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upatissa

印度宗教解脱观与佛教无余涅磐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0-2008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讲无我和非我

非我是什么呢?非我就是”不是我的“,但它还是有一个我
而无我是什么呢?无我就是没有我
所以如果atta是--(有)我,那anatta是我的反议词的话,那么呢anatta就是没有我或者是无我
就这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0-2008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8# 花生包 的帖子

你问我吗? 这只是个比喻..
你应该找到屋子先, 那我才回答你这个问题, 不然你会迷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08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6# peggy_str 的帖子

五蕴-色、受、想、行、识,是我的吗?如果是我的,我应该是可以控制它们,对吗?如果不可以控制,那就不是我的(非我)。

既然五蕴都不是我的,那五蕴里的每一蕴,会有一个我的存在吗?
没有。所以五蕴是没有一个我的存在的(无我)。
-----------------
对五样东西, 这二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但是........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6-10-2008 11: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08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不妨研究多一个有关联的问题:

为什么圣人证道后,还要继续修根?

也就是说圣人还会不停守在四念处?

圣人修根的时候,可以很迅速地,对不如意和如意事物不为所动。
修学者修根的时候,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四圣谛的重点,并对自己的执著感到懊悔,才能对不如意和如意事物不为所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0-200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若要厘清是无我,还是非我,应该从原文Anatta那里下手,和体证。

要不然讲再多都是在空谈,在搞文字游戏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6-10-2008 11:39 PM 发表
大家不妨研究多一个有关联的问题:

为什么圣人证道后,还要继续修根?

也就是说圣人还会不停守在四念处?

圣人修根的时候,可以很迅速地,对不如意和如意事物不为所动。
修学者修根的时候,需要不断提醒自 ...


从无我非我论,到你的这个问题,我发现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对于名词的概念都不同。

例如:你说的圣人证道后。这个证道是指什么?因为不同派系的道都有不同说法。在禅宗里,开悟后是要悟后起修。开悟,又有不同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10-2008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7-10-2008 12:04 AM 发表

从无我非我论,到你的这个问题,我发现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对于名词的概念都不同。

例如:你说的圣人证道后。这个证道是指什么?因为不同派系的道都有不同说法。在禅宗里,开悟后是要悟后起修。开悟,又有不 ...

确实如此,任何争论也因概念不同而产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6-10-2008 08:47 PM 发表
我们的苦来自无常缘起的五蕴六根,

我们的集,可以通过十二缘起知识,找到无明就是集。
这个集/无明就是不明白五蕴不是我的,五蕴里头无我。

我们的苦灭,来自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生灭则老死灭  ...

无常缘起的五蕴不是苦的来源~
苦的来源来自于我们对形成我们的五蕴的执着~

终极圣者阿罗汉的五蕴也是逃不过无常变化~
可是, 他们并不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0-2008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正等覺者!
無我相經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巴拉納西仙人落處的鹿野苑。
於其處,世尊對五衆比庫說:「諸比庫。」那些比庫應諾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說:
「諸比庫,色無我!諸比庫,假如此色是我,此色則不應導致病惱,於色可得:『願我的色是這樣,願我的色不要這樣!』諸比庫,正因為色無我,所以色會導致病惱,於色不可得:『願我的色是這樣,願我的色不要這樣!』。
受無我!諸比庫,假如此受是我,此受則不應導致病惱,於受可得:『願我的受是這樣,願我的受不要這樣!』諸比庫,正因為受無我,所以受會導致病惱,於受不可得:『願我的受是這樣,願我的受不要這樣!』。
想無我……諸行無我!諸比庫,假如此諸行是我,此諸行則不應導致病惱,於諸行可得:『願我的諸行是這樣,願我的諸行不要這樣!』諸比庫,正因為諸行無我,所以諸行會導致病惱,於諸行不可得:『願我的諸行是這樣,願我的諸行不要這樣!』。
識無我!諸比庫,假如此識是我,此識則不應導致病惱,於識可得:『願我的識是這樣,願我的識不要這樣!』諸比庫,正因為識無我,所以識會導致病惱,於識不可得:『願我的識是這樣,願我的識不要這樣!』。
「諸比庫,你們認為如何,色是常還是無常呢?」
「是無常,尊者!」
「若是無常,它是苦還是樂呢?」
「是苦,尊者!」
「若是無常、苦、變易之法,是否適合認為它:『這是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我』呢?」
「確實不能,尊者!」
受……
想……
諸行……
識是常還是無常呢?」
「是無常,尊者!」
「若是無常,它是苦還是樂呢?」
「是苦,尊者!」
「若是無常、苦、變易之法,是否適合認為它:『這是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我』呢?」
「確實不能,尊者!」
因此,諸比庫,凡所有,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觀察一切色:『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我。』
凡所有,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內、外……還是遠、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觀察一切受:『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我。
凡所有……
凡所有諸行,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觀察一切諸行:『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我。
凡所有,無論過去、現在、未來、內、外、粗、細、劣、勝,還是遠、近,應當如此以正慧如實觀察一切識:『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我。
諸比庫,多聞聖弟子如此觀察,則厭離於色,厭離於受,厭離於想,厭離於諸行,厭離於識。厭離而離染,以離貪而解脫;於解脫而有『已解脫』之智,他了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應作已作,再無後有。』」
世尊如此說已,五衆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當此解說正被宣說之時,五衆比庫心無執取而從諸漏解脫。
--------------------------------
伟大的Anattalakkhasutta, 佛陀的最早的 阿拉汉五比丘就因这部经而得諸漏解脱...
大家真的明白吗? 若真的明白了大家都能証四果阿拉汉....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7-10-2008 10:2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08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7# 花生包 的帖子

会变到这么夸张吗?
我看梁启超,他那时代都还是无我为中心点的。一说佛教,基本上就是在说无我了


和西方日本佛教比起来,中国佛教学者不擅长于巴利文经典,对于无我说,基本上是继承中国佛教传统旧说。

现在研究南传经典学者,无论是从文献还是经典内容,都几乎一致认为佛教是非我说。由于奥义书很明显的采取非我说来探讨解脱问题,所以也顺其自然承认/默认佛教起源于奥义书/印度教。非我说在佛陀时代已经被数论用来解决轮回的课题,很难想象佛陀会认同非我是第一义谛(用来做修行过程,是无所谓),它是必须加以诠释的如五蕴非我+ 一切法无我,或者把诸法/世间 = 五取蕴,说五蕴非我,也就 = 五蕴无我 = 一切法无我 。

抛开佛陀时代不谈,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已经知道奥义书在探讨自我的过程中是采取“非我“说,非我说在数论解脱哲学来讲,更是近乎完美的吻合,而吠檀多学者也有意的把无我说引向非我说,以论证佛陀起源于奥义书,也是婆罗门/印度教徒,而几乎南传阿含经的权威都认同佛教是非我说。在面对非我说更适合外道的修学见解的因缘下,如果(南传)佛教界还有意无意的提倡非我是究竟说,恐怕佛教与吠檀多合流的日子不远了。若从副作用来讲,提倡非我说比提倡如来藏我更容易与梵我思想合流。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7-10-2008 09:4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0: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7-10-2008 09:26 AM 发表
如果(南传)佛教界还有意无意的提倡非我是究竟说,恐怕佛教与吠檀多合流的日子不远了

请问这是您的想法吗?似乎有点主观哦~

您以为单单非我的诠释,就可以把诸法看成一切法无我吗?

"非我"只不过是修行中的一个策略,以帮助达到了解"无我"的一个工具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火兄,
对,苦来自对五蕴的执着。

我们不管讨论任何佛法,都是针对苦。

因为苦,才需要佛法来灭苦。

由于执着五蕴,将会带来苦,
我们就要知道什么是五蕴。

当人们问:有我吗?无我吗?就是寻找五蕴的识。

你说,这种答案,有意义吗?

佛陀没有否定我和无我,他选择不答,
目的就是不要人们更加混杂。

所以,我认为佛陀只是对着五蕴/一切法说:诸法无我。

佛陀不会回答任何直接提问有没有我的问题。

因为,这样只会让那些习惯有我的常见修行人头痛如何才能无我,如何才能灭我,为何总是有个各自的我在受苦,修行等等由五蕴制造出来的疑问和识别来让他执着。

摆脱这些疑问,才能摆脱五蕴中的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0: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在找"无我"就有意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8# 三法印 的帖子

我发现到佛陀都有用到不是我的(非我)和無我(没有我)

[ 本帖最后由 胜利 于 7-10-2008 10:3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0# peggy_str 的帖子

人们忘了佛法是回来发现自己的身心的, 语言只不过是一种工具, 但人们总喜欢分别名像, 用手指指月, 人们却比较在意手指是直的弯的, 握拳握的对不对,  不过不要紧, 卡在五蕴好过卡在其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8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9# upatissa 的帖子

外道的非我,和佛教的非我在概念上可能是类似的。
但是外道如何得知非我?
假如没有错佛陀是体证到非我,外道也一样有体证到非我吗。

假如说非我说在佛陀时代已经被数论用来解决轮回的课题,那么数论派人士本身已成功彻底解决了轮回的问题吗。

非我说,能透过修行体证到?
还是只不过是个学说,理论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0-2008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1# y973 的帖子

佛陀没有否定我和无我,他选择不答,
目的就是不要人们更加混杂。

咱们这些凡夫连 我见 都捉得那么紧, 无我/ 非我这些高深的道理又怎能体会了解呢??
这些道理实相唯有通过修行中的深层实观体会才能真的了解到~

还没证终极圣果的人~
心中都离不开执着有个五蕴合成的我~
我们都说过的, 就是这种执着令我们痛苦~

实际上, 的确是有我吧~
只不过这个我是五蕴和合, 离不开老病死+种种心理的痛苦烦恼~

佛世尊对圣弟子们说无我/ 非我,
应该就是为了点醒他们, 令他们放弃最后苟存的那些执着吧~
对那些成道无望的人, 讲无我/ 非我只会令人家发火, 坐立不安~
所以, 他老人家只跟对的人讲对的话吧~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08 12: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0# peggy_str 的帖子

"非我"只不过是修行中的一个策略,以帮助达到了解"无我"的一个工具而已。
这一点我绝对认同,也是我的立场。




upa:如果(南传)佛教界还有意无意的提倡非我是究竟说,恐怕佛教与吠檀多合流的日子不远了

Peggy: 请问这是您的想法吗?似乎有点主观哦~

您以为单单非我的诠释,就可以把诸法看成一切法无我吗?


我想我的话可能要加以解释。现今佛教界,抛开藏传不谈,就只剩下南传与汉传体系(这包括中,日,韩等等)。汉传体系,由于时代因缘的局限,深受如来藏我的思想影响,是比较容易接受“非我“作为佛教的究竟说,我的佛教界就是指汉传体系。而南传佛教界作为一个比较朴素,接近原始佛教的体系,如果在非我的修行观上(这种在外道来讲是究竟解脱的不二方法)如果也模糊两可,甚至反过来有意无意的把支持缘起无我论者归类为形而上学的范围(这也是现今学术界的看法),这就很危险了。我的忧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原始佛教学术界已经普遍认为非我(而不是无我)才是佛陀的解脱观,接下来是看教界如何去回应这个课题。
作为西方南传佛教的代表人物之一,Ven. Thanissaro Bhikkhu 对于这个课题的回应确实让人担心。
非我说作为修行中的一个策略,以帮助达到了解(诸法)"无我"的一个工具,这样的观点到底有多佛教徒信奉?我保留!!就像楞加经理,佛陀对大慧菩萨说,如来藏我是为害怕无我的众生而提倡的方便法门(修行策略),这样的观点到底有多少个汉传体系的佛教徒贯彻?或许花生包师兄可以给我们一个大概的数目。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7-10-2008 12: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08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3# y973 的帖子

我们可以说:五蕴非我,五蕴里头无我,
也可以说:一切法非我,也可以说一切法无我。

我们的苦灭道路,来自如实观照五蕴是苦,非我/无我,。。
我们的苦灭道路,不能迷惑在寻找五蕴制造出来的问题,那就是:世界有没有我

所以,我认为佛陀只是对着五蕴/一切法说:诸法无我。


你在215楼似乎不是这样讲的


各人觉得,
非我能解脱,无我不能解脱。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7-10-2008 12:1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08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6# huoshen2 的帖子

实际上, 的确是有我吧~
只不过这个我是五蕴和合, 离不开老病死+种种心理的痛苦烦恼~


所以从阿含经对于我的否定来看(无论是非我/无我),都是指形而上,常乐我净的“自我/神我/命我“。而不是常识,伦理,道德的缘起五蕴和合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5:46 AM , Processed in 0.1208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