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083|回复: 134

雪隆区有哪些佛学班可以介绍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2-2018 07:5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有什么介绍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阿弥陀佛56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2018 09: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靠近Pasar Seni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2018 09: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女 发表于 2-12-2018 09:09 PM
靠近Pasar Seni有

那个佛堂或团体的名称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8 09:5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st2013 发表于 2-12-2018 09:16 PM
那个佛堂或团体的名称是什么呢?

菩提工作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8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18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12-2018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18 06:04 PM 编辑


佛学常识课本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小序一

‘ 佛法 ’ 是什么?他原是一种 ‘ 觉悟学 ’

吾人处在宇宙间,万事万理,好像都带著神秘。你看著是黑,结果他却是白;你看著是圆,结果他却是方。差不多总给你猜的相反,所以人就感觉著苦闷了。

佛法就是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的一个解答者。因他有这等的重要性,所以人人都应当去研究。不过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千头万绪,颇为复杂,佛法也就显得玄妙了。

有一般人,尝责备佛法,立论太高,陈义太深,极不通俗化,所以不易普及。且不要错怪!这并不是佛法本身问题,其实是宇宙森罗万象,本不简单。佛法要解答这许多问题,自然就显得高深了。

但是,佛法虽然头绪复杂,义理高深;假能寻一条线索,提几条大纲,作一个初步的介绍,先使学者得到一个轮廓,或可就引起探讨的兴趣,这是编这本书的意义。

古人说:‘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 大家要想深入佛海,这本书也未尝不可作个津梁。

这本书的编辑,就是本著上面说的意义。材料取纲要,组织取条贯;并且词采语体,篇采简短。举纲要,有条贯,就可得一个轮廓;语体便是通俗化;篇短免去用脑厌烦。用他教课或是自修,似乎都还适用。

这本书虽然才三十六课,也等于广大的佛法,缩了一个小影。说是见了一斑固可以,说是见了全貌也可以。

中华民国(四十二年)岁次癸巳冬至日编者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18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3-12-2018 06:20 PM 编辑

小序二


佛经三藏,浩如烟海,求学的人,差不多都存著望洋兴叹的感想。


况且 ‘ 佛事门中,不舍一法 ’,所有宇宙万象,自是应有尽有。这样说来,不但数量繁多,内容也就很复杂了。


一般学人,莫说三藏精通,就是在具体上,能有大概的正确认识,这人的佛学,也就算是善知识。

话虽这样说,但是发大心求深造的人,还是很多。


我的看法,经典繁多,只要时间允许,费上四五年的功夫,耐烦读下去,便可圆满;内容复杂,只要世间学术博洽的,也能融会贯通,得到解决。

除此以外,却有很大的两块拦路石,每每为他阻碍前进,这确成了严重问题。


一是  ‘ 真如实相 ’  难明难悟,一是  ‘ 术 语名数 ’  难记难解。


说到欲明真如实相,那就得靠著多听多问、思维体验,等等条件帮助开悟;因无迹象可寻,困难感觉大。


若求了解术语名数,只要分类摘出,加以说明,一看一听,便能明白,了解以后,记忆也就容易了;因有迹象可寻,困难感觉小。

这本书的编辑,术语名数成分比较多;因一大藏经教,处处离不开术语名数。


初步佛学,术语名数似乎就是根基,也就是通常知识;如果术语名数记忆不忘,了解清楚,真如实相明悟,也就快接近了。


更应知真如实相是大道,术语名数是学问。


从根本上讲,学佛贵乎明道,其次才是学问。


但是大家读了这本书,当然可称是有学问,不过还希望进一步,再求明大道!

中华民国丁酉(四十六年)年十月编者谨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2-2018 1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7-12-2018 11:55 PM 编辑

佛学常识课本

第一课  总体

‘ 佛 ’ 是印语 ‘ 佛陀 ’ 的简称,在中国文字是 ‘ 觉 ’ 的意思。


此觉与普通说的觉不同,因常人的觉多是错觉;此觉乃是对一切事理,能真正证明的实智。任何人能证得实智,就是佛。

‘ 法 ’ 是种种事物及道理的总名;在这里讲是专指佛的教法,就是教内一切经典。因为经中说的就是种种事物及道理,所以称之曰法。

‘ 僧 ’ 是印语 ‘ 僧伽 ’ 的简称,译成中文是 ‘ 众 ’ 的意思。三人以上曰众。僧字也是比丘三、四人以上的名辞。


但是今日相沿,比丘一人就称他是僧,这也未尝不可。例如古时兵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若指其中一人叫他军人,亦讲得通。

‘ 佛 ’ 是来救度众生的‘ 法 ’ 是佛度众生的工具‘ 僧 ’ 是佛的传教度众代表人。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2018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看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才方便教你什么。。

你学佛是因为看其他朋友也学佛,所以自己就想学?

还是自己不太了解佛法是怎么回事,好奇想懂而已?

还是只是为了自己将来生活好一些?

还是家人已学佛,自己已学佛,想进一步修深一些?

还是想救大众于苦海当中?

还是想通过佛法学会超越凡人的境界?

还是已经厌倦生活的一切,愿能出离?

还是你有什么自己的理由想学佛?别说为了涅盘那么的官方回答,诚实点,才能懂什么是适合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2018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12-2018 11:06 PM 编辑

第二课  教义

佛家的教义,以 ‘ 慈、悲、平等 ’ 三事为根本;以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 三事为行持。前三事是,后三事是

给与众生一切安乐,是名曰 ‘ 慈 ’ 。


救拔众生一切忧苦,是名曰 ‘ 悲 ’ 。

但是与乐拔苦的目标,是不分那一类的有情,也不分别亲故怨仇,这样的存心,名曰 ‘ 平等 ’ 。必须有平等心,慈悲方能作到圆满!

怎样是 ‘ 诸恶莫作 ’ ?就是事无大小,只要有害众生,便避兔不作。


怎样是 ‘ 众善奉行 ’ ?就是事无大小,只要有利众生,便努力去作。

怎样是 ‘ 自净其意 ’ ?因众生的心意是染污的,不断虚妄分别是非人我,所以自害害他;若能修到不起妄念分别,染污的心就转成清净的心,断恶生善才能圆满!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18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12-2018 07:32 PM 编辑

大觉世尊.jpg

第三课  教主略史

教主名释迦牟尼,是中印度迦毗罗国净饭王的太子,母是摩耶夫人,国城在恒河支流罗泊提河岸。太子俗名悉达多,生时距今二千五百余年,旧说二千九百余年。

印度阶级很严,分为四等:一、婆罗门主持宗教,二、刹帝利为王族掌理政治,三、吠舍为商贾,四、首陀罗为农人奴隶。太子即是刹帝利种,娶夫人名耶输陀,生子名罗侯罗。

太子少年游览田野,见农夫劳苦,更见耕地出虫,鸟来啄食,因此察知动物界生活,多是害他存自,很觉痛心。又因出游见到老者、病者、死者,觉到人生,空、苦、无常,遂决意寻求解脱。

太子到了十九岁,决心舍去富贵出了家,在雪山苦行六年,坐菩提树下证了佛果,说法度众四十九年,后在拘尸城外娑罗双树下涅槃。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2-2018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12-2018 10:46 PM 编辑

第四课  三藏结集

佛灭度以后,诸弟子恐怕佛说的法日久失传,又怕有人搀入异见邪说,所以有结集的组织。

结集的法,是多数的比丘组织一会,推一人升座,众人发问,使其答复,再问会众证明不错,就记载出来,定为佛典。

但是结集并非一次,各经说法所以不同。大概的情形,可分三说:

一是王舍城外七叶窟,五百阿罗汉结集,阿难诵,优波离诵,富楼那诵,大迦叶为上首,名 ‘ 界内上座部 ’ ;未及入窟的,尚有多人,也组织结集,婆师婆为上首,名 ‘ 界外大众部 ’ ;这是小乘的结集。

文殊、弥勒二菩萨,将阿难在铁围山升座,说出菩萨声闻、戒律三藏,是大乘的结集。

金刚手菩萨、阿难尊者,又记出金、两部大经,这是秘密结集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2018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12-2018 11:21 PM 编辑

第五课  七众弟子

众生皆可学佛,不分在家出家,学佛一律平等,因为戒相少示差别。

出家的男女众有五类:

一、比丘,男子受过二百五十大戒的。

二、比丘尼,女子受过五百大戒的。

三、式叉摩那尼,是沙弥尼欲受五百大戒以前,先学六法的,比喻学校预科的制度。

四、沙弥。五、沙弥尼,男女受过十小戒的。

在家的男女众二类:一、优婆塞;二、优婆夷。即男女受过五戒的;但虽未受五戒,曾受三皈依的,亦是佛弟子。

‘ 比丘 ’ 的意义有三,为 ‘ 乞士、破恶、怖魔 ’ 。

‘ 沙弥 ’  是 ‘ 息恶行慈 ’ 的意思。

‘ 式叉摩那 ’ 是 ‘ 学法 ’ 的意思。

‘ 优婆塞、夷 ’ 是 ‘ 亲近、奉事三宝 ’ 的意思。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8 1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12-2018 11:40 PM 编辑

世界数量.jpg

第六课  世界

‘ 世 ’ 是去来今,‘ 界 ’ 是方位,这是竖说时间,横说空间,也就是说天地的意思,更表明天地原是迁流变化无常的。

世界先以须弥山为中心,最下层是空轮,层层向上是风水金等四轮体,金是指含金质的固体地形。

从地面向上,至须弥山之半,是第一层天。至山顶为二层天,再往上有四层天,因这六层天,都有男女饮食之欲,所以称是‘欲界天’。

再向上有十八层天,分为四禅,只有庄严形色,所以名为 ‘ 色界天 ’ 。

再向上还有四层天,不著形色之相,所以名为 ‘ 无色界天 ’ 。

须弥山四方有四个大星球,有八个中星球,有数万小星球,前人称名曰‘洲’,外围层层有七山八海,更有铁围山为外廓。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8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6-12-2018 12:03 AM 编辑

世界四禅.jpg

第七课  世界数量

合计须弥、铁围两山环抱的大小星球,及七山八海,下自空轮向上,一直到色界的初禅天为止,这名 ‘ 一个世界 ’ 。

以这样一个世界的横竖范围为标准,集合一千个世界,上至色界二禅天为止,名 ‘ 小千世界 ’ 。

再以小千世界的范围为标准,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上至色界三禅天为止,名 ‘ 中千世界 ’ 。

再以中千世界的范围为标准,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上至四禅天为止,名 ‘ 大千世界 ’ 。

因此数中有小千、中千、大千的分别,所以有三千大千之名。

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非止一个,是无量无边说不穷尽。这无量无边大千里的六道众生,也是说不穷尽。

但是世界是不断 ‘ 成、住、坏、空 ’ 的迁流,众生也不断 ‘ 生、住、异、灭 ’ 的演变。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12-2018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12-2018 07:40 PM 编辑

十法界.jpg

第八课  界分内外

三界本来无常,在内的众生又被一切烦恼缠缚,不得自由,不断生死,所以称三界为 ‘ 火宅 ’ ,称众生为 ‘ 凡夫 ’

凡夫共分六类:一、,二、,三、阿修罗,此三强称曰 ‘ 善道 ’ ,因著虽处火宅,尚享有小安乐;四、畜生,五、饿鬼,六、地狱,此三直称曰 ‘ 恶道 ’ ,只是受苦罢了。

总起来看,众生烦恼未尽,生死不断。被业力牵引,此道死,彼道生,往来奔驰,似车轮般旋转不息。偶生善道,虽享小乐,也是暂时不究竟的。

若能除尽烦恼,就能脱离六道,超出三界,断了生死,不生不灭,这样名曰 ‘ 界外圣人 ’ 。

共分四类:证小乘果的是声闻、缘觉,证大乘果的是菩萨、佛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2018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12-2018 07:49 PM 编辑

第九课  大小乘

‘ 乘 ’ 是运载的意思,如船车等,坐在上面,就能载到目的地。

佛法称乘,原是比喻,是说希求的道果,依著佛法就可达到。

菩萨上求下化,圆成佛果为究竟。这果是具足三德:

一、圆一切种智,名曰 ‘ 般若 ’。

二、出三障,具一切功德,名曰 ‘ 法身 ’。

三、灭尽一切苦,脱离了分段、变易两种生死,名曰 ‘ 解脱 ’。

这样广大成就,普遍度众,所以称是 ‘ 大乘 ’。

声闻、缘觉证到阿罗汉果,便为满足,只不过脱了分段生死,得了一半解脱。其余的般若、法身,尚未思证,对于度众,还未发心,这样成果,比佛狭隘,所以称是 ‘ 小乘 ’。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2018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12-2018 11:18 PM 编辑

第十课  五乘说法

凡夫有善道两种成就,圣人有界外三种成就,合起来看,共分五类,皆称证果;不过有 ‘ 究竟 ’ 、‘ 不究竟 ’ 的分别,所以统叫作 ‘ 乘 ’ 。

只守五戒不失人身,能行十善可得天身,这是不究竟的 ‘ 凡果 ’ 。


明四谛证声闻果,观十二因缘证缘觉果,这比凡果得称究竟。

修六度固然是菩萨,必由这个阶段才能证得佛果,这是最究竟的 ‘ 圣果 ’ 。

为什么还说不究竟的法,这是为众生根器不同,不得已的方便。


一、利根的听到圣果教义,固能开悟,钝根的就不了解,只好为说方便,免他再堕三途。

二、有的听了能解,却没勇气承当,也只得先说方便,引他前进。

三、圣果义既不了解,或是不肯承当,这等众生自是很多的,若不别开方便,那就把众生为善的路塞绝了。

这五乘有一比喻:人乘比幼稚园,天乘比小学,声闻乘比初中,缘觉乘比高中,菩萨乘比大学。这是够什么程度,方能入什么学校,佛法更是要观察根器而说,不然就不契机了。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3-2019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9-7-2020 08:50 PM 编辑

第十一课  因缘果

‘ 万法因缘生 ’ ,这是说一切事的发生,先必有,再遇见,他就发生结

‘ 因 ’ 是事的本原‘ 缘 ’ 是一种助力‘ 果 ’ 是后来的结局。由因得果,全是的力量,这是值得注意的。

有四种:一、亲因缘,二、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

兹举一喻:‘ 因 ’ 比一粒种子‘ 亲因缘 ’ 比种子本身的生机‘ 无间缘 ’ 比使种子的生机不断‘ 所缘缘 ’ 比这粒种子的希望‘ 增上缘 ’ 比风日水雨等‘ 果 ’ 比这粒种子生成结的果实。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因与果是不会错的。这就是说作善定得善果,作恶定得恶果;因果定率,最合科学。

不种善因,专去信命运,或是祷天求神,希望得福,皆是枉然。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712.htm#a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2025 11:11 PM , Processed in 0.129676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