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刚
比利时 vs 威尔士 赛后,我决定看完 德国 vs 意大利,才动笔写赛后分析。
也不是因为我想两场比赛都写,而是我上一篇赛前分析(比威前瞻:龟缩打法威尔斯 全靠大圣爷“吃糊”?)谈到3中卫阵型如何克制踢传控的球队,而事实也再一次证明,比利时再一次完败于3中卫阵型。
比利时遭威尔斯技术性击倒,证明其主教练Wilmots完全没有吸取小组赛被意大利痛宰的教训。
也因此,我非常有兴趣知道,同样踢传控的德国,是如何应对凭 3-5-2 连续斩下卫冕冠军西班牙和世界排名第二比利时的意大利。
威尔斯 vs 比利时
说回比威这一场比赛。比利时的惨败,虽然可以推卸说是后防线面对严重伤情导致七零八落,但显然的,Wilmots完全没有吸取小组赛的教训是最大的原因。
回顾整场比赛,出线的天平曾经倾斜于比利时。
一如所料,威尔斯一开局就采取守势。奈何分寸拿捏不好,中场球员防守时把防线收的太后,让比利时拥有足够的空间在禁区外调整,最后让Nainggolan可以从容打出石破天惊的一记远射破门。
图1:Nainggolan 打门时,威尔斯的后卫和中场几乎站成一条直线。
这是个相当没有层次的阵型,也让拥有后上能力的 Witsel 和远射能力的 Nainggolan 找到破门机会。
比利时一球领先之后,犯上致命错误,就是把球权让给威尔斯,也让威尔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调整自己。
落后一球的威尔斯吹起反攻号角,一段时间内控球率甚至达到60%,令人误以为两队交换球衣踢球。
不论组织阵地战或死球进攻,威尔斯非常有耐心。扳平的第一球,用的竟然是Stoke City惯常在英超用的角球战术,4-5个球员排成一条“蜈蚣链”,而比利时竟然用人盯人的方式去防守这一招,最终漏掉 Ashley Williams,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回电视重播。
由于Thomas Vermaelen 被禁赛和 Jan Vertonghen 受伤,比利时被迫起用新人 Jordan Lukaku 和 Jason Denayer,导致左侧防守大受影响。
威尔斯当然也不放过这一点,大部分的攻势都是在右侧展开。
我们奇怪的只是,谁能上阵谁不能上阵一早就知道,弱点早已通天,大概对手如何应对也应该是预料之内,比利时在比赛中,两个防守中场 Witsel 和Nainggolan 都没有专注于协防本方左侧,甚至 J. Lukaku 多次失神漏人,左路可谓是一个大洞,威尔斯3个进球皆从右路发起,活该!
图2:比利时的进攻4人小组 Ramsey,Allen,Bale 和 Robson-Kanu,强攻右侧。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虽然 Bale 是威尔斯的大腿,但是在这支讲求团队合作的球队,他完全没有摆出天王巨星的款,作为球队最具威慑力的进攻球员,遭受比利时的严防,他担任起为队友搭桥铺路的角色,甚至踢回他初出道的左后卫,全场成功7次夺回球权和4次拦截(球场上最多),为球队防守付出良多。
而踢了5场比赛的比利时,严格上来说,这支比利时从2014年组军到现在,还是不能揉合成一个整体,只是靠球员个人素质踢球。比利时如果想在接下来的2018世界杯走的更远,威尔斯是他们的榜样。
下一场比赛,Bale 遇上的就是另一个天王巨星 C罗领军的葡萄牙。在团队合作方面,Bale 远远超越 C罗,我衷心希望威尔斯可以一路黑到底,闯入决赛。
德国vs 意大利
这是早来的决赛。
一场经典的比赛,必然是两个同样伟大的对手共同呈献的。林丹再厉害,如果没有李宗伟这个级数的对手,打出的比赛也称不上经典。
德国对垒意大利这场比赛,我认为是本届赛会技战术水准最高的一场比赛,没有之一。不论是法国或是冰岛出线,接下来比赛的水准,都不可能媲美这一场。
面对先后斩下比利时和西班牙的意大利,勒夫再次展现其果断冒险的一面。德国的4-2-3-1已经越打越顺,但是面对意大利的3-5-2,勒夫可不敢托大,4后卫可顶不住意大利的犀利反击。
图3:德国和意大利球员120分钟的场上位置图
勒夫以后卫Howedes替换Draxler,再把小将Kimmich顶上一格。后来的比赛证明这一部署是正确的,意大利的主要进攻,都是由左侧进攻三角Chiellini、De Sciglio 和 Giacherini发起,全场比赛不断击打德国右侧。
看威尔斯vs比利时和意大利vs西班牙的比赛,就好像看到一个采取了正确战术的拳击手漂亮的技术性击倒对手。
而德国意大利这场比赛,却好像两个打太极的高手,全场小心翼翼防守,不断在试探对手,等待对手失误。说到底,德国变阵,第一要务就是严守意大利打击左右两个肋部,用“防防反”反击对手的“防反”战术。
全场比赛,德国和意大利分别踢出727和424脚传球,两队总共泡制1,151脚传球,这是所有赛事之冠。意大利的424脚传球,放在其他的比赛早就统治了比赛,意大利战胜西班牙那场比赛也只是提出了300脚传球。
图4:德国和意大利上半场的传球传球数据。
上半场,德国和意大利分别踢出230和184脚传球,分别不大,可见上半场的意大利是可以跟德国拼个势均力敌。但是大部分的传球,都是在双方各自后卫的脚下溜达,这是因为大家都在高位压迫,中场已经变成绞肉战场,习惯控球在脚的Ozil更是上半场隐形。
图4:德国和意大利上半场的传球传球数据。
分野出现在下半场。显然的,赛事平均年龄最高的意大利,为更合理分配体力,开始减少高位压迫,不在跟德国拼球权。
眼见意大利体力不继,德国也顺势吃着上,下半场开始加快比赛节奏,上半场隐形于中场绞肉战的 Ozil 也开始出现于观众视野。
开始得心应手的德国,最终靠 Gomez 在侧边漂亮的传球撕开意大利防线,Hector 传中,Ozil 后上破门。虽然如此,协防极快的意大利,其实还是有阻拦到一点点Hector的传中。
若不是 Boateng 犯下低级失误,在禁区内争抢时莫名其妙举高双手打排球,比赛不会延长多30分钟,导致残酷的点球大战。
此外,Gomez 伤出,也影响德国的进攻套路,导致德国在前线丧失一个传吊桥头堡,接下来的30分钟加时赛犹如老鼠拉龟。
点球大战就是赌运气,过去40年不曾输过点球大战的德国,甚至只罚丢两粒点球,这一铺一次就罚丢3粒,但照样击败点球表现更糟糕的意大利,只能说,德国的运气更好。
点评双方球员在点球大战的糟糕表现没有意义,因为两方都拥有世界级的门将。只能说,意大利已经把 3-5-2 演练到滴水不漏,他们并没有输掉这场比赛,只是被赌运气的点球淘汰了。
其实,3-5-2 对球员的全面能力要求非常高,意大利拥有稳如泰山的防线,前场却没有像威尔斯 Bale 这种能够以个人能力打破局面的球星。如果意大利能够栽培出Del Piero、Baggio 或 Zola这类球员,或许结局不一样。
这场经典对决之后,会不会重新赋予 3-5-2 这个曾经被时代淘汰的战术新的生命和价值?
你也可以看:
解围也能如此销魂 意式防守就是艺术
破咒之夜!德国点球大战拖垮意大利
德意前瞻:8次对阵意大利皆不胜 这是德国的最佳机会!
比利时终究是纸老虎 红龙灭魔闯四强
Tiki-taka不再耀眼 西班牙路在何方?
比威前瞻:龟缩打法威尔斯 全靠大圣爷“吃糊”?
两大门神正面交锋 布冯:我不如诺伊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