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99|回复: 6

羽球步伐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5-2007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羽球步伐篇                       
摘要
    羽球運動中步法(站位、步法及腳法的統稱)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技術,然而在比賽時單憑基本的步法是無法應付千變萬化不同性質的來球,因此應用於比賽中的應用步法也是選手訓練安排中不可或缺的一項。
    本文綜合歷年羽球專家的研究,就羽球運動的基本步法及現今世界級選手的應用步法,作一彙整說明,以為教學之用及教練在訓練時的參考。
關鍵詞:羽球、羽毛球、羽球步法
壹、前言
    現今世界羽球運動正朝著「技術全面、特長突出、主動攻擊、攻守均衡、快速制勝」的方面發展,並強調以「主動、快速、狠準」為羽球技術之首要。欲達到主動進攻、以快制勝的目的,其先決條件是必需具備靈活快速的步法(魏協森,民82)。
  在羽球運動中,羽球步法是掌握擊球時機、擊球適當位置與擊球穩定性的關鍵要素,本章蒐集各學者專家的研究結果,歸納說明羽球運動的基本步法及目前世界級選手比賽中的應用步法(林永華,民85)。其中基本步法可做為教師教學及羽球選手入門的依據,而應用步法可做為教練在實施步法訓練時的參考。(本章敘述皆以單打及右手執拍者為例)
貳、 羽球運動中步法扮演的角色
    要有完美的擊球,首先要有最佳、最適當的擊球位置,如此才能以正確的動作回擊,使擊球時間提早,擊球點在前,造成主動及攻擊的形勢(關一誠,民82)。靈巧的步法常是致勝武器(莊美玲,民73)。
    樊正治認為,步法是羽球運動的主要動力,它的功能為:(一)提早處理球的時機,使對方尚未返回原位做準備。(二)可以運用更多變化的手法。(三)可迅速回防減少漏洞。(四)可在穩定狀態下擊球(江明宏,民82)。
    在羽球界流傳著一句話:「沒有體力就沒有技術可言;沒有步法,空有體力也是沒有用的」。可見步法在羽球運動技術中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范振鳳,民75;程嘉彥,民69)
參、 羽球運動的基本及應用步法的要則
    羽球運動中擊球的最佳位置,是需要以快速的步法完成,然而步法的要求,不僅速度快還要方法正確。練習時須按步就班,循序漸進,方可大成(黃郁琦,民83)。
    在基本步法上須遵守以下要則:(一)步法以簡單、自然為主。(二)學習的開始以走步入門。(三)每一路線不得多於三步。(四)以回擊球場四角及四邊遠距的來球為主(莊美玲,民75)。(五)正面前後移動,跨步比墊步快;側向移動,墊步比跨步快。
    在應用步法上須遵守以下要則:(一)能以一步到位擊球,絕不用兩步。(二)能最快回擊球,成為主動優勢的步法,即為好步法。(三)擊球後須做平衡重心或易速回原心位置的腳法。
肆、 羽球運動之基本步法與應用步法分析
一、 羽球運動的基本及應用站位:
(一) 發球站位
    基本發球站位與應用發球站位大致相同,以前後分立左腳在前,約距前發球線1~1.5公尺處,緊臨中線站立,發球後左腳往後,形成原心準備站位。如圖1-1,2。應用站位仍可依發球的變化而稍作調整。

(二) 接發球站位
  基本接發球站位與應用接發球站位大致相同,接發球的站位以兩腳前後分立,在右接發球區時,左腳在前,腳尖約距前發球線1~1.5公尺,左邊約距中線0.5公尺,面向發球者。在左接發球區時,左腳在前腳尖向前,約距前發球線1~1.5公尺處,右邊約距中線1公尺處,面向發球者。如圖2-1,2。應用站位可依對方發球習慣,而稍作調整。


(三) 發球後準備站位(準備起動的原心站位)
  發球後基本準備站位,在原心位置(中心位置,約距前發球線1.5公尺處,中線偏左的位置)準備站位的腳法為右腳稍前或在前(右腳稍前為左腳尖約與右腳足弓部平齊處,此腳法有利於左右移動但仍有前後移動的準備;右腳在前為左腳尖約與右腳跟部平齊處,此腳法有利於前後移動,但不失左右移位的機動性。),兩腳與肩同寬或略寬。圖3-1,2。其中腳的前後是以網面為依據,左右是以中線為依據來判別。

  發球後應用準備站位為:(一)在右發球區發高長球後的準備站位,選手以偏左站位、右腳稍前為主要站法(如圖4-1)。(二)在右發球區發短球後的準備站位,選手以偏左及中央,站位稍前並以右腳在前為主要站法(如圖4-2-1,2),此為因應對方放短球,但又要防止平推後場故採右腳在前有利於前後機動的站法。(三)在左發球區發高長球後的準備站位,選手以偏右站位,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前為主要站法(如圖4-3-1,2),此為選手須面向來球點所致。(四)在左發球區發短球後的準備站位,選手以中央及偏右且稍前的站位,右腳在前為主要站法(如圖4-4-1,2)。


  以上皆以目前世界級男女單打選手,左右發球區發球後的站位、站法。羽球運動是一種開放性的運動,在發球或擊球後準備起動的應用站位上,應隨著球的方向距離、速度及是否形成主動,而有偏左、右、中央、前、後的站位變換(Taylor,1983)。發短球後站位可稍向前,調整距離須視發球是否完美,形成主動,而站法仍以右腳稍前是較為理想的方式。在防守及接兩側來球時,則可採用平行站法。
二、 羽球運動的基本及應用步法:
(一) 上網步法
    上網的基本步法由原心站位(右腳稍前)出發,以跨二步為主要步法(教育部體育司,民86),正反拍上網步法相同,唯方向不同(圖5-1-1,2)。
    上網的應用步法是由原心站位出發,正反拍皆以跨一步(圖5-2-1,2)、跨二步及墊二步(圖5-3-1,2)為目前世界級選手使用率最高的步法。選手在訓練上應有此三種正反拍步法的安排練習且不可偏廢。


    然而各種步法的使用時機,則要依據:(一)來球與選手的前後距離。(二)選手當時準備的站位左或右腳。偏左、右、前、後。(三)選手當選手時準備站位的腳法(左或右腳在前或平行)。(四)選手當時的重心置於左或右腳。(五)選手的判斷。(六)選手的習慣。
(二) 兩側步法
  兩側的基本步法由原心站位出發,正拍側面步法以跨一步為主要步法(圖6-1),反拍側面步法以轉跨一步為主要步法(圖6-2)。兩側的應用步法與基本步法相同,唯應再加以練習反拍側面跨一步的步法(圖6-3),這三種兩側步法亦是目前世界級選手使用率最高的步法。通常正拍側面步法的使用因為持拍長度加上跨一步,皆已足夠防守大部分的來球,甚至常常無需移步,只需做側身的動作即可回球。而反拍側面步法,跨一步(跨出左腳)的步法女子選手較男子選手使用率高,男子選手則仍以轉跨一步的使用較多,這可能因男子選手擊至邊線的球較準確且速度快,只跨一步可能回不到球,需轉跨一步來擊球,另亦考量擊球後平衡身體的緣故。然而使用時機則要依據:(一)來球與選手的距離。(二)選手的判斷。(三)選手的習慣。在兩側步法訓練時仍應不忘加強近身兩側快速來球的處理,這種能力對選手是很重要的。

(三) 後退步法
   後退的基本步法是由原心站位出發,正拍後退步法以後跨三步退為主要步法(圖 7-1),繞頭後退步法亦以後跨三步退為主要步法(圖7-2);反拍後退步法則以轉跨三步退為主要步法(圖7-3)。基本步法皆以原心站位(場地中心位置)出發,站位以右腳在前且設定來球皆至端線來實施步法的練習。
   後退的應用步法無法設定由固定位置及腳法出發,故有所變化,但由世界級選手使用率可瞭解:在正拍後退步法中以後跨一步退(圖7-4)、後跨二步退(圖7-5)、後跨三步退及墊二步退(圖7-6)等步法為主要使用步法,而其他步法因使用率較低故不予介紹及採用。在繞頭後退步法


中以繞頭後跨一步退(圖7-7)、繞頭後跨二步退(圖7-8)及繞頭後跨三步退等步法為主要使用步法。在反拍後退步法中以轉跨一步退(圖7-9)、轉跨二步退(圖7-10)、轉跨三步退及  墊二轉跨一步退(圖7-11),等步法為主要使用步法。
    退後步法的使用時機仍須視:(一)來球的高度、速度及方向(二)選手當時準備站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5-2007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選手準備時的腳法。(四)選手的預判能力。(五)選手的習慣。在各種後退步法中應注意:正拍後退步法,國內有些選手以前跨二步退(圖7-12)與前跨三步退(圖7-13),這是較不好的步法,因為在前跨時須扭轉身體增加時間,而且背對對手,是喪失敵情的不利做法,世界級選手也極少為之。在繞頭後退步法中,墊二步退也是世界級選手少用的,因其動作的形態與繞頭擊球動作不配合所致。繞頭後退步法與正拍後退的步法使用是相同的,唯方向不同。在反拍後退步法中須瞭解除非迫不得已,絕對勿使用反拍後退擊球,因為反拍在後場只能做防守性的擊球,且不利回原心站位。然而反拍後退擊球卻是選手所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術,因此反拍後退步法在訓練中是不可或缺的。

(四) 回位步法
    回位的基本步法是指擊球後迅速回到原心準備位置的步法,大致上依據原則,正面前後移動以跨步較墊步快,以自然的向後輕跳、向前跑跨為主,而側向移動則墊步比跨步快,以墊步回位為主。此為羽球場區的特殊性使然。
  回位的應用步法是指擊球後迅速因時制宜的在應用原心位置準備的步法,其步法有向前跨步、向前墊步、向側面墊步、向後輕跳步、向後墊步及跨步墊步結合的多種步法。使用的時機考量:(一)到位擊球後的腳法與位置。(二)回擊球的距離、方向與速度。(三)應用原心位置的決定,可能有偏左、偏右、偏前及偏後的多種變化情形。(涂國誠,86)。(四)選手的習慣。
三、 羽球運動的基本及應用的腳法:
(一) 起動腳法
   基本的起動腳法應注意在動作上實施預先輕跳的腳法:由原心準備站位,右腳稍前、兩腳與肩寬或略寬。兩腳微屈,身體重心置於兩前腳掌中間,視對手將要擊到球時,須預先做一原地輕跳起動的腳法,再視球擊出的方向此同時身體因反作用力往上彈升,(腳未離地,膝關節角度伸展)球向左即右腳掌側推則身體重心向左可迅速左移,球向右即刻左腳掌側推則身體往右移,左或右腳掌推蹬則身體向前或後移。作預先輕跳的腳法,可使身體的重心容易被推動轉移,如此步法方能順暢實施,這是許多初學者未能把握的重點,而受制於球速,造成被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應用的起動腳法強調因時制宜性,它有很大的機動與變化,可以隨時隨處視情況變更站位與腳法,可能偏左、偏右、偏前及偏後的隨處站位,且腳法亦有左腳稍前或在前,兩腳平行的情況,唯有預先輕跳起動的腳法是不能免的(Parker & Dickinson,1984)。
(二) 到位擊球腳法
  基本的到位擊球腳法包括:上網擊球的腳法:是以右腳在前左腳在後的弓步,反拍上網擊球時亦同。兩側擊球的腳法:正拍是以跨出右腳側弓步來擊球,反拍則以轉跨右腳弓步的腳法來回擊球。正拍後退擊球與繞頭後退擊球的腳法:是以右腳起跳空中擊球後,交換腳左腳先著地。反拍後退擊球的腳法:是以轉身體使背對球網的腳法,多是右腳站定後擊球。
   應用的到位擊球腳法:上網及兩側擊球的腳法與基本腳法大致相同,然而反拍側擊可直接跨左腳弓步擊球,另常在比賽中遇到近身兩側來球,此時只須閃身重心側移擊球即可。正拍後退擊球的腳法有:(一)右腳起跳擊球後,不交換腳右腳先著地。(二)右腳起跳擊球後,交換腳左腳先著地。(三)右腳跨出最後一步著地同時做抽擊。(四)雙腳起跳空中擊球後左腳著地或雙腳著地。在繞頭後退擊球的腳法方面是以右腳起跳擊球左腳先著地為主。反拍後退擊球的腳法與基本腳法相同。
  由世界級選手在比賽中所使用腳法的情形歸納為以上的應用腳法,可供選手訓練時的參考,而在正拍後退擊球腳法的訓練中,除攻擊型的腳法外,右跨抽擊防守打法的腳法亦預安排;在繞頭後退擊球的技術上亦須安排左跳左下的腳法。正拍後退雙腳起跳的扣殺技術,在世界級選手中,使用頻率有愈來愈高的趨勢,其攻擊面加大,球速加快(蔡虔祿、黃長福、紀世清,民84),是非常有效的打法,應確實安排於訓練中。
伍、 羽球運動的步法訓練要點
    羽球運動的步法因選手的身體條件、習慣、成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但訓練上實施的共同要點卻是須要遵循謹守的:
   一、應有系統的循序漸進,訓練步法非一學即熟練且順用,須耐心的反覆練習。訓練時要掌握:(一)以大距離移步為先。(二)由多步至單步。(三)由單向至多向。(四)由定向至不定向。(江金晃,民86)(五)由半場至全場。(六)由徒手至擊球。(七)勿過度訓練,注意休息的時間及方式。(八)注意場地及裝備安全舒適性。(九)基本步法完備後,方安排應用步法的訓練。(十)確實於訓練前後實施熱身及緩和運動。(林永華,民86)
    二、 應將步法獨立出來安排訓練,尤其錯誤動作的修正。
    三、 確實安排下肢肌力及爆發力的訓練(注意兩腳肌力的均衡性),以配合步法訓練的最佳呈現。(涂國誠,民87)
    四、 選手的訓練應有個別目標,針對不同目標,擬定個別化的訓練計劃並配合比賽季節實施。(涂國誠,民87)
    五、 確實實施訓練後的量化評估、選手的反應及修正訓練計畫,並落實計畫的執行。
    六、 步法有規律性(準備站位起動→移位步法→到位擊球腳法→回位步法→準備站位起動→…)如掌握得宜,可以行止有定,穩定擊球。
    七、 步法有其節奏感,(起動前奏的輕跳腳法,迅速到位的步法。身體協調的輕鬆擊球腳法、…)如掌握得宜,可以熟練流暢,輕鬆自若。
   八、動作要領的注意:(一)上網步法,應使用蹬跨步(後腳掌內側後蹬,前腳抬跨,可得較早的擊球點或可得較大的距離。(二)上網擊球跨步時腳尖應朝跨步方向,可防止腳踝扭傷,著地時應以足跟先,腳掌後著地,回位時腳掌用力推蹬,可以迅速回位。(三)蹬跨成弓步時應注意膝關節屈曲勿超過前腳掌,且後腳要略收向前腳,這可增加跨步距離、穩定及機動性並有助於後退回位。(四)後退擊球時右跳左下或右跳右下皆屬攻擊性腳法,應收腹並在腳著地同時,做推蹬地面使重心向前的回位動作,不可使重心往身後落。
陸、 結語
    羽球運動的步法是有其基本原則的不變性,掌握規律則能在球場上輕鬆自若,行止有定;然而在比賽中來球的千變萬化,步法有其應用的可變性,則可因應情勢,靈活運用。
    羽球運動是我國較適合在國際上競爭的項目,在體能及技術上如能廣為研發,必能使人輕鬆入門,水準容易提昇,自然有較佳的選手產生。以往文獻極少就步法加以詳述,因其繁複多變,此篇特別以國內外專書及觀察現今世界級選手的步法作一彙整,希望能提供教學與訓練的參考。
參考文獻
Parker,H., & Dickinson, R.(1984)Badminton for Beginners: A Guide to theBasic Media Services Unit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WesternAustralia, c1984.1 Videocassette:sd;col.,25min
Taylor,R.(1983)Badminton, Production Services Branch, Queensland Department ofEducation,(Brisbane), 1983.1, Videocassette: SD, col.
江明宏編譯 民82 羽毛球訓練技術 大坤書局有限公司 P.93-99
江金晃 民86 羽球單一步法與綜合步法訓練之差異性比較研究 大專體育第三十期 P.106-114
林永華 民85 世界級球選手單打比賽中米字型步法及正拍高手擊球腳法之研究 崇德書局印 P.1-49
林永華 民86 羽毛球步法之教學與訓練 碩群出版社 P.35-41
范振鳳 民75 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 鴻儒堂出版社 P.131-140
涂國誠 民86 羽球個人技術的漸進式目標設定 大專體育第廿九期 P.154-160
涂國誠 民87 羽球專項肌力和爆發力的訓練 大專體育第四十期 P.52-57
涂國誠 民87 肌力訓練的基礎理論及在羽球專項上的應用 成大體育第三十二期 P.62-74
教育部體育司 民86 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四)─羽球 教育部印行 P.112-119
莊美鈴 民73 羽球步法訓練 師大體育第十八期 P.40
莊美鈴 民75 羽球「米」字步法間歇訓練對大學男生生理特質及技術的影響 體育學報第八輯 P.245-246
程嘉彥 民69 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 大專院校羽球教練研習會
黃郁琦 民83 速度敏捷性在羽球步法訓練中的應用 台灣體育 P.8-11
樊正治 民69 羽球指引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P.77-93
蔡虔祿、黃長福、紀世清 民84 世界級羽球選手正手拍高手擊球動作的生物力學分析 台灣師大體育研究第一期 P.201-227
魏協森 民84 世界羽壇掃瞄 人民體育出版社第一輯 P.6-9
關一誠 民82 羽毛球教室 聯廣圖書公司編輯部編譯 P.102-112

[ 本帖最后由 bluesoul 于 24-5-2007 04: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7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还有图看,容易明白,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6-2007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請問下左手持拍和右手持拍的走步法有差異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6-2007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树林子 于 5-6-2007 05:56 PM 发表
想請問下左手持拍和右手持拍的走步法有差異嗎﹖


照说因该是不一样, 因为文章一开始有强调这是已右手握拍...
我也不是很清楚, 因为我是用右手, 所以没有想酱多就PASTE过来了...
我试试去找看看.

要不你就把左右脚也对调看看, 既是它说左脚前你就左脚后, 看看有没有分别吧
嘻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2007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8-2007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我的后场步伐很差 每次都脚打脚 站不稳 一定要把它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6-2024 03:14 AM , Processed in 0.07986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