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的家債降溫…… 2012-11-04 19:02
處於當前高槓桿化的年代,以債抵債是無可避免的,但除了國債,大馬的高家債現象也早已亮起了“紅燈",引起關注,並成為強打的對象,以免拖累國家的前進步伐。 經過這一兩年來的“嚴打"後,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潔蒂日前透露:“我們不會再推出新的打債措施了。" 這麼一聽,感覺上收緊家債策略正逐步發揮作用,國內家債有望逐步回到正軌,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本期《投資致富》先以全球乃至區域家債概況相輝映,重新審視家債對經濟及整體發展的影響,檢視背後的重大隱憂。 大馬有“二高":
1.國債‧2.家債 眾所周知,大馬有“二高",即國債高,家債同樣高。截至2011年杪,大馬的家債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6.6%(2010年為75.8%),居本區域之冠,大馬聯邦政府負債則達到4千561億令吉,相等於GDP的53.5%,在本區域數一數二。 國內家債從2008年起不斷上升,2003至2011年間按年成長達11.7%,至今仍處在高峰位置,在東盟中的比例最高,也是僅次於日本及韓國之後的亞洲第三高國家! 數據顯示,日本及韓國分別錄得130%及81%家債與GDP比。同時,與區域國家比較,新加坡家債佔GDP為48.3%、泰國25.4%、印尼僅為12.4%,而曾爆發信用卡危機的韓國,其家債也只有51.8%,都遠低於大馬。 家債年杪可能突破7千億 國內家債從2007年的4千229億令吉或佔GDP的63.6%,迅速走高至2011年的6千531億令吉或佔GDP的74.1%,顯示短短幾年的年漲幅達10.6%。 市場預計今年杪還可能突破7千億令吉大關,攀升至7千203億令吉或佔GDP的76.4%。 不過,2011年家債升幅已趨緩,成長幅度放緩至12.5%,比較2010年為13.7%。從2012年下半年起,數據則顯示家債佔GDP比重趨穩,雖然該比重自2009年起每季升高,自去年6月起趨穩,在年杪企於76.6%(2010年為75.8%)。 當然,政府並沒有就此“坐以待斃",為了降低債務水平,國家銀行推出了一系列打債措施,包括負責任貸款指南,全力以赴為家債降溫。 家庭借貸為收入1.4倍 數據顯示,大馬人民的資產與債務比為2.3倍,月收入低於3千令吉者的未償還貸款已超越4千億令吉,或佔銀行貸款的40%以上。 國內家債與可支配收入比,堪稱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之一,達140%,超越美國及新加坡的123%及105%,而平均每個家庭的借貸是收入的1.4倍之多。 分析員稱,消費信貸變得廉宜,增添市民購買大型資產如汽車及產業的便利,是家債水平“龍騰虎躍"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人口結構改變、經濟成長強穩、國民收入提高及寬鬆的利率政策,加上銀行方面提供誘人的房貸配套及產業市場上的投機活動,也令貸款水平提昇。 信貸收緊措施開始發酵 對於家債只升不降,官方卻認為國人不需過度擔憂,只有低收入群引發的風險較大。國行指出,家債佔GDP比重雖從2010年的75.8%提高至76.6%,不過整體情況仍不足為慮,主要是因為家債增速趨向溫和,顯示信貸收緊措施開始發酵。 “此外,家庭資產與家債比為2.3倍、正面就業情況和收入改善,以及違債率持續減少。" 不過,國行認為每月收入低於3千令吉階層,因高負債比和低儲蓄情況更令人憂慮,但國行強調有關階層僅佔總銀行系統的13%,對銀行不會帶來超過20億令吉的減值虧損,因此暫時不計劃進一步推出新措施,但將持續觀察局勢發展。 呆賬率將逐步改善 國行消費及市場表現部董事蘇海米受詢時也指出,當前大馬的呆賬率頗低,因此仍處於良好局面,而且不預見呆賬率將呈上升趨勢,反而會逐步改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低收入群的槓桿程度卻相當高,達到年薪的10倍,而一般較理想則為2至3倍。" 大馬家債若失控…… 雖然國行大派定心丸,不過眼看國內家庭“債台高築",經濟學家概嘆,若大馬放任家債持續攀升,一旦失控,美國的雷曼事件可能在大馬重演! 你可能覺得這是危言聳聽,誇大其嚴重性,但惠譽表示,若全球經濟急速惡化,在區域市場中,大馬及泰國將是最容易受影響的國家。 雖然有評估機構稱,大馬GDP可吸納最高85%的家債,但其實與目前約76%相比,其實相距並不遠。 大馬評估機構(RAM)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則認為,只要家債佔GDP比重低於80%,相信不會引起過度擔憂,而且隨經濟持續成長,若貸款成長持續減速,基本上此比重也會跟著改善。 “以7至8%名義GDP計,若貸款成長能從目前的12至13%增長幅度,減半至單位數成長,家債佔GDP比重可逐漸減低。" 須進行適度打債措施 不過,他強調,政府須進行適度的打債措施,儘量取得平衡,以免影響經濟成長步伐,而當前家債佔GDP比重仍處於適中水平且趨穩,加上呆賬率並沒有因此而走高。 “我們不否認,家債高企將對經濟造成威脅,因為若有任何突發事件,將拖累整體的成長。" 姚金龍說,為了持續支撐經濟發展,市場是需要一定的信貸流向,但只要採取謹慎措施,而且大馬擁有良好的就業市場,國人不必對家債水平感到擔憂。 “國內銀行體系實施強穩的風險管理政策,充份準備應對任何的變化,不至於會落得像歐美這樣的地步。" 國行打債奏效? 家債高居不下,有人“怪罪"薪資漲幅裹足不前,物價卻節節上升,成為市民的“死穴",並導致“透支"風氣迅速蔓延,槓桿程度也越來越高。 大馬低收入人士佔總人口40%,卻只佔據14.3%的總收入,反之20%高收入人士卻佔據50%的總收入。大馬人均收入低,但家債卻高企,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豐隆研究認為,基於低失業率及取得收入成長,家庭仍有足夠的還債能力,而銀行也透過更好的包銷措施,來達到強大資本和流動性緩衝效果。 “由於國家銀行提早施行的措施奏效,令家庭債務成長適度放緩。大馬的家庭財務保持穩固,加上錄得收入成長,良好的就業情況和高儲蓄水平,而有能力償還債務。" 至明年杪
家債處舒適水平 姚金龍指出,隨大馬逐漸向2020年高收入國目標邁進,一旦國民收入攀升,將有助於減低債務風險,惟仍取決於其他宏觀因素如利率水平等。 “除了利率,其他影響攤還債務的因素包括通膨率及就業市場,但隨金融環境穩定,我們相信至少到明年杪,家債都會處於舒適水平。" 無論如何,他補充,若大環境突然出現變卦,如利率及呆賬率齊齊飆漲,屆時將對中低收入群的償還能力造成壓力。 分析員說,低收入者的負債往往會面對較大挑戰,不過另一方面,基於他們只佔銀行信貸的非常小部份,而且鑒於國行已推出系列措施,祭出債務解決方案,相信將有助減經低收入群的債務壓力。 美日“失落十年"的借鏡 分析員也提到,家債比政府債務問題還要嚴重,因為這將形成一個高失業率及低成長期,若這種慘況維持下去,卻可能演變為美國版的“失落十年"(Lost Decade)。 以日本為例,90年代爆發房產泡沫後,就開始進入長期性經濟停滯期,導致日本陷入“失落十年",而美國也恐怕會陷入這樣的局面。 彼得森國際經濟機構(PIIE)經濟學家指出:“我們將進入一個充滿失望的年代,我們已經過了4年痛苦的調適期,我不看好未來6年的前景。" 民間債務為GDP三倍 他說,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泡沫化是因為消費者、企業界和銀行舉債太多,特別是涉及房產方面的債務,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民間債務已埋下了伏線,達到GDP的283%,接近經濟規模的3倍。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經歷了經濟衰退後,美國人開始學會還債和儲蓄,民間債務也逐漸獲得改善,惟美國家庭債務水平還是超過可支配所得。" 目前美國家庭的私人債務佔GDP比重仍高達91%,由於家債過高,美國人仍將長期處於一個痛苦的調適期,得療傷止痛及休養生息。 從1997年到2006年,一般美國房子價格攀升了120%以上,而且是中產家庭收入的2.9至3.1倍。這導致美國家債對個人年度可支配收入比急升至120%以上,比較90年代為70%。 最新數據指出,美國今年次季家債創下逾4年最大增速,成長1.2%。 在房價不斷增加之際,若消費者較少儲蓄,借貸和開銷就會相對提高,而且從1999年開始,美國每年的家庭開銷已超過其個人可支配收入。 韓“儲蓄至上"氛圍消散 回到亞洲,在韓國的10個家庭中,就至少有一家是陷入“債務過重"困境,這些家庭平均以年收入的40%以上來償還債務。 家庭儲蓄曾是韓國經濟起飛的重要泉源,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不過,自從發生1997年金融危機後,韓國強調的“儲蓄至上"氛圍卻逐漸消散,導致家庭債務急速上升。 截至去年杪,韓國家庭背負912萬億韓元,佔韓國GDP的81%。韓國每戶家庭平均負債超過5千萬韓元(約14萬令吉),而背負債務的家庭平均負債額更超過8千萬韓元。 韓國家庭負債水平已達到危險水平,佔可支配收入的155%,比美國爆發次貸風暴時期的家債水平還要高。此外,從2005年起,韓國每年的家債平均寫下9%成長,是經濟增長的兩倍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及西班牙在爆發債務危機時,這些國家的家債分別為GDP的66%、99%、124%、45%及82%,說明家債對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