依法修行;证,谓由修行而证果

第二、‘解’, ‘信’了之后一定要‘解’(理解)。佛法所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解’就是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第三、‘行’, ‘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础上。在理论没弄清楚、方法也不懂的时候,怎么能‘行’呢?这种‘行’就是‘盲修瞎练’,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是有理论的基础、正确的方法。
第四、‘证’, ‘行’最后的目的是要达到‘证’,‘证’才是真正得受用。什么叫做‘证’呢?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所行的,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得著、统统融合了,这就是‘证’。
大乘经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所想的、所行的,我们所行、所想的就是经,经跟生活融化成一致了,这是‘证’,这个叫真如,佛法可贵的地方是在此地。

大乘修行的证果在各人的日常言行举止,智慧慈悲,发愿发菩提心就能了解。
还有大乘修行人的证果在他们临终的显相就可知道了, 那是不可骗人的。
大乘菩萨的心境显相 ( 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让他们大自在的在生死进出是能看得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1-2025 02:21 PM , Processed in 0.1274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