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6-10-2005 0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10-2005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子气聚丹田,就是练错咯……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5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朋友说本来是瘦的,练了太极竟胖了很多,都肥在小腹,应该是练丹田的原故吧,我想可能太极的运动量不大,而且现在很多人都没练腰,所以都胖了。。。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5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是练丹田的原故,俺想是硬灌气进丹田的原故吧……。其实太极拳的运动量一点都不小,看他们怎样练而已。没练腰?不会罢?!太极拳最注重腰的了,所谓“形意拳、太极腰、八卦步”的讲法。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5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说很多人都不会练腰,好比有些人打陈氏太极只一昧抖,根本不是由腰发劲,只是用手和脚在抖,看了令人做呕。。。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5 06: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如此…… |
|
|
|
|
|
|
|
发表于 7-10-2005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救膝关节】……作者:郭荣军……文章来源:《武魂》杂志
2003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发了《腿部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全文如下:
“大极拳动作缓慢、自然,是中老年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然而,有研究表明,由于大极拳要领难以把握,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练习中腿部肌肉和关节受损。专家提醒,练习太极拳最好有专门人士指导,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大极拳。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姆三位专家在甘肃体育发展新思路研讨会上提交了他们关于城市中老年居民大极拳健身的调查报告。他们对甘肃省主要城市的345名练习大极拳的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问,发现在练习太极拳后,42:3%的人有腿部肌肉;关节异常疼痛的现象,其中58.7%的调查对象是在练习之后发生疼痛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们有36万人口的河津市,练拳者(不仅是练太极拳)腿部受伤的比例起码要超过50%。其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为使人们走出不练拳挺结实,练后反而出毛病的怪圈,下面我结合形意拳和太极拳的正确练法,阐述如何才能保持膝关节的健康。
一、膝关节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它由股骨、胫骨和膑骨组成,属于滑车球状关节。膑骨前面有股四头肌腱连于胫骨粗隆,关节两侧分别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关节囊内,两关节面间有半月板和交叉韧带,能作屈伸和在屈位时作旋内、旋外运动。如果受到踢、蹬、踹等有力攻击或急剧拧转,会造成半月板撕裂、侧副韧带损伤或膑骨压损。
二、膝应顺脚而动
膝顺脚而动,是靠腿在吃力的时候,膝部屈伸的方向应与脚尖一致,左右摆动的范围不能超过脚宽,不宜扭动。脚扣则膝合,脚摆则膝开,不要死死的夹膝,也不要为了开裆而外撑。脚动膝必动,要同时而动,但不要妄动。这一要领在下蹲时最容易体验,然后举一反三即可。在做准备活动时,要少练转膝或干脆不练。
三、保持两膝灵活有弹性
膝应该是灵活的。腿上三大关节胯、膝、踝的灵活运动,特别是膝的顺脚而动与身体起伏互为因果。起伏应与重力加速度合拍,简称与重力合拍。如果在一个高度下练拳,就限制了膝关节的自由,其结果是只练了上半身,腿部的功能则丧失殆尽,难怪行家把这比作“轮椅拳”。许多人膝关节骨质增生,就是在同一高度过慢练拳惹的祸。自身没有起伏,地力就无从可惜,即没有反座力,整劲只能是良好的愿望而已。
四、防治箩圈腿
箩圈腿,学名O型腿,多由不正确的练法造成。压腿时被压腿的脚尖若未能放正,膝关节及大小腿里侧受压则随之增大,导致里侧骨骺钙化早于外侧,而训练强度和密度过大也可造成同样的后果。预防措施一是压腿时务必使被压腿的脚尖垂直向上;二是减少静力性桩功训练;三是不要撞击硬物;四是步法要轻灵;五是适当补钙。纠正方法是给腿外侧适当增加压力,如弓步后压腿、仆步压腿等,可将手掌放在膝盖或大小腿外侧用力协调振压。
总之,锻炼膝关节应符合生理,自然而然。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5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pin_2000 于 6-10-2005 05:28 PM 发表
我是说很多人都不会练腰,好比有些人打陈氏太极只一昧抖,根本不是由腰发劲,只是用手和脚在抖,看了令人做呕。。。哈哈。。。
太极有抖下抖下的meh?
那是练到抽筋吧?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5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10-2005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一本书,有点东西不大明白..
无极混元妙无穷,
有极太极生其中。
内动外静有极理,
外动内静太极行。
二仪分清术中易,
变化无穷又无尽。
内动外静有极理,
外动内静太极行。
这两行是什么意思??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5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是?有些丹道的涵义……。还是让老雨来讲讲罢~。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5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0-2005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玄豹 于 9-10-2005 06:41 PM 发表
今天看到一本书,有点东西不大明白..
无极混元妙无穷,
有极太极生其中。
内动外静有极理,
外动内静太极行。
二仪分清术中易,
变化无穷又无尽。
内动外静有极理,
外动内静太极行。
这两行是什么意思 ...
如果以太极拳来说,可以用双向性和多向性来解释.太极拳不是单向性运行,一切动作,出手,意图等等无不是多面的.也就是说心意要分,身意也要分.意是内的身是外的,比如一个动作或一个出手,当有了心意,身体便会不自觉的相随,但是要有先后,如果没有先后,就是身意不分了,所以要心意内动时,外要能静(这个静是留住身型,但要感觉里面有催动之意),暗流越过了,身型才能动,全身松散通放出来,全身一通放,便须一通即空,心意要静止下来(此谓练意不存意,当已经通放出来时就要要再追意了),这也属于太极拳的阴阳面的其中一种.常时间的如此锻炼,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接手时靠的是心意,以我之心意接彼之心意,不会再在肢体上与人相接,就不会有顶抗的现象了.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5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两本很旧的太极书:郑天熊著的【太极拳玄功释义】1956年出版的,和另一本:戚静之著的【太极拳体用集成】1951年出版的,不知你们有读过吗?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5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ndlessrain 于 10-10-2005 09:51 AM 发表
如果以太极拳来说,可以用双向性和多向性来解释.太极拳不是单向性运行,一切动作,出手,意图等等无不是多面的.也就是说心意要分,身意也要分.意是内的身是外的,比如一个动作或一个出手,当有了心意,身体便会不自觉的 ...
还是老雨行~!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5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pin_2000 于 10-10-2005 10:34 AM 发表
我有两本很旧的太极书:郑天熊著的【太极拳玄功释义】1956年出版的,和另一本:戚静之著的【太极拳体用集成】1951年出版的,不知你们有读过吗?
没有。不过有郑天熊的同门~郑荣光的弟子邓梦痕著的《太极拳基本拳式》,1965年出版。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5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ndlessrain 于 10-10-2005 09:51 AM 发表
如果以太极拳来说,可以用双向性和多向性来解释.太极拳不是单向性运行,一切动作,出手,意图等等无不是多面的.也就是说心意要分,身意也要分.意是内的身是外的,比如一个动作或一个出手,当有了心意,身体便会不自觉的 ...
嗯,看懂了,唔该晒老雨 |
|
|
|
|
|
|
|
发表于 15-10-2005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散手者
问:太极之散手如何用法?
答:太极拳七十余式,均是散手.既有散手,何必又习推手之法?盖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变化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适当.若不粘住敌人,不知听劲,则用散手亦犹外家拳之格打,未必着着适当也.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着即是散手),由懂劲而皆及神明".观此可见着熟是第一层功夫,懂劲是第二层功夫.着熟不难,懂劲最难.譬如敌人打一拳来,若不先粘着,则不能听人之劲;不能听人之劲,则不能或左或右,或高或底,或进或退,而施用散手.即粘之后,若敌人手往上起,则亦随之而起,即可以左手袭其胸部;若敌人手往下落,则亦随之下落,以左手袭脸部;若敌人手往前进,劲偏于左,则随向左化去其力,即可分手,以左手粘之,腾出右手击其头部;劲偏于右, 则随向右化去其力,以左手击其头部或肩部;若敌人抽拳,则乘势向前发劲:此略言其大概也.总之, 太极之散手,与他种拳之散手不同. 太极之散手,是由粘住听劲而出. 他种拳之散手,是离开而各施其手脚,远则彼此不相及,进则互相抱扭,乃有力者胜之.Uncle Yong,杨澄甫先生有云:” 太极拳散手,随机应变,无一定法.若会听劲,则闻一知百;若不会听劲,虽多法,亦用不好”.孙武子曰:”知己知彼,后人发先人至”.太极拳听劲,全是知彼功夫.能粘住敌人,彼不动,我不动, 彼微动,我先动. 彼不会听劲,一动即跌出矣.若太极拳听劲功夫尚不能到,不能粘住敌人,则不必与人动手可也.
问:若遇他派拳家,手脚极快,一时不能粘住人,将奈何?
答:他派拳术,均系离开见长.然离开过远亦不能打上吴身,必以手足能相及之处.彼近吾身,则吾可粘之矣.粘住之后,则可听彼之劲,急动则急应,缓动则缓随.若遇此时,不可胆小,即进身粘之.粘住则无危险;不粘则彼可得势矣.
问:二人粘手听劲之功夫略等,亦能施用散手否?
答:此则不易施用,盖俱能听劲,则不能与之脱离故也.若一方能脱离而施散手,则其功夫必较深.故精於太极拳者,粘住人,则对方决难以施其散手.故粘手之功夫至为重要,而不可轻视之也.
<<取自:太极拳全书>>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5 0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子和黄氏太极拳 有何分别?
每一个氏的太极拳有不同的地方哦,哪个最好?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05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极小旋风 于 15-10-2005 02:48 PM 发表
问:太极之散手如何用法?
答:太极拳七十余式,均是散手.既有散手,何必又习推手之法?盖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变化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适当.若不粘住敌人,不知听劲,则用散手亦犹外家拳之格打,未必着着适 ...
太极梅花螳螂拳十二字诀中“粘”字一样,粘者,近而不离,接而不断之意,有黏才有粘,粘上则如附骨之蛆,彼若动则随之去,彼若退则跟之,彼不动,则就其定而取之。粘的关键在于:身起则气提,身聚则气凝,步近则力趋,手动如风,行之惟速,随机而变,大有春雨连绵、滴洒不断之势,方可用也。粘手不得脱,俱以粘紧彼方为要,粘手而进手,步隋手进,腰隋手转,方能粘连不断。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