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3|回复: 29
|
大鹏展翅 冠军成长之路--吉新鹏心路历程篇
[复制链接]
|
|
这是一则有关于2000年奥运冠军-吉新鹏的心路历程篇,从他小孩子的阶段到长大拿下奥运金牌的点点滴滴。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曾经拿下世人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然后就宣布急流勇退。现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吉新鹏的故事!!
1. 60天
2. 三岁时
3. 5岁时
4. 7岁了
5. 8岁入体校
6. 11岁
7. 爸爸来厦门为我做后勤
8. 考试第一名
9.第一个洲际比赛冠军
10.睡在我旁边铺的兄弟
11.大比武
12.帮助过我的人,王德柱叔叔
13.严师慈母-翁建德教练
14.羽坛金牌教头李永波总教练
15.钟波教练
16.羽坛“教父”汤仙虎
17.出访欧洲(图6张)
18.军事"秘密"外泄(图)
19.为孩子们送去新的希望
20.西班牙斗牛让人震撼
21.我当了回飞行员
22.日本公开赛
23.奥运前的最后一战
24.出征奥运会
25.到达奥运村
26.奥运会第一二场比赛
27.八进四对陶菲克
28.四进二半决赛战盖德
29.奥运决赛对阵叶诚万
30.奥运村的"头"等大事
31.奥运村趣闻,金牌保原样
32.10小时疯狂签名的航程
[ 本帖最后由 醉八仙 于 3-7-2007 04:4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60天
我来啦!看到这么卡娃依的照片,我都乐!
我出生于1977年12月30日,这张是我出生后60天的照片。
妈妈回忆那段时光时是这么说的:“这孩子光见长个不见长肉,不像别的孩子有那种胖乎乎的感觉,但是他却特别的精神。我常常向同伴诉苦,只要这小家伙醒着你就别想能安静地待会儿,你得逗他玩,陪他说话,他会瞪着大大的眼睛,挥着小手,蹬着小腿冲你笑个不停,否则就叫个不停,再不然就亮开嗓门哭一通,一定要你放下一切事情,抱起来陪着他才会罢休。总之只有他睡着了才能得以安静。不管白天还是晚上,甚至是半夜。”
好动的性格与生俱来,这可能也是我长大后喜欢羽毛球的动力所在,看来这也算是天赋之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岁时
三岁了!妈妈的同事都称我为“小王子”、“美男子”。
当时最喜欢的玩具就是各种类型的大大小小的枪,什么手枪拿在手上都可以叭叭叭的玩上一阵子。好玩,好动就是我的本性。等到该上幼儿园了,别的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儿园光知道哭,而我只是觉得新奇,怎么也坐不住,东转转,西瞧瞧,一会儿也闲不住。老师甚至说过要带我去看看有没有多动症。估计老师也是受了我不少苦啊,呵!其实我就是求知欲特强,对什么事都好奇而已。但是如果老师讲故事、在家看电视电影或者做我喜欢做的事时,就会很专著很安静的一呆就是半天。小时候记忆力也特别好,讲过的故事第二次再给我讲时,我都能指出老师讲得与上次不同的地方。
记得80年,在上幼儿园前,爸爸妈妈想让我开眼界长见识,带着我去首都北京玩。到了长城脚下,可来劲了,蹬蹬的自已就往上爬,非常勇敢。在北京的这次旅行中,总是闪着大眼睛,晃着小脑袋不停的东张西望,不知道有多少个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的,脑袋装了不知道多少新鲜的东西进去。
在返湖北的路上,客车停在路旁吃饭,吃完饭后爸妈一前一后把我放在中间准备上车.(因停着很多车,上车的路也只能一个人通过)走着走着走散了.车又马上就要开了,后来据爸妈说一个留在车附近找,一个原路返回找,正在找得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我却一摇一摆的自已回到了我们乘坐的车上.事后爸妈问我上哪去了,我说:上了一辆车后发现座位上的东西不是我们的,就赶紧跑下来,自已找到了我们乘坐的车.因为这件事在爸妈眼里三岁多一点的我已经算很懂事了,知道想问题了.
据妈妈回忆讲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们下班接了鹏鹏回来让他在楼下院子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个大概五六岁的男孩子看他在吃萍果,就抢了他萍果去吃,他不哭不叫跑回家拿了把小刀就向那男孩子后脑勺划去.吓得我们抱着那孩子就往医院跑.从那以后我们把他管得更紧了.没有大人的倍伴不敢让他一个人在楼下和小朋友玩了.就怕他伤了别人也怕别人伤了他. 但是后来想想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孩子有很多天性的东西是不应该去压制的,应该是正确引导的,否则或多或少对孩子的今后成长道路会有一定的影响.新鹏在十多年前一次探家时也说过,他现在的内向性格就是我们以前把他管得太紧而形成的,使得他与外界交流时总有些被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岁了
六岁半,上学没几天班主任告诉爸妈,你们的孩子很聪明,就是太淘气。
上学不久数学老师告诉妈妈每次讲完一堂新课时,会习惯性的问同学们听懂了没有,而这个时候我总会最大声说听懂了。其实我也是跟着其他同学起哄的,没太在意。有一天,我又在下面叫听懂了,老师认为不可能,因为他今天讲的有点难,估计还得再讲才行。于是老师就朝我讲到:“那你上来演算给大家看看。”
没想到,最后我真就给把这道题给演算出来了。从那以后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更加喜欢我了,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尽管家里没有什么“体育基因”,但从晓好动的我很善于跑步,个头也比同龄孩子要略高出一些,所以刚刚进大赛巷小学读书就被体育老师挑进了田径队和足球队。
一年级下学期的一天,市体校的羽毛球教练项平和刘政慧到学校里找“苗子”。每个教室走了一圈之后,两位教练没有什么发现,颇有些失望地往校门外走准备离开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项平教练这时候不经意地向操场上瞥了一眼,而这一瞥也正是改变命运轨迹的起点之一。
项平教练近照
项平教练后来在回忆见我的第一感觉时说:“一个穿‘背带裤’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正在操场上和同学踢球的孩子跑动格外敏捷,看上去很些与众不同。”
经过几天的仔细观察,两位教练终于决定找到家里来了,目的很明确——让我去打羽毛球。其实当时爸爸妈妈应该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们并不想我去做一个专业运动员,而是希望我好好读书。
于是两位教练却一个劲的劝说我爸我妈,说我的身材、个头、灵活性等等方面,都非常非常适合从事羽毛球运动。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加上爸爸妈妈再一想,我每天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他们都在上班,我也没人照顾,而且当时实在是非常淘气,每天下午一放学就跑四处去玩,于是爸妈合计了一下觉得利用放学后的这时间有人把我管起来,这样一来同时还可以锻炼身体,未尝不是件好事。
就这样,我就走进了体校。
起初爸妈担心我因为打球影响学习,还和我订了个约定,如果打球影响了学习,学习成绩下降就不能打球了。我当时觉得打羽毛球挺好玩的,就表示了球要打,书也要读。后来我一个人到了厦门,我都一直都遵守着这个约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8岁入体校
8岁进少体校。至打进少体校,每天清晨都得六点起床,六点半到校出操。晚上,当别的孩子吃完饭到外面玩耍,我才在妈妈的倍伴下汗流浃背地回家,洗了澡吃了饭,还得乖乖地拿上书包回到房间做作业。
每天都紧张得象打仗,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都得起早贪黑,连星期天都不能休息,爸爸妈妈都有点不忍心让我继续练,特别是看到有时被冻得通红的脸和手,他们心痛了,劝我休息一天吧,我却会学着爸爸给我说的“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座右铭去劝爸爸妈妈支持我继续打下去。
经过一番努力,在1985年省七运会上拿到了块铜牌,这也是我运动生涯中的第一块奖牌。拿到奖,得到了我的第一笔奖金40元,我就用这“第一笔”钱为爸爸买了件驼绒袄子,他每天上班太远,为了支持我打羽毛球,连件大衣都舍不得买。用自己付出的努力来回报家里人,我感到很幸福。
自从拿了第一块奖牌,我的信心大增,训练更加自觉和刻苦了。每天为了加量总是跟在大人的自行车后面跑到学校。夏天汗如雨下,冬天就是件单衣也全是汗水.
在体校,有一天,和同学们在教室二楼走道上玩捉迷藏,为了让同学找不到我,我竟然翻到栏杆外,高兴忘形时,从楼上摔了下来。在病房里还绑着绷带,我就着急着要赶紧去打球,气得爸爸妈妈给我说:“我们不打球了,好好读书得了”。我听后急得眼泪都流出来“球要打,书也要读”。我太喜爱羽毛球了,我不愿就这样放弃。幸亏这一摔并没有摔出什么毛病,否则以后真不能打球了。看我小时候有多淘气。
1989年,在湖北省少年运动会上,因伤缺练三个月的我,竟然在单打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出呼大家的意料。紧接着在湖南益阳举行的全国少儿羽毛球男单比赛中位列第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岁
小学毕业考试考得不错,父母想着让我放弃羽毛球好好上学。毕竟打球这条路太难走了,而且妈妈家长辈全都是大学生,他们就我一个孩子,自然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好好读书,不想过早的把我的前程给定下来。
在我参加完湖南益阳全国羽毛球比赛准备升中学时,当时正在正为厦门组建第一支羽毛球队奔走的苏文全教练看中了我,几次三番到家里做工作。妈妈有些疑惑地问苏教练:“为什么比赛中的第一和第二名您不选,却偏就看中第五名的吉新鹏呢”?苏教练的解释是,凭他的经验判断这个孩子更有潜力。苏教练告诉我母亲:“你家孩子有打球的意识,是用脑子在打球。”最后,妈妈以爸爸出差了暂时推托了苏教练。
但是执着的苏教练此时已经下定决心要把我带到厦门去,于是在湖北沙市一呆就是半个月,“软磨硬泡”最终说动我父母带我去厦门看看之后再做最后打算。盛情难却,于是父母心想着就当带我去玩一趟,准备去的时候可是什么行李都没带。
当时我自己却已经有准备要去厦门了。临走前一晚亲朋好友都来送行,我一个人躲在房里,躺在床上暗自流泪。妈妈进来看到之后,一个劲说要把票退了,最后把我急得叫了起来,我告诉妈妈:“我一定要去,我球要打,书也要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来厦门为我做后勤
初到厦门的日子是艰苦的,运动量加大了许多,最让我不能适应的就是一天紧张训练下来一点食欲都没有。以前在家再累只要一看到爸爸做的饭菜就会食欲大增,但现在眼前这清淡的海鲜却怎么也提不起我的味口来。饮食和体能之间是息息相关的,1994年正是我上体能出成绩的时候,我吃不下饭势必对体能有很大影响,这让教练非常着急。最后,翁教练也只好向我父母求招了。(这事当时我并不知道,只听说爸爸内退之后来厦门住阵子时间)
直到多年以后通过媒体报道才知道,当时家里正是非常困难的时候。外公外婆都已年过七旬而且身体状态很不好,都需要照顾。但是为了我的前途,家里商量之后最终决定让爸爸从单位设备科岗位上退了下来,办了内退手续之后借钱来了厦门,住在训练场搞基建时没有拆的10平方米小门房里。
从此,爸爸一边守门,一边照顾我的生活。每天早上上街买来我爱吃的菜肴,给我做着可口的饭菜。而他自已却粗茶淡饭的,还不让我看到,有时我让他和我一块吃,他总装成吃得很饱了的样子。就这样大概用了半年时间,我的身体渐渐强壮了起来,头发也变得黑亮了许多。接着在全国青少年大比武比赛中,我只输掉了一局比赛。这也算是我羽毛球生涯中的第一个亮点吧。也就在这段时间,我进入了李永波指导的视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第一名
记得我刚从家到厦门那会电信条件还很落后,爸妈为给我打个电话经常会在邮局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到了厦门之后第一个春节,妈妈从老家沙市来看我,这一路上没少吃苦。因为当年没有直达火车,先要从沙市坐船到九江,到九江的时候已经半夜三点了,妈妈拎着四十多斤重的脐橙走上码头一百多步阶梯,后来偶然一次机会才听起这段往事,她差点从阶梯上摔倒,但自始至终都牢牢地提着手里带给我的脐橙。
我至今想起来都很感慨,真不知妈妈当时是怎样到达厦门的。
妈妈来了,我们都特高兴,但是第二天我训练回来却看见妈妈在抹眼泪。因为在家大小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生活中自立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好的。妈妈之所以流泪,是看到我内裤橡筋松了都不懂得买,我只是用针围着裤腰缝了一圈,其实这样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妈妈念叨着说,真不知我一个人这些天是怎么过的。
打那以后,无论怎样每年的春节妈妈都会来厦门和我一起过,一直到我去了北京。当时由于经济上原因,爸爸妈妈不能一块来。(上回说过爸爸后来到厦门照顾我,那已经是我来5年后的事了)
在备战第七届省运会时,大概有一学期的课都给拉下了。利用探亲的时间我把课本带回了家,让妈妈找他的同学万老师给我补一下课。
一本书只有两周的时间,妈妈请万老师上完课后一定要出题考一考我。三张综合试卷做完后,万老师告诉妈妈:“真是可惜,这孩子其实是个读书的料,打球浪费了。”妈妈笑着说,不聪明球也打不好啊!中专毕业考试,我考得很好,兑现了自己“球要打,书也要读”的诺言。妈妈还问我抄的谁的,我当时颇有些愤懑的回答到:“妈妈,我在班上考的是第一名,我能抄谁的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洲际比赛冠军
第一个洲际比赛冠军
到了厦门之后第二年也就是1990年12月份的时候,我获得去香港参加亚洲柏力杯羽毛球赛的机会。
尽管从小就习惯了东奔西走训练比赛,不过在拿到香港比赛组委会发来的邀请函时自己还是特别兴奋,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洲际比赛,而之前对香港的直观印象不少是来自港片,比如风靡一时的《英雄本色》系列电影曾经让我百看不厌。
出发之前,对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颇有些期待。教练对我们这些孩子的心理肯定是了如指掌了,所以特别叮嘱大家千万不要到处乱跑。
大多数比赛细节我记不太清楚了,只是有印象半决赛开始对抗变强,等到决赛碰上身旁这位台北选手,可以说他的技术已经到了一定水准。我模糊的记得当时自己就一直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赢一定要赢,而当时的指导思想也没有太多,就是不要失误,争取多拍,拉开调动对方。
最后赢下来比赛我很开心,不过因为那时性格实在太过腼腆内向,所以这大概也是这张领奖图上自己没有笑容的原因吧。
回到房间后我拿着小奖杯琢摸了好半天,那一刻自己要打好羽毛球的信心和决心也就更足了。由于意义特殊,这座小柏力杯一直都摆放在爸爸妈妈后来为我做的荣誉柜里。
除了冠军奖杯之外,这次香港之行还收获了一笔宝贵财富。因为所有选手比赛住宿都集中在一起,所以期间跟台北、香港、澳门的不少选手都成了朋友,后来大家在一些比赛中见面时还常常会聊天叙叙旧。
比赛全部结束后,组委会组织带大家到海洋公园玩了一趟,还坐油轮游览了著名的维多利亚港,当时的心情肯定是很happy啦。
从那以后,自己一共去过6、7次香港,后来再去的时候很多都是以访问活动的名义了。当然了,长大以后再到香港,恐怕也很难找回那份童心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在我旁边铺的兄弟
和刚成立的羽毛球队一样,厦门体育中心当时也处在起步阶段,尤其在硬件条件方面。头一年多时间,我们羽毛球队队员住在篮排球馆休息室改造成的两个大房间里,平时训练则是在羽毛球馆,而其实当时厦门体育中心也就这两个场馆。
初期男队有王毅、李荣、高晓冬等一共8个人,而我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印象中每天晚上熄灯之后,大家免不了你讲一句我插一句海阔天空神侃一顿,到最后可能就剩下一个继续在那说啊说,回过神来才发现没有人搭理自己,再大声一问才知道旁边的哥们早已进入梦乡了。相信住过集体宿舍的朋友都有过这番经历吧!
一年多后体育宾馆落成,整个宾馆一楼成了羽毛球队的新宿舍。在这一年多中,队伍人员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在新鲜血液补充进来的同时,也有“老队员”离开了这个集体。我们宿舍从辽宁来了个比我更小的王鹏,也许东北人性格天生就比较开朗吧,因此别看这王鹏年纪不大,但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了。这小家伙肚子里可真是藏了不少主意,记得最深刻的是:宿舍房门常常被打开一道缝半掩着,等进屋的人把门一推——后果就是被浇了个一头雾水。后来看周星驰的《整蛊专家》,捧腹大笑之时我还想起过这段趣事。
搬到新宿舍后,林丰玉指导就住在我们旁边,这边房间有什么风吹草动打打闹闹,林指导那边听得可是一清二楚的。每次他询问“昨天晚上你们屋怎么那么吵”之后,接下一段时间我们便不敢再放肆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过我的人,王德柱叔叔
在厦门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89年我离家只身到了厦门,妈妈的同事高医生看到妈妈一提到我就会伤心流泪。就主动告诉妈妈,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战友,王德柱在厦门一七四医院当院长,可以介绍我们认识,托他帮忙照顾我,妈妈高兴极了。
89年春节,妈妈带着我去了王院长家。王院长和殷阿姨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因都是湖北荆州人,大家一见如故,有讲不完的家乡事。
打那以后,每逢星期天只要他们有时间,就一定会开着车带着零食来看我,还把我接到他们家里改善改善伙食.在王叔叔家能吃到地道的家乡菜。
也是因为有王院长在厦门帮忙照顾到我,让妈妈放心了不少。现在妈妈还念念不忘,当年我如没王院长的经常照顾,真不知中途我会不会被家里接回去不打球了呢!
在2000年悉尼夺冠后,王叔叔第一时间给我家打来了庆贺电话。我回到厦门,他和殷阿姨第一时间到宾馆接我们,到他医院和他的战友们一同为我庆功。
感谢王叔叔对我的照顾,我回厦门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去看望你们。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5: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师慈母-翁建德教练
从厦门队到国家队之间近7年的时间,专门负责男单项目的翁建德教练与我几乎天天形影不离,呆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与自己儿子相处的时间。那时,由于我的力量比较差,每次进行力量训练时,翁教练都要在旁盯着,给我数次数。
翁导的孩子跟我一般大,在这个阶段是很需要母亲的关怀和支持的,但当时由于全心放在对我的培养上,把自己孩子高考的事给忘了。后来,翁导的儿子自费就读于重庆的一所学校。
记得2004年我在厦门办结婚的时候,敬酒的时候,翁导的儿子,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开玩笑地对说“如果我妈妈,当时不是全心培养你,也许今天我也成大器了”,我听了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滋味,确实翁导对我倾注了太多的母爱了。功夫不负苦心人,我终于在1996年入选国家队。
1997年,当时由于厦门队不能参加全运会,队员由福建队先选,其余的则可以转会代表其他省队,我作为厦门男队第一主力被福建队挑中,但由于种种原因福建队竟未给我报名,结果我成了国家队选手中唯一没份参加八运会的队员,对一名正处上升期的年轻队员来说,失掉在全运会锻炼的机会非常可惜,而且还要等上四年才能等到下一次的机会。也正是在翁建德教练的鼓励和帮助下,才使我打消了放弃退队的念头。
后来进了国家队,我在遇到挫折时除了找自己的父母深谈外,还会同翁导“交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钟波教练
1996年2月10日中国羽毛球队二队正式成立了,我有幸成为二队的第一批运动员。当时男单组二队的主教练是钟波,我们一起在艰苦的条件下奋斗了三年。
记忆犹新的是当时我们住在地下室,墙壁一旦碰到霉雨季节,墙皮整片整片地脱落。那时除了立志拿比赛的冠军,我们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早点能搬到一队住的板楼里面去住,那就意味着我们要赶超一队,才能够如愿以偿,除了白天的训练,晚上吃过饭,大家会背起拍包到球馆,继续熟练技术,一心一意想着要提高。钟指导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苦和累,化作我们拼搏的斗志。
每到晚上,整个二队四个项目的所有教练和队员三十几号人都会围到一起看新闻联播,因为当时只有一台电视机,大家都很开心,每个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全男队就一台洗衣机,大运动量地训练,每天都得换洗衣服,可怜那洗衣机24小时地转个不停,为了保证运动员休息,钟指导和其他教练们只能等我们都洗好了,才能轮到他们洗。
地下室的日子,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阅历。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大家住着单间的公寓,但是那样的日子所带来的快乐,现在的队员是没有办法体会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7-2007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7-2007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现在是带领中国羽球青年团么? |
|
|
|
|
|
|
|
发表于 5-7-2007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說,虽然他是奧运冠軍,但我並不欣賞他.
觉得他的成就比不上夏宣泽,卻老是借用"奧运冠軍"的頭銜发表一堆"伟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7-2007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yeane 的帖子
虽然大家都不看好吉新鹏,但他在夺冠之路还拿下不少高手啊!!!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