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fsyps

醒一醒,佛教徒!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5-2009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justdoit77 的帖子

原帖由 天之驕子 于 22-5-2009 05:00 AM 发表

注意「離開兩邊」
請大家注意,我們人類或眾生,有一個「起源」及「終止」在,簡而言之,一個是「生」,一個是「死」。而「開悟」不是生,「開悟」也不是死。
        我們常常說:
        「不生不滅」。
        「無生無死」。
        「無來無去」。
        「不來不去」。
        但是,你能夠了解「它」的真實義嗎?
        六祖惠能的一首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很多人以為,這首偈真是高明,是指一切皆「空」,一定是開悟。
        但,錯了!
        這首偈是依「空」,仍然不算開悟,真正的開悟是「離開兩邊」,注意,一定要「離開兩邊」。
        後來六祖惠能改了口:
        「不思善,不思惡。」
        哈哈!
        這才是的。
        開悟者,不是「空」,也不是「有」,所以是「非有非空」。那麼是在「空有」的中間嗎?其實也不是的。
        我修持密教,如果你學密教的話,就會明白「四喜」:
        喜──變化。(生起變化)
        勝喜──發展。(大樂恆持)
        超喜──成就。(光明恆持)
        俱生喜──空。(圓滿)
        密教的實修,會依序得到「變化」、「發展」、「成就」、「空」。
        我原來以為「俱生喜」的「空」就是「開悟」了,後來才明白「俱生喜」的「空」不算是開悟,真正的開悟,絕對不是「空」,也絕對不是「有」。
        開悟是:
        佛陀的拈花。
        天龍禪師的一指。
        我的金雞獨立。
        我的顯教皈依的第一位師父是「印順導師」,他是「三論宗」,較注重教義及思想,「印順導師」的著作豐盛,教義及思想,影響了廣大的佛教界。
        教義當然很重要,是不能夠偏廢的,可以從教理中認知自己已達到何種境地。
        我的密教皈依的最後一位師父是「吐登達吉上師」,他是一位很重「實修」的上師,他認為「教義」及「實修」必須互相配合,才是真正的完美,就像車子的兩輪,和鳥的雙翅。
        後來,我「教理」及「實修」合而為一,努力的修行,想要開悟及證果。
        最後我漸漸的成就了,在「教理」及「實修」上,取得了「悉地成就」。
        最後我開悟了。不是從「教理」開悟,也不是從「實修」開悟。注意「離開兩邊」,才是開悟!

        「 ...

你看吧!以上就是芦先生的什么都不执着。就是你们这些不明白佛陀要我们不要执着三界,要想办法自渡渡人,这是要执着的。如果你们以为什么都不执着就是佛陀所教导,请看看卢先生如何潜入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5-2009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禅:放下——哪里是绿洲?何处是彼岸?
http://fo.ifeng.com/dhyana/200905/0531_298_56206.shtml

有得就有失,人的心情随之起落,欲望从此再也无法满足。得失之际,我们都失去了心里的那份洒脱。不用放下任何财物,不用损失任何东西,只要放下那颗执着于物质的心,不被得失牵动你的喜怒,你就已经是得到了更大的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09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慧海慈航:宣化上人——风吹云动心不动 见到境界不动心
http://fo.ifeng.com/juewu/200905/0531_18_56202.shtml

学佛法的人,要认识佛法,要修持佛法。也就是吃佛法、穿佛法、睡佛法,行住坐卧都在佛法中。认识佛法的人,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总而言之,要把自己的‘我执’打破。只知有人,不知有己,到了这种程度,才算是认识佛法。

修持佛法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也不动其心。为什么?因为修持的功夫到家,而有定力,所以能认识什么境界是真实的,什么境界是虚妄的。不管境界真实也好,虚妄也好,统统不动心。所以在禅堂中,有这样的法语:“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意思就是一切不要执着。不执着就解脱,解脱就自在。学佛就是求解脱,求自在,不被五欲绳索所捆,才能出离三界,到常寂光净土中,亲近诸佛,承事菩萨。

什么是真境界?在没有起心动念的时候,所遇到的境界,多数是真实的。一旦痴心妄动,想要见到什么,那么所遇到的境界,多数是虚妄的。但是在大圆镜智所现是真,在分别识心所现是假。所谓“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学佛法的人,切记!切记!所有一切境界来时,要有择法眼。认识境界,不着境界。无论是真是假,都不执着。

如果执着境界,真的也会变成假的。若是不执着,假的也会变成真的,这是什么道理?好像冰本来是水,水可不是冰,这种物理人人皆晓得。所谓“烦恼即菩提,菩提不是烦恼”。烦恼是冰,菩提是水,无明是冷度。有无明,水结冰;无无明,冰化水。冰时在三界内有生死,水时出三界外无生死。各位注意,要在这个地方来用功夫。

六祖大师曾经说过:“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也就是这个道理。若能不思善不思恶,那就是无念。无念无住,一切皆空,一切都没有了。到那个时候,便会见到自己本来的面目,也就是自己的本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5-2009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fsyps 的帖子

guilimen的口號.

''大丈夫,有所為,有所打死餓死都不為''.

我是絶對100%支持你的看法.

但是希望你也不要太過執著於------''對''.

給他們一點時間來改變和適應心腦的''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9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山野草夫 的帖子

螃蟹正在教孩子如何用''正面''來走路.

笑死我這個外道.

哎呀慘了,我看到螃蟹正在吐白沫,玩氣泡.


(1) 一切以利益他人为前提,绝对不为自己利益作打算。

(2) 修持佛法的人,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也不动其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09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对“不执着”误解了。
真正的不执着是:该执着的时候执着,不该执着的时候不执着。
人们都以为有一个“不执着”的东西可以执着,所以也偏向一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2009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yps 于 31-5-2009 10:59 PM 发表
你看吧!以上就是芦先生的什么都不执着。就是你们这些不明白佛陀要我们不要执着三界,要想办法自渡渡人,这是要执着的。如果你们以为什么都不执着就是佛陀所教导,请看看卢先生如何潜入来。


附佛外道也会说法的,而且说的法也不一定是错.
但我们就不好因为是某附佛外道说的,就每行字都反对.
如果他说要相信因果,你是不是也因此叫大家不要相信因果?
如果附佛外道百分百不如法,那就不用叫"附佛"了.

有些执着在特定的情况对某些人是有帮助,但修到最后这些执着还是要放下,不然就问题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2009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justdoit77 的帖子

原帖由 天之驕子 于 22-5-2009 05:00 AM 发表

注意「離開兩邊」
請大家注意,我們人類或眾生,有一個「起源」及「終止」在,簡而言之,一個是「生」,一個是「死」。而「開悟」不是生,「開悟」也不是死。
        我們常常說:
        「不生不滅」。
        「無生無死」。
        「無來無去」。
        「不來不去」。
        但是,你能夠了解「它」的真實義嗎?
        六祖惠能的一首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很多人以為,這首偈真是高明,是指一切皆「空」,一定是開悟。
        但,錯了!
        這首偈是依「空」,仍然不算開悟,真正的開悟是「離開兩邊」,注意,一定要「離開兩邊」。
        後來六祖惠能改了口:
        「不思善,不思惡。」
        哈哈!
        這才是的。
        開悟者,不是「空」,也不是「有」,所以是「非有非空」。那麼是在「空有」的中間嗎?其實也不是的。
        我修持密教,如果你學密教的話,就會明白「四喜」:
        喜──變化。(生起變化)
        勝喜──發展。(大樂恆持)
        超喜──成就。(光明恆持)
        俱生喜──空。(圓滿)
        密教的實修,會依序得到「變化」、「發展」、「成就」、「空」。
        我原來以為「俱生喜」的「空」就是「開悟」了,後來才明白「俱生喜」的「空」不算是開悟,真正的開悟,絕對不是「空」,也絕對不是「有」。
        開悟是:
        佛陀的拈花。
        天龍禪師的一指。
        我的金雞獨立。
        我的顯教皈依的第一位師父是「印順導師」,他是「三論宗」,較注重教義及思想,「印順導師」的著作豐盛,教義及思想,影響了廣大的佛教界。
        教義當然很重要,是不能夠偏廢的,可以從教理中認知自己已達到何種境地。
        我的密教皈依的最後一位師父是「吐登達吉上師」,他是一位很重「實修」的上師,他認為「教義」及「實修」必須互相配合,才是真正的完美,就像車子的兩輪,和鳥的雙翅。
        後來,我「教理」及「實修」合而為一,努力的修行,想要開悟及證果。
        最後我漸漸的成就了,在「教理」及「實修」上,取得了「悉地成就」。
        最後我開悟了。不是從「教理」開悟,也不是從「實修」開悟。注意「離開兩邊」,才是開悟!
  

哦! 你认同卢先生以上的说法?离开两边?佛教徒不明白中道,中道是离开认为永恒和断灭。不是卢先生所提到的没有对象的离开两边。佛教的中道是有对象的,那就是永恒和断灭,卢先生的离开两边是没有对象的,那么,他就有借口把非善非恶的种种歪理带入佛法,当然也容纳密宗的双修法。
说了老半天,还是没有人明白佛教的中道和密宗的离开两边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2009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fsyps 的帖子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不是指“一切皆空”~

要骗取愚蠢信徒的信任,抓一句比较难明白的佛理来扭曲真是高明的手法~

非空非有?倒不如说是白马非马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yps 于 2-6-2009 04:23 PM 发表

哦! 你认同卢先生以上的说法?离开两边?佛教徒不明白中道,中道是离开认为永恒和断灭。不是卢先生所提到的没有对象的离开两边。佛教的中道是有对象的,那就是永恒和断灭,卢先生的离开两边是没有对象的,那么,他 ...


兩個都是一樣的
中道有對象
你什麼對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6-2009 08: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天之驕子 的帖子

中道要有依据的对象,那就是不要认为有一个永恒的个体也不要认为前者和后者没有关联或者说没有永恒。这个中道是缘起法的重点。
那么,解脱三界的重点在于那里呢?那就该问自己如何出现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答案就是从缘起中了解。什么因缘让你出现在欲界?那就是你对身体的感官产生无明我爱。
什么原因你们会出现在色界?那就是你们对外在的物质产生无明我爱,色界是一种没有身体感受而只有和大自然融成一体的物质世界,色界众生没有个体的私人感受,只有陶醉在大自然的物质世界。并认为大自然的物质世界里头有一个大我。
无色界也是没有私我的个体来承受欲界众生的男女私情,他们也如同色界众生一样进入大我无小我的大自然世界。但是,他们的生存依据不是色界的物质,而是精神性质的无色世界,他们也是对这种无色(无物质 )的精神世界产生无明的大我爱恋。
法华经告诉我们,三界都是火宅,可怕的,处处是陷阱,还有许多恶魔在等待你们的疏忽。
学佛,就是要自渡渡人,也就是要帮助自己和别人离开以上所提到的三界。
中道就是不执着三界有一个永恒的灵魂或个体,也不要执着有一个可以被断灭的我。这里要小心,这个不可以被断灭的我只可以从缘起法了解,那就是缘起的我就是生存在三界,如果你断除了无明,那么这个三界中的假我将会缘灭。
小心,这是假我的缘灭,不是我的断灭。而只是苦的断灭。
以上就是中道,是要执着的道路。佛陀要我们执着可以离开三界的中道。佛陀不是叫我们什么都不执着。
卢先生或者密宗的中道和以上的完全不同。他们的境界根本还在三界里头。什么大我无小我的。又什么非空非有的。都没有一个方案可以离开三界的。搞不好还只是一个拙火提炼金钢棒的怪道。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6-2009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需要肯定我的言论,你只需要看看你的理念是否成就在三界中?如果你的最高成就依然离不开三界,那么你还不明白佛法。
有三种车可以离开三界,声闻是最容易明白和不容易误解的。但是,成就声闻后,还要记得上求佛道。
第二条道路就是菩萨道,这是难行的道路,要在五花八门的世界修行,很不容易。不过,这条道路是最适合在家居士修。因为菩萨道可以让他们把生活的杂务转换成布施事业。但要小心,很多菩萨行者都忽略了上求佛道,变成泥菩萨。
第三条道路是佛道,这是更难的道路,佛陀选择临终前开示,目的就是要教导声闻阿罗汉们如何上求佛道。
现在很多人都误解,以为声闻不重要,这些人应该反省。
更糟糕的就是有人把佛道解释成还在三界,误导别人停留在三界里头。这种说法只会破坏所有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6-2009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自己看吧!双修法能否脱离三界?金刚身?金刚棒?永恒的灵魂?这些都无法脱离色界和无色界。
佛怎会教导这些双修法?如果密宗依然认同双修法,代表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解脱三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yps 于 3-6-2009 08:56 AM 发表
中道要有依据的对象,那就是不要认为有一个永恒的个体也不要认为前者和后者没有关联或者说没有永恒。这个中道是缘起法的重点。
那么,解脱三界的重点在于那里呢?那就该问自己如何出现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


你這個教理是依止哪位作家的書
還是哪位師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yps 于 3-6-2009 09:23 AM 发表
你不需要肯定我的言论,你只需要看看你的理念是否成就在三界中?如果你的最高成就依然离不开三界,那么你还不明白佛法。
有三种车可以离开三界,声闻是最容易明白和不容易误解的。但是,成就声闻后,还要记得上求佛 ...


你這種是依著次第來說的
在第一義諦的佛法中
你這種說法就是沒有開悟的說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5# 天之驕子 的帖子

开悟的人说开悟的说法,那么开悟的说法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6-2009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yps 于 3-6-2009 09:28 AM 发表
你们自己看吧!双修法能否脱离三界?金刚身?金刚棒?永恒的灵魂?这些都无法脱离色界和无色界。
佛怎会教导这些双修法?如果密宗依然认同双修法,代表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解脱三界。


你的悟境還只是小乘的想法而已
仔細檢查看
其實你只看了我其中一篇聖尊文章就下定論了
你再看看其它文章再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3-6-2009 10:58 AM 发表
开悟的人说开悟的说法,那么开悟的说法是什么呢?


其實第一義諦是根本無法文字形容的
很多的教理都只是方便
都只是指著月亮的手指
不過手指不是第一義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syps 于 3-6-2009 09:28 AM 发表
你们自己看吧!双修法能否脱离三界?金刚身?金刚棒?永恒的灵魂?这些都无法脱离色界和无色界。
佛怎会教导这些双修法?如果密宗依然认同双修法,代表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是解脱三界。


四喜的都不是雙修法的意思
你誤解了
那難道你明白何謂脫離三界?
你說說看如何脫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6-2009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天之驕子 的帖子

这句话,小弟时常在用,可是却也时常说:模仿不得。

因为,手指确实不是月亮,但是如果手指连指出月亮的方向也做不到的话,基本上月亮也找不到了。

所以,不妨用你的手指指出月亮在哪里,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1:42 AM , Processed in 0.1375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