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527|回复: 63
|
乒乓 - 器材/技术 篇
[复制链接]
|
|
希望大家在技术与器材方面踊跃发表意见.
同时也收集技术理论,器材资讯和球友的心得.
希望大家一起学习,互助互勉,相辅相成.
借此提高对乒乓球的兴趣与认识.
请多多支持!
--
感谢如新&碧咸的推荐.
本主题由 碧咸 于 28-8-2005 02:12 PM 加入精华.
[ 本帖最后由 helloworld 于 1-9-2005 09:3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6-2005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胶特点及打法
《乒乓世界》2004年技术文章精粹:李晓东谈生胶
生胶的种类,每一种生胶的特点。
生胶之种类划分,有明察暗思二法。明者,厂家所制,商家所售是也。暗者,硫化程度,回弹速度是也。倘若谈及每一种生胶,身为业余喜好,定不能试遍所有(以下仅以个别为例)。然分析器材之品质,认识胶皮之性能,亦是解决问题之根本,标注型号之依据也!
生胶,实为正胶之一,只因硫化程度极低,而接近天然橡胶,质地柔韧,反应灵敏,回弹快速而不易控制。故使用者一定是快攻打法,而且要抢攻、抢打。不可以缓,不可以守,一旦球速慢下来,轻起来,这球就轮不到你控制,而手执利器,却任人摆布了。
说到生胶的具体种类与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析:一是胶皮的生熟程度,这关系到胶皮回弹与控球性能;二是胶皮颗粒的密度与形状,这关系到胶皮对来球的反应和作用;三是胶皮搭配海绵的方案。关于底板和胶水,限于篇幅,这回暂且不谈。因胶皮、海绵的种类很多,所以在分析胶皮时,暂不考虑海绵的变数,而假定其为固定的一种,反之亦然。
1、关于胶皮的生熟程度。
生胶的性能如前所述,击球时回弹较快。如对方快攻或拉冲,生胶可顺手快带,借力回球,以快制快,伺机反攻;如对方回搓下旋球,生胶则可从容掌握击球时机,准确发力,击打来球中下部,造成对方因回球下沉,而处于被动的局面。生胶胶皮虽反应灵敏,不易控制,但只要能发上力或借上力,特别是球能撞到底板再弹出,球的运行就会因快速而稳定。反之,若对方快摆台内短球,且轻而飘,生胶因匆忙应对,未及悉心合力或借力,使胶皮吃球过浅,回球飘乎不定,就易出高球,若盲目发力,又极易使球飞出界外。
在生胶的诸多种类之中,生味儿十足的型号当属出产多年的友谊563,对光观其红色底皮,极其透亮,而以手随意抻之,延展性极好,前述生胶特性便是以此型号为例。其他国产生胶品种当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而来。而传统正胶型号都不具生胶特性,如红双喜651、652,及友谊802等,比起生胶来,硫化程度高,弹力足,速度快,性能也要稳定得多。还有一类进口生胶,如下面列举的TSP和STIGA,硫化程度介于两者之间,属于半生半熟性质,性能也是两边兼有。
2、关于胶皮颗粒的密度与形状。
生胶与其它正胶一样,不同的型号,颗粒的密度与形状就可能不同。密度大的胶皮颗粒较细、较多,反之颗粒较少、较粗。胶皮颗粒除粗细之外,还有长、短之分,而胶皮颗粒从侧面看,还有圆柱形,圆柱与圆台结合型,近似圆台形。一般颗粒分布较密的生胶,颗粒多为圆柱形,相对稍细、稍长,也很软,因此回球的弹力弱一些,接近长胶的性能,有人称之为“小长胶,”如友谊563,DONIC yang或XuShaoFa 988等。一般长胶怕生胶,就是怕在这里,对生胶来讲,有点以夷制夷的味道。一般颗粒分布较疏的生胶,颗粒多为近似圆台形,都较粗、较短,也硬一些,因此回球的弹力更足,性能亦接近传统正胶,击球时轻球的飘忽感和重球的下沉感都不是很强,对球的旋转也有明显的反应和作用。圆台形的胶皮颗粒,上细下粗,当受到来球挤压触及底板时,较粗的根部可以减缓底板对球体的直接压力,从而减小球体的变形,使球的运行相对稳定。有些进口生胶不如国产生胶的味道足,这是原因之一。
3、关于胶皮搭配海绵的情况。
针对生胶的基本特点,一般是配以较薄、较软的海绵,如厚度1.5-1.8mm,硬度35度。这样可以使生胶吃球浅,回避旋转,及以海绵辅助底板击球,发挥出生胶击球轻快上手、飘忽下沉的特长。但有些进口生胶的海绵较厚,如王涛使用的TSP spectol,海绵虽然较软,但厚度为2.15mm,,一般业余选手在主动发力与击球合力方面有较大差距,在使用中存在打不到底板的现象,使胶皮颗粒短粗、出球速度飞快的特点也得不到发挥,因而只是一味吃球却打不出生胶快速、下沉的味道,形不成威胁。另一种STIGA Clippa生胶的海绵就稍薄一些,击球略带下沉,胶粒呈近似圆台形,粗短稀疏,出球极快。
你适合用生胶吗?
爆发力
从学名上讲,横板一面反胶一面生胶这种打法叫横板快攻结合弧圈,而两面反胶叫弧圈结合快攻,两者在名称上只是把“快攻”与“弧圈”对调了一下,但内在含义却大有不同,尤其近台速度要比两面反胶快。以往像滕毅、王燕生这样的横板生胶名将,打反胶时都显得相持能力还可以,但是进攻能力偏弱,跑动范围较小,特别是绝对力量(能发出的最大力量)稍逊,因而用反胶感觉比较吃力,但爆发力集中,也就是瞬时发力好,所以改用生胶后更容易发挥自身的强项。
变化能力
概括地看,两面反胶击球基本就是一种旋转,一个节奏,而生胶则不然。比如王涛,他用的球拍有几个之最——Avalox P700底板可算是当时世界上最硬的型号之一,反手的生胶海绵差不多是世界上最软的,正手的海绵则是最硬的,再贴上海的红双喜反胶,两面出球的性质差异特别大,反手发力过来的球很快很沉,正手拉球却特别转,而且拉出来的球弧线较低,我们叫“发贼”,不像国外套胶出球那么正。
动作规范
胆量大的人适合打生胶,但并不是所有胆量大的人都能打好生胶。如果动作太硬,身体协调性不佳,或许还是用两面反胶更合适。在比较快速的情况下,用反胶即使动作差点也可以把球摩擦过去,“一摩能遮几丑”,但是生胶不一样,动作必须自然,手形注重规范。比如饶静文,当时我为什么给她提出来改生胶?一个竞争对手太多,用反胶她在里面又不是出类拔萃的,再就是看中她反手击球的手形,压得不是太狠,这就有利于弹击,不容易打滑。要是小孩子反手摩擦太多、板形压得太狠,或者有点像正手单面攻,那用生胶还有什么意义?
个高未必好
我个人认为,用生胶的选手,身高最好适中些,因为他属于快攻打法,需要有一些低球突击或者抢冲,如果你重心偏高,拉弧圈时有摩擦无所谓,但突击时无论从你的视觉还是击球的感觉上,用生胶可能都不是太适合,像王涛、邓亚萍、刘国梁……都不算人高马大型的。
生胶的两大难题
接弧圈容易打滑?
一打滑就会下网,即使像王会元、施之皓这样已经打到很高水平的横板生胶选手,尽管对欧洲强手的整体胜率高,但从单打上看,比赛中关键时刻这个问题解决得还是不够彻底。
王涛的解决之道 很多人反手击球时,无论来球性质如何,都常常有一个摩擦的动作,而王涛基本就不摩擦,以撞击为主,板形亮一点。接弧圈无非两大要素——
击球时间固定:借力的点基本与球网等高,发力的点约在一个半网高,因为来球在上升期时,旋转没有完全出来,你可以借上对方的力,利用对方的旋转。
把握用力方向:身体含着的劲,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却至关重要。有些人球板都快压到180度了,那没法接弧圈,只能是个个打滑。通常所谓“平球”,我们指的是旋转不强的球,对此几乎所有的横板选手都能发力,这属于基本功,但面对弧圈球时,不少人就抬、就架,而王涛呢?遇到最高质量的弧圈球,他会“飘”一板,与他的快能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并且回球下沉的质量高、运行轨迹比较飘;对于中等或中上旋转强度、弧线稍微高点的球他都可以打,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了,别人往往只能防。更进一步地,有的选手几乎全是消极防御,但王涛是一种积极防御,能够合上来球之力,以借力为主,借力中发力,出手集中,不是“散”的,虽然自身发力不多,但是出球的速度、力量与主动发力差不多,显示出良好的技巧,这就是反手的高级之处。
正反手顾此失彼?
两面反胶的选手,可以在中台迂回,拉加转、打防御,攻守较为自如。而横板生胶打法一旦退到中台,正手问题不大,但是反手的生胶就很难施展,基本只能放弃抵抗了。这种打法的选手,往往反手比较强,都拼命想把生胶的特性打出来,站位就比较近,反手发力比较多,快速球比较多,击球点比较前。很多选手正手的击球动作幅度大,正手站位相对靠后,反手击球点特别前,正手击球点特别后,这就形成了矛盾。
王涛的解决之道 他比较成功地两个点结合到了一块,反手前,正手稍后,我看最多也就差个50公分左右,这样正反手摆速以及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就可以统一起来。近台快带并不是王涛发明的,在他之前也有,但真正将之发展为一项技术系统和主要得分手段的,王涛还是走在了前面,把近台快攻的速度和意识通过弧圈球反映出来,快攻能在近台强打,转攻在近台还能反拉。
[链接]横板生胶生存现状·国家男队
唐鹏 我带过他几次比赛,他打得好的场次真是非常好,去年亚洲锦标赛,那是庄智渊势头正猛的时候,唐鹏赢了,对柳承敏以前他也没赢过,那次也拿下了。我个人觉得,他的打法应该还算可以,关键在于提高稳定性。他的进攻能力,从某种意义看强于王涛,力量大,尽管个子高但是很能跑,进攻时正手击球的旋转没王涛那么强烈,但速度力量还不错。他的发球抢攻打出来很漂亮,但是搏杀性质太重,接发球时搏杀成分也偏大,这就会令大赛中的稳定性打折扣,再者相持能力不突出,相持转攻完全是在搏杀,积极防御也平平无奇。临场比赛,你攻人家再积极主动也只有50%~60%的成功率,通常能有55%可能就算顶到头了,若是对方水平高,还可能同你输赢各半,要是控制不好,前三板至少会赔掉一半,相持防御也连带着要吃亏。最好的打法,就是我进攻人家能打死,人家进攻我有的球我能防过去,唐鹏现在却是人家攻他时他防不过去,他攻人家若再有一些失误……相比之下,王涛的技术运用还是比较合理的,该发力的球发力,该借力中发力的球借力中发力,整体上技巧性强,因而既保证了杀伤力又有不错的相持能力。为什么称王涛为速度实力变化型?他有实力。唐鹏不妨叫力量凶狠型,我也跟他说过,怎样加强技术的全面性,很大程度上要凶中求稳。他发展的方向与王涛不太一样,王涛实力比较足,当年可以在凶狠上更进一步,相反唐鹏就需要在变化与实力方面下功夫。
[ 本帖最后由 helloworld 于 24-12-2005 11:46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6-2005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拍长胶常用手法
直拍长胶常用击球手法的综合评价
1、搓 长胶搓球应少用,尤其忌讳连续应用,因为长胶的搓球不会象反胶那样搓出下旋球,搓过去的球不是略带上旋就是不转,因此极易被攻。搓球只在对方不熟悉长胶性能,或相持中突然运用一板令对方来不及调整动作时能收到较好效果。反胶搓球时可以用力加转以制约对方的挑打,而长胶搓球的关键则是控制拍形,尽量压低回球弧线,避免搓出高球。
2、削 当对方发力进攻时,长胶可以依靠其特有的“借旋”功能,削出旋转十分强烈的下旋球,这是长胶削球的优势。我在被迫退台后有时会有意识地削几板,只要顶重板成功,对方再攻下网的可能性很大,这是长胶化被动为主动的一个有效手段。
3、挡 挡是长胶进攻型打法防守的主要方法,一般胶皮挡过去的球呈微上旋,对方容易继续上手,而长胶挡过去的球具有下沉特点,且不往前走,而且对方越发力,挡过去的球下沉越明显,对方必须着意提拉才可以避免下网,因此长胶选手常依靠挡回对方的第一板发力攻球得分。
4、摆短 这是长胶接对方发出的的台内短球的常用方法之一,方法是以轻挡为主,要求拍形竖直,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 ,其技术动作与反胶的摆短有原则的不同。
5、磕 磕与挡都是防守技术,两者常交替运用。磕在击球时稍带有一个侧向下切的动作,回球下沉比挡更为明显,因此威胁更大一些。磕在技术上掌握起来比挡难度大,因此只在来球速度不是太快,上旋不是太强烈的情况下应用。
6、快带 对上旋来球采取正反手的快带还击,在乒乓球比赛中十分流行,长胶的快带快拨因回球速度快,并带有下沉和发飘,对对方的威胁比挡要大,而且可以随时变借力为主动发力,攻防转换快,是有效的得分手段,在比赛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应用。快带与挡相比,技术上难度更大一些,因为它要求步法到位,要有足够的挥拍空间,对来球没有一定的予判,难以完成技术动作。
7、拉 拉球是乒乓球的主要进攻技术,长胶采取拉球比较稳健,只要在做动作时不发死力,命中率一般都较高。长胶拉球的技术动作与反胶比,摩擦球更薄,要增加挥拍时向上用力的成分。长胶在拉加转下旋球时,技术要点一是要注意触球的底部,二要采取又托又提拉的方法。长胶拉过去的球有下沉特点,与反胶比前冲性能弱,对方如反拉或推挡回击都容易下网。长胶拉球的缺点是速度慢。
8、打和弹 长胶选手如果正手能打,反手能弹,那将大大增加长胶打法的威慑力。长胶不易吃转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台内球的进攻上有优势,但由于它不能象反胶击球那样形成弯曲的弧线,所以在退台后和来球的下降期进攻会受到一些局限,解决方法通常是与其它胶皮相结合。
9、拱 通常把长胶对下旋来球的发力推称作拱,有的人在做动作时还略带一些向侧前方摩擦的成分。拱要求在来球的高点期附近击球,拍形基本垂直于地面,这样既有利于向前发力又不致于使球出界,拱过去的球一般带有上旋,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因此容易创造进攻机会。拱属于进攻型技术,应用时发力是关键,否则便与轻挡和搓球没有多大差别。由于拱球的攻击力毕竟有限,应用时应注意落点的变化和起板的突然性,以防止被攻。
长胶最早用于削球打法,以后逐渐发展为进攻型打法。过去长胶多以控制为主,目的在于依靠其怪异性能控制场上局面,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赛场上大量事实逐渐证明不论什么胶皮,过多依靠控制是难以生存的,这也就是现在长胶打法稀少的原因。比如长胶的以挡防守,遇有拉攻技术好,连续进攻能力又强的人,连续挡终归是被动的。我现在自己常用的是挡和快带相结合,依靠长胶挡过去的球下沉特性逼使对方拉高吊,而后对拉到自己正手位的球采用正手快带;拉到自己中路和反手位的球用反面反胶快带,准备充分时发力快撕。有部分人认为长胶进攻技术难掌握,我的体会不是这样,我有时甚至倒板用反胶与对方对搓两三板后再倒回来用长胶进攻,感觉比反胶进攻要容易,其原因我想主要是长胶属于低粘性胶皮,不易吃转。长胶攻下旋球,可以是高点期,也可以是上升期,一般反胶对下旋球是很少在上升前期进攻的,而长胶则有这个优势,另外,就攻球下沉来说,长胶比生胶要明显的多,对方还击时有球骤然变重直往下砸的感觉,常易出现下网失误,这是长胶进攻的最大威胁所在,所以长胶只要发力进攻,将球打到对方的台面上,得分的可能要比反胶大的多。基于以上的认识,长胶的进攻,应该较多地在在接发球这个环节上得到体现,由于长胶在接发球时击过去的球旋转对方很易判断,所以当遇到善打发球抢攻的对手时如采取保守方法接发球很易陷于被动,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教训。现在我凡与擅打发球抢攻的高手交手,用长胶接发球直接进攻的比例一般都要达到60%以上。蔡振华在《站在世界乒坛的前沿》一文中提出:“接发球也将成为一个进攻机会”,我觉得这个观点尤适用长胶。采取长胶进攻型打法的选手,一定要掌握长胶的进攻技术,并与球拍的另一面胶皮结合使用,使长胶进攻型打法成为乒乓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
|
|
|
|
|
|
发表于 17-6-2005 0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6-2005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到此坛,想问一下普通的乒乓桌要多少钱?KL哪里有好介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5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乒乓专门店
Hi ltp,
您可联络 XXX. 那是乒乓专门店. 乒乓器材价钱很合理.
玖薇子:
佳礼论坛禁打广告。
本版了解你只是想协助网友,但请短消息联络。
谢谢合作。
[ 本帖最后由 玖薇子 于 3-9-2005 11:47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5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龍与鳳一試便知
Hi Mrboy,
很惭愧,平时疏于练习也没时间,更加没有球伴. 所以球打得不怎么样也没成绩.
但是就是特别喜欢乒乓球,也喜欢研究乒乓球理论,真希望有好得球伴.
希望有机会向您实地请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5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6-2005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弧圈球 浅见
Read from somewhere and would like share.
一、总论:
1、弧圈球是一项全身协调发力的技术,要掌握和运用好此技术,必须科学地理解和洞悉它的构成要素,然后使之合而为一。这就是学习法中所说的:先分析,再综合。
2。弧圈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稳,然后是转、快。要做到既稳又转、既稳又快,就必须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力机制。(当然稳定并不是死板不变,而是随机应变中的内在稳定)
二、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
1、在腰和上身不转动的情况下,人成预备击球状站立,大臂从贴近身侧带动小臂向上挥动(特别注意:这是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那么整个手臂所挥动过的平面可以与地面形成0到90度的各种夹角。(高吊与前冲的区别之一就是球拍前倾角度的不同)。可以说,这样的大臂带动小臂在一个平面内的挥动就是弧圈球中整个手臂经过的路线,但还并没有形成内切形的弧线,手臂和拍面还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运行。
A、在这个分解动作上切忌:a.手腕不相对固定,在挥拍过程中随意抖动、转动。这会造成最后整体弧圈动作的击球不稳:即产生发力不稳、方向不稳、拉漏拉飘的现象。b.手臂摆动不在一平面上,形成弧线,后果是常常拉下网、拉漏拉飘、即使拉上的球也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B、所以在没有转腰的前提下,大臂带动小臂的挥动应当在一个平面之内,这是弧圈发力集中的重要关键之一,也是实现弧圈技术稳定特点的第一要点。
2、恰如其分的引拍动作:腰带动右肩左转(一般转过20度左右),右肩稍稍低于左肩,大臂自然贴近身侧,千万别随意或故意向后拉,相对固定手腕,并根据来球特性和自己使用什么样的弧圈(高吊或前冲)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此时身体重心在右腿。这样就完成了引拍动作,要记住:正确而稳定的引拍动作是弧圈技术动作完整正确和发力稳定的必要前提。
3、成引拍姿势后,支撑腿要蹬实。(许多书上说要蹬腿,看了照练,往往过分发力蹬腿,身体被蹬得往上串,导致重心猛地上冲,造成手臂发力过猛,常常拉飘。孔令辉的蹬腿动作极为讲究控制,所以看上去很协调,平衡;而有的球友蹬腿过猛,还没打到球,人已经散了架,那样会稳吗?)所以,要蹬实,保持起动前瞬间的重心稳定,然后,腿蹬实,助腰转、腰带肩、肩带大臂、大臂带小臂,手腕相对固定并控制好球拍的前倾角。更简单地说:腰一转,拍就动。肩、肘、腕三个关节是力的传送点。这个过程,就把两个动作合而为一:腰肩的横向转动和手臂与球拍在一个平面上挥动相结合,球拍的内切弧线已经基本形成。
三、弧圈技术的内在发力机制:
1、击球前的匀加速发力:腿要蹬实,支持腰匀加速转动,在肩、肘腕关节的带动下,球拍呈一定的前倾角向前上方作匀加速运动迎击来球。
2、击球时的突然变加速发力:当球拍撞到球前的一瞬间,小臂借着重心转移的力量,突然加速内收,(此时腰、肩、大臂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适当收紧,肘关节依旧保持弧线运动,并成为小臂内收的支点和轴),此时要保持相对固定的手腕和拍形,根据来球,微调球拍前倾角,打磨结合,适当运用中指顶拍的力量。整个身体的感觉是适度绷紧状态。
用重心转移的力量击球是弧圈发力稳定的最关键所在。能够用重心转移的力量来击球是很舒服的,有些球友拉不上球反而感觉吃力,就是因为没有用球与拍撞击和摩擦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抵消部分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力量,从而用身体和手臂硬生生地收住这种力量,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3、击球结束后的还原放松:打磨结束,球离拍而去,重心转移和小臂加速内收的部分力量被球卸去,但毕竟是部分而已,所以必须用左腿支撑和收住手臂来缓解剩余的力量,并放松身体、手臂和手腕,调整步伐,呈还原姿势迎击下一来球。
四、弧圈球的发力方向:
1、向上与向前:本文《二、弧圈动作的分解与合成》的第1点所诉,整个手臂挥动平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还是向前冲。一般与地面成70到80度角时为向上拉(即高吊弧圈);与地面成40到50度角为向前拉(即前冲弧圈)。但由于很多前冲弧圈是打磨结合的,有了打的撞击力,球脱拍较快(这是相对于纯粹摩擦的前冲弧圈),所以,50到60度的前倾角击球也是可行的。
2、向左、向右和向中:向左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内钩腕;向右方拉时,在起动时适度向外伸腕;向中间拉时,在起动时保持直腕。
五、弧圈击球点和击球时机:
1、击球点: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成45度角处为最佳。
2、击球时机:
(1)前冲弧圈: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个人认为最好是与网差不多高的下降前期击球为最佳。因为此时最适合主动发力打磨,而高点期击球若是拍形控制不好或大力前冲极易打出台。特别是业余球友,更不提倡在上升期击球,我认为这样的击球风险太大,对方来球下旋强则极易拉下网,下旋弱则极易拉出台。若对方来球不很高,短而转,业余球友去拉上升期,成功率实在太低,还不如在下降前期拉一板中等力量的前冲为妙,因为此刻必然比上升期离球台端线要近,容易拉上球。
(2)高吊弧圈:一般在下降前期拉球最合适,因为此时拉出去的球速度较快,对手防守相对难。而在下降中、后期拉出的球速度会慢些,但旋转可能会更强。
对于弧圈,总结为三句话:腰肩的转动,带动手臂挥动平面成弧线运动;重心转移带动小臂的挥动中突然加速击球;手腕不要乱动,应相对固定,控制好前倾角和方向,中指适当顶拍,打磨结合。
希望乒乓成为我们共同的爱好,强身健体的载体。对于我的文字,希望你能用耐心去阅读、细心去思考、灵心去领悟;希望你能在实践中体会、批判地吸收、并真诚地与我交流,使我们共同有进步。 |
|
|
|
|
|
|
|
发表于 18-6-2005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6-2005 04: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elloworld 于 18-6-2005 12:35 AM 说 :
请问您是直或横拍? 什么打法?
右手直拍檜木,bryce 2。1, fair chack glue,暴力武器打法卻溫柔無比,棉裏藏針, 穩守突擊,取分于無形無影,人人可欺之卻個個沒把握,時來運到之際可變全攻型,觀人宇眉,竊玉偷香,非國非州手.
另外想找失散多年的球友,batu pahat人,名michael teoh(張四川,現在應該是26-7嵗),也不懂有沒打球, 有消息清通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05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遇故人
Mrboy 于 20-6-2005 04:16 PM 说 :
右手直拍檜木,bryce 2。1, fair chack glue,暴力武器打法卻溫柔無比,棉裏藏針, 穩守突擊,取分于無形無影,人人可欺之卻個個沒把握,時來運到之際可變全攻型,觀人宇眉,竊玉偷香,非國非州手.
另外想找失散多 ...
Michael 老大,
近来还好吧? 还在Melbourne打联赛吗?
记得您以前是Butterfly横拍,左右弧圈兼放高球.放高球技术还别树一格,特别精彩,使得老外拿你没办法.
From,
正手中国反胶, 反手生胶.
.
. |
|
|
|
|
|
|
|
发表于 20-6-2005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elloworld 于 20-6-2005 05:58 PM 说 :
Michael 老大,
近来还好吧? 还在Melbourne打联赛吗?
记得您以前是Butterfly横拍,左右弧圈兼放高球.放高球技术还别树一格,特别精彩,使得老外拿你没办法.
From,
正手中国反胶, 反手生胶.
.
.
我不是michael, 我就是在找他, 他還在melbourne嗎?他的放高球的確厲害, 當年我就殺不死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6-2005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认错人
Mrboy,
真不好意思,我还以为您是Michael. 您的放高球也不错,如果您是Tim (如果我没猜错). |
|
|
|
|
|
|
|
发表于 21-6-2005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5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吴敬平教练文章
[转贴]吴敬平教练文章
也不知道前边有没有人贴过,不过这样的好文章贴100次也不多。
《乒乓世界》编辑部给我转来一些读者来信和网上很多直板反胶打法球迷的提问,他们主要是想了解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特别是很想学习马林的正手爆冲。很多球迷对正手拉球进行了技术探讨,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且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十分专业。我看了以后十分感动,对此,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些年在训练马林和王皓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球迷朋友们进行交流。由于我们训练的角度不同,对正手拉球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训练的方法手段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我只能从我的角度把我训练的体会和朋友们交流,仅供参考。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
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
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
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
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To be continue...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5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吴敬平教练文章 - 续1
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对于我国(中国)大多数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讲,直板居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直板反胶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都是从直板正胶演变过来的,在训练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识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胶的路子和意识进行的。因此,在动作的结构上是以近台为主,动作小,击球速度快,摆速快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上也很少进行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更多地是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对于很多曾经经过业余体校训练的球迷来讲,要想对正手拉球动作进行改变就更不容易。这是影响我国直板反胶运动员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在近几年我对直板反胶打法运动员的训练中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马林和王皓的训练中,改变了以前的训练方法,特别强调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训练,把这个问题摆在了直板反胶打法训练的首要位置来进行解决。把训练正手拉球的意识从动作小、速度快、连续性好改变为拉球动作舒展、跑动范围大、力量大,连续性好。强调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础上提高拉球的连续性和杀伤力,在平时步法的训练中要求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练好大力拉球后的衔接。
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主要采用了发大力拉冲从中台发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马林和王皓尽量用最大的力量击球,主要训练拉球时动作的舒展性,并让他们逐渐习惯发大力拉球,掌握发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发力协调起来,主要强调了腰腿的发力和身体重心的转换。其次是进行了全台发力拉冲上旋球的训练,主要解决发力拉冲后的连续性和步法的移动。通过训练,使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球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比赛的效果来看,我认为在这点上是成功的,这也是在直板反胶训练上的一点突破,打破了直板正胶训练模式的旧框框。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讲,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杀伤力,就必须对过去打球的意识进行一些改变,尽量进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训练。
To be continue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5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吴敬平教练文章 - 续2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时的调节能力。要想练好正手拉球,就必须先练好步法。而在这一点上,是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所在,业余运动员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步法训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击球的技巧。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你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在拉弧圈球时拉高吊弧圈球的时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术,你就站在了比对方高一挡的层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领,首先要自己发力,尽量少借对方的旋转,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对方来球的旋转。其次是在反拉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既要借对方来球的旋转的力,还要自己发力摩擦球。越是自己发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对方的旋转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对方的旋转。训练的方法,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对方侧身位,对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侧身反拉,这样反复练习,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规律以后,再把反拉扩大到全台和不定点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带弧圈球:这项技术是防守中很先进的技术,也是很难掌握的技术,是9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采用的技术。在这之前人们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挡,借对方来球的旋转把球挡过去,因而在比赛关键的时刻就很容易因紧张而造成失误,即使不失误,防过去的球也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运动员把反拉的技术运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别是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运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转换的节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林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是非常突出的。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的对来球的判断要非常快、准确,手上对球的感觉要求很高,因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体重心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完全靠运动员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术动作。我想虽然目前在业余运动员中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不多,但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去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项技术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好击球时间和手腕的用力,击球时间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当步法实在到不了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球刚一跳起时就击球。击球时靠腰和手腕发力,接触球的顶部。接触球时既要借对方来球旋转的力,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去摩擦球,尽量摩擦薄一点,摩擦厚就容易下网,在摩擦球的瞬间一定要把球往前顶。训练方法可采用搓下旋球到对方正手位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后正手近台快带。这样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击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带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进行推直线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带上旋弧圈球的训练。这样,你就会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带弧圈球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是在击球时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动发力去带球。
To be continue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5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吴敬平教练文章 - 续3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
业余选手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2、转腰:由于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用腰来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击球时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往后拉手,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拉手。就是说,在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们好多球迷们在打球时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转腰,因而在击球时经常出现身体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发不出力。
3、击球点:击球点的最佳位置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要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就必须学好步法,保持好身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来决定。马林经常使用的侧身倒地爆冲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方搓过来的球又低又长,拉完以后不可能再还原,只有搏杀。马林在拉这种球的时候重心低,但是击球点是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击球点要根据自己步法移动的情况来决定击球点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后期击球。
4、手腕的运用:在拉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不能晃动太大,击球瞬间用中指顶住球板发力摩擦球。另外手腕还具有击球瞬间的调节功能,比如在拉球时突然感到球的旋转比自己预想的要转时就靠手腕来调节击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顶住自己的情况下,就要靠腰和手腕来调节击球点。特别是在比赛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来球的落点也是你最难受的地方,这时候就要靠手腕来调节,手腕的调节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来完成。其次拉球时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来完成,有很多的直板运动员正手拉球时吊腕很厉害,这影响发力,一般情况下,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球板把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拉球时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坏,在平时训练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比赛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完成拉球的动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动发力去摩擦球来调节,你习惯了主动发力拉球,就能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节,拉过去很多高难度的球。
6、抢冲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动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抢冲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的时候根据来球的旋转可带点撞击;抢冲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主动发力摩擦球,击球时身体重心也随之向前。特别是在反拉弧圈球时,摩擦薄反而容易过去,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就容易失误。
7、微调:很多球迷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比赛中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首先取决于你个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对球的感觉。其次是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你对球的旋转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过去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对方回过来的球又是什么样的旋转。只有这样,你才会根据来球的不同,在很困难正常击球的情况下,在来球很不规则的情况下,在球落在边边角角很难回击的情况下,通过手上的调节把球回击过去。因此,对于业余球迷朋友们来讲,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转变化,把这个规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备了微调的能力。
End.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6-2005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各种版本狂飙的初浅认识
对各种版本狂飙的初浅认识
(水平非常有限,若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望多多包涵)
对各种版本狂飙的初浅认识
渔民:小鱼儿
要说现今什么套胶最火爆,使用率最高,那非得狂飙莫属了,无论水平高低,甚至于打法的异同,似乎所有的球拍配置狂飙套胶成了一种潮流与时尚,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的。太过畅销的商品,反映在市场上的情形,就不仅仅是销量的攀升,受利益的驱使,更多的是仿冒、次品的大量充斥,加上狂飙厂家红双喜一贯严格的 “等级制”,使得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的狂飙就有诸多的版本了。在这里,暂且抛开极特殊的个别版本不议,仅就球迷通常所能碰到的几种版本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那么归纳起来我们平常到底能见到的到底有哪几种版本的狂飙呢?大致应该是:由天津或其它地方生产的仿冒版、红双喜的正规商业包装版、红双喜个别员工(一说为其大集体)生产的商业包装版、为省级专业队制作的无包装版、用普通商业版加盖印记冒充的省级专业队版、为国家队队员特制的橙色海绵版、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特制的蓝色海绵版、专销日本市场的尼塔古商业版以及其专业版……粗略算来,这里就应该有九种版本了,够吓人的吧,那么接下来我就挨个谈谈对它们的认识,水平有限,若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望赐教。
一、由天津或其它地方生产的仿冒版。
危险指数:★★★★★
这个版本主要是由天津一些小厂家生产,如果说其它版本也就顶多算是正品与次品之分的话,那么这个版本就是十足的假货了。最可怕的是,这个版本目前在各地市场上大量的存在,被不法商家冠以正规商业包装版出售。
此版本的模仿程度极高,特别是胶皮本身以无法从外观上找到什么破绽,而仅仅是在与真品的对照下,其海绵的差异才略微显露出来。毕竟红双喜的海绵技术是极其独特的,是难以真正百分之百模仿得出来的,此外,狂飙有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击球后,特别是拉前冲球后,其运行弧线是落台后极具往下走的,而不是如 729 那样很平常均匀的弧线,这也是得益于其胶粒的形状是非规则的圆柱形所赐,这个工艺也是这个版本所仿冒不出来的吧。
若非经常接触各种版本狂飙,以及没有足够的器材经历的球迷,在这个版本面前是非常容易上当受骗的。作为普通多数球迷来讲,似乎也可以从售价上在一定程度上加以防范,比如过低的价格肯定就是东西有问题,这是不会变的硬道理,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当然了,也不排除某些追求极端利润的黑心商家将此版本按非常正常的价格出售来谋取暴利。
二、红双喜的正规商业包装版
危险指数:★★★★★
这个就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了,而实际上本该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这个版本,却被上面的仿冒版所包围,因为这个版本正是仿冒版的仿冒对象,所以它的危险指数是同样的高。而这个版本又会到哪去了呢?稍后提到的省队级专业版,也就是有许多由此版本加盖印记演变而来,正所谓一层一层往上冒啊。
正规商业版,至少它的做工是非常精细的,无论是胶皮上的字样,还是包装、说明书的印刷质量,都是非常清晰的;而胶皮与海绵之间的粘接也是十分牢固的,是极难将两者分离开来的。球感方面,柔和且又不失杀伤力,手感极佳,非常利于大多数人掌握和使用。这些特性,也许可以作为与上面仿冒版的部分对照和辨别方法之一。
最痛心还是这个本应针对大众的版本,却被仿冒品占据相当市场份额,而它自己,也在不法商家的手上,成了冒充省队级专业版的“原材料”。
三、红双喜个别员工(一说为其大集体)生产的商业包装版
危险指数:★★★
这种版本的说法不一,但肯定的是,确实存在这个版本的东西,除了海绵与胶皮之间的粘接方面不是很牢固外,似乎没有其它的下文了,因为毕竟出自同一个厂,胶皮、海绵都不会有假,只是没有通过其生产线,属于自己私自制作的,无法将所有的工序都在线上完成,所以也才造成诸如粘接等某些环节的质量不是很过硬。但它与正规商业包装版之间的区别是极细微的,较之仿冒版来说,这个版本是最难加以区分的
我判断这个版本的存世量不会太多,虽然肯定一直都会存在。
四、为省级专业队制作的无包装版
危险指数:★★★★★
中国人传统的等级观念延续到了今天依然是那么浓厚和鲜明,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红双喜上面。为专业队制作的东西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是要严格一些,受整体工艺的限制,既然对品质要求高了,那么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自然也就要高一些,产量也就是很有限的了,所以这个版本的数量绝对没有像现在市场上的繁荣景象一样,似乎遍地都是,多得让人吃惊。
很多球迷总认为,越专业的东西就越好,而事实上这是要分两个方面来看的,好,是有前提的。也正因为球迷盲目的追求什么专业狂飙,使得需求量猛增,而上面也说到,这个版本的产量是有限的,那么这个巨大的缺口就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用正规商业包装版加盖印记“变身”而成专业狂飙的,就占据了市场极大的份额,而水平一般的球迷,是非常难辨其真伪的。
现在的正规商业包装版的海绵上只有一排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八位数编号,而该张套胶的厚度和硬度都体现在外包装上的,并没有加盖在海绵上,只有很早期的正规商业包装版才是加盖在海绵上的。而现在的专业版恰恰就跟早期的商业版相同,海绵上的方形章内盖有其厚度和硬度。从这里看,也就是一个章的区别,要作假是何其的简单啊。
这里附带说说专业版海绵上多出来的一排小数字编号,实际上这仅仅是产品批次、流向的不同,有有的专业版有小编号,而有的则没有,所以有无小编号对辨别真伪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因为一个章确实太容易作假了。可笑的是,许多愚蠢的不法商家为了表示自己是真的,自己刻了小数字章给所有“原材料”都盖上了,这真是弄巧成拙啊。
说到这里,小结一下,从外观上看,商业版加盖印记冒充的专业版,也就是印章上的一点差异,而这点差异却是最容易作假的,所以从外观上是难以真正去辨别的。
那接下来就说说真正专业版的核心特性吧。首先,我们用手捏,相同硬度的普通版与专业版,我们会感到专业版的手感会明显硬许多,而这一点,在实际使用时的体会就更明显了。实际使用中,真正专业版的球感是非常脆和硬的,对自身发力要求更高,对技术的规范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击球弧线也更为低平,如果自身能力不够的话,在制造弧线方面可能会遇到麻烦。39度专业版掌握起来甚至比42度商业版都还要困难一些,当然,这也与搭配什么球板有很大关系。
越专业的东西也就越需要专业的技术,的确如此,要想掌握真正专业版,用好它,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一旦掌握,那么它的杀伤力是普通版完全无法比拟的。而由普通版冒充的货色,根本没有以上感觉,相反,你会感觉非常好上手,非常好掌握,不要窃喜哟,如果你买的是专业版,那么告诉你,你很可能遇到李鬼啦。
五、用普通商业版加盖印记冒充的省级专业队版
危险指数:★★★★★
其实这个版本与真正省级专业版之间的一些特性差异,在上面也说得差不多了。不过这个冒充版本的确害人不浅,这个版本与前面提到的由天津或其它地方生产的仿冒版,这两者构成了狂飙市场的主流,也不知已经坑害了多少的球迷了。
六、为国家队队员特制的橙色海绵版
危险指数:★★★★
记得某商家对我说过,反正他们(指消费者)都不懂,说是省队狂飙还是国家队狂飙,他们也不知道……这真是,我估计这位不法商家自己都没有见过国家队狂飙;还有位商家,打着某著名前国家队总教练的名号,声称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国家队来的,那也是国家队来的,呵呵,恐怕这位商家连国家队狂飙什么样,国家队什么样都没见过呢,不容置疑,这就是典型的坑害欺骗消费者的伎俩。
国家队狂飙还是比较特别的,从印记上看,其海绵小角上标有“国”字,以及厚度与硬度,其它特征与普通商业版类似。当然,某些国家队版的数字编号是九位数,有一些甚至手写有特供球员的名字。在正面,国家队版多了一个胶皮反光度的标识,这是应付外出参加国际比赛时严格的胶皮反光度检测,这也是国家队版独有和必须有的。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与省队狂飙的比较,可以发现国家队版的海绵看起来没有那么粗硬,不规则程度没有那么大,国家队版要更柔和细腻,而这在实际使用中也有对应的体会,在保持专业版强大杀伤力的同时,掌握起来手感会好了不少,这种细微的体会让人感到惊喜。
还有一点,似乎越是高级的选手就越爱2.15的厚度,国家队版的厚度通常为2.15,为什么呢,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手感和速度俱佳的厚度,手感较2.2 要更为透板和鲜明,而速度上的损失不大,但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会感觉稍微吃力一些,而对于他们来讲,自身发力是最拿手的,就不存在问题了,可以说鱼和熊掌兼得之。
但,这些个国家队版的特征被不法商家知晓掌握的话,要冒充起来的难度并不大,真叫人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啊!
七、为国家队主力队员特制的蓝色海绵版
危险指数:★★
这应该是那几位顶尖绝对主力男选手才用得上的极品了,市场上是几乎没有的,也没有撞见假的,毕竟绝大多数商家自身水平有限,自己都没有见过又怎么去作假呢。我自己也就一块供展示用,都舍不得用掉呢。这个版本才是真正的可遇不可求的极品,有机会的话,大家可到我店里来看看。
八、专销日本市场的尼塔古商业版以及其专业版
危险指数:★★
给小日本做的东西,做工的确一流,海绵上的硬度还标明了正负差异值,显得很严谨,由于其胶皮上多出了“Nittaku”以及“PRO”字样,所以造假难度极高,除非做假的模具来生产,就像天津等地的仿冒版一样。此版本球感较柔和,海绵外观也非常细腻,另外就是此版的售价非常高,超出了多数人的承受范围,所以我们见到的使用者寥寥,也就并非市场主流了。
简单就说了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广大球迷能从不断的换器材装备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对器材的辨别能力,让不法商家没有可乘之机,净化我们的乒乓世界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