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387|回复: 84

转法轮经 (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5-2009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

轉法輪經

 一時,世尊住在巴拉納西仙人落處的鹿野苑。
 於其處,世尊對五衆比庫說:
 「諸比庫,有二極端乃出家者所不應實行。哪兩種呢?凡於諸欲而從事此欲樂享受者,乃卑劣、粗俗、凡庸、非聖、無意義;凡從事此自我折磨者,乃苦、非聖、無意義。
 諸比庫,不近於此二極端,有中道為如來所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
 諸比庫,什麼是那為如來所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的中道呢?此即八支聖道,這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諸比庫,此即是那為如來所證正覺,引生眼,引生智,轉向寂止、勝智、正覺、涅槃的中道。

 諸比庫,此是苦聖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
 諸比庫,此是苦集聖諦——此愛是再有,與喜、貪俱,於處處而喜樂,這就是:欲愛、有愛、無有愛。
 諸比庫,此是苦滅聖諦——即是那種愛的無餘離貪、滅、捨棄、捨離、解脫、無執著。
 諸比庫,此是導至苦滅之道聖諦——此即八支聖道,這就是:正見……正定。
 諸比庫,我對『此是苦聖諦。』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苦聖諦應遍知。』於前……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苦聖諦已遍知。』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是苦集聖諦。』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苦集聖諦應斷除。』於前……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苦集聖諦已斷除。』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是苦滅聖諦。』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苦滅聖諦應作證。』於前……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苦滅聖諦已作證。』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是導至苦滅之道聖諦。』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導至苦滅之道聖諦應修習。』於前……生起光。
 諸比庫,我對『此導至苦滅之道聖諦已修習。』於前所未聞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諸比庫,只要我對此四聖諦如此的三轉十二行相的如實知見尚未完全清淨之前,諸比庫,我就不會在有諸天、魔、梵的世間中,有沙門、婆羅門、天與人的人界,宣稱『已證正覺於無上全自覺!』
 諸比庫,正因為我對此四聖諦如此的三轉十二行相的如實知見已完全清淨,諸比庫,然後我在有諸天、魔、梵的世間中,有沙門、婆羅門、天與人的人界,宣稱『已證正覺於無上全自覺!』
 智與見於我[心中]生起:『我的解脫不動搖,此是最後生,現在已無後有。』」
 世尊如此說。五衆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當此解說正被宣說之時,具壽袞丹雅生起遠塵離垢之法眼:「凡任何集起之法,一切皆是滅法。」
 當法輪已被世尊所轉時,地居諸天發出聲言:「這個被世尊在巴拉納西仙人落處的鹿野苑所轉之無上法輪,於世間不能被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轉!」

 聽到地居諸天的聲音之後,四大王天發出聲言:「這個被世尊在巴拉納西仙人落處的鹿野苑所轉之無上法輪,於世間不能被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轉!」
 聽到四大王天的聲音之後,三十三天……亞馬天……都西達天……化樂諸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發出聲言:「這個被世尊在巴拉納西仙人落處的鹿野苑所轉之無上法輪,於世間不能被沙門、婆羅門、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轉!」
 如此於那刹那、(那頃刻、) 那須臾間,聲音上升遠達梵界。此一萬個世界震動、大震動、強烈震動,有無量、廣大、超越諸天之天威力的光明出現於世間。
 當時,世尊發出此讚歎:「袞丹雅確實已了知!袞丹雅確實已了知!」如是,具壽袞丹雅的名字就成為「安雅袞丹雅」。

——《相應部·大品12·諦相應2·轉法輪經》
亦見《律藏·大品·大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巴利文版本《转法轮经》(Discourse on Turning the Wheel of the Dharma)中,佛陀告诉五比丘:“只要未能如实地从三转、十二行的角度证知四圣谛,就不能对天、魔、梵天、外道 、婆罗门和人等众宣说,在这个世界中,有人已经获得了究竟的觉悟,智慧已经生起、心已不动自在、此为最后生、不受后有。”
   
“只有已经如实地从三转、十二行的角度证知了四圣谛,才能对天、魔、梵天、外道 、婆罗门和人等众宣说,在这个世界中,有人已经获得了究竟的觉悟,智慧已经生起、心已不动自在、此为最后生、不受后有。”

佛陀一共转了十二次法轮——四圣谛中的每一谛转三次。为了理解四圣谛——不是用头脑而是亲身体证——我们必须修习十二转法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转被称为“示转”(Recognition)

我们感觉到有些事情不太对头,但是,我们又不能确切地说出究竟是什么不对头。我们努力地想逃避,但是,我们又逃避不了。我们试图否认我们的痛苦,但是它却顽固地存在着。佛陀说,受苦而不知道我们正在受苦,这比一匹骡子驮着不可想象的重担还要痛苦。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在受苦这一事实,然后确定痛苦的根源是肉体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我们的痛苦需要被确认下来。

识别、确认我们的痛苦,就象医生诊断疾病一样。他(她)说:“我压这儿,疼吗?”我们说:“嗯,疼。这儿疼。”我们心里的伤口成为我们禅修的对象。我们把它们展示给我们的医生看,把它们展示给佛,即我们自己看。我们的痛苦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用慈悲和无害的态度来对待它。我们要拥抱我们的恐惧、憎恨、苦恼和嗔怒:“我亲爱的痛苦,我知道你在这里。我在这儿陪着你,我会照看你的。”我们不要逃避痛苦;相反,要以我们所有的勇气和温柔,去识别、接受和确认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转被称为“劝转”(Encouragement)

在识别和确认了我们的痛苦之后,为了理解痛苦的真实本性,也即它的成因,我们需要花时间去深入地观察它。同样地,在观察了我们的症状之后,医生说:“我会深入地观察它。这个病是可以搞清楚的。”他或许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处理检测结果,了解我们吃的食物,我们的生活态度,我们的作息习惯,等等。但是他已经下决心要搞清楚我们的病因。

我们的痛苦,如疾病、沮丧、棘手的关系或恐惧等等,需要被理解,因此,我们要象医生那样,下决心去搞清楚它。我们练习坐禅和行禅,我们要求朋友和老师的指导和支持——如果我们有的话。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痛苦的原因是可以弄清楚的,而且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去弄清它的底蕴。在这个层面上,我们的修行仍然是“有漏”(ashrava,"setback")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转被称为“证转”(Realization)

可以表述为“痛苦已经被理解了”。在此,我们着手去实践在第二转时就已经开始的努力——医生告诉了我们病名和所有的病症。在研究、思维和修习第一圣谛之后,我们做到了不再逃避痛苦。现在,我们能够叫出我们痛苦的具体名字,并能够辨认出它的所有特征。仅此就足以给我们带来“无漏”(anashrava)的喜乐。

成功地诊断出自己的不适之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我们仍然会继续给自己制造痛苦。我们会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思想来火上浇油,而自己对此却往往没有意识到。第二圣谛的第一转是“示转”:我正在继续制造痛苦。

佛陀说:“当某件事物已经存在了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存在,并深入观察它的本性。当我们深入观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促使它形成并继续滋养着它的几种食。”

接着,佛陀详尽地阐述了会导致我们快乐或痛苦的四种食(nutriments)——粗抟食(edible food)、细触食(sense impressions as nutriment)、意思食(intention as nutriment)和识食(consciousness as nutrimen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种食是粗抟食(又称粗食、段食)

我们的饮食会造成精神上或肉体上的痛苦。我们必须学会区分出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当我们采购、烹调和食用食物的时候,我们要修习正见。

佛陀举了下面这个例子: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两岁大的孩子要穿越一片荒漠,可是他们的粮食都吃光了。反复考虑之后,这对夫妇俩认识到,为了存活下来,他们不得不杀死他们的儿子,吃他的肉。他们计算着,如果他们每天吃儿子多大的一块肉、把余下的扛在肩上风干,就能坚持走完剩下的路程。但是随着他们每吃孩子的一口肉,这对年轻夫妻就悲号不已。

讲完这个故事以后,佛陀问道:“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这对年轻男女很乐意吃他们儿子的肉吗?”“不,世尊,他们不可能乐意吃他们儿子的肉。”佛陀说:“可是很多人在吃他们父母儿孙的肉却还不自知呢。”

我们的很多痛苦都来源于没有正念地吃东西。我们必须学会维护我们身心康乐的饮食方式。当我们抽烟、喝酒或吸毒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吃自己的肺、肝和心。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们做这些事情就是在吃我们孩子的肉。我们的孩子希望我们健康而强壮,因此我们要学会正念地饮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种食是细触食(又称触食、乐食)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停地在与六尘接触(sparsha,触。),而这些接触就成为我们意识的食物。

当我们驱车穿过一座城市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看到那么多的广告牌,广告牌上的图象都进入了我们的意识。当我们拣起一本杂志的时候,杂志上的文章和广告就是我们意识的食物。那些能激起我们对财产、性和食物的贪欲的广告,很可能是有毒的。如果读报纸、听新闻或谈过一次话以后,我们感到焦虑不安或精疲力尽,我们就知道我们刚才是在与毒素打交道。

电影是我们眼根、耳根和意根的食物。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电视节目就是我们的食物。有的孩子每天花五个小时看电视,那些电视画面浇灌着他们心中贪爱、恐惧、嗔怒和暴力的负面种子,而他们正是从这里摄取养分的。

我们面临着这么多有毒的色、声、香、味、触、法,它们掠夺了我们身心的健康和安乐。当你感到绝望、恐惧或沮丧的时候,很可能是因为你已经通过触食摄取了太多的毒素。不仅仅孩子们需要得到保护,以便防止他们受到暴力和不健康的电影、电视节目、书刊杂志及游戏的影响,我们成年人也有可能被这些传播媒介所毁掉。

如果我们充满正念,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是正在摄取恐惧、憎恨和暴力的毒素,还是正在吸收能够增长我们智慧、慈悲和度生愿望的食物。通过修习正念,我们明白了听、看或接触某一类事物,会使我们感到轻松和安宁;而听、看或接触另一类事物,会使我们感到焦虑、悲伤或压抑。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应该接触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我们的皮肤保护我们不受细菌的感染。抗体帮助我们抵御体内的侵略者。我们必须调动和使用我们意识中与此相当的部分,以保护我们,使我们免受不健康的感官对象(sense objects)的毒害。

佛陀曾经讲了这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比喻:“有一头母牛得了一种可怕的皮肤病,她的皮肤几乎已经脱落光了。当你把它带到一座古城墙或一棵老树边上的时候,树皮里所有的生物都出来了,扒在母牛身上吸血。当我们把她带到水里的时候,情形依然如此。甚至当她只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时候,小昆虫们都会飞拢来吸血。”佛陀接着说:“我们的处境也是如此。”

我们面临着种种色、声、香、味、触、法的侵犯,它们中的很多东西滋长着我们心中的贪爱、暴力、恐惧和绝望。佛陀建议我们在六门的每一门处都设置一个哨兵,也就是正念,以便保护我们自己。用你的佛眼去考察你即将摄取的每一种食。如果你看到它是有毒的,那么你就要拒绝看、听、品尝或触摸它。只摄取你肯定是安全的食。

五种正念训练(五戒)能帮你很大的忙。作为个体、家庭、城市和国家,我们必须走到一起来,讨论自我保护和生存的战略。为了走出我们身处的危境,修习正念必须是集体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种食是意思食(又称思食)

我们心中想要某种东西的愿望。意愿是我们一切行动的基础。如果我们认为,使我们快乐的方法是成为一家大公司的总裁,那么我们的一切言行都会指向那个目标。即使睡眠的时候,我们的意识也会继续围绕它而工作。或者假设我们相信,我们所有的痛苦和我们家庭的痛苦,都是由过去侮辱了我们的某个人所带来的;那么我们就会相信,只有使那个人受到伤害,我们才会快乐。于是我们的生活就被单一的复仇的愿望主宰了,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我们所计划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惩罚那个人。夜里我们做着复仇的梦。我们以为这样会把我们从愤怒和憎恨中解脱出来。

每个人都想快乐。我们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朝着我们认为会使自己快乐的方向走。但是我们也许会因此而遭受很多的痛苦。我们必须领悟到,地位、复仇、财富、名誉或财产,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我们快乐的障碍,而不是快乐的助缘。我们要增强摆脱这些东西的愿望,这样,我们就能够享受到生命中时时可见的奇迹——蓝天、树木、我们可爱的孩子。练习三个月或六个月正念地坐禅、正念地行走和正念地观照之后,一种对于现实的深刻洞察就会在我们心中生起,这样我们就能够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这种能力会把我们从所有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并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

一天,佛陀和一群比丘一起充满正念地吃完午饭之后,一位农夫非常焦虑地走了过来,问道:“比丘师父们,你们看到我的奶牛了吗?我遭受到这么多的不幸,我觉得我简直活不下去了。”佛陀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农夫说:“比丘师父们,今天早上,我所有的十二头奶牛都跑掉了。还有,今年我种的芝麻整个儿地都被虫子吃光了!”佛陀说:“先生,我们没有看见您的奶牛。也许它们往那个方向跑了。”农夫朝那个方向走之后,佛陀转向他的僧团,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知道你们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人吗?你们既没有奶牛可丢、也没有芝麻可让虫子吃。”我们一直在努力地积聚财富,多多益善,而且我们以为这些“奶牛”对于我们的生存来说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它们很可能成为妨碍我们活得快乐的障碍。放掉你的奶牛吧,成为一个自在解脱的人!放掉你的奶牛,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地活得快乐。

佛陀还举了另外一个触目惊心的比喻:“两个强壮的人拖着一个人,想把他扔到火坑里去。他无法抵抗,最终他被扔到燃烧着的火焰上去了。”那两个强壮的人,佛陀说,就是我们自己的意愿。我们不想受苦,可是深植于我们藏识中的习气之种却把我们拖到了痛苦的火坑里。

佛陀建议我们深入地观察自己意愿的本质,以便看出它是正在推着我们朝解脱、安祥和慈悲的方向走,还是朝痛苦和不幸的方向。我们要学会看出我们正在吃的思食的种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种食是识食

我们的意识包含着所有的种子,它们是由我们自己过去的行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种下的。我们每天的思想言行都流入到了我们的意识之海,它们塑造了我们的身心和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滋养我们的意识,或者我们也可以用贪、嗔、痴、慢、疑来喂养它。我们的意识每时每刻、日日夜夜地都在吃东西,而它所消耗的食物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非常小心,看看自己所摄取是哪一种食。

佛陀举了另外一个可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危险的凶手被抓获了,他被带到国王面前,国王判了他斩刑。‘把他带到院子里,插上三百把尖刀。'中午,一个士兵报告说:‘陛下,他还活着。'国王宣布:‘再捅他三百次!'傍晚,士兵又来报告国王说:‘陛下,他还没有死。'于是国王下了第三次命令:‘用王国里最锋利的三百把尖刀插在他身上。'”佛陀接着说:“通常,我们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意识的。”每次我们把毒素摄取到意识里,就象给自己插上了三百把尖刀。我们痛苦,而且我们的痛苦都喷溅到了我们周围人的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修习第一圣谛的第一转时,我们如实地辨认出了痛苦。当我们处于一种棘手的人际关系中的时候,我们要能辨认出,“这是一种棘手的关系。”我们的修行就是,与我们的痛苦在一起,并照看它。

当我们修习第二圣谛的第一转时,我们要深入地观察我们痛苦的本性,以便看出一向以来我们一直在喂它何种食物。在最近的几年、几个月里,我们是怎样生活的?而这种生活又是怎样滋长了我们的痛苦的?我们要能辨识出自己所摄取的诸食,并观察:“当我这样想、那样说、这样听或那样做的时候,我的痛苦就增长了。”在我们开始修习第二圣谛之前,我们还是习惯于为自己的不幸而谴责他人。

深入地观察需要勇气。如果你愿意,可以使用铅笔和纸。坐禅期间,如果你清晰地看见你痛苦的某种症状,把它写下来。然后问你自己:“一向以来,我摄取了何种食在滋养和支持这种痛苦?”当你开始认识到自己一向以来所摄取的是何种食的时候,你或许会哭起来。为了真正地活在当下,为了拥抱你的痛苦如同母亲怀抱着她的婴儿,你要全天地运用正念的力量。只要拥有正念,你就能够与困难呆在一起。

修行并不意味着只单一地运用你自己的正念、定力和智慧。你还可以从你的道友和老师那儿得到正念和定慧的受用。有些事情就连一个孩子也能看出来,而我们自己却未必看得出来,这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观念囚禁住了。把你写下来的拿给一位朋友看,并请教他(她)们的观察和见解。

如果你与一位朋友坐在一起进行坦率的谈话,决心要找出你痛苦的根源,最后,你将能清晰地看到它们。但是如果你自己保留着痛苦,它可能会一天比一天强大。仅仅看出你痛苦的原因,就会减轻你的负担。

舍利弗(Shariputra)说:“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它,看到事实的核心,看到它的根源和滋养着它的食物,我们就已经是在解脱之道上。”当我们能够辨认出自己的痛苦、并看清它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安祥和喜悦,我们就已经是走在解脱的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二圣谛的第二个层面“劝转”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如果我们停止去摄取导致我们痛苦的种种食,我们就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们要鼓励自己截断痛苦之因。只有借助坚强的意志,我们才能保证法轮常旋转。

正念这种力量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止”。我们要研究自己现在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并决定哪些可以继续吃,哪些不能再吃。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向痛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具有使自己快乐起来的潜能。我们就会看到痛苦的本性以及走出痛苦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将痛苦称之为“圣谛”的原因。在佛教里,当我们使用“苦”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指那种能够为我们指示解脱之道的苦。

有很多修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正视自己的痛苦,诸如正念地行走、正念地呼吸、正念地坐禅、正念地饮食、正念地观察和正念地倾听。一个充满正念的步履,能够使我们深深地体验到我们心中和周围所存在的美和快乐。

秦泰通(Tran Thai Tong),十三世纪越南的一位伟大禅师,曾经说过:“随着每一个脚步,你都触摸到了实相的大地。”如果你整天练习正念地行走和深深地倾听,你就是在把四圣谛转化成行动。当苦因已经被发现的时候,疗救就成为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09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第二圣谛的第三转“证转”的层面上,我们确实停止了摄取那些给我们制造痛苦的食。有些人以为要停止痛苦,就必须停止一切——色、受、想、行、识——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第二圣谛的第三个层面可以被描述为“饥来吃饭困来眠”。当有人已经达到了这一层次的时候,她就会拥有某种特定的轻松与自在。她想做的完全与正念的练习相一致,她不会做任何伤害她自己或他人的事情。

十九世纪末,越南有一位法师叫一定(Nhat Dinh) ,他请求国王允许他辞去一所国家寺院的住持职务,这样他就可以生活在山上的一座小茅棚里,照料他上了年纪的母亲。很多官员供养他,请求他另找一所寺院,但是他更愿意过简单的生活,沉浸在巨大的安祥和喜悦里。一天,他的母亲生病了,想吃鱼。他下到市场里,向一些小贩讨了一条鱼,把它提回山上去了。旁观者问道:“一个出家人拿着一条鱼干什么?”可是达到了象一定师父那样境界的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而不违背戒律。在第二圣谛的第三个层次上,你只需做你自己。形式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注意!首先自己必须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自在。   

痛苦不再生起,这一层次不是你可以模仿的某种东西。你必须内证这一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9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09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9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同经文的部分,不认同非经文的部分。
尤其是:
(在第二圣谛的第三转“证转”的层面上,我们确实停止了摄取那些给我们制造痛苦的食。有些人以为要停止痛苦,就必须停止一切——色、受、想、行、识——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的理由: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食,資益眾生,令得住世,攝受長養。何等為四?一者、摶食,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識食。若比丘於此四食,有喜、有貪則識住增長,識住增長故入於名色,入名色故諸行增長,行增長故當來有增長,當來有增長故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如是純大苦聚集。若於四食無貪、無喜,無貪、無喜故識不住、不增長,識不住、不增長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長,行不增長故當來有不生、不長,當來有不生長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起,如是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7-2009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fsyps 的帖子

不认同非经文的部分,却丢经文给我?

方便用非经文来解释您的理由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7-2009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peggy_str 的帖子

经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是不至于看不懂,
问题是你要不要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7-2009 0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fsyps 的帖子

我看不看得懂,跟您懂的是两回事。
而且我不喜欢胡乱猜测。

况且我懂的跟您懂的又不一定一样,十个人读经文可出十个不同的版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7-2009 09: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和那个自称三法印的一样,分不出识食和意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7-2009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打自招~

自吃其果而不知其味,还吃得津津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2-2025 02:10 PM , Processed in 0.14256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