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佛陀回避了业力教导的经验证明,提供的是一个务实证明: 如果你相信他有关因果、业力、轮回、四圣谛的教导,你会怎样行动? 你会怎样生活? 你是否倾向于更有责任心与同情心? 反过来,如果你相信任何其它选择——譬如苦乐由客观命运或神明主宰之说、或者万物随机、无因而生之论——该类信仰在逻辑上会引导你怎样行动? 循其道而行之,是否有可能让你以自力止息苦痛? 是否承认个人修持的意义? 反过来,如果你对于人类行为的效力拒绝采纳一个自恰的观点,你有无可能踏上一条艰苦的修持之路,一直走到底?
佛陀用的是这类推理思路,激励人们对他的觉醒升起信心、也对我们自己对幸福真谛的求索升起信心。
第四个比喻强调的是不接受任何次于真法之教义的重要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寻找心材的人走入林中,来到一株有心材的树前,但他不取心材,却取了边材、叉枝、树皮而归。
涅磐乃圣道之心材,相信其可能性,方令你不受边材、树皮之乐的羁绊,这里的边材与树皮,是指来自布施、持戒的满足感,以及深度禪定的宁静、相通与合一感。然而,涅磐却与我们经历的任何事毫无关联。它就在那里,却为我们对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欲望所屏蔽。为了触及它,我们必须放弃对动态的习惯性执取。相信此事可能且为至乐,需要大幅度的一跃。
佛陀在世时愿作此一跃者甚众,然而也有不少不情愿者,宁可满足于枝叉与边材,只想学会怎样合家幸福地安度此生、来世投生天界。他们说,涅磐可以等一等。面对涅磐教说如此诚实而温和的抵制,佛陀是乐于满足其要求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有些婆罗门与天神,沾沾自得于轮回世界的无限合一与悲心体验,以为他们的边材胜于佛陀教导的涅磐心材,对这类更为强烈的抵制,他便不那么容忍了。对于那类情形,佛陀举其所能,以神通与智慧挫败他们的骄傲,因为他知道,那类观点彻底关闭了觉醒之门。如果你把边材当作心材,便不会另求上善。当边材破坏时,你会认定心木是一个谎言。但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用的是树皮与边材,便开启了可能性,有一天会回过头来试一试心材。
当然,更好的做法是,你把佛陀的涅磐教导作为此生的直接挑战,好似他在说:“给你这个机会。你能证明我错了么?”
第五个比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有经验的捕象者在找大公象,他在森林里发现一个硕大的象足印。但他并不急于肯定此为大公象足印。为什么? 因为有大足的矮雌象; 这可能是它们的足迹。他跟踪而行,看见高树上有擦痕与象牙凿痕,但仍不急于肯定此为大公象的痕迹。为什么? 因为有牙长体高的雌象; 这可能是它们的痕迹。他继续跟踪,终于在树下或空地里见到一头大公象。那时他才确定,自己已找到了大公象。
在讲解这个比喻时佛陀指出,修持的一切先行步骤——出家后隐居修行; 恪守戒律; 约束感官、长养知足感与深度定力; 修得宿世智与生死智——只是觉醒的足印与痕迹。只有当你沿着他走的路初尝觉醒滋味时,才会真正了解,你对他的觉醒所信不虚。接触到苦灭的维度时,你意识到,佛陀对它的教导不仅真实、而且有用: 他知而所言,且能够为你指点彼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比喻把健康的信念与诚实的存疑相结合,其方式值得注意。以此信念为指南的行持,是在验证该信念,如同检验某个工作假设。你需要有信念方能坚持求索,不过你还需要有诚实才能够识得信仰终结、知见升起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佛教涵义里的信仰与实证是不可分割的。不同于单神宗教——其信仰核心在于仰仗外力,存疑意味着排斥该力——对于佛陀觉醒的信念,始终指回你个人行动[业]的力量: 你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控制自己的动机令其无害? 无害的动机是否给予你完全放下动机的自由? 你能解答这些问题的唯一方式,是对个人的动机有严谨慎密的诚实,去探测哪怕最细微的伤害、甚至于探测动机本身最细微的动态。只有那时你才能确知涅磐,它彻底不受动机的影响。不过,如果你对不了解的事物声称了解,在探测这些现象时如何信赖自己? 你必须使自己的诚实对得起你试以证实的精细真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为什么科学永不能够对觉醒真谛作有效评判之故,因为那条道关乎之事,乃是外在实验者不可触及的。尽管他人也许同情你的苦,这个苦本身的体验你却不能与任何人共享。你的动机的诚实与善巧,是你内心的对话,也纯粹是你个人的心事。科学家可以检测代表痛苦与意念活动的神经数据,然而没有任何外在的指标能够衡量该痛苦的觉受如何、以及你的动机对话的诚实程度。至于涅磐,它半点物质对应也无。因此,经验测量至多达到的仅是地面的足迹与树上的凿痕。
为了抓获大公象,你必须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为榜样。他一路跟踪,不急于作不诚实的结论,直到他看见了内心的大象。接着,佛陀问他:“你相信这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明辨力——趋向涅磐么?”舍利弗可以诚实地回答:“不,我不信。我确知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10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在另一部经中舍利弗说,他的证道是经验性的,然而它如此内向,所接触的维度不仅外在官感、就连感知心智功能的意识,亦不能触及。如想证实他的知见,你必须在能够达到该维度的唯一地点——你的内心——接触它。这是佛陀的法门有别于现代经验主义的两点之一。
另一点与求证者的诚实度有关。
信仰佛陀的觉醒,其功能类似于科学实验里的一个工作假设,不过较之科学,验证这个假设所要求的诚实度更深刻、更非同一般。你必须将你自己——你所感知的一切形式的自我意识——投入这个实验。只有当你拆除对内在外在自我感的一切执取,方能证明掩盖着涅磐的正是执取的动态。佛陀从未强求任何人对此项实验作出承诺,既因为你不能胁迫人们对自己诚实,也因为他理解,那堆燃烧的炭火本身已足具胁迫之力。
[译者注: 原文标题有双重含义,一为信仰在觉悟道上的作用,一为对觉醒的信念,中译难以简明完整地表达,故改为信仰与觉悟,取两者关系促人深思之意。]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