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顶礼一时祖师大德禅净法语 ~'~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5-2014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正)与陈锡周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5-2014 12:2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5-2014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

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

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

况汝从无量劫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

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三)复智正居士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9-5-2014 12:26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6-2014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

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如乘大火轮,又遇顺风,不离当念,即生西方。续)示冯右书临终法语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6-2014 12:23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6-2014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

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

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

若绝无谤法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

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续)复善觉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6-2014 12:1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6-2014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在花中十二大劫者,以在生罪业重而善根浅,故花开最为迟延也。然此人在花中之快乐,胜于三禅天之乐,世间之乐,三禅最为第一。又何欠憾乎哉?(三)复恒惭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6-2014 01:0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6-2014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良以佛视众生,犹如一子。于善顺者,固能慈育;于恶逆者,倍生怜愍。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

又复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背故,起惑造业,锢蔽本心,不能彰显。倘能一念回光,直同云开月现。性本不失,月属固有;故得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又如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正)南五台西林茅蓬记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2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6-2014 12:4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7-2014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

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百声,当围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北绕,为顺从,为随喜。顺从有功德。西域最重围绕,此方亦与礼拜均行,见正编复马契西书五。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

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愿回向往生。念净土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

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则拜佛若干拜。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

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正)与陈锡周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7-2014 12:4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7-2014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闭关专修净业,当以念佛为正行。早课仍照常念楞严、大悲、十小咒。如楞严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极,再背念。晚课弥陀经、大忏悔、蒙山,亦须日日常念。此外念佛,宜从朝至暮,行住坐卧常念。

又立一规矩,朝念一次,未念前,拜若干拜。先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三拜,次拜阿弥陀佛若干拜,再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各三拜。再拜常住十方一切诸佛、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三拜。即念佛,或一千声,或多或少。念毕,再拜若干拜。午前一次,午后一次,再歇一刻,做晚课。初夜念蒙山,后念佛若干声,拜若干拜,发愿回向、三皈依,后心中默念佛号养息。

卧时,只许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出声则伤气,久则成病。虽是睡觉,音教心仍常存恭敬,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

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著魔。纵令心净妄伏,亦不可心生欢喜,对人自夸有一分就说有十分,此亦著魔之根。(三)复明心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0-7-2014 11:57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7-2014 1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jpg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

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也。(
续)复刘惠民书二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7-2014 12:4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8-2014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别名,此云正定,亦云正受。

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

又正定者,寂照双融之谓。正受者,妄伏真现之谓,见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汝以极重之业力凡夫,妄用观心之法,故致如此。

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

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见正编与徐福贤书。校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续)复杨炜章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8-2014 12:3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8-2014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mt63_zpscc691e21.jpg

nmt610.jpg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

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
续)复又真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8-2014 12:1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9-2014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习净土,随分随力,岂必屏除万缘,方能修持乎?

譬如孝子思慈亲,淫人思美女,虽日用百忙中,此一念固无时或忘也。

修净土人,亦复如是;任凭日用纷繁,决不许忘其佛念,则得其要矣。三)复江有传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9-2014 12:4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9-2014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声念,则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

从日至夜,睡著则任他去,醒来即接著念。

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决不片时放舍,庶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往生西方矣。续)复汤慧振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3-9-2014 12:3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9-2014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此系真妄相形而显,非从前无有,但不显耳。

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或小声念,或默念。必须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能如此常念,则一切杂念,自然消灭矣。

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他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

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

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切不可生急躁心。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三)复叶福备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9-2014 12:4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0-2014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

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

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正)复高邵麟书四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0-2014 12:2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0-2014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三)复刘瞻明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9-10-2014 12:0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4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

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续)净土指要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11-2014 05:49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14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功夫。

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宏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不负此生矣。(三)复康寄遥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0-11-2014 12:1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4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12-2014 12:02 AM 编辑

◎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至受病乎?
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三)答幻修学人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2015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1-2015 12:19 AM 编辑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即所谓如佛像之目然则心便沉潜不浮动,亦不生头火。

汝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

切不可认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立之莲花,则自可顿愈矣。(续)复沈弥生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3-12-2024 04:16 AM , Processed in 0.12028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