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1|回复: 0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9-2020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朱子治家格言》上一次的课程讲到: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 上次我们讲到这句,有谈到言语对人生、对家庭、对社会都是很重要的修养。对自己来讲,不懂得言语的分寸,自己折福、遭祸都很难避免;对家庭,没有言语的分寸,可能就会失和,会冲突;社会没有言语的分寸,可能会造成团体当中的对立、冲突,甚至于言语不懂得分寸,可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比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天下兴亡跟一般的人都有关系?其实兴跟亡皆在人心,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重道义,家和人乐;人心不善,人心重利轻义,这个家跟国家社会它就是一个衰亡的情况。


整个社会是重道义还是唯利是图,谁决定的?应该跟我们每个人都分不开。现在看到年轻人都很自私,重自己的利益,这是结果,原因出在上一辈的人把利摆在义前面,所以这一代的人都自私自利比较多。 「人不学,不知义」,没有把做人的道理教给他,那他从小自我、自私习惯了,就变成这个样子。我记得小时候,听到长辈在谈论考哪个科系好,做哪个行业好,都听到:某某人做医生,每个月赚十几万;某某人又做哪一行,赚的钱特别多。所以填科系的目的,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那等于是我们这一代在考虑任何事情,都把钱摆在第一位。重利就轻义,所以什么出来了?不愿意养老人的现象出来了,现在很多农村,孩子出来了,都不照顾老人;再来,夫妻离婚率愈来愈高,因为没有道义,见利,这个夫妻关系就很脆弱;兄弟之间为了财产上法院。


这些情况都因为人心重利轻义所造成,可是这个风气却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在谈话当中慢慢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什么时候会有过失?我们讲的话跟经典不相应,就有过失,因为在误导社会风气。请问大家,我们每天讲几句话?大家有没有算过?没有人算过,我们概略估计一下,有没有五百句?可能有吧。好,这五百句都跟道义相应,这个人这一天增长了很多的福报,五百句都是给人智慧、给人利益、给人信心、给人温暖,那可能他一天的功德就改变命运;但假如五百句当中,绝大部分都跟经典不相应,那他这天也折了不少福报。所以我们的老祖先教我们要积口德,因为嘴巴每天讲这么多话,心里有仁德,话就不会离开仁德;心里假如刻薄,那可能句句话都会让人难受。


所以讲话是要负责任的。比方为人父母者思想观念错了,讲出来的话误导孩子一生。所以当父母的人不能乱讲话,在孩子面前不能乱发脾气、不能乱讲话,这对孩子一生负面的影响太大。我曾经跟大家举过一个例子。有个小学老师,他的孩子到他们学校读书,他是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一般都是等这些班主任、老师都回去了,他们行政人员才走,他们是办公的。他的孩子小一,去了学校,孩子性本善,知道父亲都是比较晚才下班,他就主动的帮忙老师、帮忙班级,留下来关窗户,做最后的检查。你看他主动服务他人。这「性本善」,科学家都有做实验。比方在一、二岁的孩子面前,大人故意走着走着就装作东西掉下去,这个孩子摇摇晃晃的走过去,拿起这个东西就走过去要还给那个大人。有没有人教他?他一、二岁,父母又没教他:「人家掉东西要拿回去还人家。」这是出自于他性本善。


所以父子有亲,那是天性。再来,为人想,善良,这在孩子身上看到,甚至还有感同身受的能力。比方二、三岁的孩子在那里玩耍,一个人跑前面,一个人跑后面,第一个人不小心跌倒了,跌得很重,声响很大,结果撞下去以后,第二个人哭了。你们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景象?跌倒的人没哭,后面那个小朋友哭了,为什么?孩子的心很敏锐,他能感受到别人的痛,所以第一个跌下去了,第二个先哭,因为第一个还没回过神来发生什么事,突然跌倒,他还没搞清楚,还来不及哭,第二个先哭了,等到他知道痛了,他才哭。结果,第二个人的妈妈过来了,「哭什么哭?又不是你痛,是他痛。」把孩子的天性扼杀掉了。我有次到山东去,他的小孙女四岁,隔壁家送他们一条大鱼,活的,拿个盆子装,因为太大,尾巴露出来,结果就把它给切掉了,血就流出来。他那四岁的小女孩看到了,拼命哭:「它痛啊!它痛啊!」所以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有爱心的人他能感同身受动物的苦痛。


所以这些例子都让我们能感觉到孩子的天性,但是得教才行。我们有位同仁就说,他的孩子二、三岁看电视,看到杀戮的场景流眼泪,不敢看:「好可怜!」结果当这孩子念小学,六、七岁了,父亲不经意的走过去,同样是杀戮的战场,他的孩子变成喊着:「杀!杀!杀!」二、三岁看到是流眼泪,六、七岁以后变成在那里助阵,显然是因为接触的东西不对了。我们的孩子可能被不好的电视节目给污染了,也可能被我们大人错误的思想给污染了。这个孩子读小学一年级非常热心,每次帮忙完班级,回到爸爸的办公室跟爸爸一起回家,就这样做了好一段时间。有一天他同样进入父亲的办公室,父亲对他讲,「怎么每天都是你做?真笨,多吃亏啊! 」这孩子愣住了,他本来做得很高兴,要到爸爸的办公室都半走半跳的。其实这个我们应该有体会,助人为乐、为善最乐,这是正确的思想观念。结果父亲这么一讲,他就愣住了,可是在他的心中父亲是非常崇高的,所以父亲的话他就听了。


家里的问题就出来了,你看出状况了,这个孩子从那天开始不做了,他不愿意吃亏,慢慢变什么?计较。 「为什么叫我?」计较变什么?刻薄。到小学四年级,有天骂他的同学「没父亲的孩子」,因为父亲过世了,那个同学哭得很伤心。他变刻薄了,一个本来乐于服务人的人,就因为父亲误导了,变成这样。他骂他同学没父亲,没多久他们家遭小偷,他的父亲脾气大,对​​那个小偷穷追不舍,最后追到死胡同,那个小偷可能也被追急了,一转身拿刀刺他父亲,一刀刚好刺到要害毙命。这孩子刚骂完人家没父亲,他就变成没父亲。


这故事是他念中学自己回来反省,讲给自己的老师听的。大家冷静想想,假如这个孩子他的乐善好施保持,甚至他的父亲还鼓励他,他们家会变成这样吗?不可能。所以一个父母的思想观念,将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就形成性格(刻薄的性格决定没有福报),性格就决定命运


这故事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讲话不可乱讲,都要依循经典、依循真理来讲话。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圣人讲话都是非常严谨、谨慎,所讲都是符合圣贤的教诲,不能自己拿着话乱讲。信而好古,对古圣先贤的教诲百分之一百的信心、不怀疑,因为我们老祖先的教诲,是传了五千年不衰的真理。所以讲话谨慎,首先不能违背真理讲话。因为我曾经听到有人在谈话就说,做什么行业都没关系,只要能赚钱就好了。这话有没有误导大众?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怎么可以这样乱讲?


包含我还曾经听过有人说,有个妈妈说,孩子孝不孝顺我没有关系,反正我自己有退休金。我说这个话妳不要再跟别人讲,不然妳造的罪业可大了,妳这句话在告诉下一代的人不用孝顺父母。下一代不孝顺父母,他连做人的根本都没有,那不是老人的灾难,而是这些年轻人的大灾难。她还有个说法,反正我自己有退休金。她还没老,她就知道她的退休金拿得到?今天她叫人家不用孝顺父母,请问这些年轻人会懂得尊重老人吗?不会。这些人二十年之后,这个国家属于他管了,他不孝父母、不尊重老人,他会不会把老人的福利删掉,会不会?有可能。当他想要更多享福的时候,请问把谁的权益拿掉?他不敬老,当然把老人的权益拿掉,那我们的退休金还在哪里?所以这个女士算盘打得她觉得很好,人算不如天算。还是教育重要,教育才能长久,你眼前好像看得到那个利,事实上,我们没有好好教育下一代,都不可能如我们所愿的。所以「至要莫若教子」,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没有比下一代教好更重要,这下一代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还有整个社会的下一代。


言语除了要讲真理,不能误导人之外,言语,孔子讲,「刚、毅、木、讷,近仁」。 「刚」是刚强,不为欲望所诱惑,财、色、名、食在他面前不会诱惑得了他,这刚,不受诱惑的人心地清净,接近仁德。 「毅」是果敢,就是见义勇为,「有德者,必有勇」,仁德的人,他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所以有这个毅,果敢,然后勇于去行仁义的人,他是接近仁德了。比方现在很多企业家,他把传统的「家文化」的理念落实在企业里面,让社会大众都相信伦理道德可以把事业做好,让大家对传统文化起信心,他才肯学。人不学传统文化、不学道德,都是堕落,所以他看了不忍心,主动来落实传统文化在他的企业,这也是「毅」。


假如有二十个大企业,把传统文化落实在企业文化当中,给全中国信心、全球华人信心,这是真正给传统文化复兴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大众都相信了。因为现在人很现实,学传统文化以后有没有发展?学传统文化、落实传统文化的企业愈做愈好,大家就有信心了。昨天我从广州飞回来,报纸上就写,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算广州最好的学校,规定大一的学生,还没进校的那个暑假,考完大学的那个暑假,规定要做三十个小时的义工,还有要学一部经典叫《弟子规》。这些名校带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所以这些企业带动得好,这些学校慢慢也都跟进。


这个是「毅」。 「木」就是质朴,就是很朴实,不虚华、不虚荣,本质很好,仁慈的人不好这些虚荣,所以近仁。 「讷」,言语迟钝,看起来好像不大会讲话,其实他是言语谨慎,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假如今天他在朝廷当中为人民谋福祉,他会辩才无碍,但是私底下在跟人交谈,他会比较木讷、寡言,为什么?他要考虑到这话讲出去,有没有刚好伤到人家的心。


比方说,刚好这个人丧父,我们在那里谈我爸爸对我多好,不了解这情况,可能触动他的伤心事。包含可能要谨慎他的整个背景有没有哪些忌讳?或者他成长过程有没有哪些忌讳?不要犯了人家的忌讳,无形当中得罪人,无形当中伤害人。有句格言讲,「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有一件事关乎一个人终身的名节,纵然我是真正看到了、听到了,确定是真的,不能把它挂在口上,为什么?看人要看后半段,浪子回头金不换。人家以前犯的这些过失,我们还常常挂在口上讲,就让人家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人家在人前抬不起头来,这就伤了自己的厚道。你不去张扬它,包容甚至去鼓励他,人才愿意改过自新。甚至他是被人家侮辱的、陷害的,我们还常常挂在口上,那不是又把他人生的痛再一次挑起来?就好像人家已经有伤口,你还拿着盐洒在这伤口上。凡一语,平常讲一句话,这话里面有伤我的厚道,言语里面有讽刺别人、有挖苦别人,虽是闲谈、开开玩笑,都不应该有这种言语出现。所以,让气氛和乐一点,决定不用去挖苦别人、数落别人,那种轻松在哪?对人生的豁达、自我的诙谐、自我的反省检讨,挺好的。这个厚道的存心时时不可离,因为一离,就伤了自己的厚道,折福了。


所以古人言语当中,都不得罪人、不伤害人。再来,不批评人。言语的修养,很难在一、二十分钟把它谈得很仔细。我们刚好在古文班的时候,有就「言语的修养」谈了四个半小时的课程,这里就简略的挑些重点跟大家交流。不批评很重要,我们上次有提到,讲话要讲得明明白白,对自己有没有益处?对别人有没有益处?不然都是随顺习气,讲了以后自己又后悔,然后又尽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那不是太愚痴了吗?一言一行要做什么事?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损人又不利己,干嘛做?批评,首先自己傲慢、不自爱,被这些坏的习性牵着鼻子走。再来,批评,伤了别人又害人。


从自身来讲,第一个,傲慢。再来,在这个时代,很多事情「事非经过不知难」,要成就一件好事容不容易?不容易。很多人主动去付出,结果人家主动付出,不只没有赞叹,还一大堆批评,那不是伤了付出人的心吗?你们有没有经验,很热情的主动去付出,还被一大堆批评,最后你怎么样?留着眼泪,「都没人理解我」,黯然神伤走了。伤了付出人的心,这是很不好的发展,以后谁都不愿意付出了。人有时候批评起来,会把很有智慧的人,批评得很愚昧,会把很难的事情,讲得很简单,「搞成这个样子,假如是我来,三两下就OK了。」讲这种话的人,那真的是伤付出人的心,因为什么?不忠、不恕。不忠,你真的忠是尽心尽力,你就不会在旁边批评,直接进去帮助人了,还讲那么多批评的话。


再来,都把事情讲得那么简单,根本没有设身处地事情的难处,就不恕。恕是什么?如其心,感同身受才是恕。刻薄、批评,皆从不忠、不恕的心出来的。所以批评的副作用太大了。第三,影响团体军心。请问大家,在军中影响团体军心的人要怎么处理?你们回答不出来,因为你们活在太平的年代,没打过仗。你看,动摇军心影响太大了,来人啊,去上一节《弟子规》的课。这个影响军心,首先我们刚刚已经提到了,伤了付出人的心。再来,他假如批评的是领导者,就让整个团体失去了凝聚力、失去了对领导的信心,这个团体马上就四分五裂。


孔子说什么样的人最可恶?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处在下属的位子常常批评领导者,就知道这个影响太不好。或者,不是批评领导,是批评同事,你一批评这个同事,其他人听到了,不都对他不信任?整个人和都打坏了。所以「一言丧邦」,批评的话,可能让一个团队就瓦解掉了。请问大家,信任容不容易建立?不容易。信任要摧毁容不容易?容易,可能一、二句话就毁掉了。所以常常想到言语对团体的影响,自己就慎重。


历史当中有个故事,叫「曾子杀人」,大家听过没有?你们没有反应,意思就是还没有到二十一遍,这个故事还没讲二十一遍,所以还有可能记不住。这是科学家的研究,要讲二十一次才会记住。但是,科学家说二十一次,请问大家,有没有遇过一次就记住的人?有。那你有没有去问他,你为什么一次可以记住?用心。用什么心?用觉悟的心。因为用这个故事来对照自己,印象深刻。再来,用慈悲的心,这么好的故事,我马上把它记起来,我明天就可以讲给别人听,利益别人的人生。所以听故事,用悲智双运的心听,跟一般的人不一样,一次就记住了。曾子跟他母亲是母子连心。有一天,有个人跑来对曾母讲,「你儿子杀人了!曾子杀人了! 」他妈妈说,不可能的,我儿子德行这么好,不可能杀人。完全不受影响。过了一会儿,第二个人来了:「曾子杀人了!你儿子真的杀人了!」曾母说,不可能,我儿子不可能杀人。心里犯点嘀咕了。第三个人来:「真的是你儿子杀人了!」其实是同名同姓的。结果曾子的母亲就有点紧张了,手足无措就走掉了。所以,曾子跟母亲这样的信任,三次就受影响!所以人不可以听谗言,听了几次,父子关系会冲突,领导人会杀了忠臣,夫妻会离异。所以「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疏,就疏远了。谣言止于智者,信任不容易,但是几句话可能就动了。


节选自 朱子治家格  蔡礼旭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1-2025 03:54 PM , Processed in 0.14220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