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5: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才不遇
小王和小李是艺术系的同班同学,小李毕业后因为父亲的关系,立刻进入某大报社担任美术设计的工作。
不甚如意的小王,每次看见小李在报上刊出的作品,就痛骂报社只认人情,不长眼睛。但是原本远不及小王的小李,由于报社的工作环境好,经常能接触最新的材料与作品,加上困而后学的努力,几年后树立了独特的风格,也闯出了不小的名气。
小王终于不再讥评小李,因为长久地怨天尤人,使他由一时的怀才不遇,变为真正的外强中干,作品的水准,已经远远瞠乎小李之后了。
这社会上诚然有许多不公平的事,打破的方法,是加倍地努力,以求出头,使自己有能力,创造一个未来公平的社会。如果只知自怨自艾,恐怕原本短期的时运不济,终要成为长期的命途多舛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5: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取与舍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
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鱼
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惊动了正在里屋念经的祖母。
祖母把怒不可遏的父亲带到自己屋里,指着木鱼说:“下次你要打骂孩子之前,先来敲敲这木鱼,我不要你念经,只要敲几下木鱼就够了。”
孩子又犯了错,火冒三丈的父亲,决定不惜打断一根棍子,也要严加惩戒。但是突然想起自己母亲的话,便提着棍子走到母亲读经的地方。
“敲几下木鱼就成了?”他实在想不出道理,但仍拿起了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鱼发出清脆却又非常圆柔的声音,平常祖母关着门念经,只觉得木鱼的节奏十分清晰,却没想到眼前敲打起来,是这般响亮——响亮却不炸耳。
“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褪头上包着布;再看看木鱼,在那下面有着厚厚而柔软的锦垫,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力气,便能发出深远而厚实的声音。”祖母说。
父亲放下木棍走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儿子叫到沙发旁……他甚至买了一个木鱼放在办公室,门外的部属常听见里面偶尔发出两三声喀、喀的音响,认为这位最近大大改变刚烈脾气的主管,必定是因为笃信了佛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亦无争,天亦美
孙先生是一位登山摄影家,爬遍了国内的大小名山,也照了成千的风景照片,可是当朋友欣赏他的作品时,他总是遗憾地说:“就是那么巧,每次看到最美的风景,都是在我底片用完的时候。”听到的人则在背他说,他那样讲,是与歌星的自称感冒喉咙不好,有着相同的心理。
问题是,在爬山时,大家确实看见他底片用完,又遇到美景时跺脚捶胸的表现,有时在下一站买到胶卷,他甚至会沿原路跑回去补拍,只是多半怅然而返。天光云影,才隔一下子,居然全变了。
有一次,同行的人特别暗地为他带了一卷底片,果然他底片用完,又遇到十年难见的美景,那人便将底片交给孙先生,岂知当他装妥,从照门望出去,又是频频摇头,洗出来之后,还是不满意。
恨那大自然总是跟他的照相机过不去,孙先生终于放弃了摄影。妙的是,从他不带照相机起,每一次的旅行,从头到尾都有数不完的美景。
“恐怕只有在我不汲汲营求的时候,才能无拘无束地欣赏。”孙先生说:“我亦无争,天变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利中人
某日与一位在商场十分得意的朋友在世界贸易大楼顶层晚餐,看着下面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他感慨他说:
“人生就像这车马灯火,明明灭灭,飘游虚幻,何必争名逐利呢?”
我没有附和,却问他:“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晚餐?”
“因为这是纽约最著名的餐馆之一,东西好吃,视野辽阔、服务周到。”
“很贵吧!”我又问。
“当然!相当不便宜。”
“当你说何必争名逐利时,岂知自己却正在名利之中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26^ 于 3/6/05 06:11 说 :
没人坐沙发啊? 我就来坐坐。。
近来没什么时间好好看书, 以后得空再慢慢进来看看
谢谢你的光临。。。。有时间一定要来看,不看也要来顶一下。。。。
不好让一个修养心灵的好文章下沉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顺风与逆风
上国画课,教授说:
“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
“那么画人呢?”学生问。
“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
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
“有没有又顺又逆的?”
“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凤,后一句顺凤。
“人在顺凤和逆风中的表现,有没有什么当然的道理可以依循?”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灯罩
大概在人们使用灯不久,就发明了灯罩。早期的灯罩是为了保护其中的火苗,所以提着的灯笼有罩。拿着的电石灯有罩,固定的煤气灯有罩,连煤油灯也常加个罩子。
后来电灯被发明了,按说外面已经有层玻璃,应该不必再多加一层罩子才对。但是那灯罩的式样反而更多了。
为了小范围的强调照明,灯后被加上圆形反光的罩子,或在前面装设凸透镜,成为了聚光灯。
为了给人灿烂辉煌的华丽感,灯的四周被缀上颗粒或条状的水晶,使那光线再三折射,成为装饰灯。
为了使光线全部经过折射,予人一种柔和感,发明了不透明的筒状灯罩,使光线只照射地面和天花板。
为了既可在灯下阅读,又能由透过灯罩的光线,提供主内照明,发明了伞形半透明的灯罩,使灯下明亮,而四周柔和。
至于学生们书桌上专供读书的灯,则有横式槽形或碗形不透明的灯罩,因为它提供了定点的照明,除了灯下,其它处都不照,所以有帮助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每个人都是一盏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不刺伤别人,为了集中光芒,也为了制造韵味,请别忘了加上一层灯罩,它虽然可能减弱你的光度,却足以增添你的光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风筝
有一天经过国父纪念馆,看见许多人在放风筝,令人不解的是:大家都挤在场子的一侧,那密密麻麻的风筝线,似乎随时都可能绞成一团。
“为什么宁可让场子的一侧空着,却要傻傻地挤在一堆呢?”我心想,并买了一个风筝,走到场子空着的一旁去放。
风筝飞起,线放长了,但是不稳定的风,使我不得不随时向回卷线,卷不及时,只好向后退。
我的风筝终于飞得跟别人一样远,这时才发现,自己竟然也挤在场子另一侧的人群中。
当我们笑别人迂,或笑政府无能时,很可能应该笑的,是自己不曾参与所造成的无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恩爱、怜爱
以前听人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之间的情感,会由“亲爱”,进入“恩爱”,步人“怜爱”,当时很不能了解其中的道理,如今渐长,观察经历多了;终于有了实际的领悟。
年轻的夫妻间,所有的是亲爱,由“亲”而“爱”,所以表面看;固然爱得炽烈,但是由于属于肉体亲近的程度高,往往也较经不起考验,造成了“不亲,就不爱”,也既然是西洋人所说的Out of sight,out of love。
中年的夫妻间,应该拥有恩爱,因为在过去相处中,彼此照顾、慰勉,共同奋斗,突破难关的“恩”,而加强了“爱”。也就因此,许多在“亲爱期”不能容忍的出轨行为,由于“恩”的遮掩,而能获得平复;相反的,年轻时过得太顺意,而夫妻间缺少“恩情”的,就往往在“爱意”上显得薄弱,而经不起考验。
老年的夫妻,享受的怜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相怜,与“同穴梦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相惜。此时儿女都已经长大自立,夫妻年老渐衰,却又落得二人相守,你病我扶、我仆你搀。而年轻的情欲已经淡远,;日时的怨怼早已释然,相望白头,彼此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虽再迸不出火花,却有着多么蕴藉的、惺惺相惜的爱意呀!
由肉体接触的“亲”、实质帮助的“恩”,到相珍相惜的“怜”,仿佛用木片树枝升起熊熊的火苗,点燃坚硬的煤块,再散发出沉稳的热力,而那热力可以熔钢,也最为深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风水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讲究风水的民族,不但活人的“阳宅”,要讲究位置座向,死人的“阴宅”,也要堪与以利子孙。
其实什么叫作风水,最好的解脱应该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至于风水之学,则是人类经过几千万年,由生活的实际经验归纳出来,比如大家最常说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翻成白话是“左边有河,右边有路,前有广场,后有山陵。”这种地方,谁不喜欢呢?不必凤水先生指点,人人都可以看得出。所以风水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风水改变可以影响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足以影响风水的说法。
旧时的风水家常说:厨房不宜建在屋子的西南侧,屋子北面墙有缺损要立刻修好,南边则无妨。这理论乍听有些玄,实际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西南边的房子最受阳光,旧时没有冰箱,食物容易坏,所以不宜做厨房;至于北方的墙有洞,是因为冬天刮北风,所以应该修好;相反的,南方受夏天的暖风,则可以不急。说穿了,根本是卫生,避免人吃坏东西及受寒。问题是如果有了冰箱、冷气,或在南半球,这风水的定理,是不是就得改了呢?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我们从小就知道这地理与阴阳的关系。但是如果有一天搬到澳洲、南美或非洲去居住,这阴阳的定理是不是就得全盘调反了呢?如果山水阴阳都改。那古人的风水之说能不变吗?
前人说“择吉而居”,这吉应该解释为方便、舒适,只要住得安稳、进出顺当,就是好风水。
古人又说”福人福宅”,这福应该解释为善良、喜乐。能事事泰然,逆来顺受,住哪里,哪里就是福宅。
最重要的:
人们只知活着的时候,房子是宅;死了之后,墓穴是宅。岂知道,生时,身体是心的宅院;死后,宇宙是灵的宅院。不注意修身与环境的保护,只晓得今天改一门,明日动一窗,后日悬一镜,这是自私,也是舍本逐未,哪里能算得懂风水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送终
嗜酒如命的老王死了,许多他生前的酒友前去送终,为失去一位最好的饮者而同声一哭。
“我们去老李家共醉吧!想办法用酒来冲淡哀伤。”一位酒友建议,立刻得到众人的附和。
没想到老李的太太居然说。
“为纪念你们死去的酒友,今天不准喝酒。你们去送朋友的终,岂知他正是由你们送上终途,而竟然现在又想再来彼此送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剪烛西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眼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点过蜡烛吗?看过那跳动的烛光和飞舞的烛花吗?感受过那蕴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吗?
选蜡烛,实在有很大的学问,尤其是那“烛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则燃烧不会均匀;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烛火虽强,却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细的也不能用,因为一点微风,就会使它熄灭。至于点燃的时候,就更要讲究了:那烛台要正,免得炽泪自一边倾下;那烛心要直,免得一侧燃出个大缺口;那烛心要不长不短,短了烛火太弱,多了则要跳动生烟。懂得调整烛心的人,常能使蜡烛多燃许多时间,甚至在熔成一小摊的时候,只要烛心不偏,还能多耗些时。
听了这许多话,下次对着荧荧一烛,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而且即或没有烛火在前,何尝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点起一盏烛光呢?
于是你的心,就是烛的心,要不粗不细,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长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蕴藉的光辉与温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傅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傅问。
“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傅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傅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天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婚的原因
小李结婚没两年,突然宣布离婚了,听到的朋友无不惊讶,纷纷问他离婚的原因。
“因为她们脾气太坏。”小李回答。
过了几个月,仍有久未碰面的人,在知道消息后问同样的问题。
“因为我的脾气太坏。”小李答。
先前已经听过的人,不解地说:“为什么前后说法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是啊!离婚时我确实觉得是她脾气坏,但是几个月下来,冷静地想想,还是自己的性子不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身入水
当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处,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更有一种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则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暖的池边,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更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者。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站在池里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6: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戒赌之道
甲乙二人的工作都是帮助赌徒戒赌,但是乙的成果卓著。大部分的赌鬼,都因为他的辅导而迁善;甲却顶多只有五分之一的成效。
为了找寻其中的原因,他们的主管特别请甲乙二人报告工作的方法。
“我以最诚恳的态度,告诉赌徒们赌博的害处,并且举出许多实例,警告他们再不戒赌,就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名誉扫地,再也无法重见天日。”甲说。
“我通常先不跟他们谈戒赌,只要求对方告诉我一共欠下多少赌债,再帮助他们拟出还债的计划。”乙说:“许多人在看到计划时,都会吃惊他讲:‘我还以为一辈子也还不完呢,居然看来远景并不差!’而每当他们这样说之后,往往就自动戒赌了,因为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也不再作翻本的空梦,而愿意勇敢面对现实,开创明天!”
对那偏向虎山行的人,拦在他前面说一百句劝戒的话,也不如以半句话指点出一条安全的道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7: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与结论
有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上的一杯尿液里,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接着便将那杯尿液递给学生。
看着每个学生都忍着呕,照样把探入尿杯的手指塞进嘴里。教授笑嘻嘻他说:“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只可惜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有位法学院的教授,上课时说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一个树洞,居然从树洞的另一边跑出了一只免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跳上另一棵大树,却在树枝上没站稳,掉了下来,压晕了正仰头看的猎狗,兔子终于逃脱。
故事说完,许多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
兔子为什么会爬树呢?
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压晕三条猎狗呢!
“这些问题都不错,显示了故事的不合理。”教授说:”可是更重要的事情,你们却没问——土拔鼠到哪里去了?”
有位教美术史的教授,在谈到古代国家使用的颜料时说:“将贝壳烧烤之后,磨成细粉,再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白色的颜料。”
接着,教授便举行考试,其中有一个是非题:
如果你在海边捡到了贝壳,带回家放进烤箱,以五百度烤上三十分钟,再拿出来磨成细粉,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黑色颜料。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完这个题目,便十分自信地答“是”。
注意结论,而忽略细节;或专注细节而忽视结论。匆匆忙忙地,以自己想当然的方法去思想,却忽略了查证的功夫,这是人们常犯的错误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7: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凡
我们常说一个人很平凡,或是很不平凡,其实每个人都兼具“平凡”与“不平凡”这两者。一个人平凡,因为他是一个人。
所以人性所具有的,他都应该有:一个人不平凡,因为他不是别人,古往今来就他这一个人,是为真正的他。
也就这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矛盾之间,在这既具备基本的人性,又有着天生不同的特性间,平凡人使自己成为不平凡,再以这些不平凡来影响平凡,造成更多的不平凡。于是:
伟大的哲学家,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不平凡的思想理论,使平凡的人们读了,能找到生命不平凡的意义。
伟大的艺术家,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不平凡的创作题材,使平凡的人欣赏之后,将心灵提升到不平凡的境界。
伟大的科学家,在平凡的事务中,找到不平凡的秩序与方法、使平凡的物质,能化腐朽为神奇。
最重要的是,这些伟大的,在创造那许多不平凡之后,却仍然跟我们一样,有爱、有憎、有喜、有悲,是那么的平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05 07: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痛苦的抉择
凶暴的敌人,一步步地接近,躲在树林里的人们知道,只要被发现,就将全部遭到屠杀,男人摹地抽出尖刀,将幼小孩子的喉管割断,以免他们发出惊恐的哭声,黑暗屏息中,可以听见仍然抱在母亲怀中,却已死亡的幼儿滴血的声音。
这是一段二次大战时,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真实故事。由于一个被割断喉咙丢弃的孩子,后来为善心人救活,成年之后寻亲,才被世人知晓这段令人谏然的往事。
有人问那孩子,你恨不恨你的父母?
孩子说:如果当时我是父母,也会那样抉择。而且若不那么做,今天也就谈不到亲人重聚这件事了。
有人问那母亲:当你的孩子被割断喉管时,你为什么能不痛哭?
母亲答:因为我当时已经想不到悲哀这件事,更被剥夺了哭的权利。
当人们做最痛苦的抉择时,常没有痛苦的权利。而当痛苦被唤起时,抉择却已经成为往事。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