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6-10-2024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河大手印
( 第十一讲 )
元音老人 著
‘ 然如不知长养后得智,使与行仪相合,则徒以对治,不能克他缘,致被妄想之缘牵入凡愚障中。故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是为尤要。’
后得智,是相对于根本智来讲的。
得了根本智,就是 ‘ 见宗 ’ —— 明心见性,此后还要在境界上磨练,以起广大妙用。
后得智,就是妙用。
长养后得智,就是长时间不间断地养护、保任根本智,时时在境上磨练,保护真心,以起无量妙用。
行仪,就是行持( 行为规范 )和仪规。
譬如我们修心中心法,座下时时观照,不随念转、不为境迁,就是行持;每日至少两小时坐修,座上手印不散、咒语不停,就是仪规。
对治,是指前面讲过的,如淫欲心重就修不净观;如散乱心重,就闭关专修禅定等等。
然而,如果不知道长养后得智,使之与我们的行为规范和修行仪规结合在一起,仅仅用对治的方法来修持,那将是徒劳无功的,将不能克服外在因缘的侵袭。
什么缘故呢?因为 ‘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 。
徒用对治法,不仅令人心烦,而且极易著相,不但不能克服外在因素( 环境 )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被内在因素(妄想)所牵缠,从而落入 ‘ 凡愚障 ’ 中。
凡夫的愚昧,即 ‘ 贪、嗔、痴 ’ 的痴,它会障碍成道,故称 ‘ 凡愚障 ’ 。
所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在境界上保任磨练,尤其显得重要。
那么怎样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呢?
目次:恒河大手印
恒河大手印(第十一讲)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0-2024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10-2024 11:08 PM 编辑
‘ 此无他法,只不离本定法身见,无 “ 能所、是非 ” 分别,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
认识到法身本定,本是不来不去、无有动摇的。
正知见谓之 ‘ 本定法身见 ’ 。
契入这个正知见,便无 ‘ 能修之人 ’ ,无 ‘ 所修之法 ’ ,无是非,无分别,腾腾任运,任运腾腾,惺惺然而不乱,寂寂然而大定。
大道无形,自性寂寥。法身如如不动,乃大定之体,非关你信不信,或是作不作入定功夫也。
怎样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呢?
这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不舍离 ‘ 本定法身见 ’,时时刻刻安住在本性上,于事境上磨练自己,不要著相,不要有 ‘ 能与所,是与非 ’ 等等分别,这是最重要的。
人总是妄想纷飞,对什么都去分别,这个好那个坏,这个是那个非,这个真那个假……在那里分别不休。
你若能时时刻刻离开 ‘ 能所、是非 ’ 等等分别,不住相、不粘境,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那就是本性时时朗然现前,就是时时不离 ‘ 本定法身见 ’ 啊!
‘ 佛法无多子 ’ ,说起来很容易,但这不是听一听明白了就算数的,要落在实处。
必须时时刻刻这样做功夫,才能落在实处。
要 ‘ 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 ’ 。
寂寂者,一念不生,有 ‘ 不动 ’ 义,不动就是定;惺惺者,了了分明,有 ‘ 观照 ’ 义,观照就是慧。
保任于 ‘ 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 ’ ,即是定、慧双融,定中有慧,慧中有定。
慧中没有定是狂慧,定中没有慧是死定。
所以,下机渐道凡夫只是闭关修定还不行,出关后还要在事境上磨练,以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
‘ 自然任运 ’ 就是随缘 ;‘ 保任于惺惺寂寂 ’ 就是不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发了大财无所谓,穷得叮当响也无所谓;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不起分别、取舍、攀缘之心。
古德云:‘ 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 ;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 ’ ,这是 ‘ 长久护养、了彻于后得智 ’ 的绝妙口诀,不但慧中寓定、定中寓慧,而且还防止了死定和狂慧。
‘ 此为无分别智止观、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一切行持之心要。’ 这里讲的止观,并非天台宗的 ‘ 摩诃止观 ’ ,或者别的什么止观法门,而是 ‘ 无分别智止观 ’ ——没有分别的智慧所行的止观。
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止即是定,观即是慧。
‘ 无为 ’ 就是廓然无造作,‘ 俱生 ’ 就是森罗万象,‘ 法尔 ’ 就是本来如此。
无为、俱生、法尔三个词,活泼泼地烘托出法身的无相之实相。
‘ 一切行持之心要 ’ 就是一切修行法门的核心。
所有的修行法门都离不开惺惺寂寂、都离不开定慧交资、都离不开止观。
念佛的人把心缘在佛号上,就不起别的念头了,这就是止;佛号听得字字分明、清清楚楚,这就是观。
参禅的人,疑情笼罩全身,无暇生起妄念,这就是止;提起一句话头,了了分明,这就是观。
我们修心中心法也是这样,结印、持咒摄住了身心,这就是止;心念耳闻,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观。
大手印教我们 ‘ 自然任运,保任于惺惺寂寂 ’ ,寂寂就是止,惺惺就是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0-2024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10-2024 11:18 PM 编辑
明朝末年,密云圆悟禅师住持宁波天童寺。
当时,天童寺周边有很多茅蓬,供精进参禅的和尚居住专修。
有一年冬至时节,密云禅师令侍者给茅蓬里的和尚送棉衣。
有一位茅蓬老宿对侍者说:‘ 老僧自有娘生褂,不用寒衣。’ 侍者将此话汇报给密云禅师。
密云禅师说:‘ 此僧似有悟处,恐未实,更于语下搜看。’ 就令侍者再去问:‘ 娘未生前著何衣?’ 老宿答不出来了。
密云禅师就嘱这位老宿参究 ‘ 娘未生前著何衣 ’ 这个话头。
三年后,这位老宿圆寂了,并没有参破话头、没有道出一句转语。
火化后,舍利无数,好多人都惊叹:这么多舍利,这位老宿修行得很好啊!
密云禅师说:‘ 舍利十斛,不及转语一句。尔等试代答看。’
不仅赞叹舍利的人答不出,当时天童寺里的五百和尚谁也没有答出来。
密云圆悟禅师叹道:‘ 习道恒沙无一悟。’ 答不出,那是没有契入 ‘ 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 ’ 的缘故,若契入如是实相,不用思索就答出来了。
不妨答他:‘ 才谢桃李嫩,又添菊梨新。’ 嫩嫩的桃花、李花刚刚凋谢,新鲜的菊花、梨花又相继开放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和盘托出 ‘ 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 ’ 啊。
我们前面讲过无情说法、讲过 ‘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 ,一归何处啊?时时处处不离法身、时时处处不离自性。
这些花卉都是无情,无情也能说法,这都没有离开我的法身啊!
自性如如不动而又变化无穷,如如不动称为法身,变化无穷称为报身、化身,三身原来是一身。
有的人总认为只有变化出很多人身才是化身,他不知道森罗万象、万象森罗都是我们的化身。
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鸡鸭狗猫、桌子板凳、饮食起居、男女老少,都是 ‘ 无为俱生法尔之自相 ’ ,都是从一真法界流出,都是我们的化身。
只因你妄想执著、刻意分别,才无端生出 ‘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 ,从而把一尊大好天真佛埋葬在六道里,从无六道处幻现出六道轮回,从无苦处幻现出无边苦海。
现在,只要你痛下决心、精勤修法,把无始劫来形成的执著、分别之习气去掉,便可当下成就、当处解脱。
恒河大手印(第十一讲)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