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尋夢人

鬼节谈超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09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8/176#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谢谢佛国 哥哥的分享,很棒


[img][img][img]




(被人赞叹你【美丽、庄严。。】当然会开心啦,不只是人之常情,也是天之常情)

有道理

[quote]这部经前部听到的天神名字,大多是夜叉,而在注视书也提到,如果佛弟子在有难时,呼唤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来帮忙。
这样的思想,根本就是与《药师经》里头所提是异曲同工。而这部经,似乎也有提到【十二夜叉】的名字,至少有提到Kumbira。《药师经》也是有提到这位。





这部经,虽然前面是有几句偈诵,都感觉到是有【佛法】的味道,在赞叹阿罗汉的素质。
其实,认真的去研究的话,就会发现有些地方词义模糊。
不懂是在说天神还是比丘。
而此经的其中一个翻译者(wisdom版),更直接指出,这部经前后行文很不协调。
其实前面的部分的偈诵(还没赞叹天神之前),其实是出现在《相应部》里头,是一模一样的那种。


可能觉得只有赞叹天神会落入神教吧,从赞叹天神/佛菩萨到导入佛法僧到甚深佛法,在大乘里是相当普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4-9-2009 12:25 PM 发表
有听说过, 没有遇过, 佛国大大应该遇过这样的案例吧?

当然佛陀的心,最强。
那阿罗汉的心强不强?

在修行的生活里三法印无常, 苦, 无我的考验是必然的


其实ho
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这个词先出现在汉传经典,所以还是尊重会他们的解释。
无常, 苦, 无我是Tilakkhana
Lakkhana相等于马来文的Laksana,指特相,相,标识等。characteristic

做莫你们没有给他一个新词咧?
比如三特相,也不错啊?
不懂Mahinda尊者如何翻译这个词?

佛陀强,阿罗汉也强。
三特相,也强。
可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谁都要面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1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经前部听到的天神名字,大多是夜叉,而在注视书也提到,如果佛弟子在有难时,呼唤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会来帮忙。
这样的思想,根本就是与《药师经》里头所提是异曲同工。而这部经,似乎也有提到【十二夜叉】的名字,至少有提到Kumbira。《药师经》也是有提到这位。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Kumbira?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将、
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7# 尋夢人 的帖子

某个晚上他们偷遛进庙里,用黑狗血泼大堂的佛像.
早上师父起来看到了,大概知道什么事.
出家人与世无争,怎会与人斗法?
于是就拿布来抹干净就算了.
怎知一抹之下就中降了,而且是致命的针降.
他当时就感到很不舒服,抹完之后就去休息.

到下午时更难受了,他就进入定中把针降迫出来.
之后就没事了.


尊者本身也有相关方面知识还是纯粹靠甚深禅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4-9-2009 12:38 PM 发表
谢谢佛国 哥哥的分享,很棒

可能觉得只有赞叹天神会落入神教吧,从赞叹天神/佛菩萨到导入佛法僧到甚深佛法,在大乘里是相当普遍的.


我研究了此经有些日子了,所以有点小小的心得。。。

至于会不会落入神教呢?这个应该不大可能。
因为整部经的中心还是佛陀。
天神都是来【拜见】佛陀。即使是大梵天王都来了。
这部经的赞叹,只是限于让天神feel good 而已
而这样的经文,也只有这样一部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2#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无常, 苦, 无我是Tilakkhana
Lakkhana相等于马来文的Laksana,指特相,相,标识等。characteristic

做莫你们没有给他一个新词咧?
比如三特相,也不错啊?


所以涅磐不适合归纳于Tilakkhana Lakkha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9-2009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4-9-2009 12:44 PM 发表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
宫毗罗大将、Kumbira?
伐折罗大将、
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
頞你罗大将、
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
波夷罗大将、
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
招杜罗大 ...


宫毗罗KumbhÊra: 意译为蛟龙,顶有金龙相,为北方天王的十二夜叉大将之上首,主领夜叉,誓愿守护佛法。它住在王舍城的一個山上,與佛教有密切關係,可說是最有功績的一位護法夜叉。据说:佛在世時,它以赤誠心,处处护法。有一天,釋尊從靈鷲山麓經過,提婆達多暗中由山頂推下一塊大石頭,想擊害釋尊,為宮毘羅所見,連忙用金剛杵迎擊,巨石便即粉碎!

印顺导师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4-9-2009 12:47 PM 发表


尊者本身也有相关方面知识还是纯粹靠甚深禅定?


应该懂一点自卫术。。。
这位尊者在泰国修行多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9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4-9-2009 12:50 PM 发表


所以涅磐不适合归纳于Tilakkhana Lakkhana?


“诸行无常”,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感到厌倦。这就是朝向清净之道。
“诸行是苦”,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感到厌倦。这就是朝向清净之道。
“诸法无我”,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法句经277-279》


从以上的文句来看,涅磐不在三特相里头。
详情问三法印最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9#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这样啊,难道南传佛教不把苦的止息(涅磐)作为佛法的准绳之一吗?
还是在南传佛教,Tilakkhana Lakkhana不是作为佛法非佛法的判断?

[ 本帖最后由 upatissa 于 14-9-2009 01:0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4-9-2009 01:02 PM 发表
这样啊,难道南传佛教不把苦的止息(涅磐)作为佛法的准绳之一吗?
还是在南传佛教,Tilakkhana Lakkhana不是作为佛法非佛法的判断?


所以我说,Tilakkhana不是三法印。
三特相Tilakkhana只是用以形容世间的真相。
是这世间之常法。
《法定经》云:『无论如來出现于世间与否,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法定性。一切行是无常。。。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是无我。如來圆满觉悟观照此真理。圆满觉悟观照之后,他即敘說、教示、建立、阐扬、解说,而勋显之:一切行是无常。。
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是无我
《增支部3.1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4-9-2009 01:21 PM 发表
所以我说,Tilakkhana不是三法印。
三特相Tilakkhana只是用以形容世间的真相。
是这世间之常法。
《法定经》云:『无论如來出现于世间与否,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法定性。一切行是无常。。。一切行是苦。。 ...

三特相与三法印的分别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4-9-2009 01:34 PM 发表

三特相与三法印的分别是?


三法印即1.諸行無常,2. 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或寂滅涅槃。
Ti Lakkhana(我翻译为三特相,Thanisaro 比丘翻译lakkhana为characteristic)是
1.诸行无常”,2.“诸行是苦”,3.“诸法无我

而三法印一词,也似乎没有出项在经典中,而是后人整理。
如:智度论二十二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

但是三法印的内容,在经典则经常可以看到。
如:
《雜阿含經》卷十(二六二經)
如是我聞
一時。有眾多上座比丘住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佛般泥洹未久時。長老闡陀晨朝著衣持缽。入波羅奈城乞食。食已。
還攝衣缽。洗足已。持戶鉤。從林至林。從房至房。
從經行處至經行處。處處請諸比丘言。當教授我。
為我說法。令我知法.見法。我當如法知.如法觀時。諸比丘語闡陀言。
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

三法印有時說四法印,也就是加上「一切行苦」。

如《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8)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八)》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非獨在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中為尊。
乃至世間人民中獨尊。今有四法本末。我躬自知之。而作證於四部之眾.天上.人中。
云何為四。
一者一切諸行皆悉無常。我今知之。於四部之眾.天上.人中而作證。
二者一切諸行苦。
三者一切諸行無我。
四者涅槃休息。
我今知之。於四部之眾。於天上.人中而作證。是謂。比丘。四法之本。是故
於天上.人中而獨得尊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No. 125 增壹阿含經 (卷18)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九)》
今有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云何為四。一切諸行無常。是謂初法本末。
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苦。是謂第二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無我。
是謂第三法本末。如來之所說。涅槃為永寂。是謂第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
是謂。諸賢。四法本末。

而南传方面,
“诸行无常”,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感到厌倦。这就是朝向清净之道。
“诸行是苦”,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感到厌倦。这就是朝向清净之道。
“诸法无我”,当以智慧知见这点时,他就会对苦感到厌倦。这即是朝向清净之道。
277. "All conditioned things are impermanent" — when one seesthis with wisdom, one turns away from suffering. This is the path topurification.278. "All conditionedthings are unsatisfactory" — when one sees this with wisdom, one turnsaway from suffering. This is the path to purification.
279. "All things are not-self" — when one sees this with wisdom, one turns away from suffering. This is the path to purification.


《法句經第二十章:道品277-279》
而在我刚才所提出的经典,《法定经》,也是说明这三种特相而已。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三特相是修道者必须去体会、与慧观(sees this with wisdom)的。

而在《法句經第二十章:道品289》提到:
了知此義已,智者持戒律,通達涅槃路──迅速令清淨。(了参法师译)
289. Realizing this fact, let the wise man, restrained by morality, hasten to clear the path leading to Nibbana.
(Acharya Buddharakkhita翻译)

由此可知,不管南传北传,修行都是导入涅磐。
北传三法印为何没有了”诸行是苦“呢?
因为”无常故苦“。所以也无需说出来。

而至于大家是否要接受三特相不定然等同于三法印,
那就请智者各自衡量吧!

说了一大堆,希望你能明白。
总结就是
三法印是汉传经典的特有名词,有其固有的定义。即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这与tilakkhana的内涵是有分别的。


结束。



[ 本帖最后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4-9-2009 02:5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3: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3#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原来如此。谢谢师兄的解释。

我学的南传只听过苦、无常、无我。

个人觉得用苦、无常、无我来解释,最直接了当不过了。

至于师兄翻译为三特相嘛,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4# peggy_str 的帖子

画蛇添足与否,就看我们是否尊重【三法印】这个字眼的定义了。
现在流行用新的翻译,我只是跟风罢了。。。
至少,三特相符合characteristic/ lakkhana的字义。

既然新派的翻译提倡,少用北传留下来的字眼,
以免让人误会。比如比丘/比库等,
为何这个字就是画蛇添足呢?

我也不否认
苦、无常、无我直截了当。
但是,这不是三法印的定义。

我要交代的已经说完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2#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南传巴利语“增一部”及《法句经》则立三法印为:1、一切行无常;2、一切行苦;3、一切法无我。增“涅盘永寂”为四法印

《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今有四法本末,如来之所说。云何为四?一切诸行无常,是谓初法本末……一切诸行苦,是谓第二法本末……一切诸行无我,是谓第三法本末……涅盘为永寂,是谓第四法本末。

Tilakkhana就是三法印..
加涅槃寂靜为四法印..

因为sutta算是manta
那Tilakkhana也算是dharmamudra有何不可??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4-9-2009 07:3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9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4-9-2009 04:20 PM 发表
Tilakkhana就是三法印..
加涅槃寂靜为四法印..


统一起来叫“一实相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3#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佛国哥哥贯穿南北,不啃不卑,中立中肯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在不违反自宗的教义下,而揭发他宗的佛法教义态度,值得法音的佛教效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5#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南传的三特相,除了宣说诸法实相/特相,三特相在南传是否有用来判断佛法非佛法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1-9-2009 07:55 PM 发表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san/abstract/chapter3-1.htm

详细的说明。
请看以上链接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4-9-2009 11:44 AM 发表


erm。。。我有看过这部经的注视书。。。
是有看到说天神喜欢这部经,故事是这样的。。。(我大概记得而已。)
在觉音论师对这部经的注释是提到。。。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年轻比丘,住在山洞里。(不懂是在 ...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14-9-2009 02:48 PM 发表


三法印即1.諸行無常,2. 諸法無我,3.涅槃寂靜或寂滅涅槃。
Ti Lakkhana(我翻译为三特相,Thanisaro 比丘翻译lakkhana为characteristic)是
1.诸行无常”,2.“诸行是苦”,3.“诸法无我“

而三法印一词, ...

感谢佛国大大的分享,

让我在次感受到当初看到这些经典时的法喜充满,

佛国大大的分享之善业成为止息一切苦的助缘,

Sādhu!Sādhu! Sādh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6:55 AM , Processed in 0.1387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