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2-2025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2-2025 12:08 AM 编辑
这样说吧。。。如人造了五逆十恶的罪行,不诽谤正法(净土),临终地狱相现,遇到善知识开导教他忏悔,教他念佛求生净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
相反的如人造了五逆十恶的罪行,又诽谤正法(净土),临终地狱相现,因心不信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净土,想开口念佛号也念不了,命终必堕无间地狱。
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1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和经不是同一个层次的。
论是某个人的理论,经是佛陀说的。到底哪一个可信度比较高呢?见仁见智。
这里矛盾的地方就有,一个说是地下的,一个说是地面的。一个说有刑满的,一个说是无期的。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原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源自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
那么你对于更改佛经有什么看法?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改佛经是万万不可的行为,会造就后人也有样学样,最后佛经会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說鴦掘摩經 》記載了一則故事:
鴦掘摩羅是一個英俊健壯、儒雅孝順的好青年, 他拜一名外道學者為師。
學者妻子愛上鴦掘摩羅,趁他一人在家時,使出渾身解數誘惑他,他堅決不從。
她老羞成怒,假裝被強暴要自殺的樣子。
學者回家看到後非常憤怒,他知道自己打不過武功高強的鴦掘摩羅,就對他說:「你只要殺滿一千人,每個人割去一隻手指,用線串成環戴頭上,你就修成了,被殺的人也可升天。」
鴦掘摩羅難以接受「殺人成佛」的做法,學者罵他不相信老師。
鴦掘摩羅內心充滿痛苦與矛盾,只好拿寶劍在大馬路口逢人便殺。全國的勇士,無人敢阻止他。
再殺一人,就湊足一千人了。
這時,釋迦牟尼出現在鴦掘摩羅的面前。
釋迦佛知道那九百九十九人因業力的緣故被鴦掘摩羅全數殺盡,他不能再殺人了,接受教化的時機成熟了。
鴦掘摩羅想殺釋迦牟尼,卻怎麼也追不上緩慢行走的佛陀,釋迦牟尼說:「 你追不上我,是因為你殺戮的心沒有停止;我很久以來就停止了。」
善根深厚的鴦掘摩羅聽後立即扔了劍,跪拜佛陀,請求剃度。
此時國王親率軍隊(內心毫無勝算把握)來討伐鴦掘摩羅,親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竟然皈依佛門,非常驚訝,感歎佛法的偉大。
無數的國民因此敬佛、聽法,鴦掘摩羅當下證悟阿羅漢果。在佛光普照下,恐怖的屠殺促成了一次大弘法。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想开个玩笑,说一千个手指挂在颈上不累吗,还是算了。。
虽然用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去想象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如果发生了就发生了,试着代入故事中的情节,的确不寒而栗,很难想象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杀人就好像杀鸡杀蚂蚁这样普通,如果没有佛法,真的不敢想现在这个世界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
很多人说现在是一个末法时代,就觉得在这个年代修行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我反而觉得这个年代,如果都不可以好好的修行,那么像佛陀那个民智未开的年代就更加不可能了,是现在的人不缺衣食,基本安稳,就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回看过去50-100年的世界,这是一个多美好的时代啊。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01: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发表于 31-1-2025 01:22 PM
救人是有bug的,你永远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救了一个人,如果这个人还活着,而且不知道要活多少年。
杀 ...
那是因果論的bug。
救人也是絕對的。一人有生命危險,救活了就是救活,那人下次再遇到危險是另一回事。
沒有什麼隔世因果的,都是當前的。
譬如某某人吃了食物是(因),結(果)是獲得營養,飽腹感。
某某人工作,得到薪金。
所謂修行都是玄之又玄的。
你要修行多少才能達到kip呢?假設最低門檻是十萬功德,你認爲你這一生人能達標嗎?不達標的果又是什麼?
這裏又存在了公平不公平,出家人比俗人更專注修行吧,那出家人是不是比較有優先權?
|
|
|
|
|
|
|
|
发表于 1-2-2025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就是要有疑问。
活在当下,事事如意,顺心,没烦恼,那么也不需要修行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安稳的心。
知道及时行乐的,那么就是一时菩萨。
只追求一生快乐的,那么就是一世菩萨。
这世界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每个人一出生起点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如何看待事情的心。
每当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时,试下调整自己的心情,这样你会过得比较美好。
如果你认为修行是玄学,那么就是玄学,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凡事都可以先看到果再去选择因,那么这个世界就很单调无聊了。
譬如一个人想谈恋爱,天天想需要什么条件才可以有什么对象,然后又去幻想这个未来的对象需要是什么样子的,迟迟不敢踏出去,到了人老珠黄,过期了,又怪这个世界不公平,时间没有等待她,怪这个,怪那个,从来不想想问题到底是不是也出在自己身上,这样就白白渡过一生了。
|
|
|
|
|
|
|
|
发表于 2-2-2025 10:0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发表于 31-1-2025 01:27 PM
觉悟这事情是个人的,但是没有好的导师还是指引反向一个人是很难做到觉悟的,假如有一定是经历过一些大是 ...
密宗才需要導師(上師或阿闍黎 )。
修佛也需要經過上師的灌頂才可以開始。
原始佛家沒那麽對避忌。
佛祖與弟子們的問答基本就說了大部分的道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