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7|回复: 11
|
法增尊者(如何破五蕴是我)
[复制链接]
|
|
如何破五蕴是我
法增法师 :眼睛看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是触,这边就有十种东西,就是根、尘、触、识、受、想、思、爱、寻、伺。这十种法。我们来一个个分析,‘根’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境,都是外面的东西。接下来是触,‘根’和‘尘’触,接下来产生‘识’,‘眼识’,眼睛看了产生‘眼识’,耳朵听了产生‘耳识’,鼻子闻了产生‘鼻识’,舌头吃了产生‘舌识’,身体触了产生‘身识’。
早上我坐的时候蚊子来叮我,身体是根,蚊子是尘,被蚊子叮的时候是‘触’,触的时候我还不懂是什么,它只是触而已,后来会痛了(‘受’),马上就起了‘识’,‘识’起了就‘想’,就辨别是蚊子叮,所以已经到第几步了?‘根’、‘尘’、‘触’、‘识’、‘受’‘想’,辨别是蚊子的时候已经是‘想’了,然后‘思’,思了跟着就是‘爱’和‘恨’,这个就是‘行’,然后‘寻’,就是你找到那个对象—蚊子,‘伺’就是把它赶走,十个步骤在两秒之中就发生了。我们天天都是这样做的,每一个东西接触我们的根的时候都发生这十种情况。佛陀所分析的都是法,这边里面没有众生,这里边所分析的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十种东西,什么地方是色蕴,‘根,尘’,什么是受蕴?‘触’也是色,色跟色接触,也是属于色。接下来‘受’是哪里?‘受蕴’,认识在哪里?‘识’是‘识蕴’,根,尘,触,识,‘识’是属于‘识蕴’,接下来‘受’,‘受’就是‘受蕴’,接下来‘想’,‘想’是‘想蕴’,‘思’是‘行蕴’,‘爱’是‘行蕴’,‘寻’是‘行蕴’,‘伺’是‘行蕴’。
你看,十法五个蕴都有了。我们学佛法就是学认识这些东西,这就是佛法。当我们认识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认识这些法是无常,是苦,是无我,天天就是这样修,不用看书了,只要你明白刚才我所讲的这五蕴跟十种过程,这就是佛法,没有良好地修行佛法。你就不可能破色蕴,你若会去研究根、尘、触、识、受、想、思、爱、寻、伺。不想去学它,结果就被贪瞋痴一直包围着在那边增长,结果痴越来越重。当然这边的也有,不是说我们这禅堂里没有痴,一样的,只要你不认识就是痴。所以我们一生就尽量用法良好地修行佛法。
------法增尊者开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会一次又一次的犯过错就是心太粗,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心的样子。所以戒、定、慧学是必修的课。在实际的情况下,当五根门之一接触外六处的刹那,意门起想、思的作用,因为不如理作意的缘故,第一是‘我慢’或‘自我’生起,接着因为不如理作意的意门,数数停留在外六处的所缘境上,由于想、思的作用,于是‘贪、瞋、痴’随着生起,跟着马上就犯戒造了恶业,然后事后产生懊恼与后悔。因为意念薄弱的缘故,一个行者必须先把五戒、八戒持好,提升注意力,再加以定学的安般念或经行以提升对所缘境的辨别力,然后再以慧学的随时观照境界的无常无我的方法,破除对不如理作意的所缘境的错误看法与执取。~ 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物体只是地水火风,
一切音响只是地水火风的冲击声,
一切光彩只是青黄赤白光,
一切的眼耳鼻舌身只是不断变化的地水火风的组合,
一切的感受只是根与境的接触后所生的觉受,一切的想也是根与境的接触后而起的思惟,
一切的行为只是想利用眼耳鼻舌身意所造的业,
一切的识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的认识。
一切组合的皆是无自我,皆是有时间性的,皆是不圆满。
——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不如理作意,我们在换姿势时的心是‘嗔心’驱使自己厌恶旧姿势,而迅速的改变到一个新的姿势;因为不如理作意,我们在换姿势时的心是‘贪爱心’认为新的姿势会使我们感到舒适。我们就这样的长期的每天不停的换姿势,而不去觉知‘苦’!---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个步骤破除色蕴:(一)破除整体想---观五蕴、名色法。(二)观三十二身分。(三)各部位独立的、无思念的。(四)观身体的四界差别。(五)观身体的因缘生灭。然后再对受、想、行、识四蕴观它们是无常、苦、无我,来破除身见。~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的污染,并不是指环境的污染,这个污染是指心灵的污染。当我们明白心灵的污染,我们才会想,我要觉醒,使我自己的心灵清净。当你能够这样想的时候,你就已经生起了那种慈心,就是你爱自己的心,然后愿我安乐,愿我身体没有苦,愿我心中没有苦,愿我没有险难。~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天,包持觉知,让心平和的对待一切的人与事物,敏捷的觉知感情的生起,不要让那些感情影响了我们的心情,使我们的心受到它的控制,失去了对人与事物的如理作意。 正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人会正思维就是他头脑里有一个特别的功能,这个功能叫做“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不是每个人都会如理作意的,很多人都是有怪脾气的,怪脾气是随着他自己的习气来作惯性的反应。因此,就变成不能如理作意。当我们不能如理作意的时候,就不可能开发正思维,就会常常胡思乱想了,就会常做错事。
世事无常,面对众多的境界来来去去,消失的境界应只是觉知它们的消失与过去,不要挂念或可惜它们。未来的事物不须要去担忧它们,维持心在当下(现在),觉知当下,保持平和的心,如理作意。~澳洲蓝山佛宝寺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3: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师父!如何是正思惟?答:事事想一想,人人往善看,慈爱挂心头,善恶恒思量,睡前念将死,业果自运行,切莫妒他福,随处观秽身,即时破魔方,处处细用心,戒定慧勤修,就是正思惟。~法增尊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4-2020 09:1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慈爱经
如是修习之贤善,以此亲证寂清凉,常养勤快与真诚,正直言语意和婉,
待人和蔼不骄慢。知足易养俗务少,检朴六根悉平静,谨慎谦虚不俗攀。
慎勿违犯纤细罪,以免将来智者诃,应常散发慈爱心,惟愿众生得福安。
普愿一切诸众生,心常喜悦住安乐。凡有生命强或弱,高壮中等矮粗细,
可见或是不可见,居於邻近或远方,已生或是将生者,一切众生常安乐。
愿彼恒於一切处,不鄙视亦不欺瞒,假使忿怒怨恨时,心亦不念彼得苦。
犹如母亲以生命,护卫自己独生子,愿能如此於众生,施放无限慈爱心。
慈爱遍及全世界,上下地平四维处,遍满十方无障碍,无有仇恨或敌意。
无论行住或坐卧,若是心中觉醒时,应常培育此正念,此乃最高之德行。
心中不落於邪见,具足戒德与慧观,去除欲乐之贪恋,必定不再生於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4-2020 06:12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實上,佛陀教導我們要「知苦」,
沒有教導我們去「斷苦」。
煩惱習氣屬於行蘊,行蘊屬於苦的範疇,
我們需要如實的知道它們。
如:心有貪,要知道有貪;
心有瞋,要知道有瞋;
心有痴,要知道有痴;
心散亂,要知道散亂;
心萎靡不振,要知道萎靡不振,等等的。
知道煩惱習氣的意思是不隨順它而被控制,
也不與之對抗,
而要有覺性(sati)的就只是知道,
以中立的心去知道。
讓煩惱習氣自然的生、住、異、滅,
而毫無毒副作用,
如果違背它們或是努力對抗,
它們會加倍反撲。
我們的心要像在湍急水流中固定了錨的船,
既不隨波逐流,也不對抗水流,
水就無法覆舟。
對於煩惱習氣不迎不拒,
是需要通過足夠多的學習才可以明白的。
~隆波帕默尊者(Luang Por Pramote Pamojjo)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20 12:39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谛偈》
若人不了知苦,
苦生起的原因,
及苦的止息无余,
若人不明了道—那止息苦的道路,
他们离开心解脱,
与慧解脱还远着呢!
不能就此终结,
他们依然流转于生死中。
然而,若人了知苦,
苦生起的原因,
及苦的止息无余,
若人明了道—那止息苦的道路,
此人具足心解脱,
以及慧解脱,
能够就此终结,
他不再落入生死轮回当中。 |
|
|
|
|
|
|
|
发表于 28-4-2020 08: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歌 发表于 23-4-2020 06:12 PM
事實上,佛陀教導我們要「知苦」,
沒有教導我們去「斷苦」。
煩惱習氣屬於行蘊,行蘊屬於苦的範疇,
我們需要如實的知道它們。
如:心有貪,要知道有貪;
心有瞋,要知道有瞋;
心有痴,要知道有痴;
心散 ...
佛陀哪一段,
沒有教導我們去「斷苦」喔?
但「斷苦」的前提,
得「知苦」和知「苦因」啊~
*苦因
心有瞋,要知道有瞋;
心有痴,要知道有痴...
「知苦」
是第二次集結,
僧團提出的修法~
佛陀教的
是:苦集滅道;
不是:苦集知道啦~
哈哈哈哈哈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