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美丽旅程

一贯道的借窍,开沙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3-2014 11:4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3-3-2014 06:32 PM
我的意思是基督教是以圣经为根据;佛教有佛教的经典,回教有古兰经,道教有道教的经典,这就是各[家] 各自 ...

一貫道有好一段時日了,对於什麼宗教以什麼经典为依據,難道不了解嗎?
你不覺得自己的回復很好笑嗎?

難道回教以佛經為依據,道教以聖经為依據嗎?

各宗教當然是以各宗教的經典為依據根據。
但是各個宗教中又有好許多派系。能夠分出好許多派系是因為對經典的解义不同。
不知這樣說,你贊同嗎?

除非,你能說出某宗教某派系所譯解的經文才是真正原本教義。
不然,你只能夠笼统的指出某宗教及派系是以某经典為依據。


你應該知道各個宗教中都有各自不同派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3-2014 11:5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3-3-2014 06:32 PM
我的意思是基督教是以圣经为根据;佛教有佛教的经典,回教有古兰经,道教有道教的经典,这就是各[家] 各自 ...


不知道修什麼?這是因為基督教是以信稱義的關係吧
聖經诗歌中不是已例出不少了。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23-3-2014 11:5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14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23-3-2014 11:45 PM
一貫道有好一段時日了,对於什麼宗教以什麼经典为依據,難道不了解嗎?
你不覺得自己的回復很好笑嗎?

每个宗教都会出现一些教派的问题,这对基督教而言,是可以回到圣经原文来作根据的。

作为一个有良知,负责任的宗教。如果你欣赏某个经典,就应该尊重它的原本教义,不要利用别人宗教有一些不同教派为藉口来乘机浑水摸鱼图谋私利。对吗?

我很佩服你的耐力,
可是,你有没有尝试站在五教的立场来感受五教的愤怒?

一贯道误导五教的教义来谋私利,明知道这样做矛盾百出,也当做视而不见,宁可自欺欺人,何不考虑信靠一个自己心仪中的宗教呢?或者另立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宗教,何必要苦苦纠缠别人的宗教呢?

你不觉得这样戏弄别人的信仰其实是很没有品格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14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23-3-2014 11:52 PM
不知道修什麼?這是因為基督教是以信稱義的關係吧
聖經诗歌中不是已例出不少了。

请问,圣经教导信徒修什么?怎样修?与别教一起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14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23-3-2014 04:33 PM
您用看聖經的方式来看待孔子和老子的文章?
這不大對哦。

你的“宗教各家不離出世間或和入世間”。
好比孔子说的「道不同」,

你的“這兩種说法,看個人歷事,磨合,了解體驗等而決定它的取向了”。
好比老子说的:「和光同尘」。

你的宗教各家本應如此。能不能參透是個人
答案是孔子说:「道不同,不相為謀」。

其实,「和光同尘」不宜引用在一贯道的思想中的,因为「和光同尘」并没有融合矛盾的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4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16-3-2014 02:15 PM
叶浮萍 发表于 15-3-2014 11:48 PM
因信或因行而稱義,這個就有你們說法了。
因行稱義說法網上資料也不少 ...

嗯...
   美丽叔叔...

依我半桶水的知识...

1. 释迦的生平你知道的
      连 佛教徒 应该也没人敢讲 了解 释迦的生平 呱...

2. 孔子提倡的“食色性也”;多妻论,。。。
       我自小 儒家的经典/传记 翻过不少 ...
          中国的孔子庙 也游/拜过不少...
       可我... 还没听过那个学儒的 说过:孔子"提倡的食色性也、多妻论"咯 ...
                在大马的咖啡店 就听过不少uncle提倡的:食色性也 等于 好色呗

3. 道教除了做灵媒什么都拜
      道教没有出来前,华人本来就是对 长辈和品行代表的人 有跪拜之礼
        道教 只是在这基础上... 要求教徒:要敬负能量 要拜正能量
      灵媒... 懒惰打字了~~~

4. 圣人 见一个娶一个...

     懒惰打字了... 愿神赐福您~~~~
                                                           ~打酱油路过~

本帖最后由 子房学韬 于 24-3-2014 04:1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3-2014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24-3-2014 04:17 PM
嗯...
   美丽叔叔...

1 我的意思是说,释迦曾经抛弃妻子去寻求觉悟。这样的做法是否亏欠了妻儿?这样的行为也是圣人所为吗?

2“食色性也”其实是孟子说的,被人误传为孔子所说,这是我无意的错误。
“多妻论”是指华人社会的三妻四妾文化,这种思想形成了华人传统的「饱暖思淫欲」的文化。这是淫乱的制度,提倡这种制度的人称得上是圣人?

3道教除了注重灵媒,交灵;什么都拜。这与基督教只拜独一神的教义是冲突的。所以,一贯道把基督教与道教,佛教,儒,回,勉强连合在一起是严重错误的。结果是五教都反对,那你怎么看?

4我是说回教的圣人见一个娶一个,包括未成年的女孩。这在圣经的教导来说就是淫乱,犯淫乱罪的人怎能称为“圣人”呢?所以不可能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4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4-3-2014 05:42 PM
1 我的意思是说,释迦曾经抛弃妻子去寻求觉悟。这样的做法是否亏欠了妻儿?这样的行为也是圣人所为吗?
...

嗯...
    时间有限...不好意思~我简单说...

1 我的意思是说,释迦曾经抛弃妻子去寻求觉悟。这样的做法是否亏欠了妻儿?这样的行为也是圣人所为吗?
     i. 释迦 的作法 涉及很多的宏观因素... 非三言两语 可解
      ii.  圣人... 印度、希腊、东方、西方的"定义" 都不太一样~
        iii.  汉字的"聖"人指:能客观的运用 宏观中观微观的知识(王) 依当事人(耳口)的需求 提供实绩的建议(壬) 的人
                          *成为人、体恤人、站在人的现实光景中搭救人



2“食色性也”其实是孟子说的,被人误传为孔子所说,这是我无意的错误。
“多妻论”是指华人社会的三妻四妾文化,这种思想形成了华人传统的「饱暖思淫欲」的文化。这是淫乱的制度,提倡这种制度的人称得上是“圣人” 吗?
     i. 食色性也 是 "孔子说的",但意思是:"食" 色性也 而非 "食色" 性也
      ii. 华人 是全世界最"重女"的种族... 三妻四妾 是"全世界男人"的劣根性,而"文化" 只在连年战之后,当你的社区 因为"战火",剩下小于20女:1男 的比例时,自然出现三妻四妾的短暂"文化",这也是全世界同样的情况。
     iii. 饱暖思淫欲... 谁说只限华人,华人又几时提倡过这种制度,至少我所了解连的大马宽中、銮中、华仁、坤成等等...只听过老师校长是提倡:德智体群美忠孝礼义仁爱,没听过提倡"饱暖思淫欲”的。



3道教除了注重灵媒,交灵;什么都拜。这与基督教只拜独一神的教义是冲突的。所以,一贯道把基督教与道教,佛教,儒,回,勉强连合在一起是严重错误的。结果是五教都反对,那你怎么看?
       i. 我不觉的 道教 和 基督教 的教义 "完全"冲突,但 道教 和 基督教 原本就是 2种宗教。
        ii. 我对 一贯道 的了解很少,不过lz用的是“仁”,而孔子的“仁”不管"合"再多的教派,都只能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如果 道佛儒 完全相同,那些大儒夫子就不用 “脑筋急转弯” 想出"3个字"啊~
           虽然道佛儒的"本"相同,但追求的"质"是完全不同的呗... 就像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你找棵植物去生孩子试试~

         

4我是说回教的圣人见一个娶一个,包括未成年的女孩。这在圣经的教导来说就是淫乱,犯淫乱罪的人怎能称为“圣人”呢?所以不可能合一。
     i. 回教的教义 我...无语 ;大马回教的教义 我...更无语

            ~让神的爱和祝福 陪伴你每一天~~~


本帖最后由 子房学韬 于 24-3-2014 06:5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3-2014 11:1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4-3-2014 12:38 PM
每个宗教都会出现一些教派的问题,这对基督教而言,是可以回到圣经原文来作根据的。
作为一个有良知,负 ...

很中肯的質疑。待我有時候再復你。

疑問倒容易,要回應倒花時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4 11:1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4-3-2014 01:06 PM
你的“宗教各家不離出世間或和入世間”。好比孔子说的「道不同」,
你的“這兩種说法,看個人歷事,磨合 ...

我也很佩服你,舉一能反三。

再看看173楼,然后再來你的見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4 11:2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4-3-2014 12:45 PM
请问,圣经教导信徒修什么?怎样修?与别教一起修吗?

這個呀,修字在圣經比較佰生。遵循,守約,守戒,應該比較適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3-2014 11:3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房学韬 发表于 24-3-2014 06:44 PM
嗯...
    时间有限...不好意思~我简单说...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好想聽聽小提琴哦。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24-3-2014 11:38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01:0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4-3-2014 05:42 PM
1 我的意思是说,释迦曾经抛弃妻子去寻求觉悟。这样的做法是否亏欠了妻儿?这样的行为也是圣人所为吗?
...


先回復你的2)项。
必須再讓你深入了解一下。

所謂食色性也,出於《孟子》一書,告子上篇,全文如下,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曰:「何以謂仁內義外也?」曰:「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曰:「異於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歟?且謂長者義乎?長之者義乎?」曰:「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故謂之內。長楚人之長,亦長吾之長,是以長為悅者也,故謂之外也。」曰:「嗜秦人之炙,無以異於嗜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嗜炙亦有外歟?


這篇,是孟子與告子的一番對話。
孔子被稱為聖人,至聖先師,是儒家創始人。
孟子是孔儒后来代表的佼佼者,被稱為亞聖。
而告子的觀點,卻是往往和孟子對立的。

从《孟子告子上》,可以知道,食色性也這句話是出於告子,而不是出自孟子本人。

下來,再看《孟子》關於淫的觀點。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下》)


儒家男女授授不亲。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7%94%B7%E5%A5%B3%E6%8E%88%E5%8F%97%E4%B8%8D%E8%A6%AA
《孟子·離婁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孟子曰:『禮也。』曰:『嫂溺,則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26-3-2014 01:4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02:1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禮記坊記》

坊:是防範,防止的意思
民紀:是人民行為的準則。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為之坊,民猶逾之。故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別,使民無嫌,以為民紀者也。」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以此坊民,民猶有自獻其身。《詩》雲:「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蓺麻如之何?橫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子云:「好德如好色。」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為民紀。故男女授受不親。禦婦人則進左手。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與同席而坐。寡婦不夜哭。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以此坊民,民猶淫泆而亂于族。


《禮记儒行》
子曰: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遊之法,舉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26-3-2014 02:3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4 03:1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說,孔子時代是在世道哀微中。
這和聖經,旧約義人在邪說暴行的情景時代是相似的。

所謂,天下溺,援之以道。

你說得對,過去歷史君王是淫亂,三妻四妾的
看看《史記十二诸侯年表序時》记載著孔子與諸侯君王的時代,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纣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彊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於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同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26-3-2014 03:4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14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26-3-2014 03:13 AM
我曾說,孔子時代是在世道哀微中。
這和聖經,旧約義人在邪說暴行的情景時代是相似的。

孔子不愧为古代一个大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但是,孔子没有说过自己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也没有说过相信他的人将来的生命/ 灵魂会得到怎样的安排。
因此,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看孔子的书卷,其内容都与信仰没有关系。

如果有一些人企图把孔子的书卷连接到圣经去是因为那些人对孔子和圣经不了解的缘故。

我就举两节经文就好了,圣经排除了连接任何人的主张或著作。


圣经說: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圣经就是这样坦率,不转弯抹角的表达本身的教义。

一贯道怎能假装不明白呢?

一贯道为什么不能尊重孔子和圣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4-2014 10:5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8-3-2014 11:33 AM
孔子不愧为古代一个大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值得敬仰的人物。但是,孔子没有说过自己有什么特殊的能力,也没 ...


因为你只对聖经了解,从聖经为出发点,以聖经为中心。一直以来我不觉得有不对。
但是,如果你要了解其它宗教,那么首要先放下自己所了解及成见。我说了很多次。

孔儒学是以人道达天道。何必谈鬼神其它等的?
旧约,因为人的邪恶淫乱,上帝才降刧,也把義人妥善安置。
簸箕,我们道中指善恶分班。

孔儒难道不是呼吁人们要成为君子,乐天而知命吗?義人难道不是也如此吗?
義人所以为義人並非因为他信仰,而是他的作为是遵循義理而非背道而驰的。而且他心中有天,知道[道]的遵贵而遵循。

所以儒家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身物昭著,莫不自染己心焉。故賢人驅身物於昭著者,以其心物未慎於隱微也,心物弗慎於未動之間,貪嗔癡愛遂熾焉,而現於言行矣!此謂之身物昭著者也。故驅 身物者,即曰覺心源也。心者易動,深恐始勤終懈,是病焉。則身物復昭著矣。如能始終覺心則亦漸趨於覺性矣!及其成功一也。此謂物不格不可以致其知。

所謂誠其意在致其知者。故心物未發謂中和,良知性也。心物既發謂動機,紛乘意也。是以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以復其良知,而臻於至理矣。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2),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3),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及樂之未發謂之中。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有,天下之大本也(4);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5)。致中和(6),天地位焉(7),萬物育焉。


创世纪,起初创物主创造天地人万有一切,当时创物主用意不是要有如以上所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吗?
起初,不能致中和的,就是人呀!!人不守中和,被诱惑引诱了。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9-4-2014 11:3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4-2014 12:2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旅程 发表于 24-3-2014 12:38 PM
每个宗教都会出现一些教派的问题,这对基督教而言,是可以回到圣经原文来作根据的。
作为一个有良知,负 ...


每个宗教都有教派。
有教派的分别,就是因为对经文有不同的译注解法。
所以你所谓根据原文,那到底是跟那一派系的原文解说??
三位一体或因信称義等等,各派也有各意解纷说呀!

愤怒。各聖人如有愤怒的是,不守道義的人吧!
耶圣接受牺牲洗罪。气那些乱道不遵循者。
忍辱大仙,行六度,佛陀气怨何有?
孔圣君子固穷,何气之有?
老子倒骑青牛出关外,心存何气?

各聖人的用意就是要达到,福音传遍,佛法广渡,孔孟礼运,大道汎兮。

曾几何时真理是以宗派为别?却不以道真道義与否来分别了?

道二呀,仁与不仁之分。
是道则进则相谋则和光。
非道则退则不和唯同尘。

本帖最后由 叶浮萍 于 10-4-2014 12:44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14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9-4-2014 10:51 PM
因为你只对聖经了解,从聖经为出发点,以聖经为中心。一直以来我不觉得有不对。
但是,如果你要了解其 ...

无可否认,中国古代有不少优秀的学者,他们有很好的价值观。他们的学说成为中国人宝贵的遗产。
所谓的以人道达天道是学者内心的一种期盼,学者本身是被动的,不能掌控的。因此,学说归学说,它是属于哲学教育的领域。
你说的不错,我是从圣经为出发点,以圣经为中心。因为我所要表达的就是以信仰为中心。
哲学教育与基督信仰本质上是两回事,哲学是人的道理;圣经是上帝的训示。所以,是人与神的本质不同。
一贯道的主张是要上帝来配合人的道理;然圣经的教导是人要服从上帝的旨意。凡是与上帝对抗的都不能回到上帝的国。
当然,没有人能够强逼你要相信上帝,但是,一贯道却冒用基督教的名来对抗上帝,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应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4-2014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浮萍 发表于 10-4-2014 12:24 AM
每个宗教都有教派。
有教派的分别,就是因为对经文有不同的译注解法。
所以你所谓根据原文,那到底是 ...

旧约圣经原文是希伯来文;新约是希腊文。
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翻译本,不过,有些新的修订本就是为了要更加符合原文。
三位一体或因信称義等等,各派也有各意解纷说呀!

三位一体或因信称義都可以从圣经里查到证据的。
愤怒。各聖人如有愤怒的是,不守道義的人吧!

就是因为一贯道的人不守道义利用别人的宗教名誉来改头换面,浑水摸鱼。
各聖人的用意就是要达到,福音传遍,佛法广渡,孔孟礼运,大道汎兮。
曾几何时真理是以宗派为别?却不以道真道義与否来分别了?

你上面所说的都不是基督教的宗派,所谓基督教宗派都是以圣经为教义的,其核心信仰还是耶和华上帝,救主耶稣基督。

本帖最后由 美丽旅程 于 10-4-2014 12:04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2-2025 11:21 AM , Processed in 0.1060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