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深渊第一步 - Merida Reacto 6000 2016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3-1-2017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给你信心的握法就是正确的握法,别人说的握法你握了觉得不能适应的话就不要试了。
|
|
|
|
|
|
|
|
发表于 3-1-2017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2017 01: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11:11 AM
什么是TM 和 TMR ?
TM純破風 TMR破風加AR元素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3-1-2017 01:0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11:15 AM
最近有位同事也中了毒,车买了,也跟他跑步的朋友踩过很多路段了,但他坚持告诉我说下坡是要握上手把才安全。握下手把就是打算不刹车的了。
但我看过教学,下坡应该握下把才是明智的选择。我最近也试过了。有位握 ...
我是握上把的,覺得安全點是因為比較容易控制車頭。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2017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我觉得握上把有点重心太高,而且容易向前倒,可能是握的身高比较高的关系吧。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2017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MTB肉脚大大好像有说不完的故事,来来教教小弟。
|
|
|
|
|
|
|
|
发表于 3-1-2017 05: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04:00 PM
哦哦,我觉得握上把有点重心太高,而且容易向前倒,可能是握的身高比较高的关系吧。
可能你的身體比較長吧,還是我比較短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3-1-2017 06: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2017 10:1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06:00 PM
但又不对,脚车是有size的。
人的size是死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4-1-2017 12:0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11:15 AM
最近有位同事也中了毒,车买了,也跟他跑步的朋友踩过很多路段了,但他坚持告诉我说下坡是要握上手把才安全。握下手把就是打算不刹车的了。
但我看过教学,下坡应该握下把才是明智的选择。我最近也试过了。有位握 ...
我個人覺得你朋友的座艙還有調整的空間,我之前用下把煞車也是不順手,換了110mm的stem一整個都順了,不過還是看個人喜歡啦,我倒是蠻喜歡嘗試不同的設定的,偶爾會發現新的騎法 |
|
|
|
|
|
|
|
发表于 4-1-2017 01:10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11:15 AM
最近有位同事也中了毒,车买了,也跟他跑步的朋友踩过很多路段了,但他坚持告诉我说下坡是要握上手把才安全。握下手把就是打算不刹车的了。
但我看过教学,下坡应该握下把才是明智的选择。我最近也试过了。有位握 ...
那是因为你的同事一开始下坡就按刹车,由头到尾刹车,如果速度不快握上把刹车可能对他来讲比较舒服,因为他都很少握下把,而且又没有练习握下把刹车。
如果要快,冲下坡当然握下把啦,原因很简单,越趴就越快,然后你所讲的重心又是对的。至于刹车,我只能告诉你,很多人都不会刹车,不会如何控制停,只会按刹车,然后导致返车。
如果你问我,究竟用上把或下把下坡,我只能回答你,看情况而定。所以我两方面都有练习。我的心得是当速度快时候握下把是比较容易控制车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1-2017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咯,有时候他也是很要面一下的。说到抓下把是不对,什么什么的。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1-2017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问问你,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觉得要换110mm 的stem 的?
|
|
|
|
|
|
|
|
发表于 4-1-2017 06:4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3-1-2017 11:19 AM
大家,有想要买trainer 了,B60R 是不是最经济的选择?
我想不是B60R 应该就是Tacx satoni smart RM1499 了。
不知道有没有须要用到smart.
b60r 不清楚是那一台
tacx satori smart大概知道,但这台只能算smart,不能算interactive smart trainer,最大区别在于这台只能给你看数据,看watts,但无法跟软件配合自动因路线调整阻力,interactive trainer最大的好处在于乐趣,它可以因为遇到爬坡而提高阻力,模拟效果。
以我知道的,最便宜的interactive trainer是tacx vortex和elite qubo digital,网上bikediscount.de买的话,到马来西亚大概1500+,但是要到custom提取,也没有保修。
个人非常推荐interactive trainer。。。
下雨,烟霾,没时间,闷,没有人陪骑,都是借口。。。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1-2017 06: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TB肉脚 发表于 4-1-2017 06:43 PM
b60r 不清楚是那一台
tacx satori smart大概知道,但这台只能算smart,不能算interactive smart trainer,最大区别在于这台只能给你看数据,看watts,但无法跟软件配合自动因路线调整阻力,interactive train ...
哦,谢谢你,长知识了。我因为smart trainer 就是interative smart trainer.要买smart trainer 就要interative 了。不然感觉有点浪费钱。
先问问你介绍的两台,大马价钱知道吗?
这样也好,应该是横下心,买最便宜的就好了。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4-1-2017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TB肉脚 发表于 4-1-2017 06:43 PM
b60r 不清楚是那一台
tacx satori smart大概知道,但这台只能算smart,不能算interactive smart trainer,最大区别在于这台只能给你看数据,看watts,但无法跟软件配合自动因路线调整阻力,interactive train ...
大大,你介绍的这个网站好像不错,你有买过吗?要是RM1500 有Interactive smart trainer 好像蛮便宜一下。好过买本地的普通trainer.
不知道去custom 拿东西会麻烦没有,我没试过。
|
|
|
|
|
|
|
|
发表于 5-1-2017 12:37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TB肉脚 发表于 4-1-2017 06:43 PM
b60r 不清楚是那一台
tacx satori smart大概知道,但这台只能算smart,不能算interactive smart trainer,最大区别在于这台只能给你看数据,看watts,但无法跟软件配合自动因路线调整阻力,interactive train ...
请问delivery time大概几天?好像用DHL。tax for trainer 是几多%? 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5-1-2017 10:1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4-1-2017 06:41 PM
想问问你,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觉得要换110mm 的stem 的?
騎了大概幾百公里后,發覺騎姿可以再趴一點了,首先嘗試將手把降低10mm,一開始還好,後來發覺握下把時身體比較難伸展,手肘和膝蓋重疊,最後決定試試還原手把高度換長stem試試,果然握下把就舒服許多,坐墊也同時拉高2mm,長途騎下來(45km) 比較舒服。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6-1-2017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原来是自身感觉。我以为做了fitting.
明白了,要多骑一点才能知道多一点的感觉。
|
|
|
|
|
|
|
|
发表于 6-1-2017 02:1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ewer 发表于 6-1-2017 12:46 PM
哦哦,原来是自身感觉。我以为做了fitting.
明白了,要多骑一点才能知道多一点的感觉。
騎多了就知道哪裏不舒服哪裏痛之類的,帶一些工具出門也能做一些微調。
現在目標是每個月儘量騎200km,希望今年可以破2000km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