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lonely_wolf

【螳螂拳※※交流专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0-2005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伤当然要休养咯,好了后也是要小心。俺也严重伤过两次,Won_hyo小妹也是,看这帖~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extra=page%3D3

网聚?不知道呢?你是说那书展期间吗?俺今年还不确定会不会去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0-2005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合螳螂拳基本功
1定形螳螂手
屈腕,小指和无名指弯曲贴拢,形成插形,即食指和中指第一节,中节弯曲,根节挺直,,无名指和小指全曲并拢,无名指指端充劳功穴,母指压于食指上,此就是六合螳螂手拉。
2活形螳螂手
屈腕,拇指半屈,食中指半屈,先小指在无名指在中指依次弯曲变钩,此为活形螳螂手法
3点睛手
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拇指曲贴付于食指根部,无名指和小指全曲,指端离开手掌。
用法 打击对方眼睛部位
4二齿钩
同定形螳螂手法一样,只是拇指离开无名指,独立弯曲,无名指和小指离开手掌。
用法 可撕对方 双睛 和 嘴唇
5三齿钩
无名指和小指全屈,指端离开手掌,食指,中指,拇指,分开半屈半伸。
6四齿钩
无名指小指抬起,中节曲,稍节半曲,食指,中指,拇指半伸半屈。
7五齿钩
手法同上只是拇指屈而不用
用法,可抓,楼,撑,刮,伐,扑,裹,对方得脸部穴位,拇指撑对方下咳上四指抓击对方脸面
(二)锤式及其打法
1三捶
三捶就是运用提托步向前连击三下锥拳,称之为三锤,他要求练习者脚下生根,五指抓地而行,重心前后四六步。
2锥捶
中指中节骨凸出,食指第一节骨第二节骨中间处挤压中指第二节骨,拇指第一节中间挤压食指第一节骨,无名指第一节第二节骨中间挤压中指第一节骨,小指金并无名指,,以四指握拳之力挤紧中指第一节骨。此捶为锥拳
3贯锤
食指一节二节全曲,中节骨凸出,根节挺直,拇指指端顶按食指指端,其它三指紧握。
打法,此拳专用于打对方眼睛
4透骨捶
就是在握拳得得时候突出中指第二关节此为透骨捶。
打法,此拳专用于打对方得肋骨
三,掌法及用法
1螳螂掌
五指自然分开,拇指食指微曲,中指半曲,无名指小指中节曲,第一节半曲。
此掌法用法很多,可推击可砍可劈等
自然掌
五指微曲自然分开,掌心成凹形
反背掌
同前者 不同得是用背部打击
四肘法及其用法
密肘
食指一,二节和根节微曲拇指指端点扣食指第一节线,中指第二节和根节半曲,第一节自然伸开,拇指指肚压在第一节线得中间,无名指和小指并拢,第二节和根节全曲,第一节伸直小指指肚贴在生命线,手腕用力扣钩,此为密肘
用法是运用,腕顶部位 向对方阴部打击 也可上扫其眼睛 等

捣肘
曲臂握拳向上抬起大臂,肘尖向前上,拳心向下
用法 专捣对方心窝
棍肘
与捣肘方向相反
一手撑开来拳得同时运用向上得棍顶之力打击对方,上身力在肘尖
提肘
握拳曲臂,横稚胸下拳心向已,
顶肘
曲臂握拳拳眼向上,小臂横在胸下。
帮肘
是双肘立起向前推进
添肘
曲臂握拳,向上起肘,肘得高度要高于肩
脚得练法与用法
戳脚法
起脚曲膝脚向后抬,五趾翘起。用法顺扇形由下向上斜戳对方膝部和阴部
斧刃腿
后脚提起正向向前跺,用法,以脚得后半部分向前跺击对方膝部
登法
向前登跺,用法,向前登击对手
踩脚
向下立踩,用法,上补时,以横脚踩对方得脚背
倒钩脚法
用法说明,上步时插于对方脚后,以脚根倒钩对方对方小腿肚
反尖脚
提腿曲膝脚面绷紧,肢心冲对方阴部反尖而去
步法练习(略)
此拳步中藏脚在这给练习者作一介绍,六合螳螂拳得主要步法是 提托步,这种步法类似于现代散打中得滑步,也类似形意拳得打法大家可参照这些进很演练
其它 步中有 扫脚法,挂脚法,蹬脚法,弹腿法,提脚法,扣脚法,和展脚法,这些很简单有一定基础者一看就明不必我多说了
主要招法介绍
一双展手
双展手一式在套路 仙手奔 中为主要攻式 ,其动作在此简要作一介绍,当对方不论是曲线找我或直线击我此手法都用得很活,那就是用双手粘黏住对方双手得同时,我用力顺式滑擦缠封住对方得胳膊,并顺式向下向外将对方滑擦制倒,这就是双展手得一种用法。
二金剪手
金剪手得动作要求大家作剪刀一样得开合力,运用方法为对方前拳攻我中门,我用前手剪手向右横裹对方前拳后手向相反得方向,就是成剪刀形,搂击对方脖子,成交叉式,挂倒对手
三棒合手
棒合手得威力很打 简要得说 就是 一手控制对方头面部在用另一手直倒对方被我控制得地方双手用合力就这样一击就完成了。
四破骨手
略论得来说就是,对方发来前手直拳时我用后手拿住对方前手腕,在用前手立肘回转,滚击对方得肘关节,一击对方得肘部必断这就是破骨手,也叫单斩手。
五撑抹手
撑抹手也叫,金丝抹眉法,他得应用是,在采住对方发来得前手直拳得同时,我出前手撑抹伐击对方眼眉或眼睛,这就叫作抹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星螳螂拳之   崩   步 `
关于七星这个门哌,有人说是王郎原传拳法,因为此拳法得动作,要求身运七星,步踏七星,所谓身运七星得意思就是,指,肩,肘,碗,胸,臀,膝,腿,七个部位进攻对方,步走七星得原意在于,起乘转合得设陷走环,运用北斗七星变化方位,落回原式子,七星螳螂拳出手狠毒有八打八不打之称,它更能体现螳螂得刀斧之臂来,在他很有名得套路 崩步拳中大家可以看出此套拳路攻凷技法很明显,有一定武术功底得人都可以学会这路拳法,话说中国拳法有 显踪 和 隐踪 得门派 确实如此,我认为王朗传到山东得螳螂拳技就是七星这个门派下来笔者与朋友门一起讨研崩步体系。
( 二)崩步拳概念
崩步拳法打法速度很快,每一式都有一个串蹦起跃得动作,一式追一式,有流星赶月之式
崩步拳,王庆寨 大师所传得 技法所然只有37个动作但这路崩步以经包囊了,诸如,封手,阴截打击,拍子,防守与反攻技法,设陷井打击法,组合打法,调整角度法,等等,这是个复杂得打斗体系,虽然 崩步拳只有37个动作,但是每式可以看作是一个打斗法则得原理
十二字公式是运用此拳和其他螳螂技法得关键性原则,大家如果是练过七星这个门派得拳家就可看出,在连环吏用螳螂手与人对敌时十二字打斗公式起这关键性作用。
刚和柔,刚柔论在七星门里体现在对技术得起乘上,有七长八短八刚十二柔之称,柔在于顺式化力顺式借力,包括,借力法原理,投摔法原理,造式偷力法原理,穴道巧止法责等
`( 三)对崩步技术得论述
(螳螂抓)
,螳螂抓可分为 乾(母指)钩(食指)撕(中指)拿(小指和无名指)然后一反钩才是所谓得螳螂抓法,这四种指法主攻人体得头面部位,诸如,钩指可钩人眼,和咽喉,乾指可顶人之喉头上使人气绝,撕指,可撕人之眼和嘴唇部位 拿指,可在采住对方来拳时,用扣力顶其手腕穴道部位。
(肘法,)
崩步 套路 中 有 密肘 双帮肘 和棍肘 密肘是用手腕得顶部上下左右内外得反转打击对方上部,帮肘则是推击对方或用双手帮推敌之身体,棍肘呢!在一手撑开对方得胳膊同时用树棍肘打击其暴露得身体部位
(手法)
钩 楼 采 挂 封 掤 展 劈 截 挫   等在崩步中出现了许多次,其中钩,楼,采,挂,是所有螳螂拳得基础技术,所谓钩法,就是用手拿住对手得手部相钩子一样得提起对方胳膊,楼法含 裹之意,向下楼抱对方进攻之拳,采是一种向下抓拿之法,也可双手抓拿
手法打法 1框手打 就是一手防得同时用原手直打对方 2封手打 就是对方控制我进攻之前手我用后手拿住对手控我之手得同时用原手打击对方,3脱手打,就是说对方拿我前手,我可用反转之法以我之大母指处向外旋转可破其手,4插掌打,就是一手顺捋对方攻来之拳在用原手攻击对方,5扫手打,对方攻来之拳我可以以前手化开,让出后手向内扫对方得脸得同时,我前手扫其眼部。
`(手技)控制打斗技术,对头部进攻法有,霸王摘盔,等 对胳膊得控制技术有,猿猴拉马,反身擒放,螳螂亮翅,等 对胳膊和头部得擒控技法有,双分手,锅斜手 等,对腰身部攻击法(上半身)腰斩法,双捆法,磨盘打,扫手等(下部)下式撩阴,提膝采截等等

(拳法) 补锤 钩楼锤 直冲锤 采锤 这四种拳法 拿第一种补锤来说,在崩步第一式中玉环步蹦步补锤中可以看出它是主攻对方心脏部位和肋肾部位得重手法,与其组合应用得是它得下一个动作,补锤接螳螂捕禅,在一拳打击对方腰肋部后,运用十二字要诀中得“粘法”
粘住对方之攻击手,落式用捕蝉法控制对方胳膊得同时向下使用扫腿可摔倒对方,这是拳法和其他技法组合使用得良技。
(膝法)它得膝法多用提膝法,这种运膝法得好处在于主动出击时提膝时脚尖钩起可伤对手得阴部,上面得膝又可击打对方得上体,起膝不高,落步又可迅速得还原成格斗式法,它得膝法多与拳法和手法互相配合使用。
(脚式)在崩步中,手和脚都是同时起用得,如第一段崩步拳中得一个后跺脚采踏对方膝部得同时上前手攻击对方咽喉,还有一式是起扫脚攻击对方得阴部得同时用前手捣击对方得眼部但必须是以一手控制住对方攻来得前手方可能用。
(步式)崩步拳中 得 玉环步 和 展步 七星步 藏有许多暗式钩法 如展步可套住对方得步子在打击对方,玉环步可藏明腿和暗腿伤人等
(实战拆拳法)第一段 崩步拳
一式 玉环步接螳螂捕蝉
二式插掌接崩步直通
三式 提膝穿牚接下挂盘肘
四式跪步双采手直通拳接扬傍肘
五式螳螂反打接顺式牵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秘門螳螂拳闡祕之三 蘇昱彰 著



螳螂拳最早創拳,是單招獨式創設,以後慢慢按拳理應用法,和運氣導氣存於身體內部發勁動作配合,而成各種不同套路,又經過漫長歲月,因地區環 境及人體人格性質差別,演成一種螳螂拳分為硬、柔之別。再分七星梅花秘門 馬猴六合‧‧‧等等,研究螳螂拳應該追源溯本,最早最古老的招式動作,多種拳譜都有記載說"螳螂秘手九十著"為最初招式,所以"秘手"是螳螂拳之原本,是研究真實的根基,就像形意拳五行未練就開始十二形,或八極拳丁字八式尚未學習就開始苦練小八極,伸筋拔骨放鬆拙力還沒半點就要發勁,開祖師爺的玩笑吧,這種倒行越位的練功,也看不到出了什麼揚名天下的高手,可憐可惜,為發揚螳螂拳名譽,剷除這些年來敗壞名聲的老假師老騙師,特意將"秘手"拳譜公開,使真喜歡者參考可証其本,這譜是傳至張德奎和李崑山雙位師父,而且也經過他們傳授動作技術,讓我往後研究螳螂拳受益不少,譜是按照古譜記載寫錄,一是手名後是招式名稱,招式名稱很多同現代口語不同,但動作是一樣,有些名稱有山東人方言,有招式名稱能使招式動作技術不遺失,也可明白含意所使用技巧。

螳螂秘手九十著

1)藏花 左右葉裡藏花 2)錯捶 左右雙錯捶 3)上下圈 左右上下圈 4)補挑左右補挑捶 5)上圈 左右上圈 6)跺枝腳 左右跺枝腳 7)外梁 左右外梁8)搧風 右左雙手兩耳搧風 9)崩 左右雙手崩捶 10)挑 左右雙手穿 11)按右左雙手按 12)提搗 左右提搗 13)穿贅打得遠 左右穿贅 14)夜叉 左右夜叉探海 15)挑擔 右左上下美女挑雙擔 16)打圈 左右圈捶 17)搜打 左右搜圈 18)十字捶 右左十字捶 19)提兩邊 左右斜單提 20)雙剪 左右雙剪捶 21)撟打 右左撟打 22)左右穿 左右雙挑捶 23)補按 左右補按捶24)崩圈 左右勾崩圈捶 25)天分 左右雙手天分 26)地分 左右雙手地分27)拐肘 右左拐時 28)補崩 右左補崩捶 29)穿橋鑽 右左單挑穿橋鑽 30)括打 右左括打捶 31)鯉魚把身反 左右手鯉魚反身(有上下手下手是地功用雙腳跌身反字亦同翻字) 32)左右擂打找雙當 左反左幫右反右幫 33)掌手雷 右左掌手雷 34)雙當 右左雙當 35)雙掛捶 左右雙掛捶 36)雙上半圈左右雙上半圈 37)霹歷 左右霹歷火 38)攻閃電 左右閃得手 39)補捶 左右補捶 40)單挑 左右單挑雜捶 41)打蹺圈 左右採手蹺圈 42)雙棍 左右雙棍 43)剪叉 右左剪叉手 44)裡破骨 左右裡破骨(毒險招) 45)外破骨 左右外破骨 46)裡錯 右左裡錯骨 47)扭著翫 右左外扭翫骨 48)雙補 右左雙補捶 49)雙蓮 左右雙蓮圈 50)雙上圈 左右雙上圈 51)雙底 左右雙下圈 52)雙裡 右左雙裡圈 53)雙外圈 右左雙外圈 54)單崩 左右單崩圈 55)攢天左右攢天虫 56)撲按圈 左右撲按圈 57)擎天 左右擎天玉柱 58)拍手 左右拍手 59)雜的歡 右左雙雜崩 60)捕蟬 左右螳螂捕蟬 61)頭尾 左右撲頭上脛 62)尾上反 左右撲頸上頭 63)仙人 右左仙人指路 64)過橋 左右魯班打橋 65)把眼挖 左右白虎洗臉 66)巧女 右左巧女繡花 67)順風 左右順風掃葉 68)打轉圈 左右打轉圈 69)抹眉 左右抹眉洗面花 70)雙提 左右雙提搗71)雙送捶 左右雙送手頂捶 72)溈跺 左右溈跺腳 73)單截 右左單截上崩74)雙截寬 右左雙截上崩 75)摟摟 左冇對面雙摟摟捶 76)下提 左右下提打溈圈 77)左右摟 左右側雙摟摟捶 78)單截崩 左右單截反下崩 79)頂崩左右雙頂崩 80)崩下頂 左右雙崩下頂 81)雙朝 雙朝天手 82)雙窩 雙窩加朝天 83)雙採頂 雙採又雙頂 84)雙勾 雙勾捶 85)雙護眼 左右雙護眼 86)雙分 雙分手 87)雙穿 雙穿捶 89)雙撲 雙撲捶 90)雙肐中 雙肐捶

[ 本帖最后由 ahpin_2000 于 7-10-2005 09:2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螳螂拳-作者:于海   (本文发表于1983年第1期《武魂》杂志)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  螳螂拳是在少林长拳攻防擦术的基础上。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编制的一类优秀拳术。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又广泛的吸收其它拳术的一些优点加以改造,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武术中的一个独立的拳派。
  螳螂拳的源流,众口纷纭。说法不一,比较可靠的是这一说:螳螂拳发源于明末、情初年间,一名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然后他捕捉了许多螳螂,经常的戏斗,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的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慨;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刀斧进行勾、搂、挂、劈等动作寸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
折、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夹跃等。他编制了一些巧妙的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再度访友比武连连获胜。王郎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己取得的成果,从而创造了初期的螳螂拳,丰富了武术宝库。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胶东各地。在广泛的传习教学中,螳螂拳逐渐地在演化,不断的得到充实提高,形成了较科学完整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训练方法,并且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
  螳螂拳主要流派有三一一“七星”、 “梅花”、 “六合”。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方法、技术要领,从理论和实践要求方面都大同小异,可见在开始阶段这两种螳螂拳就同出一源。后来在学练者的传习中,首先从刚、柔劲路而“六合”之名,源于吸收那些对六合要求严格拳类的优点,演化于螳螂拳里而得名。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式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  综观螳螂拳三种主要流派,各有特色,但它们都是从共性基础上演化成的。螳螂拳虽属“象形拳”类,但从总体来讲是“重意”和重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在不同的条件下,以及同其它拳种的交流中,逐渐在套路结构、训练方法等方面也形成了各自的流派体系。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 “七星”名主要来源于拳术中的一个基本攻防步式“七星步”,在此步式的基础上同其它招式进行组合联接,构成七星连势。 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 “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恰似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为太极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也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体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职意”。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g艮陕、手快、步快、身快。演练要式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化英测,处处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

[ 本帖最后由 ahpin_2000 于 20-10-2005 02: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寸勁 綿掌 螳螂拳

發表時間: 1997.10.14
著 述 :周 寶 富

  師父傳徒弟功夫總會留一手,這是深植許多人心中一種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很多人也都認為,這也正是武術傳承上的最大障礙。其實並不盡然如此,長久以來各門派向來把各派拳法分成『內門』與『外門』兩 種打法,藉著外門拳法的訓練過程之中,再挑選出『內門弟子』,重新練習內門拳法;雖然在理論上這套制度有它一定程度的正面效果;然而,長久以來卻也因為這套制度,而使得中國武術的傳承,招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在以往的社會裡,這套制度也許是正確的;然而,時至今日,科學昌明,一切講求時效的時代,這種兩階段的訓練法,是否也到了應該更改的時候了。
  畢竟,中國武術不僅僅只是武術而已,它有太多的內涵值得我們去研究,醫學.... 力學....哲學....;目前西方各國掀起的一股功夫熱潮,並不只是因為李小龍超乎人力的武術震撼而已,當醫學界全力研究免疫系統病變時,赫然發現在中國的醫學與武學上,竟然早就有了答案,這也正是近年來氣功大為流行的主因;亦因如此,國內也亦掀起一股氣功熱潮,只可惜卻淪為說神道鬼,漫天神話的死胡同。每每看到所謂的氣功大師,只要說神道鬼一番,就能吸引到一大群的追隨者,難怪國內的氣功大師猶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生長,是喜?是憂?
  要知道中國武術是具有高深的學理基礎,氣功為武術中的一門,沒有武術的基礎,又何能談氣功;究其因探其果,唯有確實了解武術,真正認識中國功夫開始,現在就讓我們土?W的角度,一起來探尋你所不知道的螳螂拳。
  不發『寸勁』,不用『綿掌』,就不成『螳螂拳』;什麼是寸勁?什麼又是綿掌?許多人只要一接觸到這類問題,往往又要誇大一番,加強其神秘性;其實,就現代語意來解釋,寸勁與綿掌只是螳螂拳運用的一種『特殊力學』而已,當然這是必須要經過特殊訓練的;接觸過螳螂拳的人都知道『虛實論:人實我虛乘虛即實,人剛我柔乘柔即剛。』以及『剛柔論:柔中之剛為之真剛,剛中之柔為之真柔。』虛與實,柔與剛,統籌著螳螂拳一切的用法以及戰術,沒有了寸勁的發勁方法,刪除了綿掌的功法,螳螂拳的功效因此就喪失了一大半。
  中國武術的瓶頸也正在於此,螳螂拳如此,少林拳如此,各門各派亦困陷於此,正因如此,中國武術長久以來一直被譏為『花拳繡腿』,卻不知所見者僅為外門武術;自設的限制,反而阻礙了自己的發展;近年觀看了數場大專院校的比賽與觀摩表演,其中不乏資質極佳的練武人才,只可惜空有外門拳架,卻缺少了功法,以致在演練拳法時無法盡情的發揮,整套拳路上又因為喪失了功法,而刪減了不少的動作,實在可惜。
  就拿螳螂拳中著名的『摘盔』與『七手』來說,在大專院校能夠流行這兩套拳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然而觀賞之餘卻是感觸良多;『摘盔』與『七手』在螳螂門中屬於較高級的拳法,其難度高過『崩步』,『躲剛』與『摘要』很多,然而觀大專院校之摘盔,特有的摘盔手完全被剔除,勁道的發放過於剛猛且長,整套拳路失去了原有的風格,招式減少許多;而七手亦是如此,刁頂不捻花,翻手自然發不出綿掌;兩套名拳無法原貌盡傳,雖有其形卻無其實;然觀演武者,要練出原始的摘盔與七手是絕非難事的,朔本追源僅在內外門之分,此舊例今日再不更正,中國武術之發揚必定阻礙重重。
  許多人在練武之初,往往在現有的知識領域中直接找尋答案,而存在於眼前的現有理論是否是正確的,又有多少人參詳過;就如『四兩撥千斤』之說,許多人都將之神話,以氣功論之,似乎擁有了氣功就無所不能,氣功事實是存在的,但也無須神話到如此的地步,關於氣功一節日後將會專題討論,現在我們僅就四兩撥千斤進行了解 ;四兩撥千斤,並非某一派武術的專屬,而是中國武術特有的精華,是一種『力學』運用的極限,『力學』的運用在中國武術上是隨時可見的,無法靈活的運用『力學』,中國武術也就失去了價值。
  四兩撥千斤是力學研究透徹後的『極盡展現』,人的身體是由一塊塊骨骼架構而成,再由肌鍵連結使之固定,使之運動;無論骨骼的長短,都有其一定的運動死角,中國武術尋找的正是這個『人體無法改變的死角』,只要運用技巧使死角產生,人體本身自然就會產生一種抗力,這個由對方產生出來的抗力,正是四兩撥千斤所要運用的力;力來自於對方而非自己,對方縱有千斤之力,只需順勢而發,則千斤之力即為我所用;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理論:『骨骼,筋絡,力點,支點,心理學,慣性定律........等等』;正如名廚之佳餚,上桌色香味俱全,其中的功,選材,火侯,配料........在在都是學問,而至終了理論是什麼?斤兩為多少?均化為一種『感覺』,如影隨行合為一體。

  『勁』是什麼?『力』又是什麼?在初練武術之時似乎極難分辨,其實初練時的關鍵只需放於肩膀,很快就能分辨清楚;『肩緊則力達』,『肩鬆則勁出』,這是比較簡單的練習法;在練勁時,必須由長入短,按部就班,一絲取巧不得,由長勁開始著手慢慢愈練愈短,最後達到發『寸勁』的目的。『螳螂拳』是以『寸勁』為主,有寸勁螳螂拳才得發揮。

寸勁:『勁長,一人寸,勢尖而銳,能透;』
   『勁之源,源於萃,起於無極;』
   『勁之本,源於氣,發於周身;』
   『勁之用,隱於形,著重於巧;』
   分:『鑽,穿,蹦,彈,甩,兜』六個法門,
   發之於無形,似無影卻能感殺氣騰騰,一發盡出毫不保留。

了解『寸勁』,就能練習『綿掌』。綿掌之勁,分三段連發。三勁者:『進,散,返』。練初功時,『勁長一寸六分,勢圓,不能透』。進入中層功時,『勁長八分,勢亦圓,然小而能透』。達到末功時,『勁長三分,勢若波濤翻滾,能摧進』。『寸勁』生於『柔之末』,屬『剛手』;『綿掌』發於『剛之尾』,屬『柔手』 。然勁之源,掌之始,均由長入短,由剛轉柔,螳螂之用即在於此。人無六慾不生,拳無六慾不活,『隨寸勁而發』,『順綿掌而動』,則面容表情順勢而化,拳之精神 浮現;這才是............『螳螂拳』。
                   周寶富 1997.10.14 於功夫龍台北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10-2005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鸳鸯螳螂拳在青岛的流传

螳螂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钟,不仅在中国北方而且在海外广为流传,颇具影响。关于螳螂拳的起源,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传说,其中流传较广的是王郎创螳螂拳之说,这也是尚待考证的一大课题。螳螂拳经过多年实践磨砺,通过与各门派武术的交流与借鉴,兼收并蓄,逐渐形成鸳鸯、七星、梅花、六合、通臂等诸多流派,成为中华武术的一大奇观。其中,鸳鸯螳螂拳,则以其独特的拳法和左右双修的全面训练思想,成为螳螂拳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的流派。鸳鸯螳螂拳主要流传在山东的烟台、青岛等地。青岛的鸳鸯螳螂拳始于1945年,传自一代武术名家毛丽泉先生。

毛丽泉,原名毛镇修,山东烟台人,生于1885年,于1967年逝世,享年82岁。毛丽泉先生初习地躺门功夫,14岁拜烟台五老之一[烟台五老是本门口传清末烟台五位武术前辈,他们是李英德(少林门)、王云生(七星螳螂)、贺顺昌(鸳鸯螳螂)、张文清(梅花螳螂)和姜化龙(梅花螳螂)。五老为换帖兄弟,其门下弟子可以通学五人的功夫,后人尊称为烟台五老,插捶拳便为五老为纪念结拜之情而共同创编的--作者注]、鸳鸯螳螂拳掌门贺顺昌先生为师并成为其关门弟子,随师学习鸳鸯螳螂拳,时年,贺先生56岁:厮巢?壬?ㄔ?833-1922),腿法精湛,人称“挂腿贺老师”、“贺三挂”,声名威镇山东、河北诸省。毛丽泉先生从师13载,期间,又拜在烟台五老之一李英德门下学习少林长拳。27岁时,毛丽泉先生出师,开始社场授徒,终身不辍。在烟台授徒数年后,声誉鹊起,得到往来于天津与烟台之间的商人徐先生赏识和青睐,随将身怀独门秘传内家绝技五行(五行门内家功夫,待另文介绍)悉数传于毛丽泉先生,至此,毛先生集鸳鸯螳螂、少林长拳和五行内外家功夫于一身,终成为一代武术名家。1945年,毛丽泉先生移居青岛,鸳鸯螳螂拳也随之传入青岛。

毛丽泉先生到青岛后,开始以行医为生,后经人介绍,开始收徒传授拳术。毛丽泉先生在青岛授艺20年,门下弟子众多,其中以孙从宅、马金亭、石明山、姚德玉、王守金、陆银典、游保德等人最为出众,他们便为鸳鸯螳螂拳在青岛的第一代传人。其中,孙从宅先生作为毛丽先生师的入室关门弟子和义子,得到毛师的真传,全面继承了毛师的武学精髓。

孙从宅先生生于1935年,儿时在青岛国术馆习武,10岁时经介绍拜毛丽泉先生为师。从师期间,孙从宅先生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团结同门师兄弟,后又协助毛师授艺,深得毛师的喜爱,被收为义子,全面继承了鸳鸯螳螂、五行和少林三门绝学。从师期间,孙从宅先生还认真向大师兄孙连云先生请教(孙连云系毛丽泉的大弟子,后随张环珠学武,并成为其义子,更名张培武。孙连云武艺精湛,曾连续三年获得青岛国术擂台赛第一名,33岁时参加南京全国国术擂台赛获得第九名--作者注),得到孙连云先生三年的悉心指点,武艺精进。孙从宅先生从师20年,直至毛师去世。1964年,孙从宅先生开始设场授徒,传授鸳鸯螳螂拳等拳法,至今已39年,成为鸳鸯螳螂拳在青岛的主要传播者,为鸳鸯螳螂拳在青岛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从宅先生门徒众多,桃李满园,诸多弟子在历年的省市比赛中皆名列前茅,其中代表人物主要有宋镇仁、孙日辉、孙日成、孙日峰、丁云凯、王心国、叶乃环、殷义泉、王美远、刘桂琴、管炳耀、王永群、姜平兰、王旭平、王进、姜杰等,他们为鸳鸯螳螂拳在青岛的第二代传人。孙从宅先生虽身怀绝技,却不事张扬,不为名利所动,以继承和发扬本门武学为己任,潜心钻研,认真授徒。在传授武艺的同时,他还以五行门内家独特技法治疗偏瘫、半身不遂等症,颇见奇效,远近闻名。
    鸳鸯螳螂拳以其拳术招法左右对称,如同鸳鸯成双入对如影随形一般而得名。该拳法虽为螳螂拳,但不在象形而重在取意,技击性很强,无任何虚招,讲究一招一式皆克敌制胜,威猛异常。套路中同一招式左右手皆练习,克服了一般拳术只偏重右手单面联系而左手较弱的缺点,通过左右双修,实战中左右手皆能运用自如,令对手难以判断,防不胜防。

鸳鸯螳螂拳是较为完整和成熟的拳种流派。鸳鸯螳螂拳包含勾、搂、采、挂、刁、缠、劈、崩、翘、踹等多种手法和腿法,以蹋基式、六合式为基本架势。该拳法习练中要求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切配合,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发力时,以腰背力量为基,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处处带有弹性,做到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目前鸳鸯螳螂拳共有套路三十套,没有器械。套路包括白猿出洞、白猿偷桃、白猿献果、单插花、双插花、中插花、十八搜等。简称“三猿、五花、十八搜”。虽然本门还习练崩步、坐岗、插捶、小虎燕等套路以及扑按、套火闪等空手对子和各种器械等,但这些都不认作鸳鸯螳螂本门的拳法。鸳鸯螳螂拳套路动作朴实无华,套路编排长短兼备,招法左右交替,前后相接,左右招法转化的巧妙流畅,整个套路处处保持完整性。套路中以“十八搜”最具代表性,“十八搜”共有十八套,即“第一搜”至“第十八搜”。每一搜有两趟也有四趟,套路中有单招左右对称的,有一组招式左右对称的,也有整趟动作左右对称的。“采三手”、“磨盘三手”、 “双帮”、“跷”等螳螂拳各种招法均被搜入其中,进行左右强化练习。



鸳鸯螳螂拳在青岛流传已近60年,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已经深深的扎根于青岛民间。但由于众多历史原因,该流派流传不广,鲜为人知,本文将鸳鸯螳螂这一流派在青岛的传承进行简要介绍,目的是希望各地鸳鸯螳螂门下传人能够加强交流,拾遗补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由于时间久远,具体时间、人物必定存在疏漏和口传之误,还望同门传人谅解,并恭请批评指正,共同努力,使鸳鸯螳螂拳这一优秀流派不断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名家--曲滋君


曲滋君,别名:刘尚一,曾用名:曲志君、曲志军。1947年生于烟台市牟平区。现任烟台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烟台市螳螂拳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烟台莱山区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烟台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会长,烟台国际螳螂拳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武术段位六段,烟台郝家拳房总教练,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
  曲滋君先生被国家收编在《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和《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被聘为:黑龙江省武术协会螳螂拳委员会名誉主席;潍坊市螳螂拳学校名誉校长;青岛市郝斌武艺馆名誉馆长;烟台市螳螂拳学校特聘教练员;黑龙江省金成武术学校名誉校长;哈尔滨市螳螂拳武术馆名誉馆长;辽宁传统武术俱乐部教练员;韩国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名誉会长;意大利太极梅花螳螂拳协会名誉会长;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协会名誉会长;德国中兴螳螂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郝家门梅花螳螂拳传人征集认定组组长。男,194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64-1964年,毕业于昌乐二中,1964-1968年12月毕业于山东济南建筑工程学校1968年12月至今在烟台市公路局工作。自5岁随舅父郝斌拳师学习传统武术,家传的梅花螳螂拳至今。曾5次参加山东武术比赛,获少年自选拳第四名,一等奖、二等然,曾组织学生参加青岛、济南、大连、烟台武术大会,取得好成绩,现任烟台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国际螳螂拳联谊会常务理事,烟台市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会长。曾赴意大利、法国、韩国、香港、台湾和全国各地教授。

曲滋君,别名:刘尚一,曾用名:曲志君、曲志军。1947年生于烟台市牟平区。现任烟台市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烟台市螳螂拳研究推广中心副主任,烟台莱山区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烟台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会长,烟台国际螳螂拳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武术段位六段,烟台郝家拳房总教练,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员。
  曲滋君先生被国家收编在《中国武术名人大辞典》和《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被聘为:黑龙江省武术协会螳螂拳委员会名誉主席;潍坊市螳螂拳学校名誉校长;青岛市郝斌武艺馆名誉馆长;烟台市螳螂拳学校特聘教练员;黑龙江省金成武术学校名誉校长;哈尔滨市螳螂拳武术馆名誉馆长;辽宁传统武术俱乐部教练员;韩国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名誉会长;意大利太极梅花螳螂拳协会名誉会长;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协会名誉会长;德国中兴螳螂拳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郝家门梅花螳螂拳传人征集认定组组长。
  曲滋君先生自五岁时在青岛随舅父郝斌宗师学习祖传的太极梅花螳螂拳,为郝家门第四代传人。1968年至1983年间在烟台得到郝斌宗师15年的精心教导,在技术和理论上造诣渐深,为继承和弘扬郝家门螳螂拳打下坚实的基础。
  曲滋君先生11岁至14岁时,曾代表昌潍地区赴德州、高唐、荷泽、济南四次参加山东省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和少年组自选拳第四名,当时在济南日报和地市报刊上有撰文介绍,后多次参加省市武术大赛均取得一等奖。于1994年赴意大利参加米兰武术节。于2004年2月赴香港参加第六届世界功夫群英会,会上演练的“郝家螳螂拳达摩剑”获得第一名。先后带领弟子们多次赴济南、大连、青岛等地和烟台市参加省市举办的传统武术比赛,均取得好成绩。
  曲滋君先生为人正派,武德高尚,毕生为郝家门螳螂拳专执研究。技术和理论上有着公认的造诣,深得武术界的好评。曾为烟台国际螳螂拳联谊会编著梅花螳螂拳规定套路,并在两期学习班上传授。曾在武术杂志上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曾被山东省武术挖掘办公室和山东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电视专题片“螳螂拳”署名收录。曾先后到意大利、韩国、德国、香港、台湾和全国各地教学,有国内外学生近千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 本帖最后由 ahpin_2000 于 20-10-2005 02:4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0-2005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家門太極梅花螳螂拳—第五代傳人郝恆祿

郝家門太極梅花螳螂拳—第五代傳人郝恆祿



第五代傳人郝恆祿。郝恆祿,字綏唐
(1887-1948),道號“雲穀子”,外稱“郝老道”,是郝宏第二子。自幼隨父習武,終生研究武學,在郝家兄弟中功力最為深厚。郝恆祿依據螳螂劍法,吸取各家劍法精華,創出飲譽武林的“螳螂達摩劍”。其劍法出神入化,技擊性極強,風格獨特。他曾任吳佩孚部隊的武術教官和蓬萊縣國術館長,並先後在煙台、青島、蓬萊、哈爾濱、上海、北京等地授藝。

[ 本帖最后由 ahpin_2000 于 20-10-2005 02:3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螳螂拳第七代传人——张炳斗

张炳斗先生,山东省菜西市朴木镇人。1938年出生于武术之乡的武术世家。其祖父张文英为擅长罗汉拳的武术名家。其父张修山为集罗汉拳、螳螂拳于一身,是造诣颇深的武术家。其外祖父李昆山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螳螂拳大师。李昆山是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全国著名的“莱阳三山”之一,1933年,李昆山参加全国擂台赛,所向无敌,获大枪全国冠军,被授予金盾一枚。蒋中正先生亲书“一支干戈震东洋,半世英雄传天下”的金字大匾相赠。

  张炳斗先生,六岁即师从外祖父李昆山习武,武德秉正、武技上乘、武有文范。以后又师从著名武术家王玉山、孙玉君、刘景山习练多家拳法,取长补短。张炳斗先生是莱阳三山中两山(李昆山、王玉山)之弟子,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第七代传人,习武近60年,全面继承了梅花螳螂拳的拳技、拳理。同时,在梅花螳螂的基础上融入了多家拳法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了梅花螳螂拳的技法和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梅花螳螂拳的发展,使太极梅花螳螂拳成为更加完整的流派。张炳斗先生几十年锲而不舍的艰辛努力,成就了他为武学大师 ——太极梅花螳螂拳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

  1979年,张炳斗先生参加全国首届传统武术大赛,荣获螳螂拳第一名。参加比赛时,其特殊身法不但赢得了全场的喝彩,同时引起了到场观礼的许世友将军的极大关注。大赛结束后,张炳斗先生以其优异成绩被列入全国武术赴京汇报团成员,向国务院和国家体委进行了汇报表演,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许。为此,张炳斗先生被列为全国第四届运动会特邀代表的席位。

  1982年,张炳斗先生应山东电视台《武松》摄制组之聘,担纲武打设计。他和著名武术家于承惠精心设计了剧中武打场面。《武松》电视剧上演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张炳斗先生还在该剧中成功的饰演了“飞天蜈蚣”--王道人,给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张炳斗先生为光大中华传统武术,十分重视螳螂拳拳技、拳理史料的挖掘、整理。他对所继承的传统正宗太极梅花螳螂拳进行了精心地研究和总结,撰写整理出多部螳螂拳的长篇武术专著。1983年,《知识与生活》杂志,开始连载他根据螳螂拳发展史创作的《螳螂拳史演义》。该部小说,通过叙述螳螂拳的创立和发展,表现了中国武术的精湛武技,讴歌了中国传统武德,是一部既有一定史料价值,又富有传统通俗文学的传奇佳作,令人耳目一新。

  1985年,在山东省武术协会的支持下,张炳斗先生用一年的时间成功地向全国举办了函授教学,闯出了武术函授成功的路子,成为武术教学上的创举,其学员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达3000余人。

  张炳斗先生的武学成就和高尚的武德,引起了国内外武术界极大的关注。1987年,他应美国华林寺的邀请,赴美国奥兰多、旧金山等地讲学。他依据前人的经验和自己习武的体会,结合现代生理学和运动学系统地对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拳技、拳理进行了论述和总结。他的讲学活动,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引起了轰动和强烈反映。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新闻媒介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和介绍。被称为唯一之中文武术权威杂志《新武侠》,曾以“张炳斗扬威美国”的封面标题,撰文对张炳斗先生的武学理论、武德、武技成就做了详细报道。后张炳斗先生应美国武术界邀请,多次赴美讲学。

  1992年,为给家乡培育人才,也给外地莘莘学子创造学习条件,张炳斗先生与莱西市政府联合办学。在莱西市朴木镇创办了以其外祖父李昆山名字命名的文武兼修学校——青岛莱西市昆山武术学校,张炳斗先生亲任校长兼总教练。昆山武校经张炳斗先生辛勤耕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绩斐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美国华林寺武馆、北螳螂拳学院、上地流空手道馆等都与该校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每年有大批外籍学员到该校交流、学艺。

  1997年,根据中美文化交流协议,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张炳斗先生的事迹制成专题片在美国上映,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武术的影响。国内的山东电视台《体育天地》和《山东各地》栏目,《工人日报》、《齐鲁晚报》、《青岛日报》、《中华武术》、《大众电影》等报刊杂志,都相继介绍过张炳斗先生的事迹。2000年,北美洲国术联合总会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第二届国际武术锦标赛,张炳斗先生特邀到会。大会授予张炳斗先生“终身成就奖”。

  张炳斗先生待人诚恳,授艺重德。他经常教育学生要崇文尚武,武有文范。他说,武术绝不是什么“打倒仨踢倒俩的粗野学问”,它是有着高尚武德和深奥哲理的。他认为,武术之道只有德智体兼修方可臻临佳境。

  张炳斗先生作为武学大师,不但功夫精纯,武德秉正,在文学方面也造诣颇深。他除武学专著《太极梅花螳螂拳讲义》、《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太极梅花螳螂拳》(上、下卷)、《查拳》(集体编著),还著有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上、下卷)、《情天恨海》等文学著作。《螳螂拳史演义》发行量达400余万册。

  张炳斗先生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等高等学府武术协会顾问,美国华林寺武术总会顾问,青岛市第七届政协委员。张炳斗先生的名字被收录到《中国当代武术家大辞典》、《山东作家辞典》。

  弘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由张炳斗先生主持,对正宗传统的太极梅花螳螂拳进行研究、挖掘,中外推广,以武会友,发扬光大为宗旨开展工作。武术不是打两拳,踢两脚的粗野浮浅之技,它是一门内藏哲理与奥妙、包罗万象、高深莫测的学问,太极梅花螳螂拳也是如此,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金光灿烂的的奇葩。弘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衷心盼望同道志士和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深研,把太极梅花螳螂拳加以剖析,使它的深奥内含、珍贵无价的内藏显露出来,献给全球,为人类造福,让这朵奇葩更放异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门第三代傳人郝宾

郝宾
郝宾先生字善卿(1908-1984),
山东烟台市莱山区初家镇亩后村人。
郝家太极梅花螳螂门第三代继承人。
也是近代山东螳螂门最具近表性的人物之一。
于一九八四年逝于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前柳林夼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0-2005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螳螂拳“囫囵劲”

螳螂拳要求发“囫囵劲”。整个躯干随着手臂发出冲击力、爆发力的合聚,即“囫囵劲”。例如,封右崩捶,当右拳向前运动的同时,后腿以本身蓄势微然一蹬,使整个身体随着手臂的运动方向冲出,在劲力爆发瞬间,身躯如脱弦之箭,手臂弹抖而击。

  发囫囵劲并非不容易,要正确掌握螳螂拳的锻炼要领。要使身体各部位的韧性、弹性和反弹性同时而出,手臂、步法、躯干协调地配合好,做到一动无不动,只有这样才能发出螳螂拳的囫囵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0-2005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莲螳螂拳

洪莲螳螂拳,是螳螂山人,张显华先生所创的新武技,螳螂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它是明末清初王郎所创,从明代到今天螳螂拳发展门派众多,如少林僧侣所创的七星螳螂,清初赵珠创的梅花螳螂,清末魏德林等创的六合螳螂,民国时期张德奎所创的秘门螳螂,此外还有鸳鸯螳螂,八步螳螂,摔手螳螂,地趟螳螂等十几个种类.
  张显华,字珊华,号螳螂山人.自幼随友人习七星螳螂拳,其后随正宗七星螳螂第六代传人山东滕州的张玉清老师学习一年有余,张师病逝后便在红莲门第三代传人陆俊德恩师门下学习散手,轻功,桩功,接打暗器等技艺,因近水楼台拜著名摔跤名家王德喜拳师学习跤术,有余武术缘分,带艺拜武术大师侯致荫先生,再拜侯老的友人全国螳螂拳名家鸳鸯门的创始人周永福先生为师,学习螳螂拳.同时受到尹式八卦名家庞宏志老师,七星螳螂拳名家于天程老师,细心传授与教导.并得到张玉,马金明,孙德福,刘慧民等老师的指教.
  张显华先生自1968年10岁开始习武,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功与日增,他对各门派武艺认真探讨,并吸收各家之精华,逐渐自成流派体系,别开一家,名曰:"洪莲螳螂拳".他是以螳螂拳,洪莲拳,少林拳等为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形意,八卦,太极,大成拳,散手及跤术之精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拳,械,技法和功法体系,在徒手套路上有洪莲螳螂拳:八步拳,七星式,四路崩打,螳螂出山,以及洪莲螳螂的崩步,拦截,偷桃,翻车,螳螂手,梅花跳跃,螳螂扑蝉,一至六路摘要等三十余种套路,此外还有养生保健操,技击功法桩,散手,清功,接打暗器等技法.
  在器械套路上有:洪莲螳螂刀,剑,洪莲螳螂双钩,春秋大刀,此外还有月牙铲,方天戟,哪吒枪等十余种器械套路.
  洪莲螳螂拳除具备先辈螳螂拳的共同特点外,它在动作,手法,发力乃用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螳螂山人自己总结了二十个字:勾,楼,采,挂,拿关节,劈,崩,刁,横,砸为先,粘,闪,贴,靠,摔为主,推,撩,封,送,打在前之优点.
  显华先生在1996年被收入《中华民间武术家名典》,《中华太极人物志》,他的弟子传至苏,鲁,豫,皖,湖南,四川等省.此拳的第一代传人有焦芳玉,韩健,李刚,吴波,王成刚,牛玉刚,张代才,陈琛,张康东,范冉,杜娜,陈浩翔等五十多人.
  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国际技联委主任,远中国武术院院长张山先生亲笔为他题写了"洪莲螳螂拳"墨宝,螳螂拳大师于海先生为他题写了"文德洗尘,武禅静心"八个大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5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连太极螳螂拳正宗传人—姜宏来


姜宏来 1940年2月生,1956年开始从师丛秀峰先生门下,学练太极螳螂拳(老螳螂)。1981年丛老师去世后,又跟随钟有盛师叔继续习练,先后学习了:“摘要”、“八肘”、“拦截”、“梅花路”、“崩步”、“螳螂球”、“滑大杆”、“拍打功”等等。曾多次得到著称“莱阳三山”之一的崔寿山先生的亲自指点。此后又得到郝宾先生亲传的达摩剑。

    姜宏来先生多年来刻苦钻研,潜心修炼,一丝不苟,从不怠慢,很快便以扎实的基本功,纯熟准确的动作,誉满太极螳螂拳界,使起手来:取之于力、用之于力、随意而来、随意而去。练起拳来:虎虎生风、出神入化。

    为了弘扬太极螳螂拳这一古老而又精湛的拳艺,表达对前辈们的哺育之恩, 2005年带领弟子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烟台国际武术节”和“青岛国际螳螂拳邀请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他的精彩表演,得到了拳界专家们的交口赞誉和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人们纷纷举起录象机和照相机,拍下这难得的瞬间。而他的弟子也荣获6金3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一人获得“优秀螳螂拳师奖”。

  目前,姜宏来先生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整理传统的太极螳螂拳谱中,为准确地继承和弘扬这一古老的太极奇芭,贡献自己的毕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5 1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烟台七星螳螂拳名家钟连宝先生


钟连宝师傅乃山东烟台人,自幼酷爱武术,从1953年7月起拜林景山老先生为师学七星螳螂拳。在林老先生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十年的刻苦训练和潜心钻研,钟师傅出色的继承和发扬了林老先生的拳法风格和技击特色,曾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的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也曾多次在各类比赛中任裁判、裁判长。如今,钟师傅正不遗余力地积极推广和传播七星螳螂拳技术,为挖掘整理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付出着艰巨的劳动。
秉承师艺 驰骋赛场
1959年,钟师傅开始参加山东省的武术比赛。当时由于螳螂拳不受重视,只能练长拳参赛。从1959年到1972年,钟师傅代表烟台地区参加了这期间山东省的所有武术比赛。在比赛中,钟师傅与各地的武林朋友一起切磋技艺、取长补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使武艺不断增进和提高。1974年,钟师傅在"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武术比赛中担任副裁判长职务,暂时离开了比赛场地。
1977年,国家体委开始提倡传统武术。钟师傅于1979年5月代表山东省螳螂拳门派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传统武术比赛"并以在该次比赛中的突出成绩被选为去北京向中央汇报表演的代表。1979年8月,钟师傅被指定为"第四届全国运动会"武术项目的特邀代表,在石家庄赛区参加表演。1980年5月,"全国第二届传统武术比赛"在山西太原举行,钟师傅在该次比赛中夺得"优秀"奖。在该次比赛前在济南的热身集训期间,钟师傅为在济南举行的"全国十单位武术邀请赛"担任裁判。1984年5月,钟师傅为在烟台举行的"全国武术邀请赛"担任裁判。1992年8月,钟师傅为在烟台举行的另一次"全国武术邀请赛"担任裁判长。
传经授道 同门交流
做为七星螳螂拳的正宗传人,钟师傅绝不固步自封,而是积极地推广和交流七星螳螂拳技术。早在1980年的"全国第二届传统武术比赛"期间,钟师傅就通过香港地区参赛螳螂拳的代表了解了七星螳螂拳在我国南方及国外的传播情况。这年的10月,钟师傅利用出差到广州的机会和广州武协副主席郭子硕(罗光玉之徒)取得了联系。郭子硕要求钟师傅传给他的十几个学生"偷桃"、"出洞"、"对练"、"梅花枪"等套路,并对螳螂拳的动作规范和劲力发挥作出纠正和指导。1982年7月,郭子硕又派了三个徒弟到烟台向钟师傅学习七星螳螂拳,这使得广州七星螳螂拳门派在技艺和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增进和提高。同年,山东济南的七星螳螂拳爱好者也有多人到烟台向钟师傅请教。1984年4月,钟师傅派他的两个侄子钟其勇、钟志平代表螳螂拳门派参加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山东省传统武术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1985年4月,香港陈震仪先生(罗光玉之得意门徒)的两个徒弟专程到烟台向钟师傅学习七星螳螂拳。此外,沈阳的七星螳螂拳同盟也多次得到钟师傅的无私传授。
走向海外 国术弘扬
1993年9月,在烟台举行国际螳螂拳表演赛期间,菲律宾代表团(岭南国术研究社)在大会上邂逅了钟师傅门下的数位门徒,一见如故,终于登门拜访钟师傅。在交谈中,菲律宾代表团深感到钟师傅对传授拳技的态度真挚。在再三的恳求下,钟师傅终于破例地接受岭南代表为其第一批海外弟子。
钟师傅应菲律宾(岭南国术研究社)的邀请,分别于1994年4月、9月(岭南三十六周年暨三十七届就职庆典)两次抵菲传授螳螂拳中高级的套路和技击。
1996年11月,应邀去菲律宾观摩亚洲武术比赛,并分别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望瑶传授螳螂拳。
应意大利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邀请,钟师傅于1997年的4月和10月先后两次到意大利传授螳螂拳并在意主持成立七星螳螂拳俱乐部。同年的7月,钟师傅还应新加坡全国武术总会的邀请,到新加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武术观摩会。
1998年3月,钟师傅应邀一行三人参加菲律宾岭南国术研究社四十周年庆典并参加表演,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赞赏和好评。在会上,接受了台湾的代表为徒。1998年5月,又应邀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进行讲学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欧洲的七星螳螂拳的发展和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5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烟台郝家螳螂拳

一.烟台郝家螳螂拳传承世袭表

                  祖师王郎
                  两涧山道人
                  赵珠(字启禄)
                  梁学香(字书圃1810-?)
                  郝宏(字莲茹1865-1914)
                  郝恒义   郝恒禄    郝恒常   郝恒信    郝恒坡    郝恒祥
                  郝宾  丁香亭  宋浩礼  曹德坤  葛德安  祝德森   贺善龙         
                  陈学昆 孙德龙 曲滋君 郑兴书 汪宜臣 郝维志 孙雪坡 王振亭 钟春德
                  二.烟台郝家螳螂拳名的由来
                  烟台郝家螳螂拳,其始祖为郝莲茹先生。祖师郝莲茹先生在其所遗拳谱中云:“吾乃梅花螳螂拳也”。故烟台郝家螳螂拳即为梅花螳螂拳功本源之一。后经其次子郝恒禄、其孙郝宾等诸位先生,秉世代经验,吸取太极螳螂等诸种武功精要,发展完善,乃成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功(也称作“梅花太极螳螂拳”),其拳功影响之巨,前所末有。故现今的太极梅花螳螂拳,实以烟台郝家一脉所传为本源。
                  三.烟台郝家螳螂拳传承史话
                  烟台郝家螳螂拳宗法于王郎,据师祖郝恒禄所著的《太极梅花螳螂拳略论●螳螂法发始之根源》中讲:“夫螳螂始祖者,姓王名郎,前汉人氏,世家不详,生平不仕,无虑于富贵,因好武术之勇,性豪爽,爱交友,继称一世之绝技也。”其中讲道王郎创始螳螂拳的大致过程为:王郎于仲秋佳节之时,游至两涧山,与两涧山寺院僧道交手,众僧皆败,与方丈交手十数合,因不能胜而罢,后于树下休息,思其所败,见两螳螂争食奋斗,而顿悟武学中之玄机精奥,复至寺院与方丈交手,经数十合,方丈败北。后王郎与该方丈共研螳螂搏击之术“择其妙者而用,取其精者而作,用其得胜要手化做拳术,二人细心研究,精而求精,始化出奥妙无穷,与众不同之拳术也”此拳法虽为王郎与该方丈集毕生武学实战精华而成,但为了纪念螳螂争食而战所得,不忘其本,故名之为螳螂门。从此螳螂门拳术便在二涧山一脉相传至清初。
                  据师祖郝恒禄所著的《太极梅花螳螂拳略论●螳螂法发始之根源》中记载:“清初之时,有世家子赵老师,东莱人氏,生平好武术之勇,遍访各省名师无遇其人也,因在家无事授徒为乐,正逢春末之时,天气暖和,诸门生俱在园中练习,忽有一道人携扁担、禅杖、蒲团等物,身穿道衲,似远方游人,行步向门而来,见众而哂之。众曰:道者何来,哂之为何。道人答曰:哂汝等之术不妙耳。众见哂其术,各怒奔向其前,势欲用武,道人微哂曰:汝等欺吾老朽也,请试之。。。。。真天地之别也,赵知其来历深远,罢而问之:仙长何乡何处,哪座门府?适所使之拳何拳也?道者答曰:余两涧山之脉也。此螳螂之技击,赵拜为师,道人允之,居住年余,深得其门而入。”拳论中所讲的赵老师即胶东烟台郝家螳螂门初祖赵珠赵启禄。
                  拳论记载“。。。。(赵珠)后相传于梁学香,海阳人氏,梁君相传其郝君莲茹,牟平人氏(注:当时莱山初家庙后村属牟平)。郝君相传其子六人,曰:恒义、恒禄、恒信、恒长、恒坡、恒祥。。。。细问根源,始知亦两涧山发出也,最繁盛者如胶东登莱二府,梁学香亦传姜化龙。。。。”
                  据郝家故老相传,烟台王朗螳螂门自宗师梁公学香之后,分为三大枝,即以姜化龙传宋子德,宋传“莱阳三山、两亭”为代表的嫡派太极螳螂一枝,以烟台郝莲茹传其子“郝家五虎”,传郝宾郝善卿老先生为代表的烟台郝家螳螂拳一枝,以梁公学香之子梁敬川所传为一枝。

[ 本帖最后由 ahpin_2000 于 13-10-2005 11:2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0-2005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清末时,烟台郝家拳房当真是颇具声名。作为烟台郝家拳房的创始人、烟台郝家螳螂拳的始祖郝宏郝莲茹公(1865-1914牟平庙后人 在今烟台市莱山区初家镇庙后村),其初习罗汉拳,后师承烟台王朗螳螂门宗师梁公学香习得正宗原传之螳螂拳法,并与梁公学香之子梁敬川结拜为兄弟,艺成后武艺超群,以枪法闻名于世,因在北京比武时,枪术出色,世有“神枪郝”之誉。在清未民初之山东十府一百单八县之武术界俗有“拳不过化龙,枪不过郝宏”之称,言其枪法之精,无人能及。其所传之烟台郝家梅花螳螂拳功为世传梅花螳螂之本源之一,而其所创立的烟台郝家拳房“螳螂郝宏”亦是举世闻名的三大拳房之一。祖师郝宏郝莲茹公对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套路、器械、对练等技术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著有《精神》拳谱,使之达至完美的境界。

                  其传人除六子:郝恒义、郝恒禄、郝恒常、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外,尚有刘多三、曹作厚、宫成龙等。在众传人中,其五子郝恒义、郝恒禄、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在武术界并称为“郝家五虎”(其三子郝恒常因主持郝家事务,对武术界涉足较少),五虎之中,尤以次子郝恒禄、四子郝恒信影响最大,技艺最为精湛,而郝恒禄师祖则尤为出色,现流传于山东、广东、东北各省、华北各省、香港、日本、南韩、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多出自师祖郝恒禄系统。而烟台的郝家螳螂拳则以师祖郝恒禄、郝恒信所传为多。
                  师祖郝恒禄,字绥唐(1887-1948)系祖师郝莲茹公之二子。是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人称之为“郝二老师”。其曾做过道人,道号“云谷子”,人称“郝老道”、“二老道”,其毕生事武,初操镖业,曾出任过蓬莱县国术馆长,后到北京设场教徒, 因精熟大枪, 人亦称之为“神枪郝”,被军阀吴佩孚聘为武术教官。因郝恒禄祖师年轻时曾在东北哈尔滨市开大车行, 授徒众多, 故现在东北很多地方的梅花螳螂拳均为当时衍传下来的。以后举家迁回烟台,在家乡烟台牟平县庙后村(即今之烟台市莱山区初家镇庙后村,系烟台市政府所在地附近)开设拳坊。因郝恒禄师祖一生走南闯北,故其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艺,于1948年逝世于上海。
                  郝恒禄师祖功力深厚无比,且见识广博,以其家传郝家梅花螳螂拳为本,吸取众多武林门派精华于一体,使其所传之螳螂拳法变化莫测,独具实战威力。他曾吸取各家剑法精华,创出饮誉武林的“达摩剑”,这也就是现在流传于世的螳螂门标致性兵器“双手螳螂剑”的原型。其传人主要有:郝宾(其子)、丁香亭.宋浩礼. 曹德坤. 何世光. 葛德安、祝德森、王明玉、董子阳、贺善龙、钟积善、吕克华、王明伦、赖长春、姜万仪、姜庚方、刘启荣、曹积福、卢丛洲、徐鼎正、姜勤芳、牟传清、金立德、陈云涛等多人.其中尤以其子郝宾造诣最高,堪称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的第三代代表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5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师郝宾老先生(字善卿1906-1984曾用名郝斌),系祖师郝恒禄之子,是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门第三代代表人物,也是近代烟台王朗螳螂门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继承家传武功,更得其中奥妙, 艺精功纯,又吸取了宋子德传纪春亭系统的太极螳螂门武功精要,乃成举世闻名的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功。郝斌老先生十八岁时曾获山东省国术决赛冠军,终生以授拳为业,曾出任过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其最擅长“达摩剑”及“摘要”拳法,精于技击,艺高功纯。奔走各大都市传授烟台郝家嫡传太极梅花螳螂拳功、与人切磋较艺,尽显郝家螳螂拳功之实战威力。
                  解放后宗师郝宾老先生授徒众多, 在牟平、烟台、青岛、东北及南方等地都流下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的足迹。主要传人有:郝维志(其子)、孙德龙.曲滋君.孙德尧、孙德孝(以上四人均为其外甥)、王聚胜、魏文皋、葛希信、孙宝恩、孙雪坡、陈学昆.郑兴书.汪宜臣.刘殿仁、董玉吕、卢树德、于永顺、王学敏、刘明敬、张发龙、姜道泉、曲广林、陈学仁、史守义、迟玉贵、曲之光、石秀仁、郝明立、李德庆、苏建秋、石秀山、危凤池、梁焯忠、关晓文、高克绪、李林源、矫洪竹、侯显孝、王心宽、聂成显、杨昌令、张文斌、李杰、孙溪涌、徐金荣、高克林、王炳文、刘伯言、何光远、盛风洲、王振亭、王龙田、王虎之、王仁训、钟春德等。现众传人纷纷成立相关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组织传习拳艺,以纪念其对螳螂门杰出贡献。其中比较闻名的有烟台曲滋君先生(系郝宾老先生之外甥,是烟台郝家嫡派代表人物之一)成立的“烟台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青岛孙德龙先生(系郝宾老先生之外甥,是烟台郝家嫡派代表人物之一)成立的“郝斌螳螂拳武馆”,南韩金寅来先生成立的“韩国梅花螳螂拳总会”、香港危凤池先生成立的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等。其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深具影响力。
                  宗师郝斌老先生晚年迁居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前柳林夼村,对一生所学武功以及实战经验进行整理,其晚年在牟平区前柳林夼村的主要传人有王振亭、王龙田、王虎之、王仁训、钟春德等。其中王振亭与钟春德老师乃是郝老晚年在前柳林夼村时期所传的得意门人。王振亭先生,系郝老在前柳林夼村所传的大弟子,而钟春德老师,乃是郝老晚年所传的关门弟子,颇得郝老之真传与偏爱。郝老晚年及临终时曾侍奉左右,故得郝老之真传,钟春德老师曾在烟台蓬莱举行的螳螂拳比赛中获得优胜奖,郝老临终前将家传拳谱传于钟春德老师,并授钟老师宝剑一把,器重之深由此可见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5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郝恒禄师祖传东北曹德坤(1885-1959)系统的再传人主要有:张炳熙、张松岭、盛风洲、齐志岗、董子刚、刘占帮、齐立德、顾云召、张延松、冯照明、关桐运、王宣章、王福祥、刘长功、赵庆礼、马仁贤、刘建廷、刘延枝、王凤谭、王干一、林蛟、孙振孝等。
                  郝恒禄师祖传原国家建材工业部副部长陈云涛,陈在北京传马汉清;郝恒禄师祖传山东掖县(今山东省莱州市,为烟台市下属十三个县市区之一)路旺祝家祝德森,都是的武林界闻名的烟台郝家螳螂拳传人。
                  除了上述师祖郝恒禄系统之烟台郝家太极梅花螳螂拳外,烟台郝家螳螂拳其他几枝传人如下:
                  师祖郝恒义(1885 -1923)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的武术教官。主要传人有:贾百胜、张玉成、孙若康、王化亭、杨典杰、贾其云、谭炳章、吕阳玉、贾百龙、贾玉坤、毕树财;
                  师祖郝恒信(字绥林1893—1957)为人忠厚老实,以气功、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十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员,人称“郝四老师”。主要传人有:郝忠岳(系郝恒信之子)、苏世昌、王明儒、吕阳生、纪政道、何世光、纪忠德、张楷堂、王崇伦、薛坤山、曲培福、李培南、王义群、郭明增、姜沂、郝智义、王忠傲、刘胜石、王凤仁、宋连仁、宋德禄;
                  师祖郝恒坡(1904-1960)其武功扎实,技术精巧,身体灵活,人称“五猴子”。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第五十国术讲习所所长。主要传人有:郝贡、姜炳祥、陈淑海、周凤岭、腾培熙、张万福、袁惠琴、葛殿升、陈炳超、孟宪云、孙振先;
                  师祖郝恒祥(1906-1943)主要传人有:贾世善、姜保方、姜万景、郝永杰、杨学敏、贾世林、贾杨善、张瑞卿、邵光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5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烟台郝家螳螂拳之特点
                  烟台郝家螳螂拳法,因流传地域及传人之间的差异,各枝之间拳法也略有出入,但总体特点是相同的即:“螳螂体、太极手、寒鸡步” 。其拳法劲路为身发寸力之整劲,以短打紧要行手纲要、手法纲目、七长八短、十二字诀、登扑、玉环步、分身八短、分身十二盘肘贴身藏的运用为本,有歌诀为证:“腿足提缩似螳螂,势如龙驹扭丝缰,勾错刀叉同互上,谷应山摇一齐撞。”、“头肩肘手足膝胯,七体如一整如铸。”
                  另外烟台郝家螳螂拳讲究眼快、手快、步快、式快、势快,勾搂采挂、挨邦挤靠是其基本技击方法,其身形要求五膀三节进,五膀是起膀、压膀、侧身调膀、摇头晃膀、扭腰活膀,上三节肩肘手,下三节胯膝足,粘手而入即为进,挺身而回即为退,凡进退均有招法;演式三要诀:一要势里清,二要步里轻,三要精神爽;短起长打,探如弓,缩如球,定如山。发出弹弹,收如弦回。歌诀称:“移动靠腿脚,聚力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1-2025 08:25 AM , Processed in 0.14817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