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485|回复: 11

建筑大师-(姜还是老的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2-2007 05: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多少建筑大师你认识??
你又有多了解他们??
他们很多想法我们现在都还做不到

建筑大师: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 - #6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7 - #11
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12



[ 本帖最后由 edenskim 于 14-2-2007 03: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2-2007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勒·柯布西耶于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小镇 Chaux-des-Fonds,查尔斯·爱德华·珍妮特是他出生时的姓名。1920年,在他还是一名艺术家的初期,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即将从事建筑而非严肃的艺术,因此,他更名为勒·柯布西耶。尽管他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很多专家的影响。最初影响他的是著名的 建筑大师奥古斯特·贝瑞(Auguste Perret),并教会他如何使用钢筋混泥土。1910年,他又受到与他一起工作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的影响。然而,对他最大的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从事的立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当多的启示。尽管他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雅典的卫城(Acropolis),但他还是每天都去帕台农神庙(Parthenon)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勾勒。他的大脑里完全充斥着古典的魅力。

   勒·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是善于应用大众风格的稀有人才----
--他能将时尚的滚动元素与粗略、精致等因子进行完美的结合。


   他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通过大量的图样以产生一种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筑模式转化为建筑实物的情况如同艺术家在陶土的模子上进行雕刻和削减一样。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他主张用传统的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模板。他曾经申明,传统一直是他真正的主导者,因此,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不止从2 、3种角度,而是从4种角度考虑的,但后来他对自然界的领悟使其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自然是美妙的,那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还有来自大自然的清新和美丽,使勒·柯布西耶感觉到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风格去适应当今机器时代的发展。在所有的建筑都作为“机器时代的机器”时,人们也开始重视房屋的基本功能。他的目标是:在机器社会里,应该根据自然资源和土地情况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其中要考虑到阳光、空间和绿色植被等问题

   1911 年,勒·柯布西耶在书中如是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仿佛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勒· 柯布西耶提出了他的五个建筑学新观点(一些人将其比作五个古典的柱型),其思想于 1926年公布于众。这些观点包括: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敞开的建筑物正面以及带形窗。人们将这个建筑时代比作为机器时代,勒·柯布西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改良主义者。在考察整个城市中的伟大建筑、宽敞的空间、树木和雕像等方面时,他都充满了激情。1965年8 月27日,勒·柯布西耶在Cap Martin海湾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而与世长辞。

经典作品

印度昌迪加尔开放博物馆(Open Hand Monument Chandigarh


法国巴黎Firminy-vert 公寓大楼(Unite d habitation Firminy-vert


巴黎瑞士学生公寓

瑞士苏黎世(Maison d homme Zurich)


印度昌迪加尔艺术学校(Art School Chandigarh)


印度昌迪加尔国民议会(Palais de l Assemblee Chandigarh)


1.拉吐亥修道院         
2.巴黎瑞士学生公寓  
3.平台别墅         
4. 1929 萨伏伊别墅( Villa Savoye Poissy )
5. 1955 法国 廊香教堂( Notre Dame du Haut Ronchamp )
6. 1932 法国巴黎瑞士展厅(Pavillion Suisse Paris)
7. 1933 法国巴黎(Refuge de l Armee du Salut Paris)
8. 1952 马赛公寓大楼(Unite d'habitation Marseille)
9. 1953 Doncourt Conflans 航空俱乐部(Aero club deDoncourt Conflans)
10. 1954 Millowners Building Abmedabad
11. 1955 法国廊香教堂(Notre Dame du Haut Ronchamp)
12. 1956 印度昌迪加尔 高等法院(High Court Chandigarh)
13. 1958 印度昌迪加尔 政府总部(Secretariat Chandigarh)
14. 1958 Unite d'habitation Berlin
15. 1959 柏林公寓大楼(Maison Du Bresil Paris)
16. 1959 德拉文化中心(Dela Culturel)
17. 1962 印度昌迪加尔 国民议会(Palais de l'Assemblee Chandigarh)
18. 1965 印度昌迪加尔 艺术学校(Art School Chandigarh)
19. 1967 瑞士苏黎世(Maison d'homme Zurich)
20. 1967 法国巴黎Firminy-vert公寓大楼(Unite d'habitation Firminy-vert)
21. 1986 印度昌迪加尔 开放博物馆(Open Hand Monument Chandigarh)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1 收起 理由
NBD8669 + 2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2-2007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建筑空间释读

建筑无不引存时代发展的印记,作为文化系统的更新往往来自于建筑设计者的长期坚持不懈的艺术自觉,在当代中国逐步引入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过程中,对建筑判断与选择的社会决策系统也必定需要不断进化,才会对文明有所助益,而使城市文明的累积具备长久的价值内在。

  对建筑的辨识,对其空间的释读,往往揭示了某种方向,人生活的需要与决策者所要求的经济价值,最终成为一种合理的连接方式,建筑语言一旦被我们所理解,这对于享用者与决策者都带来实际而理想的用途,我们不需要花费巨额的宣传费用去影响或教化人们的选择,同样在决策上也对于创新性的作品没有了市场的疑虑而顺理成章的进入某种文化的创造时代。柯布西耶所创建的建筑秩序在不同的时期都坚持着自身的探索,正如路易斯·康所说“我学会了不去做他们做过的,不去模仿,而是去感知他们的精神”,才是对一个大师的思想所做的最好阐释。

  时置进日,对住宅的需求已渐渐演化到对个性化的精神欲求上,建筑的空间革新将成为形成产品有效对应于市场的必然,价值的实现也同样来自于建筑创作者、决策者创造性的结果,背离市场的保守行为同样也将被市场逐步遗弃。

1.思想激进的柯布西耶

  在建筑史上,柯布西耶是思想激进而赋有争议人物,是西方现代建筑的代表,他无时不存在着内心的自我否定与创新的自觉。实际上早期的柯布西耶依然受古典主义的影响较深,如1912年的建筑作品在其家乡瑞士拉绍德封(la chaux-de-fonds)附近的让纳雷别墅(jeanneret and jacot villas)更多的借鉴了简化而保守的古典主义风格。

  柯布西耶大胆尝试新的技术,在1914年他发明了“多米诺式住宅(标准化,泰勒化,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屋顶花园)”,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模式,才使得建筑概念的简洁与易于重复生产成为一种可能,也使他形成了“自发的现代主义”者。柯布西耶极力反对装饰,“装饰,总是掩盖构造的错误”,倡导机器美学或厂房式的纯净,他认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将有可能与城市建立一个新型的关系与秩序,这对于古典主义盛行的时代是一个全面的反思。他对建筑的重新诠释 “现代主义是一种几何的精神,一种构筑精神与综合精神”而创立了机器般的隐喻(建筑应给新机器文明时的人类以欢愉,而非最底限的益用,柯布西耶语),更多的是超脱于古典主义同时又对先锋派给予了一个新的定义,即他创立了纯净主义的建筑语汇,同时他认为建筑学的任务是创造形式的秩序感,城市的秩序感体现了绝对的和谐性。

  他同时强调建筑与城市相互和谐的文脉关系,传统的古典现象成为一系列新建筑中的片断,也是历史的片断,成为城市文明的发展与演绎参照,城市成为建筑或者说文化的博物馆。柯布西耶非常珍惜他所发现的每一个概念,并会用一生的时间来反复的将其完善,在他的建筑中同样如此,他越来越自由!

2.建筑的构造

  然而,柯布西耶的创作思想绝不是单纯的对“居住机器(居住装置)”的阐释,正相反他试图从一切可形成他建筑语汇的自然界、动物、植物中找到他所能够突破古典主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反叛的心理作用下“建筑将由自觉转变成自发的结果”(柯布西耶给JOHANNESBOURG现代建筑小组的一封信中描述了创作的思考方向:恬静的完美。植物,动物,陆地,海洋,原野和山峰。甚至自然的灾害,地理的大构造都蕴涵着和谐完美。┄┄ 从狭隘的专业讨论中走出来,深怀激情的投身于对事物缘理的探求中,那么建筑便变为自发性的结果。)

  柯布西耶通过否定装饰(形式)风格因素而直接探询建筑内在有机结构的本质,(有机结构对当代事物有概括和表达能力,柯布西耶语),他认为对本质问题的揭示才是最终形式发展的本原,这也是自然界中“自生自发”形成有机形态给予他的启示。在当时使用钢筋水泥这一全新的建造过程必将带来全新的建筑态度,这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建设者们不懈地对算术、新材料、钢材、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以及对当时尚在酝酿中的反映伟大潮流的美学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这些人是:拉布鲁斯特,埃菲尔,圣吉埃,de Baudot,托尼–嘎涅尔,奥古斯特–贝瑞。这是柯布西耶所坚持认为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必然将带来不同的结果,对于当今建筑同样也是如此。

3.居住的机器(或居住的装置)

  柯布西耶称之为“居住的机器”中“机器(machine)”这个单词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原意是“技能(artifice)”和“装置(device)”,“一个建造以用于产生某种特定结果的工具”。而“装置”这个词是指控制日益危险的状况并从中创造出充分且必要的生活构架。以“居住机器”来描述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还不如以 “居住装置”来阐述更为清晰而准确。柯布西耶对“居住的机器”的提出揭示了“居住——怎么住?”这一“本质”的问题,其结果是他在“构成”中找到了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建筑形态与秩序。

  他认为一个居所(一个庇护工作,财产,习惯,也庇护人的思想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其周围维持一种平和的家庭氛围,验证人存在的价值这一自然法则,他认为“给人类建构一个新的家园将无疑决定一个文明的特征”。“建筑是爱的行为,而不是场景和道具布置”,柯布西耶进入了一个普遍建构的阶段,它超越了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通过这么一种新意识的纯粹、实质、根本的表达,构建新社会反映其自身的住宅,即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基本框架——人的居所与城镇的关系,文化的延续发展,根据新技术条件形成一种普适的革新性,一切都自自然然发生了演化(或进化)。柯布西耶对古典主义、理性主义、功能主义、先锋派运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尽管他的语言无不透视了一种绝对性的反叛,但由其创作的活动来看,有其自生的脉络,即由古典与现代建筑逐步完成了他对于居住诗意、自由与隐喻的探索,建立了一个自身庞大的建筑语汇系统。

  追求问题与事物的本质性问题是柯布西耶一直保持的习惯性思维,在其著名的马赛公寓和拉土雷特修道院,关注于社会与个体,聚集与独处之间的矛盾成为他一生的焦点。“建筑成为问题的表达,同时也是问题的解答”。

4.光明和黑暗

  柯布西耶对城市规划观念也进行了更新,他认为“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有待一种与之相关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来满足”,住宅与邻居住宅的相对位置、景观、市镇当局、街道上的生活应该由城市的形态所决定。规划应该体现对人的关怀。这一目标的统一性、整体性成为他关注居住方式、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庄严使命。

  正如他说“一种文明消失了,另一种取而代之,建筑将给予那些倾其全部存在于她的人一种特殊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伴随极度痛苦的劳作之后的光辉诞生而来的一种恍惚(trance)。这就是发明的力量,创造的力量,她使人能奉献其自身最佳的部分给他人带来欢乐,那只能在家里找到的每日的欢乐。”

  建筑作为综合的文化,其涵盖的范围大大超越了工程师的限制。然而他发现居住的心灵被排斥在潮流之外,他说“天乃大,为万物之先,为气候之源。太阳与子午线所成的角度对人类的行为施以基本的限制。热带雨林气候、灼热的内陆气候、温带、中寒或寒带及许多其它的地域条件对该地区的生活施以某种地缘模式(geographical patterns)的影响。我相信对光的渴望乃人之本性。在温带,我会毫不犹豫的让我的家充满光甚至太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2-2007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5.土地的法则

  1942年柯布西耶主持了阿尔及尔市全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控制性规划,他提交了工作图,十五张图表和一份三十页的报告,包括北部非洲所有的气候条件以及大地景观的特征(海,萨赫勒草原,卡比利亚山,阿特拉斯山脉)和当地的地形条件。这些基本的地质构造(architectonic)细节充分扎根于这些自然现象之中。它确定了这片土地上的法则(the Law for the Land),并希望在实施的计划中能够得到重视,给后续的建筑活动找到了基本的规则,由此使活动本身不屈从于武断教条形式上和整体上的自由。

  柯布西耶的规划依据北非的太阳来构思规则,对太阳法则的服从使建筑活动与当地传统的阿拉伯建筑形式和谐的、不容置疑的联系在一起,化解了现代建筑似乎与当地传统不相调和的矛盾。在他的构思中,“宽广而层次分明的土地、成片的水域和植被、岩层和天空所构成、覆以成段或成丛的植物,一直延伸至远景,为地平线所围合——场地(site)提供直觉、理智(intelligence)和创作的感受”。

6.对场地的思考

  柯布西耶强调场地是建筑构成的基础,建筑要表达它自然的场所。象帕提农神殿,雅典卫城,比雷埃夫斯(希腊东南部)港口及岛屿,在相互的衬托中显现出各自庄严、和谐的与地形连绵的延伸,“这一切都充满了潜在的诗意”,作为建筑构成的元素,场地赋予知觉、理智予灵魂。

  对柯布西耶来说场地就是建筑与自然切合的最好的方式,也是必然的方式。如1927年他为联合国大厦所做的田园牧歌式的规划,“大厦融入阿尔卑斯湖的水面,位于林间的空地上,为绿草所环绕,它甚至不会去打搅一株蔷薇花……”每一扇窗都将开向牧歌式的风景。多么完美的环境!在此,将为世界和平而工作。”

7.建筑的尺度

  “一种尺度即代表一个时代,它是精神的标尺”。现代技术手段与过去相比新尺度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结构,这对当时以传统手法处理建筑那种孤立、局部的手法来说,它逃离了更多的限制,给任何一个空间以更为自由的表达。

8.空间的穿越与新的秩序

  建筑空间是一个通过(walked through)和穿越(traversed)的体验过程,人四处走动并变换位置,在一连串的建筑现实之间移动,体验通过运动的秩序所得到的强烈感受。柯布西耶对其他学派以建筑空间内部图形般的错觉来围绕某些抽象的点组织的活动,这个一种设定秩序的做法进行了反思,柯布西耶提倡以人的运动这一准则在当时加速了古典主义形式的解体。

  建筑的内部循环(circulation运动)在柯布西耶的眼中应该是背离人造的秩序(僵硬的秩序布置),不但要从功能的角度思考,更多的是应该是出自情感上的理由:在空间的运动使我们的视觉系统不断的感觉一些新奇,墙、门以及从窗或洞注入室内的阳光所设计的黑白分明的影,无不提供给人期待与惊奇;“或者是远景、建成的建筑、处女般的自然——如同尚处于创造中的完美构思”。在柯布西耶看来“内部循环的质就是作品的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规定,因为建筑的组织与建筑的本质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建筑是可以被“通过”和“穿越”的,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外部:那是活生生的建筑。坏的建筑就是僵死的围绕一个固定的,不真实的,虚伪的点,这绝对异在于人类的法则”。

  所有建筑空间的不同的变幻,都取决于赋予内部循环以完美无瑕的秩序,人行为的本身是形成这一要素的根本,建筑不但是要给予人以居住的自由,更多的是应该给予人以想象的自由甚至是美学与诗意的追求,这种空间秩序同样是创造与体验的结果。

  在他“两个私人宅邸”的作品中柯布西耶表达了对空间的穿越体现的基本理念。这两个住宅成对的坐落在同一个台基之上,实现了两个非常不同的主题——第一个住宅供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居住,含有很多小房间,所有的服务皆有益于家庭的机制;另一个住宅属于一个单身的热衷于艺术事业的现代绘画收藏家,后者更像一个 “散步建筑”,随人们走进的路线建筑的空间关系随即在眼前展开,充满了丰富的变化:明亮的光线、墙体处明暗交界线、窗洞透视出了室外的景色,建筑与自然相互协调;在室内首次的颜色实验,依据各种颜色特定的反应,强调或削弱了某些体量:如明暗交界处的墙体将是蓝色的,那些在充足阳光下的则将是红色的,为消隐巨大的建筑体量而涂上的纯自然的颜色阴影等等。柯布西耶称“在这里,历史的建筑元素在我们眼中焕发了新的现代生命:底层架空柱,长条窗,屋顶花园,玻璃立面┄┄,在新精神的煽动下,它必然以新技术为核心而发展,这新精神,诞生于这机器时代的极度动荡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2-2007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建筑五点
 


勒·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它们是:


  (1) 独立柱支撑的架空的底层,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底层全部或部分地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的平面;
  (4) 横向的长窗;
  (5) 自由的里面。
  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2-2007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设想方案。勒·柯布西耶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对巴黎市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设想方案。作者的观点在他的《明日的城市》(1922)中作了表达,后来又在《阳光城》(1933)一书中加以发挥。



勒·柯布西耶的 300万人口现代城市的城区设想草图

  勒·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他提出建筑物用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 5%,其余95%均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地的围绕之中。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他强调现代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1922年巴黎秋季沙龙展览会曾展出勒· 柯布西耶的可容 300万人口现代城市规划设想草图。其布局设想是:城市中心是铁路、航空和汽车交通的汇集点;站屋广场采用多层空间处理。市中心区布置24幢60层的摩天办公楼,人口密度为每公顷3000人。中心区西侧布置市政府、博物馆、市级管理机构以及一个英国式花园。中心区东侧为工业区、仓库和铁路货运站。中心区的南北两侧为住宅区,人口密度约为每公顷300人。城区四周为保留的发展用地,布置绿地和运动场。城市郊区布置若干个田园城镇。城区住100万人,田园城镇容纳200万人。192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提出要拆除大量旧建筑,拓宽道路,修建18幢高层办公楼。但可惜这个方案没有实施。

  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例如,在城市采用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在市区修建高层楼房,扩大城市绿地,创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等原则,已被许多城市的规划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有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方斯区规划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2-2-2007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安东尼奥·高迪的生平:天才与疯子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科尔内特1852年6月25日诞生于离巴塞罗那不远的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父亲是一名铁匠,母亲在家操持家务。他们敦厚善良,是虔诚的教徒,过着简朴、平静甚至有些寂寞的生活。

  安东尼奥排行第五,也是老小。应当说,安东尼奥生逢其时——就在他出生前不久,国王刚签署了全面改建巴塞罗那的诏令。工商界的富豪们纷纷斥巨资投入巴塞罗那的改建工程。他们在营造新的建筑时都喜欢别出心裁,争奇斗妍。那时,建筑师的职业十分吃香,人们趋之若鹜。正如多年之后很多男孩子都渴望成为宇航员一样,那时的男孩都想快些长大,造出奇妙的建筑来,以便扬名天下。

  安东尼奥也渴望成为建筑师,但如何建造,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想挖空心思地去“发明”什么,他只想仿效大自然,像大自然那样去建筑点什么。年轻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爱,而且可以说,还是疾病帮助他培育起了这份情愫。还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患有风湿病。他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能一人独处,他惟一能做的事就是“静观”。哪怕一只蜗牛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也能静静地观察它一整天的时间。

  到了青年时期,他还是那样孤僻内向、不爱交际,所以真说不上有谁特别喜欢他。学习上他属于中不溜儿,只是画图画得特别棒。他最早的作品是替中学生自办的手抄本杂志《滑稽周刊》画一批插图,杂志每期出12份,算是相当多的了。

  1870年,安东尼奥·高迪进入巴塞罗那建筑学校就读。在校的头两年,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医校刚毕业的大哥不幸去世,接着是母亲病故,再后是姐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幼小的女儿。老父只好带着外孙女搬到巴塞罗那来与儿子同住。安东尼奥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赚钱养家糊口。

  还是学生的时候,高迪便参加了巴塞罗那若干“奇观”的建造。名义上他是几位大建筑师的助手,但是交给他设计的几个部分全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1877年,高迪为一所大学设计礼堂,这也是他的毕业设计。方案出来后,引起很大争议,但最后还是被通过了。建筑学校的校长感叹地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

  结识莫逆之交

  1878年是高迪职业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年,他不仅获得了建筑师的称号,更主要的是结识了欧塞维奥·古埃尔这位后来成为他的保护人和同盟者的朋友。

  古埃尔既不介意高迪那落落寡合的性格,也不在意他那乖张古怪的脾气,因为他深信,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建筑学天才。看来,他也已认同了这样一个真理: “正常人往往没有什么才气,而天才却常常像个疯子。”高迪的每一个新奇的构思,在旁人看来都可能是绝对疯狂的想法,但在古埃尔那里总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应。由高迪设计和古埃尔出资建筑的古埃尔庄园、墓室、殿堂、公园、宅邸、亭台等,都成了属于西班牙和全世界的建筑艺术杰作。高迪在此中得到的是每个创作者所渴望的东西: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后顾财力之忧。

  高迪终生未娶,他与女人似乎是无缘的。他曾经说过:“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据说,他年轻时曾有过一段罗曼史,但后来那位姑娘另作了选择。她是对的。

  除了工作,高迪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在生活上他真显得有点傻气、疯癫。他常年留着大胡子,成天是一副阴沉沉、让人捉摸不透的表情。除了古埃尔,他没有别的朋友。他只说加泰罗尼亚语,对工人有什么交代就得通过翻译。他只带了两个学生在身边,多一个他都嫌烦。他似乎觉得,只要与这两个学生交往,就能保持他与整个世界的平衡了。


  他吃得比工人还简单、随便,有时干脆就忘了吃饭,他的学生只得塞几片面包给他充饥。
他的穿着更是随便,往往三年五年天天穿同一套衣服,衬衫是又脏又破。看着他那副穷酸样子,还真有人拿他当乞丐施舍。

性别:  男         
国家:  西班牙
地区: 加泰罗尼亚雷乌斯

代表作品:     
  1:圣家族大教堂



  2:古埃尔公园



  3:巴特罗公寓(Casa Batlo)



4:米拉公寓(Casa Mila)




[ 本帖最后由 edenskim 于 12-2-2007 06:1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2007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迪神秘的建筑天才

在一百年来的现代建筑发展史中,安东尼·高迪——这个来自西班牙的建筑天才,显然是一个异数。

  高迪1852年诞生于西班牙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雷乌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高迪设计了科米亚随性屋、比森斯之家、格尔之家、特瑞莎学院、米拉之家等一系列作品,它们大都分布在加泰罗尼亚,尤以巴塞罗那最多。他最出名的作品,莫过于到现在都还没造完的圣家堂(或译为圣家族教堂)。高迪用奇异的建造方法为20世纪建筑史增添了独特的一页。在建筑中运用玻璃、陶瓷、马赛克等的拼贴装饰与彩绘等,也都是极具高迪风格的手法。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迪的房子》(徐芬兰著,2003年7月版)一书,向人们展示了高迪建筑艺术的全貌。西班牙皇家高迪馆馆长霍安·博萨戈达·诺内利欣然为此书作序,肯定了作者对高迪及现代主义建筑的研究与认知。

  《高迪的房子》将高迪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早期的东方风格作品,其二是新哥特主义现代主义风格作品,其三是自然主义作品。高迪的早期作品,如位于西班牙北部坎达布利卡山脉海岸的科米亚随性屋,以及位于巴塞罗那市的比森斯之家、格尔之家、格尔馆等,有着伊斯兰装饰性风格。在自己的建筑理论成熟时,高迪开始迷恋自然。书中写道:

  “高迪……认为自然界没有直线存在,如果有,也是一大堆弯曲线造型转换而成的。高迪喜爱大自然,特别注意动物、植物及山脉的造型。他观察入微,他所看到的自然美并不是刻意的美,而是具有效用、实用的美,所以寻找到他所要的美感——自然就是美,美即是实用性,实用即是自然的存在,自然即是实用的展现。”

  巴特略之家和米拉之家是高迪实践自然理论的代表作。前者采用小块彩色陶瓷及玻璃做成有机造型,在加泰罗尼亚地区流传的“乔治屠龙救公主”的故事是建筑设计灵感的来源。这座充满神秘气氛的房子,在晚上观看更为奇妙,高迪自己激动地称它“看起来像是一座天堂的房子”。米拉之家“酷似断崖的外观,内外连续性的建造方式被喻为‘迷宫’的写照”。其连续性的弯曲造型,像海浪起伏具有动感,立面大窗一个洞一个洞犹如蜂窝,也让人觉得这房子是被海浪侵蚀后的岩石

  当然,高迪对人类文化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圣家堂。圣家堂是一座象征巴塞罗那或加泰兰人身份的教堂。高迪自1885年起设计第一张圣家堂的草图,1914 年后则以全部精力投入圣家堂的建造,不再接任其他新的建筑设计工作。整座教堂只完成了东西两侧塔堂,圣家堂建筑物大部分至今仍在建造,也许还得花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高迪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圣家堂了。他每天从格尔公园步行十几公里到圣家堂工作,直到最后因为年迈不得不离开格尔公园的住处,住进圣家堂的工作室里。在那里他每天工作、祈祷、做礼拜,很少出门。如果出门,那也是为圣家堂建筑工程募款。

  高迪是天才,也是个工作狂,他把时间都献给了建筑,终身未娶。该书作者很感慨地说:“有谁能像高迪一样,细心地要求把一块一块砖头慢慢地‘砌组起来 ’?没有一位建筑师能像他那样有‘时间’,耐心地每分每秒、每小时、每一天跟着建筑物‘成长’,盯着建筑物看,与工人讨论建筑的形式与结构,指挥着每一步可能‘失败’或‘成功’的建造进行。如此的锻炼怎么不会锻炼出一位伟人来呢?因此,高迪一生充满着各种传奇性,他的作品至今仍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作为一个不求名利的建筑师,高迪衣着简朴,甚至被人误认为是乞丐。当他74岁外出被电缆车撞倒时,没有人想到他就是高迪,没有路人赶快帮忙送他到医院,后来由劳动警察送他到穷人医院,两天之后高迪与世长辞。

  繁复的细节与装饰是高迪作品最让人着迷的地方,这样的姿态似乎与现代建筑运动截然相反。我们今天到处可见“极少主义”风格的现代建筑,听到的是建筑界的名言:“装饰就是罪恶”,“少就是多”。然而,建筑史或艺术史却有更多的复杂性。在高迪手里,装饰不是罪恶,装饰是建筑师天才的显现,“多”同样是简洁的新符号。高迪的作品构成了现代建筑运动之外的另一条脉络。虽然他也吸收了哥特、伊斯兰教、新艺术等各家建筑的精华,但他又用自己的想象力将它们改造成为奇异无比的建筑结构。

  高迪的存在,让我们终于能够从另一视角来重新审视现代建筑运动,重新思考建筑文化的问题——我们的建筑师既缺少现代建筑大师的简约手法,又缺少像高迪这种用心灵去装饰人间的独特建筑语言。所以,中国当代城市呈现出一种缺乏生命力的无可奈何的景象。城市在迅猛发展,建设规模举世罕见。但是,这些新的城市建筑却缺少灵魂。所以,我们需要阅读高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2-2007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生不娶的高迪


  一般说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搞艺术的人触觉会更纤细,情感会更丰富,像毕加索呀,梵高呀,都是这方面杰出而著名的例子;与此相反,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往往被认为是
相对枯燥和邋遢的一群人,比如爱因斯坦,他那著名的裹着一条旧毛毯的招牌形象曾令许多仰慕他的女人望而却步,以为他的大脑袋里除了相对论就没有为风花雪月开辟哪怕一条浅尝辄止的沟回。

  其实不然。

  爱因斯坦的人生除了相对论,还有一大娱乐特色就是他酷爱拉小提琴,尤其是当那些崇拜他的女学生坐满一屋子,而座中又颇有几个姿色不凡明眸善睐一汪春水似的望向他时,他的琴声会更加悠扬、婉转、多情。

  而安东尼·高迪-科尔内特(Antoni Gaudíi Cornet),整个巴塞罗纳乃至西班牙建筑业的天才、大师、灵魂,那样一个把硬邦邦的建筑线条变魔术般地化解成绕指柔肠的男子,那样一个笃信幻想和童心的感性的人,却在毕生里没有显示出对异性的渴慕,只是冷冰冰地总结过一句:“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来似通非通地解释他为何终生不娶的原因。

  所有关于高迪生平的西班牙文和英文的资料,其重点都集中在三件最重要的作品和一次重大的事故:一,古埃尔公园(1900-1914);二,米拉公寓(1906-1910);三,圣家族大教堂(1909至今未完成),而没有丝毫文字泄露他的情人、妻子,甚至是转瞬即逝的罗曼史。这像是一个“搞艺术的”所普遍拥有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吗?

  在高迪的眼中,一切灵感来源于自然和幻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形状,都是他酷爱采用的表达思路,他痛恨硬邦邦的直线,乐于用柔和的曲线和五彩的颜色表达一切,甚至每一个烟囱的造型、每一块砖的摆法,他都有兴趣玩味半天。因此他承包的工程都成了鸿篇巨制,古埃尔公园整整耗费了14年,而圣家族直到他死后仍未竟,如果投资稳定(每年需耗资300万美元)的话,至少也得再建65年方可竣工。

  至于那次重大事故,则更让人感到遗憾,——1926年高迪在全巴塞罗纳有轨电车通行礼上被这一新兴交通工具撞翻,然后撒手人寰;如果不是被一个很仰慕他的老太太在穷人医院里(西班牙的穷人医院有福利性质,不用付费)及时认出他的尸体来,也许衣衫褴褛的偶像高迪就被拉到公共坟场草草埋掉,当然也不会发生后来的全城风光大葬了。


  高迪似乎就是为建筑而生,他死后也干脆被安放在遗作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室,他终生都像是一个闭塞的死脑筋一样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而冷落了窗外的人间春色,其邋遢形象比爱因斯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常常走在街头还能收到路人撒给他的两个小钱。有野史说,高迪其实有过一段短暂的罗曼史,但被那不知名的姑娘拒绝了,她拒绝成为他天才高迪声名显赫的夫人,却选择做一平凡西班牙男人的老婆。

  虽然对于世界而言,高迪是西班牙人;但对于西班牙人而言,高迪是优秀的加泰罗尼亚人,是巴塞罗纳人,这个地域的界定有点像上海人在中国的地位。加泰罗尼亚语是西班牙的官方语言之一,与正统的西班牙语(卡斯蒂利亚语)同属罗马语族,但有自己的语音和语调,写法也有一定差别,但总的说来还是方言与方言的区别。加泰罗尼亚语的情况有点像中国的粤语,在许多西方人尤其是生意人的眼里,粤语甚至比普通话有更广泛的沟通价值。

  而高迪从来就不是一个生意人,光看他把古埃尔公园建筑在“只有山羊才能爬上去”的山坡上就能明白端倪。高迪始终是一个寂寞的独行侠,他在全西班牙设计和主持工程,却坚持着只有四个省才通行的加泰罗尼亚语,为了工作,他甚至要带上两个卡斯蒂利亚语的翻译,其余时间,或者说他根本没有给自己留任何时间,始终保持着一个缄默隐忍的工作狂的本色。

  这令我想起了一部画面和音乐都堪称精致的电影《海上钢琴师》,高迪就像是那个才华横溢而感情内敛的羞涩的钢琴师,他自有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却因此丧失了与外界交流的勇气和力量,导致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爱情擦肩而过,无能为力。

  我相信,那个当年拒绝嫁给高迪的姑娘其实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如果她对婚姻的理想是做一平凡的贤妻良母,而非成为名枷利锁下不快乐的怨妇的话,她实在没必要选择一个连小提琴都不会拉的所谓工作狂艺术大师。给整个西班牙带来快乐的男人,并不一定就能给她带来快乐。

  也许每个男人都需要爱情,但并不是每个男人都需要老婆,尤其是那些太有成就的男人,很多时候只需要配备一个钟点工帮他打扫房间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2007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埃尔公园


古埃尔(Eusebio Guell)高迪的挚友,一位纺织、航业巨子,热心社会改革,欣赏霍华德的花园城思想(注4),1881年委托高迪为他在巴黎罗那郊区的纺织工业区设计一个工人村,后取名古埃尔领地。1900年古埃尔又委托高迪为他设计一处供中产阶级居住的小区,取名古埃尔公园,公园位于佩拉达山坡,规划的每一栋住宅都可以得到阳光并可以府览以大海为背景的巴塞罗那市容,遗憾的是已建成的住宅只有两栋,一栋是为古埃尔家庭设计的,另一栋后来被高迪买下并一直住在那里。住宅是高迪的助手设计的。高迪的艺术风格在古埃尔公园规划设计中如鱼得水,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将建筑、雕塑、色彩、光影、空间以及大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公园布局沿构图中心有一条轴线,有些古典味道,大门两侧分别是警卫室和接待室,建筑平面为椭圆形,屋顶是传统的加泰隆尼亚式砖砌穹顶,碎石砌筑的墙、色彩帮斑斓的马赛克装饰和10m高的装饰性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注目,因而公园从一开始就把人们吸引住了。进入公园,沿轴线布置大台阶和跌落水池、喷泉,导向一座由69根陶力克柱支起的大厅,原设计作为居住区的中心市场或传统商业街,大厅屋顶是个广场或露天剧场,高迪称之为“希腊式剧场”。屋顶广场的排水方式很特殊,雨水渗入在土中,通过沙、石过滤层穿过中心排到容量1200m2的地下沉淀池。

  公园最精彩的是独具特色的立体廊道体系,即可防晒又可避雨,廊道下都是廊,顶上是路,廊道有单跨的也有双跨的,少量地段还是双层的,廊道由四部分组成,它断断续续、曲曲折折地和园内道路连成一体贯穿全园。廊道的支柱由粗糙石料砌筑,石料原地取材,根据自然形状稍稍加工,砌筑后原汁原味,依山就势,层层叠叠,维护了原有的自然地貌,虽是人工建造,不仅一般游客注意不到,不经意提示的内行也往往会疏忽,颇似《园治》一书中论述的“虽由人工,宛自天成”。
公园围墙也很有特色,围墙下部以普通碎石砌筑,上部向外出挑,以光滑的马赛克饰面,这样就可以阻止外人进入,使艺术与功能巧妙结合,围墙顶上每隔8m设一圆形装饰,彩色马赛克拼成西班牙文的“古埃尔公园”。由于公园的建筑材料几乎全部选用了廉价的地方材料,不仅经济合理而且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高迪原计划在公园西边设计一座教堂,造型象一朵玫瑰花,但未能实现,后来改为修建一座耶稣受难的雕像,有人讽刺地认为耶稣受难的形象或许隐喻了高迪所处的痛苦时代。
公园虽未全部建成,但高迪超凡的想象力已令人置身于梦幻之中。

  古埃尔把高迪引入巴塞罗那上流社会后,爱赶时髦的富人们纷纷请他设计、建造公馆、别墅等,从此他就忙开了。他先是为一位工业家的遗孀建造富丽堂皇的巴洛克式宅邸,后又设计、建造了造型奇特的巴特略公寓,再后又建造了像哥特式城堡的贝列斯瓜德别墅。

  当然,他更没有忘记为他的至友古埃尔效力。可以说,古埃尔跟高迪一样也是一位幻想家。1900年他突发奇想,决定建造一座花园式城市。这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计划。为此,他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了一座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就在这里建设“古埃尔公园”——巴塞罗那上流社会的富人居住区。

  高迪满腔热情地支持古埃尔的这一计划。自然,当时他们俩谁也没考虑到,这个选址毕竟离市区太远,地势也太高了。就是今天,人们除了使用两部大型升降梯代步外,还得走很长一段陡峭的山路才能到达那里。难怪当时就有不少人认为,选择这样的地方建住宅区简直是发疯了。

  高迪把这一大片山地划分成十几块单独的地块并用大圆石作了标记,接着浩大的建筑工程就开工了。正是在古埃尔公园这里,高迪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这里的一切——小桥、道路和镶嵌着彩色瓷片的长椅,都蜿蜒曲折,好像漂荡流动着似的,构成诗一般的意境。按建筑师的意图将成为未来居民休憩场所的中央广场,建有柱廊,但其中的柱子没有一根是笔直的,全像天然森林中的树干

  这里处处能带给人惊喜。整座公园像一个童话世界,又像一件悬挂在空中的巨型艺术作品。即使高迪不曾建造任何其他建筑,单单这座公园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了。

  古埃尔公园从建筑艺术上说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从经济上说却是一大失败。园内规划为私人住宅建筑用地的16块土地,仅售出了一块。原因很简单:巴塞罗那人不想天天爬山越岭,他们不是山羊!

[ 本帖最后由 edenskim 于 12-2-2007 06: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2-2007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后期是一位虔诚的教徒,遗憾的是他几乎用尽毕生精力设计的两个教堂均为全部建成。
古埃尔教堂是古埃尔领地中画龙点睛的建筑,古埃尔特意委托高迪设计,从1890年开始设计,1908年才动工兴建,至1916年教堂仅仅完成地下部分和上部入口门廊及部分钟塔后就终止了。古埃尔教堂位于一个土丘上,四面是松林,半地下教堂的后部是挡土墙,通往半地下教堂的门廊同时支撑着通往上部教堂的台阶,导向性很鲜明。高迪在设计初期先用绳索做了一个有名的倒置模型进行静力分析,研究顶板砖拱结构和室内装饰效果。半地下教堂的柱子是用质感粗糙的耐火砖和石块砌筑,正厅中间的四根大柱子是整体石料以加强表现力。因为上层仍有教堂,故而半地下教堂的顶板采用平缓的砖拱支在钢架上,相互交织的砖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从入口门廊到室内装修细部都摹拟自然界的生态,突出建筑材料原有的质感,高迪认为表达教堂的高贵品质应当是真实的美,而自然的美才是真实的。这种摹拟自然的客观效果为教堂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神圣家族教堂位于巴赛罗那市区中心,建立教堂的目的在于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活动中心,原计划不仅有教堂还有相应的学校、工厂、会议厅等等。教堂的位置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教堂最初被命名贫民教堂,曾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决定取名神圣家族教堂,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教堂初期设计人是教区建筑师维拉,教堂风格是学院派的新哥特式,并于1882年奠基,由于基金会与设计人有矛盾,1883年改由年轻的高迪设计,高迪才过而立之年便接下如此重要的工程式实不简单,谁知这项马拉松式的工程竟耗费了高迪几乎毕生的精力。直到1926年去世时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高迪接手任务后首先研究了教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为了突出教堂在城市中的标志性地位,根据景观需要,高迪建议在教堂四周保留相应的空地,形成四星状的广场,以获得最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又尽量少占城市用地。从1883年至1893年高迪主要在原有平面上修改,不敢做太大变动。从1891年至上世纪初,由于米拉公寓、古埃尔公园建成的成功,高迪开始大胆修改教堂设计。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而且增加到18个,分别代表耶稣的12个信徒、4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本人。不仅是塔尖的数目具有一定的含义。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难怪C。詹克斯一再把高迪退到后现代建筑的鼻祖

  高迪早期作品都有精心绘制的图纸,以后仅画草图,主要靠模型推敲设计,在漫长的设计周期中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几乎是无止境地追求艺术上的完美,是名副其实的研究性设计。教堂设计的后期反映高迪的创作思想进一步发展,造型趋向纯净、抽象和粗犷。可惜高迪并没有将设计最终完成,未完成的教堂以成为建筑艺术上的重要里程碑。令人不解的是教堂至今始终不停地在建设,据说是根据高迪艺术传人的理解在进行,连天才本人还不满意的作品,一般传人怎么有能力去完成呢?

  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他是圣徒约瑟夫崇敬会的创始人,该会的会员纷纷为此慷慨解囊,还聘请了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设计并主持建造。但开工不久建筑师与崇敬会吵翻了,撂了挑子,古埃尔便建议请高迪接手主持其事。
  
    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在生前的最后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


  世人对巴比伦塔总有一种奇怪的偏爱,高迪也未能例外。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宏伟的正门,每个门的上方安置4座尖塔,12座塔代表耶稣12个门徒。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三座门目前仅竣工一座。

  在设计教堂内部装饰时,他想方设法把《圣经》故事人物描绘得真实可信。为此,他煞费苦心地去寻找合适的真人做模特。譬如,他找到一个教堂守门人来描绘犹大,又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有6个指头的彪形大汉来描绘屠杀儿童的百夫长。此外,为了在一座门的正面表现被残暴无道的犹太国王希律下令屠杀的数以百计婴儿的形象,他还特地去找死婴,制成石膏模型,挂在工作间的天花板下面,工人见了都感到毛骨悚然




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 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有如孩子们在海滩上造起来的沙雕城堡。不过教堂显得有些令人恐怖,难怪有的民众称之为“石头构筑的梦魇”。

  但当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宣布支持建筑这一教堂时,巴塞罗那人马上便喜欢上这座教堂,也爱上它的建筑师高迪了。
  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像所有横尸街头的流浪汉一样,过几天就该送到公共坟场草草埋葬了。没想到有一位老太太竟然认出这个老头就是安东尼奥·高迪。天哪,他可是巴塞罗那最伟大的建筑师和最杰出的公民,整个西班牙的骄傲啊!出殡那天,巴塞罗那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出来为他送葬、致哀!

  高迪被安葬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地下墓室。这座大教堂至今尚未完全竣工。现在的建设者已经是第五代了。由于资金匮乏,工程进展缓慢。工程平均每年耗资300万美元。即使在资金供应很稳定的情况下,恐怕至少也还得建65年。实际上,谁也说不准究竟还得建多少年。高迪知道,这项工程开工时没有他,完工时(如果能完工的话)也不会有他。也许,使这座教堂成为一个永恒的建筑工程,成为像大自然一样永恒的过程,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正是高迪的初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2007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

  
1936年,安托内·普雷多克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城市黎巴嫩。他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学业,是美国建筑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墨西哥古代建筑(包括土坯)以及路易·艾瑟铎·康 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知名建筑师的影响,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他们的影子。

   普雷多克把他的作品描述为简单植根于土地而翱翔于天空。他对于区位的信仰与赖特极为相似,他将自然环境、地球、太阳和月亮等视作极为重要的自然因素。普雷多克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明确的定位,唤起当地的灵性,将当地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他还非常重视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自己的设计风格定义为“抽象的景观”,因此他将建筑与当地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气候恶劣、地形粗糙的西南部地区。普雷多克的设计以地形学为基础,能够使环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他说道:“在西南地区,我总以为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有最基本的联系,在那里,你可以通过墨西哥式的土坯发现其中的奥妙,正是这些建筑深深地影响着我。这种土坯式的墙面建筑将大地和天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将泥墙无限地延伸到了天空,任何的装饰和结构都是次要的,只有墙面本身的力量才能与之相比。有时候建筑位置之间的联系是以轮廓开始,当我们第一次去西部地区的时候,我们完全释放了自己,这里有无限的景观、无限的空间,远山如黛,连绵的山脉与苍穹紧紧相连。我能领会这无尽的空间,但如何让建筑物以山脉为背景则需要相当的技巧。其中一个选择是建古式的三角墙,这在传统上说来是与西方城市的基本建筑标准相符的;另一个选择是希望建立一个与当地景观相似的建筑” 。

   他运用大胆、简约格调设计的建筑颇具古墨西哥的风味,凭借其自信的处理手段和对颜色和素材的完美把握,他的设计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普雷多克使用柔和的色调增加建筑背光面的特征,塔、墙壁、水、火、风、香、土坯、石头、灰泥、木材、金属以及水泥等,经常是他设计处理的基本素材和关键因素。

   普雷多克设计的建筑物外观相当清晰而且柔和,同时也比较粗犷且强壮。他经常将设计建立在轴心和地平线上,这样的设计能将建筑很好地与地面联系起来。该建筑物的尺度相当大,所创造的空间包括由自然光线所产生的空间影子。西南地区设计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他的设计中综合了水面平台的设计,这样既有审美观又能达到功能性等特征。通过成功的、区域性的建筑设计,普雷多克获得了成功建筑师的称号。他能够将结构、位置、自然光线、当地文化以及人文特征等融入到一个普通且和谐的背景之中,这就是他进行设计的显著特征。

性别:           男         
国家:           美国
地区:         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黎巴嫩

代表作品:  
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 (CIS Stanford University)


拉斯维加斯图书博物馆 (Library and Museum Las Vegas)


纳尔逊美术中心(Nelson Fine Arts Center)


美国遗产中心(American Heritage Center)


曼哈顿海滨别墅(Manhattan Beach House)


加利佛尼亚州南维斯塔基地 (Ventana Vista Elementary)


1000橡树城市中心广场 (1000 Oaks Civic Arts Plaza)


加利佛尼亚州SSH大楼(SSH Building U of California)


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德尔Butcher大厦(Dell Butcher Hall Houston,TX)


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科研中心(Science Center Phoenix,AZ)


新墨西哥斯宾塞艺术剧院(Spencer Theater Alto,NM)


明尼苏达州艺术中心入口(Gateway Center U of Minnesota)


斯克德摩尔学院唐朝博物馆(Tang Museum Skidmore Colle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1-2024 12:43 PM , Processed in 0.135208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