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0|回复: 0
|
专家:人类基因其实并非生命的蓝图
[复制链接]
|
|
专家:人类基因其实并非生命的蓝图
DNA结构示意图。(Shutterstock)
(大纪元记者林达编译报导)自从人类基因组首次测序成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基因是生命的蓝图;但专家们现在认为,现实要复杂得多、也更美丽得多。
英国科普作家菲利普‧鲍尔(Phillip Ball)在一本名为《生命如何运作:新生物学用户指南》(How Life Works: A User’s Guide to the New Biology)的新书中写道,基因被认为是生命机器中坚不可摧的齿轮,而这一现代概念其实与遗传学家多年研究后得到的认知并不相符: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谜团,编码它的基因就是这个谜团的神秘而混乱的工具。
在《自然》(Nature)杂志2月5日发表的对该书的评论中,英国生物学家丹尼斯‧诺布尔(Denis Noble)引用了其科学作家同事的话说,将生命比作机器的概念是一个“懒惰的比喻”。新书作者鲍尔碰巧是《自然》杂志的长期编辑。
相反,正如两位作者所断言的那样,基因的工作方式存在很多“模糊性和不精确性”。例如,科学家们现在相信,蛋白质的世界中有高达70%可能是无序的,这意味着它们以多样化且令人惊讶的方式发挥作用,甚至经常难倒科学家。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氨基酸也构成了DNA双螺旋机构的阶梯。
鲍尔坚持认为,这种无序性使蛋白质成为“多功能沟通者”,但也使其在将基因当作生命“蓝图”这样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中变得捉摸不定。
诺布尔举了一个例子:人体中有近 300 个基因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风险相关,这不禁让人怀疑,精神疾病是否真的与遗传风险这个简单化的概念相关。因此,人们会回到先天与后天的争论(nature versus nurture argument),即到底是先天条件还是后天环境导致了精神疾病。从母亲的饮食到是否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地区,这些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环境风险因素,你开始看到基因表达并不是一个简单粗暴、一成不变的开关。
两位作家都认为,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生物学的看法。相反,科学家需要帮助公众理解,基因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而是构成变幻莫测的生命的组成部分。
最终,正如诺布尔引用鲍尔的话那样,“我们正处于对生命如何运作进行深刻反思的开端。” ◇
责任编辑:林妍#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3/24/n14209975.htm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